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毛概课、党课、马基课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汇总5篇

时间:2019-05-13 18: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政治课、毛概课、党课、马基课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政治课、毛概课、党课、马基课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汇总》。

第一篇:思想政治课、毛概课、党课、马基课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汇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一

1高校党建“一个根本保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1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创新发展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5高校教师要成为“两个者”: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6高校党建“两项重大任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1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三个维护: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3三个确保: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党的领导三个主要方面: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5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6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7建设“三型”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8党的组织生活中的“三会一课”:“三会”: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一课”:党课。9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10“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11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三报告”: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及时报告个人及家庭重大情况;事先请示报告离开岗位或者工作所在地。

12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三个独特”背景: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13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学生”: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4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因”: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5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遵循”: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6高校师生党员的“三个在党”: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四

1四个意识:政治、大局、核心、看齐

2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开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4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5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7党的“四条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8从严治党需增强的“四个自我”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9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10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四个着力”: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1党的“四个服从”纪律要求: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2“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13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14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5述责述廉“四重点”: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执行廉洁纪律情况。

16廉洁自律“四个必须”: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17领导干部“四讲”: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

18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四个服务”发展方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办好中国高校必须坚持“四个坚持不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20教育引导学生“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2“四有”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23群团组织去“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五

1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五大思维 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4党的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5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

6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六

1党内政治生活总体目标:“六有”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3《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问责的六个方面: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4教师“六条禁令”: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5“六有”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七

师德行为“七条红线”: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不得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不得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中央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第二篇:待定复旦大学马基 毛概近纲复习资料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正确

3.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的特点。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这句话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8.哲学就是世界观。

9.旧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10.“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的抽象出来的”。1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别人的意识对我来说是客观实在的。因此,别人的意识也是物质。1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13.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14.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15.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6.一切意识,即使是十分荒谬的社会意识,也能找到它的现实依据。

17.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18.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19.如何理解“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20.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普遍现象,所以是不需要条件的。21.新事物就是内容重新更新、形式更为新颖的事物。

22.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23.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24.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2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存在意义不大。26.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27.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28.“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2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30.简述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对于新生事物的正确态度。31.“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32.“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哪里? 33.“好”与“快”,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快”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较好地处理了“快”与“好”的关系,但后来由于受“左”的影响,也有过深刻教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始终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摘自新华网《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9月29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是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在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基础上,追求质与量、速度与效益的辩证统一。

34.材料:万有引力是人类在17世纪发现的。人类为什么能够在这一世纪发现万有引力?有人认为是因为在1642年诞生了它的发现者牛顿。一位诗人充满激情地讴歌牛顿:“世界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生个牛顿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按照这种逻辑,如果历史上不曾诞生牛顿,或者牛顿小时候得场伤寒夭折了,人类就会与万有引力失之交臂。按照这种逻辑推演下去,没有哥白尼,我们直到今天也弄不清太阳系的结构;没有达尔文,我们直到今天也不懂得生物进化论;没有哥伦布,美洲在什么地方欧洲人直到今天也稀里糊涂。

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是有契机的。传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苹果落地给他的启示,瓦特发明蒸汽机是沸腾的热水产生出的蒸汽顶开了壶盖给他的启示,鲁班发明锯是一次带齿的茅草划破了手指给他的启发„„这些传闻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其逻辑是真实的。有人据此说道:“我之所以没有做出伟大的发明或者发现,是因为没有遇到机遇。可是智者告诉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发现。”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请回答:

(1)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牛顿、哥白尼、达尔文、哥伦布的历史贡献进行解析。(2)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原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剖析路易•巴斯德的“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一命题。

35.新事物就是内容重新更新、形式更为新颖的事物。

36.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37.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38.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3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存在意义不大。

40.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41.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42.“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4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44.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运行的条件,从而改变规律运行的结果,所以说人们可以改变规律。

45.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46.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7.简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4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包含什么哲学思想?(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或任意性。)

49.简述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关系。50.“求知欲”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1.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5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53.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54.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55.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56.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57.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熟知起源于真知(或熟知即真知或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58.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59.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60.简述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61.如何理解“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6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63.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

64.为什么有时候说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 65.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能动的反映论。66.“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

