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大全]
对当前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 随着我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段深入,广大群众对土地流转、资源发包、村集体财务及事务管理等问题的日渐关注,大部分群众的参政议政的意识有所提高。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矛盾日渐激烈,并大量从信访渠道中突显出来。为更好的迎接信访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信访工作,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我乡信访秩序,为全乡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对全乡信访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信访工作的基本现状
几年来我乡信访案件总量有所上升,信访案件主要是以历史和政策调整后居多,通过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信访情况主要集中在土地发包、林权纠纷、草原纠纷等资源纠纷和村级财务管理上。这是我乡信访情况的明显特征。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我乡信访的基本情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来看,一是我乡资源面积比较大,历史遗留的问题比较复杂。在税费改革前,村里想干点事业没有钱,村里除了有土地、草原等资源外,没有其他资金来源,而老百姓不愿耕种土地,不愿承包草原,不愿植树造林。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只好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对外发包,由于当时村级组织没有意识到资源日渐匮乏并会随着经济 的发展逐渐升值,在发包手续和细节问题上或没有完全履行,或在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上没做到位,而引发上访问题。二是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出台后,农民经营土地不再上缴税费,并获得补贴,促使农民经营土地的意识增强。同时,受经济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从城市返乡,要求耕种土地,从而导致土地紧张引发矛盾。三是因村委会每三年一换界,新任村委会主任还来不及展开手脚进一步开展工作,以及家族势力参与村委会主任竞选而引发矛盾纠纷。
从主观上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村级领导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对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求不够,脱离群众,在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党性、放弃了原则,做出了一些群众不满意的事情,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了上访问题;二是个别村屯领导干部在资源发包和村集体财务事务管理中存在偏亲向友等“一碗水端不平”问题,造成村务公开不及时、透明度不高,使群众对村级领导班子产生猜疑和不满,引发信访举报案件;三是信访举报渠道不畅通。通过对一些信访案件的调查,很多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都是基层信访渠道不畅通造成。原本可以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引发信访案件。四是群众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很多信访人员遇到信访问题时,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而是采取围堵政府,大张声势的方式进行越级上访。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工作措施
通过分析我乡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下步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做
好信访工作,不仅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解决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要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利益;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能因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依法行政,出现矛盾,导致群众上访;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现实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二)抓住工作重点,坚决控制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尤其是进京上访。上半年我乡的信访形势仍十分严峻,越级上访时有发生。我们要把控制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尤其是把控制进京上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奥运会期间,尤为重要。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坚决控制并扭转被动局面;要深入实际,摸清情况,研究对策;对群反映强烈的、涉及面广、牵涉人数众多的重大问题,乡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调处,争取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防止错失时机,激化矛盾。
(三)健全和完善排查、协调和处理信访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预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信访网络,明确责任,充分发挥“调访一体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全面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当地,认真做好上访老户和重点人员的稳定工作。要重视对群众初信初访处理,提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四)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级领导干部的作用。
