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信访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信访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长期的信访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日益重视,但信访工作者们却感到这项工作愈来愈难,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愈来愈多,而劝返工作却成效甚微,群众反映的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何在?原因何在?结合我区信访工作实践和思考,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借本篇文章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就如何科学把握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如何理顺当前信访工作的职责定位、如何强化当前信访工作的机制架构、如何处理好现阶段信访工作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谈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信访工作形势分析
正确把握形势、驾驭形势是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形势,把握工作规律,才能更好地提升信访工作的前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信访工作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近五年我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543批21903人次,可以设想,这些信访事项连接着多少家庭、多少群体,我们可以感受到信访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信访工作正面临着外部任务加重、内部体制机制不适应加剧的双重压力,面对当
任,信访干部也相应成了各项法律、政策都要了解的“万事通”,然而“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信访部门已不堪重负,呈现出一付“小马拉大车”的困局。
(二)信访部门责重权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都设有信访机构。《信访条例》也明确规定党委政府信访部门代表同级党委政府对所属部门信访工作有协调指导权,但在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同级党委政府信访机构对各部门信访机构之间的管制协调能力十分有限,缺乏强制约束。各级信访机构地位低下,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而信访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掌握党政司法权力的部门,却让没有权力的信访部门出面处理,信访部门什么都能管,实际上什么也管不了。这与信访部门担负的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很不适应,信访部门责重权轻,权责出现错位。信访机构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权力,处理问题主要靠领导批示和干预,信访机构把领导批示批转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往往拖着不办,缺乏责任心,但信访部门除了催办别无他法。由于责任不落实,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群众反复进行信访。
(三)社会管理主体不明。当前,社会矛盾多、处理解决难,反映出群众工作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出社会管理的缺失。社会管理缺失在信访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信访条例》一方面提出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另一方面又规定了许多不能。如要求信访人不能聚集上访、不能择机上访、不能到敏感部位上访、不能缠访闹访、不能非正常上访等等。这些不仅是群众工作,更是
场所聚集甚至滋事。有的人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制造扩大社会影响,带来社会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进京上访人员,他们作为上访代表赴京上访,反映的问题多而复杂,报警、求助和施压是他们进京上访的主要手段。他们反映的问题大部分解决难度较大,但又要求必须当场答复解决,必须见有一定权力的领导才肯回到地方,部分责任单位的领导对这些上访人听见就烦,见着就更烦,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因此往往都不想去接,而在缺少责任单位的工作支持下,信访部门对于这类人员的解释疏导更显苍白无力,所以很难劝返。
三、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经济社会变革的不适应或适应滞后,是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诱因。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一些积累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各种热点问题通过群众信访反映出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而群众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群众信访和集体访、重复访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是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观动因。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
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营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强化信访工作的体制架构。体制是管总的,体制建设对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根本性建设。近年来,信访工作体制建设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能的发挥。
1.要增强权威性。就是要增强信访部门对职能部门信访工作的领导力、推动力和约束力。这既涉及到强化部门职能和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也涉及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干、如何树立权威的问题。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目前要增强信访部门权威性不能总是“临渊羡鱼”,总是牢骚满腹,更不能一味等着上级给授权而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增强部门权威关键在于用好手中已有的职权。较之以往,信访部门已经有了树立自身权威、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利条件,有了中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央三部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力武器。过去信访部门协调解决信访问题需要给别人说好话,现在中央给了我们手段,关键看我们敢不敢在实际工作中去运用手中的权力,敢不敢向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叫板,能不能真正做到挺起腰板、理直气壮。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只要信访部门在责任落实上抓得实、功夫下得大,信访部门在当地就有权威,工作局面也就比较理想。往深处说,信访部门敢不敢说不、敢不敢问责也是对我们是非观念、工作智慧、胆识气魄的考验。各级信访部门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增强信访工作权威不是没有出路,只是一些方面还不够规范、不够明确,在一些“度”的把握上
交办、重复交办等现象,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我们应积极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推动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利用好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抓好数据录入、系统联网等工作,确保全区各级各部门的信访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切实提高办理信访事项等方面的规范性。