67.什么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8.简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9.简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70.怎样理解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试用这一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

71.材料1 无论如何,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司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摘自《恩格斯致施米特》(1890年8月5日))

72.材料2 从来也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什么必须普遍遵循的哲学历史公式,当作—种超过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以外的东西。(摘自《列宁选集》第1卷)

73.材料3 恩格斯在谈到他自己和他那位赫赫有名的朋友时说过: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经典式的定义异常鲜明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的实际任务,即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着的任务之间的联系。(摘自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74.材料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5.请回答:

76.(1)分析材料1、2,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

77.(2)分析材料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78.(3)分析材料4,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简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原因。79.80.81.82.为遏制房价进一步上涨,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房市新政实施后,京沪深等多个城市房租上涨,平均涨幅超10%。房租与房价尽管不完全是一回事儿,但二者之间毕竟是唇齿关系。上述材料表明什么哲理? 83.84.85.王阳明有一段著名的对话:“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错误之处在于什么地方?为什么? 86.87.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88.上述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 89.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福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90.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91.“有用就是真理”

92.“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93.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就是规律。94.真理总是近似正确的认识。

95.绝对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绝对的、无条件的认识,因此,绝对真理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96.列宁曾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因此,马克思主义终极真理。97.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98.多数人拥护就是真理。99.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0.党提出的新方针、新政策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说是正确的,因而不能坚决贯彻执行。

10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02.真理与价值毫不相干。103.问答题

104.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

105.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106.简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7.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并用这一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108.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09.为什么时候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10.简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111.材料题

112.材料1 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摘自墨翟《非命上》)113.材料2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逻辑:探索的理论》)

114.材料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15.材料4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16.请回答:

117.(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118.(2)比较材料1、2和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119.(3)分析材料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120.(4)分析材料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121.122.123.材料1:杜林认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因此,把认识的正确性设想成是受时间和现实变化影响的,那是完全愚蠢的。”所以严格知识的可靠性和日常认识的充足性,不容许我们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对知识的原则的绝对适用性表示失望。

124.材料2: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看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125.材料3:恩格斯认为,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各种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126.请回答:

127.(1)如何评价材料1中“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这个判断? 128.(2)“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看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句话蕴含的真理观与“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观根本区别何在?

129.(3)如何理解材料3所指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基本含义?材料3的真理观与材料2的真理观有何联系? 130.131.132.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33.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辨析题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错误(2分)。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但是,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同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

宗教产生和发展是宗教教义欺骗人民的结果。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二者是矛盾的。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属于意识形态。

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活动受思想、意志的制约,因此,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只要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

经济基础就是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错误(2分)。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⑴ 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因而是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人类社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⑵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终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经济体制是一种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因此,它与经济基础没有直接的关系。

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国家是各阶级利益的调节者。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问答题

简述唯心史观的不同形式及其根本缺陷。

“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请分析一下这段话的内涵。

⑴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原创性的唯物史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⑶ 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并用以阐明社会主义建设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试述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并用以阐明我国现阶段抵御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必要性。

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并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并阐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

材料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面对中国的衰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形形色色的人们提出过五花八门的主张:以慈禧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坚持祸国殃民的“祖宗之法不可变”,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倡导在维护封建统治前提下的“自改革”,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企图实行修补封建制度的“新政”,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期望建立平均主义的小生产的王国,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力主“维新变法”,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共产党则主张通过人民革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然而,许许多多人们的选择都完全或基本上失败了,唯有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使中国开始走上独立、统一、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请回答:

(1)怎样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怎样理解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辨析题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因此,可以说,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的历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成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阶级是一个政治思想范畴。

阶级斗争根源于思想观念或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权转移是社会革命成功的标志。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因此,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必须通过革命运动来推动。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问答题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埋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材料题

材料: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他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称为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封建社会的贵族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帮助资产阶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近代分工、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成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对马克思的以上观点加以论述 材料1 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2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3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材料4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2)材料1与材料

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3)结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3,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料1 马克思曾明确地说“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材料2 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作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3 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回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

材料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结合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和材料2的共同点。

(2)比较材料3、4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二者的错误实质。(3)依据材料1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辨析题

人之初,性本善。人民群众即劳动群众。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每个人意志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它的创造活动是不受任何历史条件限制的。

