第一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保险公估机构管理的通知(保监中%BB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中介〔2005〕619号 【发布日期】2005-07-14 【生效日期】2005-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保险公估机构管理的通知
(保监中介〔2005〕619号)
各保监局、保险公估机构:
为加强对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风险,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许可证的管理
(一)《保险公估机构法人许可证》有效期3年,保险公估机构应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换发。保险公估机构申请换发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
2、许可证原件;
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年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
4、申请上月末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前3年内本机构遵守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说明;
6、前3年内本机构接受保险监管、工商、税务等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的说明及有关附件;
7、前3年本机构接受保险行业组织监督情况的说明。
(二)《经营保险中介业务许可证》有效期3年,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申请换发。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申请换发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
2、总公司关于同意分支机构换证的证明文件;
3、加盖总公司印章的总公司法人许可证复印件;
4、许可证原件;
5、前3年内分支机构遵守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说明;
6、前3年内分支机构接受保险监管、工商、税务等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的说明及有关附件。
(三)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不予换发许可证。
1、申请换发许可证前连续6个月没有开展业务的;
2、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经营的;
3、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不符合条件的;
4、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的;
5、未按规定缴存保证金或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
(四)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不予换发许可证。
1、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经营的;
2、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不符合条件的。
(五)保险公估机构应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0日将申请材料报所在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进行审核,派出机构对保险公估机构前3年经营状况做出全面的评价并形成报告,上报中国保监会,中国保监会作出是否批准换发许可证的决定。决定不予换发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六)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应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将申请材料报所在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对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前3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换发许可证的决定。决定不予换发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七)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办理许可证注销手续,并予以公告:
1、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没有申请换发的;
2、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换发的;
3、营业执照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的;
4、连续6个月未开展保险公估业务的;
5、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或者吊销的;
6、保险公估机构解散、被依法撤消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二、关于重要事项变更管理
(一)保险公估机构修改章程或合伙协议,应在5日内将有关决议或者决定、修改后的章程或合伙协议报送中国保监会。
(二)保险公估机构申请变更股东或出资人,应当在工商变更登记作出之日起5日内,将以下材料保送中国保监会:
1、股东大会、股东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议;
2、股权转让协议书;
3、新增自然人股东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简历,非自然人股东的工商执照副本复印件及加盖单位财务印章的最近1年财务报表;
4、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
(三)保险公估机构申请变更股权结构或出资比例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作出之日起5日内,将以下材料报送中国保监会:
1、股东大会、股东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议;
2、股权转让协议书;
3、股权结构或出资比例变化情况说明;
4、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
(四)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变更名称、住所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申请换发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
2、加盖公司印章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中国保监会指定报纸上的公告;
4、许可证原件。
三、关于市场退出管理
(一)保险公估机构申请解散的,应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
2、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全体合伙人关于解散、清算事项的决议;
3、清算方案;
4、许可证原件。
(二)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申请解散的,应向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
2、总公司关于分支机构解散的证明文件;
3、清算方案;
4、许可证原件。
(三)保险公估机构被依法撤销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清算,并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相关的文件。
四、关于保证金管理
(一)保险公估机构应当缴存保证金或投保职业责任保险。保险公估机构缴存保证金,应当自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按注册资本或出资额的5%缴存。增加注册资本或出资额,应当相应增加保证金数额。
(二)保险公估机构的保证金应当以银行存款的形式专户存储到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协议中应当约定:“未经中国保监会书面批准,保险公估机构不得擅自动用和处置保证金。银行未尽审查义务的,应当在被动用保证金额度内对保险公估机构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三)保险公估机构应当自保证金专户存储到商业银行之日起10日内,将保证金存款协议复印件报送当地派出机构。投保职业责任保险,应当自投保之日起10日内,将保险单复印件报送当地派出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当地派出机构报送有关上年度机构保证金、职业责任保险管理情况的报告。各派出机构应当于2月底前向中国保监会上报当地保险公估机构保证金和职业责任保险管理情况的报告。
五、关于高级管理人员资格管理
(一)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估机构或者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机构中兼职。
(二)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内部同级调动,或者由高级别职务向低级别职务调动的,不需要重新进行任职资格核准。
(三)保险公估机构决定免除其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或者同意其辞职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自决定作出之日起自动失效。
(四)保险公估机构任免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五)保险公估机构任用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或者与上述人员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在中国保监会指定的报纸上公告。
(六)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经济犯罪被起诉的,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自其被起诉之日起5日内和结案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七)保险公估机构在特殊情况下任命临时负责人的,应当自任命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临时负责人任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六、关于业务经营管理
