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社发〔2014〕11号 -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19-05-13 18:2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人社发〔2014〕11号 -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人社发〔2014〕11号 -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一篇:黑人社发〔2014〕11号 -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黑人社发„2014‟11号

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开展

“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抚远县、绥芬河市委组织部、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

为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严肃组织人事、机构编制、财政管理纪律,治理虚报冒领工资问题,根据《公务员法》和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相关规定,以及2014年省政府第七次专题会议精神,决定在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开展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

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事业单位。

二、清理对象

1.在编职工离职、开除、辞职、辞退、违规停薪留职,但未办理核销(减)工资手续,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人员。

2.未履行审批手续离岗经商办企业、长期在外进修学习或从事其他工作,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人员。

3.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上班及用少量薪酬聘用他人顶岗,自己从事其他工作,在单位领取工资人员。

4.工作调动后,工资关系未随行政关系转移人员。

5.以借调为名,既不在借入单位又不在借出单位上班,仍领取工资人员。

6.因病或因事请假,未按规定执行病、事假工资人员。

7.应办理而未办理退休手续,以及已办理退休手续,仍按在编职工领取工资人员。

8.受党纪政纪处分、被司法机关羁押和受到刑事处罚,未按规定降级或停发工资,仍按原职级领取工资人员。

9.离休、退休、退职职工已故,其家属或利害关系人仍代领离休费、退休费或退职生活费人员。

10.不符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或以前符合、现在不符合有关规定,仍由家属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人员。

11.其他在编不在岗违规领取工资、补助人员。

三、方法步骤

专项清理工作采取“全省统一部署、分级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自查自纠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2014年4月初启动,2014年5月底前结束。

(一)自查自纠。各市(地)、县(市)、省直各单位要在4月20日前集中组织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对各单位目前在编在册职工的工资发放、在岗情况进行认真梳理,严格对照“吃空饷”的各类情形开展自查,做到不漏人、不漏项、不隐瞒、不造假。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做出说明。各单位要如实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情况统计表》(附件1)、《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附件2),并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经单位人事、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领导签字,逐级报送主管部门。党群系统报党委组织部门,政府系统报政府人社部门。

(二)检查验收。各市(地)、县(市、区)和省直各单位要在5月10日前对所辖单位清理工作情况逐个检查验收,重点审核各单位的编制、职数及实有人员情况;年度财政预算及核拨人头经费情况;工资统发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情况;“吃空饷”问题清理整改情况。清理工作完成后,各市(地)、省直单位要形成“吃空饷”专项清理工作综合报告,并分别填写《市(地)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情况汇总表》(附件3)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情况汇总表》(附件4),于5月15日前分别报送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附电子版)。

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将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各市(地)、县(市)和省直单位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吃空饷”问题突出、社会反响较大的单位,机构层级较多的单位,自查自纠零报告单位和被群众举报投诉单位。5月底前,将全省“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情况综合报告报省委省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工作,“一把手”是专项清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把清理“吃空饷”问题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纠正“四风”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职尽责,抓好落实。组织、编办、监察、财政、人社等部门是综合责任部门,要密切协作,履行好各自工作职责,组织人社部门要及时调整核销被清理人员的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并办理相关手续;机构编制部门要对组织人社部门确定的被清理人员及时办理减编手续;财政部门要根据编制、组织人社部门出具的手续,及时调整工资数据,并相应核减工资预算;监察机关要对在清理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二)务求实效。要防止清理工作走过场,各单位在自查自纠阶段都要做到“六查”: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查身份、查调入调出关系、查工资底册、查审批手续、查在岗情况。要严把关口,在填表时注意对本单位人员信息进行认真核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填写,做到不重不错、不混不漏,并按时上报。对查出的“吃空饷”人员,不论什么人、什么原因,一律立即停发工资和补助金。各级组织、编办、监察、财政、人社等部门要从建章立制入手,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吃空饷”问题反弹。

