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XX区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市委组织部:
根据贵部的通知要求,我区对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纯居社区10个。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在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共有5名,其中1名是市分配的选调生,4名是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或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方式进入社区工作的。5名高校毕业生中,男性1名、女性4名;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4名;中共党员4名、团员1名;分布在4个纯居社区工作,其中到社区工作时间3年以上3名,2年至3年的1名,1年以下的1名。从平时了解和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在社区基本上从事一些信息、文书、台帐等内部管理工作,大多数能安心社区工作,遵守社区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勤恳,同时也较虚心好学,工作适应较快,镇(街道)和社区对他们的工作总体比较满意。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区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实抓好。
1、高度重视,严格程序。我区高度重视选聘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严格招考程序。在选拔招考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原则,采取“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方式,通过组织发动、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组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聘用等必要环节,确保把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毕业生选聘到社区工作。1
同时确保经费到位,社区大学生的薪酬、参保等待遇按所在社区工作人员标准执行,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建立岗位引导制度。围绕社区工作实际问题,明确社区大学生要发挥“五员”作用,即发挥知识优势,做群众的教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社区服务员;发挥文化优势,做政策宣传员;发挥职位优势,做信访调解员;发挥资源优势,做发展决策参谋员。二是建立大学生服务和联系群众制度。发挥社区大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社区青年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调研等活动,要求大学生经常走访群众,并规定走访户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强化培训,提高技能。坚持对社区大学生在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较快适应社区工作岗位,尽快融入社区、融入群众。一是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业务能力。二是与镇(街道)机关、社区干部结对,通过镇(街道)机关、社区干部“传、帮、带”及他们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存在问题
1、扎根意识欠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社区工作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权宜之计”,由于待遇及工作出路的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对社区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相对较少。
2、作风不够深入。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目前岗位职责情况认为只 2
是打杂,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问题。
3、能力有待提高。社区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社区工作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加之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基层工作政策不够熟悉,打开工作局面办法不多,能力素质亟待提升。
4、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前瞻性不足,“含金量”不高。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存有忧虑,对以后的出路没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社区的工作质量。
四、意见建议
1、对在社区工作大学生待遇的建议。各级应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制定出台激励机制,提高在社区工作大学生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建议以社区“两委”干部的工资或以全市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作为在社区工作大学生的薪酬标准。在报考乡镇公务员或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时,建议参照优秀村干部招考的做法,采取单列的形式,在社区工作大学生中定向招考。对那些表现突出,或在工作中受到区级以上综合表彰的社区大学生适当给予加分。
2、对在社区大学生管理机制的建议。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和完善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辅,对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积极推选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扣除考核奖、待岗甚至淘汰退出。二是真情关爱。经常性地举办谈心、联谊会、座谈交流等活动,积极营造工作上尊重、生活上照顾、事业上关心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加强宣传。加大对好典型、好事 3
迹的宣传报道力度,让社会认可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
3、对在社区工作大学生培养使用的建议。一要加强培养。大力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和专业性培训,重点培训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相关业务知识和社区工作方法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二要重视使用。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定位,使其个人奋斗有方向,要给他们定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分配实质性的工作任务,促使其全面参与社区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整体效能,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三要鼓励创造。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交给他们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鼓励创造、创新。
4、对在社区工作大学生工作延续性的建议。一方面要完善优惠政策,努力以良好的待遇留住人才。另一方面选择优秀的大学生有重点地往镇(街道)、社区干部的方向培养,努力以事业留住人才。同时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对那些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社区干部或者没有意愿担任社区干部的,也要为其离职后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其才干。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社区基层工作。
XX区委组织部 2011年9月12日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进连岛大路口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区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连岛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近期对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作了一次调研,并形成了报告。
一、大路口社区基本情况:
连岛街道大路口社区成立于2000年8月,位于连岛度假区中心地带,是度假区的旅游窗口地区,面积1.1平方公里,东起白沙小楼区,西至西大堤广场,南起游艇俱乐部,北至大沙湾海滨浴场,辖区内有驻社区单位8家,大小宾馆饭店40余家,有2栋宿舍楼,4个自然居民小组和二十一世纪居民小区,现有总户数253户,763人和二十一世纪小区暂住户数756户,约1590人。社区党员23名。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了省充分就业社区、10年区级文明社区、市级绿色社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市科普社区等荣誉。
从平时了解和考核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基本上从事一些信息、文书、等工作,他们认真遵守社区工作纪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态度勤恳、虚心,对环境适应普遍较快,连岛街道和社区群众对他们的工作总体评价都比较满意。