问答题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这一观点与坚持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否矛盾?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简述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以及评价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材料题

材料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苟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材料3 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

(1)试论述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试论述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 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试论述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2)指出材料3与材料

1、材料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材料1 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材料2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80年的基本经验,也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所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材料3 胡锦涛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情为民所系”,就是要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利为民所谋”,就是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

结合材料请回答问题:

(1)上述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什么原理?(2)在实践中贯彻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据媒体报道,2001年1月1日,美军终于将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打造成了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部队:从高层指挥机构到低端的战术单位乃至单个武器平台和单兵,都采用了数字化的通信装备。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传统的战争中,人们把敢于举炸药包、用身体堵枪眼的军人尊为英雄。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战争正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期,原有的作战手段、作战形式、交战模式等在信息、知识浪潮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时代呼唤“知识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官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应是“军事知识分子”,是“有文化的勇士”。

世界军事领域的这些变化对我军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把世界作为“参照系”,用宽阔的“世界眼光”来审视我们在军事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差距,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科技强军的战略方针,抓紧培养知识型人才,培养出更多像“上天能驾机,下海能驱舰”的硕士舰长柏耀平那样的“知识英雄”。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知识英雄”在当代的出现,有何必然性?(2)从历史创造作用的角度,如何看待案例中“知识英雄”与普通战士的关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辨析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主要有:一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成。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的货币。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必然是商品。

不同商品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商品是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两种”劳动创造出来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增殖。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无利可图。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而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则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土地、资本以及科技、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正确)。

问答题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包含什么意义。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简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试述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材料题 材料1 “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那么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他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然而,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如果生产各种商品所必需的各种劳动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商品的相对价值也会是固定不变。但是,其实不然。生产一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是随着所用劳动的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劳动的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劳动的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1为什么马克思说“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2)根据材料2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A7)以下材料摘自马克思《资本论》的有关论述

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或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3)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辨析题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劳动力都是作为商品出现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所以货币就是资本。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所以它可以离开流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他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所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源泉。

既然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而获得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可以说,技术和科学成为了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省吃俭用,实行“节欲”的结果,是他们为社会进步作出的一种牺牲。

资本积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始终是完全一致的。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区别。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和相对减少。企业有个生财之道:“买卖赶时间,时间即金钱”。

资本周转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由于利润平均化,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资本家都能得到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参与对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降低了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对社会生产没有积极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商品绝对地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问答题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三篇:毛概考试要点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重大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一、邓小平如何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哪些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四、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五、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七章:

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八章:

一、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收入方面存在的差别?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基本尺度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第九章:

一、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

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三、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如何理解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6点意义: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一、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一,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第二,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第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一、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如何加强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三、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四篇:毛概考试要点范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上,在农村蓄积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2)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和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党的领导及其正确地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

(2)农业合作化的三大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与以往认识的区别)

(1)认识很具体:从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指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价值目标

(3)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

(4)突出了生产力的中心地位(以前是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第一位推动作用

(2)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第一变革作用

(3)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明显

(4)科学技术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1)加快科技进步、创新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的初级,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尽力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的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三个有利于是指:

有利于发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简间接化④经营管理法制化⑤保障制度社会化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张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话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关键性作用。 4.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额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业 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资本收入分配,按管理技术、信息要素分配,劳动力价值要素分配,劳动经营所得分配,资产收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①生产发展②生活宽裕③乡风文明④村容整洁⑤管理民主 怎样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③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环境污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体现在:(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 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 港澳高度自治体现在:独立立法权、行政管理权、司法权、终审权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包括两个联盟: 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联盟,这是同一战线的折哦那个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建设的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方在党建设首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作风,争取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第五篇:毛概课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是大学必修课。学完课程,你有什么认识和感想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毛概课总结精选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毛概课总结精选范文一

这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我们学校通过课堂讲解,开讲座,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增进了很多认识,让我对我们的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这门课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财富。

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每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学习的重要知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中国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继承者,在大学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所在。并且,这对于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一个人的一生,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里,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现状,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把握整个世界发展规律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清楚认识时代特征,才能保证大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客观地根据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来规划自己的成才之路。