把有群众观念、责任心强、业务精的村级后备干部配备到信访工作岗位上,加强培训力度,彻底消灭新信访工作死角,进一步发挥村级领导干部信息排查、接待、处理、疏导、稳定的职能作用,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五)深化依法信访,加大宣传力度,学习贯彻信访法规。依法信访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一方面乡村两级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宗旨教育,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敏锐力,提高工作能力,力争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另一面,要认真学习信访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学好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深入扎实地搞好依法信访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宪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信访,促使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加大村务和财务公开力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涉及农村重大事项的土地、林地、草原、水面等资源发包,一定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能进行发包。
四、对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村级资源承发包为切入点,做好矛盾和纠纷的排查和预防。进一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加强村级资源承发包的管理,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增加透明度,确保资源承发包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公平与公正,以预防和避免产生新的矛盾与纠纷。
二是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侧重点,做好选民与参选者的思想工
作。要加强对参选者的正面教育,培养参选者公平、公正的参选意识,让参选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换届选举工作。做好选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选民正确理解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意义和目的,发挥好选民的主体资格,选出心目的优秀的、理想的人选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
三是健全信访工作网络。按照规范完善乡一级,大力加强村一级,延伸屯一级的思路,加强信访网络建设,进一步充实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做到时刻有人值班、有人接待。同时,加强司法所干部民事协调工作力度,发挥村治保主任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初始状态。
四是高度重视处理初访。所有的群体性上访都是由初访重视程度不够、解决不及时而引起的。因此,乡政府各站所对群众初访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应该解决并且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将有利地提高我乡的信访工作水平。
五是加强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通过各种渠道让群众对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了解,同时做好各项政策的解释工作,从而避免和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
第二篇:关于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紫溪市镇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探寻目前我镇乃至我县农村信访的成因, 掌握处访有效措施,把握信访未来走势,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近期本人以紫溪市镇的信访情况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对我镇1-10月份信访事项的统计归类,分析成因,总结处访经验,并结合实际对处理当前农村信访问题进行思索,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访现象的新特点
1-10月份,紫溪市镇信访总数为83件,其中到县走访数量为15件,到镇走访81件,先后有4人到市进省上访(由矿山整顿和高岩引水工程引发),到京上访1人(精神病患者)。从统计上看,当前信访工作呈现鲜明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
1、信访对象急剧增加及日趋群体化。近年来,农村信访案件的居高不下、信访对象的急剧增加,以本镇近三年的信访案件和信访对象总量为例:2006、2007、2008年我镇信访案件总量分别为56件、67件、83件;上访对象分别为163人、185人和229人,2007、2008年分别增长13.5%和23.9%。上访方式由单个的(人或家庭)行为发展到今天的群体性行为,1-10月我镇共发生8起群体访,占信访总数的9.6%。
2、上访主体日趋固定化和利益化。农村信访由过去主体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向行业化转变,并日趋固定化。以本镇为例,我镇229名上访对象中,涉及山林权属纠纷110名、粮食部门和民办教师80名、涉法涉诉29名、临战入伍人员8名,分别占48%、34.9%、12.7%、3.5%。另外,临时出现的还有高岩引水工程上访群体。在这些上访主体中,上访可能性和频率最大的是粮食部门、临战入伍人员和涉法涉诉人员。上访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希望通过信访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额外的利益。如粮食部门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问题的上访。
3、越级上访日趋频繁化。目前,一些上访对象不经镇、县,直接到省、市甚至直接赴京上访。信访的层级性被弱化,突发性增强,给预
1测和应对工作增加难度,给基层政府工作带来很多被动,也增加解决信访问题的社会成本。如我镇花桥村村民唐可旺等4人因为矿山整顿活动触犯其利益,利用高岩饮水工程煽动塘复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集资,直接到省里上访,以此来阻挠工程的正常开工。
4、无理访现象日趋严重化。无理缠访老户长期信访不断,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而且给信访部门接待、调处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为当前信访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从我县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赴省进京访大都属于无理访。如我镇上访老户唐先隆在六十年代下放期间被打击成现行反革命,八十年代已经平反,但现在唐先隆提出要解决工作的无理要求,并为此不断上访。
二、造成我县当前农村信访局面的主要原因
1、政策性原因。农村群体性上访案件基本上是由政策性因素诱发的,有些政策因为考虑不够周到,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虽然合理合法但超过一般群众的承受能力。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解决,就很有可能激起群众的不满,产生对立情绪,最终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就我镇而言,随着乡村各项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山林权属纠纷、职工下岗、城镇建设、矿山开采、利益分配等系列矛盾相继出现,引发群众集体上访。
