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务公开、村务监督知识讲座
村务公开、村务监督知识讲座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根据市纪委的安排,今天我就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把处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务的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这种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发展,随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农村蓬勃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在全国推行。它是农村村务管理的重大改革,适应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它一诞生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在村务公开制度推行之初确实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多年过去,村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很少再有创新。最初的成效也逐渐被经济发展产生的新矛盾所抵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推行村务公开,就是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
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地方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致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各项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够规范,档案资料记录不详尽,保存不够完整,往往是一张纸公开,风一吹了之。从而导致腐败发生,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在村务公开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学习有关村务公开这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二、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三、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四、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首先,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实行减免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范涉农
收费项目,取消一些面向农民的行政性收费;对困难群众实行生活救助、医疗救助;认真搞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修改土地征用补偿办法,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支农惠农政策。要让群众知道政策,参与落实这些政策,就必须搞好村务公开。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中央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直接影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如果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程序、办理结果都不公开,搞“暗箱操作”,农民群众没有了解和参与的机会,那么,中央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力度,落实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推进农村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实行村务公开是提高村干部威信,化解干群矛盾的重要保障。村官是个最小的官,但也是最难干的官,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村干部的威信,干部的威信就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开展。古往今来,人们都看重“威信”二字。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只有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我们的革命才会成功。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乃至为官从政的人来说,群众威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村级干部只有在加强人品官德的修养中,在奉献社会、服
务人民的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了威信,村民才能按照你的安排去做。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的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干群关系紧张,群体上访事件增多。例如,我市在2008年以前有个别县(市),为城乡低保问题每个星期接到群众信访、接待群众上访几十件(次),市里每个星期也要接访该地三件以上,甚至越级上访案件不断,上访、信访反映村干部在确定低保对象时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和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问题。为此,市、县两级多次深入到群众上访告状不断的老大难村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问题的发生,都与村民不知情、村务不公开,干群关系紧张,干部失去威信密切相关。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先后采取“归口管理、领导包片、一票否决”等措施和办法,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2009年市民政局建议当地民政局采取在县级电视台、报纸公开所有城乡低保对象信息,村级设置低保对象公示栏,公示内容为低保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困难原因、享受人口、家庭月享受金额,并在村显要位置设置举报箱等,再加上2010年全省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这些有力措施,该地基本杜绝了为低保之事上访事件。从中我们看出,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干部失去威信,群众不信任,导致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了政策落实难等种种问题。当前村干部反映现在官难当、事难办、群众
难管,而村民群众反映现在干部是张口就要、闭口就罚、嘴里吃着、袋里塞着等。当然个别有问题的干部事实存在,可是有些干部本来就没有问题,但是你不把一切公开,村民怀疑干部。例如:河南省有一地方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班人说:村民上访把我们‘逼’上了村务公开路。1984年初,该村4名村民上访反映本组3万余元的企业占地补偿款去向不清楚,怀疑组长和会计有贪占行为。对村民的反应,支部先是组织村里人清账,发现没有问题,群众说:支委、村委包庇,我们信不过!后来,请乡政府派人查账,还没发现问题,群众仍不相信。最后,县纪检、信访、农经等部门组成联合清财组,从1983年一直追查到1979年,结果还未发现问题。迫于无奈,清财组在群众大会上宣布了审计结论,公布了5年间的账目,全部亮了家底,才解除群众的怀疑,上访才告平息。干部群众感慨地说:还是公开好,公开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实际上村务公开了,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程度就大大增强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即便办实事有困难,群众也会理解的,不会梗阻刁难的。干群关系融洽了,农村的经济社会秩序就得到了维护,农村稳定了,就很大程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实践证明,农村社会不稳定带给城市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要比城市社会不稳定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大得多。如果不保持农村稳定,不能用农村的稳定来促进城市的稳定,也就不能为国家的各项改革提供好的环境,那么,和谐就无从谈起。
其三,实行村务公开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中国十三亿的人口中,有近八亿的人都在农村,农村社会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基石,也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因此,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正处在社会矛盾高发的历史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仍然不容忽视。部分地区人心不稳,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县乡两级政府不信任程度加大,矛盾重重,经常性的群体性上访,大大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对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工作治理的好不好,稳定不稳定,村务公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那么我们把范围说大一点,假如国家的信息不畅通,都会导致不稳定。2008年6月28日,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结果酿成了此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深层思考,而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从事件的最初起因,到事后的各种传闻,再到新闻发布会上的追问,都暴露出了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6月22日,17岁初中学生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当地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是自己跳河,但其亲属等人对此表示质疑。之所以有质疑,原因就在于各种传闻
