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8:3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关于汉川市百二沼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

(材料化工学院10级理科实验班王振)

一. 调查目的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保障的是低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是保障特困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近几年的低保扩面,大部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这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为充分了解我国低保方面的成果、在低保方面投入的力度、以及在低保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我们小组分别以市、县、镇、村作为调查对象对我国低保情况作了比较充分全面的调查,其中本人调查的是本村的农村低保情况。二. 调查对象

汉川市沉湖镇百二沼村村委,主要咨询王书记。

三. 调查内容:针对当前情形下的低保制度,我向本村王书记提出了如下十个问题,王书记耐心的一一为我解答。其具体问答内容如下: 1.当地什么时候开始低保救助的?

答:具体本村从2002年开始 2.当地有多少人在依靠低保救助?

答:全村共有3693人,其中105人享受低保救助,占全村总人数的2.84%

3.当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有低保?

答:参照国家政策文件,按照本地区生活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目前本村低保制度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以家庭人均收入状况为标准确定救助对象。

本村低保户大致分为三类:大病致贫、鳏寡老人和父母双亡的孤儿。其中大病致贫的占多数。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4.在当前低保体制下,低保户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本村低保户按国家标准每月享有相应的救助,另外低保家庭免费享有农村合作医疗,在九年义务教育内的儿童免学费等。义务:低保户必须配合村里每年对低保资格的审核调查。5.不同条件的低保享有哪些不同的救助?

答:更具家庭条件的不同,我村低保体制分一、二、三类,一类每人每月105,二类每人每月85,3类每人每月55,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6.低保户申请低保的申请程序

① 个人申请

② 村委开会审议并申报 ③ 镇民政审核后交市民政审核 ④ 张榜公示

本村的低保申请到审定完全按国家要求程序严格执行,争取做到需要低保救助的家庭都可以得到救助,有条件的绝对不浪费国家资源,也就是不漏掉一个,不错过一个。7.申请之后政府部门怎么审核是否属实?

答:本村不大,并且基本上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所以村委对每一个家庭的大致情况都比较了解,在低保申请者申请的时候就差不多知道 其是否有资格享受低保救助,但是为避免出现审定出现偏差,本村还是按照规定办事村委将会组织开会,对其家庭状况进行讨论,然后组织人去其家里访问,同时也向其左邻右舍咨询,已保信息的准确性。8.低保救助具体怎么实施?

答:本村按照国家的政策执行,实行个体银行专户,然后每季度领取,对于不会使用银行卡的老人,村委负责帮老人取钱。社会化发放。9.对于经过一段救助后有些居民已经自力更生了,不满足低保条件了,可是还在占用低保资源,低保局是怎样复查他们是否还需要低保救助的?

答:为确保国家低保救助资金都用在刀口上,不浪费国家资源,2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本村每年至少对低保家庭的情况重新审定一到两次,对不再满足低保条件的家庭,取消其享受低保救助的资格,并对其进行讲解和劝说。10.近几年国家对低保方面的投入力度怎么样?

答:近年来,国家对低保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由每人每季度30元上升到每人每季度120元

四. 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法。

因为王书记负责管理本村所有的低保工作,了解本村低保工作的所有信息,故拜访了王书记,为加深了解和数据的准确性,王书记也拿出了本村关于低保的一些文件以及资料信息。五. 调查时间:

2011.08 六. 调查结果

这次调查使我对本村的低保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农村作为生产力,消费水平都比较低下的地方,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相对落后,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改革开放的成果早已普及到农村,这里也基本上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对于一些特困家庭,生活还是十分艰难。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低保的投入,也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村低保体系比较完善,生活艰难的都享有了国家低保的救助,低保户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这几年国家对低保的不断投入,人们对低保的不断了解和重视,我村的低保制度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家的各项要求。七. 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深入社会基层,接触社会,努力实践,对社会很多问题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制度等,这些方面在近几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很多交流上的不足,以及礼仪知识的欠缺,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加强自己交流方面的能力,这将使我受益终身,同时,也会关注国家 3

2011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暑假实验报告

时事政治,心系祖国发展。

辞谢: 感谢王书记百忙中抽空耐心的接受我的采访,给我提供这么多的有效信息,谢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