二、主要措施: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关系到连云港市能否加快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保障,也是连云港市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作展开以来,市区领导、连岛街道党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并从实际出发,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该项工作得到了深入推进。
1、统筹领导,协调配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连云区区委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通知》,形成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协调、连岛街道具体实施、社区日常管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强调选拔制度,本次招聘程序跟公务员招考程序一样,分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选岗、考察、公示、聘用等10个环节,在选拔招考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原则,采取“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方式,确保选聘到社区工作毕业生素质优秀,能力优秀,做到选得优。
2、出台政策,落实待遇。高校毕业生在试用期间薪酬按照所在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标准确定,在聘用期内的工资奖金按照所在社区副主任标准确定,保险福利待遇按所在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标准执行,并为其安排所在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对三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四年起为其办理住房公积金。在调整和配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时,可以在社区工作满三年以上、且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对于在社区工作三年以上、考核合格且符合各类报考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市级公务员的采取相应加分政策,报考本地公务员的将给予提供一定便利条件。对离家较远的,要求相关街道社区要为其提供相应食宿,必要时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用。此外,他们还可以参加各类公选,努力为优秀高校毕业生创造发挥的平台,可以留的要“留得住”。
3、完善机制,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岗位引导制度。围绕社区工作实际问题,明确社区高校毕业大学生要发挥“六员”作用,即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渔农业技术员;发挥知识优势,做政策法规宣传员;发挥职位优势,做基层矛盾调解员;发挥资源优势,做带民致富领航员;明确责任意识,做社区事务公开的监督员;明确公仆意识,做生产生活的服务员。二是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制度。区委街道各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大学生工作例会,听取毕业大学生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汇报,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建立健全巡访制度。以社区服务为平台,发挥本社区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各村各户开展各种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建立健全民主考核机制。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将个人工作述职、同事互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按照实际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与所在社区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了解其工作实绩,把社区大学生试用期和考核结果作为任用、奖惩和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高校毕业大学生工作效能,要求做到“干得好”。
4、强化培训,提升技能。一是对选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和岗位能力培训,通过传教的办法帮助其尽快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基层锻炼,对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后,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到对口岗位培训基地进行深层锻炼,不断拓展业务。三是建立一对一互助小组,通过街道机关单位、村干部“传帮带”及他们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协作意识,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大学生也可以传输新思想,新知识,创立新方法,形成互帮互助,争取让有能力的,学得快的,做得好的毕业生“上得去”。
三、主要成效:
正是依靠以上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以及积极贯彻落实,大路口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促进了人才协调发展。社区大学生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较齐全,年龄适中,有效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解决了社区人才队伍知识断层的问题。
2、带动了社区事务发展。社区大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认真做好社区工作,带动了基层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通过深入社区、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并将新知识、热情带到社区,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赢得广泛认可。
3、储备了基层人才队伍。社区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升了能力,逐步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以后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铺垫。
4、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为解决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引导和鼓励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了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问题:
1、部分就业观念误区。部分毕业生和家长将社区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主观自愿投身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强。同时受地域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选聘的社区大学生优秀程度良莠不齐。
2、心态失衡。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过高,定位不清,对工作回报的期望值过高,走上农村岗位后由于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开展工作中的困难不断,会导致心理障碍,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工作质量。
3、定位偏差。部分社区干部在对实施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对大学生培养定位的认识上存在误差,没有让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工作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大学生作用的发挥。
4、能力提升需要相对较长的过渡期。不同于学校,大学生要将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事务实践中去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因为社区工作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加之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对基层工作政策不够熟悉,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知之甚少,能力素质亟待提升。
5、工作出路问题。三年期满后,虽然社区大学生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仍有部分人在思想上存有忧虑,对三年期满后去向出路没底,思想不稳定进而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效能。
五、建议和意见:
1、打破常规。一是做好选拔招考工作宣传,及时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乡镇及社区(村),通过各种媒体、在社区(村)张贴招考计划,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招考活动,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加大社区大学生在岗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为新渔农村建设服务。三是除了正常的招聘程序之外,对于符合当地发展的急需人才,应该敢于破格使用,但前提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请示上级允许,并对外公示。对于高校极力推荐的人选,也应当视作合理应聘人员,经过实际考察后,有能力,有素质的也应当予以起用,争取不放走一个有用之才。