和猜疑无人澄清。这些传闻和猜疑主要有:其一,李树芬好端端的怎么会自杀?其二,李树芬是被强奸的。其三,警察多次硬抢尸体、破坏现场,企图掩盖事实。其四,李树芬死亡的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另两个男生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还有传闻说,元凶是副县长的孩子。其五,死者的叔叔、爷爷、奶奶被打住院抢救。其婶婶被剪去头发关押到派出所。她的叔叔在与公安人员的争执中被公安人员打伤。其六,死者亲属向政府讨公道时,政府官员避而不见。对这些传闻和猜疑,如果不去及时予以澄清、以正视听,难免令人将信将疑。人们接受信息的心理特点表明,面对一种信息传闻,人们大多是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当相信这些属实时,普通民众都会感到震惊,更何况死者亲属?这便是传闻的杀伤力。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各方记者提问的依据正是这些传闻。可以说,对这些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这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这就不由得人们不去发问,从22日到28日的大约六天时间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何对这些传闻充耳不闻?为何对这些传闻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是对传闻不屑于理会吗?是觉得对社会澄清事实真相,对民众把情况解释清楚不必要吗?是怕越描越黑、越解释越惹火烧身吗?且不说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且不说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和部门来说,我们尤其需要知晓信息不公开、不通畅带来的恶果。对各种疑虑、猜疑、传闻,你反应迟钝,往往就会让民众认为是真的有猫腻,更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诸如黑恶势力
等利用。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那么,就不光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分析一些群体性事件爆发成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在这个意义上,“瓮安事件”叩问了信息公开的深度。信息公开绝不仅仅是对有关文件、报告的全文发布,也不仅限于对工作情况的总结、说明。其本质和灵魂在于,及时把握民众的信息需求,把握民众的思想动态,坚持“民之所需我之所供”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信息,达到满足信息需求、解疑释惑、消除矛盾的效果。干部群众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就为形成充分体现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的农村新的管理方式奠定了基础。推行村务公开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村社会不稳定带给城市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要比城市社会不稳定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大得多。在世纪之交,当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我们在重视城市稳定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启动和健全农村自我稳定机制,保持农村稳定,用农村的稳定来促进城市的稳定,为国家的各项改革提供好的环境。这是因为,随着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下岗职工和分流机关干部任务繁重,城市里各种不安定因素增加,如果农村不稳定,城乡各种不稳定因素胶合在一起,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村务公
开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改革事业的继续深入具有宏观的战略意义。
其四,村务公开是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的保障。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村务不公开是腐败根源。从一些地方看出,一些村干部上台后大搞一言堂,成了村里土皇帝,村务不公开,村民监督无从谈起,所以当前村官腐败现象有所抬头。一提到腐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身居要职或是级别较高的官员,因为只有他们才可能接触到大量资金,也只有他们才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其它人搞权钱交易。其实村官的腐败不容忽视,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我国村委会成员的人数很多。这些人履行职责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这几年,农村喜事越来越多。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村干部经手的资金数量大了,随着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农村干部截留、挪用、贪污支农资金的案件数量迅速上升。近年来,屡屡爆出乡村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腐败大案,令社会震惊,其腐败行为的影响特大。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全国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占数特别多,各省市的立案查处的案件也为数不少。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
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以往查处的案件中看出,村干部腐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受贿、侵占、挪用等职务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在村建工程、处置集体资产和资源过程中不公开招标,利用机会从中吃回扣,拿好处。
2、有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乘机向前来办事的群众索贿或受贿,不见礼,不办事,或搪塞推委,久拖不办。
3、在落实民生、惠农政策时优亲厚友。如2009年我市查处某县有一村在办理农村低保过程中,不按低保申办程序办事,村级审查只有少数几个村干部说了算,也没有经过张榜公示,结果该村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有16%以上的是村干部的亲属,真正困难群众未能享受到农村低保。该村支书以当年全市第二名的身份,正准备进入公务员队伍。为此,该支书不但没有进入公务队伍,还被免去村支书职务,并受党纪处分。
(二)受贿贪污的数额也相当大。全国在城镇建设中,城镇周边村、村集体土地较多地方,有少数思想不坚定的村干部借征地受贿上百万元案例越来越多。有记者做过调查,村干部所收受贿赂中,95%以上与征地、拆迁、给农民发放各种补贴有关。
(三)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他们为了不被发现、为了隐蔽得更深,处心积虑地想尽各种办法来“包装”自己,妄图给查处工作设置难题,制造障碍,以求得逞。
(四)涉案人员趋于“团伙化”。近几年查处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的对象由原来的一两人发展到整个村两委班子的大多数成员。
(五)侵害对象涉及的范围广泛。村干部职务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几乎覆盖农村民生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集资款、村集体的各项经济收入、征地补偿款、国家的扶贫资金等。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农村民生工程补助了大量的资金,如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资金、农村低保补助等,使这些民生资金又成为村官们非法攫取的另一块“唐僧肉”。如在2010年全市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中,市里要求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在本村人口密集地张榜公示农村低保对象信息,有一村在张榜公示期间,部分群众反映“自己在低保对象公示之列,却从未领到过低保金”,听到反映后,当地纪检部门迅速成立调查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经调查发现,该村当时有22户农村低保户,其中有7户低保户从未领取过低保金,7户低保户的低保金存折都被村支书扣在自己手上,长期冒领低保金,这样的事情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为此,该村支书不但被免职,还移送当地检察院立案,追究其法律责任。出现这些问题原因。首先,部分村级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特权思想严重,把村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没有当成
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当成为己牟取私利的手段,不能正确使用权利。其次,部分地方的村委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不公开,村民们不了解村里的财务、政务和事务,这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在国家、省市、县区都制订了方案,多管其下、全面着力的在堵村官腐败这个“漏洞”,这个问题会得到遏制,作案的人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相信咱们的村干部都是群众的好干部,但是我在这提醒大家:必须加强学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经得起各种诱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一个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必须牢记宗旨,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如果用它来牟取私利,就会遭到人民的唾弃,甚至成为罪人。所以我们村干部要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将村民委员会村务管理的过程和村民委员会干部的行为公布于众,不贪、不偏,不对下面说官话,对上面说假话。受到村民群众的制约和监督,办事公道,行为廉洁,才能是一个清白的干部。
二、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操作上应该遵循四个原则。
1.公开内容上要体现全面、真实、合理的原则。村务公开不是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必须是群众关