2011年08月24日

第二篇:城乡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与制度调研报告

城乡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与制度调研报告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社会实践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实践自我,科学实践,完善自我。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走上社会,将其应用于其中,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课题是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调研。我们将会选择腾冲县腾越镇山源社区和清水乡三家村进行调查。旨在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解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9个云南籍的同学在7月23日中午8点于昆明火车站集合统一组队去腾冲县腾越镇山源社区和亲水乡三家村进行走访和调查。当地政府在我们的叙说下也允许我们在当地的低保户家庭进行访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城乡低保户家庭的一些生活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低保户家庭都是在接受国家的救助后生活才过上了好日子。在我们调查的一户低保户家庭中,家中只有一个81岁的老人和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孙女。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已经打工好多年没回来了,老人以前还能干点农活养几只猪来维持生活,现在上了年纪不能干活了还经常生病。幸好国家的各种救助体系的帮助,老人每个月都会收到国家的救助金,每次去看病也只要付30%的医药费。孙女上学的学费和每个月的生活费也有补助,所以老人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了。孙女也经常回家帮助爷爷做做家务,家中还有了一台电视,老爷爷平时也可以看看电视解解闷,家里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充裕但还是幸福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努力在生活的人们,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们还是有启迪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救助体系与保障制度去关心这些需要关心和救助的人们,让他们也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后为国家建设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

这次我们9个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学院,有外语院、能源院、资安院、地信院等。队员都来自云南本地,有城镇和农村户口,对家乡低保社会救助设施、制度方面都有所了解。有的特困学生也受到过低保制度的保护。同时,面对当地的低保社会救助问题,我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同为云南走出来的学子又巧聚于中南大学,满怀一腔的热情,愿意了解家乡低保户的一些问题,为城乡救助体系的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也增进了友谊,互帮互助,共同了解家乡建设,有一天希望我们也可以为家乡做一点贡献。这次社会实践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我们可以实现社会实践的宗旨:服务社会,实践自我,科学实践,完善自我。

外国语学院 英语0901班

秦翠 1801090124

第三篇:县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县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依据县人大常委会 20xx 年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大会安排,月 20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率领县人大常委会局部委员、县人大办公室、县县政府办公室和民政部门负责人构成调查组,就我县民政部门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状况开展专题调查。为了加强调查的具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组采取“一看、二听、三议”的方法,先后实地观察了镇乡村老年公寓和城区老年公寓建设、治理状况,走访了局部救助对象,在镇、镇辨别召开了由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参与的座谈会,在此基本上,听取了县民政部门负责人关于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的状况汇报,现将调查的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高度注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把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坚持以人本、贯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用路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载体,着力施行社会救助工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政策争夺、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工作顺序严谨、治理标准、群众满意,为保证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县政府高度注重,民政救助体系健全 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获得了县委、县县政府的高度注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乡镇县政府一直把社会救

助体系建设纳入主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部署,特别是各级指导和民政部门常常深化到贫穷地域和贫穷群体之中,开展调查研讨,严密结合我县实践,县级成立了指导小组增强工作指导,民政部门详细负责,乡镇一级装备了专职民政干部,村级延聘了信息联络员,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了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我县初步坚持起乡村救灾救援、乡村五保、生产扶持、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乡村特困户救助等各项救助内容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保证我县贫穷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减少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不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扬了主要效果。

(二)部门认真负责,各项政策执行到位 县民政部门一直坚持以人本、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认真研讨国家救助政策、认真实行部门职能、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富有成效。

一是宣传救助政策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充分应用电视、收集、印发材料、吊挂口号、上门征询等丰富多彩、方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着力宣传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一方面使社会救助政策众所周知,争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一起参加社会救助工作,构成了更强的社会救助合力。

二是对上争夺救助资金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上抢抓国家惠民救助政策新时机,积极自动对上要政策、争资金,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仅年民政部门就向上争夺社会救助

资金快要 1800 万元。

三是救助资金落实力度大。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救助政策,严密结合我县救助对象实践,将救助资金分类按标准实时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救助资金的落实率,保证救助实效。年,全县经过对上争夺、县级配套和社会募集等方法筹集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资金 2033.1 万元,实践下拨各类救助资金 2033.02 万元,救助资金落实率到达 99.96%,使社会困难群体获得了实时救助。