(一)保险公估机构的经营区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辖区。
(二)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应当由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授权,不得超出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的范围。
(三)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真实记载保险公估业务经营情况。
(四)保险公估机构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持有《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保险公估业务人数应当在2人以上,并不得低于员工总数的二分之一。
(五)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不得有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行为,不得做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六)保险公估机构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对外借贷,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保险公估机构进行重大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对外借贷的,应当取得董事会或者全体合伙人书面同意,并在重大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对外借贷发生之日起10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重大对外投资是指单次或者累计投资金额达到本机构上一会计年度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重大对外担保是指单次或者累计担保金额达到上一会计年度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重大对外借贷是指单次或累计借贷总额达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
附件:保监会指定的公告报纸
《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保险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日报》。
二○○五年七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2013修订)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会令2013年第10号 【发布日期】2013-09-29 【生效日期】2013-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2013修订)
保监会令2013年第10号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包含‘保险公估’字样,且字号不得与现有的保险公估机构相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除外。”
二、删去第三十三条第二款。
三、删去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
四、删去第六十三条第(三)项、第(四)项。
五、删去第七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
本决定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发布。
主 席 项俊波 2013年9月29日
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
(2009年9月25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7号发布 根据2013年9月29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的决定》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保险公估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估机构是指接受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或者保险事故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并按约定收取报酬的机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保险公估机构,应当符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经营保险公估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第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依法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在办理保险公估业务过程中因过错给保险公司或者被保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六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对保险公估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第二章 市场准入 第一节 机构设立
第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采取下列组织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
(二)股份有限公司;
(三)合伙企业。
第八条 设立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发起人或者合伙人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记录;
(二)注册资本或者出资达到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最低限额;
(三)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符合有关规定;
(四)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五)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固定住所;
(七)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业务、财务等计算机软硬件设施;
(八)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第十条 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能投资企业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成为保险公估机构的发起人、股东或者合伙人。
保险公司员工投资保险公估机构的,应当书面告知所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投资保险公估机构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有关规定取得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同意。
第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包含“保险公估”字样,且字号不得与现有的保险公估机构相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除外。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保险公估机构,全体股东、全体发起人或者全体合伙人应当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向中国保监会办理申请事宜。
第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可以申请设立分公司、营业部。保险公估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内控制度健全;
(二)注册资本或者出资达到本规定的要求;
(三)现有机构运转正常,且申请前1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
(四)拟任主要负责人符合本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五)拟设分支机构具备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它设施。
第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以本规定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最低限额设立的,可以申请设立3家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此后,每申请增设一家分支机构,应当至少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出资人民币20万元。
申请设立保险公估分支机构,保险公估机构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已达到前款规定增资后额度的,可以不再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出资。
保险公估机构注册资本或者出资达到人民币2000万元的,设立分支机构可以不再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出资。第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收到保险公估机构设立申请后,可以对申请人进行风险提示,就申请设立事宜进行谈话,询问、了解拟设机构的市场发展战略、业务发展计划、内控制度建设、人员结构等有关事项。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现场验收。
第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批准设立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许可证。
