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说明编写指引(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供参考)

时间:2019-05-13 18:4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估说明编写指引(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供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估说明编写指引(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供参考)》。

第一篇:评估说明编写指引(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供参考)

附3

“评估说明”编写指引

(供参考)

评估说明是申请备案核准资产评估业务的必备材料,为方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全面了解评估情况,本指引结合国有资产评估业务备案核准的要求,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编写评估说明提供指引。

第一部分 评估说明封面及目录

一、封面

评估说明封面应当载明评估报告标题及文号、评估机构全称和评估报告日。

二、目录

(一)目录应当在封面的下一页排印,包括每一部分的标题和相应页码。

(二)如果评估说明中收录有关文件或者资料的复印件,应当统一标注页码。

第二部分 关于评估说明使用范围的声明

声明应当写明,评估说明供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含所出资企业)、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使用。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评估说明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见诸公开媒体。

第三部分 企业关于进行资产评估有关事项的说明

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建议委托方和被评估单位按以下格式和内容编写《企业关于进行资产评估有关事项的说明》。《企业关于进行资产评估有关事项的说明》应当由委托方单位负责人和被评估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委托方与被评估单位公章,并签署日期。

一、委托方、被评估单位及业务约定书约定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概况

(一)委托方和业务约定书约定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概况一般包括企业名称及简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股东构成及主要经营范围等。

委托方、业务约定书约定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与被评估单位为同一单位的,按照对被评估单位的要求编写。

(二)被评估单位概况 1.企业价值评估中,被评估单位概况一般包括:(1)企业名称及简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2)企业性质、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或者主管部门准入批复文件、企业股东及持股比例、企业股权变更等历史沿革情况。

(3)被评估单位主要股东介绍,一般包括主要股东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及经营业绩。

(4)法定许可经营范围、实际主要经营范围、经营产品介绍。

(5)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介绍,近三年资产、财务、经营状况。

(6)企业各子公司、分公司及主要部门的构成情况,并以适当的形式表明各级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及股权比例。

(7)企业经营特点及经营风险分析,如:

①银行信贷资产的种类、规模及质量等,营业网点及分布、市场地位等情况;

②保险公司的主要险种、保费收入、赔付情况、市场地位等;

③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的规模和收入比重,营业网点数量及分布情况,市场地位等。

(8)企业客户稳定性和流动性分析。(9)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10)企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规划。(11)企业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行业监管指标的情况。(12)执行的主要会计政策,经营是否存在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或者优惠,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评估,被评估单位概况一般包括企业名称及简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股东构成及主要经营范围等。

(三)委托方和被评估单位及业务约定书约定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如产权关系、交易关系等。若存在关联交易,应当说明关联方、交易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关于经济行为的说明

(一)说明本次评估满足何种需要、所对应的经济行为类型及其经济行为获得批准的相关情况,或者其他经济行为依据。

(二)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载明批件名称、批准日期及文号。

三、关于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的说明 企业价值评估中,通常需要说明下列内容:

(一)委托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涉及的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应当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经过审计、审计意见类型及审计期间。

(二)企业表外业务的类型、数量。

(三)企业的主要客户资源、营销网络及业务合同等无形资产。

(四)本次评估前是否进行了财务重组。

(五)账面资产是否根据以往评估结论进行了调账。

(六)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所涉及的资产类型、数量、账面金额及另行委托的原因。

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评估,通常需要说明委托评估资产的数量、法律权属状况、经济状况等。

四、关于评估基准日的说明

(一)说明所确定的评估基准日,评估基准日表述为:××××年××月××日。

(二)说明确定评估基准日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经济行为的实现、财务报告期末、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行业监管指标变动情况以及利率、汇率和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等。

(三)如果评估基准日受特定经济行为文件的约束,应当载明该文件的名称、批准日期及文号。

五、可能影响评估工作的重大事项的说明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曾经进行过清产核资或者评估的情况,调账情况;

