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信访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我们这个世界不和谐的事很多,大到世界,小到村落,从“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到村民上访、邻里失和,到处都有不和谐的音符。当然,世界我们管不过来,也由不得我们说三道四。我只想说说我们生活的小环境,说说我们的眼睛能看得着的、我们的讲话能播散到的地方。
下面我着重谈一些构建和谐社会与做好信访工作的思考,与委员们商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可见,和谐社会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崇高追求。于是,我们在报纸上讲和谐、在电视上讲和谐、在大会讲和谐、在群众中讲和谐,和谐成了我们的工作重心、成了我们工作的目标。但是,社会生活中最影响和谐的就是群众上访。应该肯定,我们各级对于群众上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有一些现象值得研究。那就是我们把准备上访的人看起来,把上访在途的人截回来,把进京上访的人请回来,把不再上访的人供起来。但我们费心心机,信访仍然有增无减,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正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我们的生活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现象,社会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安定因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法律及解决纠纷的机制问题
1、诉讼渠道不畅。我们国家目前比较完善的诉讼是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对欠缺的是行政诉讼。一些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或某些行政决定还没有完全纳入诉讼渠道。如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当其行使公权力作出侵害村民权益的决定,或其不作为造成村民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其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常常被认为不适格等等。因此类事件发生纠纷,当事人的最佳选择便是信访。
2、村民权益受到侵害没有专门的处理机关。作为处理信访案件的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信访局,对信访案件并无直接裁决的权力;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或强制执行力。
3、上级机关接受信访多为转送或督促下级处理,不是受理后自己处理。这样就可能形成当事人不断地不服处理,由下而上,循环往复,缠访缠诉。
4、法律软弱,人民法院公信力不足。人民法院是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法律白条”的大量出现,使判决书成为国家机器毫无信誉的承诺,法律的尊严受到伤害,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大为下降。许多当事人认为找法院不如找领导,告状不如信访。
二、处理方法失当
1、上级政府的处理方法。一些上级政府大多不直接处理由下级政府处理的信访案件,每遇当事人上访,总是电话通知下级政府前来领人,并要求来者必须达到一定的级别。而且越是面对信访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者,越是不论是非,不管有无处理结果,一味地给下级政府施加压力。
2、下级政府的无奈选择。下级政府受压过重,无所适从,不得不给当事人作出妥协,施于恩惠,委曲求全。据说,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对上访专业户有特殊政策:专车接回、报销往返车票、报销住宿费、报销伙食费、支付上访期间的工资、为本人及其亲属安排工作、补偿其它损失等。
面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妥协,许多上访户似乎并不领情。他们摸到政府的脉搏,专攻其软肋。一些有经验的上访户,专门在全国“两会”期间或上级“两会”期间上访,给地方政府施压,提出特殊要求。更有甚者,要求归程乘坐飞机或旅游沿途风景区,不然以拒不回家相要胁。在此期间,一些地方政府的钱袋,几近玩于信访人的股掌之中。
三、社会效果
政府行为对公民不但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同时也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1、一些政府的妥协,使明明白白的事不能明明白白地处理,模糊了是与非的界线。这不但混淆了是非,也掩盖了现实存在的问题。
2、集体上访的,大家更加相信人多力量大,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正义,团结就真理在手,团结就胜券在握。大家学会用临时聚集的合力对抗政府的软弱。久而久之,那些小规模的上访者就会变成大规模的上访者。
3、个体上访的,在上访中吃了亏的老实人,会学习、效仿聪明人的做法,下次变得顽劣起来。聪明人会变得更聪明,再寻机让政府钻圈套,掏腰包。目前,一些缠访者已经不再把解决问题当作信访的目的,他们把解决问题当作借口,赚政府的钱才是真正的目的。故此,他们逢“会”必访,才有了“上访专业户”的美誉。为了和谐,我们创造了和谐社会的副产品,培养了不和谐的宠儿。
四、建立和谐社会的正确选择
正如胡总书记所讲,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为了社会和谐,我们在做信访工作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修典立章,完善
第二篇:做好信访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我们这个世界不和谐的事很多,大到世界,小到村落,从“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到村民上访、邻里失和,到处都有不和谐的音符。当然,世界我们管不过来,也由不得我们说三道四。我只想说说我们生活的小环境,说说我们的眼睛能看得着的、我们的讲话能播散到的地方。
下面我着重谈一些构建和谐社会与做好信访的思考,与委员们商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可见,和谐社会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崇高追求。于是,我们在报纸上讲和谐、在电视上讲和谐、在大会讲和谐、在群众中讲和谐,和谐成了我们的重心、成了我们的目标。但是,社会生活中最影响和谐的就是群众上访。应该肯定,我们各级对于群众上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但也有一些现象值得研究。那就是我们把准备上访的人看起来,把上访在途的人截回来,把进京上访的人请回来,把不再上访的人供起来。但我们费心心机,信访仍然有增无减,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正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我们的生活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现象,社会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安定因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法律及解决纠纷的机制问题
1、诉讼渠道不畅。我们国家目前比较完善的诉讼是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对欠缺的是行政诉讼。一些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或某些行政决定还没有完全纳入诉讼渠道。如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当其行使公权力作出侵害村民权益的决定,或其不作为造成村民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其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常常被认为不适格等等。因此类事件发生纠纷,当事人的最佳选择便是信访。
2、村民权益受到侵害没有专门的处理机关。作为处理信访案件的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信访局,对信访案件并无直接裁决的权力;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或强制执行力。
3、上级机关接受信访多为转送或督促下级处理,不是受理后自己处理。这样就可能形成当事人不断地不服处理,由下而上,循环往复,缠访缠诉。
4、法律软弱,人民法院公信力不足。人民法院是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法律白条”的大量出现,使判决书成为国家机器毫无信誉的承诺,法律的尊严受到伤害,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大为下降。许多当事人认为找法院不如找领导,告状不如信访。
二、处理方法失当
1、上级政府的处理方法。一些上级政府大多不直接处理由下级政府处理的信访案件,每遇当事人上访,总是电话通知下级政府前来领人,并要求来者必须达到一定的级别。而且越是面对信访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者,越是不论是非,不管有无处理结果,一味地给下级政府施加压力。
2、下级政府的无奈选择。下级政府受压过重,无所适从,不得不给当事人作出妥协,施于恩惠,委曲求全。据说,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对上访专业户有特殊政策:专车接回、报销往返车票、报销住宿费、报销伙食费、支付上访期间的工资、为本人及其亲属安排、补偿其它损失等。
面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妥协,许多上访户似乎并不领情。他们摸到政府的脉搏,专攻其软肋。一些有经验的上访户,专门在全国“两会”期间或上级“两会”期间上访,给地方政府施压,提出特殊要求。更有甚者,要求归程乘坐飞机或旅游沿途风景区,不然以拒不回家相要胁。在此期间,一些地方政府的钱袋,几近玩于信访人的股掌之中。