2、干部作风因素。一是少数基层干部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理论水平不高,对上级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不透,贯彻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最终忽视和侵犯了群众利益。二是少数乡镇机关干部、执法部门干部以及政法干警群众法制意识、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事不公、效率低下,对上访群众有歧视和厌恶心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三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无力,矛盾不能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有的政务、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有的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或应该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引发群体上访、越级上访。
3、群众思想认识因素。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和受过去政治体制的影响,部分群众“官本位”思想十分严重,存在“不找领导,事办不了,一找领导,又快又好”的错觉。本应通过法律和行政途径可以解决的问题,群众宁可访“人”而不访“法”,习惯于通过上访找政府解决;有的在案件办结后,不服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和司法处理,产生告“御状”的思想,上访不停,申诉不息。
4、现行信访制度局限性因素。一是信访评价和终结机制不够健全。对是有理访还是无理访的评判、对信访案件的有效终结及对无理缠访制裁等机制的缺失,导致信访案件像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无理缠访者越来越多。二是信访救助机制走入误区。“对象吵一吵,政府掏腰包”,“爱闹的孩子有奶吃,不哭不闹无奶吃”,“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少数人就利用信访机制的不完善,把其当作获取不当利益的“终南捷径”,导致了无理访和缠访的恶性膨胀。
三、处理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农村信访问题总是伴随着农村社会发展而产生,是发展的伴生物和附属品。它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机会和舞台,同时还是党和政府保护并实现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因此,一是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学习有关法律政策,提高积极应对、因势制宜、对症下药处访能力,努力疏导我县信访道路,让群众信访有路走,民怨有处诉。二是司法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有关信访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通过各类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和素质。
2、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矛盾的产生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善于发现重要性、苗头性信访隐患,加大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纠纷排查力度,彻底摸清底子,分类汇总,逐一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同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调处到位,落实“五包”责任制,把问题处理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3、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一是增加透明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从上访情况统计来看,上访多发的村,大都存在村干部办事作风不实,政务公开不够,村级财务混乱等方面的问题。如我镇杨柳村群众因为村民换届、村组山林地界纠纷、矿山开采等问题出现多次上访事件发生,这与该村村级财务、政务公开公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帮助排忧解难,在基层接待信访群
众,调处信访矛盾解决信访问题,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三是严格责任追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平息”的原则,加大对因行政不行为、慢作为、乱作为而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责任的查处和追究力度。
4、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信访评价和终结机制。明确专门机构的这一职能,对明显属于无理访的应不予受理,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的应进行评估,对问题已得到处理的应及时进行终结裁定。二是建立无理缠访、越级上制裁机制。应逐步而谨慎地建立起对无理缠访、无理越级访制裁机制,根据其无理缠访的次数、级别、影响程度给于教育训示、培训学习、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信访条例》、《刑法》中的有关规定移交公安和司法部门处理。三是健全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既不能将信访工作完全等同于全盘工作,也不能单以信访发生数量作为标准进行考核,应将不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纠纷、无理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无理访排除在考核指标之外,从而提高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促进信访工作产生新效果,开创新局面。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来自农村的信访问题,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信访问题出现的起因
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组织方式受到极大挑战,短期内农民增收难、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民产生比较强烈的不满情绪,使农村一些原来就很敏感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心态失衡,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民因循守旧,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心态失衡,对两极分化不满情绪增大。还有部分村民全局观念淡薄,喜欢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不信任,认为只有上面的领导才会公正、公平。