(二)影响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重大合同、重大诉讼事项;

(三)关于不良资产的说明。

六、资产负债清查情况、未来经营和收益状况预测的说明

(一)资产负债清查情况说明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清查范围与评估范围是否一致; 2.清查结论。

(二)未来经营和收益状况预测说明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所在行业相关经济要素及发展前景、经营历史情况、面临的竞争情况及优劣势分析;

2. 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研发状况、无形资产、管理层构成等经营管理状况;

3.近年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盈利、利润分配、现金流量等资产财务状况;

4. 未来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等的预测过程和结果; 5. 如果企业存在关联交易,应当说明关联交易的性质及定价原则等。

七、资料清单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申报表(由评估机构出具样式);

(二)相关经济行为的批文;

(三)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

(四)资产权属证明文件;

(五)重大合同、协议等;

(六)经营统计资料;(七)其他资料。

第四部分 资产评估说明

一、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说明

(一)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内容 1.委托评估的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2.委托评估的资产类型、账面金额。3.委托评估的资产权属状况。

(二)主要经营资产类型、资产状况。

(三)主要实物资产的类型、数量及购臵方式。

(四)企业申报的账面记录或者未记录的无形资产情况。

(五)企业申报的表外业务的类型、数量。

(六)引用其他机构出具的报告的结论所涉及的资产类型、数量和账面金额(或者评估值)。

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评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内容的详略程度。

二、资产核实情况总体说明

(一)资产核实人员组织、实施时间和过程。

(二)特殊资产的核实方法

1.对于网点多、经营地点分散的资产所采取的核实方法。2.对于经营网络、主要客户等情况所采取的核实方法。

(三)核实结论

1.资产核实结果是否与账面记录存在差异及原因。2.权属资料不完善、不清晰的资产核实情况。

三、成本法评估技术说明

采用成本法评估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价值应当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编写评估技术说明。各资产负债评估技术说明应当包含资产负债的内容和金额、核实方法、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内容。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项目评估技术说明编写内容指引如下,其他企业可以参照这几类公司的科目编写。

成本法评估技术说明,主要金融科目及固定资产科目均应列举案例说明评估具体过程。每一科目的评估技术说明应当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详略程度。

(一)银行成本法评估技术说明编写内容指引 1.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内容和金额。(2)现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金额,评估基准日存款准备金率及应存款金额,存款金额是否超出存款准备金标准。

(4)查验中央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调节表的情况,函证情况,以及评估基准日执行的利率标准。

(5)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存放同业款项

(1)存放同业款项账面金额、存款利率。(2)存款进行函证情况,不正常的未达账项情况。(3)存放同业款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贵金属

(1)贵金属的种类、规格、重量以及保管方式。(2)贵金属的盘点方法。

(3)贵金属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4.拆出资金

(1)拆出资金账面金额、拆借银行、拆借利率、拆借期限。(2)拆出资金函证情况。

(3)拆出资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5.交易性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种类、账面金额。(2)交易性金融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交易性金融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6.衍生金融资产

(1)衍生金融资产的种类、投资日期、持有数量及账面金额。

(2)影响衍生金融资产价值的主要因素,衍生金融资产评估中主要参数(如利率、汇率等)的预测方法,并分析其合理性。

(3)衍生金融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7.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种类、账面金额及情况介绍。(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8.应收利息

(1)应收利息的主要业务内容和对应金额。(2)应收利息核实的方法及结果。

(3)应收利息发生时间,可能形成坏账款项的判断依据及结果。

(4)表外应收利息的核实情况。(5)应收利息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9.发放贷款及垫款(1)贷款

①企业贷款管理制度。

②贷款按照五级分类原则的分类情况,各级别贷款的金额及情况介绍。

③对公贷款抽样方法,验证贷款五级分类及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④对私贷款抽样方法。⑤函证情况介绍。

