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山西省城镇居民就业情况及促进政策
论山西省城镇居民就业情况及促进政策
摘要:目前我省城镇居民就业问题不容乐观,再加之在经济危机的大的国际环境中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体制转轨与发展阶段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必须以扩大就业为主要目标,从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就业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上多管齐下,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关键词:就业问题 原因 对策
当今山西省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与跨越式转型时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民生、关系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如何出台有效的策略,改变就业困难的状况;企业如何严格执行国家的就业策略,给予就业人员应有的保障;从业人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对山西省城镇居民就业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山西省城镇居民就业现状
(一)失业人口进一步扩大
据国家统计年鉴显示,我省2005年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为14.3万人,失业率达3.0%;2008年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为17.5万人,失业率达3.3%;2009年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为21.6万人,失业率达3.9%;2010年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为20.4万人,失业率略降至3.6%。由此可见,山西省的失业人口在近几年仍有继续稳步增长的趋势。
(二)失业人群组成成分复杂
1、就业困难群体真正实现再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包括年龄35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无技能人员及女性下岗失业人员。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下,无技能、年龄大的劳动者实现再就业的难度逐年加大,成为就业困难的一大群体。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大部分是依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作用,申请认定灵活就业,并享受社保补贴,并纳入就业人员统计范围。而就业困难群体真正依托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并不多。
2、大学生毕业就业难。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我国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只有74%。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2011年大学生数量有增无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将更为突出。
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的因素,2009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还将进一步增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面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7%的失业人口为毕业后从未工作的20~24 岁人口,这类型失业人口很大一部分是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而从已经就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的就业身份来看,93.3%为雇员,3.6%为雇主,2.6%为自营劳动者,0.5%为家庭帮工。仅有6.2%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和雇员的人数比例为1:15,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3、农民工进城务工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农民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将更多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加之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农民工进城找工作较为困难。
二、山西城镇居民就业问题的成因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劳动人口需求
从整体看近年来,山西经济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困难年份还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经济水平落后的状况。从整体上看,山西的经济水平还是比较低,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大的基本面貌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对劳动力的吸纳。
山西的就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水平。根据中国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有些指标表明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但中国的就业结构要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大约需20 年左右。根据钱纳里标准,工业化中期阶段就业的产业结构标准依次为15.6∶ 36.8∶ 47.6,2009 年山西的就业结构依次为39.7∶ 26.2∶ 34.0,2010年山西省的就业结构依次为38.1,26.4,35.2仍然停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这样的经济结构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劳动力市场上过剩的劳动力资源。
(二)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工作失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1.户籍制度改革还没有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存在许多困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还没建立。2.职业介绍管理混乱,服务欠缺,信息传递滞后政府促进就业政策还不稳定,缺乏长期保障。
3.促进就业机制不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法律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侵权问题还不断发生。
4.政府出台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毕业生支援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建功立业,但后期服务跟不上,毕业生的后勤保障不力。
(三)劳动力供求存在时间差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有大量的劳动力,而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一直招不到合适的工人。用人单位的自发行为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矛盾长期存在市场经济中,常常出现企业在向上发展急需工人时,在市场上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员,一旦经济不景气,企业就不负责任地解雇工人。
(四)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 1.劳动者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
2.劳动者职业技能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的职业技能水平低。3.是智能型劳动者与劳动岗位还不相适应。
(五)就业观念狭隘保守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一部分人习惯于四平八稳的固定单位活才是就业的最理想选择,倾向于单位“铁饭碗”,对其他的工作不加考虑,怕“脏、累、苦”,不愿干“侍候人”的活等等。大学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把目光盯在沿海大城市、党政机关、国企等看起来稳定体面的工作,而对私企、偏远山区、基层没有兴趣,思想固定保守,能力不足。
从企业、街道社区、创业培训机构、自主创业人员所反映的情况以及劳动保障部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情况来看,山西省城镇劳动力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靠、赖”的思想,而且存在本地劳力易拉帮结派、不好管理的现象。对于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的工种不能适应。一味地依赖政府,缺少再就业的热情。
(六)经济环境的影响与科技进步的压力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虽然在国际上率先复苏,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的营业额、产量、销量大减,所以相对应的岗位也是减少较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是目前就业严峻形势的重要原因。科技进步的日益激烈和国际技术流通的通道快捷,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流入我国,给我省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是降低的是对人力的需求,机器与人力抢夺职位的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
