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上海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档案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8:0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轮上海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档案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轮上海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档案馆》。

第一篇:第二轮上海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档案馆

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

作者:梅森

《上海地方志》2007年第4期

编纂方法以操作性为主,谈不上多少理论,但它需要理论的支撑。用“理论思考”为本文命题主要目的是强调本文是个人行为,因为组织行为要谨慎得多、稳健得多,故这里的文字只是抛砖引玉,引起人们的关心,当然也就文责自负了。但又不能不说明,自2004年市地方志办公室把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编纂方案的起草工作交给我处(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编纂处,又名委办联络处),至今已经3年多的调研论证,“思考”中含有集体的意见,这里需要说明。去年首轮的《上海通志》出版发行,标志上海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任务的完成,2007年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的启动准备工作应该到了关键阶段。

一轮修志的编纂方案,包括篇目及分工,并非是前志的简单衔接(“一对一”),也不是机械地照搬他学科的分类,而地方志的结构设计、篇目安排,我认为是关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分类,而社会是在发展的,时代是在进步的,地情也是在变化的,因此每轮编纂方案的准备是对时代和地情基本情况的大体研究。

最近我研究了传统方志和社会主义第一轮新方志的篇目分类,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好的篇目的拟定要处理好基本门类、时代特点门类、地域特点门类、专业门类(专业特点与现代社会分工结合)、志种等五大因素。对于上海市第二轮新的市级志书编纂方案和篇目的拟订:“基本门类”,就是需要从首轮上海市级志书《上海通志》、《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中分析出稳定的不变的门类;“时代特点门类”,因为首轮修志内容主要是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的形态内容,第二轮修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态内容,因此要提炼出反映市场经济时代特征的门类;“地域特点”,首轮修志主要记述的是中国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地域特点,而第二轮修志是记述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的地域特点,如首轮修志的经济部类以第二产业和商贸内容为主,而第二轮修志经济部类重点是“退二进三”,重点记述“四个中心”(经济中心、经贸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所以在门类设置上要反映这些特点;“专业门类”,主要是在门类设置上系统科学地反映各专业的类目;“志种”因素,主要考虑《上海市志》这一省级志书的资料容量大大大于中等城市和区县志,以及出版方式等原因,还有城市志与省志反映的重点并不一致,故上海市志要从“省级”和国际性、都市性“城市”角度去谋篇布局。除志书的篇目门类外,随着社会的转型,与首轮修志比较,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编纂的组织方式、资料渠道也会有不小的变化。上海市第二轮市级志书应该在首轮市级志书的基础上编纂,应该要继承首轮市级志书的经验,但也应该有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而其创新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在编纂的宏观组织、内容的宏观结构的宏观策划上。民国年间,20世纪30年代柳亚子先生曾主编过《上海通志》(稿),拟25编,成初稿11编,因抗战爆发,终未编竣,也未出版,文稿现藏上海历史博物馆。

上海首轮社会主义市级志书编纂是一次全社会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成书两个系列:一是《上海通志》,是宏观统率型的大型志书,共1种、10册、46卷、247章、1076节、10836万字,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上限根据事物作历史追溯,下限1995年。该著1994年启动编纂,2005年一次各册集中出版,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二是《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共110种(部)、1亿字左右,目前尚有4种(部)未出版(2部已进入印刷,2部待评审),志书上限作历史上溯,下限大多数是1990年或1995年(即“七五”或“八五”最后一年)。专志系列为相关部门单位企业承编,“一步成志”,又分别独立成书、陆续出版的编纂方式。专志既是独立的系列,又是《上海通志》的主要资料基础。而《上海通志》是在《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以及10部郊县志、12部区志的基础上提炼,“两步成志”的。上海市第二轮市级志书又要在这样的基础上编修。

以下将上海市第二轮市级志书的编纂方案的思考开列于下,以期引起大家的关心讨论:

一、第二轮市级志书仍设计为两个系列——《上海市志》系列、《上海实体志》系列

既然首轮市级志书为两个系列,第二轮市级志书也有继续设两个系列的必要。首轮修志在计划经济时期,两个系列主要考虑的是“统率”型和专业“分类”型两个记述角度。《上海通志》属于宏观统辖型内容,偏重于市情的“高屋建瓴”(起码是中观性的);而《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偏重于专业、事业等的分类记述,从中微观上体现志书的基本功能——科学的资料性文献,但由于编纂专志丛刊的目的是为《上海通志》打资料基础,所以专志系列中也留有一些非专业(门)的部门内容,方志界称其为“部门志痕迹”吧。

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编纂的时间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这些“主体”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往往是“一主多辅”或是“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别”(而不像计划经济时期分工明确,做工的不经商,经商的不做工)。以专业(门)分类为系统的志书反映了社会统计调查者、志书编纂者对客观事物的系统综合分类,对于分门别类地了解自然、社会具有自身的科学性。但人为的组合资料后,不足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性就反映不出来了;与全国比较,作为市场经济发育最完全的上海更是如此。因此,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应该有两个系列,一是摒弃部门志痕迹的纯专(门)志系列组成的《上海市志》,另一个系列由大型企业集团、重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医院等志书组成的上海实体志系列(《上海市地方志工作“十一五”规划》称上海市级系列志书)。前者是从行业、专业、事业、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等角度出发编写,后者是从市场主体角度编写,写“主体”的多元性。两者结合,以期较全面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特点和全貌。

第二轮修志,省级志书编纂计划超过一个系列的还有山西、吉林、安徽等省市,如山西除省志外,规划方案中还有《山西重点工程志系列》、《山西重点乡镇村志系列》、《山西省重点企业志系列》、《山西省重点院校志系列》等(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第15页,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

二、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的时间断限——1978~2005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当前,全国各级志书,续修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自然断限,即从上轮志书下限的第二年开始续修。第二种为了完整地反映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续修。第三种是重修,原因是首轮志书过简或有不少差错。第三种较少。主要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主张自然断限的同志认为,如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写,大量内容与首轮志书重复,另外重新写是不是否定首轮修志。从改革开放初开始写主要从完整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出发。首轮志书虽记述了断限内的改革开放的内容,但当时总体篇目是计划经济体系的,对市场经济的记述受到束缚。此外,当时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认识得并不很清楚,记述的深度还待提高。否定首轮修志的看法是多余的:首先社会主义第一轮大规模新方志是贯通古今的,并没有人说否定了传统的地方志。另外,有不少的第二轮省级志书是从改革开放的源头开始写,如河北省志、山西省志、安徽省志、福建省志、湖北省志、湖南省志、广东省志、贵州省志、云南省志均是以1978(1979)年为上限。此外,根据“20年左右一修”的规定,如果根据《上海通志》下限1995年,从1996年写起,到2007年为12年。如果参照《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下限不都一致,最早的1990年下限自然续修为18年,而大量1995年和1995年以后的均在10年左右。根据以上原因,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的上限还是以改革开放标志性的起点年份1978年为宜。至于下限,应该以国民经济五年计划(规划)为选择因素,便于阶段性资料的运用,选择“十五”结束的2005年为宜。如果放到“十一五”结束的2010年,现在启动第二轮市级志书编纂早了3年。所以,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的时间断限为1978~2005年。但对于首轮修志缺载的内容,可贯通古今,也可1978年以前的内容在志书后“补遗”,需专门研究确定。对于1978年以前,为了便于阅读和事物的“有始”性,可在全志的总述、分志的概述、专门篇章的无题导言中用一定的文字对历史情况进行概述和勾连。

