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
关于加强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和运行机制建设问题的调研
为深入贯彻市委会精神,围绕“把握历史机遇,深化城乡统筹,把我乡建设成为海西的样板和的示范”这一主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根据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增添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政法委《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明委政[2012]5号)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决定组织开展关于加强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和运行机制建设问题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乡位处县城四郊,占地115.8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其中近郊及公路沿线5个村,高山片区4个村。全乡3041户,总人口11028人,其中农业户2948户10885人,占总人口的98.7%。全乡出国人员1516人。全乡现有耕地18043亩,山地13.95万亩,森林覆盖率80.2%。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129万元,农业总产值202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2539万元;地方性财政收入6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2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0万元。
二、推行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
1、建立“六联”工作机制,开展“六进”家庭活动。以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为平台,实现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基层办(所、站、庭)、治保会、调委会、综治协管员、平安中心户长以及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对接,健全农村基层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社会管理的工作网络,完善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参与、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在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建立工作例会、首问责任、分流交办、情况报告、督查督办、责任查究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以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管、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六联”联动工作机制。“六进”家庭活动即综治责任进家庭、法制教育进家庭、治安防范进家庭、妇女维权进家庭、关爱帮扶进家庭、文明新风进家庭。
2、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成效明显。一是资源整合效果突出,进一步综合运用社会管理资源,组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征地、拆迁、林权纠纷、医保、医患、拖欠农民工工资、村财管理、邻里纠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深入排查,坚持定期排查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分散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采取咨询、教
育、调解、听证等多种方法,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二是解决矛盾效果突出,联动中心实行多部门入驻接访,着力抓好涉法涉诉调处,全面推行“1234”工作法,即明确一个“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目标,抓住“源头处理、排查化解”两个环节,落实“领导包案、督导检查、通报考核”的三项制度,强化“案件评查、帮扶救助、规范秩序、依法终结”的四项措施,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健全机制效果突出,联动中心成立后,完善了来信来访接待、领导干部接待日、首问负责、责任追究、考核奖惩等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方便群众来访,有效预防和制止影响办公秩序和公共秩序行为,有效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3、利用社会关系,广泛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城关乡把发展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作为维稳工作的一条有效措施来抓。积极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多渠道了解、收集信息。同时,针对灾后涉稳人员的情况,利用“朋友”、“亲戚”、“同事”等社会关系网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第一时间掌握涉稳内幕性、预警性和行动性情报信息。
三、当前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主要思路与对策。基层综治“1+N”联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1、切实转变观念。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管理上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了以完成上面交代的工作为任务的工作模式,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基层群众的了解停留在表层,也正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所以群众不理解政府的做法,政府也不理解群众的诉求,因此要创新社会管理,基层综治“1+N”联动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对于大家来说不仅仅是新的工作方法,更需要观念和理念上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心来,扎实为群众谋福利,为人民排忧解难。
2、加强工作协调。加强协调人员的工作保障,落实编制、经费,促进“六联”作用的充分发挥,真正把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建设成为民情信息的收集中心、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群防群治的指挥中心、和谐稳定的维护中心和基层法制宣传的教育中心。
3、加快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如果基础设施没有统一标准,必然在基层工作人员思想意识里形成工作的随意态度。一旦允许基础设施临时应付,甚至可有可无,那么工作制度与工作程序就不会形成权威,成效就无从谈起。因此,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必须设定规范化要求,将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民政、武装、劳
动保障、林业、国土、共青团、妇联、计生等各种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资源融入到联动中心统一办公,联动中心办公场所已达到200m2以上,做到上墙制度和表薄册等统一规范。
4、规范工作程序。在完善八种工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作有形化。规范八种工作资料就是统一编印符合联动中心实际需要的七种表簿册,做好一个汇编。即: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站)成员工作笔记、会议记录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登记簿、帮教工作登记簿、流动人员登记簿、治安巡逻登记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记录簿和入户宣传资料汇编。
5、落实保障措施。要发挥联动机制的效率,必须有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提出预算,由各级政府财政给予保障。同时政府相应建立健全跟综督导制度。建立指导督查工作规程,每2个月对工作进展情况综合督导一次,每季度综合通报一次。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列入年度综治检查考评,纳入年度工作考评,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总的说来,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我乡各项工作的推进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
第二篇: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席团成员、各位代表:
为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围绕“把握历史机遇,深化城乡统筹,把我市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的示范”这一主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09年工作要点和《监督法》要求,按照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安排,10月30日,在灌口镇人大王平副主席的带领下,由镇人大主席团部分成员、人大代表及主席团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到辖区就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灌口镇全镇幅员总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7平方公里,设南桥、文庙、瑞莲、柳河等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高埂、灵岩、百花、万岭4个农村新型社区。辖区总人口106977人,流动人口在灾后达到高峰,据估计已达2万人。因辖区常住人口多、外来人口多、商家店铺多,涉稳群体较为复杂、涉灾矛盾突出。
二、主要工作成效
灌口镇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健全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六支队伍”,进一步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基础,较好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
定,1-9月全镇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1.5%,治安秩序好转,为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行“四高”措施,打造高素质巡逻队伍
为适应灾后综治维稳工作,灌口镇对专职巡逻队员实行了“四高”措施(高标准训练、高要求管理、高效率工作、高待遇留人),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和“月评季考,末尾淘汰”制度。在管理上明确责任,实行巡逻队组长带队包片,队员联系社区、安置点,配合社区(安置点)干部和社区民警做好涉稳人员稳控和涉稳重点人群排查登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排查登记及开展治安防范等工作。在治安复杂场所和地段加强巡逻力度,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管理盲点。
今年以来,镇治保巡逻队采取重点时段巡逻、蹲守和便衣抓现相结合的措施,重点整治了新东门大市场、杨柳河五桂桥街和幸福路等部位的扒窃、盗窃现象,使新东门大市场和五桂桥扒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挡获偷盗者15人。为确保国庆60周年活动喜庆祥和,灌口镇及时组织镇治保会巡逻队员配合辖区公安派出所,强化白天治安防控和夜间的治安巡逻、岗亭值守,有效地维护了国庆前后治安秩序。
(二)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建立“红袖套”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作用,灌口镇组织各社区、安置点的党员、团员、民兵和低保人员、离退休人员采取自愿原则,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综治协管员队伍,统一佩戴
“治安执勤”红袖套标识,要求小区、商家、店铺、物管必须佩带红袖套,配合社区、安置点开展治安防范。
各社区、安置点干部和社区民警分别对“红袖套”队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宣传、培训,在基层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和民事调解工作,不但加强了基层治安防范力量,同时使大量的纠纷在基层得以及时化解。
(三)政法和社区干部参与,建立法制宣传队伍
以镇司法所为主体,组织民警和各社区干部参与,成立法制宣传队伍,定期在社区、安置点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专栏、板报、座谈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让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同时还发动辖区内酒店管理人员作为义务法律宣传员,向旅店客人宣传法律知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在灾后重建、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等工作中,通过法制宣传,让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政府对项目工作的决策、实施。派出所民警也经常在居住小区、安置点等场所举办群众治安防范知识的座谈会,让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四)利用社会关系,广泛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
灌口镇把发展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作为维稳工作的一条有效措施来抓。他们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楼栋院长党员代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多渠道了解、收集信息。同时,针对灾后涉稳人员的情况,利用“朋友”、“亲戚”、“同事”等社会关系网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第一时间掌握涉稳内幕
性、预警性和行动性情报信息。灾后以来,灌口镇通过信息员队伍收集涉校、涉灾等各类重要信息100余条。
8月23日,灌口镇在通过社区信息员了解到蒲阳路新1栋28户业主对房屋鉴定结论存在异议,第二天将到省信访局上访的情况后,镇分管领导和蒲阳路社区干部立即赶到其重点人员家中进行解释、疏导化解,防止了越级上访的发生。9月8日,通过灌口镇安置点信息员得知部分非法营运三轮车主第二天将到市政府聚集,围堵交通的情况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当晚,市领导立即召集公安、交通、城管等职能部门对此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并与三轮车主重点人员进行谈话,对其宣传法律法规、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有效阻止了此次非法聚集。
(五)以社区为主体,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
为了把矛盾纠纷较好地化解在基层,灌口镇以社区调解员为主体,相关人员参与,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面对面给信访人和纠纷双方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宣传,避免了矛盾扩大化。灾后,灌口镇调解矛盾纠纷535件,调解率100%;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政策咨询万余人,完成交办件、转办件150余件,办结率100%。
今年5月,灌口镇接到市信访局《关于建兴社区见义勇为居民盛忠想申请一个邮亭来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的信访件,镇信访办、司法所和社区多次到市邮政局及相关部门协调,为盛忠成功申请到一个邮亭。6月5日,灌口镇接葛红林市长“关于地震
中一侧墙壁倒塌,造成楼下数户房屋墙壁长期渗水,群众意见较大”的信访督办件后,立即调查取证,确认该处为楼顶违法建筑后,多次对该户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最终依法拆除该违法建筑,切实维护了该幢楼其他住户的合法权益。
(六)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组建应急处置队伍
灌口镇在基干民兵中抽调政治素质高、体质好的退伍军人30人组成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统一配置服装、防护头盔等专业装备,每月定期进行训练,培养他们在处置过程中“快、准、稳”的协调配合能力,提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地震以来镇应急处置队伍共处置应急事件20余件。
震后一周年当天,个别遇难者家属情绪激动,在蒲阳路口非法集会,聚集了许多围观人群,严重阻碍了交通,镇应急处置队伍及时赶赴现场疏导,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6月23日,在紫东社区西蜀酒店强拆现场,部分居民无理取闹,阻扰拆危工作,应急队员果断处置,劝离了相关人员,使拆危工作顺利进行。9月25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我市考察指导恢复重建工作,在临时增加天和盛世“好又多”超市考察点的情况下,灌口镇立即组织应急队伍30余人,镇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及时、有序地疏散群众,确保了此次安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主要问题
1、现已接近岁末,农民工工资兑现问题关系摆上了维稳工作重要日程,矛盾冲突的对抗性增强,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
2、年底同样是刑事案件高发期,由于灌口镇流动人口的急速增加,情况更加复杂,群众满意度的提高有一定难度;
3、拆迁安置工作困难较大,辖区涉及的高埂、百花、灵岩、平义社区群众分歧较大,需进一步加强宣传解释工作。
四、意见建议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维稳工作,对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后果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2、应随时保持信息畅通,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各分管部门应及时根据各自分工,进行有效的处理。