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2005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市办发〔2005〕13号)文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文件明确了村务公开包括财务情况、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社会救助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工作安排情况、村干部管理情况等8项具体内容,同时要求对于涉及本村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也要进行公开。现在由于有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有的认为村务公开束缚干部的手脚,自找麻烦,让群众知道的太多对工作开展不利;还有极少数村干部因为问题多,怕公开自揭短处,断了谋私利的财路‛,存在不愿意公开、半公开现象。还有的公开不真实,模糊性大,使村务公开成为应付上级、唬弄群众的花架子,成了“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尤其财务公开避重就轻,只公布总帐,而不公布明细帐或流水帐,帐、墙不一致,漏洞百出,经不起检查,有的只公开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财务收支细目则讳莫如深;有些干部搞人前人后两本帐,用假帐欺骗群众,一些不便公开的以‚其它支出‛瞒天过海,且数额较大;有的不是把公开栏放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点,而是放在干部办公或偏僻人少的地方,让群众看不见,变成
了“秘密公开”,有的则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摆设。所以要遵循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合理的原则。
2、公开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的原则。
目前村务公开工作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公开 方式单一,有的地方会议不讲、广播不响,仅有的一块“公 开栏”也被各类广告所充斥,导致干群不能及时沟通了解,群众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怀疑干部有问题,干部又感到很 委屈,造成二者的隔阂与对立,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群众上访增多。村务公开要根据“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只适宜在村班子内公开的,主要通过村里召开会议、张榜公布、印发手册、定期通报和资料查阅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适宜在全社会公开的,要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便于操作。可采取设置村广播和公开电话进行公开,也可在村子里选择合理位置设立村务公开栏、设置村务公开意见箱等进行公开。方法可以灵活如:有的地方在对农村村级管理过程中,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六个一”措施,推进村务公开。即:“一卡”印制村务联系卡分发到各户,方便为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一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由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加的民主对话,开展村情通报、村务项目质询等事项,让村民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一日”每月安排一个村民议事日,村民代表、小组长
和党员对村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一访”乡镇包村的干部每周走访村民家庭一次,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村民对村级事务管理、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栏”设立政务公开栏,对村级财务进行“最细化”公开,每一期村务公开的内容都由村委会存档保管,使群众村务公开栏更新后也可以随时查阅。“一箱”在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收集村民对村务公开、财务管理、重大村务决策等的反映,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3、公开程序上要力求规范、有序、到位的原则。村务公开应按“事前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的基本程序进行,将公开工作贯穿于村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比如我们要实施一个项目,事前要公开干什么事,怎样干,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定任期目标之前,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初步方案;决策要按程序进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民主讨论,不能独断专行“一言堂”;那么项目实施到啥程度了,结果怎样要通过会议、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全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受群众查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要保管好公开档案。村务档案尤为重要。
4、公开时限上要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公开时间,做到按时不误。一年公开几次,什么时
间公开,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不同、工作量大小、群众关注程度、可操作性等因素实事求是加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做到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2005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村务公开时间,要求一般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开一次。要推进村务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根据公开事项的具体情况和多数群众的要求,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单项工作在任务完成后一次性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做到让群众了解和监督全过程,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凡是有利于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形式,都可采取。
三、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农村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组织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行村务公开制度作为解决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订严格的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在全市上下形成各级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三送”干部蹲点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完善村务公开措施。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做到党务、事务、政务、财务“四位一体”。党务公开包括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事务公开包括村干部工作目标、集体经营情况、项目承包方案等,政务公开包括计划生育管理、征地补偿、救济救助、粮食直补、一事一议等内容,财务公开内容包括财务收支、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等。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和程序,在公开范围上,由单纯村级公开向乡(镇)、村、组三级联运公开拓展,使群众不论是从乡(镇)了解到的,还是从村了解到的内容都一样真实可靠。
三是要建立“六项制度”确保群众权益。要建立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制度、村务公开反馈制、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换届后工作移交制度,规范村党支部的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决策执行权、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确保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加大村务公开督查力度。村务公开能不能持之以
恒,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持检查、坚持督导密不可分的。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党政领导责任制,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检查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强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大对乡镇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村务公开机制,总结村务公开经验,树立村务公开典型。
四、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处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 实行村务公开就是把农民群众关心的情况告诉他们,诸如经济发展和规划等方面的重大事情。目前一些干部和群众没有摆正和处理好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村民主建设的关系,有的认为农村最要紧的是发展经济,民主建设可以慢慢搞;有的认为民主建设则是上边的事,与农村基层工作关系不大;还有的担心搞村务公开,群众七嘴八舌会影响经济建设。在现在的农村,民主建设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农村的民主建设搞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也就是说,现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已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也不是单凭经济的因素、作用就可以得到发展。如果没有民主管理与监督,广大农民群众不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把发展村里的经济当作自己的事情看待,就不会有什么
