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2016“两会”重要讲话系列解读
2016“两会”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一
习近平讲话释放重要信号:提振非公经济 定调政商关系
充实政商关系论:
首次用“亲”“清”定调新型政商关系
“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柘荣县考察时就曾谈及政商关系,“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栏目《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要“干事”,更要“干净”》等文章中多次论及这一重要命题。
“‘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更是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用幽默的话语告诫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处理政商关系。
在昨日的讲话中,总书记用“亲”、“清”两字定位和阐明新型政商关系。有媒体分析,“亲”“清”两字与之前表述过的内容,一起构成了习近平的政商关系论。公方彬谈到,“亲”是要求政府主动和民营企业家亲近,主动帮助解决企业的困难,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清”,则要求政府的政治清廉,同时也要求企业家要保持清白,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习近平2016“两会”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二
为东北振兴支招“组合拳”: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去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提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7月,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1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并再次强调,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要在4个方面着力。
7日,总书记就东北发展如何“打好发展组合拳”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重大战略”面前,要“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要“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要“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习近平2016“两会”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三
习近平“三个着力”促湘发展 打赢供给侧改革这场“硬仗” 把握好“五对关系”: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直到春节前夕,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可以说,总书记绘就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他还指出,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把握好“加法”和“减法”,主要指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进行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把握好当前和长远,主要谈“供需”,一般需求管理更强调近期,而供给管理更强调长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主要围绕改革的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指出我们推进改革不能操之过急;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指的是改革的着力点,当前主要矛盾是调结构,结构调整好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针对的是政府简政放权,供给是企业供给,不是政府供给,政府应该促进微观主体的活力。
再谈扶贫开发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对减贫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同样的投入和方法,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产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2013年11月3日,湖南省花垣县,面对新时期扶贫形势,总书记突出强调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这一立足于中国贫困地区实际的创新理念和伟大创举,成为指导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的战略思想。
总书记就湖南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个着力”的指导意见。其中,围绕“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指出,“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习总书记在昨日的讲话中,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谈起,围绕“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落脚于“粮食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主题。他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15年报告提到“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吨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尽管今年的报告没有直接提及“粮食安全”这一词汇,但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很重视,而且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习近平2016“两会”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四
习近平: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2016“两会”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五
解读:从六段论述读懂习总书记2016年两会“团组”讲话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先后到6个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他在这6次团组会议上的讲话,围绕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新型政商关系、干部精气神、军队改革创新等话题阐发了诸多新论述,受到了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新型政商关系
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
解读: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亲”、“清”两字定位和阐明新型政商关系。有媒体分析,“亲”“清”两字与之前表述过的内容,一起构成了习近平的政商关系论。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谈到,“亲”“清”二字既告诫了领导干部,也督促民营企业家,有利于理清当前的政商边界,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考,促进中国良好经济环境的形成。他指出,“亲”是要求政府主动和民营企业家亲近,主动帮助解决企业的困难,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清”,则要求政府的政治清廉,同时也要求企业家要保持清白,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的讲话
解读: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讲话,不仅是对各地大胆创新的激励,也展现了对国家发展长远大局的信心。透过这些表述不难发现,党中央对创新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与之相伴的,是创新渐次提
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位列其首,并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创新的推进离不开人才,推动创新驱动,还应做好“人才驱动”。同时,总书记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政府应在吸引、培养人才上下大功夫,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干部精气神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的讲话
解读: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再次明确干部的“实干”精神,要脚踏实地带领广大群众克服困难,要起好“带头作用”,发挥“担当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的讲话
解读:“总书记提到的把握好这‘五对关系’各有侧重,为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表示,把握好“加法”和“减法”,主要指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进行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把握好当前和长远,主要谈“供需”,一般需求管理更强调近期,而供给管理更强调长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主要围绕改革的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指出我们推进改革不能操之过急;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指的是改革的着力点,当前主要矛盾是调结构,结构调整好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针对的是政府简政放权,供给是企业供给,不是政府供给,政府应该促进微观主体的活力。
精准扶贫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
——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的讲话
解读:正如总书记所言,只有精准定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砥砺前行。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因人因地施策。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只有做到精准,才能彻底实现脱贫目标,这具体体现在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上,通过构建一个良性机制,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同时要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尤其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
第二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刊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辛鸣教授,请他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予以解读。
《领导文萃》:目前,全党正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请您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辛鸣: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博大精深,高屋建瓴,这些讲话既描绘了未来中国美好蓝图,又勾勒出今日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不仅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雄才大略与使命担当,更形成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全党提振精气神,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很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梳理提炼出“四大关键词”,通过“四大关键词”来把握总书记讲话的总体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四大关键词”分别是: 中国道路、中国梦、改革开放、从严治党。
中国道路:重申中国社会的道路自信
《领导文萃》:我们注意到,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讲话中最为强调的也是在其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可以说是总书记讲话中最大的亮点,最核心的话语。总书记为什么这样重视中国道路?