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要推翻“三座大山”,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 “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三位一体’的结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民主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党建体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布局出发,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上理论说明,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各个时期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指南。只有深刻领会、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科学含义,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的人生,才是科学的人生。在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才能创造出辉煌人生价值。所以说,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其基本内容,对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为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个正确的理论原则,才有

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同时,这个精髓又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基本内容和各个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包含了三层内容: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即客体;二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客体间的相互联系;三是指人们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主要指人们正在进行着的实践活动,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统一的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一是实践活动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南;二是科学理论只有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以毕生精力钻研马克思主义,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他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势下,学习毛泽东思想,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历史的过程。从我们党的全部历史来看,不管是谁,也不管在什么时候,所有对党的事业能否胜利产生怀疑和动摇的,都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学习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正因为我们党能克服一切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从五十多人发展到今天成为六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成为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第二,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有助于帮助学生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养了几代人。她是指引无数革命者成长、成熟、成才的灯塔。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为一门高校的理论课,学习对象都是年轻学生和年轻干部。青年就是未来。我们现在正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要在这个新的世纪里,使我们国家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一代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而思想理论素质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因此,年轻的一代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第四,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个贯穿始终的大问题。这种结合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既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先导。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毛泽东思想既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先导。如果懂得了毛泽东思想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理,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从而在思想理论上明确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自觉地遵循邓小平理论,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第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自觉地拥护并贯彻执行之。

要谈毛泽东思想,首先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毛泽东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丰富的内容和理论特色、理论的特殊贡献。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各部分内容又是随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毛泽东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被人们运用于各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毛概课总结精选范文二

很高兴这学期能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门课。经过这一个学期理论课的学习,我发现:如果说历史课教会我们的是社会发展历程,军事理论课教会我们的是国际政治,思修课教会我们的是人格修养。那么这学期所学的概论课不仅教会了我们社会发展、国际政治、人格修养,更是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习毛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毛泽东思想,它的产生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毛泽东并没有实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而是根据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经过长期摸索,一点点总结出来的。而过去的几十年恰恰是对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理论的证明。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同时,我也感受到创新意识对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他人的学习方法、处事原则,而应结合自身条件,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自身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去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

其次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学期举办的那次讨论会,老师让我们去收集一些时政热点、新闻报道,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为此我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前面同学用过的实例、讲述模式我们都尽量避免去用,第一次上讲台的是食品问题,中间插播的一段我们自己录制的小短片,感觉自己真想上了电视一样,兴奋了半天。第二次讲的“三农问题”,但老师说我们选的题目太大,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能说些皮毛,没能深入探讨原因,这是以后应该避免的。同时,通过听其他同学所讲的东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怎样上台讲述才能取得跟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感谢老师给了我们上台演讲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是对我知识面及上台演讲能力两方面的提高,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我要讲的一点是课本上反复出现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就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更能够把握规律,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此刻,我想起了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也是近几节课上提的最多的一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刚转正不久的一名党员,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含义:青年人即心怀理想,探索真理;又努力学习,全面成才。就我们打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勇担大任的使命感,并将此融入到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去,当一名实干家,踏踏实实地做实际工作,不要要高手低。最后,请允许我用周总理的诗来结尾:“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毛概课总结精选范文三

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正如其他任何技术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综合了以往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为人们带给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在带给人们方便和新颖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是两面性的。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体,研究他们使用网络的状况,有助于找出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构成解决办法和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网络这个新兴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和谐。

二、方法与步骤介绍

(一)调查方法的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问卷网上设计好问卷后,将链接发送给其他同学,邀请他们参与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的介绍

由于上网的主力是年轻人,我们能够邀请到的主要也是大学生,因此该问卷设计的调查对象为大学生,我们将对大学生的上网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三)分析方法的介绍

我们对调查结果采用图表进行统计,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结合网上的文献资料,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上网状况,得出相关结论,提出意见推荐。

三、资料介绍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超两千万人,作为民族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整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网络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上网状况进行调查,能够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好的总结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推荐。网络的即时性和多样性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使大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紧密相连。透过网络,学生们能够获取新闻资讯,结交新老朋友,观看电视电影,进行评论讨论,开展网上购物,娱乐放松自我,能够说网络已成为自成一体的虚拟世界,几乎现实世界的所有事情都能够透过网络完成。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丰富了大学生的眼界,为大学生带给更多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的问题。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为游戏动辄花费上万元人民币的也大有人在。网络上的暴力等不健康资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了现实中的行为混乱。对大学生上网状况进行规范引导已刻不容缓。