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也就缺少了推动前进的主体。从一些地方看到村务公开搞得好的村,经济发展就快,反之,村务公开搞的不好的村,矛盾重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2、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农村稳定的关系 探索保持农村政治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目前,由于农村正处于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变之中,无论是贫困村还是富裕村,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农村显得很不稳定。农村不稳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是基础,有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不稳,全国不稳;农村**,国将不国。有史以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逼上梁山、造成农民起义或暴动或**,我们想一想,有那次不是从最底层开始的?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更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稳定农村大局的前提和基础。公开、公平、公正,历来都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渴求;一旦人们的这种渴求和期望成为泡影,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混浊、腐败、动荡不安,甚至**成灾。我们不应当忘记,在整个90年代,因为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弄得很多农民群众不堪重负,冤声四起,党中央国务院正视现实,着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如果,我们基层的干部不重视这种改革发展成果的取得,不养成好的为民服务 的作风,弄得基层乌烟瘴气、腐败横行,那将会重新激化广大基层群众的矛盾,农村就不稳定,经济发展就会落后。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持农村稳定,必须从制度建设人手,实行村务公开,搞好民主监督。在村务公开制度建设上做到了‚“五有十全”。“五有”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十全”即:‚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组健全,签字手续齐全。在民主管理上,积极倡导村干部尊重村民民主权利,支持群众依法参政议政。因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项社会事业也健康发展,使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使全村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稳定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村务公开是一项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是一项“稳定工程”,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我们不容忽视。
3、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关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才能搞好村务公开,保证村民的民主权力,因此,应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务公开中的地位,着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实行村务公开,对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阵地等都提出了规范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担负起这个任务。只有通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村务公开才能贯彻到群众中去,才能组织群众去完成。否则,村务公开就没有组织保证,就会流于形式。二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 组织形式由过去的生产队为基础变成现在的家户为主,活动方式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分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起到组织和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成为村务公开的依靠力量,保证村务公开的健康发展。三是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农村党员在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中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党员不仅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在经济建设大潮中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村务公开中应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队伍的作用,使农村党员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各种监督活动,才能带动村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村务公开是沟通各级党委政府、村干部、村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是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搞好村务公开,还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同时,消化了各种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但是,村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事关农村稳定和
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长期不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只有 不断检查督促,才能补缺补差完善提高。
我们相信,在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县的村务公开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村干部只要恪守为民准则,清正廉洁,真抓实干,一定都
是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第二篇:村务公开知识讲座
村务公开知识讲座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
根据安排,今天我就村务公开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村务公开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把处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务的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这种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发展,随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农村蓬勃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务公开制度。在2004年,中办发【2004】17号文件就提出【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随后,村务公开制度便开始在全国推行。在村务公开制度推行之初确实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多年过去,村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很少再有创新。最初的成效也逐渐被经济发展产生的新矛盾所抵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推行村务公开,就是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地方对村务公开民主
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致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各项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够规范,档案资料记录不详尽,保存不够完整,往往是一张纸公开,风一吹了之。从而导致腐败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在村务公开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学习有关村务公开这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二、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三、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
首先,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实行减免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臵补贴;规范涉农收费项目,取消一些面向农民的行政性收费;认真搞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修改土地征用补偿办法,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支农惠农政策。要让群众知道政策,参与落实这些政策,就必须搞好村务公开,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村务公
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中央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直接影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如果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程序、办理结果都不公开,搞‚暗箱操作‛,农民群众没有了解和参与的机会,那么,中央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力度,落实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推进农村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实行村务公开是提高村干部威信,化解干群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村官是个最小的官,但也是最难干的官,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村干部的威信,干部的威信就直接影响这工作的开展。古往今来,人们都看重‚威信‛二字。古人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意即威信是把天下人集结在一起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只有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我们的革命才会成功。‛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乃至为官从政的人来说,群众威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赢得群众威信?在这个问题上,有人主张‚以权树威‛,也有的主张‚以德树威‛。实际上,有权未必有威,只有注重修身立德,为民谋利,才能让众人服之,众心向之。邓小平同志一生追求做‚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因此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