⑥贷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贴现资产 ①贴现资产的账面种类、金额。②贴现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贴现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发生时间和金额。(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11.持有至到期投资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内容和金额。(2)持有至到期投资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3)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收回金额的判断理由,并说明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

12.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和金额。

(2)长期股权投资核实的内容(投资日期、持股比例、投资协议等)、方法和结果。

(3)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根据相关项目的具体资产、盈利状况及其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将其单独评估。对于不单独出具评估说明的各级子公司,应当在其上级公司的评估说明中详细说明其评估方法,披露其重大事项。

(4)以适当方式说明各级子公司采用的评估方法及理由和评估结论。若各级子公司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评估,应当说明评估结论的选择方法及理由。

13.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内容和金额。

(2)投资性房地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并应当说明投资性房地产权属资料的查验情况,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租赁期限等内容。

(3)采用收益法评估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说明现实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租赁期限,租赁合同到期后租金的确定方法,折现率确定方法和结果,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采用市场法评估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说明可比交易实例的选取、可比因素比较调整、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

14.固定资产

(1)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

①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数量、账面原值、账面净值、减值准备等。

②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特点、购臵方式、批量购臵价格情况、折旧及计提减值方法等。

③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④评估方法选取的依据和理由,并列示主要计算公式、参数涵义及参数确定的方法。

⑤采用成本法评估,应当说明重臵全价的构成、各费用项目的测算过程、采用的价格和费用标准等;说明设备成新状况。

⑥采用市场法评估,应当说明交易价格的基本内涵、交易时间等情况。

⑦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应当选择典型设备(一般指单台金额大、技术典型的设备)举例说明评估参数的测算和判断以及评估值确定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2)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

①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类型、数量、账面原值、账面净值、减值准备等。

②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购建日期、结构形式、权属状况、日常维护、装潢情况、折旧及计提减值方法,以及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所占用土地的情况。

③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④评估方法选取的依据和理由,并列示主要计算公式、参数涵义及参数确定的方法。

⑤采用成本法评估,应当说明重臵全价的构成、各费用项目的测算过程、采用的价格和费用标准等;说明房屋建筑物类资产成新状况。

⑥采用市场法评估,应当说明选取交易实例的依据或者理由、交易实例的基本情况、成交时间、交易状况及交易价格内涵等,对所选取的交易实例,应当全面介绍比较因素、比较结果以及评估值确定的方法。⑦采用收益法评估,应当说明其租金预测情况,以及折现率确定的方法和结果。

⑧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应当选择典型房屋建筑物举例说明评估参数的测算和判断以及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过程。

⑨对于在房屋建筑物科目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投资性房地产的要求编写评估说明。

15.无形资产

(1)土地使用权(含固定资产——土地)

①土地的宗数、面积,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性质、原始入账价值、摊销政策、摊余价值等。

②土地的登记状况、权利状况、利用状况。土地的登记状况和权利状况,以土地登记、土地使用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有关内容为准,土地利用状况以建筑物、地上附着物等产权登记内容和实地勘查与调查的内容为准。

③土地的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④土地使用权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⑤土地使用权评估价值内涵,所选取评估方法的依据或者理由。

⑥采用市场法评估,应当说明所选交易实例的基本状况、成交日期、成交价格、交易情况等内容,并说明交易情况、交易日期等修正情况。

⑦采用收益法评估,应当说明收益期限、净收益与折现率确定的过程和结果。

⑧采用成本法评估,应当说明费用项目的构成、各费用项目的测算过程、采用的价格和费用标准等;说明与地上建筑物费用项目的划分;说明评估对象的开发期限、开发状况和相应的开发费用标准及依据;说明土地增值标准的确定方法和依据;说明修正的因素及修正过程。

⑨采用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应当说明基准地价的公布时间、批准机关和文号、基准地价的内涵、利用基准地价估算宗地价格的公式;说明宗地位臵、用途及评估对象所在级别或者区域的基准地价和对应的因素修正系数;说明评估对象的价值内涵与基准地价内涵的差异,以及修正的内容。