2、留下心思。一是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结合起来;把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政策时,应充分利用了地方产业特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地方创办相关产业项目,发挥当地的产业优势。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财政加大投入,提高社区大学生待遇,对表现较出色、个体素质较好的大学生,三年期满后按有关政策安排部分事业编制,或直接聘用到缺编的事业单位,争取留下每一个可用之才。
3、激发斗志。一是实践锻炼。在有关区属部门、乡镇(街道)相关科室开设岗位进行挂职锻炼,支持跨社区、允许跨乡镇进行交流锻炼,并安排他们参加本地拆迁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或者参与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事件等进行锻炼。二是激励鞭策。对毕业生个人实行积分管理,激励大学生村官努力开展工作;三是适时监督。明查与暗访并举,多下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杜绝新“无为群体”的出现。结合考核结果实行优者奖、劣者惩。四是准确定位。社区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定位,要给他们定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分配实质性的工作任务,促使其全面参与社区工作,逐步能独当一面,按规定参加、列席有关会议等。
4、积极扶持。一是竞争淘汰,积极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参与“网格化管理、协作式服务”先进评选等活动,并积极培养他们进入两委班子、成为社区党委书记或社区主任、列入区管后备干部队伍等。二是鼓励创造。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鼓励创造、创新,争做创新上岗。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重庆开县大进镇人民政府 文件——Jimmy撰写 联系996047820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中共开县大进镇委员会)
按照中组部、市委组织部和开县组织部的要求,近期,我镇结合实际,对大学生进所辖社区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研,形成此份报告。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镇现有大进坝社区、新进社区二个社区,至今,未有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
由于我镇距开县县城近60公里,地处开县北部偏远山区,位于川陕渝三省交界地带,交通较为不便,条件较为艰苦,加上吸引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相关基础政策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间接制约了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相关政策保障。让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指导开展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2.未有相关的专门从事“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服务工作的部门。由于我镇没有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使得在知指导开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盲区。
3.镇所辖社区重视力度不够。社区在引进高校毕业生方-1-
面主动性不够,在对大学生培训、帮扶,形成科学规范的人事体系和制度,引导其成才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4.在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方面宣传动员力度不够。一方面,在选派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公开招考期间,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党建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招考活动,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另一面,相关部门也应该为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创造氛围,形成面向的基层社区就业的良好风尚。我镇在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
5.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科学理性的职业发展规划,期望值较高,不愿意到社会基层去工作,接受历练,主观上对社区的工作积极性和认可度不高。很多高校毕业生也把社区工作为今后事业的一个跳板,为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积累经验资本。
三、几点建议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对于改善基层人才结构,充实社区人才队伍,推动新型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县级各机关、乡镇(街道)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这项工作,把它作为日常重要工作来抓,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充实基层机关人才为出发点,按照“选的优、留得住、干的好、上的去”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社区就业的各项工作。
1.完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招考选拔和录用工作。招用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可以采取“公开招考、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采用笔试、面试方式,通过笔试和面试加权计分,择优录取。经过选拔录取后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与所在乡镇(街道)社区签订服务协议。
2.形成科学的到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培养、考核、任用和提拔制度。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培养与提拔协调,注重考核,选优提拔”的原则做好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培养、考核、任用和提拔系统制度。一要加强培养。大力对大学生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和专业性培训,着重培训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社工知识和社区工作方法等,引导他们树立服务基层、脚踏实地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应对和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科学使用。可以让大学生在社区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逐步让大学生融入社区,并逐步他们独当一面,做好社区工作。三要严格考核,择优提拔。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经组织推荐和民主选举可以任社区“两委”负责人。
3.提高到社区服务大学生的待遇,为他们提高较为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县、乡镇(街道)、社区应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社区大学生的待遇。可以为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解决基本住宿、提
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并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给予浮动津贴,为大学生购买社区服务综合保障险,依照一定比例为他们缴纳基本社会保险,从而解决到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4.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的实习、见习制度。对组织体系健全、各方面条件较好且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社区,可以设置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让一些社工专业或者热爱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各乡镇(街道)社区进行实习(见习),每年安排一定数额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实习(见习)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实践锻炼,实习(见习)期间由县财政和各乡镇(街道)社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5.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创业结合起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创业,政府通过采取提供小额贷款、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费提供食宿和创业场地、免费给予创业指导等方式,支持高校毕业生结合社区需要在社区创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弥补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工作服务期满结束人才流失的不足,也能使毕业生扎下根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使很多学有所长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社区施展才智,真正形成高校毕业生面向社区基层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6.做好在社区服务期满大学生的服务工作。一是对于在社区服务期满考核特别优秀、表现特别突出的大学生可以根