对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为何称《上海市志》而不再称《上海通志》,主要因为首轮的《上海通志》是通纪体,贯通古今,而第二轮是断代志;此外,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指地方政府主持编纂的,见《条例》第十五条),其名称不应缺少政区的级别、性质,故“市”是不能少的,所以应定名为《上海市志》(1978~2005)。

三、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需体现资料性文献的基本特征,采用“小篇分志(卷)平列体”结构

全国第一轮省级志书的总体结构构想曾有过“大篇统辖体”、“中篇体”“小篇分志平列体”三种。大篇体强调统辖和著述特征,一般采用两步成志的方法,全书集中出版,成书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如单一采取此体式,较难分解任务给承编单位,跨部类的事物也不好归属(不好一类事分拆两、三个部类,肢解了事物的整体性)。尤其是政治部类与社会部类,如人口、民族是放卷首(建置自然环境人口)还是放社会部类,民政、宗教、民族是放政治部类还是放社会部类?中篇体30~40卷左右,与区县志设置大体相同,省级志书采纳,会造成畸轻畸重,如商贸都市的商贸作为1卷出,难以反映其商业全貌(受1卷本文字量的限制),往往一完整的志书系列又不得不出现上、中、下卷的分册做法;此外商贸与物价管理、工商管理、民政等并列,文字分量失衡。而采用“小篇分志平列体”易分工,归属较好处理,陆续出版,不断有成果面世。所以首轮修志除极少省市区采取中篇体式外,绝大多数采用“小篇分志平列体”结构,只有湖北是46卷,安徽69卷,其余大多在80~100卷左右,大篇体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省级志书开编初提出过,最终无人采用。

可见,省级志书内容分量大大大于中等城市和区县志,因此绝大多数是一个专志出版一卷(一部书),故采取“小篇分志平列体”。“小篇分志平列体”体现了志书资料性文献的基本特征,较符合科学分类与现代社会分工的实际。《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大篇统辖体”、“中篇体”表面上看形式科学,但由于分类较粗层次较高,束缚了部分多角度门类内容资料的置放。而“小篇分志平列体”多开资料“仓库”,能够不受过多束缚地安排资料,体现志书“资料性文献”的基本特征。第一轮全国省级志书采用“小篇平列体”的大多数都在100多个分志,第二轮《上海市志》系列当也在100多个分志。

四、第二轮《上海市志》各分志、《上海实体志》各分志尽可能由相关单位、部门独立承编,采取“一步成志”,陆续出版,科学编排,合成系列的出版方式

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采用“小篇分志平列体”有利于由单位、部门独立成志,调动单位、部门的修志积极性。由方志指导部门与承编部门、单位共同商定分志的具体类目,以从全系列保证志书内容的宏观布局和科学性,分志与分志之间的编排科学性、逻辑性。由承编部门、单位编写成书,“一步成志”。这样也可以不断有成果,鼓励士气,先进推动后进。

黎锦熙在《方志今议》一书中谈他在上世纪30年代为《城固县志》拟定篇目,认为开始的篇目会在编纂实践中根据实际有所变动。对于“两步成志”的志书,这不存在问题。但对“一步成志”的志书就会产生编次(卷号)的问题。因此,《上海市志》、《上海实体志》各分志(卷)在分别印制时先不编卷号,先行发行,留下光盘。待全系列编纂完成后,再编卷号重新印制,编序号的系列志书主要藏于各大图书馆、重要部门单位或个人收藏。这样,虽采取“一步成志”分别出版,但也不会影响科学编排;从首轮修志的经验,修志过程中根据编纂实际,分志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减调整。如首轮《安徽省志》初设想是中篇体式排列,初为47卷,但中期拆为57卷,终再拆为69卷。《上海通志》初设想是宏观轻型,成书为1000万字,前后用时18年才能见书。可见,“小篇分志平列体”的陆续出版最后总成,为编纂过程中的局部调整提供了方便,也为志书的陆续出版提供了方便。

五、为了突出时代性和上海新时期的地方特点,第二轮《上海市志》应打破机械的形式逻辑分类,采用形式服从内容实质的科学分类

以上谈过,《上海市志》围绕的特点应该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退二进三”、“四个中心建设”的产业特点、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点、融入国际的科技文化发展特点等等。如果,我们追求形式上的科学,就很难通过“资料分项库”(分志)的开启,充实特点资料。比如,我们仍然把农业与商贸平列一个层次,就无法反映上海国际商贸中心的特点。因此,除了在排列的横向关系上强调总体的科学性(关联性)外,分志的设立完全不考虑承编部门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完全考虑普通的常规的一般性分类,部分需反映清楚、需重点反映的事物,级别可以提升,方志界叫“特点拔类”,俗话说“儿子”与“老子”平列。这些在省级志书中是常有的做法,如首轮《山东省志》中的《海洋志》就与《自然地理志》并列,《诸子名家志》与《人物志》并列。第二轮上海市志如何突出特点呢?我设想:

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海市志》系列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决策志》、《中共组织志》、《中共宣传志》、《中共统战志》、《中共纪律检查志》、《中共党校教育志》、《中共党史研究志》等7部(首轮为1部《中共上海党志》);

为了从宏观上反映改革开放,设《经济综述》、《经济体制改革志》、《国民经济图表志》、《上海改革开放纪略》、《精神文明创建纪略》、《资产与投资志》、《开发区志》、《民营经济志》、《外资经济志》、《合资经济志》10部(首轮有《上海通志·经济综述卷》);

为了突出上海建设国际性的商贸城市,设《商业街市志》、《日用百货业志》、《食品业志》、《烟草业志》、《粮油蔬菜商业志》、《果品土特产业志》、《药品医疗器械业志》、《纺织品服装鞋帽业志》、《五金交电日用化工业志》、《首饰工艺美术品业志》、《文化体育用品业志》、《再生物资回收业志》、《日用杂品业志》、《建材装饰材料家具业志》、《生产资料商业志》、《仓储物流业志》、《服务业志》、《餐饮业志》、《住宿宾馆业志》、《休闲文化娱乐业志》、《旅游业志》、《会展业志》、《对外经济贸易志》23部(首轮上海专志系列为《上海粮食志》、《上海副食品商业志》、《上海日用工业品志》、《上海物资志》、《上海饮食服务业志》、《上海对外贸易志》6部); 为了突出上海金融中心地位,设《银行业志》、《证券业志》、《保险业志》、《金融市场志》(外汇市场、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期货市场、投资者债券市场、黄金市场、钻石市场等)4部(首轮为《上海金融志》1部);

为了突出上海的航运中心地位,设《船舶业志》、《长江内河运输业志》、《海洋运输业志》、《港口志》、《海事救捞业志》5部(与首轮专志系列相仿);

为了突出上海国际都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及城郊建设,设《城市规划志》、《城市基础设施志》、《城市公用事业志》、《园林绿地志》、《城市环保志》、《航空运输业志》、《铁路运输业志》、《公路运输业志》(航运,此处不重述)、《城市公共交通志》、《邮政业志》、《电信业志》、《信息网络志》、《房地产志》、《建筑业志》14部(首轮《上海公路运输志》、《上海环境保护志》、《上海市政工程志》、《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铁路志》、《上海内河海洋志》、《上海沿海航运志》《上海港志》、《上海邮电志》9部);