⑩采用假设开发法评估时,应当说明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后续开发建设的必要支出和应得利润等的确定方法、过程和结果。

⑪ 引用土地估价报告评估结论的,应当说明涉及的土地宗数、面积,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性质、原始入账价值、摊销政策、摊余价值等;说明所引用土地评估结论的地价定义、评估假设、评估方法以及对引用其他机构出具的报告结论进行分析和调整的情况。

(2)其他无形资产

①无形资产的名称、形成过程、存在形式、存在期限、权属、原始入账金额、摊销政策、摊余价值等。②无形资产核实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结果。

③选取评估方法的理由,并列示主要计算公式及参数涵义。④采用收益法评估,应当说明收益预测的依据,如市场调查结论、订单合同、政府推广文件等。

⑤采用成本法评估,应当说明费用项目的构成、各费用项目的测算过程、采用的价格和费用标准等。

⑥采用市场法评估,应当说明所选交易实例的依据或者理由,交易实例的基本情况、成交时间、交易状况及交易价格内涵等,对所选取的交易实例,应当全面介绍比较因素、比较结果及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

16.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种类和内容。(2)递延所得税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递延所得税资产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17.其他资产(1)抵债资产

①抵债资产的种类、取得时间、对应的债权金额情况。②抵债资产的产权情况,抵债资产产权瑕疵、使用受限等情况对价值的影响分析。

③抵债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①其他资产的内容、种类及形成原因等。②其他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资产评估值确定的方法和结果。18.向中央银行借款

(1)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账面金额、笔数、借款利率、期限。(2)向中央银行借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向中央银行借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9.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1)同业存放的金额,存款的同业银行的名称,存款的种类。

(2)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20.拆入资金

(1)拆借机构的名称、拆入资金的期限、拆入利率、账面金额。

(2)拆入资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函证情况介绍。

(4)拆入资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1.交易性金融负债

(1)交易性金融负债的种类、账面金额。(2)交易性金融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交易性金融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2.衍生金融负债

(1)衍生金融负债的种类、投资日期、持有数量、持有比例及账面金额。

(2)衍生金融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衍生金融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3.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的种类、账面金额。(2)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4.吸收存款

(1)吸收存款的金额,存款的分类。

(2)吸收存款的构成(一年期以上的存款、活期存款、通知存款等)。

(3)吸收存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5.应付职工薪酬

(1)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和金额。(2)被评估单位相关职工薪酬政策。

(3)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等项目的核实方法和结果。

(4)对于无须支付的职工薪酬,应当说明依据和理由。(5)应付职工薪酬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6.应交税费

(1)应交税费的内容和对应金额。

(2)被评估单位相关的税收政策,说明被评估单位所享有的优惠税收政策,享有优惠政策的期限和批准单位等。

(3)应交税费核实的方法和结果。(4)借方余额的原因及评估方法。(5)应交税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7.应付利息

(1)应付利息的内容、金额等。(2)应付利息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付利息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8.预计负债

(1)预计负债的金额和种类。(2)预计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3)企业确认预计负债的证据以及第三方或者债权人的询证证据等。

(4)预计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9.应付债券

(1)应付债券的种类(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等)、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还本付息期限与方式、发行总额、发行日期和编号、委托代售单位、转换股份等情况。(2)应付债券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付债券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0.递延所得税负债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种类和企业确认依据。(2)递延所得税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1.其他负债(1)其他应付款

①其他应付款发生时间、原因,相关合同、协议内容。②其他应付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应付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存入保证金

①存入保证金的种类、金额、核算方式、存款期限。②存入保证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存入保证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贴现负债

①贴现票据的种类、金额,贴现的时间、金额,票据到期时间。

②贴现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贴现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4)上述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