(二)要准确把握信访工作定位。只有找准定位,才能明确推动工作创新的方向。要准确把握信访工作定位,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关系。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现了信访工作的本质属性。群众工作是信访工作的总支撑,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现实着力点。从信访工作角度讲,许多信访问题都是由于群众工作缺失和弱化造成的,用“群众工作无小事”这样的理念来提升信访工作的政治地位,拉长信访工作链条,实现信访问题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解决“三位一体”的工作新模式,有利于促使各级各部门切实深入认识、增进情感、转变作风,更好地推动信访工作。从群众工作角度讲,信访工作已成为群众工作的现实着力点,抓好了信访工作也就等于牵住了群众工作的“牛鼻子”。近几年,国家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宽广大道,为我区信访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很好借鉴。当前,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由过去情感性认同转变为利益认同,对党的评价更多的是以他们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为标准。党的群众工作必须适应这一变化,紧紧围绕实现、维护、发展群众利益确定新的定位、寻找新的空间。信访工作因为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处理
10没有信访;即使在将来法治比较完备的情况下,信访工作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三)要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1.健全完善联合接访机制。积极探索辽宁省沈阳市“沈河模式”,建立多方面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运用好信访、调解、听证、仲裁、司法等各种手段,形成“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联合处理信访问题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格局。
2.建立重大信访问题分级负责例会研究机制。凡属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责任单位解决不了的,要报上级分管领导研究解决;分管领导解决不了的,要报主要领导研究解决;主要领导解决不了的,要报区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区政府常务会解决不了的,要报区委常委会研究解决。
3.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做决策、定政策、上项目、搞改革都要实行风险评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依法公开听取意见,群众不同意的事情,坚决不办或缓办,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
4.完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强化“谁制造问题、谁承担责任、谁受到追究”的工作导向。要站在讲政治高度上,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群众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力量,常抓不懈。对因敷衍、拖延、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而贻误工作,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重复上访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四)要依法处置缠访闹访、非正常访。目前,缠访闹访现象比较突出,不仅是信访工作的一根软肋,也是当前社会管理缺失的一个突出表现,成了各级各部门无奈、群众不满、社会诟病的集中点。以赴京非正常上访为例,中央提出要树立“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要受到依法追究”的正确导向,要求对非访人员先依法处置,再推迟一个工作周期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我区也出台了专门的依法治理办法,从以往治理非访的实践看,只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要求,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造成这部分人员有恃无恐,多次重复非访。对缠访闹访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和煽动、组织集体缠访闹访的挑头人以及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公安机关一定要依法处置,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违法必究的导向。让上访人知道非正常上访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同时,还要注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争取使当事人真正认识到错误,自觉自愿转变观念,对诉求确有合理成分的,一定要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常渠道把合理诉求解决到位。这里我们要明确,不积极去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一味简单地依法处理过激和违法行为,可能激化矛盾,促使群众产
314-
第二篇:信访工作分析与思考
信访工作分析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的对撞,公私利益的冲突引发一系列上访事件,进京访、集体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不断出现,一到重大节庆日子和周一,上访户成群结队聚集政府,严重影响政府的正常办公秩序。如何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持正常的信访秩序,是摆在当前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劲儿当前信访基本状况
信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计生、土地和农业税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缠访案件;二是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上访案件;三是因刑事案件引起的上访案件;四是因修建集体公益事业受伤抚恤引发的上访案件人;五是因机构改革裁员引起的上访案件;六是因赡养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件;七是因用水、用电、邻里关系引发的上访事件;八是因社界、林权边界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九是因村灾后重建房屋建材和建房质量等引发的事件。十是因农村基地建设与周边村组土地和利益分配引发的群体性隐患。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1、信访群众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信访案件增多。
一是将政府的“以人为本”思想错误的理解为只有群众有什么需求,政府就应该无条件答应,不然就不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二是认为以上压下进行信访,就可以促使信访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导致越级上访,只找主要领导上访的事件增多。三是专门选取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上访,认识节庆期间政府为求稳定,避免扩大社会影响,可以解决一些无理要求,从而给基层施压,从而信访致富。四是认为走信访途径包治百病,什么事都能解决,从而该走司法程序的全改成了信访。五是认为变换上访对象,可以使信访问题获得更好的解决,从而一些信访户多重上访,甚至极个别问题已解决仍不放弃上访。五是认为人多就是政策,法不责众,人多信访问题就能解决。
2、信访工作机制不健全,给部分人带来可乘之机,靠信访致富。
一是目前信访考核机制不健全,不管什么理由,只要发生越级上访、群体上访,都与该地的平安创建、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为平息信访,花钱买平安现象不断出现,助长了信访的不良风气。二是一旦上访,有关部门立刻通知属地管理单位派人派车接送,实在缠得不行就特事特办,信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就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导致节庆上访,越级上访案件增多。三是针对无理上访,缠访户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单纯的教育引导,资金扶持无法满足那种一心想靠上访致富的心,一颗耗子屎,搅坏一锅粥,靠上访致富的人越来越多,其仿效者前赴后继。四是个别信访问题责任主体、执法主体不明确,形成相互推诿扯皮,信访问题不能及时落实到责任单位,造成处理不力,监督不力。一些本应由政法部门解决的问题,变为行政直接干预,存在以信访代诉讼、以行政代司法解决的现象,留下了矛盾隐患。
3、个别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或执法不公,不能依法行政,使问题不能合理合法处理到位,造成群众心理上不平衡,导致上访。