辛鸣: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道路的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道路决定命运
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指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它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当年就讲过,其实中国是特别愿意向西方学习的,可是学来学去,老师老是欺负学生,我们只好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是由我们自己走了出来。这样的道路是好是坏我们自己最清楚。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很形象地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远流长。这也就是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二)道路的坚持、发展和“接力”
2013年1月5日,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针对目前党内和社会上一些割裂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现象,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是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认识和评价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两个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厚此薄彼和虚无历史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尽管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基本要求仍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比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框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增加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十八大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这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丰满、更加立体,而且更加有利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性。
(三)坚持道路自信,更要道理自信
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的确,经济建设锻造的是经济社会的硬实力,意识形态工作涵养的是一个社会的软实力。如果没有意识形态这一软实力的相辅相成,不仅硬实力不可能充分展现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影响制约硬实力的形成与壮大。中国道路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与前所未有的兴盛,但是质疑唱衰否定的声音不绝于耳,以至于让相当多的群众也犹犹疑疑。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弱、甚至失之于无,结果一些无稽之谈乃至别有用心的杂音就开始甚嚣尘上。要改变这样一种被动的局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就成为我们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实践出道理,大实践出大道理。既然有了“中国道路”,当然就要有“中国道理”。所谓“中国道理”就是用“中国话”,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不是言必称外国人怎么想,动不动西方人怎么说。
如果不能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好,我们的制度选择为什么优越,我们的奋斗理想为什么真实等等,这些事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大问题从逻辑上讲清楚、讲明白,就谈不上领导权与主动权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正大光明而不是遮遮掩掩,言行一致而不是言不由衷,一以贯之而不是欲言又止地向我们的群众乃至向世界讲清楚、讲明白。
中国梦:为中国社会树立精神旗帜
《领导文萃》:如果说中国道路是总书记讲话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中国梦则是总书记讲话中一道最亮丽风景。从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现在越来越出彩,几乎所有的讲话都少不了它。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和反复强调中国梦?