三、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要以全面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就业的政策性、体制性问题,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继续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
据测算,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新创造70万~8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只要未来我省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最主要的渠道。为此,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中小企业看作是本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而大力扶持,一些国家中小企业的比重占了本国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印尼等国甚至占了95%以上,而许多国家80%以上的就业岗位也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我省现有的中小企业也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我省新增的就业岗位,80%以上都在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就业增长的主渠道。
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挖掘增加就业岗位潜力较大的产业和行业,开拓就业岗位资源。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扶持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太原市民营企业在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厦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力军,要专门研究注重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政策与措施,使民营经济能够继续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信息产业、旅游业、室内装修及午夜管理、社区劳动组织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这些也都是就业岗位资源相对丰富的行业和产业,应该进一步研究促进这些行业发展的措施,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容量的扩大始终是一个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努力兼顾提高经济规模的就业密度。我们应该在维持和提高就业弹性方面做文章,使原有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容量都有所提高,从而确保就业机会的稳定增长。今后在产业类型和企业类型的调整上,要注意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使国民经济发展在全局上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又能兼顾大量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二)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平等竞争、全面开放、公平诚信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各类群体提供优质高效、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按照区域产业布局、人口密度等特点,建立适应区域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2.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拓展服务领域,细化服务内容,满足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需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服务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扩展就业信息覆盖范围,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3.扶持并规范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发挥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市场反映快、机制灵活的特点,为劳动者提供诚信、有效的就业服务,增强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效率。4.政府出台鼓励自主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手续简化。目前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都是倾向于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但对于从未就业过的人员以及新成长的劳动力,在自主创业方面并无具体的政策鼓励措施。与下岗失业人员相比较,新成长的劳动力具备年轻有闯劲、容易学得一技之长,自主创业的愿望强的特点,不足之处就是常受困于资金不足;反观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较差、且家庭负担重,思想顾虑大,自主创业的主动积极性不够。政府既然对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出台小额贷款政策给予扶持,也应该出台适合自主创业人员的优惠措施,尽量地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就业。
5.建立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就业与救济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科学规范的就业登记和失业预警制度,在强化部门协作基础上,完善就业与救济工作相互衔接机制,不断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管理与服务,逐步使隐性就业显性化,使就业工作效率最大化。6.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按照国发〔2008〕5号文件规定,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简化操作程序,切实解决影响就业的政策性问题,要将扩大扶持范围、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制度作为完善政策重点,着力做好政策落实工作。7.健全资金保障制度。各级财政建立就业促进专项资金,扩大资金支出范围,制定财政投入刚性指标,将资金投入作为上级对下级财政考核的重要指标,切实解决就业政策与工作相关的资金问题,保障就业工作资金需要。
(三)加强就业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
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没有法律的保障,促进就业、保护公民的劳动权利就很难公平的实现。因此,我国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就业的形式、就业的管理、国家对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的保护、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相应的金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整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水平。以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融合为目标,对特殊困难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必要的扶持和帮助。对一些难以通过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再就业的特殊困难群体,如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又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老职工可采取建立生产自救基地或以工代赈等方式予以妥善解决。
(四)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
1.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职业教育与自主创业培训,是一项积极而稳定的就业支持政策,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意义重大。要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
一是鼓励各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缺乏大量的普通技工、高级技工等工种,各职业院校应密切联系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可通过劳动保障部门与企业挂钩合作,为企业培养适合他们当前最急需的和今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工。结合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统筹规划,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二是加大失业人员、待业大中专青年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推进再就业。并成立专家咨询团及设立辅导专项资金,帮助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扰和提供咨询服务。
2.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新制。建立“政府监管、产业导向、行业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体制。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综合人力资源存量和增量状况,合理布局一批具有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人才。及时出台一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职业、新标准,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培育社会团体,鼓励行业协会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研发行业引领、贴近产业需求的新职业标准,推行行业内培训和认证,承担行业内人才职业培训和鉴定。