一是90年代,计划生育工作、农业税收取采取的方式过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让个别农户上访不断,部分上访户抓住当时计生和农业税一些过激行为一事,一访就是十多年,访到现在早已变了质,变成了靠上访致富的专业残访户。二是个别干部工作主动性差,责任意识不强,对信访矛盾排查调处不及时,相互推诿扯皮,致使小矛盾拖成大问题。三是个别干部解决问题缺乏原则性,解答群众疑问时,信口开河,随意表态。解决矛盾时不注意压火,反而火上浇油,甚至鼓动煽动。对有些事件政策性强不能解释的,不懂装懂,给群众乱解释、歪解释,造成群众误解进而出现上访。四是少数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为重,执行上级政策不到位,甚至存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
4、由于改革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跟不上,有些问题产生后,无政策法律依据,导致矛盾激化,不断升级,产生群众越级上访。
在处理个别信访问题时中找不到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使一些信访问题久拖不决,形成信访积案。信访工作的开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出台,信访工作制度转换前后衔接不上,措施不到位,对群众出现过激行为、无理缠访不能有效控制。
三、下步信访工作的思考
1、加强信访队伍建设,提高依法信访意识。
一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信访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信访工作,加强宗旨教育,树群众观念,主动自觉地通过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2、加强信访法律、法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
依法信访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一是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宗旨教育,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敏锐力,提高工作能力,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3、建立并完善依法信访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切实加强信息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情况,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着重加强初访、初电、初信的处理工作,落实首问责任制;把实现双向规范作为依法信访工作的关键,将维护群众合法信访权利和依法整顿信访秩序结合起来,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完善依法信访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健全依法信访工作网络,创新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涉法案件的协调指导机制、依法分流和调处机制、依法排查机制和误事责任追究机制,推行依法上访程序,提高依法信访工作质量。
4、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为人民群众办的实事,关注群众的急需,维护群众的利益。扎实做好政务公开,给纳税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第三篇:当前信访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市信访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呈现,信访工作形势严峻。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信访工作特点,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市信访局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信访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自2008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信访部门的积极努力、基层单位的共同配合下,我市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访数量大幅下降,在2009年分别下降42%、27%和33%的基础上,去年又分别下降了36%、21%和33%,呈现出“一好转三提高三下降”的良好态势,即: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信访办结率、息诉息访率、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越级访、重复访、非正常信访行为明显下降。全市信访工作已基本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得益于领导重视,树立了全新的信访工作理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力推行“一岗双责”,始终坚持将信访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纳入各级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评定兑现奖惩。市委常委会研究信访稳定工作每年不少于6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点信访问题进行研究部署、跟踪调度。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制度,亲自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10年,市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74起,处结70起,结服67起。对群众来信坚持每信必阅,每信必批,去年以来共阅批来信达426件,分别通过市委、市政府督查科或信访局交办给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限期解决。重视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优先提拔重用在信访稳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在全市树立起“稳定工作有大作为、稳定干部有大作为”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对信访部门从经费、人员和车辆等各方面都优先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信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自2008年以来,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拨付足够的经费,保证信访工作的正常开展。高度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办实事、树形象”活动,每年都确定一批为民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尤其是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1亿元,解决了8个破产企业拖欠1100名职工的工资和保险金等问题,有效避免了多起集体访的发生。
二是得益于部门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变基层单位“单兵作战”为部门联手的“团体配合”,形成信访工作整体合力。敏感时期,维稳办、信访局、公安局等维稳牵头部门各负其责,分兵把口,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防控网络,维护稳定各环节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成立应急队,配备专门人员、专用车辆和专用经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一旦发生人员出走或群体性事件,做到协调有序,快速出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置,将影响降到最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市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进京集体上访,没有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没有发生上访群众在京丢丑滋事案件;发生的少数进京个体上访被及时安全劝返接回,较好地维护了全市大局稳定和对外形象。
三是得益于机制健全,促进了信访工作的常态化。市委、市政府领导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完善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机制,实行定期公开接访与约访相结合,并将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向市直部
