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8: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

第一篇: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

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要求,部领导以及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工作,不断开创环境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路、推进环保事业大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环境信息化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以重大专项、业务应用、信息公开、标准建设和信息安全为抓手,以“互联网、内网、专网”三大网络资源平台为依托,加强信息基础实施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强化信息化工作统筹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效能。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情况

经过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实施工作,包括B-1项目(世行贷款项目,1996年完成,建成27个省级环境信息中心)、B-1扩项目(2000年完成,建成25个城市环境信息中心)、省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改造建设项目、日本无偿援助100个城市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等,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数字环保一期,项目投资近5.8亿),更加快了网络建设步划,建成了环境保护政务内网、外网、业务专网的基本构架。

业务专网实现了环境保护部机关与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全国31个省级环境保护厅(局)、389个地(市)局和2771个县级局互联互通,实现了环保电子政务全覆盖,实现了大气、水质自动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站点联网,支撑全国环保业务运行、数据传输、网络通信、视频会商和应急指挥。

2008年9月,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成功发射,使环境信息采集进入了由“平面”向“立体”发展的新阶段,利用小卫星星座采集的数据,可以逐步实现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生态环境监测,跟踪、预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

(二)业务应用系统(快速发展)情况

建立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及时准确获取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为污染减排、环境监管、风险防范提供基础支撑。建立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河流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环境质量信息的时效性。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需要,发射了环境一号系列卫星,用于大范围、全天时监测生态环境,初步构建了由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组成的“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组织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实施,陆续开展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管理、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环境统计、建设项目管理、排污收费、排污登记、生物多样性管理、环境质量管理、核与辐射管理、卫星遥感应用、自然保护区管理、核电厂在线监测管理、环境应急管理、固体废弃物管理等业务系统,优化了环境保护业务管理流程。

(三)信息产品服务(持续提升)情况

围绕服务社会需要,大力推进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定期向社会提供环境质量公报、环境统计年报、空气质量日报、水质监测周报、卫星遥感监测简报等环境信息产品。各地开通“12369”环保热线,为群众投诉举报环境问题提供直通服务。综合应用互联网、热线电话、电视节目、综合大厅等手段服务社会。

(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效应凸显)情况

内网电子政务综合平台,部署了部机关履行职责的政务办公系统。基于专网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集成了非涉密文档传输、政务信息、环境信访管理、值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统计、多媒体视频会议会商等20多项政务应用系统,通过专网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部机关与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各省厅(局)政务信息传输交换。政府网站应用网络技术,实现环境信息公开、在线办事、行政许可和公众参与等。全国31个省级环境保护厅(局)均建了门户网站,三分之一省(市)实现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报。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环境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我们清醒认识到,由于我国政务信息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政务管理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的,一开始并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顶层设计,各阶段信息化建设模式也不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环境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

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覆盖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的需要。现有环境信息传输网络仅覆盖到省级环保局和部分地市级环保局,随着环境管理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数据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范围、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二是环境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发和共享。多年来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这些数据库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比较分散,缺少规范化,功能上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环境数据尚未全面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资源。由于前期的建设模式是实现各业务流程电子化,主要依托部门内部的纵向信息结构,旨在系统性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率。同时,部分地方和单位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出现各自为政、封锁闭塞的现象,导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出现,成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瓶颈。三是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许多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有待开发。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比例不够合理,缺少系统建成后的更新维护和人员培训等应用能力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造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应用的脱节。四是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和整体规划工作亟待加强。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信息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更新相对滞后,不同部门采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为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前期的是实现各业务流程电子化,主要依托部门内部的纵向信息结构,旨在系统性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率。从信息结构上形成“纵强横弱”的格局。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战、相对独立。

第二篇:信息系统汇报材料 定稿2

省新农保信息系统示范单位申报材料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推进新农保工作

通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12月8日)