(三)工作顺序标准,社会救助成效分明 针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非凡性,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从治理的标准化、准则化、科学化着手,进一步增强准则建设、增强标准治理、增强资金保证,各项救助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提高。

一是准则日趋完善。19xx 年施行城市低保政策以来,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贯实,严密结合我县救助工作实践,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救助报告审批、救助资金治理、乡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乡村五保等一系列工作准则,切实加大相关准则的执行力度,保证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治理更加标准。为了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标准治理,县人民县政府制订出台了《县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施行方法》,在救助对象确实定上,执行了户主请求、入户调查、民主评断、村(居)级公示、乡镇初审、乡镇级再次公示、民政部门审批、颁布救助证、发放救助金的九步工作流程。在救助对象的治理上,执行了一年一报告、一年一审批的动态治理。年,县民

政部门依据救助的相关政策、准则,新增城市低保户 141 户 426人,作废 xx7 户 381 人,调整 201 户 251 人,新增乡村低保户1517 户 3177 人,作废 394 户 726 人,调整 173 户 187 人。在救助资金的治理上,执行了专人专户、按时按标准、由财务经过金融机构直达个人账户的社会化发放方法,充分表现了救助政策的公平、公开、公道性。

三是救助成效分明。低保救助完成了应保尽保,年,全县符合救助政策,享用城市低保的对象到达 1877 户 4457 人,占全县城镇总人口的 11.5%,享用乡村低保对象到达 3597 户 7078 人,占乡村人口的 4.53%;当前,我县乡村鳏寡孤单家庭、发呆傻残家庭、因病因灾等原因形成的特困家庭已纳入乡村特困户救助范围,做到了应救尽救;乡村五保获得了应养尽养,全县乡村福利院建设健康发展,五保供养经费获得了有用保证;医疗救助完成了优越起步,xx000 多人享用了大病救助政策,初步缓解了贫穷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天然灾祸救助、慈悲救助、住房救助、就学救助、暂时救助等其他救助具体启动,全县各类困难群体都获得了实时救助,为维护社会不变、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扬了积极效果。

在充分一定成果的还,调查组以为,我县民政救助工作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社会救助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救助资金筹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应急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顺应新情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需求,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宣传政策。社会救助是社会不变的主要保证,是县政府微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因而,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播送、电视、收集、刊物等宣传载体,采取方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社会救助政策真正做抵家喻户晓,大家皆知,争夺社会力量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持和了解,营建一起参加社会救助工作的浓厚气氛。

(二)增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工作力量。针对民政救助触及面广、工作量大、救助品种多的实践,积极探究社会化服务方法,进一步充分乡镇民政干部和福利院工作力量。二是要注重本质教育。采取集中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增强民政救助队伍的本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政救助队伍的政策程度和工作才能。三是要切实保证待遇。进一步加大民政救助队伍的待遇保证力度,加强责恣意识,调开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救助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夺政策和资金力度,加大县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严格资金治理,扩展救助范围,恰当提高救助标准,加强救助结果。

(四)完善救助体系。一方面要改进救助方法,要依照救助对象的分歧类型认真分类,坚持救助台帐,依据分歧救助对象把

“输血性”救助与“造血性”救助有机结合,把阶段性救助与长期性救助有机结合。还,要结合实践,认真研讨家庭收入审定、救助目标分派、跨村、跨乡镇、跨县寓居救助等工作机制的研讨,努力完成既严格执行政策、又应保尽保目的。另一方面要构成救助合力,县民政、社会保证、扶贫、工会、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坚持联络大会准则,施行社会救助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突发性救助应对才能,推进我县社会救助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第四篇: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1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 3 篇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1 篇

依据县人大常委会 2012 年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大会安排,月 20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率领县人大常委会局部委员、县人大办公室、县县政府办公室和民政部门负责人构成调查组,就我县民政部门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状况开展专题调查。为了加强调查的具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组采取一看、二听、三议的方法,先后实地观察了镇乡村老年公寓和城区老年公寓建设、治理状况,走访了局部救助对象,在镇、镇辨别召开了由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参与的座谈会,在此基本上,听取了县民政部门负责人关于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的状况汇报,现将调查的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高度注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把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坚持以人本、贯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用路子,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载体,着力施行社会救助工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政策争夺、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工作顺序严谨、治理标准、群众满意,为保证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县政府高度注重,民政救助体系健全

