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金融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浅谈金融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一、金融业与批发零售业的现状
(一)金融业的现状
1、中国股市改革措施落地
新股发行改革、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优先股、保护中小投资者“国九条”和新三板全国扩容这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改革似乎让多年陷于熊市的中国A股投资者看到了些希望。
兴业证券张忆东认为,中期来看,这些改革将构建更健康、更有资源配置效率和价值发现功能的A 股生态环境,投资者行为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场外增量资金也有望向A 股重新配臵。股市体制改革构建更良性的A 股生态环境,吸引场外资金进入,厘清各种圈钱乱象改变A 股市场净融资(IPO+增发-分红-回购)长期为负的窘境,提升A股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相对吸引力。
2、互联网金融从边缘走向主流
宇博智业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的一大亮点,无论是百度式的补贴收益,还是余额宝利用支付账户余额购买货币基金,不仅补充了传统金融销售渠道的作用,更通过货币基金的膨胀,倒逼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但无论是百度和阿里,虽然在购买流程、用户服务和营销上都取得了创新,但是依旧停留在分销的阶段,没有能够在制造金融产品上取得突破。
在2014年,无论是小微贷款、P2P贷款,互联网销售理财和基金产品都会在规模扩张中走向成熟。随着监管完善和推进,传统金融机构的不断拥抱,互联网金融势将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中国金融改革中的先锋之一。
(二)批发零售业的现状
批发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批发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批发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了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了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1、从行业构成看
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主要以批发业为主,1023家批发企业占单位总数的55.36%,较2004年增加312家,增长43.88%,从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2.36%、86.68%、84.84%;零售企业825家,占单位总数的44.64%,较2004年增加58家,增长7.56%,从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7.64%、13.32%、15.15%。同时以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和销售为优势,从事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的企业达443家,占批发企业的43.30%,其次是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企业达287家,占批发企业的28.05%。
2、从区域分布看
批发零售贸易业单位分布以市中心繁华地段为主,主要集中在城中区的东西大街和城西区的五四大街,其次是城东区和城北区,四区法人单位占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的93.73%,三县法人单位占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的6.27%。
二、金融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问题
(一)金融业的发展问题
1、银行经营管理重心偏移,风险增大
为扩大存款规模,许多机构以事先许诺贷款或信贷额度作为优惠条件吸引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而且在实行存贷比例管理的情况下资产质量的计算上有个特点——就是贷款规模越大,反映出的资产质量越好。然而扩大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是要确保存款规模。然而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存款至上,资产质量成了个别人的行为,并在本质上和存款工作相分离。
2、资产管理不善,不良贷款比率高,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第一,由于目前很多机构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认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自残的按群运营。第二,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监管机制并不健全,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会给不良资产的形成留下隐患。
(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1、商品销售规模扩大,在消费品市场中主导地位增强。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市的贸易业得到长足发展,行业规模日趋扩大,经营领域不断延伸。2013年末全市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达4366个,比2008年增长30%,其中,批发法人企业单位达 2586个,比2008年增长45.3%,零售法人企业单位1780个,比2008年增长12.80%。
2013年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50904人,比2008年增长2.5%。贸易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多种经济类型蓬勃发展,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