三、社会效果
政府行为对公民不但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同时也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1、一些政府的妥协,使明明白白的事不能明明白白地处理,模糊了是与非的界线。这不但混淆了是非,也掩盖了现实存在的问题。
2、集体上访的,大家更加相信人多力量大,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正义,团结就真理在手,团结就胜券在握。大家学会用临时聚集的合力对抗政府的软弱。久而久之,那些小规模的上访者就会变成大规模的上访者。
3、个体上访的,在上访中吃了亏的老实人,会学习、效仿聪明人的做法,下次变得顽劣起来。聪明人会变得更聪明,再寻机让政府钻圈套,掏腰包。目前,一些缠访者已经不再把解决问题当作信访的目的,他们把解决问题当作借口,赚政府的钱才是真正的目的。故此,他们逢“会”必访,才有了“上访专业户”的美誉。为了和谐,我们创造了和谐社会的副产品,培养了不和谐的宠儿。
四、建立和谐社会的正确选择
正如胡总书记所讲,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为了社会和谐,我们在做信访中应当做好以下:
1、修典立章,完善
机制。依法治国,首先要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法律体系必须科学、严谨、协调、完备。作为最基层的人大和政府,我们虽不能修典,但可就我们身边连续发生的事立章。我们应该对经常碰到的信访问题制定符合本地民情的具体规章或办法,与国务院在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相配合,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的纠纷,使人民群众在祥和、安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2、公权法定,公权法治。在法治社会中,任何公权力的行使和运用,都应有法律上的依据,没有法律依据的公权力行为,都不得视为有法律效力之行为。公权无法外的权力,法无明文授权不得行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其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和不作为,也应逐步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法律应支持和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同时,村民因该公权力受到侵害也应得到司法救济。
3、摒弃人治,实行法治。肃清司法腐败,强化法律权威,这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保障。目前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信访条例》,对群众的信访案件,依法办理。不推诿敷衍,不故息迁就;不因人少而轻漫,不因人众而纵容。对信访人的正当花费,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有过错方合理负担。
4、沟通网络,直接处理。建议沟通上下级信访信息网络,上级信访机构通过网络检查督促转交下级的信访案件。对下级机关拖延不办者,依《信访条例》的规定追究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信访人缠访的案件,由公安机关依法惩处。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因私权或与公权力之间产生摩擦是正常的、必然的,信访是目前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和途径,信访人选择信访是正当的选择。上级机关对信访人不宜强令下级带走。强令带人的做法本身,也是一种推诿。
第三篇:做好信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做好信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参加市“创新争优”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8月2日,我市举办干部培训专题培训班,大学教授就“当前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问题为我们进行了专题讲座,聆听完专家的解读,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眼界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特别是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信访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信访稳定工作呢?我的体会是:
一、创新工作理念,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信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水平。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打开“加强内部管理、激发工作热情,改善对外形象、营造良好环境,规范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机制”的新思路,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三种理念,在工作定位、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上实现新突破、新转变。
一要树立“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的大局理念,在工作定位上,把信访工作放在全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我们一要改过去那种“就信访抓信访”的传统工作思路,以全新的思维和理念,“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自觉地把信访工作放在全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拓宽信访工作的思路和领域,提升信访工作的形象和地位。
二要树立“信访工作必须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坚持“依法信访”。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将信访工作导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是信访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信访形势,我们要更新观念,坚持“双向规范”原则,既依法规范信访人的行为,也依法规范信访工作人员的行为。一方面,我们要从宣传教育上着手,营造依法信访的氛围,广泛宣传国务院《信访条例》和省市规范信访秩序的有关法规,提高干部群众依法信访的认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从现场处置着手,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努力营造群众依法信访、行政机关依法处访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要树立“信访工作必须以民为本”的责任理念,在工作目标上,注重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是信访部门一项传统的工作任务。如何在工作中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把这项传统工作做出新意来、做出特色来,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开展 “假如我是一个信访人”的大讨论,教育干部换位思考,克服“衙门”作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三个100%,即对历史遗留的信访突出问题,依法依规100%地予以处理,并有明确结论;对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100%地接待,并及时予以处理;对已按法律、政策处理,或目前没有明确政策,信访群众要求无法满足而不能息访息诉的,100%地制定稳控、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越级上访。
二、创新工作平台,强化信访工作基础建设。
过去,我们的基础性建设比较薄弱,许多基础性建设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尽快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还清历史欠账,促使工作上水平、上档次,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信访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一要广开信访渠道。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开上访渠道,通过开辟专门网站、公布举报电话、公开信访电子信箱、各级领导定期下访等措施,开诚布公地接受群众来访,对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一视同仁。如果当事人一封电子邮件、一个举报电话与进京赴省上访的效果相同,相信大多数百姓不会再选择亲自上访的路子。
二要建立健全信访网络。要强化信访机构建设,实行信访工作归口处理,并健全机构,配备专干,设立信访信息员,形成信访工作网络。接待场所要做到《信访条例》、上访指南、文明公约上墙,方便群众上访,有利于信访问题的解决,以有效舒缓上访群众的对立情绪,缓解上访的压力。
三是高标准建设信访信息化系统。我们深深感觉到,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作手段难以应对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信息数据。因此,创新工作手段、提升工作技能十分必要。要借助计算机管理,将接访、办信的全部资料都录入电脑,可以随时从电脑上提取所需的数据和内容。开通“网上信访”和来信“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方便信访群众。