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交融加快,文化对立冲突也明显加剧。西方文化透过网络不断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下既理解西方文化又保留传统文化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资料。同时境内外反华势力透过网络进行反华宣传,煽动国内暴力事件更加不容忽视。大学生务必持续警惕,坚决抵制透过网络进行反动行为。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社会冲突不断涌现,越来越浮躁的人们也将网络作为情绪的宣泄口。由于网络身份的不确定性,加上部分人职责意识淡薄,在网上胡乱攻击他人,批评政府,散播谣言,这些都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大学生作为民族外来的期望,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务必持续清醒的头脑,维护社会稳定。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能够初步掌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得出合理结论,提出有效的推荐,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网上调查共获得答卷55份,下方将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便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并提出可行推荐。

问卷调查的结果:参见附录1、2

网络道德问题此刻已成为困扰社会的重要问题,从上表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不少大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充分清醒的认识,或者说认识还不够。网络虽是虚拟的世界,但却不应缺乏监管。政府应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大学生也就应严守道德红线,对自我在网上的行为负责。

四、结论与讨论网络的正面影响:

1。为大学生带给了一种学习的新渠道。在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下,网上授课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学生不仅仅能够选取性的学习自我感兴趣的课程,还能够和学校的老师直接交流,让老师解答疑难,我们甚至能够不用出国就能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外,在现如今这个新知识呈爆炸性增长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而网络信息的及时性正好适应了这个发展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的理解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而网络在此过程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2。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生活。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没上大学之前,能够透过网络了解学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背景和发展方向,然后选取自我感兴趣的、适合自我的专业;上大学之后,能够透过网络结交朋友、认识新同学,闲暇时能够透过网购、看电影、听音乐和玩游戏打发时光,还能够透过网络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学术活动;到了毕业季,能够透过网络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招聘信息或者关注各种考研网站,选取适宜的学校继续深造??能够说,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

3。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网络的包容性使不一样生活背景,不一样生活经历,处在不一样生活环境中的人能够平等自由的交流。透过这种交流,能够使人了解各种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构成。网络的多样性使人能够见识到自我生活范围之外的、自我不熟悉的事物,能够开拓人的视野,激发人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的欲望,这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动力所在。

4。满足了大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由于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强,一旦与父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就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网络自由开放的特点使他们纷纷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与人沟通,相互倾诉,渴望被理解。这在必须程度上使大学生的不满情绪得到了宣泄,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网络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上的信息量太过庞大,过多的信息造成了信息污染。尼葛洛庞帝说: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网络世界包罗万象,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其中的信息量正在呈几何级数不断增长。一方面,超多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大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学识广博,只能走观花般浏览超多信息,而忽略了思考这一过程,而且不断变化的信息使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构成一种快餐化文化,这与我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这些信息中存在着超多垃圾信息,一些、暴力的信息经常会出现,这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在这价值观和人生观构成的重要时期,有些人因此毁了前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网络的超时空特性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面,但是网络的虚拟化导致了这些人社会化的不足。网络能够传输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格式的信息,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带给了多媒体、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时,聊天室简单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大学生透过这些途径能够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忙,互相倾诉。还有许多网站专门带给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大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我想交的朋友??因此,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缺乏互动和交流,导致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对社会持一种冷漠态度,这完全不是大学生该有的青春气盛、朝气蓬勃的样貌。

3。由于上网占用了大学生超多学习和思考的时光,很多人荒废了自我的学业,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挂科和不能毕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调查的样本中,由27%认为上网影响到了自我的学业。

4。长时光的应对电脑屏幕,可能造成大学生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等健康问题。有48%的被调查大学生每一天上网时光在2~4小时,有27%的被调查大学生每一天上网4小时以上。