(二)利益驱动,故意制造事端。少数村民受利益驱动,组织策划群众上访,煽动群众闹事,以便自己从中获利。如个别离任的村、组干部与在职的干部之间因集体资源、宗派利益等产生磨擦,就故意挑起矛盾,煽动群众闹事。有的是为了博得群众对自己的信任,让上级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各种棘手之事。还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制造事端,激发矛盾
为自己非法谋利提供条件。只要出现一定规模的上访,一般都存在着组织者、领导者。(三)被动服务,村组干部素质亟需增强。一是一些基层组织因经济基础薄弱,服务功能被动、弱化,没有及时、主动地去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
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致使一些本来很小的矛盾激化升
级,酿成大纠纷,从而加大了调处的难度。二是部分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个别村干部,政治思想很好,品德人缘也很好,群众称为“老实人”。但是,一遇到难办的事,如宅基地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就讲不出政策,说不出道理,拿不出新招,调处起来不周全,没有一定的魄力和前瞻性,使一些问题由小变大,由少积多,逐步酿成大的矛盾。
(四)管理滞后,民主氛围不浓。有些基层组织一年不召开一次会议,对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如宅
基地审批、土地补偿费分配等不征求群众意见,只是少数几个人说了算。部分村、组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项目开发时,既不广开言路,又不考察论证,开发项目“流产”也无人追究,群众极为不满。个别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大搞利己主义。凡是自己能沾得上边的,则想尽办法兑现实施,自己或亲属沾不上利益的,则以村民自治、群众集体意见来推推挡挡。如有的村组干部因自己的儿子马上要到结婚年龄,就故意推迟集体收益分配的时间,以便儿媳妇也能享受到这一分配。有的村组干部则因自己家族里没有纯二女户或者外嫁女子户,而极力反对给这些人以优惠政策等等。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抓住“早”——变上访为下访。〖HTF〗要及时捕捉信息,及早化解矛盾。在具体操作中,要坚决克服“上访无好人”的观点,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依照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超前预测,防患未然。要把易发、多发信访的落后村及村组亏损企业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突出“快”——变久拖为速决。对于群众上访,接访后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在调查处理中要坚持两个“要”,把握两个“关”,做到“三不结”。即:事实要查细,把握好事实关;有错要必纠,把握好处理关。要做到问题未查清的不结案;处理结果未与上访人见面的不结案;调查结论群众不满意的不结案。
(三)把握“源”——变处理为预防。实践中,每发生一次群众上访都会存在一定的工作成本,而一旦引发集体上访,则更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我们在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一是要选准选好农村各级班子带头人,配备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整顿,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责”——变被动为联动。一是要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逐级
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要健全信访网络。从乡镇到村、到组、到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都要有信息员、联络员、调处员、宣传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通报工作情况,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
。要充分发挥信访信息网络的预报预警作用,彻底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收集报送影响基层稳定的苗头性问题。三是要推行稳定承诺制。乡村组和
有关企事业单位要公开承诺,明确处理期限,引导群众有问题逐级反映。四是要实行领导接访日制度。变上访为下访,变来访为回访,变上告为下解,领导干部要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答复,耐心解释,果断处理。
(五)瞄准“热”——变焦点为亮点。一是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及时公开村级财务,让群众真正了解集体的收支情况,对于表述不清楚、群众有疑问的地方,要通过财务收支说明和帐、款、物三对照等形式,把家底兜出来、亮出来,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同时也给干部一个清白。二是要严格按政策法
规处理土地征用及宅基地审批问题。三是要妥善处理灾欠减免及项目开发资金分配问题。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各项村组管理,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搞宗派,不和稀泥,不循私情,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第四篇:关于县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信访工作是干部作风建设、社会治安状况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县信访工作现状
今年以来,我县在推进乡镇人事制度改革、防治“非典”、抗击特大旱灾等重大工作上保持了平稳的局面,没有造成大的社会震荡和重大恶性事件。但群众信访件居高不下,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呈大幅上升之势。1—10月赴市上访45批94人,赴省上访45批102人,赴京上访10批32人。仅10月份,赴市上访达2起8人,赴省上访3起6人,其中五金公司李广生等人反映商业系统改制问题,多次赴省市集体上访,这些信访案件反映涉法涉诉类、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干部作风等方面较多。信访件特别是信件越级上访件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损害了嘉禾的形象,牵扯了各级领导抓大事、谋发展的精力。
二、引发信访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县信访量增加特别是群众到市赴省进京上访增多的原因很多,既有制度变革的原因,又有社会发展的原因;
既又干部的层面,又有群众的层面。主要表现:
一是群众民主意识增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群众思想越来越开放,参政、议政等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非常注重通过信访渠道求得问题解决。
二是改革触及部分群体的利益。当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改革关系到社会各群体各层面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利益再分配,必然触及到部分群众利益。如县五金公司职工认为县政府制定的补偿工龄界定不合理,补偿金额差距过大,以及公司帐目不清,而进行多次上访和越级上访。