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试点工作,多次召开全县新农保工作推进会,要求全面建立新农保制度,在今年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和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全覆盖”。为确保新农保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我县高起点起步,将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整个新农保业务工作同步推进,把管理服务信息化与新农保业务紧密结合,建立纵向上县、乡(镇)业务贯通,横向上与合作银行的实时联网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农民参保、保费征收、稽核审查、数据核对、账目统计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目前,我县全面建立了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全县24.77万余人参保缴费信息已全部录入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全县征缴养老保险金2777万余元已顺利进入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我县已利用省厅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连续网络化发放10个月养老保险金,累计发放金额4011万余元,享受待遇人数68958人。我县新农保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优化服务,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新农保信息系统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是新农保工作 1 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新农保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我县把提高经办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经办能力建设,优化经办管理服务摆上了突出位置。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按照人社部【2009】146号和豫人社【2010】2号文要求,我县及时成立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由农保中心、移动公司、合作银行、十二个乡镇保障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县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我们多次召开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领导组会议,研究部署我县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在征求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通许县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基本框架,确保了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充实经办力量。为切实做好新农保工作,我县组建了新农保管理服务中心,配备工作人员25名,明确3位人员专职负责信息系统工作;各乡镇劳保所实行全县统一管理,每所配备工作人员3名,明确所长1名,专职负责信息系统工作人员1名;每个行政村安排1名协管员,负责本村适龄参保人的参保、到期领取人员的核对和上报工作。

(三)、配备硬件设施,改善办公条件。我县投入95万元资金启动新农保工作。为农保中心配备了电脑、添置了打印机等硬件设施,乡(镇)农保所解决了专门的办公场所,2 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为新农保信息系统工作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四)、强化初始环节,保证工作效率。我县高度重视对初始环节的把关和强化,多次组织对乡镇新农保信息系统负责人及各村协管员进行培训,使每一位业务工作人员准确把握和理解政策,掌握具体的经办程序和要求,统一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承接上级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省市领导非常关心我县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多次到我县予以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在了解到信息系统前期运行中出现县乡联网的困难后,市信息中心为我们无偿提供了13个无线上网卡,有效保障了我县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通过县、乡联网,县新农保中心和全县12个乡镇之间的新农保各类数据全面实现了上传、汇总和信息交换、共享,使工作服务平台向乡镇前移延伸,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统一流程,严格审核,保证录入信息质量 信息录入是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性环节,录入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我县把信息审核严格化、录入信息标准化、录入流程统一化作为完善信息系统的关键,从根源上保证录入信息的质量。

(一)、严格审核、确保信息质量。我县农保中心为确保信息质量,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审制度。首先村协管员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核对表》审核参保人员信息,3 核实姓名、身份证号及缴费金额,保证参保人员缴费基础数据准确。其次乡镇劳保所对村协管员上报信息进行复审,并按照《通许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对特殊参保人员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核对表》电子档上标注缴费信息及特殊群体信息。最后县农保中心根据附表四和银行提供的对账凭证审核电子档缴费人数及缴费金额,确认无误后导入新农保信息系统。

(二)、规范程序、提升经办效率。在信息系统运行初期,我县农保中心就根据县、乡、村的职能划分制定了简洁、实用、规范的信息录入流程。第一步由乡镇劳保所发放系统导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核对表》,确保各村协管员全面、详实的掌握本村应参保人员信息。第二步由参保人员填写附表一,并在附表四上签字确认本人缴费信息,随后由各村协管员将附表四与参保核对表比对并将参保人缴费信息填入参保缴费核对表最后一栏。第三步由各村协管员将附表

一、附表四及参保缴费核对表一并上报乡镇劳保所,劳保所审核无误后,由信息员再从信息系统中导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核对表》上标注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是特殊参保群体的标注特殊参保群体标示)并和附表四上报县农保中心。第四步由县农保中心根据乡镇劳保所上报信息,审核无误后,整理成省厅信息中心提供的“参保人员缴费信息导入格式”。第五步由县农保中心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将参保人员缴费信息导入新农保信息系统。特殊参保群体经乡镇劳保所初审 4 后由县农保中心审核并录入系统。

(三)、明确分工、落实录入责任。我县新农保中心为确保信息质量,落实录入责任,采取了一人一岗,一岗双责的工作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制定了《建立参保缴费人员个人账户工作安排》对县乡村进行了职责划分,有效保证了信息录入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全县247724人参保缴费信息已全部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全县收缴养老金2777.56万元已顺利进入个人账户。

三、加强监管,多措并举,保障健康有序运行 新农保信息系统通过专用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数据分析、政策监管和宏观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我县为保障信息系统健康有序的运行,强调要以统一性、先进性、效能性和安全性为原则,构建既符合新农保工作前进方向、又适应信息化建设规律的工作模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

(一)、注重监管,保证安全性。县农保中心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服务标准,加大公示举报力度,根据举报材料,不定期随机抽查养老金发放情况,重点稽核新农保的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金额是否真实且符合有关规定。对死亡人员做好登记及核销工作,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和 5 欺诈行为。