2013年,在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和集体单位数分别为96个和308个,分别占全部批发零售法人单位的2.20%和3.44%,从业人员分别为2983人和2457人,占比分别为5.86%和4.83%;2013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私营企业单位数3015个,比2008年增长24.90%,占全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的69.06%,比2008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30637人,增长17.69%,占比为60.19%,国有和集体企业增速慢,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而私营企业却呈加速发展态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的商品经济主体。
三、总结
目前金融变革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超过历次金融变革,不仅对传统的金融服务和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产生影响,还将对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冲击。而我国的批发零售业发展和起步较慢,尚处于初期成长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国家应该重视并支持金融业的变革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正视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篇:批发和零售业测评试题
批发和零售业测评
姓名:请如实填写姓名,多人用逗号分隔
一、统计法(每题10分,共1题)
1.新《统计法》第七条对统计调查对象的上报统计资料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A.对 B.不对
二、基本单位(每题10分,共1题)
1.某多产法人单位,101A表“17 期末从业人员”填报10人,3家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本部)填报101-1表“17 期末从业人员”均为2人,请问法人本部101-1表“17 期末从业人员”应填报()人
A.4B.1 C.2D.3
三、劳动工资(每题10分,共2题)
1.某劳务输出机构向一家建筑公司提供了300名施工人员,建筑公司将这些人的工资打入劳务输出机构的账上,由劳务输出机构缴纳社会保险并发工资,这300名农民工应由谁统计,统计为何种人员()
A.建筑公司统计,应统计为在岗职工 B.建筑公司统计,应统计为劳务派遣人员
C.劳务输出机构统计,应统计为在岗职工 D.劳务输出机构统计,应统计为劳务派遣人员
2.《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4表)下列属于从业人员的是()
A.离岗休养职工 B.录用的档案存在人才(职介所)的人员C.实习学生 D.带薪参军人员
四、非工业能源(每题10分,共1题)
1.《非工业主要能源消费》(105表)某调查单位转供给本单位家属区的各种能源(不改变能源物理形态),计入调查单位消费量。
A.对 B.错
五、批发和零售业专业(每题10分,共5题)
1.《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额》(E102-1表),《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额》(E202-1表),《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销售情况》(E202-2表),《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E202-3表)统计口径为法人不含外地同行业产业单位数据。
A.对B.不对
2.《商业企业物流情况》(109-3表)中,“自有仓库面积”指标包括出租给其他单位的仓库面积。A.对B.不对
3.《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E102-1表)统计中,对于兼有服务性行为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如果商品销售收入和服务性收入单独核算,商品销售总额中只应包括销售商品部分的收入,而不包括服务性收入。A.对B.不对
4.某在京批发业法人单位A在自营网站上进行网上销售,同时将网站提供给法人单位B进行销售并收取一定费用,年底盘点该网站上所有订单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A销售的订单总额为3000万元,B销售的订单总额为2000万元。则A所填E606表中“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为()。A.5000万元B.3000万元 C.2000万元 D.8000万元
5.《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E103-1表)中“固定资产折旧”指标是指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A.对 B.不对
第三篇:批发零售业经营分析
i.营业场所所有权和地理位置。依次了解客户营销网络和渠道建设情况及公司有价值的不
动产。
ii.客户经营策略。填报调查了解的客户经营范围和区域、主要收入来源分类,与上下游客
户的关系。特别是与主要供应商和下游主要客户之间的关系。对于主要客户的名称、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交易规模等要详细填报。
iii.同业竞争情况。
iv.结算方式变化。结算方式需要重点进行了解。了解进货和销售的结算帐期及与过去相比
有无变化,现金与赊销结算的占比及与过去有无变化。通过结算方式了解,可以提高对客户销售周期感性认识。通过结算方式的变化,也可以间接了解上下游客户对借款人的态度。
v.经营指标。通过对上一授信期总的交易规模在300万以上的上下游客户数量和帐期的变
化情况,对客户经营情况了解。上游客户对于借款人持续进行交易,可对借款人经营情况动态了解,对借款人经营变化的反映速度快。因此了解上游大客户对借款人态度,有利于间接了解客户经营变化。而上游客户对借款人经营变化直接反映体现在还做不做生意,还给不给借款人信用额度。此外,借款人资金紧张时,一个主要动作就是收缩对下游客户的帐期和赊销方式,因此对下游客户也应有所了解。
vi.供货商进场或摊位出租情况。批零客户采用出租摊位或供货商进场销售模式的填列此
项。填报收费标准、可使用摊位数量和使用率,近两年收费情况
vii.偿债能力分析。同制造业。
viii.其他行业经营分析