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获得了县委、县县政府的高度注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乡镇县政府一直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主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部署,特别是各级指导和民政部门常常深化到贫穷地域和贫穷群体之中,开展调查研讨,严密结合我县实践,县级成立了指导小组增强工作指导,民政部门详细负责,乡镇一级装备了专职民政干部,村级延聘了信息联络员,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了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我县初步坚持起乡村救灾救援、乡村五保、生产扶持、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乡村特困户救助等各项救助内容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保证我县贫穷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减少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不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扬了主要效果。

(二)部门认真负责,各项政策执行到位

县民政部门一直坚持以人本、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认真研讨国家救助政策、认真实行部门职能、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富有成效。

一是宣传救助政策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充分应用电视、收集、印发材料、吊挂口号、上门征询等丰富多彩、方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着力宣传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一方面使社会救助政策众所周知,争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一起参加社会救助工作,构成 3 了更强的社会救助合力。

二是对上争夺救助资金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上抢抓国家惠民救助政策新时机,积极自动对上要政策、争资金,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仅年民政部门就向上争夺社会救助资金快要 1800 万元。

三是救助资金落实力度大。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救助政策,严密结合我县救助对象实践,将救助资金分类按标准实时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救助资金的落实率,保证救助实效。年,全县经过对上争夺、县级配套和社会募集等方法筹集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资金 2033.1 万元,实践下拨各类救助资金 2033.02 万元,救助资金落实率到达 99.96%,使社会困难群体获得了实时救助。

(三)工作顺序标准,社会救助成效分明

针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非凡性,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从治理的标准化、准则化、科学化着手,进一步增强准则建设、增强标准治理、增强资金保证,各项救助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提高。

一是准则日趋完善。1998 年施行城市低保政策以来,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贯实,严密结合我县救助工作实践,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救助报告审批、救助资金治理、乡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乡村五保等一系列工作准则,切实加大相关准则的执行力度,保证社会救助工作健康

发展。

二是治理更加标准。为了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标准治理,县人民县政府制订出台了《县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施行方法》,在救助对象确实定上,执行了户主请求、入户调查、民主评断、村(居)级公示、乡镇初审、乡镇级再次公示、民政部门审批、颁布救助证、发放救助金的九步工作流程。在救助对象的治理上,执行了一年一报告、一年一审批的动态治理。年,县民政部门依据救助的相关政策、准则,新增城市低保户 141 户 426 人,作废 127 户 381 人,调整 201 户 251 人,新增乡村低保户 1517 户 3177 人,作废 394户 726 人,调整 173 户 187 人。在救助资金的治理上,执行了专人专户、按时按标准、由财务经过金融机构直达个人账户的社会化发放方法,充分表现了救助政策的公平、公开、公道性。

三是救助成效分明。低保救助完成了应保尽保,年,全县符合救助政策,享用城市低保的对象到达 1877 户 4457 人,占全县城镇总人口的 11.5%,享用乡村低保对象到达 3597 户7078 人,占乡村人口的 4.53%;当前,我县乡村鳏寡孤单家庭、发呆傻残家庭、因病因灾等原因形成的特困家庭已纳入乡村特困户救助范围,做到了应救尽救;乡村五保获得了应养尽养,全县乡村福利院建设健康发展,五保供养经费获得了有用保证;医疗救助完成了优越起步,12000 多人享用了

大病救助政策,初步缓解了贫穷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天然灾祸救助、慈悲救助、住房救助、就学救助、暂时救助等其他救助具体启动,全县各类困难群体都获得了实时救助,为维护社会不变、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扬了积极效果。

在充分一定成果的还,调查组以为,我县民政救助工作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社会救助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救助资金筹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应急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顺应新情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需求,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宣传政策。社会救助是社会不变的主要保证,是县政府微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因而,县人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播送、电视、收集、刊物等宣传载体,采取方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社会救助政策真正做抵家喻户晓,大家皆知,争夺社会力量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持和了解,营建一起参加社会救助工作的浓厚气氛。