辛鸣:提出中国梦,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要为中国社会树立精神旗帜。中国梦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追求与夙愿。但是十八大以来如此的“大放异彩”引发中国社会的集体共鸣,这背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意义与价值
现代行为学理论有一个经典案例。同样是做砌砖的工作,如果只是为砌砖而砌砖就觉得越干越累,如果是为了宏伟大厦添砖加瓦,感觉就不一样了,其精神状态截然不同。为目标而努力为理想而奋斗,与伟大事业融为一体,就算再苦再累也会心甘情愿,也会义无反顾。“中国梦”正是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了这样一个与伟大事业融为一体的目标,给我们的奋斗赋予了意义与价值。大旗树立起来了,人民群众就知道该往哪里走了。所以,中国梦的内涵十分确定也十分清晰。就其基本意蕴来说,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个宏伟的目标,伟大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梦就其根本意蕴来说,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让我们的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得到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2013年03月18日两会闭幕时讲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
(二)中国梦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版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中国梦”就是从话语体系上进行的创造性转换,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
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讲通俗不等于不要准确,讲亲和不等于没有原则。不用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绝不等于不讲意识形态的内容。中国梦就其实质来说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正因为 “崭新”,如何做到复兴而不是复古,崛起而不是威胁,中国梦必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达的同一的事业。
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总书记强调“三个必须”的道理所在: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通往罗马的路一定到不了香格里拉。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是也只能是“中国道路”。梦不同,背后的精神与价值支撑亦不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梦是伟大的事业,中国梦是宏伟的蓝图。伟大的事业、宏伟的蓝图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保障。
“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与十八大的“三大成果”异曲同工,指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不是有了中国梦就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而是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更加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等世界梦是相通的
讲中国梦不可能不提到美国梦。这就难免要有一个比较的问题。比如,美国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个人成功梦”,来到美国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人经过奋斗就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与美国梦不同的是,中国梦首先体现为是民族梦、国家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梦要首先体现为民族梦、国家梦呢?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但是固然由于中美两国历史事实、发展方位、自身条件、奋斗目标等等不同所导致中国梦与美国梦之间的差别是明显而又深刻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夸大。合作共赢比泾渭分明对中国、对美国乃至对世界更有价值。所以,我们提出中国梦还有一层意蕴就是要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说明中国好世界好,中国好世界可以更好的道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时所讲的: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个论断其实是从哲学的高度让世界对中国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谈哲学,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也讲哲学。这相通是很有奥妙的,不像西方人总想把中国梦等同于美国梦,也不像我们有些人总把美国梦与中国梦渲染的水火不容。所谓相通,不同中有共同,共同中又有不同。
为什么中国梦能与世界梦相通?这是由中国梦的文明逻辑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行为背后是文明的印记,不同的文明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插上帝国旗帜以女王的名义宣布占领;中国郑和七下西洋送去的是文明的善意,传播的是文化的光辉。一个以和平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文明,在历史上是和平善良的,在今天、在未来同样也是和平善良的。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领导文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要有源头活水,这就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改革开放的立场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总书记2012年12月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书记为什么把改革开放提到这样一个高度?
辛鸣: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刚当选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就旗帜鲜明地向全党发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总书记深入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012年12月31日,十八大以来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同样是改革开放,明确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论述,我们要把握三个要点:
(一)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今日中国社会改革的声音很杂,要分清真改革与假改革,好改革与坏改革。有些人的改革是倒退和走邪路,有些人的改革则是叶公好龙。
2013年10月7日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什么是颠覆性的错误,就是在改革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的第一条就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述与邓小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党的各项制度。既然是“完善”和“健全”,改革就不是全盘否定,改革更不是连根拔起。如果改革改到最后连中国社会近百年奋斗的发展道路、宗旨信仰都否定了,这还是改革吗?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然,但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就是私有化,一味地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不去搞内部的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未见得能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真问题,但却会真的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毋庸置疑,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对不意味着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意味着要放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不动辄在任何问题上问姓“社”姓“资”,但政治体制的姓“社”与姓“资”是客观存在的,也不会因为不去问就没有了。
正因为改革是革命中的建设,是坚持中的创新,所以,改革不仅意味着改变,还意味着坚守,不仅意味着“必须变”,还意味着“不能变”。在改革过程中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会被人民抛弃、被历史淘汰;在改革的过程中把不能变的给变了,就会丧失根本,就是自毁长城。特别在今日中国人人思变的浪潮中,认识到改革中的“不变”比知道“改变”更重要,守住改革中的“不变”比随波逐流的“改变”更不易。
(二)改革必须为了人民,改革必须由人民改革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革本身也不能成为目的。我们的改革只有一个指向,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改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改革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的改革是没有意义的。人民群众在这里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十三亿全体中国人民。
为人民改革也不是抽象的政治要求,而有着十分确定的内容与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改革中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不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还能跑过CPI。让改革既要有“看得见的成果”,更要有群众切身感受到的“看不见的成果”,比如社会安定、就业水平等体现安全感、发展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成果。
改革还要让人民改革。如果改革仅仅是由少数人把持的,或者只有少数的“能人”与“精英”参与到过程中,那么这样的改革既不民主,也不公正,改革的结果只会对少数人有利,让广大的群众冷漠与质疑。这种改革只会导致贫富分化、群体冲突不断发生,最终是政府、干部、少数人与广大群众的对立日益加深,党和群众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以至于撼动我们的执政基础。
坚持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并不是弱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通俗地讲就是就是让民做主,而不是替民做主。
坚持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也不是淡化改革者的作用。改革要有先行者,改革要有拓荒牛。改革者之所以能有奋起而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之所以能取得改革的成功,正是因为改革者代表了群众的意愿、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如果因此而居功自傲、孤芳自赏,那就等于树木离开了大地,不仅一事无成,自己的存在都将是问题。
(三)把握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他还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2013年7月23日,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调研时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中,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又是其中之一。
干全新的事业,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探索就得继续“摸石头”。当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否定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从不忽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更不否定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必要性,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要通过顶层设计来优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刻认识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顶层设计为改革明确方向,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为改革探索道路。这既是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更是对中国社会三十余年来改革经验、改革价值、改革目标的坚持。两者相辅相成,顶天立地,中国改革还有什么坚不可攻克,还有什么命不能被革,还有什么雷区不可被跨越?