其他行业分析内容包括不动产所有情况、经营重点和收入、活动区域、同业竞争、结算方式、经营指标和偿债能力分析,填报要求与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同。生产经营指标中增加“其他指标”填报项,客户经理如认为有某些能较好反映客户经营情况的指标,可在此项填报。
第四篇: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文/朱士春
增速不断放缓
中国家纺行业经过前期十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疲态尽显,增速一改前期高速增长态势,自2010年开始便一直呈现不断减缓趋势。
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23.4万亿元,但实际增长率仅为11.5%,为五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同年,我国家纺行业181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1.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3.7个百分点。三大家纺上市企业也一改往年快速增长势头,增速放缓明显,扩张步伐明显放慢,家纺业龙头老大罗莱甚至2013年出现罕见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的的惨烈现象,直接说明了家纺行业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家纺零售业的困难局面。
消费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电商力量的成长、新技术的应用、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都制约家纺零售业的发展,家纺零售行业必将开启行业深度调整的序幕,进入结构性调整和经营创新的阶段。
那么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中国家纺零售行业必将朝着以下趋势发展:
一、家居生活中心、家居馆逐步替代分散的家纺品牌专卖店。
国内各大家纺品牌现在的销售模式主要包括:公司直营、城市加盟、商场联营、市场批发等形式。公司直营在房租高企、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费用不断飙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谓望尘莫及,对于大型企业甚至上市企业而言也是压力重重。城市加盟是现阶段的最主要形式,加盟商拥有一个品牌在一个城市任意开店的权利,但是现阶段加盟商以个体为主,公司化运营的较少,所以不论是资金实力、人才储备还是思想观念上都使得家纺品牌在当地市场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导致家纺专卖店在各城市比较分散,整个行业发展受到抑制。商场联营模式不断受到商场高费用的打压,而且楼层位置往往较高、人流稀少,直接导致家纺联营模式发展缓慢。批发市场是传统零售消费市场,但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批发市场主要以中低端消费为主,购物环境、服务水平都制约了家纺批发市场的发展。
现在消费者为了购买某种商品而东奔西跑对比商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他们更希望在同一个商场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花型和适合自己的价格。那么家纺零售行业类似国美、苏宁、3C数码等专业店模式必将迎来发展高峰,形态将
更加多元化,以专业店、家居生活中心、家居馆的形式不断发展,他们通常还将扮演“价格杀手”的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渠道整合能力,形成对大型综合超市和百货的强有力挑战、同时直接挤压街边家纺专卖店的生存空间,所以,未来新的商业巨头很可能将在专业店领域产生,而家纺专业店的发展空间将无限巨大。
未来的家纺零售业,就是在专业地段做专业店、大型家居生活中心或家居馆,提供家纺商品与专业服务。因为零售行业良好的现金流,必将吸引一些有实力、有远见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为家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促进家纺零售的升级与转型,促进大家纺消费时代提前到来。
二、百货商场家纺自营模式将逐步替代联营联销模式。
如今,国内几乎90%的百货商场采用联营模式,即“保底点数+抽成”;百分之90%的专卖店采取买断经营的模式,即“公司与加盟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经售出概不退货”。百货商场这种盈利模式,说的直白点就是“租金”,百货公司更像物业或房东,仅负责管理和维护,对商品的选择和定价则没有干涉的权利。这种经营模式,除了令百货公司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在经营策略方面也限制了百货公司自己的调整空间,令公司经营变得被动。
而与“联营模式”相反,国外知名的百货公司多采用“自营”的运营方式。这种经营模式需要商场自负盈亏,需要承受货品仓储和利润被挤压的风险,所以更为冒险。但是,风险带来的是强大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有利于百货商场的经营策略调整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所以更多的百货商场将不断尝试用家纺自营模式替代联营联销模式来提升商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家纺零售业将逐步进入微利跑量时代。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零售业不断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尤其是家纺作为标准化商品受到的冲击尤为强烈,成本不断透明。同时家纺行业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抢夺市场,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以前的高利润率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意识的觉醒,人们将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家纺消费周期将会快速变短,以前的传统消费观念将慢慢改变,不会再等到套件用坏、枕头压扁才更换,市场总量将因为消费周期缩短而快速扩大,当竞争逐渐激烈,成本日渐透明,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维持利润总量,家纺零售只能进入微利跑量的时代。