(三)严肃纪律。各市(地)、县(市)、省直各单位要在组织、人社(人事、干部)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逐一登记、逐一排查、逐一处理。要维护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妥善解决清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按政策办事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保证清理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

省委组织部工作电话:0451-53640697,电子邮箱:swzzbklc@126.com,联系人:李瑞

省人社厅工作电话:0451-87130095,电子邮箱:cbb001001@163.com,联系人:陈兵兵

附件:

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情况统计表

2、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

3、市(地)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题清理自查情况汇总表

4、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情况汇总表

5、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题清理检查处理情况汇总表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 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黑 龙 江 省 监 察 厅 黑 龙 江 省 财 政 厅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3月17日

第二篇:济人社发〔2012〕 号 -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职称评审明白纸

一、关于评审范围的问题。

凡在我市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定了人员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均可由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申报。公务员和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外)以及今年12月31日以前达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二、关于标准条件的问题。

申报人员应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及《济南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试行)》(济人社发„2011‟221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破格申报人员,须符合省、市规定的破格申报标准条件;改系列评审人员,应在现聘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非企事业单位人员交流或聘用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或者事业单位中由非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须在本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方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三、关于申报渠道的问题。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有主管部门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无主管部门但其所在单位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可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由所在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查报送;人事档案关系由市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理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由其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审查报送;人事档案关系由县(市)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理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由所在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查报送;人事档案关系不在我市的,可持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评审函,由所在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查报送。民办高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呈报。劳务派遣人员由劳务派遣单位按申报人所在单位隶属关系推荐申报;城市无工作单位的职业者和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街道社区和村委会推荐申报。

四、关于所需报送材料的问题。

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有关表格可到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文件及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1份(需购买,手写)。2.《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A4纸型,原件,必须双面,可打印)。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一式3份(A3纸型,原件),须使用《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打印生成。

4.《济南市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表》1份(A4纸型,原件)。

5.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以下简称“成果及受奖”)栏填报数量不超过2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以下简称“论文、著作、作品”)栏填报数量不超过3件,其中论文不超过2篇,著作不超过1部。填写《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时,“成果及受奖”栏,应按要求填写“核心提纲、解决问题、效果”等内容;“论文、著作、作品”栏,应按要求填写“刊号、提纲、观点、文章字数”等内容。6.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

7.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单位聘书(原件)。8.任现职期间各考核登记表(原件)。

9.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原件),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1份(A4纸型,原件)。

10.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免试审批表》或《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1 3

份(A4纸型,原件)。

11.《推荐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六公开”监督卡》1份(A4纸型,原件)。

12.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A4纸型,原件),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1份(原件),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13.破格申报的,须报送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破格参加评审审批表》1份(A4纸型,原件)。

五、关于报送2013职称材料具体要求的问题。

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人员要以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为前提,按照岗位空缺情况进行推荐申报。各事业单位要填写《济南市事业单位申报职称岗位及人员情况表》、《济南市事业单位申报职称人员花名册》,同申报人员的五证(学历证书、计算机证书、外语证书、资格证书、聘任证书或聘任登记表)一起以主管局为单位进行上报(上报时间截止到2013年10月10日),待市人社部门审核条件并结合单位空岗情况下发申报名额后,再组织竞争推荐。

企业单位要填写《济南市企业单位申报职称人员花名册》,连同申报材料一起以主管局为单位上报各评委会办事机构。今年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对各单位上报材料要逐一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其“工作经历”要严审,防止出现事业单位人员 4

以企业名义上报的现象。此类现象一经发现,将对申报人员和相关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全市通报和处理。

六、关于逐级审核的问题。

1.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经公示无异议的,申报人、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分别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字,加盖印鉴后,连同其他申报材料,由呈报部门按规定时间报送到指定地点。

2.申报材料要以县(市)、区人社局和市直主管部门为单位上报,同时一并上报公示报告。公示报告要体现上报人员信息,要加盖单位公章,要有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严格审查各单位上报的公示报告并存档备查,无有对应公示报告的上报材料一律不予接收。