据有关政策,适当征询个人意见,安排部分事业单位编制,或直接聘用到缺编的事业单位。二是服务期满大学生考公务员的可以采取计划单列,专门拿出指标针对社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考核特别优秀的社区大学生,或在工作中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社区大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加分。三是对于考核合格并愿意面向其他单位就业的大学生,政府为其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就业岗位推荐。
中共开县大进镇委员会
2011年9月14日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我县于2009年启动了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开始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计划分三年按“试行、扩面、全面推行”三步走的思路推进,近期对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作了一次调研,并形成了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共招聘名社区大学生,分布在全县个乡镇的个社区工作,任职社区主任助理,平均年龄岁,男性名,本科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应届生人数占%,党员(含预备党员)人数占%。涵盖工商管理、现代物流、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动物医学、市场营销、园艺、英语、法律等专业。从平时了解和考核情况来看,大学生在社区基本上从事一些信息、文书、台帐等内部工作,大多数能比较安心于农村工作,遵守社区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勤恳,同时也较虚心好学,工作适应较快,乡镇和社区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
二、主要做法: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是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我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保障。该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优惠政策,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工作环境,使该项工作得到了深入推进。
1、加强领导,协调配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通知》,形成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县人劳局具体实施、乡镇日常管理、各职能部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农办、团县委等)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确保经费到位,社区大学生的薪酬、参保等费用由再就业资金拨付,并明确规定不足部分由各乡镇分担。在选拔招考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原则,采取“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方式,通过组织发动、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组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聘用等必要环节,确保把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毕业生选聘到社区工作。
2、出台政策,落实待遇。明确选拔到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职务原则上以安排助理为主,工资奖金按所在社区副主任标准,保险福利待遇按所在社区工作人员标准执行。对三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四年起由乡镇统一为其办理住房公积金。从2009年开始,在调整和配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时,可以在社区工作满三年以上、且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县、乡镇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从在社区工作满三年,仍在社区工作且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录用。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笔试成绩加10分,报考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符合报考职位条件的,可直接进入面试等。对离家较远的,要求有关乡镇要为其提供相应的食宿条件,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用。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切实加强对各乡镇的督查,要求严格落实有关福利待遇等政策。
3、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建立岗位引导制度。围绕社区工作实际问题,明确社区大学生要发挥“五员”作用,即发挥知识优势,做群众的教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渔农业技术员;发挥文化优势,做政策宣传员;发挥职位优势,做信访调解员;发挥资源优势,做发展决策参谋员。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保障局、乡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大学生工作例会,听取大学生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汇报,引导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三是实行“民情巡访”制度。以渔农村社区义工服务站为平台,发挥社区大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渔农村青年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调研等活动;建立大学生服务和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大学生经常走访群众,并规定走访户数,听取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
考核相结合,个人工作述职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实际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与所在社区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了解其工作实绩,对社区大学生进行试用期和考核,并把考评结果作为任用、奖惩和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
4、强化培训,提高技能。切实加强对社区大学生在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较快适应社区工作岗位,尽快融入社区、融入群众。一是对选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在对渔农村工作初步熟悉后,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到乡镇对口岗位进行锻炼一到两个月,使他们了解乡镇机关运行特点,掌握有关科室业务,为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便利。三是与乡镇机关、村干部结对,通过乡镇机关、村干部“传帮带”及他们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协作意识,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5、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一是做好选拔招考工作宣传,及时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乡镇及社区(村),通过党建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社区(村)张贴招考计划,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招考活动,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加大社区大学生在岗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为新渔农村建设服务。
三、主要成效:
1、促进了城乡人才协调发展。我县社区基层干部和人才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视野偏窄等问题,而社区大学生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较齐全,年龄适中,来源广泛,能以新的视角审视社情民情,从而解决了社区人才队伍知识断层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带动了社会事务全面发展。社区大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认真做好社区工作,搞好活动策划、课题调研、信息采编、文秘、文化宣传、计算机电子档案、社区服务等,带动了基层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他们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了解社情民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将新的知识、观念、活力、热情和工作方法带到社区,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3、储备了一批基层人才队伍。社区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升了能力,逐步成为我县社区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开展为我县社区建设培养、储备了一批了解基层实际、精通基层工作方法、拥有基层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4、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这个载体和平台,引导和鼓励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了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在加快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机制的建立。