毛概课总结精选范文四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促使大学生培养锻炼才干,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不仅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路走来,收获颇多,很多感悟将是我今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借于本次毛概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了走出校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小组选取北京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我们分成小组去周边的几个大学发放调查问卷,还透过QQ、人人、邮箱等网络工具发问卷,尽可能多的增加调查者数量。收集齐数据后,我们透过EXCEL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忙,相互合作,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会了许多。一方面,我们深入了解了北京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这一热门话题;另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我的潜力,在实践中成长。社会实践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处世之道:首先,队员之间要首先要善于合作。由于,我们队的队员都是同一班级的同学,所以我们配合得十分默契。但是将来和我们合作的不必须都是我们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包容,善于与人合作。当今社会,团队合作潜力更加重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其次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潜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其三,要主动出击,当你能够选取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我手中。有些东西不能选取,有些东西却能够选取。分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明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潜力。透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实习中认清了自我的位置,发现自我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自我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做为大学生,我们深深地感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期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工作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我得到锻炼,才能使自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我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我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好处也在于此。

毛概课总结精选范文五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的严重公害之一。此时,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力有限,仅仅依靠国家保护不足以缓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环境问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群策群力,搞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因而是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取。调查发现,居民有必须的环保意识,但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这天,由于开始对环境问题的忽视,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而如今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地出此刻人类面前,使人们陷入忧郁不安之中。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状况的不断重视,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受到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尽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整治力度,但是由于一些人为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还不容乐观。为此,我利用这次暑假的机会对我们石牛镇的居民展开了一次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宣传环本次调查主要是透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调查的,透过对回收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的结果。

二、相关资料

1、我国目前海洋污染状况: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

2、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光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2)、土壤的有机污染

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

(3)、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4)、土壤的放射污染

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能够透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3、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持续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构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4、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现状:

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萌发和成长的20年。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与国际社会环境意识的主流进一步靠近。但是,从总体上说,当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有待于提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热内凉,参差不齐。具体表此刻:(1)说的多、做的少,新闻媒体和著书立说中反映的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与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很不协调;(2)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而一般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3)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较强,但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较高,但实际承受潜力有限,即使在城市居民中,环境意识的水平与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潜力也存在较大差距。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光、地点

调查时光为20xx。8。1020xx。8。17,地点为广州天河区五山。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是透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的。我们打印了300份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在广州天河区五山随机派发。透过回收问卷(收回296份),统计结果,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三)调查对象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组成层次如下:男女比例大致为1:1;年龄段方面,20岁以下占20%,20~40占45%,40~60占30%,60岁以上的占5%;职业方面,覆盖了学生,农民工,个体户,离退休职工,其他职业等不一样社会群体。对象基本覆盖社会公众各个层面,能大致反映出天河区五山居民的环保意识状况。

(四)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从居民对环境保护的了解水平、居民所涉及的环保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问卷编制了13个题目,每个题目从不一样角度和不一样侧面反映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

(五)调查人

(六)环保意识调查结果:

1。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的态度总体上是用心负责的,绝大多数公众对环境的基本价值观是正确的,公众对常识性的普通环境知识答题的正确率较高,到达85。6%,但是对于世界环境日是哪天?这一简单题目,只有9。3%的答对。大部分的居民认为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这说明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

下载思想政治课、毛概课、党课、马基课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汇总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政治课、毛概课、党课、马基课考试复习资料要点汇总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课教案

    毛概课教案 一. 自我介绍(我本人和我的狼族团队) 二. 课堂导入(对第十章和第三节的评价—简单,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你们 思想特别深刻都博学多才,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的词用在你们......

    毛概讨论课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如何看待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

    毛概课读后感

    “解放思想”要有“科学发展观” 1978年12月,我们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致使全党思想焕然一新,促进了社会发展。时隔二十九年的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

    毛概课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历程的深刻影响 (一)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文化激扬 毛泽东从小就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他9岁时就通读......

    毛概课小结

    毛概课小结 一学期的毛概课就快结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

    毛概课感悟

    毛概课感悟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这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门思政课。课堂上老师的讲述,同学们的展示都十分精彩。 老师的讲述不......

    毛概课感想

    社会实践随感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

    毛概课学习心得

    《概论课》学习点滴录 在学习毛概课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门课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马原课类似,是一门注重理论教学,上课围绕毛泽东思想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课。但是,自从第一节课上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