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时间:2019-05-13 18: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篇: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33号 【发布日期】2013-12-26 【生效日期】2014-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33号

《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13年12月23日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苏树林 2013年12月26日

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客观记载区域地情,系统积累地方志文献,发挥地方志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化福建与台湾及港澳侨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含纸质与电子版)。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保障工作条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三)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四)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及有关地情文献;

(五)组织搜集、整理、保存旧志等文献资料;

(六)开展地方志学术交流,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

(七)建立和完善地方志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组织开展地方志业务培训;

(八)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推进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

(九)完成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制定全省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总体规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六条 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总体规划或者工作规划,将编纂地方志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预算,并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指导。

第七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总体规划或者工作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综合年鉴逐年编纂,每年一卷。

第八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参加地方志编纂业务培训。

参与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人员,可以按照规定获得稿酬、报酬等。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建立专家库。编纂、评议、审查验收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应当优先从专家库中聘请专家。

专家库成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水平,从事地方志或者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报送资料。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征集、查阅、摘抄、复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关资料,被采用的可以获得适当报酬。

第十二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总体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

地方志书文稿报送审查验收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组织召开评稿会,并整理形成评议报告。

省级地方志书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委托其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设区的市、县(市、区)级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初审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

审查验收工作应当在报审的材料齐备后3个月内完成。通过审查验收的地方志书,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三条 对地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军事、经济等部门以及文史、法律专家参加,重点审查地方志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做到存真求实,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四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委托其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五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在出版后2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电子文档、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地方志编纂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综合档案馆或者方志馆妥善保存、管理。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科学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加强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的地方志资源服务平台,汇聚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情资料,为社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

省、设区的市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方志馆(地情文献馆),或者在相关展场馆内单独设立地方志专馆(室),展示地情,免费向公众开放。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方志馆(室)捐赠或者提供地方文献或者资料。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发挥独特优势,加强与台湾及港澳侨相关机构、团体的方志文化交流,合作编纂志书,搜集整理旧志,交换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督促检查,并通报督促检查情况。

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纠正,并视情节对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请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总体规划或者工作规划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编纂任务的;

(二)无故不报送或者拖延报送地方志资料的;

(三)拒不执行督促检查意见的;

(四)拒不接受关系地方志质量重大问题审查意见的;

(五)拒不提供资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的;

(二)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或者地方综合年鉴经批准后,擅自增删或者修改其内容的;

(三)将地方志文稿作为个人著作发表的;

(四)不按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履行审查验收职责的。

第二十二条 编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志、部门年鉴,以乡镇(街道)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参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黑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注:3号黑体字部分为上位法原文。黑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实施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分为:省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地)编纂的地方志,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地方志工作条件。

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编纂委员会〕省、设区的市(地)、县(市、区)分别设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

地方志编审委员会由有关机关负责人以及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具体组成人选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

第六条〔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除履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

(二)组织地方志的评议、审查、验收、备案;

(三)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四)指导下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工作以及部门志书、行业志书、专业志书、特色志书、地情志书等的编纂;

(五)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发展改革、财政、保密、档案、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地方志工作。

第七条〔工作规划〕省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拟定省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设区的市(地)、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省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拟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八条〔编纂主体〕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九条〔编纂年限〕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要提前做好下一轮修志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适时编写志书资料长编和启动下一轮的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

地方综合年鉴按编纂出版。

第十条〔编纂要求〕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宪法、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三)符合志书的体例格式;

(四)文字表述准确、精练;

(五)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的使用规范、标准;

(六)装帧印刷符合出版要求;

(七)其他应当符合的要求。

第十一条〔编纂人员〕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兼职编纂人员应当参加地方志编撰业务培训。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应当吸收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及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人员参加。

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编纂,并承认其学术成果。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事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陈述。

第十二条〔资料征集〕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文字、图表、照片、音像、电子文本、实物等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私营企业和个人可以自愿无偿提供地方志资料,地方志工作机构也可以通过支付适当报酬的方式获取地方志资料。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撤销、合并或者消亡的,应当依法将所存资料移送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的有关部门保存;内部机构和个人工作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单位移交有关工作方面的史料。