四、主要问题:
1、就业观念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一部分人是在觉得就业很困难的情况下,才报考社区工作的,或把到社区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主观上投身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强。同时受地域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县对一些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强,选聘的社区大学生相对来说还不是很优秀。
2、心理障碍问题。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制定较高,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定位不清,走上岗位后农村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开展工作中所遇的种种困难无疑让他们如头泼冷水,年轻的理想遭遇现实的冲击,灰心丧气,产生消极情绪。或者招录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有可能与基层工作不适应,参加工作后心理上产生了
落差。
3、培养使用问题。部分社区干部对实施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或存在排外意识,对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使用方面定岗、定责、定权不够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大学生作用的发挥。一些大学生反映,社区把他们当成来学习锻炼或下派人员,没有把他们真正融入,客套中有着疏离,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4、能力提升问题。社区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社区工作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加之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基层工作政策不够熟悉,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知之甚少,打开工作局面办法不多,在短时间内难以独挡一面地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能力素质亟待提升,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今后出路问题。目前,困扰社区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三年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虽然对他们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照顾,但仍有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存有忧虑,对三年期满后去向出路没底,因而思想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社区的工作质量。
五、几点思考:
1、对社区大学生待遇的思考。县、乡镇、社区应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大学生待遇。如可以设想对在艰苦地区工作,且表现较出色、个体素质较好的大学生,三年期满后按有关政策安排部分事业编制,或直接聘用到缺编的事业单位;制定县内事业单位人员计划时,除专业性较强或有特殊规定岗位外,确定一定比例,面向服务期满的社区大学生实行定向考试,单独划线招聘等。
2、对社区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思考。一是关于报考乡镇公务员。在招考形式上,可以参照优秀村干部招考的做法,采取单列的形式,把招考指标单独切出来,在社区大学生内部进行竞争。在指标设置上,可以按乡镇公务员招考适当比例来确定社区大学生的招考指标,但指标不宜过高,过高易造成竞争不激烈,导致形成一些素质一般的大学生进入到公务员队伍的弊端。二是关于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除政策已规定的笔试成绩加10分外,对那些表现突出,通过考核达到优秀等次的社区大学生,或在工作中受到县级以上综合表彰的社区大学生可以再给予适当加分。
3、对社区大学生培养使用的思考。一要加强培养。大力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和专业性培训,重点培训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相关业务知识和社区工作方法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进取意识。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大学生提高应对和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使用。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大学生到社区可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要努力使他们真正履行起职责,社区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定位,使其个人奋斗有方向,要给他们定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分配实质性的工作任务,促使其全面参与社区工作,逐步能独当一面,按规定参加、列席有关会议等。结合新渔农村建设项目,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根据需要开展各社区大学生交叉服务,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整体效能,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三要鼓励创造。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交给他们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鼓励创造、创新。
4、对社区大学生管理机制的思考。一是完善制度。坚持社区定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大学生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辅,明查与暗访并举,多下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杜绝新“无为群体”的出现。结合考核结果实行优者奖、劣者惩,对考核结果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积极推选进入社区班子,有计划地安排负责社区具体社会事务工作。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扣除考核奖、待岗甚
至淘汰退出。二是倾情关爱。经常性地举办谈心、联谊会、座谈交流、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营造工作上尊重、生活上照顾、事业上关心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加强宣传。加大对好典型、好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让全社会都能认可大学生社区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推广他们的经验,推动新渔农村建设整体向前发展。
5、对社区大学生工作延续性的思考。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今后能否顺利有效开展,关键在于第一批社区大学生三年后的归宿,这也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除一部分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干部队伍外,其余的社区大学生如何让他们对自身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继续安心基层工作。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完善优惠政策,努力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另一方面选择优秀的社区大学生有重点地往乡镇、社区干部的方向培养,努力以事业留住人才。同时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但对那些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社区干部或者没有意愿担任社区干部的,也要为其离职后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社区基层工作。