申请人收到许可证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许可证之日起90日内,无正当理由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其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十七条 依法设立的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变更决议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一)变更名称或者分支机构名称;
(二)变更住所或者分支机构营业场所;
(三)发起人、主要股东或者出资人变更姓名或者名称;
(四)变更主要股东或者出资人;
(五)股权结构或者出资比例重大变更;
(六)变更注册资本或者出资;
(七)修改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
(八)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组织形式;
(九)撤销分支机构。
第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变更事项涉及许可证记载内容的,应当交回原许可证,领取新许可证,并按照《保险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公告。
第二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延续。
保险公估机构申请延续许可证有效期的,中国保监会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对保险公估机构前3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并作出是否批准延续许可证有效期的决定。决定不予延续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缴回原证;准予延续有效期的,应当领取新许可证。第二节 任职资格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公司制保险公估机构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者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二)合伙制保险公估机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或者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三)保险公估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拟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
(一)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二)持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证书;
(三)从事经济工作2年以上;
(四)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熟悉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
(五)诚实守信,品行良好。
从事金融或者评估工作10年以上,可以不受前款第(一)项限制;担任金融、评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5年以上或者企业管理职务10年以上,可以不受前款第(二)项限制。
第二十三条 有《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或者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保险公估机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并对被吊销许可证负有个人责任或者直接领导责任的,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未逾3年;
(二)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金融监管机构取消任职资格的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自被取消任职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
(三)被金融监管机构决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进入金融行业的,期限未满;
(四)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等机构的专业人员,自被吊销执业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
(五)受金融监管机构警告或者罚款未逾2年;
(六)正在接受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或者金融监管机构调查;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保险公估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机构中兼任职务。
保险公估机构的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机构相竞争的业务。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的,应当如实填写申请表、提交相关材料。
中国保监会可以对保险公估机构拟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察或者谈话。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内部调任、兼任同级或者下级职务,无须重新核准任职资格。
保险公估机构决定免除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或者同意其辞职的,其任职资格自决定作出之日起自动失效。
保险公估机构任免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起诉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自其被起诉之日起5日内和结案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在特殊情况下任命临时负责人的,应当自任命决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临时负责人任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将许可证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显著位置。第三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保险标的承保前和承保后的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
(二)保险标的出险后的查勘、检验、估损理算及出险保险标的残值处理;
(三)风险管理咨询;
(四)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保险公估活动。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条件,持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证书。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是指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保险标的承保前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的人员,或者从事保险标的出险后的查勘、检验、估损理算等业务的人员。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对本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保险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建立专门账簿,记载保险公估业务收支情况。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建立完整规范的业务档案,业务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险公估业务所涉及的主要情况,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保险标的、事故类型、估损金额等;
(二)报酬金额和收取情况;
(三)其他重要业务信息。
保险公估机构的记录应当完整、真实。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执行业务的需要,要求委托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提供有关保险公估的文件、资料和其他必要协助;
(二)客观、公正从事保险公估活动,在当事人不提供协助或者要求出具虚假保险公估报告时,中止执行业务或者终止履行合同;
(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规定,接受行业管理,维护行业声誉;
(二)遵守评估准则、职业道德和有关标准;
(三)对使用的有关文件、证明、资料的真伪进行查验;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与保险公估活动当事人一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告知其他当事人。
公估活动当事人有权要求与自身或者其他评估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回避。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开展保险公估业务的行为,由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委托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当制作规范的客户告知书,并在开展业务时向客户出示。
客户告知书应当至少包括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营业场所、联系方式、业务范围等基本事项。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估业务相关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存在关联关系的,应当在客户告知书中说明。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应当勤勉尽职,保险公估报告不得存在重大遗漏。
保险公估报告中涉及赔款金额的,应当指明该赔款金额所依据的相应保险条款。第二节 禁止行为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招揽、从事保险公估业务或者同时在两个以上保险公估机构中执业。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
(一)向保险合同当事人出具虚假或者不公正的保险公估报告;