四、家纺零售需要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很多时候,明明是商家专柜服务不到位,客诉出了问题就总结说这顾客好计较,从不主动检讨、反思和保证下不为例。宾至如归,才是真正的卖场服务,是零售业该有的样子。
在微利时期,行业巨头及大型零售专业店将参与竞争,零售业若没有特色,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如今,社会在发展,整个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零售企业必须紧随时代的脚步,开拓前进,首先要服务好我们的顾客,不论从行动还是内心都要把顾客当成上帝一样来服务,紧跟上帝的需求而改变服务的内容。
家纺零售业的服务水平也将进入精细化时代,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全面了解客户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周期等情况,为顾客提供为其量身定制的需求商品,减少顾客因挑选商品而带来的困扰,当然最基本服务礼仪也是要坚决执行和统一。售后服务范围还将不断延伸,不但要做好顾客售卖的全部过程,还要做好后续使用服务,不断延伸到家纺洗涤、保养、储藏、回收等服务的外延环节。
五、家纺零售行业将进入自助或半自助时代。
随着人们个性化的发展,更多的追求自助独立,于是自助取款机,自助餐,自助旅游都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能更好的彰显人们随性闲趣的生活态度。家纺零售业随着专业店、家居生活中心、家居馆的流行,家纺零售业商场将不再见到更多的导购员,更不会有导购员一直跟着你,向你推销这个推销那个,取而代之将是更自由和更自主的家纺选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通过按铃等方式获得专业的导购服务。
以后走进自助购物的家纺专业店,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导购人员,消费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选择商品的过程。店铺的陈列也将更讲究,完全开放的购物环境,让进店的人眼前除了商品还是商品,各种颜色,各种尺码,各种款式应有尽有,而且摆放的井井有条。
家纺专业店将主要通过购物导示牌,清晰表明家纺的各种面料特性、适合人群、价格档次、执行标准、规格款式等帮助顾客完成购物的全部过程。同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不断简化退换货流程,强调顾客的消费主张。
六、家纺零售行业线上线下将融合发展。
国内百货零售企业中,尝试进军电商的早有百联和银泰,近有万达和王府井百货。家纺实体店与网络销售各具优势,对于实体店,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满足消费者实际体
验和享受服务需求。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兼得二者并形成新的优势,应当成为家纺零售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人们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智慧、互联和自主的消费特点,消费者更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渠道购物。同时通过手机、电脑、实体店等多渠道购物者的花费比单一渠道平均值高4~5倍。另一方面,诸如阿里、腾讯、京东等这些平台电商纷纷把“橄榄枝”抛向零售企业,示好实体企业是近年电商的基本策略,这也为零售业包括家纺零售业O2O策略创造条件。
打通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是大势所趋,家纺零售商的转型战略根本出发点仍然应当围绕零售的核心价值,而不只是渠道的表现形式。从具体操作看,家纺零售业“触电”,并非简单地把线下商品拿到线上去卖。如何有效融合互补,也是零售经营者普遍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此路漫漫,但是趋势依然不会改变。
七、家纺零售业公司直营将变成趋势。
家纺行业加盟商对于企业而言已经形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家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逐渐失去对加盟商的控制,零售终端加盟商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严重,直接损害企业品牌形象,同时原有的订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家纺企业已经很难通过订货从加盟商处获得巨额现金流,这些情况都将迫使家纺企业做出改变,而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就是开设直营店,自己控制零售终端。
为了提高利润,减少流通环节,强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家纺公司直营还将成为趋势,并且还将不断发展,生产企业直接参与产品零售,可以增强品牌竞争力,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快速改变,还可以塑造品牌良好形象,获得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家纺零售业还将出现其他变化的趋势,但是谁能在市场经济中跑的早,跑的快,最终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必然的趋势。家纺零售市场唯一不变的只能是不断发现和引导顾客的需求。(注:本文作者系家纺行业资深营销管理人员)
第五篇:10问2012年中国时尚零售业发展趋势
10问2012年中国时尚零售业发展趋势
2012-1-27
网
《服装时报》渠道版在新年开启之际,结合2011年商业渠道的新变化,向2012年提出了十个问题,这些不仅是商场经营者们关注的话题,也是品牌零售商们要思索的未来。
世界末日?诺亚方舟?船票?无论给2012扣上怎样的帽子,它已缓缓驶来。正如2012的无法预知,商业的风云变幻也增加了2012的神秘。
对品牌商来说,市场竞争日趋增强的激烈性和对抗性,要求品牌经营更加深入化和细致化,如何进行销售渠道的重新整合则成为他们关注的话题。对地产大亨来说,从房地产到商业地产,甚至零售地产的倾斜,在给零售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挑战。而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又会给传统百货业带来怎样的契机?