为了突出文化艺术,设《哲学社会科学志》、《报业志》、《出版业志》、《广播电视志》、《文学志》、《电影志》、《戏剧曲艺志》、《音乐志》、《舞蹈杂技志》、《美术摄影志》、《图书馆业志》、《文博志》、《档案志》、《方志志》14部(首轮为《上海图书馆事业志》、《上海文物博物馆志》、《上海电影志》、《上海广播电视志》、《上海文化艺术志》、《上海档案志》6部);

为了增强社会类志书内容,增加首轮未设的分志,设《工人志》、《妇女志》、《青年志》、《社会生活志》、《农村农民志》、《社区居民志》、《风俗民情志》、《方言志》8部(其中首轮专志系列有《上海妇女志》、《上海青年志》2部)。

此外,非特点共性的内容,设《建置区划志》、《自然环境志》、《人口志》、《农业志》、《水利志》、《纺织业志》、《电业志》、《化工业志》、《钢铁业志》、《有色金属业志》、《建材业志》、《机械业志》、《仪表电子业志》、《汽车业志》、《航空航天业志》、《财政志》、《税务志》、《工商管理志》、《质量技术监督志》、《物价管理志》、《审计志》、《海关志》、《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志》、《劳动志》、《人事志》、《社会保障志》、《人民代表大会志》、《人民政府志》、《政治协商会议志》、《民主党派与工商联志》、《群众团体志》、《社会团体志》、《公安志》、《检察志》、《审判志》、《司法行政志》、《监察志》、《监狱志》、《民政志》、《军事志》、《武警志》、《民防与防灾减灾志》、《外事志》、《港澳台侨胞海外华人联谊志》、《华侨事务志》、《港澳台事务志》、《驻京驻外省市区事务志》、《科学技术志》、《基础教育志》、《高等教育志》、《继续教育志》、《医疗卫生志》、《体育志》、《民族志》、《宗教志》55部(其中,绝大多数第一轮上海专志系列都设置过)。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工贸一体化,大部分制造业专志以“业”命名,如首轮叫《上海钢铁工业志》,第二轮叫《上海钢铁业志》,钢铁业的科工贸进出口集中在该分志中编写。考虑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设计为“一步成志”,可使各专卷“子系统”相对独立,即行业产品、商品的价格,行业的科技、教育均在专卷中记述,专门的物价志记物价指数和物价管理,专门的教育志记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专门的科技志记宏观重大的科研和技术推广。

六、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实体志》的结构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抽象讲就是经济实体、教育实体、科技实体、文化实体、医疗卫生实体等,这些实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往往是农工商、科工贸、产学研等一体化,一个企业既国内贸易也进行国际贸易,既经营主业也多行业经营,同时进行各感兴趣行业的投资,故从重要的实体角度,更能清楚地反映市场经济的实际状况。《实体志》下辖:《大型企业集团志(系列)》,如《宝钢集团志》、《百联集团志》等;《重要高等院校志(系列)》,如《复旦大学志》、《上海交通大学志》、《同济大学志》等;《重要研究院所志(系列)》,如《中科院上海分院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志》等;《主要医疗卫生单位志(系列)》,如《华东医院志》、《华山医院志》、《瑞金医院志》等。

七、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编纂组织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的规定,应该成立以政府为主管系统的第二轮上海市级志书编纂组织。具体是,成立上海市级志书编纂委员会,与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职务自然更替制度,领导组织协调《上海市志》和《上海实体志》的编纂。编委会主任由市长担任为宜,相关市级领导担任编委会副职。各承编单位成立相关分志(卷)编纂委员会和分志编辑室,具体承担相关分志的编纂。市地方志办公室成立市级志书总编室,从业务上指导相关部门、单位的修志。

从编纂组织看,与首轮志书相比,政治部类志书编纂单位、编纂组织方式变化不大,依然是依靠相关党政群团社团的委办局去组织编写。文化部类除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内容,其余变化也不大,二轮主要由主管局,其次由文化企业集团组织编纂。与首轮修志变化最大的是经济部类,原来的行业主管局基本成为企业集团,加上行业的权属复杂,资本所属复杂,比如上海电业,按子行业有电力设计、电力生产、输配电、供电等,按权属有中央企业、上海地方企业、厂属自备电厂,还有民办的“垃圾”发电,具体企业有的属上电、有的属华能、有的属申能、有的属华东电网等等。所以经济部类的综合经济管理(工商、税务、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仍由政府部门编纂外,其他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可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编纂。考虑行业协会历史不长,由会长单位领导担任分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相关行业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编纂委员会,协调全行业进行资料征集和编纂分工。分志编辑室以放在会长单位为宜。社会部类以相关研究所、社会调查单位、专家个人承包项目方式组织编写。

八、采取多元的方式收集资料,将第二轮修志当成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市场经济社会是多元性社会,如果仍然按照首轮修志,单一由主管局编纂和收集资料,资料的征集范围和深度难免不足。

上海是国际性的都市,这里不但有市属企事业,还有外省市、外国在沪投资经营的企事业,从所有制结构看,更是国企、民企、外资、合资、合作均有,因此要采取多元多种方式征集收集资料。

首先,财政不但要提供志书出版经费,同时还要提供资料费。市地方志办公室需要组织人力(如假期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对《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市委、政府全宗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摘要,输入上海地情数据库。其二,各承编单位,要清理收集本单位的文档和市档案馆相关专业的文档,摘要输入电脑。其三,市办公室对无主管单位的商业内容、社会生活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社会调查。其四,市统计部门、市农调队、城调队提供的统计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其五,通过工商、税务等综合管理部门和街道、商联会、重点企业设表发函收集外资、合资、民企的资料。

首轮修志,被称为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第二轮修志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全面的社会调查。为了提供社会利用,第二轮修志要强调资料出处,所以应该先编资料长编,再编志书。资料长编(每条资料均有资料来源)同时输入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地情资料数据库。上海市地情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是通过第二轮志书编纂所进行的上海市地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第二篇: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

附件一

第二轮地方志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

石景山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全面展开,根据区地方志编委会的部署安排,2010年1月至6月,我委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为确保资料收集工作稳妥有序进行,现制定资料收集工作方案:

一、资料收集的范围

地方志资料是指客观反映、记录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档案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等。以上资料包括纸质、光盘、录音带、录像带、数码储存产品、电子文件及实物等载体形式。

第二轮志书的记述上限为1996年1月1日,下限为2010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15年。各部门要广收博采15年间的地方志资料,如遇到篇目中未涉及的重要资料也应充分收集。

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

(一)大事记、综合年鉴和各项专业年鉴。

(二)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文件、当事人的记述和回忆、会议记录、工作信息、简报、新闻报道以及相关的图书、丛书、报刊等资料。(三)涉及全局性工作的专题资料、总结和数据统计资料。

(四)各类档案资料汇编、文件汇编、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物。

(五)内容与我委工作和发展有关的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

(六)有关的重要人物的专门记述材料(非文学性作品)、有关领导人、著名人士关于我委、我委工作、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活动记录及相关图片资料。