4.健全面向市场、运行有序、管理高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双证制”,使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
(五)认清就业现状,改变就业观念
1.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定位自己,一定要树立“先上岗、后就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即从“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向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新观念转变;从单一的“国”字头的企业就业向外资、私营等各种企业就业的新观念转变;从“一嫁定终身”的就业观念向多次转业换岗的新观念转变;就业应倡导“不求所有求所在,不求地域求发展,不求终身求岗位”的就业观念。
2.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业中的首要问题就是自我正确定位、认清自己。多数职中学生都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苦的不干,脏的不干,既要好耍,又要待遇优厚,缺少一种从低层开始的求真务实精神,错失就业良机。实际上自我定位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必须不断根据已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新起点和新目标。以达到起点和目标的复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年轻人只有沉得下来才能成就大事,无论你多么优秀,到了一个领域或岗位,都要从基本岗位做起,了解情况,积累经验。人尽其用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刚起步就奢望得到重要岗位,重要岗位意味着承担巨大的风险和责任。所以要少一些傲气,多一些虚心,采取务实态度,循序渐进寻求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在实际工作中被人认可和赏识,在不断调整的审视中陈立就列。面对艰难的就业,不能一味追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如果能进理想单位当然好,暂时进不去,应该退而求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说的是首先解决生存的问题,然后才是发展;如果说发展是道理,那么生存更是硬道理。
3.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在暂时的就业难面前,消极、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当务之急是在积累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充分挖掘自己的各种资源。如利用乡友、校友、亲友等关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及时主动推销自己。学习掌握一些应聘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参加人才市场应聘会,从中总结经验,寻找机会,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寻求理想对象,找到与其最佳的共同点;另一方面要将企业的当前状况与发展潜力,将自己的物质利益与发展空间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同时不能盲目听从企业的直观介绍,不能一味迁就,妥协企业的单方面意向陷入被动接受。必须开阔眼界,认真搜集,分析、利用有效信息,宏观上权衡企业的利弊,求同存异,以便在面试时既要积极稳重应答问题,还要借机提出反问,探求虚实,争取主动,经协商达成共识。
第二篇: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
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
1、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财税[2007]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第三条)
2、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劳动所得,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
具体所得项目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注:财税[2007]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第四条)
3、残疾人的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减征幅度根据残疾程度分别确定:基本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残疾程度为中度以上(一、二、三级肢残,一、二级盲残,一级低视力,一、二、三级智力残,一、二、三级精神残)的残疾人;二等乙级以上(含二等乙级)的转业、复员、退伍的革命伤残军人,其全年应纳税所得税额不超过2000元的,减征比例为100%;超过2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减征比例为50%;超过10000元的部分,减征比例为0%。
(注:苏政办函[2003]9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个人所得税减征有关规定的复函》)
4、残疾人的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减征幅度根据残疾程度分别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残疾程度为轻度(四级肢残,二级低视力,一、二、三、四级听力语言残,四级智力残,四级精神残)的残疾人;二等乙级以下(不含二等乙级)的转业、复员、退伍的革命伤残军人,其全年应纳税所得税额不超过2000元的,减征比例为50%;超过2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减征比例为25%;超过10000元的部分,减征比例为0%。
(注:苏政办函[2003]9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个人所得税减征有关规定的复函》)
5、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注:财税字[1999]27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6、安置残疾人的单位,提供营业税“服务业”税目(广告业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每人每年3.5万元限额减征营业税。
(注:“单位”是指税务登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享受条件:①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②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③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④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⑤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注:财税[2007]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第一条)
7、兼营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享受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的单位,可自行选择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一经选定,一个内不得变更。
(注:财税[2007]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第一条)
8、如果既适用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又适用下岗再就业、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等支持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
(注:财税[2007]9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第一条)
9、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二)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
10、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
第三篇: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2009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加上2007年一2008年约有250万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估计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需求,包括补贴企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等。这些政策效果究
竟怎么样,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又有些什么好的举措可以让我们借鉴昵? 不同国家促进就业政策效果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成为西方国家热点问题。各国纷纷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Funk <200 D将西方发达国家
促进就业的做法分成了三种类型:适度管制的自由市场做法、结构保守型做法和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政策。适度管制的
自由市场做法建立在市场经济模式之上,典型国家包括美国、英国等,其特点是政府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介入较少。结
构保守型做法包括德国、法国等很多西欧国家。这些国家在传统上表现出更强的保护性倾向。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政策