3.符合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鉴,报市人社局审批。

4.呈报部门审核纸质申报材料的同时,要核对通过《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汇总盘内容,并上报。

5.呈报部门填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花名册》2份(A4纸型,原件,加盖印鉴,附数据盘)。

6.各级、各部门(单位)人事管理机构要严格把关。以“局”和“办公室”命名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申报时,须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门(单位)人事处出具申报人不是列入公务员法管理范围人员的证明,随同申报材料同时上报。

七、关于申报职称时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呈报的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

2.申报材料须按要求装入规范的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

3.申报材料可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印刷所购买,电话:86915856,地址:市中区南新街23号。除《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必须购买后手填外,其他表格也可由电脑打印。

4.各级人社部门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认真组织好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议推荐,申报材料的填报、审查、审核、呈报工作,确保提供的评审材料真实、准确、有效。报送省里评审的,按省各评委会办事机构有关要求办理。

5.所在单位必须填写法定全称。如:××市、县(市、区)××局所属的事业单位人员申报时应如实填写单位全称“××市、县(市、区)××单位”,不得填写“××市、县(市、区)××局”。填写从事专业应统一规范。按照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规范填写“从事专业”。

八、关于资格证书办理的问题。

省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的资格证书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规定的期限内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到指定地点办理。各有关单位人事部门负责收集本单位获得资格人员的照片(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l张),按照申报、呈报的程序,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集中统一打印、用印、盖章。

市评中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的资格证书由各评委

会办事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办理。

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受理个人办理证书的申请。

九、关于各级联系点问题。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专技处(科)、市直有关部门组织人事处负人是做好本级、本部门专技工作的联系人和第一责任人,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职称工作的联系电话如下。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66605955

66605953 济南市人才服务局人事代理处 87081605 历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8152309 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2078357 槐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7155509 天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5872685 历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66899790 长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7226534 章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3213045平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7882886 济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4236911 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4880107 高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88871237 7

第三篇: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津人社局发〔2011〕27号

天 津 市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局 天

局 天

津人社局发〔2011〕27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

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意见》(津政发〔2010〕52号),经市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制定了《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2011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筹资和给付标准

2.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申报给付单据材料

市人力社保局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二O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后得到救治救助,降低家庭和社会意外伤害风险,促进家庭和社会安定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意见》(津政发〔2010〕52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本规定所称意外伤害是指参保人因突发的、外来的、非本人意愿的意外事故造成伤害、伤残或者死亡的情形。参保人因洪水、地震等巨大自然灾害导致伤害的除外。

第三条 建立和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以下简称:意外伤害险)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给付标准与筹资水平相适应,重点保障意外伤害医疗给付和意外伤残、死亡给付。

(二)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意外伤害险资金实行委托管理、商业运营,单独记账、独立核算。

(三)坚持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意外伤害险在资金筹集、保险给付、经办管理等方面与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接。属于意外伤害险给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不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第四条 意外伤害险制度是政府主导、委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其建立、运营和监管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理和经办 第五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部门)主管意外伤害险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健全完善意外伤害险资金财务制度和监督管理;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中心)负责意外伤害险资金的拨付工作,并对受托保险公司实施经办业务指导监督。

第六条 设立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服务中心),负责意外伤害险的统一经办。

市服务中心接受市社保中心业务指导,负责申报材料复核及信息录入工作。市服务中心设立电话咨询服务部门,随时受理报案和业务咨询。

第七条 受托保险公司在街道、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并在各区县社保分支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网点。街道乡镇服务网点受理意外伤害申报并负责经办,综合服务网点在受理意外伤害申报业务的同时,接受本区县街道、乡镇服务网点转报的意外伤害案件,并汇总统计。

第八条 综合服务网点将街道、乡镇服务网点转报的意外伤害案件及时上报市服务中心。市服务中心按照规定程序复核录入。

第三章 保险范围和保险给付

第九条 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受托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规定确定的标准和对象给付:

(一)对意外伤害者,向参保人给付;

(二)对意外伤残者,向参保人给付;