(七)口述资料记录(包括文字、录音、录像)。(八)内容与我委工作和发展有关的图表、照片、地图、音像资料等。

(九)承载历史信息、曾具有社会功用的,其他载体形式不好替代的、易于保存的实物。

(十)其他相关资料。

三、资料收集的方式

(一)资料信息的收集可通过查阅、摘抄、复制、征集、购买等方式进行。

(二)建立资料卡片。凡抄录的资料要做到一事一卡,避免盲目、重复和遗漏。注明建卡人、建卡时间、页序、卡片编号及类别,以及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册页码等。资料摘抄要忠于原文原意,不得断章取义,随意增删、改动、解释;对有争议的资料,要把文字资料、口述资料和实物资料紧密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反复比较,防止孤证,确保所得资料成为有效资料。有复印件或者照片的资料,可将复印件或者照片附贴在资料卡后面。

(三)合理安排工作步骤,可以按照先普查后细查、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收集效率。对口述资料或将销毁的资料要及时抢救。

四、资料收集的要求

(一)各种资料要求内容真实、准确、翔实、完整。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结果”诸要素,真实反映本部门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收录时重记载略评议,整理时对其中的人物、年代、数据要核实无误(统计数字以区统计局的数字为准,统计局未作统计的,按各行业、各部门的统计实录);报告、总结、重要指示、讲话、访谈记录及表格等要注明来源,标明时间;照片、图表、实物等要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对一些新词语、行业术语、专用名词、外来语等,第一次出现时应加以注释。

(二)录音、录像、光盘、数码存储介质等形式的资料要完整清晰,可复制和使用,准确清楚标明编号、主题词、简介、时间、人物等要项。

(三)照片要按规定标准保存。传统照片规格一般为15. ×10.2厘米(即4×6英寸);数码照片应使用JPEG或TIFE文件格式,分辨率在400万像素以上;扫描复制的照片标准应在600DPI以上,底片在1200DPI以上。

(四)资料的处理原则。遇到来自几个部门、说法不一的情况,以主管、权威部门的资料为准;虽来自同一部门,但新旧不

一、前后矛盾,一般应以新的资料为准;图书报刊资料与档案资料矛盾时,以档案资料为准;内部资料与外宣资料矛盾时,以内部资料为准;距离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较近的资料与距离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较远的资料发生矛盾,以较近者为准;亲历资料与旁证资料发生矛盾,以亲历者为准。

(五)对收集到的资料要按时间和内容分类整理建档,独立存放,规范管理。整理时应注意补充资料短缺的要素。做到专人、专责、专柜保管,便于查找、使用。

(六)所有资料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考证、鉴别并且认证。在撰写资料长编前,应将资料汇编集中起来,精心阅读,认真熟悉,驾驭资料,不要急于组稿,切忌一边搜集资料一边写资料长编,或收集多少就写多少。

(七)各部门要于20l0年5月10日前,完成1996年至2009年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于2010年12月底前完成2010年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完成资料长编,报送至宣调办。

第三篇:志书编纂讲义提纲(报)

《志书编纂》讲义提纲(草)

一、志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一)志书的概念与种类 1.志书的概念

“志”是“记”,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载一地自然与社会(或一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记述范围为“一地”,即某行政区域。

记述的对象是“自然与社会”或“一事物”,也可以延伸为“一行业”。

记述时间范围是“历史和现状”。记述内容为“资料”。2.志书的种类

(1)区域志。记载一定区域范围事物的志书,是志书主要种类,根据行政区域大小可分为总志(跨省或全国性志书)、省志、市志、区志、县志、乡镇志、村志等。

(2)专志。专门记载某专业、某事业、某项内容的志书叫专志。如工程志、山水志、名胜志、风土志以及部门志、厂志、公司志、校志等。区域志中的每一“分志”,都可以独立成为“专志”。

(3)杂志。私人杂述著作,是志书的旁枝。作品无统一内容,记事、记地、记人、记物,各有所长,因此称为杂志。

(二)志书的基本特征 1.区域性

是志书的主要特征,以特定区域、特定行业为记述范围。无论是省、市、县综合志,还是专业志,都有明确的地域范围。

2.广泛性

志书记载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纵涉几千年、几十年或十几年,横涉各种门类,资料全面、系统、丰富。堪称地方百科全书。

3.连续性

志书要求记述各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有三层含义: 第一“部部相承不断修”,一个地方首届志书贯通古今,一般上限不限,明确统一下限。若干年后承接上届志书的下限修续志。

第二“事事相接”,指志书记述事物的连续性。志书在记述事物时,要按时间顺序记清其起源、发展变化,做到记述不断线。

第三“数据不缺”,是指各阶段横断面数据不缺。形成发展线索,呈现连续性。且这些数据形成对比性,体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和因果。

4.资料性

志书不直接探索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只提供资料,为科研或需要者使用。志书以资料见长,全面、系统记述一地、一事物情况,任何一种地情书无法与之比拟,是志书的本质特征。资料是志书的生命。

二、志书的体例与结构安排

志书的体例结构是指志书资料的组织形式及原则规范,是志书区别于其他著述的独特标志,既是志书编纂原则,也是志书的特征反映,受志书内容制约并与内容有机结合。根据志书编纂实践经验,现代志书体例结构一般要把握三个基本要素。

(一)体裁

志书体裁,是指志书各个组成部分对资料的组织形式。常用的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

(1)述。置于全志和篇章之首述论结合的概括性文字。在志书中称为“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

(2)记。大事记、专记、附记。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载一个地方一个时候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大事、要事、新事。专记是志书正文难以归类未能充分记述的事物、事件的专题记述。附记是有存史价值,但不及专题记述的专门记述。

(3)志。志书的主要体裁,也是志书的主体,即各个专

志。分门别类地记载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4)传。人物传记,记载人物事迹的体裁。分为传记、传略、合传等。专门用于撰写够入志条件的已故人物。为突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在世人物设“人物简介”入志。

(5)图。地图、照片、统计图、交通图、指标图等。(6)表。各种表格。有两种:一种是以文字填充的类目表,如人物表、职官表等,另一种是以数字填充的统计表。

(7)录。附录。专收不便载入正文而又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地方文献、奇闻轶事等。

(二)结构

即志书的内部组织构造,原则为以类系事,横排竖写。就是说志书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事物的广泛性,分门别类记述一方历史与现状。横排是将事物按性质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相互统辖,层次分明。竖写是在类下按时间先后顺序纵写。志体结构如同一个横截面。

(三)章法

指志书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规则等。1.时空界限明确

一是区域界限明确,不能越境越界而书;二是时间界限明确,不能随意越时而书;三是行业界限明确。

2.事以类从,纵写史实

横不缺主项,竖不断主线。“主项”为主要业务工作,“主线”为主要发展阶段。

3.述而不论

志书强调用资料说话,通过资料的排比来体现事物的兴衰起伏。理解为三层含义:

一是要“述”,如实表述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和事物特点及人物经历。

二是志书是一部著述,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要通过编辑加工,将资料连成一个整体,按照事物发展自然形成的兴衰起伏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