《服装时报》渠道版在新年开启之际,结合2011年商业渠道的新变化,向2012年提出了十个问题,这些不仅是商场经营者们关注的话题,也是品牌零售商们要思索的未来。1 奢侈品渠道下沉底线在哪里?
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是:“世界的消费支撑点在亚洲,亚洲的消费支撑点在中国,中国的消费支撑点在二三线城市”。
在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逐渐爆发出活力时,大牌们的扩张线路也不谋而合,一线城市日益拥挤和饱和之后,渠道下沉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中国二三线城市成为奢侈品牌抢摊的新疆域。与此同时,购物中心的开发商们也正在加速二三线城市的项目布点,这将解决此前奢侈品品牌遇到的店面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
不在乎品牌下沉、为获得更多利润让渠道下沉的策略,让更多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对奢侈品趋之若鹜。一线城市树立形象,二三线城市深耕市场,提高销量,这是很多奢侈品品牌中国区总裁反复强调的。不过,令人担心的问题也出现了,奢侈品过分强调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特别是争夺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很有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对奢侈品真正内涵的理解。
大牌们在一门心思考虑如何提升二三线城市门店的单店运营率的同时,还应将工作重点应从圈地开店逐步转向提升客户体验转移。虽说一线城市树形象,但品牌渠道下沉的同时万不能自毁形象。奢侈品电商泡沫何时破裂?
在过去的一年里,电子商务在奢侈品行业的应用可谓风生水起。各路资本的涌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奢侈品在线销售平台描绘出一幅繁荣的景象。
不过,坏消息接踵而至。2011年岁末,奢侈品网站呼哈网被曝“欠薪内讧,90%员工已辞职”。2011年12月26日,网易尚品在上线不到一年后也应声倒下。电子商务寒冬论之下,奢侈品也未能幸免。
奢侈品在线业务已成为近两年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一大投资热点,然而,大量的资本投入后,这个市场已出现轻微的泡沫,有专家预言:奢侈品B2C网站过度倚赖资本最后可能会导致崩盘。
泡沫虽已形成并有破裂的危险,但这个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在。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来看,奢侈品是在线市场的最后一块蛋糕,2000年美国在线市场已非常繁荣,但依然经过五年之后奢
侈品才开始进入电商平台,这是因为在线买家必须适应并且能够完全安心地在线购买。网上购买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吸引力在于渠道的便利性,而非商品的低价。那么,中国的奢侈品电商应真正致力于品牌授权的奢侈品,这意味着对商品的选择、对客户服务的承诺,这样才能使得在线购买更多地变成一种体验而不只是因为便宜的价格。如此,泡沫便自动消失。快时尚在二三线城市能否如鱼得水?
经历了试水阶段后,国际快时尚巨头们如今进入了跑马圈地快速扩张的新时期,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段成为他们争抢的目标。以ZARA为首的国际快时尚品牌确实在兼顾一线城市的同时把脚步挪向了二三线城市。
然而,这些快时尚品牌大举进攻二三线城市时,将遇到长期以来盘踞在此的中国本土品牌,双方的战争不可避免。在这中间起决定作用的,是它们对各地消费习惯的掌控程度。
于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像ZARA、H&M等国际品牌现在已将自己的市场“辐射”到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但是它们在这些城市的业绩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毕竟二三线城市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国际化程度高,其城市地方特色明显,世界流行趋势的影响相对较少,并且当地居民都有自己的特殊爱好。这里的居民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这对品牌产品的细分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比如在板型、款式、颜色喜好等方面具有差异。
相对于在二三线城市深耕多年的本土品牌,国际快时尚品牌并不十分了解中国地方城市的具体情况,它们在这些地区能否如鱼得水,保持原来单店200万元以上的销售额?大家拭目以待。热闹潮牌如何提升终端业绩?