(三)对意外死亡者,向参保人的合法受益人给付。第十条 参保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保险责任之列:

(一)有隐瞒、欺诈行为的;

(二)自伤、自残、自杀的;

(三)合法受益人主观故意造成参保人死亡、伤残的;

(四)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持无效驾驶执照驾驶、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交通工具造成伤害的;

(五)醉酒、吸毒,或因受酒精、毒品、管制药物的影响而导致意外伤害的;

(六)因堕胎、分娩、食物中毒、医疗事故、接受或自行诊疗护理导致意外,以及非因意外伤害导致流产的;

(七)因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意外伤害的;

(八)赔偿责任应当由第三人承担的;

(九)补偿责任应当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

(十)在境外发生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的。

第四章 资金筹集和拨付

第十一条 意外伤害险的保险费分别从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资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中筹集,参保人个人不缴费。

第十二条 意外伤害险筹资标准由市人力社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意外伤害险制度运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调整。

第十三条 意外伤害保险费资金的拨付计划,由市人力社保部门按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逐季下达。市社保中心依据资金拨付计划及时将资金拨付受托保险公司。

第五章 申报和理赔

第十四条 意外事故发生后,参保人及相关人员在5日内通过拨打服务电话或到服务网点现场办理等方式报案,报告意外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参保人意外死亡的,其合法受益人需在48小时内完成报案。对于需要现场勘查的,受托保险公司派工作人员到意外事故现场查验,调取直接证据材料。

第十五条 参保人治疗终结或意外死亡后,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持相关材料到服务网点申报意外伤害给付。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可以书面委托他人代为申报。

第十六条 参保人或者合法受益人申报时应提供社会保障卡或医保卡,作为意外伤害给付凭证。

第十七条 参保人申请意外伤害医疗费给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事故者身份证明;

(二)门诊病历复印件或住院病历复印件及诊断证明书;

(三)医疗费用票据原件、费用清单及处方;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五)转账支付授权书。

第十八条 参保人申请意外伤残给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事故者身份证明;

(二)门诊病历复印件或住院病历复印件;

(三)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残疾鉴定报告;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五)转账支付授权书。

第十九条 合法受益人申请意外死亡给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事故者身份证明;

(二)门诊病历复印件或住院病历复印件;

(三)注明死亡原因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法医鉴定书;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五)合法受益人身份证明;

(六)合法受益人与事故者关系证明;

(七)转账支付授权书。

第二十条 服务网点工作人员接到申报材料后,对于申报主体和材料符合规定的,应当受理,并告知理赔流程。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不予受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申报受理后,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填写《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理赔申请书》、《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理赔资料交接单》(三联复写),将医疗费用单据、残疾鉴定报告、死亡证明等材料按照日期、费用类别(门急诊、住院或外地住院、急诊留观等)粘贴至《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理赔资料交接单》,并签字确认。

第二十二条 街道、乡镇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应在受理次日内将理赔申报材料转报综合服务网点,由综合服务网点汇总上报市服务中心统一归集保管。市服务中心完成复核和信息录入等工作后,交受托保险公司审核给付。

第二十三条 受托保险公司应当在五日内作出保险责任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属于保险责任的,受托保险公司审核完毕后十日内将支付信息送至指定代发银行,由代发银行将资金拨至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指定账户;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审核完毕后三日内向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发出《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不予理赔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按照规定标准由受托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付,其中应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由受托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再与市社保中心结算。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未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意外伤害给付要求。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同时参加其他同类商业保险的,先由意外伤害险资金给付,再由相关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协议)约定给付。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同时治疗意外伤害和疾病的,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由意外伤害险资金给付,疾病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受托保险公司应出具《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医疗费不支付明细单》,连同票据(社保报核联)原件交还参保人,参保人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程序另行申报。

第六章 保险给付及标准

第二十八条 意外伤害给付标准由市人力社保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意外伤害险制度运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调整。