三是“寓观点于事实记述之中”,编纂者通过资料的记述来反映观点、褒贬,不能长篇累牍地发议论,只在必要时加以画龙点晴之笔。

三、志书的文体与语言特点

(一)文体

志书文体是志书语言表现形式。文章因内容、表达方法和功用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文体。志书作为科学的资料性著述要求存真求实,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决定了现代志书的语言文体只能使用语体文、记述体。

1.语体文

即运用现代汉语著述的书面陈述语体,是当代通用的语文形式。历代志书的写作,均使用当时文体。忌文白相杂、方言土语和口头语。

2.记述体

即如实表达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事物特点及人物经历的文章体裁。基本要求有:用第三人称表述;记述手法为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句式用陈述句;记述次序用顺序;记述内容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6个要素。

(二)语言特点

不同的文体,要求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志书是“一部朴实、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在语言表达上有它的特殊要求。

1.严谨

即志书的遣词用句要准确,严密精细,一丝不苟,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语法、修辞、逻辑之间的密切关系,在逻辑上要把话说得对,说得合乎事理;在语法上要把话说得通,合乎大众习惯;在修辞上,要把话说得美,还要不出现错词、错字和语病。象“很久”、“最近”、“以前”、“以后”等笼统的词语;“附近”、“周围”等泛指词语;“多数人认为”、“专家认为”等抽象词语都不能用。

2.朴实

即文章要写得踏实,不浮夸,不说空话、套话、慎用“最”、“极”、“巨大”、“重大”等副词和形容词,不滥用“如果”等假设之词和“由此可见”等推理之词。朴实与严谨相辅相成,虚浮的词用多了就使志书失去严谨。3.简洁

指志书的语言要事无重复,章无虚设,段无冗句,句无余字,言简意赅,做到一句不多,一句不少,该详的详,该略的略。

(1)记事清楚,疏而不漏。如“1954年8月1日,由原松江省、黑龙江省合并成的新的黑龙江省和由辽宁省、辽西省合并成的辽宁省成立。”只用一句话就把四省合并两省的事说清楚了。但也不能一味图简,而因简害义,这个句子如改成“1954年8月1日,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成立。”简单是简单了,但没有把应该说明的东西说清楚。

(2)恰当运用句法、词法。一般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少用定语和状语,基本不用补语。慎用能愿动词、假设之词、判断词和助词。

4.流畅

指语句结构清晰,文理通顺,语言流利,标点准确,可读性强。选择比喻、排比等适当修辞,使志书语言略带文采。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将事物的性质和情况,鲜明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再现现实,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

第四篇: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张伟杜健

词典本身是词典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体现,词典的编纂过程,既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也是对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检验。在这互动过程中,编纂者的理论认识将得到深化,词典也将在更具科学性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从而拥有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我们正在编纂一部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用的汉语学习词典。我们追求的是最佳实用效率。但只有具有丰厚理论底蕴的词典才具有生命力。我们必须进行理论研究,必须在这个语文词典研究的新层次和新领域进行探索。本文就编纂学习词典过程中的一些理论思考和探索提出来讨论。

一、类型定位:外向、单语、积极型。

外向。读者对象明确而狭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人。读者查阅学习词典,通常作为学习第二语言的辅助手段。与学习第一语言不同,学习第二语言有其特点和难点,但也并非难以逾越。

1、第一语言先入为主,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文化背景均已定型,学习第二语言是对固有思维习惯的逆反和改建。

2、学习途径不像第一语言那样主要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获得,第二语言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系统学习而获得。

3、学习者多为成年人,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交际运用,提高用第二语言表达、交往的能力。

4、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除各有自己的个性外,还存在着共性,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某些相通性,可以在对比对译中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为此,外向型学习词典应有其独特的个性:

1、也具有解惑性,但更注重指导语言交际运用的实用性。

2、针对第二语言学习对固有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的逆反性,此类词典更注重提供词的语言环境,注重词在完整句中的运用。

3、词条信息应充分体现现代汉语的特点,但更强调从特定读者对象的需要出发,注重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

单语。词典只用目的语——汉语作为传递信息使用的语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其言语交际活动和思考问题主要依赖其母语。一个人学习一种外语,是从初始状态一步步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建立起第二语言思维习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词典。要了解和理解一个个词的词义,最好去查双语词典;要学习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那就最好去查避开母语的学习词典。为什么要避开母语呢?因为,用了母语就会鼓励学习者用母语去思考,母语用得越多,用所学语言去思考的机会就会越少,就越有可能与自己的母语混淆。全用目的语的单语学习词典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的机会,自然会缩短学习的过程。对于刚刚走过起步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单语学习词典不失为最适合的外语学习工具书。

积极型。积极型词典相对于消极型(查考型、理解型、体系本位)词典而言。它的特点在于积极地引导语言学习者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再生言语、发展言语,进而达到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使学习者形成“吸收——积累——创造”的学习机制,收到1+1>2的效果,体现出词典的活力。积极型词典的要义是:其一,突出语言的交际职能,着重从发展言语的角度显示词在交际中被理解、被运用的规律,为学习者学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创造条件。其二,强调读者本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确立词典的编纂原则以及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比如,学习者是在有第一语言的干扰下学习汉语的,他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学,下大功夫记;再比如,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往往集中在虚词、量词的用法、补语的规则及“把”字句等特殊句型方面。要调查分析读者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要处处关注学习者的需要。其三,强调

词条信息要充满交际活力。词目只收当代人常用的,例句内容要新、要贴近当代人的现实生活。

二、编纂理论方面的一条新思路——被释词的角色转换

据类型定位,汉语学习词典以提高语言的交际实效,发展读者汉语言语能力为主视角。就学习词典的目标而言,可以说具有“言语词典”的性质。编纂此类词典,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词目(被释词)既看作语言中的词,也看作言语中的词;既将被释词的各种信息在词条中显现,又使读者能够生成更多的句子,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去——这就是被释词的角色转换。一般说来,词有两种存在状态:静态和动态。静态的词,我们称之为语言中的词,它是孤立的,处于贮存备用状态的,作为全民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存在。这种状态的词能够为全社会所共同理解和运用,但却是没有表现出来的,它的有形存在是词典中的词目。词典把这些无形的语言建筑材料搜集在一起成为有形的实体。静态的词一旦被使用,进入交际过程,就成了动态的词。它活动在人们交际时的口中或笔下,存在于人的言语活动或言语作品的言语链中,我们称之为言语中的词。它不再是孤立的了,而是进入了有层次的句法组合和语义搭配的语言环境中,处在其左邻右舍词语的相互关联中,受着语法规则和语义组合规律的支配。言语中的词只含有一个意义。词只有进入交际中,它的语义价值和语法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我们认为,学习词典应更重视言语中的词。

由词按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有层次地组合而成的句子是语言进入交际的最小单位,它具有表述性。既然学习词典以提高读者的交际实效为目的,就不能不特别重视句子;既然学习词典的读者对象是外语者,就不能不考虑只有把词置于句子中才能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可以说,句子是学习语言的焦点。我们赞赏黄建华先生的观点:“现代语文词典应是句子词典”(《词典论》)。句子也有两种存在状态:静态和动态。静态的句子指为说明语法规则或印证词义作为范例的句子。它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跟现实发生联系而作为结构模式存在的句子,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句子,也就是朱德熙先生所说的作为“句式”或“型”的句子(朱德熙《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1982),它不进入交际领域发挥交际职能,如语法书中的例句。言语的句子指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的一句话,是交际使用中的句子。它是活在语流中跟现实直接联系的语境句,已实现其交际职能。语言的句子是基础,言语的句子可看作语言的句子的实现形式,语言的句子作为一种语法规则的模式可以生成无限言语的句子。学习词典既要重视语言的句子,也要重视言语的句子,归根结底是重视以语言的句子生成言语的句子。