第三篇: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夯实综治基层基础试点工作
综治工作的难点在基层基础,重心在基层基础,关键也在基层基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情况,结合我镇实平安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综治工作的创新管理,在崖碧村委会、洪山村委会建立综治基层基础创建试点示范点,以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综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基本情况:崖碧、洪山两村都是沿北部湾大道的两个村委会,其中崖碧村委会下辖低崖碧、高崖碧、官昌、水北等4个自然村,总户数496户,人口2516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8人,预备党员5人。主要收入以水稻、花生、尖辣、养殖业、手工业、运输业为主。洪山村委会位于东成墟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那洋公路贯通其中,村委会下辖洪山、大榻、武因等三个自然村,总户数511户,人口319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主要收入以水稻、橡胶、养殖、劳务输出为主。这两村村情比较复杂,特别是洪山村基层组织焕散,洪山、大榻两村小组还存着矛盾。
具体做法:创建平安家庭,以点带面促进村委会的最小单位的和谐。为扎实开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干汊河镇围绕“强基层、创平安、保稳定、促增长”主题,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综治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机构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镇综治组织建设。该镇进一步调整充实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政法副书记任副主任,吸收政法、宣传、教育、综治、司法、公安、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加强对镇综治办领导,由分管政法副书记任第一主任,配强配齐工作人员。并以镇成立综治工作中心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由分管政法副书记任主任,安排综治、公安、司法、民政、计生、土管、经发办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合作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司法所,做到两个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心由综治办牵头落实例会、首问责任、情况报告、分流督办、检查考评等工作
制度,建立健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
二是进一步强化镇综治办的职能。该镇进一步明确综治办的负责辖区内社会稳定、政法综治、司法调解、反邪教、民政优抚、信访等工作职能,安排综治办牵头组织或开展综治专项行动和重点整治活动。同时,为配合综治办抓好综治工作,普遍建立村级综治信息员队伍,帮助综治办全面掌握并定期分析辖区内社会治安形势。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治基础工作。该镇通过建立镇村配套机构,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机构建设。
1、建立村级综治工作站。该镇针对当前农村治安问题突出,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设立村级综治工作站,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站长,每村配备一名综治协管员,综治协管员由乡镇综治办负责招聘、管理,公安派出所培训、考核,着装上岗。其主要职责是协助村治保、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收集反馈有关信息和处理应急性事件,开展法制宣传、重点人群管理、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流动人口服务,组织实施治安巡逻防范工作等。综治协管员实行“乡聘村用”,实行奖励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其经费由镇、村各承担50%。
2、设立中心警务室。该镇公安部门在人口较多、治安形势复杂的村设立中心警务室,镇为警务室聘用一名协警,由综治办和公安派出所共同负责招聘、考核,公安派出所培训、管理,着装上岗。工资福利待遇为基本工资500元/月,考核考勤奖励工资每人每年3000-4000元,协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3、组建治安巡逻队。镇组建5人组成的专业治安巡逻队,由乡镇聘用,派出所管理,其工资待遇及所需经费由乡镇统筹解决。每村组建3-5人的兼职治安巡逻队,开展夜间治安巡逻,村民组建立治安信息员,所需经费从村级收入中支出。企事业单位配备保安员,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强化内部安全防范,所需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存在问题:
第四篇: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稳定促进和谐,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科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突破、新飞跃。为了深入学习和科学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
我镇围绕“建设新农村”工作,结合我镇维稳工作实际,就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我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维稳工作,增强做好维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文明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维护稳定工作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内涵。
(一)、维护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胡锦涛同志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多项指标综合构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没有终点但一定有起点,没有上限但一定有下限,起点和下限就是稳定。可以讲,有了稳定不一定有和谐,但没有稳定一定不会有和谐。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小平同志的论断充分说明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共同结论。
(二)、我镇维稳工作的现实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在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保持了全镇社会政治持续稳定,总体形势较好。但是,我们对此不能估价过高。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维稳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新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全镇社会治安、企业改制、就业难和安全生产等各类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整体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入等,引发出来的征地拆迁、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大量出现;因个别企业宗旨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滋生群众不满情绪,也引发出了一系列矛盾。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矛盾还相当尖锐。对这些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在处理上稍有不慎或拖延时机,小问题就会向大问题转化,表象问题就会向深层次问题转化,局部问题就会向全局问题转化,非对抗矛盾就会向对抗性矛盾转化,从而给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面对形势,预警性地分析潜在危害,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对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和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其实质是发展问题。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关键。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抓住发展,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不但要铆足干劲,用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去推动我镇新一轮的新跨越大发展,主动触及一些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矛盾和冲突,还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化解经济发展中不稳定因素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新农村”建设建立在稳定和谐的基础之上。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维稳工作在我们镇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维稳工作,用和谐社会的标准来审视我们的维稳工作,用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握我们的维稳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拓展维稳工作新的视野,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进展。