(一)意外伤害医疗费给付。参保人因意外伤害发生的一定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意外伤害险资金按照70%的比例给付;超过该标准的住院医疗费用,由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意外伤害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用药、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给付范围,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参保人在异地发生意外伤害的,其住院医疗费用纳入意外伤害险给付范围。参保人在本市发生意外伤害,确需转外地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有关程序,由受托保险公司审核办理。

(二)意外伤残给付。参保人因意外伤害导致身体残疾经商业保险专门鉴定机构鉴定为一至四级的,按照伤残等级一次性给付。伤残等级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继续使用〈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的通知》(保监发[1999]237号)执行。

(三)意外死亡给付。参保人意外死亡的,按照规定标准对合法受益人一次性给付。

第七章 委托管理协议

第二十九条 市人力社保部门与受托保险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受托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协议约定管理资金,为参保人提供保险给付及其他服务。

第三十条 委托管理协议内容包括基本条款和责任条款。基本条款主要明确保障范围、合同效力、保险申请及给付等基本事项;责任条款主要明确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 受托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向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审核给付相关费用,并向市人力社保部门及市社保中心书面报告意外伤害险每季度经办管理情况。

第三十二条 市社保中心可对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重新审核,对不符合支付范围的费用不予结算。

第三十三条 市人力社保部门监督协议履行情况,受托保险公司未能按照协议约定正确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情节严重的可以提前终止协议。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与受托保险公司因伤残鉴定结论、居民死亡原因认定发生争议的,可以向所在区县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09〕1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不断完善人社系统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着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部门。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

考核采取分级逐一方式进行。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局考核领导小组逐一考核;其他工作人员由分管领导、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逐一进行考核。

全局所有考核对象采取统一的考核量分标准(考勤50分,考绩150分,总分200分)。各科室、所属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

二、计分方法

(一)基本分

考勤50分。班子成员、科室、所属单位负责人工作日期间离开工作岗位半天以上的,应向局主要领导告之去向。否则发现一次扣3分,直至扣完为止。

考绩150分(具体分值见责任状指标)。考核按半年或年终采取自我申报、公开述绩、逐一过堂、集中考评、结果公示方式进行考核打分;对不宜直接计分的考核指标,由考核领导小组或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分好、中、差三个格次进行考评定格。每个格次按好1—0.8、中0.7—0.5、差0.4—0系数折算计分。

(二)加分

1、荣获先进:获部省级:国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市级:省厅或市委、市政府;县级:市局、县委、县政府(不含县直部门)综合表彰的,分别加30分、20分、10分;获条线业务部门(部、省厅、市局内部业务处室、中心等)表彰的,分别加20分、10分、5分。其中:表彰个人的加相应分值;表彰集体的,按相应层级分别给予分管条线领导、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加50%分。

2、典型推介:在上述层级会议上作先进典型发言的,按 10分、8分、6分;作为书面材料交流或以文件(简报)转发推介的,按8分、6分、4分,分管领导、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加50%分。

以上加分项目,同一项内容获多层级表彰或推介的,取最高得分,不累加计分。

3、召开现场会:提供上述层级现场的,按相应层级加分,分管领导、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加50%分。

4、创新成果:局考核领导小组视项目申报(书面)创新项目效果的影响程度,在省内、市内、县内、局内有影响的,按20分、10分、5分、2分。

5、合理化建议:考核对象提出对全局工作有建设性、指导性的建议(书面),被局领导班子集体认可采纳,并取得实效的,每条加2分。

6、指标超额加分:对基金征收类、预外收入类(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指标超额按上升百分比加分,上不封顶,对其它类指标超额按不超过20%比例封顶加分。

招商引资等县重点指标,参照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由局另行制定办法重奖。

7、信息或宣传调研文章:按信息、宣传调研的专项考核办法加分。(同一文字材料被多次采用的,按最高分一次加分给发表文章的署名者,不重复加分。未署名的宣传集体材料,分管领导、科室、所属单位负责人各加50%分。所有网上刊登稿件或有偿稿件不予加分)。