三、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一是健全信访工作领导机制。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领导要带头处理信访问题。要逐步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其他领导“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创新快速处置集体上访的联动机制和信访秩序维护机制。反应迟缓和处置乏力,是我们以前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痼疾。为了强化现场处置和事后化解工作,应当制定和完善处置上访应急工作方案,界定非正常上访行为,明确处
置程序和工作要求。在处理重大集访过程中,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主动协调、调度各方面的力量尽快处置,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将集体上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三是完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长期以来,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很难到位,对因工作失职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更是无从谈起,结果造成部分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遇事推诿、敷衍,以致小事拖大、易事拖难,个访拖成集访。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要以贯彻《信访条例》为契机,完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动真的、来硬的。
当前,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难度仍然很大,信访工作仍然压力巨大。在新的时期,我们将继续在“创新”二字上做文章。因为我们深知,创新是信访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唯一出路,是提升信访工作地位和树立信访部门形象的重要保障。如果我们不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就必然会重新落入“低水平循环、低层次应付、低效率运行”的窠臼,信访工作永远无法走出难事加烦事的怪圈。因此,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仍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旋律。
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以更高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为顺利实施我市“十二五”规划、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信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做好信访工作,为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要求的重要渠道、反映社情民意的“晴
雨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形势下,能否做好信访工作,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声誉,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事业的兴衰荣辱。因此,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作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正确分析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省信访形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群众因同一问题上访的频率越来越快;二是违反《信访条例》的跨市县、跨行业串联聚集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主要涉及社保、安置、土地、就业等方面;四是行为过激,甚至违反《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穿状衣、打横幅、堵门口,疏导、劝返难度加大。
信访形势呈现上述特点,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信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在改革发展进程当中不可避免,这是当前我省信访量在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出台的政策措施考虑连续性和平衡性不够;有的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或应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该及时办的事长期拖着不办,对个别群众过高和无理的要求,也不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造成了一些上访群众产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有的重发展、轻稳定,忽视及时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不按照政策办事,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与民争利,不仅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而且导致问题积累,矛盾激化;还有的对群众越级上访简单地“拦、堵、卡、截”,没有真正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导致重复越级上访现象越来越多。就信访部门自身而言,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解决问题的“招数”不足、方法不多,特别是对《信访条例》和新的《治安管理条例》宣传不够,群众缺乏了解,没有产生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在无知中违法。
综观全局,信访工作的确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特点,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和部署,从民心向背和政权巩固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信访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对策
1.加强领导,牢牢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稳定的诱因。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特别重视提高政策水平,认真解决好政策不及时、不连续、不落实的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因政策因素导致信访问题的发生。制定和出台政策,既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珍惜民力,降低压力,减少对立。又要防止政策前后不衔接,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而造成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政策打架冲撞和群体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攀比。要通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和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决策失误。政策一旦制定出台,就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取信于民。防止因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重大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发生。此外,要坚持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排查制度,有预见性地解决好敏感时期的信访问题,特别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2.牢记宗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从工作中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群众的信访问题,看似平凡小事,但小事关联着大道理,人民群众有要求、有怨言、有意见找党委政府,正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解决他们的信访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各级领导和干部既要抓大政方针,也要抓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群众已经通过信访途径反映出来的问题,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此外,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释疑解惑工作,特别是要针对一些群众普遍关注或已在群众中产生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等问题,及时做好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的工作。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在改革发展中维护合法权益,实现合法利益。