(二)增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工作力量。针对民政救助触及面广、工作量大、救助品种多的实践,积极探究社会化服务方法,进一步充分乡镇民政干部和福利院工作力量。二是要注重本质教育。采取集中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办

法,增强民政救助队伍的本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政救助队伍的政策程度和工作才能。三是要切实保证待遇。进一步加大民政救助队伍的待遇保证力度,加强责恣意识,调开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救助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夺政策和资金力度,加大县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严格资金治理,扩展救助范围,恰当提高救助标准,加强救助结果。

(四)完善救助体系。一方面要改进救助方法,要依照救助对象的分歧类型认真分类,坚持救助台帐,依据分歧救助对象把输血性救助与造血性救助有机结合,把阶段性救助与长期性救助有机结合。还,要结合实践,认真研讨家庭收入审定、救助目标分派、跨村、跨乡镇、跨县寓居救助等工作机制的研讨,努力完成既严格执行政策、又应保尽保目的。另一方面要构成救助合力,县民政、社会保证、扶贫、工会、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坚持联络大会准则,施行社会救助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突发性救助应对才能,推进我县社会救助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2 篇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斜坡式的社会救助体系,7 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救助工作现状与困难群众需求、社会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生事业高度重视,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的关注和期待也随之越来越高。加之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群众权利意识日益提升,权益保障诉求越来越强烈,客观上对社会救助制度的体系化、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政策执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工作手段有限。家庭经济状况核定是社会救助准入的直接依据,针对当前居民收入及财产多样化、复杂化的现状,各地民政部门普遍缺少信息化、综合性的调查手段。虽然我省近年来积极推进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

息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性较大,且上位法对居民信息查询有所限制,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通常只能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民主评议等传统方法来核定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保证核定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是基层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匹配。长期以来,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知

识结构老化,工作经费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十分普遍,与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去年 9 月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通过编制内调剂、公益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了一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但是由于薪酬待遇较低而工作任务繁重,仍然面临着人员流失、岗位不稳定的现实问题。

四是经济薄弱地区资金支出压力增大。医疗救助政策要求取消起付线,对门诊和住院都进行救助,而省级资金补助办法还是延续以前突出对大病自付 3000 元以上部分的补助,资金补助办法和政策导向不一致。XX-XX 年,医疗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医疗救助总支出的 19.2%、13.6%、12.4%,特殊困难残疾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残疾救助总支出的8.3%、6.9%、5.3%,省补资金所占比例连年下降,制约了经济薄弱地区救助水平的提升。临时救助建制以来省级财政一直未安排专项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负担,苏北 5

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个市临时救助支出仅占全省支出的 15%。

为顺应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丰富、拓展社会救助体系:

注重制度衔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注重不同救助制度之间标准的衔接,合理确定救助

水平。就民政系统而言,优抚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体这三类民政对象的保障水平应该体现合理的梯次。优抚群体作为共和国的功臣,其抚恤补助标准处于第一层次,保障水平应在社会平均水平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和孤儿等特殊群体作为财政供养对象,其供养标准处于第二层次,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处于第三层次,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二是注重社会救助标准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的衔接,综合平衡社会保障水平。就民政系统以外而言,低保标准应该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保持合理的梯次。低保标准的调整,应该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保持合理梯度,以激励就业再就业,防止滋生救助依赖现象。

三是注重收入型救助与支出型救助的衔接,探索建立收入型与支出型互补的社会救助体系。着重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对支出型贫困的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基础作用。一方面,提高临时救助标准。以县为单位,充分考虑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困难类型,科学制定分类分档的救助标准,可采取一次性救助和按月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设定合理的最低救助标准。对于因患大重病导致支出型贫困的对象,应大幅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切实发挥

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另一方面,做好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对于因患大重病造成支出型贫困的家庭,在完成临时救助审批手续、发放临时救助金后,应立即将其中的大重病患者纳入当年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实施相应的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以有效减轻其医疗支出负担。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支持

一是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加大省财政补助力度。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可用财力差别较大,省级财政要充分考虑各地财力状况,继续加大对保障任务重、财政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为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改进省级资金补助方式。大幅增加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省补资金总量,在此基础上,明确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资金按固定比例补助,以便地方在安排预算时预知本级