二、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把握我镇维护稳定工作
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忧”的就是国泰民安,“忧”的就是社会稳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应站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正确审视和把握维稳工作,开创维稳工作的新境界。
(一)、跳出稳定看稳定,进一步拓展维稳工作的视野
做好维稳工作,并不只是处理不稳定事件、化解几个不稳定因素,更重要和最根本的在于,要认真分析不稳定因素存在的生态环境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自然表现,找准发生规律,构建有效机制,培育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不稳定因素的社会土壤。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就是要求我们树立“大稳定”观,把维稳工作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当前,各种不稳定因素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从经济上看,利益分配不均衡,困难群众对分配不公、不正当收入造成的差距,强烈不满。从政治上看,盲目决策、执法不公、权钱交易、作风粗暴、脱离群众等执行行为与为民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还有差距。从社会建设上看,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等,既引发一些矛盾,也给我们化解矛盾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都要跳出就不稳定事件抓稳定的误区,各相关部门要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制度,齐抓共管,通力配合,努力将维护稳定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放在各项工作之重。
(二)、树立“动态稳定”的观点,创新维稳工作的思路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不稳定事件,而是要善于从源头上找到并建立起化解不稳定因素的有效办法和长效机制。和谐社会意义上的稳定,应该是牢固的、长期的稳定,又具有动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稳定工作的规律,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增强主动性、提高预见性、注重实效性。要树立“稳定工作不怕出事”的观点,关键是出了事后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从深层次查找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首先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大多数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在矛
盾尚未激化、酿成冲突和对抗前,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掌握先机,有效控制和妥善化解,有效降低处理问题的难度,减少解决问题的成本。第二,要由注重事后处理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一定要增强防范在先的意识,把防范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做决策、上项目,要充分考虑对稳定的影响;制定政策,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避免政策一出台就引发矛盾;抓矛盾和问题的排查调处,要抓早抓小,消除不稳定隐患。第三,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在不稳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任何因素都有其成因、土壤和条件。必须在治标的同时,积极研究治本之策,重点抓好统筹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法制建设、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等工作,落实好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以和谐的理念统筹谋划稳定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确保和谐稳定。
(三)、善于从利益角度预防和处理不稳定事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稳定事件的主体是群众,是老百姓。只要利益关系没有摆平,群众就会有意见。如果我们不妥善处理群众意见,小意见就会发展为大矛盾,就可能出现不稳定事件。我们要以人民利益标准来审视维护稳定工作,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要研究和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手段对利益分配的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分配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不细不实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均、群众心态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等情况的出现,防止矛盾事态的激化和扩大。事件发生后,要积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正确处理,合理调节,均衡群众利益。善后处理工作结束后,要善于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现象看到本质,把握规律,把教训转化为经验,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稳定不仅仅是个利益问题,同时也是个素质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各阶层、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把全镇人民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起来,共同推进我们镇新发展、新跨越。
(四)、致力于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维稳工作的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是工作的规范和保障。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创新促进工作的创新。我们要按照科学执政、为民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努力推进维护稳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维稳应急反应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等,并不断探索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机制。
(五)、加强基础性工作和基层工作,防范矛盾的产生
问题和矛盾的发源地在基层。做好稳维工作,必须从基层工作和基础性工作抓起。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职能,提高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防范和化解矛盾的敏锐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熟悉群众、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资源优势,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二要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
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共同体。三要抓好基层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任何一个不稳定因素,都必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扯到社会的多个领域。所以,做好维稳工作,必须整体联动,进一步提升防范档次,完善防范网络,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覆盖的防范体系。