门和镇街延伸,形成了书记、市长牵头,市级领导干部参加,镇(区、街道)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整体联动的公开接访格局。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机制。结合全市开展的“四进三问”、“送服务到基层”等活动,进农户、入社区,通过带案下访、走访调研和现场接访等形式,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排扰解难。去年以来,市级领导下访712次,解决问题796个;市直部门领导干部下访1018次,解决问题1150个,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防范在先、把握主动”的原则,把信访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未发先知。市级每月一排查,镇街每半月一排查,村级每周一排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每天一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全部建立台帐,并落实“四定四包”工作措施,促进问题尽快妥善解决。去年以来我市共开展专项排查7次,定期排查16次,排查矛盾纠纷526起,调处成功479起,调处率达91%。
四是得益于基础牢固,提高了源头化解矛盾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2009年,以“便民快捷、服务中心”为宗旨,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托基层、多方参与”为模式,在全市建立起以市委群众工作办公室为主导,以镇(街)群众工作办公室为纽带,以村(社区)群众工作站为基础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为加强信访机构工作力量,市信访局新增设督查科、信息调研科和复查办公室三个科室,并对镇街专职信访干部进行了调整,配齐配强镇街信访工作人员,同时,根据需要,聘请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律师、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热心于调解工作的人士进驻群众工作办公室,协助做好群众来访接待工作。通过举办政策、法律和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化解矛盾纠纷能
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部门,矛盾不上交”。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信访信息,在全市推行村情档案“五色”管理法,按照重点管理对象(红皮)、次级管理对象(黄皮)、一般管理对象(蓝皮)、救助帮扶对象(粉皮)、社区优秀居民(绿皮)分别建档立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
五是得益于思路创新,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渠道。市信访局注重对新时期信访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和创新解决信访问题的方式方法。实行“日会诊”制度,每天对接访案件进行梳理,分类处理,对反映问题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直接交办给责任单位,限期解决;对发生的一些紧急、重大案件,以《信访情况》简报的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由分管领导直接批办,确保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得到及时解决。为集中力量化解信访积案,自2008年起,每年都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市实际,开展三个专项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 “信访稳定百日会战”、“百日结百案”、“越级信访集中整治”、“重信重访专项治理”、“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突击月”等活动。活动期间,成立由市纪委、维稳办、信访局牵头的督导组,深入基层进行指导,并区分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两个层面对交办案件处结情况进行定期通报,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解决信访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持续开展活动,滚动交办案件,使信访积案“存量”逐年减少,每次活动结束时,所交办案件结服率都达到90%以上。2008年以来,共化解信访积案237起,40余名信访老户先后息诉息访。同时,聘请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案件论证研讨和信访听证会,为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通过召开信访听证会解决信访积案30余起。信访工作经验连续三年被国家信访局和中央联席办刊发,并在全国推广。
二、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近两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但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特别是涉地、涉房、涉企、涉法涉诉等问题尤为突出,群众利益诉求明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此类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7%。军转干、复退军人、原民办教师、上访老户等重点群体上访时有发生,重信重访居高不下,占信访总量的32%。加之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导致我市信访稳定任务仍然繁重,形势仍然严峻。从信访内容看,范围不断扩大,类型越来越多。一是农村的土地纠纷、经济纠纷、干部违纪等问题;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运作不规范,没有按政策解决职工安置、拖欠工资发放、生活待遇、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问题;三是城市建设拆迁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补偿纠纷问题;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五是社会保障问题。从上访形式看,群体行为不断,规模有所扩大。在利益格局调整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的利益问题极易产生共鸣,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如原公交车主、民办老师、农村电工等群体。从上访性质看,非正常上访增多,负面影响增大。部分上访群众情绪激烈、行为出格,围堵办公大楼、要挟党委政府,影响正常机关办公秩序,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此类案件以城市拆迁居民和改制企业职工居多。从上访时机看,“择机上访”普遍存在。部分上访群众往往选择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新领导上任之际或班子换届选举之时,搞突击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制造较大影响。
通过对我市近年来信访案件的认真剖析,我们认为,造成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加快发展、保持经
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企业改制、土地流转和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带来各种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反映到信访领域里来。二是基层工作不扎实、不规范。极少数干部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不当,对信访矛盾排查调处不及时,对信访反映的问题相互推诿,导致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而上访;三是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少数群众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观念尚未确立,很多本来可以通过依法解决的事,往往习惯于上访,并且错误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在信访工作中,对少数无理缠访的人员处理乏力,导致反复无理缠访。四是信访工作体制不够完善。一些本应由司法部门解决的事情,变为行政直接干预,存在以信访代诉讼、以行政代司法解决的现象,留下了矛盾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解决或不能及时解决,一经上访,便很快得到了解决,个别上访群众通过缠访、闹访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误导作用,助长了信访的不良风气。
三、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