民政局关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财政所要承担的资金量。设立临时救助省级补助专项,或者从低保资金预算总盘子中调剂,对经济薄弱地区临时救助资金进行补助,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对

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打牢社会救助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社会救助工作人员配备要遵循文件规定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以文件规定的人员数量为下限,以规范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基层工作经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要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二是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按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挑选精干人员,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 XX 年作为全省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年,所有地级市要全面建立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职责,搭建信息共享平台;XX 年底前全省各市县都要开展核对工作,把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自动比对,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

民政局创建社会救助体系调查报告第 3 篇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12 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斜坡式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救助工作现状与困难群众需求、社会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生事业高度重视,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的关注和期待也随之越来越高。加之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群众权利意识日益提升,权益保障诉求越来越强烈,客观上对社会救助制度的体系化、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政策执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工作手段有限。家庭经济状况核定是社会救助准入的直接依据,针对当前居民收入及财产多样化、复杂化的现状,各地民政部门普遍缺少信息化、综合性的调查手段。虽然我省近年来积极推进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性较大,且上位法(如银行法、证券法)对居民信息查询有所限制,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通常只能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民主评议等传统方法来核定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保证核定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是基层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匹配。长期以来,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工作经费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十分普遍,与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去年 9 月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通过编制内调剂、公益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了一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但是由于薪酬待遇较低而工作任务繁重,仍然面临着人员流失、岗位不稳定的现实问题。

四是经济薄弱地区资金支出压力增大。医疗救助政策要求取消起付线,对门诊和住院都进行救助,而省级资金补助办法还是延续以前突出对大病自付 3000 元以上部分的补助,资金补助办法和政策导向不一致。2010-2012 年,医疗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医疗救助总支出的 19.2%、13.6%、12.4%,特殊困难残疾救助省补资金分别占全省残疾救助总支出的 8.3%、6.9%、5.3%,省补资金所占比例连年下降,制约了经济薄弱地区救助水平的提升。临时救助建制以来省级财政一直未安排专项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负担,苏北 5 个市临时救助支出仅占全省支出的 15%。

为顺应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丰富、拓展社会救助体系:

注重制度衔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注重不同救助制度之间标准的衔接,合理确定救助水平。就民政系统而言,优抚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体这三类民政对象的保障水平应该体现合理的梯次。优抚群体作为共和国的功臣,其抚恤补助标准处于第一层次,保障水平应在社会平均水平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和孤儿等特殊群体作为财政供养对象,其供养标准处于第二层次,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处于第三层次,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二是注重社会救助标准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的衔接,综合平衡社会保障水平。就民政系统以外而言,低保标准应该与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保持合理的梯次。低保标准的调整,应该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等保持合理梯度,以激励就业再就业,防止滋生救助依赖现象。

三是注重收入型救助与支出型救助的衔接,探索建立收入型与支出型互补的社会救助体系。着重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对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提高临时救助标准。以县为单位,充分考虑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困难原因、困难类型,科学制定分类分档的救助标准,可采取一次性救助和按月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设定合理的最低救助标准。对于因患大重病导致支出型贫困的对象,应大幅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

的作用。另一方面,做好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对于因患大重病造成支出型贫困的家庭,在完成临时救助审批手续、发放临时救助金后,应立即将其中的大重病患者纳入当年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实施相应的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以有效减轻其医疗支出负担。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支持

一是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加大省财政补助力度。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可用财力差别较大,省级财政要充分考虑各地财力状况,继续加大对保障任务重、财政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为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改进省级资金补助方式。大幅增加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省补资金总量,在此基础上,明确医疗救助和残疾救助资金按固定比例补助,以便地方在安排预算时预知本级财政所要承担的资金量。设立临时救助省级补助专项,或者从低保资金预算总盘子中调剂,对经济薄弱地区临时救助资金进行补助,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对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打牢社会救助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社会救助工作人员配备要遵循文件规定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以文件规定的人员数量为下限,以规范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基层工作经费,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要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二是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按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挑选精干人员,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 2013 年作为全省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推进年,所有地级市要全面建立跨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职责,搭建信息共享平台;2014 年底前全省各市县都要开展核对工作,把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自动比对,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

第五篇:关于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岱山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海岛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残疾人的基本状况