森同志爱人民胜过爱自己,所以虽死犹生,在群众心目中立起了一座丰碑。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群众就把他看作‚好朋友‛、‚好大哥‛。事实证明,群众威信只有在加强人品官德的修养中,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对于村干部必须有威信,村民才能按照你安排的去做。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的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干群关系紧张,群体上访事件增多,例如,河北省赵县两年时间接到群众信访、接待群众上访1000多件(次)。成了周围有名的‚老大难‛村。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告状不断,7年间换了6任支书,12次进驻工作组,都为解决问题。县委主要领导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问题的发生,都与村民不知情、村务不公开,干部失去威信密切相关。河南省辉县市,1994年前是全省的信访大户,全市1/ 3以上的乡镇发生过规模较大的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案件。市委、市政府先后采取‚归口管理‛、‚领导包片‛、‚一票否决‛等措施和办法,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到‚信访大村‛和无信访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查明上访原因主要还是干部贪占、不公开、不透明;而那些无信访案件的村,则都实行了村务公开。从中我们看出,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干部失去威信,群众不信任,导致矛盾重重。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干群关系的融洽,关系到干群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在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初
期,由于农村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不畅通,财务、村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规范,导致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的“暗箱”操作,致使干部贪污受贿、挥霍群众血汗的事情时有发生。村民群众则因为不参与管理,对村务不知情,对结果不满意,从而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了政策落实难等种种问题。当前村干部反映现在官难当、事难办、群众难管,而村民群众反映现在干部是张口就要、闭口就罚、嘴里吃着、袋里塞着等,有些干部本来就没有问题,但是你不把一切公开,干部疑虑村民、村民怀疑干部的双向不信任现象。例如:河南省邓州市三里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一班人说:‚村民上访把我们‘逼’上了村务公开路。‛1984年初,该村第1村民组4名村民上访反映本组3万余元的企业占地补偿款去向不清楚,组长和会计有贪占行为。对村民的反应,支部先是组织村里人清账,发现没有问题,群众说:‚支委、村委包庇,我们信不过!‛后来,请乡政府派人查账,还没发现问题,群众仍不相信。最后,县纪检、信访、农经等部门组成联合清财组,从1983年一直追查到1979年,结果还未发现问题。迫于无奈,清财组在群众大会上宣布了审计结论,公布了5年间的账目,全部亮了家底,才解除群众的怀疑,上访才告平息。干部群众感慨地说:还是公开好,公开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实际上村务公开了,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程度就大大增强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即便办实事有困难,群众也会理解的,不会梗阻刁难的。干群关系融洽了,农村的经济社会秩序就得到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稳定了,全国也就稳定了。假若村务公开‚雾里看花‛,让群众看不懂,从而误解甚至产生隔阂,干群关系不和,农村社会就不稳定,实践证明,农村社会不稳定带给城市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要比城市社会不稳定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大得多。如果不保持农村稳定,不能用农村的稳定来促进城市的稳定,也就不能为国家的各项改革提供好的环境,那么,和谐就无从谈起。
(第三)村务公开是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的保障。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村务不公开是腐败根源。从一些地区看出,一些村干部上台后大搞一言堂,成了村里土皇帝,村务不公开,村民监督无从谈起所以当前村官腐败极其严重。一提到腐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身居要职或是级别较高的官员,因为只有他们才可能接触到大量资金,也只有他们才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其它人搞权钱交易。其实村官的腐败不容忽视,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我国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小组长人数很多。村官’队伍履职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这几年,农村喜事越来越多。国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通过村级转移支付、粮食直补,提高退耕还林和征地补偿款,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也就是说,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村干部经手的资金数量大了,随着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村干部截留、挪用、贪污支农资金的案件数量迅速上升。近年来,屡屡爆出乡村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腐败大案,令社会震惊,其腐败行为的影响特大。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全国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占数特别多。各省市的立案查处的事件也为数不少。庆阳市也查处了不少农村基础干部腐败案件。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以往查处的案件中看出,村干部腐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受贿、侵占、挪用等职务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在村建工程、处臵集体资产和资源过程中不公开招标,利用机会从中吃回扣,拿好处。
2、有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乘机向前来办事的群众索贿或受贿,不见礼,不办事,或搪塞推委,久拖不办。例如2008年3月,肖振虎当选为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联盟村村委会委员。同年上半年,长沙市为建设三环线绿化带进行拆迁,范围涉及联盟村,其中包括联盟村某家具厂。肖利用村委会派其负责拆迁工作的职务便利,在帮助某家具厂顺利拆迁并确定补偿款数额后,以不给好处就不签字、不付拆迁补偿款相要挟,向该家具厂
老板殷某索要贿赂。2009年11月,殷某向肖振虎提供的银行卡存入13.6 万元,并承诺免除他所欠该家具厂的1.4 万元、代其偿还所欠他人的5万元。肖振虎将所得赃款占用不久,案发,肖振虎退还赃款20万元。2010年3月,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肖振虎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没收财产7万元。特点
(二)受贿贪污的数额也相当大,例如: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藕塘村的村干部刘怀寅借征地受贿960多万元,前不久被判处无期徒刑。记者从合肥市检察机关获悉,刘怀寅所收受贿赂中,95%以上与征地、拆迁、给农民发放各种补贴有关。刘怀寅少收、缓收土地补偿款,开发商作为回报送给刘怀寅巨额贿赂,其中单笔贿赂高达340万元。目前,刘怀寅都被判刑,但村官腐败的后遗症仍在困扰着村民。‚刘怀寅收了开发商的钱,村民利益成了牺牲品。‛藕塘村村民阎志清说,藕塘村新庄、长沟埂两个村民组200多户村民于2005年8月签了拆迁安臵协议,由城建公司负责建设新荷园小区安臵村民,协议规定安臵房最初是6层,过不久却变成了11层,后来又变成了15层,而且城建公司还多建了1万多平方米作为商品房向社会出售。这些变更都没有和安臵户沟通,也从未公示。藕塘村村民朱宝华说,三里庙村民组有5口水塘、坟地等60多亩集体土地,被开发商征用后到底卖了多少钱?仓库、牛棚等村集体所有财产如何处臵的?村集体土地出租费用数十万元是否进入村集体账目?村民们对这些都毫不知情。村委会也没向村民作过任何解释。
(三)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他们为了不被发现、为了隐蔽得更深,处心积虑地想尽各种办法来‚包装‛自己,妄图给查处工作设臵难题,制造障碍,以求一逞
(四)涉案人员趋于“团伙化”。近几年查处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的对象由原来的一两人发展到整个村两委班子的大多数成员。
(五)侵害对象涉及的范围广泛。村干部职务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几乎覆盖农村民生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集资款、村集体的各项经济收入、征地补偿款、国家的扶贫资金等。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农村民生工程补助了大量的资金,如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资金、农村低保补助等,使这些民生资金又成为村官们非法攫取的另一块“唐僧肉”。使实际生活困难群众却未享受,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村官腐败的案件多、贪污的数额大、手段复杂、侵害的范围广,影响特别大,给群众造成的损失也不小,出现这些问题原因。首先,部分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特权思想严重,把村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没有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当成为己牟取私利的手段。不能正确使用权利,一些村干部对违纪、违法和犯罪行为认识不清,在受到查处时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其次,部分地方的村委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不公开,村民们不了解村里的财务、政务和事务,这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