三是干部作风不实。一方面是由于干部办事不公正、不透明、不廉洁,直接引发上访。如田心乡满堂村、广发乡圩上的两名上访人员反映,县公安局将其运输车辆扣留数月至今,既不处理、也不放车,而是将车扣留当作私用。认为自己超生所受处罚过于严厉,别人超生未受处罚,因此心态不平衡,并屡次上访。有的干部虽秉公办事,但没有将解决群众问题的政策法律依据告之于民。群众因此产生怀疑,认为自身合法权益未得到政策法律保护而上访。另一方面,领导对信访工作不重视,存在无所谓思想,在处理群众信访上采取拖、推、滑、赖。而把责任往外推,矛盾往上交,引起群众越级访。同时,少数领导干部无心处访。“坐公家的车,占公家的财,耍个人的威,办自己的事,攒自己的钱”已成为少数领导的工作准则。干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处心积虑谋私事上,而无心处访。据县作风办特邀监督员反映当前有个别县级领导、少数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不仅在县内办有服务性门店,还在桂阳、贵州办有煤矿等企业。
四是少数人员在背后怂恿、组织上访。有的干部居心不良,背后挑起群众与政府对抗和上访。群众中少数人员则对政府存在对抗情绪,暗地挑唆、怂恿他人越级赴省进京上访,并形成了信访窝点。
三、抓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对策
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全力解决群众越级上访增多的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一要严格执行领导接待来访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接待群众来访,阅批群众来信,亲自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制度。二要全面落实“六一三包”的工作责任制度,即一个问题、一张督办卡、一名牵头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处置方案、一个书面回复,包调查、包处理、包落实,就地限期解决问题。三要全面推行阳光处访。坚持以相关政策法律为依据,做好信访工作。要掌握群众对土政策不太相信的心理,善于把中央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公示,告之于信访群众,使信访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四要建立上下联动的信访工作机制。要经常性地向上级信访部门回复群众信访情况;
要加强纵向沟通和协调,争取上级信访部门对我县信访件“只接待不登记”。
二是强化督查考核机制。按县信访工作会议布置,从9月份起,在全县范围内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对解决重复越级上访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信访局要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性督查,看是否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了,是否专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专项治理。要将各乡(镇)、各单位信访工作情况纳入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管理考核,坚持“三结合”,即信访工作与干部谈话诫勉相结合,信访工作与干部实绩考核相结合,信访工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干部信访工作不力的,该调离则调离、该诫勉则诫勉、该免职则免职。
第五篇:当前信访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市信访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呈现,信访工作形势严峻。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信访工作特点,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市信访局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信访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自2008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信访部门的积极努力、基层单位的共同配合下,我市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访数量大幅下降,在2009年分别下降42%、27%和33%的基础上,去年又分别下降了36%、21%和33%,呈现出“一好转三提高三下降”的良好态势,即: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信访办结率、息诉息访率、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越级访、重复访、非正常信访行为明显下降。全市信访工作已基本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得益于领导重视,树立了全新的信访工作理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力推行“一岗双责”,始终坚持将信访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纳入各级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评定兑现奖惩。市委常委会研究信访稳定工作每年不少于6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重点信访问题进行研究部署、跟踪调度。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制度,亲自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10年,市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74起,处结70起,结服67起。对群众来信坚持每信必阅,每信必批,去年以来共阅批来信达426件,分别通过市委、市政府督查科或信访局交办给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限期解决。重视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优先提拔重用在信访稳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在全市树立起“稳定工作有大作为、稳定干部有大作为”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对信访部门从经费、人员和车辆等各方面都优先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信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自2008年以来,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拨付足够的经费,保证信访工作的正常开展。高度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办实事、树形象”活动,每年都确定一批为民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尤其是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1亿元,解决了8个破产企业拖欠1100名职工的工资和保险金等问题,有效避免了多起集体访的发生。