(二)、及时更新,保证时效性。我县为保证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对参保人员到龄或领取待遇人员死亡的,落实上报制度,由村级协管员及时上报本村参保人员变更情况,县农保中心核实后及时录入信息系统或注销个人信息,做到“该发的发、该停的停”。同时信息系统已实现与邮政存蓄的实时联网,参保人员到邮政存蓄缴纳个人养老金在信息系统中就能实时到账,为广大群众参保缴费提供了优质、高效、便利、快捷的服务。

(三)、创新方式,保证优质服务。为切实将新农保这个为民、惠民工作做好、做实,我县新农保中心创新方式、多措并举保证优质服务。

1、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化优势,一键发放参保群众养老金。养老金的发放,是新农保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参保群众最关心的环节,我县农保中心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优势,由省厅和省邮政存蓄银行直接交换待遇报盘数据,将养老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个人账户。截止目前,我县农保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已为68958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10个月的养老金,累计发放金额达4011万余元。二是设置查询终端,推进信息系统工作服务平台前移,我县购置安装了信息系统查询终端设备(触控查询系统)12台,查询终端设备已实现县乡联网,群众可以适时就近查询到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自身关心的信息内容。

我县新农保信息系统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逐 6 步走向正规。从信息系统的建立到目前的顺利运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思路,切实把我县新农保信息系统工作做实做好,逐步走向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为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信息化汇报

高桥中学

创建信息化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长安区高桥乡初级中学位于长安、户县、咸阳三地交界处的沣河西岸。学校始建于1966年,现有22个教学班,1171名学生,94名教职工。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为重点,走出了一条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2004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学校,2005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先进集体,2006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整体优异学校,2007年获“两基”验收先进单位,2008年被长安区委、区政府授予2008-2010年“文明校园”称号,被长安区交警队授予“交通示范学校”,2008年中考重高录取48人,位居长安区西部之首,名列全区前茅,普高升学300余名。2009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标准化初中,中考整体成绩进步优胜学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抓住机遇,顺应潮流,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的效益,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努力的重点工作。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硬件方面作了再投入、软件方面作了再挖掘,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年来,在区电教站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使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不断得到发展。现就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健全组织,教育信息化走上正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信息化有其独特的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落实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我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吴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学校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做到专人负责,有关人员分工合作,明确

各自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得到了正常开展。

二、加大投入,优化设施,教育信息化正常运转

(一)硬件投入 1、2000年,学校自筹资金17万元购置了34台电脑,建成了第一个无盘工作微机室。2、2003年学校自筹资金23万元购置学生用机50台,建成第二个微机教室;2003年通过学校投资13.7万元建成校校通。使我校拥有88台电脑与互联网连接。3、2005年学校投资 10万元资金,建成了我校第一个多媒体教室。4、2006年由国家投资15万建成了远程教育模式二的远程教育四室。学校投资3万完成了配套设施。5、2007年,学校又给物理与生物实验室投资10万,安装了多媒体。同年又投资2万元,对原有的第二微机室无盘工作站进行了升级。6、2008年学校投资3万元,建成了学校电子备课室。7、2009年学校投资13万元资金,在上级配发彩色电视机20台的同时,配置电脑22台,专有机柜22个,防盗门46个,改造了全部的网络线路。并加买了服务器,在实现了班班通基础上。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校园网。

8、投资2000余元建成了学校自己的网页。9、2009年11月学校为了保证音乐第二课堂教学的长期化,投资了3万余元安装了音乐教学多媒体。10、2009年12月学校投资8000元,更换了原网管中心的路由器,不仅防止了使用过程的IP易混乱的现象,而且实现了并且实现了网络的规范管理。给班班通加装了远程控制的还远卡,使得教室电脑实现了远程维护。

几年来,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变了信息技术配置落后的面貌。我校的硬件建设可以说从无到有,逐步建设,逐步完善,使其与教育教学的现代化逐步接轨,做到了从模式一到模式二再到模式三的更新换代。学校现拥有多媒体教室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二个,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一个,录音机、电视机、投影仪、打印机、录像机、DVD等电教设备也具备一定规模。

(二)软件建设

1、从2006年2月开始卫星接受下载资源。

2、购置教学录音带60多盘、教学录像带30多盘、教学光盘8000多盘。

3、安装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智能题库等系统。

4、教师大量自制课件资源,学校建立两整套的课件资源库。

5、建成学校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资源通过网络得到了共享。

现在硬件的到位,软件建设的逐步加强,极大地方便了老师对教学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三、注重管理,使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信息化教育的魅力。