我们的新思路——学习词典中被释词的角色转换即源于上述对语言中的词和言语中的词、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的理论思考。

被释词的角色转换在词典的微观设计中实现。具体说来,以一个语词条目为单位,被释词要进行两次角色转换。第一步转换,从语言中的词转换为言语中的词,这一步转换在词典的词条信息中实现。第二步转换,从词典中显现的词转换为读者交际运用中的词,这一步转换被释词从显现于词典中转向潜在于读者所生成的句子中。两次转换的结果,被释词充当三重角色。

第一角色,语言中的词。词条的起始部分描述被释词的基本属性:词形、词音、词性,这些都是词的静态信息。在这里,被释词是静态的,贮存备用状态的,尚未实现交际职能的词。一般词典的释义也属静态信息的范畴,但我们认为,作为外向型的学习词典孤立地用目的语解释词义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可能会使外语学习者的工夫不是花在语言运用上,而是花在了解词义释文上,如果把被释词放在典型的完整句中,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词义就比较容易一些,也更能排除母语的干扰。因此,我们主张绝大部分词条的词义信息在被释词的第二角色中显示。

第二角色,在词典中显现的言语中的词。在词条中,对词进行静态描写后,被释词转换

为第二角色,它作为某种句法成分出现在若干完整句中。在这里,被释词由静态转为动态,它是在语义组合和句法组合中可以实现交际职能的词;在这里,每个句子都显示着被释词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词条的深度、词典的质量和使用价值都在被释词的第二角色中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说被释词的第二角色是决定词典命运的关键。

在词条中,被释词的第二角色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境释义,有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起释文的作用。第一句是用以显示词义的完整句,可称为词义信息句。把被释词放在典型的句子中,让读者在句子中理解被释词的词义,在句义中理解词义。这个句子的设计很重要,它要准确地、充分地显示出被释词的词义,它要简短而句义明确,便于解说。第二句是对第一句句义的解说,目的是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第一句句义,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被释词的词义。这一句的设计也很重要,解说第一句句义一定要准确,要突现被释词的词义。如:粗这棵树很粗:这棵树的树干两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原释文:条状物的横断面大),再如:晚 对不起,我来晚了:我应该8点来到,结果过了8点才到(原释文:迟,不及时)。

第二部分是作为被释词词义和用法例证的句子,可以称做例证句。例证句的主要作用是:

1、在多个句子中,在多种环境中重现被释词,加深读者对词义的理解。

2、让读者了解被释词的常用搭配和主要使用范围。

3、让读者在被释词的基本句法组合模式中了解其基本句法功能。

一定数量的例证句是整个词条的主要内容,它是达到词典目标的主要体现者。这里的句子具有两重性,既是语言的句子,也是言语的句子。作为展示被释词语义和语法组合规律的模式,它是语言的句子,同时它又完全可以直接在交际中使用,当它用于交际时是言语的句子。

我们主张学习词典的例证句由编纂者自造。编者可以根据读者需要、有意识地提供某些语义语法信息。这对编纂者的水平和认真程度将是一个严格的考核。例证句发挥着双重作用,具有双重性质,一是示范作用,具有示范性,二是生成作用,具有生成性。具体讲,这些例证句应该是:

1、典型句。显示词义准确,显示出该类词的基本语法特点,显示被释词的典型搭配和典型用法,读者可以依此类推,举一反三。

2、简短的完整句。简短而又结构完整的句子,便于读者模仿生成句子。

3、规范句。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自足句。句子内容完整自足,传达信息明确,不需任何句外语境。

5、当代常用句。传达当代常用信息,反映当代文明生活。在设计各个例证句时,要特别重视语法配置的科学性。既要区分该词主要和次要的语法功能及搭配,又要区分学习者的难点和非难点;既要重视同一词条中各个例证句的合理配置,又要以某类词为视点进行合理配置和分布。

被释词的第二角色的生成功能决定着被释词是否能完成向第三角色的转换,也决定着第三角色的效能。

第三角色,潜在的、读者交际使用的言语中的词。它是被释词第二角色生成而得,它潜在于读者造出的句子中,在读者的交际活动中实现。

语言的生成性是现代语言学重要理论之一,它可以表述为“语言是一个开放系统,最终表现为无限的语句,而这些无限的语句是由有限的手段作无限运用生成的。”(徐盛桓 1984)。

据语言生成原理,提高学习语言的效率在于以有限手段生成无限多的句子,而学习词典所追求的也正在于此。所谓有限的手段,我们认为,除了有限的语法规则之外,还包括有限的语言材料。按理说,词汇是不断发展的,词的数量也应该是无限的,但事实上每个词的使用频度是有很大差别的。据统计,3000常用词的覆盖面为86%,5000常用词的覆盖面为91%左右,8000常用词的覆盖面为95%(刘英林、宋绍周1992)。以义项的常用度来统计,数量远远不止这些,但义项使用频度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为共时的被使用着的词

来说,常用词的数量是有限的,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其数量也应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语法规则把有限的语言材料组织起来——组词成句,就会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语言的生成性这一法则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了一条学习的捷径,也给追求交际实效的学习词典编纂者以启示:用“句子词典”“言语词典”促进读者生成句子能力的提高,正是达到学习词典高质量、高效用的有效途径。

被释词三种角色的转换,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从识码(识别作用)到译码(接收作用)再到编码(生成作用)的过程。对于词典编纂者来说,被释词的第一角色是为读者提供该词的基础信息,第二角色是为读者提供词的交际使用信息,第三角色是词典编纂者所追求的目标——通过被释词第一、二角色的高质量操作,促进其向第三角色的高质量转换。

三、特色设想举要

学习词典的类型定位和我们的理论新思路要在词典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中实现。这里,仅举其要者略作论述。

1、成词义项立目

一般的汉语词典,包括已出版的汉语学习词典,或以字目带词目,或直接以词语立目,这是以词为静态单位设计的。我们认为,学习词典既然立足于交际实用,就要从交际层面考虑,就要从言语中的词着眼,着重于对词进行动态描写,以成词义项立目为宜。基于此,我们立目有三个层次的筛选取舍:第一层次筛选,不取语素(字)而取词(包括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语素(字)是构词单位,不能直接进入交际,词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能独立运用的成词语素我们视为单音词。第二层次筛选:对单音词的各个义项进行分析,取成词语素的成词义项,舍不成词义项。一个单音词不一定所有的义项都能成词,须经分析,只取成词义项。如“变”,《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六个义项,我们只取“变化”“改变”“使改变”三个成词义项,舍“能变化”、“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灵活,不墨守成规”三个不成词义项。第三层次筛选:在词的各义项中,根据义项的使用频度和词典的层级进行取舍。如在初级学习词典中,“变”的三个成词义项只选取“变化”一个义项立目。

经过三个层次的筛选,学习词典以词的义项按频级立目。其优点是:

1、词义单一,可直接用于交际。任何多义词一旦进入交际使用过程,都只有一个意义。

2、词性单一,句法规则易于掌握。

3、用法集中,语境相对简单。

4、按义项使用分频度分层立目便于循序渐进。

2、词条信息语境化

上文已谈到,学习词典中词条信息的主体部分是动态信息,那就是把词置于语言组合体中,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包括语境化释义和完整句例证。与一般语文词典相比,学习词典缩小了词的静态描写的范围,扩展了动态描写的范围。本文所谓语境只指句子的句内语境不包括短语的语境和句外语境。

《柯林斯合作词典》运用了例句型释义法,是一个突破。以读者为本位的词典理应在读者可接受性上下功夫。把被释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词义与句义相得益彰,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我们认为,学习词典采用这种释义方法是会受到读者欢迎的。

词条中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完整句作为例证,印证词义,展示词的典型语境并相互补充,将词的主要语义搭配范围和主要语法特点展现出来。在句子结构中,一个词总跟它前后的语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有语法方面的即一个词根据语法规则要求特定词类的词语跟它有层次地组合,这种体现语法组合关系的上下文可以称为句法上下文或句法语境;一个词跟它前后词语的联系也有语义方面的,即根据语义逻辑和搭配习惯,这个词要求有特定意义的词语跟它有层次地搭配,这种体现语义搭配关系的上下文可称为语义上下文或词义语境。在一个句子中,一个或几个层次的句法语境和词义语境并不是分隔的,而是二位一体的。一个例证句,有了句法语境和词义语境,再加上句式、语气等因素,自然使读者得到更多的词语使用的有效信息,而提高学习语言的实效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有多个例证句,提供多种语境,更能使读者易懂易学易用。

3、收词编排层级化

学习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词典最好按读者学习的初中高阶段分层次,阶梯式编排有关内容。主要有:

1、词目按使用频度分级分册。

2、语法点按层级由易到难。

3、例证的量和质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层级,也可以有一部分内容重叠或兼容,便于温故知新。

第五篇:全市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积极实施“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奋斗目标的热潮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

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以“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的通知》(九学组字〔〕5号)的部署与要求,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与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

1.续修志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由于全市各县(含县级市、区,以下统称为“县”)首轮新编地方志书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不一,导致第二轮续修工作的启动时间、起止年限和完成情况各不相同。最早启动续修并出版县级地方志书的为永修县,最迟的尚未启动,还有个别县的首轮新编志书尚未出版。具体情况见下表:

名称

启动时间

起止年限

完成情况

永修县

.41985~

已于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

彭泽县

.4

1986~

已通过审查验收,拟于7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4

重修,下限为

已通过审查验收,将于6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0

1986~

已基本完成资料收集任务。

都昌县

.1

21990~

已于12月与江西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下半年出版发行。

瑞昌市

.4

1990~

已完成初稿总纂任务。

星子县

.9

1986~

已完成初稿总纂任务。

湖口县

.2

1989~

完成“大事记”等篇目初稿约20万字。

修水县

.11986~

审阅部分上报资料;完成“大事记”初稿。

德安县

.2

1985~

正在组织收集资料。

庐山区

尚未启动

浔阳区

首轮新编《市浔阳区志》尚未出版。

据调查统计,已经出版发行的续修《永修县志(1985~)》,全书共28卷、128章、502节、112万字、彩色图片120余幅、黑白图片180余幅。即将出版的新编《县志》,迄止年代长达1800多年,全书29篇、130章、451节、210万字、图照彩页120多页;续修《彭泽县志(1986~)》共25卷、91章、474节、86万字、彩照90幅;续修《都昌县志(1990~)》34卷、148章、507节、约100万字、彩色图照10页;《星子县志(1986~)》、《瑞昌市志(1990~)》均已完成志稿总纂任务,开始进入审查、验收阶段。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可新出版5部县级志书,连同《永修县志》共有6部,占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总量(尚未完成首轮修志任务的浔阳区不予计算)的54.5%。

2.地方志行政法规与规章初步得以贯彻执行。

5月18日,国务院以第467号令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地方志工作首部正式实施的行政法规。1月13日,省政府以第162号令公布了《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江西省地方志工作有史以来第一部政府规章。调查结果显示,各县人民政府基本上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和《办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按照《条例》规定,永修、彭泽、、、瑞昌、星子、湖口、修水、德安等地先后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或人大常委会主任)为顾问,县政府县长为主任,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主任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委会成员由各乡(镇、场)、县直部门和驻县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中县编委会成员多达88人。大部分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办法》的要求,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部署与安排。

二是“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绝大多数县按照《条例》规定,将修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发。各县每年的办公经费数额不一,少则1万元,多则10余万元。另外,根据修志的进展情况与工作需要,不定期拨发专项经费,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不等。

三是组织、协调与督

导志书编纂工作。各地先后召开了大规模的第二轮县志编纂工作的动员大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动员与部署。其中,瑞昌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续编瑞昌市志有关工作的通知》;都昌县政府向全县130个承编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续编〈都昌县志〉(1990~)工作的实施方案》;星子县编委会印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

主持召开归口单位的修志工作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与部署。

四是为地方志工作机构创造必要的办公条件。各县都安排落实了志办的办公场所及空调设施,购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2个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共有办公室30间,基本上都安装了空调;有电脑21台,还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以及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列表如下:

名称

办公室

空调

电脑

打印机

复印机

扫描仪

修水县志办

4间

4台

县志办

3间

2台

永修县委

史志办

2间

2台

德安县志办

4间

1台

瑞昌市志办

2间

1台

县志办

4间

2台

星子县志办

2间

2台

湖口县志办

3间

2台

彭泽县志办

1间

1台

都昌县志办

2间

1台

浔阳区志办

2间

2台

庐山区志办

1间

1台

3.地方志工作机构基本运行正常。

除永修县将地方志编纂与党史研究合并之外,各县均单独设置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县级政府办公室的内设机构,绝大部分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确定了1至5名不等的人员编制,并借调、聘用部分人员,保证了修志工作的正常运行。据统计,全市12个县级地方志(含史志合一)工作机构共有人员编制40人,工作人员(含借调、聘用等)88人。列表如下:

名称

性质

级别

人员

编制

现有

人员

成立(调整)时间

永修县委

史志办

行政单位

正科级

31997.6

县志办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副科级

5.7

德安县志办

同上

同上

.1瑞昌市志办

同上

同上

.1

2县志办

同上

同上

.10

星子县志办

同上

同上

.3

湖口县志办

同上

同上

.12

彭泽县志办

同上

同上

4.4

都昌县志办

同上

同上

6.12

浔阳区志办

同上

同上

7.9

庐山区志办

同上

同上

.8

修水县志办

同上

正股级

.5

二、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前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领导对修志工作的重视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续修志书的编纂进度和成果质量。县市委书记董金寿多次在各种会议强调修志工作的重要性,多次到县志办看望修志工作人员,尤其是对老同志嘘寒问暖、体贴入微;新上任的县政府县长沈阳公开表态:编纂《县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县四套班子先后有7位领导同志到县志办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时任湖口县政府县长的韩胜球以个人名义,发表致全县各乡镇、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公开信,强调依法修志、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