第十三条〔编纂过程〕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和过程应当公开。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建议。

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有争议的重要事项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组织、人士的意见,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承编单位〕按照地方志编纂工作规划承担编纂任务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以及中直驻省、省驻各地单位(以下简称承编单位),应当将地方志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明确负责编纂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保障工作条件,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承编单位编纂地方志书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单位预算。属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单位的,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意见后核拨;不属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单位的,由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编制预算,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核拨,再由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向有关单位发放。

承编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地方志书初稿编纂或者资料报送任务,并对所编纂的地方志书初稿的质量或者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五条〔评议审查验收〕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评议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

对地方志书进行评议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和采纳专家所提出的合理化意见。专家应当对本人所提出的意见负责。对专家的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地方志书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应当有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书的评议审查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评议审查验收主体〕省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对省编纂的地方志书进行评议审查验收。

设区的市(地)和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分别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评议,并提交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审查验收。

第十七条〔评议审查验收程序〕地方志书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评议审查验收:

(一)评议。地方志书文稿经承编单位内部评审后,提交负责评议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评议。负责评议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文稿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组织评议,并出具评议意见。

(二)审查。承编单位应当根据评议意见对地方志书文稿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地方志书文稿提交负责审查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审查。负责审查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修改后的地方志书文稿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对文稿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

(三)验收。对经审查符合地方志书编纂要求的地方志书文稿,提交负责验收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验收。负责验收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地方志书文稿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验收通过的,可以公开出版;验收未通过的,承编单位应当修改后再行报送验收。

地方志书文稿在验收通过后不得擅自进行内容变更,确需变更的,须征得负责验收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同意。

第十八条〔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后,方可公开出版。

设区的市(地)、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的创办、停办、复办,应当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地方志备案〕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向本级和上级方志馆、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地方志出版后,可以翻译、出版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字版本。边境口岸地区的地方志出版后,可以翻译、出版相应的外文版本。

第二十条〔信息化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支持地方志工作机构建立地情资料库、地方志网站。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将出版后的地方志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志网站上公布,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公共媒体向社会推介。

第二十一条〔方志馆建设〕省、设区的市(地)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当建立方志馆,用于地方志的编修、征集、保存、展示、研究、开发利用,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第二十二条〔地方志文献利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查阅、摘抄、复制等方式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地方志网站、方志馆或者地情资料库展示、收藏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方志馆、地情资料库应当将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

第二十三条〔立项开发〕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地方志资源开发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开发力量,实行立项开发制度。设立黑龙江省地方志文化项目开发基金,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管理使用。

第二十二条〔利用开发征求意见〕城乡建设涉及古城、古迹利用和开发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征求同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意见,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提供相应服务。

第二十三条〔表彰奖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法律责任适用〕违反本办法规定,《地方志工作条例》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督促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一)擅自编纂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

(二)有关单位和个人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陈述

(三)拒绝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地方志书初稿编纂任务的;

(四)承编单位无正当理由不报送或者拖延报送地方志资料的;

(五)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

(六)拒不执行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督促检查意见的。

第二十六条〔地方志工作机构及人员法律责任〕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批准的地方志工作规划和出版的地方志未按规定报送备案的;

(二)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或者作虚假记述的;

(三)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后或者地方综合年鉴经批准后,擅自增删和修改其内容的;

(四)故意损毁地方志资料的;

(五)未依法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

第二十七条〔参照执行〕各种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特色志、地情志、街道志、乡镇志、村志等的编纂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给予业务指导,并做好备案工作。

省直接管理的县的地方志工作比照设区的市(地)的地方志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1

第三篇: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2012年11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和规范地方志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其他志书和年鉴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方志,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纂,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本办法所称其他志书和年鉴,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及个人组织编纂的专业志、乡镇志、村志和专业年鉴等资料性文献。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将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以下称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文化、新闻出版、保密、档案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方志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协调解决地方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建立和完善地方志工作制度;

(三)承担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具体组织编纂和审查验收工作;

(四)搜集、整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展地方志编纂业务培训;

(六)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七)指导其他志书和年鉴的编纂;