(一)规范各种制度,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常规化。在信息化建设开始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应用研究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项目教师工作职责、资源使用登记制度、电教室管理制度、硬、软件设备管理制度及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等)。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并坚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和电教资源提出明确的要求,以规范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

(二)建好校园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了充分展示学校风貌。2009年,我们对学校主页进行了全面改版,开辟了校园新闻、校园文化、教师频道、学生园地、心理健康、网校调查等栏目,我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主页建设。开通了“校长在线”专栏,增强了家校联系力度,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与此同时,学校的信息技术档案建设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做到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三)实行专人管理。由童卫迎管理远教收视室、远教多媒体室、远教微机室,包括计划、使用记录等,郭军棋管理网管中心、学校网页维护,资源库的建设,班班通的使用与维修。以及使用教师的培训。班班通的具体管理由班主任管理,保证按时开放与关闭。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加强培训、改变观念

1、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硬件设备的作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坚持定期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多次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文章,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以其独特的传输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观。鼓励和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师们逐渐消除了对信息化教学的疑虑和畏难情绪,并用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到目前,已有3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有 2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有多名教师参加市、县、镇级培训。

2、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倡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几年来学校分层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了几次规模大、范围广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应用、网络应用、课件制作等培训。教师通过多层次自修与教学实践,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大力提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信息技术示范课、观摩课活动,通过培训和教学应用,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校教师大都能熟练地进行现代化设备的课堂应用,同时也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涌现出一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分子,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光盘、课件、网络作为新的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与其学科的整合 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硬件是保障,软件是基础,应用是目的。三种模式信息资源建设后,教师对资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按照年级学科分类建立了资源库,每位教师都在学校建立的资源库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电子教案、教研成果、视频以及下载本学科的优秀资源上传到对应的资源库内,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校园掀起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热潮。在现代信息教育的应用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突出应用,为教学增加了动力,将应用日常化、正规化。我校在制定学校总课程表的基础上,为各专用教室认真、细致的编排了课程表,同时将总课表细化下发到各班级,这样既保证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日常化,也保证了教师、学生使用的均衡化。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教师们对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已基本走如正常化的轨道。甚至出现了争着用,抢着用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对于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由于数量有限,而我们的老师对此热情极高,因此而爆发“战争”的事情也时而出现。这说明了是我校教师对远教资源的认可,对远教工作的认可。当然,现在由于我们实现了“班班通”,类似的冲突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2、教师的教学方法、计算机使用的技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因教师的应用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带动全体教师的有效应用, 如何提高利用的质量,我校在“围绕问题想办法,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思路,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一批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让他们起带头、帮扶作用,引领更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教师教学方法灵活了,技能熟悉了,随之有效使用率就提升了,并提炼出“以学定教、以学导方”“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等较切实际的教学模式,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3、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这种多媒体教学有力于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走向“自由”学习的“天路”。

4、“班班通”工程的开通,实现了每个班都能通过该设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解决了上课多媒体教室不够的问题,使我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实现了最大化。“班班通”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能方便迅速地处理信息,无论是文字、声音、还是图画,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进行操作,这就打破了“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网络教室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在局域网内通过FTP形式上传下载信息,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我校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率达到了50%以上,从而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三)、为农民服务,为党员服务。

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不仅为学校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服务,而且也为当地的农民、党员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如今,伴随着全国农村教育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在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大环境下,我们抓住机遇,不畏困难,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辐射我校所辖农村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为高桥万亩大棚蔬菜基地培训了近千名技术人才,收到了显著效果。

五、大力研训、提高素质,队伍整合、分工协作

1、教研活动中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1)为了使现代教育资源更好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大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各教研组举行六次校本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交流、学习中使自身的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如:我们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活动,教师们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反映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肯定。

(2)本学期我校把同级同科教研作为校本教研,要求每周同级同科教研在两次以上,并填写好教研记录,为了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举行了同级同科的多媒体听课活动,其主要是考察同级同科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为了提高的使用又开展了同科三个级之间的说课比赛活动。

(3)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在总体教研的基础上,又将教研活动细化到各年级学科备课组。他们每天开展活动,总结经验,使资源应用在实践反馈中,在教研活动中得以进步和提升,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