(二)隐瞒或者虚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冒用其他机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机构以本机构名义执业;
(四)从业人员冒用他人名义或者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或者代他人签署保险公估报告;
(五)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六)通过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夸大已经发生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等进行虚假理赔;
(七)其他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虚假广告、虚假宣传;
(二)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利用行政处罚结果诋毁等方式损害其他保险中介机构的商业信誉,或者以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三)利用行政权力、股东优势地位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公估合同、接受保险公估结果或者限制其他保险中介机构正当的经营活动;
(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五)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六)利用执行保险公估业务之便牟取其他非法利益;
(七)泄露在经营过程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八)虚开发票、夸大公估费。
第四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得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发生保险公估业务往来。第四章 市场退出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延续许可证有效期: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没有申请延续;
(二)不再符合本规定除第八条第一项以外关于机构设立的条件;
(三)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经营;
(四)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整改;
(五)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
第四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延续有效期,或者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吊销的,应当依法组织清算或者对保险公估业务进行结算,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或者结算报告。
第四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解散的,应当自解散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解散申请书;
(二)股东大会、股东会或者全体合伙人的解散决议;
(三)清算组织及其负责人情况和清算方案;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清算结束后,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
第五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解散,在清算中发现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提出破产申请,其财产清算与债权债务处理,按照法定破产程序进行。
第五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责令关闭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清算,并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第五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因下列情形之一退出市场的,中国保监会依法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延续;
(二)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
(三)保险公估机构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责令关闭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及时交回许可证原件。
第五十三条 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依法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所属保险公估机构许可证被依法注销;
(二)被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撤销;
(三)被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
(四)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应当及时交回许可证原件。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报表、报告、文件和资料,并根据中国保监会要求提交相关的电子文本。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报送的报表、报告和资料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字,并加盖机构印章。
第五十五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业务档案、会计账簿、业务台账以及佣金收入的原始凭证等有关资料,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1年以下的不得少于5年,保险期间超过1年的不得少于10年。
第五十六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按规定将监管费交付到中国保监会指定账户。
第五十七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每一会计结束后3个月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机构资产、负债、利润等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向中国保监会报送相关审计报告。
中国保监会根据需要,可以要求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提交专项外部审计报告。第五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五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机构设立、变更是否依法获得批准或者履行报告义务;
(二)资本金或者出资是否真实、足额;
(三)业务经营状况是否合法;
(四)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五)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报告、报表及资料是否及时、完整、真实;
(六)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
(七)任用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八)是否有效履行从业人员管理职责;
(九)对外公告是否及时、真实;
(十)计算机配置状况和信息系统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第六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因下列原因接受中国保监会调查的,在被调查期间中国保监会有权责令其停止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涉嫌严重违反保险法律、行政法规;
(二)经营活动存在重大风险;
(三)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第六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合中国保监会的现场检查工作,不得拒绝、妨碍中国保监会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一)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拖延、转移或者藏匿;
(二)相关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从业人员应当按要求到场说明情况、回答问题。
第六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一)业务或者财务出现异动;
(二)不按时提交报告、报表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三)涉嫌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受到中国保监会行政处罚;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三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在现场检查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委托上述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
中国保监会应当将委托事项告知被检查的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六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认为检查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的,可以向中国保监会举报或者投诉。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权对中国保监会的行政处理措施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或者申请其他行政许可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六十六条 被许可人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或者取得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撤销,对被许可人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六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或者保险公估分支机构,或者未取得许可证,擅自以保险公估机构名义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第六十八条 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第六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