现在国家、各省市、县区都制订了方案,多管其下、全面着力的在堵大量村官腐败这个‚漏洞‛,不给村官搞腐败留机会。这也是咱们市上今年检查的一个内容。相信咱们在座的村干部都是群众的好干部,但是我在这提醒大家:必须加强学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经得起各种诱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一个人,挑战着每一个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必须牢记宗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如果用它来牟取私利,就会遭到人民的唾弃,甚至成为罪人。所以我们村干部要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将村民委员会村务管理的过程和村民委员会干部的行为公布于众,不贪、不偏,不对下面说官话,对上面说假话。受到村民群众的制约和监督,办事公道,行为廉洁,才能是一个清白的干部。
二、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操作上应该遵循四个原则 1.公开内容上要体现全面、真实、合理的原则。村务公开不是‚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而必须是‚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如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村集体财务收入开支、宅基地划分、拆迁补偿等重大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事项办理及落实情况等;村班子
建设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等。)该公开的都得公开。现在由于有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有的认为村务公开束缚干部的手脚,自找麻烦,让群众知道的太多对工作开展不利;有的按兵不动,顶着不公开,牵涉到村主要干部就不敢公开,担心公开后结果难以收拾;还有极少数村干部因为问题多,手脚不干净,经济不清白,多吃多占,怕公开自揭短处,断了谋私利的‚财路‛,存在不愿意公开、半公开现象;一些乡镇干部对村务公开不支持,比如财务公开若如实公开招待对象和数额,公开就涉及上级,不公开老百姓不答应,处于两难境地,很难坚持下去。还有的公开不真实,模糊性大,搞假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使村务公开成为应付上级、唬弄群众的花架子,成了‚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尤其财务公开避重就轻,只公布总帐,而不公布明细帐或流水帐,帐、墙不一致,漏洞百出,经不起检查,有的只公开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财务收支细目则讳莫如深;有些干部怕曝光,搞人前人后两本帐,用假帐欺骗群众,一些不便公开的以‚其它支出‛瞒天过海,且数额较大;有的只公开做得好的,不合理收支一概不与群众见面。有的时间假,只见公开栏上换日期,不见换内容,未及时公开,使群众已经记不得事情的本来面目。有的地点假,不是把公开栏放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点,而是放在干部办公或偏僻人少的地方,让群众看
不见,变成了‚秘密公开‛,有的则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摆设。所以要遵循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合理的原则
2.公开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的原则。
村务公开的主要形式,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
实际上目前村务公开工作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公开方式单一,有的地方会议不讲、广播不响,仅有的一块‚公开栏‛也被各类广告所充斥。有的缺乏透明度,干群不能及时沟通了解,群众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怀疑干部有问题,干部又感到很委屈,造成二者的隔阂与对立,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造成群众上访增多。村务公开要根据‚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只适宜在村班子内公开的,主要通过村里召开会议、张榜公布、印发手册、定期通报和资料查阅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适宜在全社会公开的,要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便于操作。可采取设臵村广播和公开电话进行公开,也可在村子里选择合理位臵设立村务公开栏、设臵村务公开意见箱等进行公开。在这方面我们身边也有学习的榜样,例如悦乐,首先是制度健全,有‚公开信制度‛、‚意见箱制度‛、‚公示栏制度‛。很实际,实用,实效。例如湖北恩施州成功推出了‚1+4+X‛的村务公开新模式,‚1‛是村必须按照统一部署,每年至少抓好一个以上的综合性‚村务公开日‛活动,必须在3月8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村务公开。‚4‛就是在各村每年至少办好四期村务公开栏,即一季一期。‚X‛就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凡是有利于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形式,都可采取。
3.公开程序上要力求规范、有序、到位的原则。
村务公开应按‚事前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的基本程序进行,将公开工作贯穿于村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比如我们要实施一个项目,事前要公开干什么事,怎样干,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定任期目标之前,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初步方案;决策要按程序进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民主讨论,不能独断专行、‚一言堂‛;那么项目实施到啥程度了,结果怎样要通过会议、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向全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受群众查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要保管好公开档案。村务档案尤为重要。
4.公开时限上要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公开时间,做到按时不误。一年公开几次,什么时间公开,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不同、工作量大小、群众关注程度、可操作性等因素实事求是加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做到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村务至少每半年全面公开一次;涉及财务的事项应当每月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对群众关注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单独
公布;应当及时公开的事项随时公开;需群众参与决策的事情,事前就应公开;需群众参与管理的事情,事中应公开;发生重要资金使用,重要建设项目等,为什么干、怎么干,运行过程有什么问题,实施结果如何,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都要公开,做到让群众了解和监督全过程。年末公布各项财产、收益分配等情况。要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
方法可以灵活如:河北奎山街道在对涉农社区管理过程中,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六个一‛措施,推进村务公开。即:‚一卡‛,印制村务联系卡分发到各户,方便为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一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由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加的民主对话,开展村情通报、村务项目质询等事项,让村民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一日‛,每月安排一个村民议事日,村民代表、小组长和党员对村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一访‛,街道包村的干部每周走访村民家庭一次,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村民对村级事务管理、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栏‛,设立政务公开栏,对村级财务进行‚最细化‛公开,每一期村务公开的内容都由村委会存档保管,使群众村务公开栏更新后也可以随时查阅。‚一箱‛,在醒目位臵设臵意见箱,收集村民对村务公开、财务管理、重大村务决策等的反映,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三、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
广,工作量大,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处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