2、加强教师队伍的整合,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

(1)目前,教师队伍总体上有这样一个特点:专业素质较高的老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是很高,而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又稍显逊色。二者优势互补是现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捷径所在。因此学校成立课题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和该学科领域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为成员分工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且通过课题组运作中的接触,双方还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又将反过来提高整合的水平。(2)、为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组织教师每学期都举行示范课、观摩课和说课。这些课型的共同特点是能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增加课堂学习知识密度。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性。

六、加强信息化设备的安全管理

(1)信息化设施的增加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方便,同时就存在系列的不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信息化设施的安全运行,学校对每一个班级部室均安装了防盗门,规范了电路、网络线路,更换了消防设施——灭火器40余个。

(2)为了使得学生课间活动的置于监控之下,学校正在准备下在全校范围内安装防盗红外线监控。为了使班班通视频效果更好,给每一个班级均安装了窗帘。

七、取得的成果

1、通过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促进教师从教授型向研究型发展。

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让教师们兴奋不已,有的教师开始利用资源库中的现成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教师将网上获得的优秀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意外发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从此,这些教师认真研究网上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是提高。语文教研组组织学科教师探讨远教资源中“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教学思想,并共同设计了两堂研究课,取得非常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与我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较抽象的科目,其中许多名词与概念,更是从未接触过,如果单凭死记硬背,是非常难的,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点,它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技能大大提高,绝大部分教师已经告别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供多种感官上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文并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给农村的孩子拓宽了视野,增大了知识面。

八、办学特色(1)、我校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本着实现素质教育为前提,做到两个结合,一个是与课程改革结合,二一个是与校本教研结合。(2)、教学的基本资料逐步由书面书写变为全部电子信息化,本着由教师自制电子教案、课件、视频与下载和学校购买资源以及远程资源共享下完成。最终建成我校自己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资源。

九、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一)不足:

1、虽然我们已经在远程信息教育方面做了较大的投入,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我们无法对远程教育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对远程教育工作的发展速度产生影响。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我们在实践中还缺少灵活多样的方式,目前的工作还比较粗浅,有待于今后继续探索。尤其是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研讨与改进的问题,一个就是电子的资源的收缴与丢失。二一个就是研讨的电子教案与书面及常规独立个人书面教案检查的规范制度的建立。庞大的资源库需要的设备等问题。

(二)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加大教研力度,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道路。

2、继续分层次、分批次进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让有专长、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走出去,带回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带动广大教师,促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3、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各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学校的信息化路程奠定人才基础。总之,由于我校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我们还缺乏经验,工作还需不断改进,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些不会成为我们继续进步的阻碍,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做好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工作。用鼠标点击希望,用智慧创造辉煌。我们相信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花满枝头,硕果累累,明天会更美好。

高桥街办初级中学 2009年12月23日

第四篇:信息化材料汇报

桂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工作汇报

为了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保障目标人群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控制和消除疫苗针对相关疾病,我们按照省“示范门诊”标准要求,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安全接种等项工作落实,整体提升了中心预防接种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桂园街道办事处,位于林州市市区东北部,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人口35779人。辖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桂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6月,现有职工13 名,其中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配备专业人员 6 名,承担着桂园街道0—6岁6961名居住儿童(包括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

二、依法接种 明确责任

中心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证书,明确有预防保健、内科等科目。具体负责大菜园行政村、小菜园行政村、曲山行政村;东关居委会、桂园居委会、红旗居委会、汇丰居委会、安居居委会、东方苑居委会、紫薇园居委会国家免疫规划内一类疫苗工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作。预防接种门诊隶属于桂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业务上接受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指导。

三、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

(一)接种门诊的数字化建设:接种门诊数字化于2015年底开始招标建设,2016年1月试运行,201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将传统的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以数字化电子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了一套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包括排队取号、登记、体检、收费、接种和留观等功能,其自动排队功能贯穿整个接种门诊的工作流程,在每个功能点都进行排队控制,使整个接种流程变得更有序、高效。同时,通过一些硬件设备如叫号机、液晶电视、音响设备等,从视觉、听觉、服务质量等方面给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给预防接种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功能分区:接种门诊设有候诊室、预检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和资料档案室,接种流程合理,各室设有明显标识,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接种工作流程,张贴“河南省免疫规划主要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公示材料和留观30分钟醒目标示,配备电教设备,备有健康教育和免疫规划相关宣传影视资料、免疫规划相关宣传版面,接种室和观察室备有一定数量座椅。