(一)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的;
(二)拒绝、妨碍依法监督检查的;
(三)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从业资格人员的。
第七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七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有本规定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七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
(二)未按规定在住所或者营业场所放置许可证;
(三)未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未按期申请延续许可证有效期;
(四)未按规定交回许可证;
(五)未按规定建立和保管专门账簿、业务档案;
(六)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七)未按规定进行公告;
(八)临时负责人任期超过规定期限;
(九)发生第十八条所列事项未按规定报告;
(十)未按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
(十一)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发生保险公估业务往来。第七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违反本规定的,中国保监会除依照本章规定对该机构给予处罚外,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第七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从业人员,离开该机构后被发现在该机构工作期间违反有关保险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七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发现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涉嫌逃避缴纳税款、非法集资、传销、洗钱等,需要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应当向其他机关举报或者移送。
违反本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中国保监会应当向司法机关举报或者移送。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中介机构是指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七十七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外资保险公估机构适用本规定。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七十八条 本规定要求提交的各种表格格式由中国保监会制定。
第七十九条 本规定中有关期限,除以年、月表示的以外,均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第八十条 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1年11月16日颁布的《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1年第3号)同时废止。第八十一条 本规定施行前依法设立的保险公估机构继续保留,不完全具备本规定条件的,具体适用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07〕93号 【发布日期】2007-09-18 【生效日期】2007-09-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
(保监发〔2007〕93号)
各保险公司,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
根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现就保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营销人员(以下统称为“保险营销人员”)团队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公司应当根据《保险法》以及有关规定制订和完善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办法,加强公司内部监督、检查力度;不得委托无《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保险营销员展业证》或《保险代理从业人员执业证书》、《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执业证书》的保险营销人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
二、完善团队管理制度
(一)公司应当明确被增员人员的标准、条件、培训方案、计划和业绩考核标准,不得仅以增员数量提供物质或者现金奖励。
(二)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应明确保险营销人员可以只做业务,不增员和管理保险营销团队,且不得在计酬制度中有歧视性规定。
(三)公司应当与每一个招聘的保险营销人员签署书面委托协议。公司不得接受未签署委托协议的任何人的保险业务,不得向其支付保险手续费或类似费用。公司应对委托协议妥善保管。
(四)公司应对增员保险营销人员的人员予以授权,被授权增员的人员应当是与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的正式保险营销员,并且没有投诉、误导等不良记录。
三、规范增员管理
(一)不得夸大误导佣金收入或者手续费收入;
(二)不得发布宣传保险营销人员佣金或者手续费的广告;
(三)不得以购买保险产品,交纳入司费用作为成为保险营销人员的必要条件。
被增员人员自愿购买保险产品的,依法享有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相关权利,包括知情权、犹豫期内撤单、变更或解除保险合同等权利。
四、规范押金管理制度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以保障保险单证、保险费或客户资金安全为目的向保险营销人员收取押金的,应当征得保险营销人员的书面同意,并在与保险营销人员签订的委托协议中约定押金金额,明确押金的收取方式、收取目的、退还时间与退还条件,不得因约定以外其他理由扣减押金。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应当向保险营销人员出具押金收据,加盖公司印章,并在公司财务系统中单独核算与管理。
五、维护保险营销人员计酬制度的知情权
公司应当提供给每个保险营销人员完整的计酬制度。公司修改计酬制度时,应当及时告知保险营销人员有关调整情况。
六、落实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培训
公司应当保证保险营销人员完成不少于80小时的岗前培训,每年接受累计不少于36小时的后续教育,并对培训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七、建立健全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档案
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保险营销人员的个人基本资料、培训教育情况、业务情况、奖惩情况等内容。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的通知(保监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06〕48号 【发布日期】2006-04-27 【生效日期】2006-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的通知
(保监发〔2006〕48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发布后,一些保险公司要求我会对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予以明确。经研究,现予以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两部分构成。
特此通知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保险公估业务管理系统
LPCK 联保网络
LPCK.CN
保险公估业务运营管理系统
系统实现公估业务全国范围内的运营管理,提供车险定损数据后援支持、现场定损上传,以及相应的财务及对账数据等功能。
1、公估业务管理:
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岗位设置、收费和考核指标管理、佣金审批、组织机构管理
2、报案呼叫管理:
报案登记、调度管理、委托异地、短信平台、客户回访、报案统计、调度统计、注销统计、委托统计
3、车险公估管理:
现场查勘、车辆定损、案件审核、资料补充、案件监控、异地出单、案件注销、车险收费、佣金考核、统计管理,业务风险预警(报案统计表、结案统计表、财务对账明细表、佣金考核表,财务风险预警)
4、车险三者物损管理:
物损查勘、物损公估、物损审核、案件监控、物损收费、佣金考核、统计管理
5、车险人伤公估管理:
人伤查勘、医疗调查、费用审核、案件监控、公估收费、佣金考核、统计管理
6、车险定损数据后援系统:
车辆定型、汽配价格查询、查询单据保存、查询单据流转到定损单据、车型配件数据更新、车型配件数据本地化维护管理、人工网络报价辅助支援
7、手机移动作业系统:实现手机接收案件、现场定损、救援操作录入、拍照、案件上传等现场直接作业,和定损后援子系统有效交互操作,更高效完成现场工作。
浙江联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4年,始于发行《理赔参考》专刊和汽配价格查询系统,为人保及其他公司基层机构提供专业的汽配数据服务。多年来公司始终专注在车险行业,提供整车和配件数据、定损软件等服务。成功案例有上海保协、大地、永安、安联等总对总合作,数百家人保太保等分支机构,以及汽车服务组织和机构。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08年在大地保险推出行业首个全流程移动定损系统,11年在上海保协推出行业领先的配件数据智能标准化引擎,获得行业多方好评。同时与知名外企为战略合作伙伴,在全球汽车数据和技术上融合。并有强大的集团兄弟公司资源支持,涵盖汽车相关行业包括汽配汽修、二手车、公估、4S店、汽车商业地产等众多产业,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优质可靠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