实行村务公开就是把农民群众关心的情况告诉他们,诸如经济发展和规划等方面的重大事情。目前一些干部和群众没有摆正和处理好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村民主建设的关系,有的认为农村最要紧的是发展经济,民主建设可以慢慢搞;有的认为民主建设则是上边的事,与农村基层工作关系不大;还有的担心搞村务公开,群众七嘴八舌会影响经济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村民是自治的主体。村民组成村民代表议事会,经常性地参与村里事情的决策、管理和监督,讨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兴办集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搞三项建设等重大事项,不仅可以避免决策的失误,而且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发展经济的一股合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今天的农村,民主建设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农村的民主建设搞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也就是说,现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已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也不是单凭经济的因素、作用就可以得到发展。如果没有民主管理与监督,广大农民群众不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把发展村里的经济当作自己的事情看待,就不会有什么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也就缺少了推动前进的主体。从一些报道中我们看到村务公开搞得好的村,经济发展就快,反之,村务公开搞的不好的村,矛盾重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2、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农村稳定的关系
探索保持农村政治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目前,由于农村正处于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变之中,无论是贫困村还是富裕村,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当前财务管理混乱,宅基地乱批滥建,不合理承包,乱集资、乱摊派严重,以及村干部存在的问题等,构成了农村的主要不安定因素。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持农村稳定,必须从制度建设人手,实行村务公开,搞好民主监督。例如:甘肃兰州市有一村,在村务公开制度建设上做到了‚五有十全‛。‚五有‛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十全‛即:‚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级健全,签字手续齐全‛。在民主管理上,积极倡导村干部尊重村民民主权利,支持群众依法参政议政。因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项社会事业也健康发展,使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使全村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稳定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村务公开是一项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是一项‚稳定工程‛,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我们不容忽视。
3、正确处理村务公开与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关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的这种领导地位,并不否
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而恰恰是维护这种权利的政治保障。同时,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也只有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充分的体现。实行村务公开,可以促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才能搞好村务公开,保证村民的民主权力,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特别是村务公开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务公开工作中的地位,着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核心领导作用。实行村务公开,对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阵地和管理都提出了规范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担负起这个任务和要求。只有通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村务公开才能贯彻到群众中去,才能组织群众去完成。否则,村务公开就没有组织保证,就会流于形式。
二是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生产队为基础变成现在的家户为主,活动方式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分散,农村基层党组织起到组织和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成为村务公开的依靠力量,保证村务公开的健康发展。
三是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农村党员在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中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党员不仅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在经济建设
大潮中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村务公开中应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队伍的作用,使农村党员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各种监督活动,一定能带动村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村务公开是沟通各级党委政府、村干部、村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是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搞好村务公开,还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同时,消化了各种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但是,村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事关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长期不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只有不断检查督促,才能补缺补差完善提高。我们相信,在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县的村务公开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村干部只要恪守为民准则,清正廉洁,真抓实干,一定都是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第三篇:村务监督(范文模版)
**镇召开2012村(居)务
监督工作暨基层党建专题培训会
为更好地开展村(居)务监督工作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更好地加快我镇发展,2012年3月1日,县委组织部、纪委、民政局到我镇开展了村(居)务监督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培训会。培训会上,民政局干部就村(居)务监督工作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并引用了大量实例剖析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将对社会工作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通过培训,受训人员深刻地认识到村(居)务监督工作就是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农村的民主管理。
县委组织部、纪委的培训老师对如何提高执行力、当好村干部和基层组织建设作了专题培训,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受益匪浅。会后,村干部感慨地说:“今天没有白来,既学到了知识,又感知外面发展的力度和速度,更增添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篇:XX乡村务公开微信群、村务监督微信群工作总结
XX乡村务公开微信群、村务监督微信群工作总结
今年4月份以来,我乡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微信群、村务监督微信群建设工作,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专题部署“两群”建立工作,有效地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截止目前,我乡X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村务公开微信群,实际入群率达71.6%,其中XX村的实际入群率达87%。
一是便民服务更高效。微信群的建立,一方面,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即时掌握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好政策及相关村务信息,即时发布农产品信息。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家乡的变化,致富信息也能及时反馈村里。另一方面,倒逼村两委公开本村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在权力阳光下运行。党员群众发现诸如村干部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问题,或者遇到有低保、危房改造、扶贫项目等切身相关的政策方面问题,都会发到微信群里,寻求解答。借助微信群,党员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党员群众与乡村干部的交流明显增多。
二是村务公开更阳光。微信群主要用于定期和不定期发布本村党务、村务、财务以及相关工作进展、工程建设、政策落实等信息,特别是贫困户评定、低保救助等群众普遍关心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同时由乡村干部提供政策咨询和解答服务,服务并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三是权力运行更规范。借助微信群,对村级权力监督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定时优化为实时、从被动转化成互动,形成服务群众、接受监督的直通车,让村级“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当然,借助微信群虽然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问题。比如微信群的管理不严,全体群成员实名制未实行到位,群主的监管责任未真正履行到位,成员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违背公序良俗等内容现象时有发生。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微信群工作的领导。明确乡镇纪委书记为微信群建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群主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群成员要求包括乡镇纪委联系人员1人、每户农户至少1人、村“两委”全体干部、挂村领导、包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等。