(八)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编纂地方志、其他志书和年鉴,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历史与现状。

第八条 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组织拟定省地方志工作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省地方志工作规划,组织拟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九条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地方志工作规划具体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十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

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参加。

民族自治区域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

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与地方志有关的专业或者课程,培养地方志编纂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地方志资料的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价值资料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给予适当报酬。

第十二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所在地地方志工作规划承担地方志编纂有关工作,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承担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单位,应当明确机构和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编纂任务。

第十三条 地方志书实行审查验收制度。省地方志书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交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验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由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交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再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地方志书审查验收通过后,不得擅自修改。

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重点审查地方志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否符合地方志书有关质量规定。

地方志书审查验收的具体办法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 地方志书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审查验收、批准后,方可出版。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后,方可出版。

第十五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编纂单位应当事先拟定编纂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不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根据编纂单位或者个人的要求,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帮助。

第十七条 地方志、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备案,并向本级和上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已经设立的方志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鼓励不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按照前款规定报送备案和无偿提供馆藏书。

第十八条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九条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组织编纂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参与编纂、评审等工作的有关人员支付适当报酬。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资料库、网站等,便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地方志资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有关项目研究,为科学决策服务。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改正,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地方志书审查验收通过后,擅自修改的;

(二)未将应当依法归档的地方志资料和文稿及时归档、造成损毁,或者据为己有、出租、出让、转借的。

第二十三条 机关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地方志资料的;

(二)拒绝承担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地方志编纂任务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报送备案的。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福建省实施工会办法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1992年10月27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2年12月17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 2002年12月18日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职工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凡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均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限制和剥夺。

第四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

工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实现。

工会通过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工会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推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条 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第二章 工会组织

第六条 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

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以及基层工会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建立工会小组,若干个单位的工会小组可以联合组成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

乡镇、城市街道建立工会委员会或者工会联合会,经上级工会授权,行使地方工会职权。职工人数较多的村和城市社区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或者联合基层工会委员会。

第八条 企业应当在开业投产一年之内组建工会。凡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上级工会有权派员到该单位宣传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和指导职工组建工会,有关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

未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在上级工会指导下,成立工会筹备组,发展会员,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工会组织。

第九条 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基层工会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会会员提议,可以临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会员提议召开临时大会的,可以向基层工会委员会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工会提出。达到法定提议人数时,基层工会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会议。拒不召开的,上级工会应当要求限期召开,或者派员主持召开会议。

第十条 工会应当建立女职工组织,代表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

女职工十人以上的基层工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不足十人的,建立女职工小组或者设女职工委员。

第十一条 省、市、县(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自成立之日起即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报设区的市总工会或者省总工会依法办理法人资格登记后,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十二条 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职工总数一千人以下的,按照不低于职工总数千分之三的比

例配备;职工总数一千人以上的,每增加一千人增配一名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具体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代表)大会在选举该工会委员会时确定,同时报告上一级工会并书面通知所在单位。任期届满未进行换届的,上级工会应当要求限期换届。

第十四条 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确因工作需要调动的,应当事先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同意。征求上一级工会意见要正式行文,上一级工会在接到征求意见后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未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调动任期未满的工会主席、副主席工作的,视为随意调动。

第十五条 工会主席、副主席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可以连选连任。工会主席、副主席任职期间,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的待遇。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工会主席、副主席职务的,应当妥善安排。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 4 —

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本人不愿意延长的除外。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合并工会组织。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被撤销的,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

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改制、改组的,该工会组织可以不撤销。

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并督促其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下列事项必须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未经审议的,不得实施:

(一)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改组改制方案、兼并破产重组方案、合资合作经营方案、搬迁改造方案、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方案;

(二)集体合同草案、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草案;

(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或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进行监督。

企业或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起草劳动合同文本或者制订劳动合同终止和续订方案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第十九条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或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会主席担任职工一方首席代表。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依法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方式、工资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工资协议。

第二十条 企业处分职工时,应当提前征求工会意见。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提前七日将理由告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在做出处理决定前书面通知工会。

第二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的,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书面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应当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