从严治党: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打造政治保障
《领导文萃》:我们看到,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的篇幅最多。但是,总书记讲党的建设不是抽象谈党建,而是始终贯穿一个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从严治党。自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新举措顺潮流、得民心、见实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思想。
辛鸣:打铁还得自身硬,从严治党就是今日中国共产党的新“赶考”。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到河北省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认为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从严治党方面有三个着力点:
(一)从转变作风入手
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拓展,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工作不实等等;什么是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孤陋寡闻、强迫命令颟顸无能、糊涂无用懒政惰政等等;什么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呢?这本是我们最不需要说的问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与“享乐奢靡”根本就是绝缘的,但现在却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贪图享受、及时行乐,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集中力量,任务明确,在作风建设上打一个歼灭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十八大以来新的党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对于这项工作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与行动。
(二)用反腐败整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腐败风险客观上也更大。因此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保持与腐败的水火不容尤为必要。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我们在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不仅查高层,查级别高、权力大的干部腐败,也查基层、查掌握具体权力的干部腐败案件,不让任何层面的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有一丝侥幸之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任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三)用信仰塑魂
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当年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时,两千多万党员竟无一人是男儿,根源就在于失魂落魄,名为共产党员但却不再信仰共产主义。在今年召开的中纪委二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清除不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首先是思想上不合格,思想上不合格行为上就会潜移默化,政党的旗帜就会变色。我们讲三个自信,其实三个自信归根揭底是信仰自信。只要像总书记所讲的“永不动摇信仰”,我们的道路事业理想就不会动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信仰、宗旨、理想是连在一起的。真认为好就会理直气壮去宣示,真认为对就会坚定不移去做到,真认为珍贵就会心甘情愿去牺牲。
《领导文萃》:以上“四大关键词”对应了事关中国发展的四个重大问题,道路,旗帜,法宝,核心。您解读的这“四大问题”环环相扣,可以让我们对习总书记讲话有一个总体全面和深刻的认知。
辛鸣:关键词固然关键毕竟不是全部,只是我们学习总书记讲话的入手处。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原原本本去认真学,并把所学变为实践遵循。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历史规迹来实现历史使命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越来越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第三篇:解读2016年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解读2016年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讲话气势恢宏、意蕴深厚、体大思精,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雄心壮志和使命担当,是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必胜信心和磅礴力量。
历史是奋斗者的坐标系。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披荆斩棘、跨越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三大历史贡献:从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95年的历史向我们昭示:正是因为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华民族才能彻底改变命运、焕发蓬勃生机。这95年历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毫无疑问,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无论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还是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面向未来,面对挑战,8800多万党员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创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新辉煌。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提醒我们,只有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真理、推进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是要坚定理想、筑牢信念,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是要增强自信、毫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是要把握全局、统筹协调,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是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是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是要胸怀天下、互利共赢,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是要管党治党、严字当头,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首峥嵘岁月,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在强国富民、引领复兴的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无愧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选择。放眼光明前景,赶考依然在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胜利必将属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必将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把握“八个坚持”,创造人民幸福生活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坚守人民立场、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为人民利益担当,为人民幸福奋斗,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是我们把握落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坚持”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庄严承诺,95年来,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面向未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民之志不移、为民宗旨不变,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能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95年风雨前行,95年为民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奉献牺牲、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向未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就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通过各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优势明显、行之有效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把党内外、国内外等各方面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愈加兴旺发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5载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矢志追求的价值取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保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担当精神,我们党必将进一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共同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把握“八个坚持”,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觉、“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的思路,系统谋划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把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坚持”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增强“四个意识”,从严从实抓好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要求。