(三)接种室配置:接种室有暖气和冷暖空调,设有4个接种台,并设有卡介苗接种专台,每个接种台都配有一台小冰箱和各种废弃物专用回收设备,备有肾上腺素、抗过敏等抢救药品和器械,配备消毒设备和消毒记录。

(四)冷链室配置:正常运转有7台冰箱,其中上级配备冰箱2台、国际项目捐赠冰箱1台、单位自购冰箱5台;每个冰箱都备有温度计,并每天监测和记录温度。还有冷藏包7个,每个冷藏包都配有冰排和温度计。

(五)人员配置:接种门诊共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具有护士资格证书4人、医师资格2人,都经过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省卫生厅颁发的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书。

四、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建立有一、二类疫苗专帐和疫苗出入库记录,详细记录了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效期等,并做到苗帐相符。疫苗分品种、批号、正确存放整齐。一次性注射器质量可靠,三证齐全,并建立了详细的出入记录,使用安全盒并妥善处理废弃注射器。

五、安全实施预防接种

每次运转前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筛选应种儿童,并做好应种儿童在接种登记底册中标记;在预防接种证上填写儿童近期应种疫苗的时间,对未预约或多次预约未接种的儿童,我们电话通知其前来接种,并在接种登记底册中记录;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查漏补种工作,对辖区适龄儿童接种个案和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筛查,对查出漏种儿童并进行及时补种;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查漏补种工作中,对辖区内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排查,主动搜索村、居委会适龄儿童接种情况。接种门诊实行周一至周五全天接种。

六、分类管理 规范归档

接种门诊使用统一的预检登记表、预防接种登记底册,做到了登记内容真实,完整;当年资料分类存放,建立了报表、查漏补种、冷链运转、流动儿童等档案,年终分类整理,规范归档,保存完整。按上级要求,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系统在每次运转前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筛查,同时根据系统数据对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我们在门诊信息化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足之处,要在今后工作中针对问题,全力整改,力争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谢谢大家!

2017年8月25日

第五篇:信息化汇报

信息化工作汇报

一年来,我县信息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推进我县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提升政府网站功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化队伍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府网站功能进一步提升。2011年,我县以建设“阳光政府”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等功能。一是强化政府网站的日常管理。二是注重增强网站互动功能。互动性栏目的设置,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和纽带,促进了群众参与政府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有效落实。充分利用自治区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积极为公司争取项目资金用于电子商务、协同办公、财务管理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确保各类涉农信息能够及时发布,我县注重对农民信息员的培训,每年培训农村信息员300余人,重点针对农民经纪人、种(养)植大户、致富带头人,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开展。同时县信息中心为各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使其能更好地使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利用信息增收致富。

(四)深入调研,积极宣传,为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创造条件。我县广泛征求了各乡镇和县监察局、编办等部门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为网上行政审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做好“数字xx”基础地理信息准备工作。抓紧落实我县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启动“数字xx”建设工作。积极做好“数字xx”建设的基础准备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还有缺陷。由于本级财力有限,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水平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条块分割、低效运营、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在网络和网站安全硬件和软件上,特别是信息安全管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下载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汇报材料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亮点总结我校创建于1937年,经过七十八载的风雨历程,几代白小人凭借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意志、探索创新的工作精神、为人师表的工作品德,将......

    环境保护验收汇报材料(大全)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聚乙烯、聚丙烯新品种技术改造 项目、延迟焦化二期二阶段五套新建装置及其配套工程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汇报材料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上海......

    信息化验收汇报

    安平县人民政府 关于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工作的 总结报告 安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永军 (2010年11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平县人民政府对各位......

    全县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全县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接贵办《关于开展全市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后,我县高度重视,由分管副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题调研会议。会上,各单位就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汇......

    教育信息化汇报[最终定稿]

    学校概况 创办于1992年,是临朐县南部山区农村初中,我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50.3%。全校教职工54人。学校现有3个年级,10个教学......

    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高标准建构信息化平台倾情打造数字化校园 ——教育信息化研讨周启动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湘府英才小学指导工作,我代表学校对您的莅临表......

    信息化工作规划汇报

    信息部2012年信息化工作规划汇报 一、2011信息化工作简要回顾 ............................................................................................................

    信息化建设汇报

    关于公司信息化建设平台工作情况的汇报长沙(中国水务)有限公司使用营销收费系统软件近9年,但公司目前只有一个收费系统,没有相对应的客服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调度系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