二是加强微信群的管理。全体群成员一律实行实名制,明确群主的监管责任。严禁任何成员发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违背公序良俗等内容,对违反规定的及时批评教育、责令纠正错误。坚持正面引导,每个村村务公开微信群由1名乡镇纪委成员联系指导,引导村民正确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做到及时梳理汇总处置。
三是加强微信群的考评。将微信群建立工作纳入年终考评一项重要指标,并列出微信群建立的明细工作清单及分值,让基层有章可循。
第五篇:推行村务公开打造阳光村务
推行村务公开打造阳光村务
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基层农牧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牧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为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拉动农牧民的参与热情,柯坪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本县实际的村务公开工作相关措施,在全县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全面运行。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柯坪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党政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督促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党政领导责任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摆在乡(镇)、村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确定一名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把村务公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县、乡(镇)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二、加大政策宣传
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自己违规违纪了还不知道,在有人举报了调查了才知道自己违纪了的现象,县纪委监察局经过多方的考察和实地的调研,认为村干部违纪违规问题不断增多原因是缺少一些他们能看得懂、理解得了、掌握得住的规章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制定印发了《柯坪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手册》,1
向全县四乡一镇33个行政村的基层干部予以发放。《廉政手册》分为廉洁从政、财经纪律、行为规范、财务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6大类,从105个方面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行为,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从而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三、完善公开事项
一是明确公开时间。一般事项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公开,常规公开由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统一公开时间。二是细化公开内容。柯坪县农村基层村务公开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群众关心、凡是群众想知道、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公开原则,依法依纪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细化为6大板块:分别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计划生育类、惠农政策类、社会救助类)、财务公开、示意图公开、党务公开(党建类、党风廉政建设类)、民主管理制度公开;50小项:规定将村规民约、村干部分工、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补贴落实、低保发放、救灾救济款发放、村级收入支出、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50项必须公开的内容。三是完善公开方式。通过固定公开栏、广播、电视、村民会议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开。公开要求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规定做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第二步,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最后实施公开。
四、推进民主管理
一是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要求村委会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直接参与到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村民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召开的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及时召开。二是结合实际开展村务公开。要求农村基层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县上制定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意见》,严密组织实施公开,公开不得有避重就轻,延误公开时效等问题,在公开中,强调多层次全方位,针对不同人群来确定公开方式,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由村民点题公开,要求公开什么,村委会就要公开什么。三是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把“四议两公开”(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决议重大事项的有效途径,凡事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杜绝村干部“家长式”管理和简单粗暴的不良风气。四是建立村民监督举报制度。在全县各村设立意见箱、举报箱,鼓励村民实名举报,对举报的违法违纪问题,经查属实的予以经济奖励,对诬告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进一步落实和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五、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村务公开相关单位的责任和分工。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督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以及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组织部、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农经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司法局、民政局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开展好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
六、确保公开质量
一是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责任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覆盖面达100%,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二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各有关单位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并定期通报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将村务公开工作同各项荣誉相挂钩。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了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不少于4次督促检查。并建立了乡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联系点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适时组织开展村务公开示范活动,把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考核评比“民主法制示范村”、“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联系村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优、年终奖金挂钩。四是发挥农村“监委会”、廉政监督员作用。推行监委会人员测评制,每半年、年终,由村监委会成员组织不少于30名的农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履职尽责、廉洁自律以及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一次测评,测评结果按满意度区分等次,与村“两委”班子考核、村干部奖励工资挂钩。五是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办法。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每季度最少联合督促检查一次,对临时性公开的内容,随时开展
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按规定进行公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人员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对存在问题较多、被通报批评2次以上的村,建议相关部门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涉嫌违纪违法的,由纪检监察、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柯坪县纪委监察局 201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