出现在荷兰和丹麦,其在市场经济模式和政府保护模式之问取得了平衡。在柔h}化劳动力市场、降低薪酬待遇等方面
取得实质进展:通过提前退休、增加非全日制工作岗位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荷兰失业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 左右降低到5%以卜;丹麦失业率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降低到5%左右。
与此同时,各国高等教育的背景也不尽相同。高等教育的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德国、法国 的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英国这项工作更多地是在大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或职业机构来
承担完成。关于专业教育的差异性,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育导向型、教育一科研导向型和科研导向型。教育
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加关注教育活动而非科研活动,拉美的一些国家是这种类型,如智利、墨西哥、阿根廷。教育一科研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对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都很重视,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科研导向型国家更加关注科研活动而非教育活动,这种类型也被称为“德国模式”,如德国、荷兰、瑞典、日本和韩国。其中以科研导向为主的“德国模式”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所有这些教育背景的差异都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各国对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偏好”
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从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对各国典型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加以介绍。
(D就业需求促进政策
补贴企业是政府所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就业需求促进政策。很多国家都花巨资实施这项政策,如德国、日本等,主
要包括直接补贴和降低税收等政策。但这种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以卜几点:首先这种保护主义政策
无法真正提高产业竞争力,最终从长期看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减少就业岗位。迈克尔·波特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一书中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日本经济的衰退正是由于保护所致。其次,在 财政实力不能达到一个很高高度的约束前提卜,实施这种政策是以牺牲政府提供其他就业岗位为代价的。第三,这种“拉郎配”政策并不能建立稳固的劳动关系。东欧实施“激活劳动力市场项目”后,实证研究表明:那些在政府干预卜被企业雇佣的员工大多在后来重新被企业解雇。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这项政策的无效性,在普遍意义上实施该项政策的做法已经逐渐成为历史。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与补贴企业一样,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所不同的是,这一政策并没有人为地扭曲劳动力
市场,所以对其实施效果的前景预测普遍还是乐观的厂在创造工作岗位方而,日本的政策措施最为突出。而作为一直奉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也紧急行动
起来,提出了8000多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创造至少250万个工作岗位。鼓励创业是又一项主要的需求促进政
策,美国是鼓励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启动资金贷款对于减少失业人数的作用确实是显著的,但是,敢于申请并获得贷款来创业的人毕竟只属于小部分群体,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把创业启动资金贷款放宽到一个更大尺度同样能获得成功。
<2)就业供给促进政策
在就业供给促进政策方面,介绍最多的是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策。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策的实质是在劳
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前提卜,内部还存在一个局部供不应求的小市场。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一部分大学生转
移到这个小市场中,从而缓解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但同时需要看到,由于人才流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大学
毕业生都愿意往能级高的地区流动。特定地区特定职业一般能级较低,对毕业生的流动意愿不能做过于乐观的估计。
提升大学生能力同样是就业供给促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是提升大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壳牌英国公司发起的STEP计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STEP计划是壳牌英国公司为大二学生在暑期开 展的为期8个星期的培训项目,旨在通过任务导向的作业设计和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使得在校大学生获得在
中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微观证据显示通过培训确实可以增加失业者就业的#J L会,但放到更宏观的尺度来看,替代效
应的出现使得培训变得无效。一部分接受培训的人受益,会对其他未接受培训的人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即接受培训者的就业是以替代未接受培训者的失业为代价的。
在提升大学生能力方面,高校担当了更为基础性的角色。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的经验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国内介绍的相关文献也较多,不再赘述。其他国家也结合自身实际,在借鉴成功经 验基础上开展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新实践,如日本近年来把培养职业意识的体验式就业活动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国实务实习的不同特点是与就业之问的非直接关联性,从
而保证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专业教育方面,如前所述,科研导向型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许多国家,如日本已经开始了以更加适应学生需求和企业需为导向的高教改革。
灵活就业是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又一个重要内容。丹麦、荷兰等国在就业优先,尤其是灵活就业、增加非全日制工作
岗位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就业优先取代原先的福利优先和人力资源优先,越来越成为世界流行的趋势。
<3)供求匹配促进政策
英国是奉行盎格鲁撒克逊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对于介入劳动力市场最少的供求匹配政策兴趣最高,英国的高等职业服务也被公认为是全球领先。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其政策效果无疑是积极的。对中国的政策借鉴
虽然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世界
h}的话题,但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前景看好,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长期来说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在短期内造成中国大
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1)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卜,金融危机对中国很多企业短时问内造成的冲击较大,出现了增加就业岗位暂时困难的局面;<2)虽然大学继续扩招阶段业已结束,但就目前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其庞大的基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因为上述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中国大学生就
业难问题在短期内不会明显缓解,积极研究、制订与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在中国也就变得同样重要。当然由于引起问题的原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政府在借鉴他国就业促进政策时也不能自目照搬,而应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首先从促进就业需求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D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企业补贴这种违背基本市场规律的
做法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就业岗位的增加。<2)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上。像美国这样靠政府投资来
拉动经济进而拉动就业当然是可以的,但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政府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完成