(二)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或者不按照规定支付延长劳动时间报酬的;

(四)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不按照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

(六)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七)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说明侵权事实、违反的法律法规及改正的要求、期限。

第二十二条 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家规定通知相关工会参与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

工会发现企业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有权提出意见,企业和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

第二十三条 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督促并协助企业消除隐患和危害,企业应当及时研究,作出答复和处理;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向企业或者现场指挥人员提出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的建议,企业必须及时处理。

企业未能采取措施及时作出处理,对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检举和控告,支持和帮助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企业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同级地方工会。对于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的,工会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做出处理。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否则该调查处理无效。工会应当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第二十五条 企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主席或者副主席兼任,依法主持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省、市、县(区)地方工会派代表担任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可以派出兼职劳动争议仲裁员参加仲裁庭工作。

第二十六条 省、市、县(区)总工会经有权审批的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可以设立主要为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

第二十七条 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文娱体育活动,调动职工积极性,共谋企业发展。

第二十八条 工会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做好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地方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意见。

对工会的意见,有关机关不予采纳或者认为暂时无法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工会认为理由不当的,可以要求再研究,有关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书面说明。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与同级地方工会,政府所属部门与相应同级产业工会,每年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通报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议定的事项应当作出纪要,对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应当在下一次会议上通报。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地方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下列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一)研究分析劳动关系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二)本级政府准备制定的或者三方任何一方认为应当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修改;劳动标准条件的制定、修改;

(三)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其补救措施;

(四)本地区用人单位对劳动法、工会法的遵守及其监督检查;

(五)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在本地区的推行和完善;

(六)对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和预防的意见建议;

(七)其他关系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的重大劳动问题。

第三十二条 工会可以组织或者派出代表就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工会向有关单位或者知情人调查取证,可以查阅、复制与侵权事实有关的资料和其他证据,有关单位及人员应当予以协助,不得设置障碍,阻挠调查。

第四章 基层工会组织

第三十三条 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工会委— 10 —

员会是其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和职工代表提案的办理。

第三十四条 集体企业的工会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的权力。

第三十五条 非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或者与企业事业单位商定的其他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由省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确定。

第三十六条 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厂(事)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厂(事)务公开的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内容由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三十七条 机关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关工会负责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机关工会应当协助行政领导加强民主建设,参加干部民主评议,参与本机关内部行政事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条 公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公司董事会中应当有职工代表参加。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依法参加本公司监事会,代表职工实施民主监督。

参加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工代表由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候选人由工会提出。职工代表应当定期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履行职责情况,接受职工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基层工会的非专职委员因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每月不超过三个工作日(三个工作日可以按累计计算),其工资照发,劳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等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基层工会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协商谈判员依法行使职权时,不受三个工作日的限制。

第四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按所在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有关经费相同渠道列支。

第五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第四十一条 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应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于每月十五日前向工会拨缴经费。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执行。

由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建立工会组织的,其按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二拨缴的工会经费,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列入预算,并在下达预算指标中单列。

第四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无正当理由未按照规定拨缴或者逾期拨缴工会经费的,应当及时补缴并按未缴、欠缴金额每日千分之五支付滞纳金。经催缴仍未补缴的,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限内未对支付令提出异议,或者提出的异议不能成立又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当给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根据财力和需要,可以给本单位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

第四十四条 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开立银行账户,建立经费预算、决算制度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

各级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应当由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并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有权对经费使用情况提出意见。

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及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基层工会,可以兴办为职工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工会兴办的企业、事业单位属工会所有,其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为同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提供办公和开展活动的房屋、场地和设施。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为工会基层委员会提供必需的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

第四十七条 工会所有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因各种原因被侵占、挪用和调拨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同级工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工会合并、分立、撤销,其财产、经费应当在上级工会的主持下进行审计、处分。

工会合并,财产、经费归合并后的工会所有;工会分立,财产、经费按分立后会员人数合理分配;工会撤销,财产、经费归上级工会所有,接受该财产、经费的上级工会在所接受的财产、经费数额内对该被撤销工会债务承担责任。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产业工会机关及其所属财政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其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属于单位负担的部分,由同级财政负担。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产业工会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会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阻挠、限制和剥夺工会依法享有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