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劳永逸。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只有始终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才能使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坚如磐石。
严字当头,就是要把严的要求贯穿党建各环节、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抓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正党风、树新风,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赢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就能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着力形成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就能为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注入青春力量,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历经95载接力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历史不会终结,赶考仍在路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把握“八个坚持”,聚力民族复兴伟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向全党再度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把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坚持”要求,最根本的就是始终不渝聚焦奋斗目标、担当历史使命、汇聚奋斗力量,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实现奋斗目标、推进复兴伟业,就要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面向未来,面对“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重大突破的新趋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为中国发展打造新优势、开创新境界。
实现奋斗目标、推进复兴伟业,就要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30多年改革历程启示我们,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就能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军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十八大以来,从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再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党中央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实践,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融互通。在走向复兴的新征程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人民必将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集众智事无不成,聚合力业无不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8800多万党员凝心聚力,13亿多人民齐心协力,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我们必将续写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彩篇章,开辟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更加光明的前景,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握“八个坚持”,高扬理想信念旗帜
九五华诞问初心,百年征程从头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就如何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方向道路、奋斗目标、治国治党、内政外交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八个坚持”是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挑战、赢得未来的行动纲领。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八个坚持”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真理是指引航程的灯塔,信仰是凝心聚魂的基石,自信是砥砺奋进的动力。“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我们就能手握真理的火炬,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以无比的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高举真理的旗帜,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是因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昭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灵魂之所在、方向之所指。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高举理想的旗帜,才能坚定前行的脚步。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自成立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赋予我们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我们就能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做到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高举信念的旗帜,才能充满前行的动力。有信念就有自信。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根植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为这条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个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种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凝聚起实现复兴梦想的精神力量。“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满怀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再创辉煌、开辟未来。
真理的感召穿越时空,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赓续“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胸怀“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奋斗豪情,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我们必将冲破发展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挥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华章。
第四篇:习近平重要讲话
习近平重要讲话摘要
习近平谈党的群众路线
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习近平谈反腐倡廉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近平谈青春梦
习近平说,青年朋友们,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广大青年必将同全国人民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谈航天梦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谈实干兴邦
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习近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