潮流百货横空出世、潮牌集合店崭露头角、主打潮牌的展会也应运而生。低调的奢华,小众的品位,随着80后、90后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潮牌”概念已深入人心。
明星们的动向也影响着零售业界的神经,因为他们所设计的潮牌服饰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歌星古巨基将自创潮牌,并将经营的触角延伸到内地,复出的陈冠希旗下的潮品Clot在上海已经成为时尚标杆,扩大规模经营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上海、北京这些国际性大都市,潮牌已经被主流消费市场所认可,有的SHOPPING MALL已开始售卖来自世界各地的潮流品牌,特色主题推介会、潮人潮物选举、潮运会等日常性活动更是让潮品的产业链不断得到完善与优化。
虽然潮牌的经营者们都相信个性、甚至小众化品牌的生存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潮牌店已经意识到,小众品牌被市场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培育。庆幸的是,尽管很多潮牌销售业绩无法和一些成熟品牌相比,商场甚至要贴场地贴时间来“养”,但随着中心商圈未来百货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百货商场表示,在今后每年例行的品牌调整中,将进一步加强对更潮流的品牌的引进,以适应新兴的消费主力。而在这“养”的过程中,潮牌的经营者们也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将创意转化为业绩。设计师 “上线”能否真的成为趋势?
2011年,对于设计师品牌而言,一个最主要的信号是设计师品牌从线下转战线上,开始了设计师品牌的D2C(设计师对客户)之旅。
从淘宝推出D2C旗舰店,并由全国优秀服装设计师中的吴海燕、邓力夫、钱峰等领衔,到中国首家汇集设计师品牌服饰的B2C商城AnyShopStyle正式上线,再到DOIN设计师品牌在国内开设首家“设计师主导时尚网购品牌”的B2C网站,这一切都表明在大众品牌和奢侈品品牌之外,设计师品牌正渴望寻求与大众消费者最紧密相连的突破口。
随着消费者追求个性和品质的趋势逐渐加强,对年轻设计师们来说,他们的品牌似乎也通过线上试水找到了能更快得到市场认可的渠道。但应看到,目前这种形式比较新颖,当人们的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包括物流造成的等待时间过长、看不到实物而质疑品质等一系列问题会随之产生,所以设计师品牌到底能不能取得线上的全面开花,目前下结论还为之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模式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待到成熟后,答案会自见分晓。网络品牌“下线”之路如何走得更稳?
从“O2O”模式到“OAO”模式,淘品牌在2011年可谓刮起一阵“软着陆”风潮。虽然“下线”成了很多淘品牌想要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但从淘品牌下终端的运营效果看,能称得上十分成功的至今尚且没有。
玛萨玛索等多数品牌将实体店定位于提升用户体验的补充角色,在价格等策略上也有别于网上运营,但规模一直未见增长。茵曼虽然推出被业界所看好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AO”模式,但尚属起步阶段,没有运作成熟。
可以预见,网络品牌“下线”已成大势所趋,如何才能做到成功“软着陆”还需要继续探索尝试。有三点需要考虑,首先品牌要做好线下客户的精准分析,并与线上客户做对比,找出不同点和相似点。再者,线上积累的经验是否完全适用于线下?这也是很多网络品牌盲目开实体店时没有考虑的事情。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确保线上线下不冲突,而相互促进,也就是如何做到线上线下大融合?这些是所有网络品牌“下线”都必须深思的问题。待到网络品牌线下运作成熟之际,它们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影响力的时尚品牌。“触电”能否成为百货店新的增长点?