(二)阻挠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下级工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

(三)妨碍和阻挠工会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使调查权的;

(四)其他侵犯工会合法权益的行为。

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接到工会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给予答复或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工会的举报、提请,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一)开业投产一年内没有建立工会的;

(二)以职工是短期用工、非正规就业或者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等为理由限制职工参加工会的;

(三)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提高雇用标准,降低工资待遇,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等手段阻挠职工参加工会的;

(四)以劳动(工作)表现为标准剥夺职工参加工会权利的;

(五)以各种借口阻挠上级工会派员帮助、指导职工筹建工会的。

第五十一条 非经法定程序,撤销或者降职降级调整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在工会所任职务;或者没有正当理由撤销或者降职降级调整非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工作的,视为工会法规定的打击报复。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责令恢复其工作,并按照法定标准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用人单位给予本人上一年收入二倍的赔偿,并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会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一)单位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未事先将理由书面通知工会的;

(二)对工会的书面建议、意见、要求不予研究处理或者未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的。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职工和工会权益,属于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处理的,由侵权行为发生地县级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县级有关行政部门处理有困难的,可以报请其上级行政部门处理。属于人民政府处理的,由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十六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工会法和本办法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工会会员和职工有权提出追究其相应责任的建议,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或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分厂、车间或者与之相应的内设单位的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三方”,政府一方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职工群众一方由地方工会代表,企业一方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代表。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

【发布文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6号 【发布日期】2008-07-14 【生效日期】2008-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6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08年6月30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马 飚

二○○八年七月十四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全面、客观、系统地编撰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根据国务院《 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地方志工作条件。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除履行《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

(二)组织地方志的审查验收、备案;

(三)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四)指导下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工作以及行业志书、专业志书、行业年鉴的编纂;

(五)其他地方志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拟定自治区地方志编纂总体工作规划,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自治区地方志编纂总体工作规划,拟定本级地方志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七条第七条 自治区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中直驻桂、自治区驻各地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的地方志工作规划,参与地方志编纂,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八条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各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报送地方志资料。

第九条第九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三)符合志书的体例格式;

(四)文字表述准确、简练;

(五)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的使用规范、标准;

(六)装帧印刷符合出版要求。

第十条第十条 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和过程应当公开。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建议。

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有争议的重要事项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组织、人士的意见,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兼职编纂人员应当参加地方志编撰业务培训。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应当有相关的少数民族人士及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人员参加。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事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记述。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地方志规划的地方志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后,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地方志书经评稿和修改后,按照下列规定审查验收:

(一)冠以自治区行政区域名称的地方志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

(二)冠以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名称的地方志书,经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

(三)冠以县级行政区域名称的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并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复审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向本级和上级方志馆、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进行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站、资料库等方式,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阅览、摘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提供便利。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地方志工作机构捐赠地方志资料。对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献资料,收藏单位可以向送藏者颁发收藏纪念证书,给予其对存藏资料查阅利用的优先权。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地方志工作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

地方志成果依照有关规定参加国家和自治区地方志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奖。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督促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地方志资料报送;

(二)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督促检查意见;

(三)拒不接受地方志书审查机构提出的关系志书质量重大问题的意见;

(四)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

(二)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后或者地方综合年鉴经批准后,擅自增删和修改其内容;

(三)违反规定将搜集到的资料和编写的地方志文稿据为己有;

(四)将地方志文稿作为个人著作发表;

(五)故意损毁地方志资料或者地方志文稿。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地方志工作督查办法(大全)

    上海市地方志工作督查办法 为保证上海市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督......

    福建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摘录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2011年3月24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治理,协调城乡......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福建省实施办法 (1992年10月27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17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宁波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小编推荐]

    【发布单位】浙江省宁波市 【发布文号】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97号 【发布日期】2012-05-14 【生效日期】2012-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宁波日......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五篇范例)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 191 号《北京市实施〈地方志......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促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根据《中华......

    福州市实施《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

    福州市实施《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

    福建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26号 【发布日期】2013-10-17 【生效日期】2013-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