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谈和平发展
习近平强调,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习近平谈中国梦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谈改革开放
习近平说,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
第五篇:从六方面解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从六方面解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人分别从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 作、经济发展、外交工作六个方面总结了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并结合现实用大量的案例进行系统解读。
今天从若干个方面学习习总书记讲话,一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论述。三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论述。五是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述。六是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重要论述解读
这一年多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总书记在今年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总结会上,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动员会上做了说明。在反腐倡廉论述方面我做了概述,有六个方面,第一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机,不断提高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必然选择。
第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现在我们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再次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第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都知道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封建文化留给今天的后遗症就是官本位,而官本位在今天表现出来最突出的就是“四风”。所以我们说反腐倡廉必须把这个连根拔起,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的话,还会死灰复燃。
第五,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第六,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这个案例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1938年中共中央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贪污数目在五百元以上者,处死刑或五年以上之有期徒刑。贪污数目在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者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个案例,1952年4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规定,个人贪污的数额在人民币一亿元以上者,判处十年以上徒刑。还有一个案例,刘青山、张子善,这两个人处理的时候,河北省高法不知道到底应该判多重,请示高法,高法也做不了主,最后请示中央,最后毛泽东点头枪毙了刘青山、张子善,对这俩人下了很大的决心。1986年1月17日小平指出,1952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只杀2个起不了那么大作用,要多杀几个,这才能真正表现我们的决心。2002年一个是胡长清,2000年2月15日被判处死刑。第二个是成克杰,贪污受贿是4109万,他这个案子多赔了100多万,最后我们也征求了八个民主党派的意见,最后被判处死刑。另外一个是马向东,在澳门赌博,4000万赌债。
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四风”在党的群众关系上起了很大消极作用,我们现在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一个目标任务不消除“四风”没有办法进行。形式主义的表现,我们认为形式主义是片面追求形式而不是内容的形式上面的方法和作风,形式主义的表现主要是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官僚主义,习近平同志对官僚主义的评价,主要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我们党内在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两条,一种是沾染了官僚习气的官僚主义,一个是贪污腐败的官僚主义。最后是官僚主义腐败分子公开鼓吹腐朽的权力发财观。
第三,享乐主义方面,享乐主义是指把享乐作为人生根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
第四,奢靡之风突出表现,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境外赌博,作风不检点。第二个问题,习近平论证了四风成为政治顽症的原因。第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渗透与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四风成为政治顽症的外部因素。第二,封建主义就是官本位的思想。第三,个人主义思想极端膨胀是新形势下“四风”滋生的主观条件。第四,体制不完善也是“四风”成为政治完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问题,将反对“四风”作为群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
第四个问题,总结了整顿“四风”的重要成果和主要经验。五项重要成果:第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马克思主义群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醒了脑、提了神,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
第二,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积弊进行大排查、大扫除、不走神、不散光、出重拳、用重典,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
第三,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动真碰硬、揭短亮丑,又互相提醒、真诚帮助,红了脸、出了汗、加了油、鼓了劲。延安的时候我们整风的特点是惩前毖后,毛泽东总结党的良性作风的时候,1957年毛泽东写的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不是抱负,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搞清楚,因为现在群众路线要实事求是,不要动不动写匿名信,这条要特别注意。第四,为了围绕改进作风制度规章制度,制度执行力明显提高,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
第五,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难题,为群众办实事。五条主要经验:第一,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光有学习,不跟实际结合是不行的。
第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习近平上台以后,特别注意这个理想信念,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如果共产党人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腐化变质。
第三,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第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第五,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讲认真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问题;讲认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
第三方面,关于加强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提出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理念。
第二,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为了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习近平在提出并系统回答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这三个干部工作的根本问题时,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清正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我们在这方面为民服务,这跟我们今天进行的为民清廉务实这几句话是连接在一块的。
第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克服软弱涣散。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我们领导干部方面有楷模,习近平同志最近考察了兰考县,对于焦裕禄的精神做了很多的凝练。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里面就是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做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网上也有广告,这是对干部的评价,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二、关于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论述。