2.部门协作,是地方志工作的牢固平台。

中国历代有着“众手修志”的优良传统。地方志编纂工作是一项浩繁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共为。据了解,各县乡镇、部门和单位基本上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纲、分管领导负责、骨干人员承办的修志工作机构。其中,县建立志书协编小组109个,协编人员多达260余人;星子县续志编修人员200多名;修水县100多个承编单位都成立了修志工作小组;湖口县修志撰稿队伍共132人,3.经费充裕,是地方志工作的可靠保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志的资料收集、志稿编写、印刷出版等,都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县从启动至共安排77万元,安排新编《县志》和《明清县志汇编》的印刷出版经费76万元;修水县安排50万元修志专项经费且全部到位;永修县一次性拨发续修县志印刷出版经费20万元;星子县启动修志工作时首次拨发专项经费15万元。《县志》主编熊未喜颇有感触地说:“修志用钱从来没有‘阻过手’,我们更要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力求编出精品佳志。”

4.队伍过硬,是地方志工作的关键因素。

决定志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修志之人,必须具有一支思想、作风、业务“三过硬”的修志工作队伍。县志办主任刘庭焱在父母患病卧床、相继病故的情况下,仍然强忍悲痛,照常上班,没耽误一天工作;聘请的刘鸣和先生87岁高龄,却始终坚持坐班,早来迟走,堪称楷模。原湖口首轮县志副总编王显道本已赋闲多年,这次应县领导诚邀而再度出山,担任续志总编,锐志不减当年。修水、星子、瑞昌、等县聘请的诸位退休老同志,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续志编修工作;在编在岗的年轻同志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措施得力,是地方志工作的成败所在。

各地积极采取得力措施,推进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主动宣传造势、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网站、电视、广播、宣传牌等各种媒介,宣传《条例》、《办法》和地方志工作,提升全社会修志、读志、用志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二是开展培训考察,提高业务水平。各县都相继举办修志业务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其中县派员收集各地志书20多部,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18次。三是广泛征集资料,夯实坚实基础。全市县级地方志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地广征博采,最大限度地收集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修水县政府在全县各乡镇、村庄张贴《关于征集续志资料的通告》。县在各地查阅馆藏资料数千册,摘录、复印、购买各类资料300多万字,还向海内外寄发征集资料的信函余份。永修县政府办公室行文印发《关于开展永修县知名人士情况调查的通知》,诚请本县籍贯和曾在永修工作过的名人200多人提供各类资料。四是认真编写志稿,确保志书质量。各县编委会都制定并印发了修志工作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德安县志办制定了《德安县志编纂行文规范》,湖口县志办编印了《编写资料长编应注意的二十条》;县在志稿已经验收、准予出版之后,还在继续修改完善、仔细校对,提出了“不出勘误表”的响亮口号。五是及时上传下达,协调破解难题。湖口县志办建立每周一例会制度,通报工作进度,以专报形式呈送县领导,同时编印简报发给各承编单位,现已印发简报19期。星子县志办每月向县政府报送修志进度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县志办指导编纂乡镇志、部门志和专业志,其中县已出版22部。部分县志办组织开展了历代旧志的整理出版工作,县编印了《明清县志汇编》,即将出版;星子县整理、校勘了43万字的《归宗志》;修水县点校了明嘉靖《宁州志》和清同治《义宁州志》。永修县委史志办编印了《魅力永修》画册,受到各界好评。

三、存在问题

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资料收集困难。少数单位尤其是驻县单位不很配合,再加上在机构改革中一些单位被撤销,档案资料又没有完整移交,遗失、损毁状况非常严重,有些资料已无法寻找。二是工作经费紧缺。个别县还没有将修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部分县的修志经费只有1至2万元;有些县志办每年除去支付聘请人员工资后所剩无几,甚至无法支付协编撰稿人员的稿费。三是修志工作队伍有待加强。例如:德安、都昌等多数县志办在编人员尚未按照省、市做法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少数县志办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现象;一些地方所聘请的修志人员待遇偏低;有些县志办借调的业务骨干因难以调进而不甚安心,等等。

需要单独提出的是,全市县级地方年鉴的编纂工作至今尚未全面启动。《条例》与《办法》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市政府从开始组织编纂《年鉴》,至今已出版4本。我们在调研中得知,永修县已预拨《永修年鉴(创刊号)》编纂经费5万元,县已明确表态今年将启动年鉴编修工作,其他县的具体情况不很清楚,但“尚未全面启动”可为定论。

四、几点建议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编纂县级地方志书,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前提下,为县级领导机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助推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促进加快实现我市“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奋斗目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的编纂和地方志工作,按照《条例》和《办法》的规定与要求,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条例》和《办法》的执行力度。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在适当时候组织全市贯彻执行《条例》和《办法》的执法检查,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律层面,有效地推动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以及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出版和发行工作。

2.强化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职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建议市政府按照上述规定,行文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单位性质(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级别待遇(不低于副科级)、人员编制最低额度、办公场所及基本设备配置、工作经费保障等。

3.优化县级地方志工作队伍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坚持专兼职相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一些业务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管理人才,熟悉地情、热爱和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吸引和充实到修志队伍中来,为修志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要关心修志人员生活待遇,稳定修志队伍。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建议各县政府选拔一批思想品质好、业务水平高、热爱地方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修志机构,不断提高修志人员的生活待遇,尤其注重优待老同志,建立健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推动地方志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4.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与扶持。针对目前在全市第二轮县级地方志书编纂工作中存在的资料收集困难、配合力度不够、修志经费紧缺等问题,建议有关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督导力度,增加拨款额度,高质量完成续志编修任务,努力开创县级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下载第二轮上海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档案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轮上海级志书编纂的理论思考-档案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青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西青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10月29日,西青区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动员会召开。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苏长伟、西青区副区长高艳出席会议,区档案局局长张国庆部署工作,市......

    关于成立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小组的通知

    关于成立第二轮志书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按照省第二轮省志编修工作推进会议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方案的通知》(委厅字〔2012〕X号)要......

    志书年鉴编纂过程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志书、年鉴编纂过程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规范用语: 1.建国以来,解放以来等,改为“新中国成立以后”; 2.“截止”一般而言,用“截至”。 3.“西红柿”改为“番茄”;土豆、洋芋......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第二轮省辖市,县(市,区)志书审查验收的规定[精选合集]

    豫史志委[2006]4号签发人:王菊梅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第二轮省辖市、县(市、区)志书审查验收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志书编纂质量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

    上海档案馆参观感受

    上个月,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很有幸地参观了上海档案馆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文献图片。参观过后,感慨万千。上海档案馆,是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的记忆,是用文献......

    盘龙区第二轮修志首部单位志书《盘龙区医院志》正式出版发行

    盘龙区第二轮修志首部单位志书 《盘龙区医院志》正式出版发行 盘龙区自2007年5月全面启动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后,各承纂单位高度重视,按要求建立修志机构,指定或聘请修志人员,......

    上海高校档案工作简报-东华大学档案馆

    校志工作简报 第3期 校志编写组2008年9月3日近期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综 述 6月27日,学校组织召开首次校志撰稿员培训会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颜小忠应邀作专题辅导。......

    上海高校档案工作简报-档案馆-东华大学5则范文

    校志工作简报 第6期 校志编写组2008年12月29日 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编出一本高质量校志 ——东华大学校志工作会议举行 12月25日上午,东华大学校志工作会议在松江校区图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