群众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很多是由于政策或工作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信访问题,更要加强教育、管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一是要搞好稳定风险评估,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在涉及民生问题有关政策的制定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应提前进行信访与社会稳定情况的评估,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尊重群众意愿,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尤其是广大群众的意见,避免因决策的不民主、不科学而引发群众信访。二是要依法行政,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将国家政策法规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到位,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惠民政策的好处,如土地延包、义务教育、医疗、低保等政策全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既要加大问题处理的力度,又要防止为一时一事问题的解决,任意突破政策和法律的底线,避免因执行政策不平衡、不连续、不到位而引发信访问题。三是要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疾苦急于一切、人民的呼声先于一切的观念,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全市各级干部尤其是信访干部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并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避免因工作不规范人为制造矛盾,导致群众上访。四是要超前排查,及时妥善解决问题。实践证明,信访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越及时,成本就越低、效果就越好。要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不间断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类建档,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把问题解决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对已出现的信访问题,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每个问题的处理责任,争取做到群众上访问题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尽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努力减少越级上访、重信重访。五是加强信访法制宣传,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通过运用社会力量和民间声音抑制不理性、不合法行为,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对无理取闹、缠访闹访、丢丑闹事的信访老户和围堵冲击政府办公场所造成恶劣影响的首要骨干人
员及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劝返人员等,依法予以传唤、训诫、拘留、劳教等措施,纠正一些上访人员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的错误认识和行为,形成“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六是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烟台市信访局要求各县市区今年7月底前,按照龙口模式组建群工部,完善三级体系,切实抓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应适当增加信访局和维稳办的人员编制,保证信访维稳机构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条件,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篇: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下的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信访工作者应该研究探讨的课题。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 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问题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给当地的政府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
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 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政治敏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单位、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嗅觉不灵,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信访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信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强化信访工作领导机制的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
第五篇:对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乔亚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如何看待当前的信访问题,如何化解信访问题,这是从上到下的各级领导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张家口市塞北区自2003年由河北省农垦国营沽源牧场,变为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现下辖4个管理处24个自然村。历时近8年体制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问题,比如说过去是沽源牧场更多的是在企业的经济领域反腐败,而现在是拓宽到社会、文化领域。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突出强调社会事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包括一些涉及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内容都纳入进来。对此,在信访这方面,我区在一起学习,实践上只进行8年这一点点的尝试。故稍有感慨,略有微词。关键词:和谐、民众、基层、人民。现谈点这方面的情况。
一、坚持科学发展走出信访盲区的几个理念
1、信访与和谐。
从我区和全国这几年的情况看,所谓信访,实际就是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问题。思想工作问题,不外乎征地安置补偿、企业改制、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扶助等诸多问题。然而,要把这些工作做好,落到实处,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地方基层组织的首要问题,而不是“占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处理好人民群众的上访问题,根本上说,能检验出那个地方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正如当前,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城市化建设正大踏步前进;在城镇拆建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等。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都在探索和总结各种经验,特别是国务院曾先后出台《信访条例》、《信访工作若干意见》,政法委和公安部曾反复探讨制定了多个信访大接待,领导干部接待日等等。都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的和谐。只有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和保障,社会才能和谐,中央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才能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只有处理好了信访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全面和谐。
2、且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基层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个别信访者带着这样、那样的情绪上访,而我们的基层工作人员或个别领导者出于种种顾虑,既怕得罪上级,又怕工作没有完成。于是乎,上访者稍有异动,便尽各种所能,承诺,说好话。只打官腔,不作实事,认为只要把这一时渡过了,工作便算完成了,至于后来怎么样?那与其无关,反正我在位的时候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而上访者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于是乎,逐年上访,逐级上访,更有甚者造成缠访。我们的某些同志为了逃避这不规则的游戏,便衍生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愿看到这段话的某些同志别生气,这只是我们的一点粗浅意识,但愿起到有则改则,无则加冕......