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正确对和处置人民内部矛盾
不稳定事件,大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已经出现利益分化、组织分化、意识形态分化等趋向,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显现,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我们认真“审势”、“深思”。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关系,顺应群众意愿,理顺群众情绪,实现利益趋同,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把握利益这个关键,分析矛盾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广泛地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但最多的是表现于经济领域中的物质利益矛盾,它集中反映了人民内部各社会阶层、各群体如何分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利益成果问题。同时,随着体制转轨及社会利益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性因素表现得比较明显,对此必须引起警觉,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否则可能使潜在的对抗性因素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矛盾冲突,而影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目前我镇发生的维稳事件90%以上都与物质利益直接相关。诱发利益分配矛盾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个别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行力不符合要求,热衷于搞形式工作、开会汇报困难和政绩不讲群需求及解决办法,忽视统筹协调发展,忽视群众利益,对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关注不够深入。个别领导干部制定和执行政策不符合实际,有些“过期”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完善,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还应特别重视比较利益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不稳定事件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诱因。这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群众生活发生困难,而是因为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进行纵横向比较后,发现利益受损致心理失衡。一是相邻地区间就相同问题出台的政策不一致,致使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失衡;二是不同时间段就相同事件出台的政策不一致,致使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失衡。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群众的诉求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政府在处理因比较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缺乏有效的化解办法,往往是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政府的“合法政策”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基层政府陷入两难境地,很难有所作为。
(二)、讲究分类处置和过细工作,切忌一刀切和大而化之。当前,我们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稳定推进,总的形势很好,但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亟待解决。从纵向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二是开放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和政策法规不配套产生的问题。三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维稳事件呈高发多发态势,往往是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混杂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和操纵交织在一起,一般性聚集活动与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行为
掺和在一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位因素。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要认真研究,积极主动解决。处置这类问题,总的原则是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在具体处置中,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采取多种手段,既要强调领导亲临一线,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真正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既要坚持疏导方针,又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既要防止矛盾激化,强调慎用警力,又要对局势的变化有充分估计,备足警力,有效控制事态,既要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要依法严厉处置打砸抢行为,严厉打击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人民信访是群众反应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是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信访工作的新路子,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着力解决突出矛盾,从当前工作入手取得现实成效。影响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很多,诱因也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找准症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就能够积小胜为大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着力于从当前工作、从现实工作抓起,特别是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抓起,要立足做好区内工作,严格按政策办事,加大政策宣传解释,落实政策一视同仁;有特殊生活困难的,合情合理地个案解决,要千方百计防止串联聚会和大规模集访,不允许形成“维权”等非法组织。我们不能推诿塞责,要积极研究对策,制定措施,使老问题逐步减少。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及时预见,防患于未然。
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性和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主动权,决不允许危害社会稳定势力形成组织,决不允许危害社会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我们全镇上下一定要紧密团结在村委镇政府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维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定基础。确保**镇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五篇:综治维稳工作
唐山镇维稳综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上半年,唐山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维稳综治工作,将维稳综治工作排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狠抓落实,确保了全镇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部署,在区综治委的指导下,在政法各部门的支持下,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以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平安创建等活动,切实排查化解了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全镇社会的持续稳定。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把综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谋划
(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认识、来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推进。全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维稳综治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健全规范了村、社区维稳综治组织,村、社区书记任村综治维稳工作站长,全镇13个村、一个社区调整充实了调委会,加强了基层维稳综治和