3.强化措施,在矛盾排查调处中做到未雨绸缪,从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做好信访工作,为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要求的重要渠道、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形势下,能否做好信访工作,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声誉,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事业的兴衰荣辱。因此,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作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正确分析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省信访形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群众因同一问题上访的频率越来越快;二是违反《信访条例》的跨市县、跨行业串联聚集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主要涉及社保、安置、土地、就业等方面;四是行为过激,甚至违反《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穿状衣、打横幅、堵门口,疏导、劝返难度加大。
信访形势呈现上述特点,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信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在改革发展进程当中不可避免,这是当前我省信访量在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出台的政策措施考虑连续性和平衡性不够;有的干部的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或应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该及时办的事长期拖着不办,对个别群众过高和无理的要求,也不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造成了一些上访群众产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有的重发展、轻稳定,忽视及时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不按照政策办事,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与民争利,不仅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而且导致问题积累,矛盾激化;还有的对群众越级上访简单地“拦、堵、卡、截”,没有真正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导致重复越级上访现象越来越多。就信访部门自身而言,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还不够充分,解决问题的“招数”不足、方法不多,特别是对《信访条例》和新的《治安管理条例》宣传不够,群众缺乏了解,没有产生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在无知中违法。
综观全局,信访工作的确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特点,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和部署,从民心向背和政权巩固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信访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对策
1.加强领导,牢牢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稳定的诱因。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特别重视提高政策水平,认真解决好政策不及时、不连续、不落实的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因政策因素导致信访问题的发生。制定和出台政策,既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珍惜民力,降低压力,减少对立。又要防止政策前后不衔接,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而造成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政策打架冲撞和群体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攀比。要通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和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决策失误。政策一旦制定出台,就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取信于民。防止因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重大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发生。此外,要坚持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排查制度,有预见性地解决好敏感时期的信访问题,特别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2.牢记宗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从工作中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群众的信访问题,看似平凡小事,但小事关联着大道理,人民群众有要求、有怨言、有意见找党委政府,正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解决他们的信访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各级领导和干部既要抓大政方针,也要抓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群众已经通过信访途径反映出来的问题,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此外,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释疑解惑工作,特别是要针对一些群众普遍关注或已在群众中产生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等问题,及时做好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的工作。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在改革发展中维护合法权益,实现合法利益。
3.强化措施,在矛盾排查调处中做到未雨绸缪,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机制等方式,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有力保证。一要重视群众初信初访,认真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尽快给予答复。按政策规
定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地做好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不能“踢皮球”,不能久拖不决。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就地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要定期排查矛盾,做到见微知著,对可能发生的越级或集体上访的情况,要做到提前发现,提前介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防患于未然。三要对信访重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治理,对重大和疑难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在源头上、政策层面上加大处理信访问题的力度。四要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内部监督机制,在信访举报、案件查处、集体审理等重要环节和工作岗位都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压信不办,不依法办信,办信不到位等情况发生。4.依法行政,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信访条例》,从信访环境中铲除滋长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土壤。要继续加大《信访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力度,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处理信访问题,严格规范和约束各级信访部门受理群众信访的行为。对属于司法机关处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要引导信访者向司法机关反映,通过法律程序、法律手段解决。要加强与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依法分流和依法处理。要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要通过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水平,让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懂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