8、鼓励帮带:鼓励上级帮带指点下级提升工作绩效水平。若分管领导考核得分低于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得

分的,可加分至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得分。(帮带加分只适用于一、二级目标责任状范围)

以上加分项目,因时间原因,未能列入本考核评比,可接转到下一加分。

(三)减分

1、对承担市县考核指标未完成或分管工作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2、被县委、县政府或市局工作督查通报批评的,一次扣3分。

3、凡廉政行风建设或违反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被服务对象投诉或被媒体曝光且查核属实的,第一次扣5分;第二次扣10分;第三次扣20分(累计算分)。三次以上取消考核资格,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4、凡未按时完成局领导交办其他工作任务的一次扣2分。

三、考核结果运用

1、完成目标责任状任务的,局领导班子成员享受县绩效考核奖金标准,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享受局绩效考核奖金标准。对年终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不享受局绩效奖金,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2、对局科室、所属单位实行统一绩效考核奖金标准,但绩效考核奖励必须拉开档次(原则上不少于3个档次),各科室、所属单位内部每个考核对象的得分、档次和奖金分配方案,由分管领导、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确认后,报局考核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3、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优奖励、外出考察和学习深造的依据。

4、本考核办法由局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第五篇:惠人社[2017]-惠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惠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贯彻落实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 纲要(2016-2020年)》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全面推进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建设(以下简称法治人社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按照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惠州和从严治党的要求,紧紧围绕“十三五” 时期惠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立法、执法、执法监督和普法工作,形成我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法治氛围,为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全面履行职能,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有效保障,全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明显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推进我市法治人社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三)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享,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人社建设与公平人社、创新人社、协调人社、智慧人社、清廉人社建设相结合,构建惠州法治人社建设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规制度体系。

1、制定立法工作计划。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十三五”立法规划》,结合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每年结合我市中心工作,提出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法规、规章项目制定和修改的建议,拟定项目和时间进度安排,制定惠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2、健全立法工作程序。建立多元化立法起草工作机制,推进委托第三方起草人社地方性立法草案,增强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健全立法草案立项、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立项论证、立法听证、专家咨询、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加强和改进立法调研、立法听证等工作,把社会公众有序参与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探索向公众反馈意见采纳情况,提高立法公众参与度,规范立法行为,提高立法质量。

3、推动重点领域立法。配合国家、省立法规划和计划,根据国家行政许可调整和我市深化改革的要求,完善就业、人才开发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公务员招录与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配套规定。

4、做好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衔接。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改革配套立法有关事项的统筹协调和研究落实,提出改革决策时应当对改革事项与法律衔接情况进行评估论证,对有关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提出意见。对改革发展急需的,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获得授权。

5、推动地方人大和政府立法工作。坚持维护法制统一与体现地方特色相结合,对已列入地方人大和政府立法计划的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项目,配合做好立法调研,论证评估、征求意见、沟通协调等工作,推动立法工作按期完成。

6、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和监督。2017年年底前,完成修订《惠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明确规范性文件未经合法性审查程序的责任追究机制。落实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实行制定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力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建立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开展实施后评估,为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订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7、落实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范性文件原则上每两年清理一次。2017年年底前,各县(区)要完成所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明确清理的责任单位、程序和周期,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并动态进行调整,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贯彻实施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8、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6年年底前,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2017年6月底前,对我市地方立法规定的行政审批 事项进行梳理,逐项进行论证并提出清理意见。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2017年年底前,实行目录化、编码化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和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布。2019年年底前,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对保留的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全面规范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程序和期限。按照国家公布的职业资格目录清单,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

9、大力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2016年年底前,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基本完成权力清单公布工作,将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

10、加强市场监管。贯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2016年配合工商行政部门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到2018年实现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交换。2019年年底前,清理、废除妨碍我市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探索“智能”监管。