第一个,对习近平谈对中国梦的解读,大家都知道习近平同志一上台就谈中国梦,最主要的有三次,一次是2012年11月29号,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之后谈“中国梦”。第二次十二次人代会闭幕会上。第三次是五四青年节谈“中国梦”。
第一,“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年来最伟大的梦。倒过来说,“中国梦”的内涵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思想跟十八大的观点是完全相一致的,表明“中国梦”是对十八大报告的进一步贯彻和发展。
第二,科学概括了“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内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属性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三,“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人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得有一个标准。到2050年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现代化中国,我们的经济总量要超越历史,所以要达到30%以上。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制高点。政治制度成为先进制度引领全球的理念。最后一条,要让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我们现在多少?2012年是6200元,就是2013年经济总量,我们现在是56.9万亿人民币,除以6.12就是美元我现在达到了9.29万亿美元,我们的发展是飞速的。
从国家梦的角度分析,就要实现国富军强。我们的军队力量不断壮大,这次又增加了12%的军力军备,要争取和平局面没有军力做后盾,永远是不可能发展的,我们在军队扩张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特别是习近平执政以来,在东海设置的防控识别区要求所有的飞过识别区的飞机必须禀报,我们的雷达绝对能监测到,最后既要跟美国建立所谓的新型大国关系,又要采取我们应有的立场。
从人民梦的角度就是要实现人民的新期盼,习近平在十八大之后,在十二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之后的答记者问里面谈论人民对未来新的期盼的时候,讲得非常好,满意的收入,满意的社会保障,很多方面。
第四方面,高度凝练了中国梦的特征,中国梦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的期盼。其一,中国梦是百年中国伟大理想与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其二,中国梦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怀。其三,充满了和解共生与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其四,中国梦充满了对中国统一的强烈渴求,我们现在要求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梦有效的组成部分。
其五,中国梦体现了对现代价值的追求与集体主义精神。第五,规划了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的国家。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达到14.9万亿,中国那时候多少人,中国2012年统计结果是13.7亿人口,中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中国对世界人口有贡献,相当于世界人口成长的十分之一,十年人口每年增长7700万,我们中国人口增长每年700万,到2020年就是14.3万亿,人均GDP美元应该是1万美元,跟我们过去比,我们进步很大了。2025年中国GDP可能达到22万亿人民币,前提没有战争,没有意外发生,22万亿什么意思,全世界GDP排名,2008年美国人均GDP是46万亿,我们是3266,西方国家不论如何翻不过去,日本、美国七年之后是什么样,美国2020年19万亿,中国预测14.9万亿,跟美国之间只有4.1万亿美元之差,2025年还有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上没有意外没有战争发生,将第一次超越美国。
我们看看日本,2025年日本8万亿,我们22万亿,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日本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这种步伐都可想而知。所以“中国梦”绝不是随便说的,这是全民族期待,全人民期待的结果。第六,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们全世界华人共同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
第七,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今天和明天,习近平有三句非常形象的描述,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二方面,我们今天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才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为什么谈“中国梦”呢?第一,明确了我们从哪儿来的,这条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要珍惜这个局面。第二,告诉人民我们去哪儿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句话,提出路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同时还要强调时代。主题和核心概念感召和中国人民共同奋斗,习近平说中国梦是形象表达,最大公约数,中国梦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仅仅扣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有舆论说,中国梦对意识形态话语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化为中国梦,都知道西方国家什么都不怕,就怕共产主义,我们转换一下使得我们有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便于我们的建设,便于我们的发展,便于我们的对外交往。
三、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 主要有三个方面,我们都知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习近平中国讲话的重要主题,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讲话精神的重要聚焦点。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不是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了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提出要正确评价两个30年,去年在省部级干部班上,习近平同志讲了要正确评价两个30年,1949年到1978年,1978年以来两个30年,他要评价两个30年,他说我们党领导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都是我们党领导人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否则现在。要坚持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共产党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自信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是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保障,我们现在途径、指南、保障都没问题,所以我们充满了自信。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的是我们现在前几任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文章上非常之精彩,所以我们下面要继续做下去。第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发展。第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四、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
为什么要加强宣传思想与文化工作?基于应对西方的文化渗透,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冷战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化、科技等软实力推进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扩张。
第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及其他传媒,利用文化交流、高层论坛、电影电视、学术研讨等途径进行文化渗透。尼克松写了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尼克松1999社会主义将成为历史名词,当时在德国柏林墙被推倒的一刹那,人们联想是非常之多的,德国因为作家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仿照了1949年8月毛泽东写的一篇文章来写的,毛泽东写的文章叫《别了司徒雷登》,社会主义垮了吗?他们写的标题是“别了马克思”,20世纪社会主义一定会成为社会名词,今天到了2014年,社会主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我们今天越来越深入发展,老百姓对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此而已,2008年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西方人对西方制度都表示了怀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我们知道互联网使美国发生巨大变化。