我县目前共有残疾人1万多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涉及

到五分之一的家庭,其中持证残疾人3718人,分类为肢残2156人,听力言语残454人,视力残381人,精神残389人,智力残338人,其中特困残疾人144人(涉及到78户家庭),低保残疾人540余人,低保边缘50余人,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处于亚贫困状态。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分化过程中,还有新的残疾人贫困群体还在生成,比如抽样调查过程出现的老年残疾人群体。

二、我县开展残疾人社会救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岱山县针对残疾人生活

中存在的不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1、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

为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难的问题,我县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把低保作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一种主要形式,至2006年6月底,全县的低保残疾人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我县的保障标准为城镇225元/月/人,农村135元/月/人,低保工作在保障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2、残疾人养老、康复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

体系逐步建立,作用日益强化。

1)建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制度

2001年,我县制定出台了《岱山县对残疾人实行照顾扶助规定》,该规定第七条:“对城镇(非农户,下同)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县残联结予适当补助,补助金额一般为社保机构规定的最低年缴费额的三分之一”。至此文件公布之日起,我县就开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政策。2002年5月县人劳局出台的《关于做好社会弱势群体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四类弱势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低于本县正常缴费比例的五个百分点缴纳,使残疾人的社保缴费政策进一步优惠。2004年10月,县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出台,残疾人养老保险补助金额调整为15%,但补助扩面到农村残疾人,使所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均可享受以上补助政策。自以上政策实施以来,累计74人次享受补助,补助金额为5.3万余元;有807人享受了交费率的优惠。

2)实施了残疾人康复补助及医疗救助制度。

“十五”期间,我县开展了以下康复工程:开展白内障复明550例;低视力配用助视器25例;聋儿康复语训17人次;安装普及型假肢42名;安装矫形器26例;系统训练肢残人30名,脑瘫儿童6名;康复治疗精神病20人,并对以上康复对象进行了康复补助,累计补助金额达100余万元。此外,我县在2004年4月,制定出台了《岱山县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包括低保残疾人在内的几种对象的5类大病予以救助,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残疾人家庭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有效保障了残疾学生及贫、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入学

“十五”期间,全县通过助学结对共资助86名残疾人及残

疾人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输送了6名残疾人到省残疾人职业学校学习,还对8名获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残疾学生进行了补助。此外,还积极出台有关政策对残疾人及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结予免费或一定的减免,使我县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4)实施了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援助

“十五”以来,我县采取特别扶持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置就业75名;集中就业250名,其中异地就业17名;个体就业53名。全县共有有劳动能力残疾人1950名,其中就业的1790名,就业率达到91.8%。为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投入培训费15余万元;还重视盲人的按摩培训工作,共向省有关盲人按摩学校输送培训人员5人,全部获得结业证书并进行了异地安置就业。加大了对扶贫基地、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237户种养殖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扶持,对6个扶贫基地进行了新建与扩建。

5)开展了贫困残疾人的“助居工程”

为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什么样的救助,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救助措施,让所有需要救助的残疾人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

5、加强队伍建设。要求加快各乡镇的残联机构和残疾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在全县七个乡镇建立专门的残联办公室,配足一定数量的有一定业务知识的残联干部,形成一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残疾人事业甘心奉献。

下载农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低保户社会救助体系和制度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

    农村社会救助

    问题 1. 社会救助资金严重不足,救助标准太低 贫困地区的农村乡镇基本上是吃饭财政,不少乡镇更是负债沉重。农业税取消后,乡镇筹集社会救助资金能力明显下降,而税费改革转移支......

    六盘水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范文合集

    六盘水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 张兴荣 〔内容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构建和谐农村为目标,全面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为广大困难农民提供一个全面......

    2014最新时政热点: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完整清晰

    2014最新时政热点: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完整清晰 中公教育清远分校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

    关于十项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思考

    近年来,**县为了切实加大城乡社会救助力度,建立健全了十项救助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全县建立了灾情综合信息系统,设立了救灾......

    农村社会救助:五保

    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第二节 农村社会救助—五保一、五保对象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

    浅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

    浅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 论文关键词:新型社会救助 制度安排体系 管理运行体系 制度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它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宣恩县)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宣恩县财政局 【内容提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而社会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