11、优化公共服务。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完善促进就 业创业、社会保障智能,以信息化为依托,完善政府网站服务、电话咨询服务、自助服务和基层信息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加快建成覆盖全市、联通城乡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完善各级数据中心,提高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全领域业务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推进“智慧人社”建设,建立集中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统筹开展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等各领域应用系统建设。2018年年底前,建成市级集中、业务专网管理和互联网经办服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应用系统;2020年,实现信息全国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格局,提升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能力。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国家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2016年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加快拓展社会保障卡在就业领域的功能和应用,借助社会保障卡便捷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推动省内异地用卡,2020年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4.5%,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一卡通”。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全面清理和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和手续,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12、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 确重大行政决策的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决策流程。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和一般决策分类管理,普遍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征求公众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

13、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重大决策公众参与机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沟通,并注重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律师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应当公开信息、解释说明,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拟出台的政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各方面存在较大意见分歧的,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14、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完善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的选聘、委托和管理机制。落实重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经评估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的,不得作出。

15、加强合法性审查。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 讨论。选聘专业水平高,公信力强、社会形象良好的专家学者或法律工作者为法律顾问。起草法规规章草案、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办理重大复杂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时,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2017年底前,建立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16、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完善部门和机构的议事规则,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部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要决定如实记录、完整存档。

17、严格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健全并严格实施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及时跟踪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加强行政决策案卷管理,实现决策过程全记录,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8、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法规 制度体系,减少执法层级,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增加基层执法力量。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加快建立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以易发、频发违纪问题的行业和企业为重点,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和用人单位网上申报覆盖范围,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健全违法行为预警防范机制,有效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系统应用,2017年年底前,建成市、县劳动保障监察应急指挥(处置)中心,做实基层网格,落实监督责任,实现监察执法向主动预防和重点整治转变。创新监察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建立完善执法监察机制。开展劳资纠纷专项治理,完善多部门综合治理和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力度。

19、完善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加快推进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健全跨地区执法协作制度,加快跨区域案件执法协作。

20、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欺诈、人事考试等案件查处和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构建政府多部门联动响应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2017年年底前,建立健全查处和防范社会保险欺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1、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统一具体操作流程。健全行政执法表明身份、调查取证、告知、听取申辩、审查决定、送达等执法工作程序,明确听证、集体讨论决定的适应条件。2019年年底前,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分阶段制定每一行政处罚事项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应规则,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2017年,开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试点。

22、创新执法方式。推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强化科技、装备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加强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执法手段。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2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定,确定执法主体、岗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2017年开始,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案卷评查。

24、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2016年年底前,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严格清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逐步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平时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职务级别调整、交流轮岗、教育培训、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明确其适应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力义务、聘用条件、聘用程序和责任追究等。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5、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党组(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向政协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认真研究落实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对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建立对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举报监督渠道,方便群众举报投诉、反应问题,依法及时调查处理违法行政行为。

26、加强行政监督。完善内部层及监督,改进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内部权 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和工程招标等工作。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2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完善主动公开目录,2017年上半年,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全面完成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编制工作。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对涉密政务事项和信息作梳理甄别,纳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公开。加强门户网站、办事大厅等政务平台建设,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报告编制和公布工作。集中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提高政务透明度。2017年年底前,建立部门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等制度,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2018年年底前,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设立本部门网站政策法规栏目,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开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并进行动态调整。

28、完善纠错问责机制。继续推进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 决惩处失职、渎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或者出现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单位,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加大对行政机关、行政首长问责和行政错过责任追究力度,实现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常态化。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9、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贯彻落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畅通有序的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劳动争议。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以鼓励和解、强化调解、优化仲裁、衔接诉讼为主线,改革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以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重点,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调解服务网络。推行仲裁员等级制度,大力推进仲裁员职业化发展进程。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规范事业单位申诉工作。完善信访事项化解机制,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加强依法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引导群众在法治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形式分析与研判,及时收集分析热点、敏感、复杂矛盾纠纷信息,加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警监测,强化依法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和能力。