第二,以新式宗教渗透作为对华文化深透的有效手段。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宗教渗透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宗教交流、传播,宗教学术研讨交流等为掩护,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西方社会渗进来,渗透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土壤中,并将其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捷克现在进入资本主义的发达地区,捷克叫斯洛伐克,捷克跟斯洛伐克又分家了。还有一个国家就是波兰,波兰原来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居然到了共产党在波兰的存在,党员没有存在的必要,社会主义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再看看美国《时代周刊》,根植于西方的大陆基督教会,崇尚美国的宗旨自由和民主价值。
第三,通过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化精英,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经阐述过,控制中国不能主要依靠武力,要通过控制中国精英来影响中国决策,辅之以控制战略威慑,使中国更加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如美国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控制中国的某些社会活动家和法学家。
基于以上原因,习近平指出,第一,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对外宣传要搞清楚四个讲清楚,讲清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三个独特就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一点语言,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有些文章写得也很不错,其中之一就是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书记看了,看了以后给予高度评价,让学者们多写这方面的文章,那篇文章叫政治碎片化给经济的一剂毒药,宣传政治理念正能量的传播。讲到乌克兰和今天的泰国,今天乌克兰的人均GDP只有3700多,也有俄罗斯的侧重问题。所以在乌克兰和泰国问题上,我们头脑清楚,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历史重演,我们中国要把声音宣传好正能量。清除网络虚假新闻和错误思想影响的考量。第一,媒体采编人员的责任意识浅薄;第二,利益驱动导致的虚假新闻;第三,网络水军的兴起;第四,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如何应对虚假新闻和各种错误思潮?第一,运用法治手段。第二,加强管理。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进行正面宣传。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案例: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淡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关系,中国大学生70%对日本不感兴趣。日本调查,日本大学生70%对中国不感兴趣。卢沟桥事变,是军国主义作为,但是整个状态,还有前年九一八事变,钓鱼岛问题,日本人投票情况,我们觉得不是鼓励大家不要买日本车,今后中日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钓鱼岛问题不可避免的一战,那个时候你买了日本车的结局是什么?跟政策都没关系,因为现在两边越来越剑拔弩张,安倍说不惜以大陆为战,既然安倍说了,习近平的特点已经表现出来了,南海、东海,在黄岩岛,我们对菲律宾在进入我们的黄岩岛的时候,我们采取措施,现在非常严厉,现在态度非常坚决。随着实力和军力的加强,在这个问题上越来越表现出中国人民的态度,我们搞的是和平道路,两会期间王毅对于答记者问时,是你的我一分不要,是我的我要极力力争。
怎么样开展历史形态领域工作?第一,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是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第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第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社会的精神支柱。第四,注重以先进文化构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第四,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上做好我们的工作。
怎样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第一,提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第二,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在中国方针里面就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第一条,必须坚持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第二条,坚持正面宣传,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实际鲜活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打动人心。第三条,强调了党性和人民群众的一致性问题。
五、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解读
第一,善于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济一体化乃大势所趋,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二,坚持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现在面临经济下行,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了,经济增长率7.3%,西方定位6.9%,全国人代会还会之前,各地人代会都开完了,其他省市都是下滑的,北京下滑最低,但是北京的基数也是最低,北京下调0.2%,北京的经济增长率跟上海增长率都一样,下调0.2%,7.5%,跟国家增长率完全相一致。我们结构处在升级过程之中没有完成,所以我们要发展的的话,还要严守底线,稳中求进。
第三,着力质量效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升活力,其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效率的体现,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努力的方面。其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强化创新驱动。习近平指出,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同志讲的。其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四,保持调控定力,使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其一,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在评价工作和考察干部时,不能一味以生产总之排名比高低、论英雄。他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能增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启动。
第五,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强大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大家做了全面解读,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这不是唯一,还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其二,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必须把握主动权,占有比较优势,这是我们的目的。其三,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就是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其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另一个战略举措,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六、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论述
第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说:“必须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其中之一就是带着夫人外交,奥巴马总统在中国进行访问,对中国走和平之路,搞好外交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把发展确立为中国外交的主题及优先坚持的目标,首先是亚洲的共同发展,其次是大陆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第三,在外交上重视大国外交同时,致力于追求新安全观。第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第四,重视周边外交,并提出了周边外交方针。我们总体上周边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也知道,一个黄岩岛,一个是钓鱼岛,还有就是在印度问题上的中印边境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采取措施,周边外交方针就是坚持以林为善,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今天我的报告讲到这里,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