3、且为基层工作者说句话。
我区认为:作为基层干部,首先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真正做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我想我们的发展就会大踏步前进了。比如说:你是搞信访工作的,如何作好信访接待、息访、信访终结,这就是你的工作,而不是动辄向领导汇报。如何将信访者搪塞,推诿或转或批。总之一句话:“只要我今天将你打发走了,我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至于明天会发生些什么,与我有关吗”?要承认信访工作难,这当中不乏有动机不纯、心怀不轨的。更有甚者打着信访的旗号干着不法勾当,然而,我们作为负责信访工作的同志们,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什么?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已任。试问,你那里连年出现不断的上访,你的工作作到家了吗?人家为什么上访,难道说不值得你去深思?
4、广大人民群众与我们。
毛泽东同志讲的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社会的真正动力。”
如何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前瞻性”、“社会和谐”,这不仅是我们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成千上万基层工作者的首要问题。因此,如何做好:“人性执法、法不容情、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便是我们的工作中心和任务。当前,各级政府已经建立了人员比较齐备,职责明确的信访部门。因此,如何做到专司其职是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至于说老百姓渴望“青天大老爷”、“领导批示请下级某某调查处理”,这是能理解的。这与我们有些同志:为急于交差,怕受政治影响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面对群众信访工作的几点启示
开展面对群众工作是新时期改进干部作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举措,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切实增强与群众的感情。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行动,感情关乎成败。要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干事创业首先要解决感情问题,没有情为民所系,就不可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像王英等一些同志先进事迹及其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解决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去体会人民群众的安危疾苦,去感受群众的智慧,在实践中培养和加深与群众的感情。二是提高发展群众利益的能力。发展是和谐之基,稳定是和谐之首,利益协调是和谐之要。群众工作与发展群众利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群众工作的目的是带领群众谋求福祉,同时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更好地做群众工作。
三是畅通渠道。在实际工作中,党委政府的发展意识、改革措施与群众的思想、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目前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都是围绕着利益来展开的,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这其中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群众利益确实受到损害所致;另一种是由于群众的误会、不理解所致,前者必须认真纠正,后者就需要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使群众的思想认识与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要求相适应,形成共识,尽可能扩大相同点和认知度,缩小分歧。四是关注细节。当前,我们的工作遇到一些困难、干扰和群众的信访问题,常常也不是因为大方向、大目标有问题,而是由于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或一些细节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或没有认真地对待,如在政策前期调研、政策宣传、政策把握、群众教育、与群众的沟通、工作的细致程度,以及事后的后续工作不到位等,致使小矛盾转化成了大矛盾,小问题积累成了大问题。
五是依法行政。治国者必先受制于法。政府如不尊重法律、不遵守规则,群众必定要在法律以外找渠道,社会必定混乱无序、不可能和谐。“行正令从”,做群众工作也是如此,依法则理正、违法则气短。依法办事,一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法治的观念深入骨髓,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二要熟悉、把握法律政策,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轨道上解决矛盾问题;三要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以牺牲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促进发展,当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自觉地予以维护;当群众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通过调解、协商等形式积极予以化解。四是要清正廉洁,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一系列规定,不以权谋私侵犯群众利益,不因个人的不廉洁行为影响公共利益,以获得群众的信任。
信访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正常现象,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与老百姓贴得更近了,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将信访视为洪水猛兽,建立层层追究责任态势,必将错误引导信访走势。只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正视它,坦然面对,才是解决问题,正确化解群众矛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