王府井、西单商场、银泰百货、新世界、中友、赛特、巴黎春天……去年,北京多家传统百货强势企业纷纷触网,建设线上渠道。网络零售每年销售额远不及实体商业,但平均每年接近一倍的增长幅度,则让传统企业经营者在望洋兴叹的同时了解到传统百货触网将是大势所趋。虽然相继触网,但目前大多数传统企业旗下B2C网站销售额仅占到其总销售额一成不到。有业界人士指出,对电商领域的不了解和商家观念的改进是其关键所在。
那么商家观念需要怎样的改变呢?其实就是让商家明白不要把网店简单当作一种创新、一种尝鲜,而是要认识到,网店不仅仅是一次创新,它实际上可以很好地扩大百货零售业的范围,是建立自身优势的一个战略举措,所以有了战略布局的认识后,网店的营销和品牌推广自然就会跟上来。未来,只要做到能熟练掌握电商发展模式和对电商看法的转变,百货公司将要走的路也许就是:网上网下,双管齐下,最后做到线上线下双赢的局面。外来买手制百货将带来什么?
2011年2月,香港买手制百货店连卡佛在北京经营3年后宣布未来3年将在北京、成都连开两店,并将重回因水土不服而退出的上海市场。此外,NOVO百货、知名品牌I.T和CPU、泰国零售业巨头尚泰旗下精品百货ZEN等买手制零售商也纷纷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加快了开店脚步。
这些以买手制为运营模式的百货是否会促进本土百货的买手化进程?有业界人士认为,重启买手制,走自营百货之路对中国的百货业来说是建立个性化的新途径。但这种运作模式要求买手对市场行情有敏锐洞察力,对当地商圈的消费习惯有深刻理解,而国内买手人才的短缺是一大问题。况且买手制的风险较高,商场要承担买断的商品销售不出去的风险,所以买手制目前还不能成为本土商场自营品牌发展的主力。
实际上,自营的关键是培养一批眼光准,并能深入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买手人才。伴随着品牌规模的扩大,短期内商场可以以扩大买手队伍为主,制订培养买手的相关战略计划。目前,买手制在中国百货业全面发展可能还只是一个方向,不会扩张太快。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提高自营商品的比例将是行业大势所趋。百货店将如何支持本土品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百货店的招商人员都把眼光瞄着国外品牌,这是导致百货店同质化的原因之一,也使得一些国产品牌在入驻高端商场时以英文名字作为品牌名称、虚构品牌来源地,假洋品牌盛行。
进店难,成本高,一直以来,一提起进百货店,国内服装品牌总是充满了抱怨,也总是习惯性
地认为,国内百货店不给本土品牌机会。值得期待的是,这一情况或许将得以改变。
2011年9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组织100家百货店签署了一份名为“宣传中国品牌、支持中国品牌”的倡议书,这其中包括北京翠微大厦、北京当代商城、北京西单商场、青岛阳光百货、天津中原百货等。
这份倡议书号召全国的零售企业从六个方面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品牌发展:提供销售便利、组织联合促销、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推介力度、引导厂家生产、提高自营比率。
2012年,“宣传中国品牌、支持中国品牌”倡议书签订后的第二年,那些签署倡议书的百货商场在支持本土品牌方面将有哪些实际行动?我们将持续关注。社区MALL能否成新主流?
2011年1月,在王府井、西单和崇文门等客流密集、商业氛围浓郁、经营风险相对较小的核心商业资源越发稀缺之时,北京的社区商业以“经营风险小、销售利润稳”被普遍看好。今年,不少在建商业综合体也即将在北京落成,大兴、房山和昌平等新城将迎来多个区域商业设施。的确,“购物就在家门口”已成为一种趋势,各种类型的社区型购物中心也纷纷兴起。社区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完善,在造福周边居民的同时,也将大大缓解城市中央城区的超大负荷,并对提升区域性顾客的消费层次、提升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有很大帮助。
尽管国内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占有很大比例,但真正具备社区功能的却很少。一些开发商建社区MALL时往往很盲目,把追求高端作为主要目的。其实,社区型购物中心更多的是服务于社区居民,在定位和招商上更多的是要贴近生活,注重功能性。未来,社区MALL必将成为零售地产商开发的重头戏。只有做好社区MALL的差异化经营,才能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来源: 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