2009年7月15日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2年12月26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开展资金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大力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服务,多方位开发见习岗位,确保了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智力支撑。我县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991人,其中:文科473人、理科702人、工科25人、医科243人、师范类型48人。就业、求职登记总人数126人,其中就业登记110人(大型企业16人,中小企业18人,其他76人),求职登记16人,全部推荐就业。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县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初将这项工作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县财政预算内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100万元。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同志任组长,人社局局长盖建林同志为副组长,就业、发改、财政、工信、教育、税务、工商、卫生、住建、金融、残联、商务、工会、团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四次,专题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完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围绕贯彻国家和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精神,1
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意见》,对中小企业接收择业期内申请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吸纳择业期内申请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每接收一名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助5000元;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实行“零成本”注册,工商部门为高校毕业生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今年我县有1人符合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条件,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三、广泛宣传推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县以电视台为平台,不间断滚动播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使全县人民能够详细了解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政策,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有什么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有何补助等。围绕小额贷款、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技能、创业优惠政策广泛宣传,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今年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周和招聘会3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就业政策宣传册3500册,组织县内外招聘单位152个,提供就业岗位1025个,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380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报告会1次,宣传就业典型,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介绍就业先进经验,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开展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开辟就业服务窗口。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就业失业求职登记窗口、就业政策咨询窗口、人事代理、就业指导四个子窗口,按照“明确专人,各负其责”的原则配备窗口工作人员。各个窗口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求职登记、就业指导等工作。截至11月底,就业、求职登记总人数126人,其中就业登记110人,求职登记16人,并为他们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接受就业政策咨询16人次;人事代理2 人;就业指导16人次。
二是开展定向推荐活动。做到登记一人宣传一次就业政策,让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了解国家、省、市、县相关就业政策;登记一人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指导毕业生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就业愿望;登记一个人推荐一次培训,对有培训愿望的推荐到创业培训机构、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登记一人开展一次职业推荐,使其尽快实现就业。按照“先就业尽量专业对口”的原则,及时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建立了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台账,并及时向市定期报送推荐就业岗位情况。我县今年有16名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已全部推荐就业。
三是开发见习岗位及社区基层管理岗位。见习岗位主要面向规模大、效益好的优质企业,见习期满,对考核合格的见习人员在高校毕业生自愿的前提下,企业予以留用。我县今年开发16个见习岗位,涉及3个单位,企业均已按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社区基层管理岗位招用工作实施方案》,开发社区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社区主任助理、低保协管、残疾工作协管等社区基层管理岗位23个,分布在我县15个乡镇。
四是动态掌握就业信息。利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系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乡(镇)、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应届高校毕业生、未
就业实名制信息,做到底数清。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台账。至11月底,我县201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信息数据库中有345人,已调查摸底,其中307人安排就业,38人因多种原因未能摸清信息。经多方调查,这38人12月10日前已调查清楚,并且均已就业。按照市局要求,每月10日前及时上报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监测报告。今年,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组建了2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员,积极主动搜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截至11月底,共征集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53个,其中中小企业36个、民办非企业17个。
五、加大资金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金融危机以来,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我县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倾斜,尽量简化高校毕业生自助贷款发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4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按规定给予贴息扶持。
尽管我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今后,我县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是在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服务网络上下功夫。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纵向加快与省、市人力资源市场链接;横向加强与工信、税务、金融、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沟通与协作,随时掌握在建、拟建项目
工程,了解项目投资额度、用工数量和所需工种;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尽快实现市场贯通、资源贯通、服务贯通。
二是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高校毕业生,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人才供求信息库建设,构筑人才供求日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人才需求目录,积极进行就业引导。
三是在落实扶持就业政策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各类企业招聘使用高校毕业生,对按规定使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适当给予资金补贴,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为未就业但有就业愿望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基地,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是在强化创业综合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作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服务。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含量高、投资小、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及时公布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信息,使创业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