30、加大普法力度。实施《惠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深入推进系统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内法规,深入推进多层次依法治理,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继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注重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微视、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共同推进“互联网+人社法治宣传”行动,发布普法信息动态,加强新型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突出重点,创新手段,针对不同普法对象开展个性化、菜单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普法宣传品开发、组织和参加与法治文艺展演展播等方式,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增强广大群众尊法学法用法自觉性。

31、妥善处理行政争议。2018年年底前,完善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开庭审理、公开听证等制度,改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对重大、复杂或者事实争议较大的案件进行开庭审理,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完善行政复议意见书和行政复议建议书制度。认真落实行政复议案件统计分析报告工作,加强对案件类型、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梳理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主要行政法律风险,探索改进行政行为的方式方法,为政策制度提供参考。完善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制度,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探索建立简易程序解决行政争议。依法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提高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水平,推动相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案场所和装备保障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行政应诉工作规定》,建立健全法制机构牵头协调、涉诉业务机构具体承办、法律顾问配合参与的行政争议出庭应诉机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的,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

(七)全面提高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2、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把法治观念不强、法治素养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把严守党纪、恪守国法的干部用起来。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问题严重或者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33、加强法治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好宪法以及与自己所承担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法治教育纳入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将法治课程列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题培训、党校培训以及各类业务培训的必修课,确保法治培训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落实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章 党规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做学法表率。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应当举办二期以上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出台后,都要在本系统组织专题培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法治专题培训,纳入培训计划逐年开展。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推进学法形式创新。

34、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重要参考,督促其严格履行法治建设职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本部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优化公务员录用考试测试内容,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比重。实行公务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考试。

三、工作步骤安排 本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第一季度前。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时间进度安排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把法治人社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要制定计划,突出工作重 点,对本部门法治人社建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按照实施方案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对各地贯彻落实方案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定期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并适时组织各地总结经验,及时改进工作,推动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9年下半年,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总结检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在各地总结检查的基础上,对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党对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党组(党委)对本部门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人社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行政,将法治人社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安排,认真谋划和落实好法治人社建设的各项任务,制定 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确定每一项任务的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二)建立报告制度。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上一法治人社建设情况,及时消除制约法治人 社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研究部署法治人社建设重点工作。法治人社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经本部门党组会讨论通过后,按要求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三)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法制机构的建设,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法治人社建设任务相适应。加大法治工作人员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把优秀干部选配到法治岗位。法治机构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当好本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

(四)加大法治经费保障力度。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将法治人社建设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咨询论、聘请法律顾问、行政执法和执法人员资格培训、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示范创建、信息化建设、考评评议、表彰奖励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大对基层人社法治工作的经费支持,改善基层法治建设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为有效实现法治为民提供必要保障。

(五)强化考核评价和督导检查。把学法用法和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情况列入考核重要内容,建立领导干部述法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考核述职中要围绕法治学习情况、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情况、依法履职情况等进行述法。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的,该单位和部 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评为“七五”普法先进。结合法治人社建设重点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

(六)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问题理论研究,为法治人社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积极开展法治人社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下载黑人社发〔2014〕11号 -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人社发〔2014〕11号 -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 行政执法依据为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

    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物价局,任城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济宁高新区人事劳动保障处、济宁太白湖新区......

    田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田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社局紧紧围绕“三年一争当”活动扎实开展2017年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篇范文

    教 育 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蚌教人[2010]44号 关于做好2010年蚌埠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人社局,局属各学校(幼儿......

    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集)

    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因工作需要,秦皇岛市商务局需要我公司提交一份由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证明的人员现状。 我公司现有职工总人数203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

    怀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安庆中公教育:安庆市菱湖南路201号(安庆二中隔壁)咨询热线:0556-5585658 怀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怀宁县人民政府|安庆人事考试网怀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主要职责是:(一)贯......

    望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安庆中公教育:安庆市菱湖南路201号(安庆二中隔壁)咨询热线:0556-5585658 望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望江县人民政府网|安庆人事考试网望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一)......

    于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附2:2011年于都县公开招聘讲解员、播音员及体育教练员工作方案根据《2011年于都县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工作方案》精神,为确保本次招聘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