产业结构的转型,这在中国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很大的发展空问。<3)大学生创业在中国虽然呼声渐高,但难度很大。中华英才网调查显示大学生仍将进企业作为生存首选。政府在推动这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同时对创业的成功率也不能作过于乐观的估计。
其次从促进就业供给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D中国的西部就业优惠政策类似于美国的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
策。在人才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西部对于人才的吸引更应该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背景卜,而不仅仅是通过优惠政策的宣传。<2)伴随企业的转型升级,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对大学生有着更巨大的 需求空问。尤其是城市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的长三角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一级均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甚至大
企业,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旧旺盛。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寻找就业机会。<3)高校为提升大学生能)J应作
出更多努力。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应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既强调专业教育,也强调职业教育,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对于毕业一段时问(如6个月)后还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为其提供培训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有效提高其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替代效应降到最低。<5)引导大学生切实改变就业观念,从先择业再就业向先就业再择业转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灵活就业的岗位。
最后从促进供求匹配角度进行政策借鉴分析。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提升市场配置效率,其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关于这部分毋庸讨论该不该做和做什么的问题,更多地是解决如何进一步做到位,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问题。.(作者系嘉兴学院商学院人力资源 管理系主伪
第四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
是指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已经就业或目前无业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是指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或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活动,或农业劳动时间不充分,需要到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务工、经商,取得合法收入的称为转移就业。凡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均可办理求职登记手续,纳入全市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农村劳动力怎样进行求职登记?
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可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办理求职登记,也可直接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社保所进行求职登记,申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须提交哪些材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
(2)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3)最高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4)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提交资格证、结业证等相关技能证书;
(5)享受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提交《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申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可享受哪些就业服务及优惠政策?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是农村劳动力享受就业服务和各项转移就业优惠政策的有效凭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农村劳动力,可在全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享受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对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于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可享受市、区(县)两级岗位补贴,有创业愿望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求职登记的农村劳动力在哪些情况下不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范围并收回注销《转移就业证》?
(1)取得本市非农业户口的;
(2)办理升学、参军、外省市落户、出境等手续的;
(3)长期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或无业,且无转移就业要求的;
(4)超过劳动年龄的;
(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6)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7)其他不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范围的。
什么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帮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提升职业转换能力的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此外,本市还鼓励和提倡培训机构在讲授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课程前为农民提供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是让农民了解就业形势和二、三产业就业的需要,转变就业观念,自主确定就业方向的培训。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常识、文明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
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具有技能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要求,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分为技术等级培训和非等级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需求,以初级、中级职业培训和适应社区岗位需要的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
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中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其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的作用是什么?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力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有效证件。如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可申请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如果需要培训,要到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哪些农村劳动力可以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根据本市有关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在二、三产业就业要求,并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了求职登记手续,取得《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本市农村劳动力报名参加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可以享受由市、区县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用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的补贴。
农村劳动力如何报名参加创业培训?
本市农村劳动力本人可凭《身份证》、《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创业培训机构报名,由培训机构对申请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进行面试筛选,合格的学员可以参加创业培训。
学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后,培训机构还会为学员提供什么服务?