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健全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在区委、区政府与唐山镇签订《谢家集区2011--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唐山镇按要求与辖区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及各有关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全镇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体系。
二、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一)扎实开展“维稳综治宣传月”活动。按照《谢家集区“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方案》和《关于在全区开展2011“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成立了2011年“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将4月28日确定为维稳综治主题宣传日,累计出动宣传力量20余人、现场解答群众咨询60人(次),发出宣传画600余幅、宣传手册400余册、宣传材料1200余份,展出展板8块、挂图15幅,受教育群众1200余人。通过开展“维稳综治宣传月”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扎实做好维稳综治有关宣传工作。由党委政府专职副书记带队,维稳综治成员单位配合,对辖区各村、社区、学校及单位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宣传。同时结合“六五”普法活动,将农村法制宣传纳入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谈法色变”等问题。
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继续巩固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一)完善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区、镇、村“三级联调”、“三调对接”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受理结合起来,建立多方位、全覆盖、无疏漏大排查网络,集中力量深入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全面掌握社会动态。
(二)落实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落实维稳综治信息员队伍,对辖区内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落实维稳综治工作预警和处臵机制,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早预警、及早消化。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包案制,维稳综治巡视督查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督办、检查、指导。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紧紧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地纠纷、涉法涉诉信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至今,我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8次,排查出社会矛盾纠纷56件,调解成功54件,调处成功率为96%。
(四)“三个做好”积极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我镇为把排查化解经营性矛盾纠纷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深入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由
镇主要领导任组长。一是做好矛盾纠纷研究部署工作。唐山镇要求各村、社区、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群众,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摸排,掌握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切实把各种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彻底。二是做好矛盾纠纷调查登记工作。对排查掌握的经营性矛盾纠纷,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归类梳理,逐件落实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就地及时化解。三是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对于危害社会的经营性矛盾纠纷当事人,及时上报镇维稳综治中心,纳入重点人员工作台帐,强化疏导和稳控责任,防止发生极端事件和恶性案件。
四、坚持严打整治斗争,推动维稳综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开展排查整治,各项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不断净化文化市场。检查游戏娱乐场所2(次)、网吧4户(次)、没有发现违法问题。二是开展学校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共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检查3次,组织各类安全保卫工作2场,调解处理校园纠纷2起。
(二)继续深入开展反邪教、禁毒工作。
为了严厉打击邪教、种毒分子,我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进行密集广播宣传,并利用农村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邪教、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党委、政府关于反邪教、禁毒的通知精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发动群众,各村、社区均召开了禁毒工作会议,把政府反邪教、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党
员和村民中,让广大群众自觉起来打击一切邪教组织和种植罂粟的犯罪分子。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下达反邪教、禁毒责任书,要求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全镇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对工作不力的村干部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唐山派出所加强对邪教组织、种植罂粟地的侦察。通过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全镇已形成了狠打邪教分子、狠刹毒品蔓延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全镇登记暂住(流动)1303人,费旧收购点8家;有出租房屋230户。
(二)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
由镇分管领导带队,派出所、司法所牵头,进村入户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防艾、“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宣传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
(三)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
2011年上半年以来,全镇共有社区矫正对象21人,新入矫6人。安臵帮教对象60人,年内回归18人。2011年1至6月份对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对象走访11人次,个别谈话12人次,电话联系150多次。
2011年上半年,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镇党委、政府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上下共同奋发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唐山镇外来人口多,往来频繁,人员复杂,因各种利益诱发的突发案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很大。
二是进一步完善综治工作体制机制及队伍建设。加强综治干部队伍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深入探索创新综治工作机制。新情况、新问题使综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在新形势下,符合我镇实际的综治工作机制。
最后,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力支持我镇综治工作的上级领导、向所有关心我镇综治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健全综治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综治工作方式方法,使我镇综治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