二是得益于部门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变基层单位“单兵作战”为部门联手的“团体配合”,形成信访工作整体合力。敏感时期,维稳办、信访局、公安局等维稳牵头部门各负其责,分兵把口,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防控网络,维护稳定各环节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成立应急队,配备专门人员、专用车辆和专用经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一旦发生人员出走或群体性事件,做到协调有序,快速出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置,将影响降到最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市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进京集体上访,没有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没有发生上访群众在京丢丑滋事案件;发生的少数进京个体上访被及时安全劝返接回,较好地维护了全市大局稳定和对外形象。
三是得益于机制健全,促进了信访工作的常态化。市委、市政府领导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完善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机制,实行定期公开接访与约访相结合,并将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向市直部
门和镇街延伸,形成了书记、市长牵头,市级领导干部参加,镇(区、街道)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整体联动的公开接访格局。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机制。结合全市开展的“四进三问”、“送服务到基层”等活动,进农户、入社区,通过带案下访、走访调研和现场接访等形式,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排扰解难。去年以来,市级领导下访712次,解决问题796个;市直部门领导干部下访1018次,解决问题1150个,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防范在先、把握主动”的原则,把信访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未发先知。市级每月一排查,镇街每半月一排查,村级每周一排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每天一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全部建立台帐,并落实“四定四包”工作措施,促进问题尽快妥善解决。去年以来我市共开展专项排查7次,定期排查16次,排查矛盾纠纷526起,调处成功479起,调处率达91%。
四是得益于基础牢固,提高了源头化解矛盾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2009年,以“便民快捷、服务中心”为宗旨,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托基层、多方参与”为模式,在全市建立起以市委群众工作办公室为主导,以镇(街)群众工作办公室为纽带,以村(社区)群众工作站为基础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为加强信访机构工作力量,市信访局新增设督查科、信息调研科和复查办公室三个科室,并对镇街专职信访干部进行了调整,配齐配强镇街信访工作人员,同时,根据需要,聘请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律师、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热心于调解工作的人士进驻群众工作办公室,协助做好群众来访接待工作。通过举办政策、法律和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化解矛盾纠纷能
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部门,矛盾不上交”。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信访信息,在全市推行村情档案“五色”管理法,按照重点管理对象(红皮)、次级管理对象(黄皮)、一般管理对象(蓝皮)、救助帮扶对象(粉皮)、社区优秀居民(绿皮)分别建档立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
五是得益于思路创新,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渠道。市信访局注重对新时期信访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和创新解决信访问题的方式方法。实行“日会诊”制度,每天对接访案件进行梳理,分类处理,对反映问题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直接交办给责任单位,限期解决;对发生的一些紧急、重大案件,以《信访情况》简报的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由分管领导直接批办,确保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得到及时解决。为集中力量化解信访积案,自2008年起,每年都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市实际,开展三个专项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 “信访稳定百日会战”、“百日结百案”、“越级信访集中整治”、“重信重访专项治理”、“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突击月”等活动。活动期间,成立由市纪委、维稳办、信访局牵头的督导组,深入基层进行指导,并区分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两个层面对交办案件处结情况进行定期通报,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解决信访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持续开展活动,滚动交办案件,使信访积案“存量”逐年减少,每次活动结束时,所交办案件结服率都达到90%以上。2008年以来,共化解信访积案237起,40余名信访老户先后息诉息访。同时,聘请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案件论证研讨和信访听证会,为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通过召开信访听证会解决信访积案30余起。信访工作经验连续三年被国家信访局和中央联席办刊发,并在全国推广。