自学员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之日起,培训机构还应当对学员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后续指导服务。培训机构对学员开展后续指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为筹备开办企业的学员提供开业前的指导、咨询服务;对需要创业见习的学员,安排其见习;每月至少一次电话或实地跟踪了解学员见习和创办、经营企业的情况。
第五篇:石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
石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
一、哪些人员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校中小学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和城镇居民未满18周岁的不在校子女;18周岁至60周岁的非从业城镇居民;60周岁以上,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无本县户籍但在本县所属城镇有固定居所,居住1年以上,且在原籍未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其他居民;具有本县城镇户籍且父母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新生儿。
二、城镇居民到哪里办理参保手续。
城镇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或乡镇劳动保障站办理参保手续。2014年城镇居民个人缴费标准:
(1)居民子女: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每人每年缴纳30元;其他每人每年缴纳40元。(2)18—60周岁的成年人:每人每年缴纳120元。
(3)成年困难群体:低保对象、1—2级重度残疾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缴纳60元;“三无”人员(以民政部门认定为准)个人不缴费。
三、城镇居民什么时候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应在参保期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手续。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期为每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其他时间不受理参保。
新生婴儿,办理了城镇户籍手续,且父母双方均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可在当年参保,并缴纳当全额保费,从缴费之日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四、城镇居民参保时应携带的有效证件。
城镇居民参保时应携带居民身份证、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到户籍所在地代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下列人员,还应提供相关证件:
1、低保对象和“三无”人员需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在有效期内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原件及复印件); 2、1—2级重度残疾人员需提供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
五、什么是首诊制度。
参保人员在代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时,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首诊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自愿选择一家定点医院作为首诊医疗机构。选定后,一个内不得变更。
六、我县有哪些定点医院。
我县定点医院有:县人民医院(二级)、县中医院(二级)、四0三医院(一级)、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均为一级)。
七、怎样在首诊医疗机构办理住院手续。
参保人员住院,原则上应首先在首诊医疗机构诊治。办理住院手续时,应持全县统一制发的《石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证》和身份证原件(未办理身份证的居民子女出示户口薄)进行登记。
八、如何转诊。
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转诊到转诊到外地住院治疗的,需到首诊医疗机构办理转诊登记手续,转诊治疗出院后,参保患者凭《居保证》、身份证原件、转诊医院住院发票、清单、病历等资料回首诊医院报销。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或登记手续的,其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正常报销水平的60%报销。
九、参保人因急诊、抢救不能在首诊医疗机构治疗怎么办。
急诊、抢救病人可不按首诊和转诊规定,直接到就近医疗机构抢救或住院治疗,但参保居民或家属应在3个工作日内向首诊医院报告。未按规定向首诊医院报告备案的,其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正常报销水平的60%报销。
十、参保人员的住院医疗费如何结算。
参保人员在首诊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由首诊医院直接结算。
参保人员在转诊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先由参保人员个人垫付,治疗结束后凭住院病历、发票、费用明细清单回首诊医院结算。
十一、居民医保的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参保人员患病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含无责任方的意外伤害住院医疗费),按所住医院等级报销:
政策范围内一级医院报销90%;二级医院报销80%;三级医院报销70%。转诊到常德地区以外的医院住院治疗费用,按正常报销比例的80%予以报销。
十二、生育医疗费如何报销:
符合计生政策和首诊制度的生育住院医疗费、计生手术并发症住院医疗费纳入住院报销范围,由首诊医院按比例予以报销。
十三、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住院累计报销金额是多少。
居民住院全年累计最高报销金额为12万元。大病保险为30万元。
十四、哪些病种能够申请居民医保特殊门诊。
包括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脑部疾病全瘫、精神分裂症、肝硬化晚期、糖尿病合并并发症、严重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肺心病、风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癫痫病、高血压病(三期)、多发性硬化病等二十二种。
十五、如何申请特殊门诊。
以家庭为单位参保的患者持《常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所患病种病史资料(由医院病案管理部门盖章确认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住院病历复印件,及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门诊资料、检查报告原件),到乡镇、社区服务机构填写《常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慢性疾病特殊门诊医疗审批表》进行申报。申报时间为每年的11、12月份。
十六、大病保险政策简介
根据常政办函【2013】90号文件精神,从2014年起施行大病保险的试点工作,只要参加了居民医保(不另收费)就可以享受大病保险,即在一个内,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8000元以上的部分,可享受大病保险补偿政策(人寿保险在我处大厅设有窗口)。超过起付标准的个人自付费用部分按分段比例累计补偿。自付 8000元(不含)-2万元部分按50%予以补助;自付2万元(不含)-5万元部分按55%予以补助;自付5万元(不含)-10万元部分按60%予以补偿;自付10万元(不含)-20万元部分按65%予以补偿;自付20万元(不含)以上部分按70%予以补偿。在常德市以外医疗机构就医的按以上标准的95%予以补偿。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
十七、居民医保咨询电话。
石门县医保处:5338540
石门县人民医院医保办:5336420 石门县中医院医保办:5336120
地质403医院医保办:515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