二、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近两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但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特别是涉地、涉房、涉企、涉法涉诉等问题尤为突出,群众利益诉求明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此类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7%。军转干、复退军人、原民办教师、上访老户等重点群体上访时有发生,重信重访居高不下,占信访总量的32%。加之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导致我市信访稳定任务仍然繁重,形势仍然严峻。从信访内容看,范围不断扩大,类型越来越多。一是农村的土地纠纷、经济纠纷、干部违纪等问题;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运作不规范,没有按政策解决职工安置、拖欠工资发放、生活待遇、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问题;三是城市建设拆迁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补偿纠纷问题;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五是社会保障问题。从上访形式看,群体行为不断,规模有所扩大。在利益格局调整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的利益问题极易产生共鸣,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如原公交车主、民办老师、农村电工等群体。从上访性质看,非正常上访增多,负面影响增大。部分上访群众情绪激烈、行为出格,围堵办公大楼、要挟党委政府,影响正常机关办公秩序,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此类案件以城市拆迁居民和改制企业职工居多。从上访时机看,“择机上访”普遍存在。部分上访群众往往选择在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新领导上任之际或班子换届选举之时,搞突击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制造较大影响。
通过对我市近年来信访案件的认真剖析,我们认为,造成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加快发展、保持经
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企业改制、土地流转和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带来各种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反映到信访领域里来。二是基层工作不扎实、不规范。极少数干部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不当,对信访矛盾排查调处不及时,对信访反映的问题相互推诿,导致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而上访;三是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少数群众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观念尚未确立,很多本来可以通过依法解决的事,往往习惯于上访,并且错误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在信访工作中,对少数无理缠访的人员处理乏力,导致反复无理缠访。四是信访工作体制不够完善。一些本应由司法部门解决的事情,变为行政直接干预,存在以信访代诉讼、以行政代司法解决的现象,留下了矛盾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解决或不能及时解决,一经上访,便很快得到了解决,个别上访群众通过缠访、闹访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误导作用,助长了信访的不良风气。
三、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
群众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很多是由于政策或工作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信访问题,更要加强教育、管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一是要搞好稳定风险评估,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在涉及民生问题有关政策的制定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应提前进行信访与社会稳定情况的评估,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尊重群众意愿,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尤其是广大群众的意见,避免因决策的不民主、不科学而引发群众信访。二是要依法行政,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将国家政策法规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到位,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惠民政策的好处,如土地延包、义务教育、医疗、低保等政策全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既要加大问题处理的力度,又要防止为一时一事问题的解决,任意突破政策和法律的底线,避免因执行政策不平衡、不连续、不到位而引发信访问题。三是要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疾苦急于一切、人民的呼声先于一切的观念,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全市各级干部尤其是信访干部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并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避免因工作不规范人为制造矛盾,导致群众上访。四是要超前排查,及时妥善解决问题。实践证明,信访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越及时,成本就越低、效果就越好。要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不间断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类建档,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把问题解决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对已出现的信访问题,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每个问题的处理责任,争取做到群众上访问题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尽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努力减少越级上访、重信重访。五是加强信访法制宣传,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通过运用社会力量和民间声音抑制不理性、不合法行为,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对无理取闹、缠访闹访、丢丑闹事的信访老户和围堵冲击政府办公场所造成恶劣影响的首要骨干人
员及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劝返人员等,依法予以传唤、训诫、拘留、劳教等措施,纠正一些上访人员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的错误认识和行为,形成“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六是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烟台市信访局要求各县市区今年7月底前,按照龙口模式组建群工部,完善三级体系,切实抓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应适当增加信访局和维稳办的人员编制,保证信访维稳机构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条件,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