①其他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企业确认依据等。②其他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二)保险公司成本法评估技术说明编写内容指引 保险公司部分科目的评估方法与银行相同,保险公司专用科目的评估技术说明编写内容指引如下。

1.应收保费

(1)应收保费的金额、种类。(2)应收保费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收保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应收代位追偿款

(1)应收代位追偿款发生时间、原因。(2)应收代位追偿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3)对可能发生坏账的项目,应当说明原因及取得的证据。(4)应收代位追偿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应收分保账款

(1)应收分保账款发生时间、原因。(2)应收分保账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收分保账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4.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1)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发生时间、原因。

(2)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3)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5.保户质押贷款

(1)企业保户质押贷款管理制度。(2)保户质押贷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保户质押贷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6.定期存款

(1)定期存款的金额、种类和企业确认依据。(2)定期存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定期存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7.存出资本保证金

(1)存出资本保证金的金额、种类和企业确认依据。(2)存出资本保证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存出资本保证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8.独立账户资产

(1)相关合、同协议内容。

(2)独立账户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独立账户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9.其他资产(1)其他应收款

①其他应收款发生时间、原因。②其他应收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应收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存出分保准备金

①存出分保准备金的金额、种类和企业确认依据。②存出分保准备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存出分保准备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损余物资

①损余物资来源,说明原保险合同主要内容。②账面价值构成,分析价值构成的合理性。③损余物资应当具体说明如何确定完好程度。

④对于存在失效、变质、残损、无用的损余物资,应当说明对其价值的影响程度,需要技术鉴定的,应当说明鉴定方法及鉴定结论。

⑤损余物资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4)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①其他资产的内容、种类及形成原因等。②其他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0.短期借款

(1)借款的金额、发生日期、放贷银行名称、还款期限、贷款利率以及抵(质)押情况。

(2)借款的函证情况。

(3)利息结算、支付情况,并说明利息支付情况对评估值的影响。

(4)短期借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1.预收保费

(1)预收保费的主要业务内容、发生日期。(2)预收保费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预收保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2.应付手续费及佣金

(1)应付手续费及佣金的主要业务内容、发生日期。(2)应付手续费及佣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付手续费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3.应付分保账款

(1)应付分保账款的主要业务内容、发生日期。(2)应付分保账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付分保账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4.应付赔付款

(1)应付赔付款的主要业务内容、发生日期。(2)应付赔付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应付赔付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5.应付保单红利

(1)简要介绍被评估单位应付保单红利的基本情况。(2)对应付保单红利按合同、协议清查核实情况。(3)对于长期未付的应付保单红利,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考虑可能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对企业负债增加的因素。

(4)应付保单红利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6.保户储金及投资款

(1)简要介绍被评估单位投资型保险业务的基本政策;说明该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是否合理。

(2)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的明细内容。(3)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4)保户储金及投资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7.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

(1)被评估单位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基本政策;说明该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是否合理。

(2)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明细内容、计提依据。

(3)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

(4)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18.长期借款

(1)借款的金额、发生日期、放贷银行名称、还款期限和贷款利率以及抵(质)押情况。

(2)借款的函证情况。

(3)利率水平、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对评估结论的影响。(4)长期借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19.独立账户负债(1)独立账户负债类别。

(2)独立账户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独立账户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0.其他负债(1)其他应付款

①其他应付款发生时间、原因。②其他应付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应付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存入分保准备金

①存入分保准备金的金额、种类和企业确认依据。②存入分保准备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存入分保准备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上述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

①其他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企业确认依据等。②其他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三)证券公司成本法评估技术说明编写内容指引 证券公司部分科目的评估方法与银行相同,证券公司专用科目的评估技术说明编写内容指引如下。

1.存出保证金

(1)存出保证金类别。

(2)存出保证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存出保证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结算备付金

(1)结算备付金的账面金额及明细分类。(2)结算备付金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结算备付金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3.其他资产

(1)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业务资产

①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业务资产相关合同情况。②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业务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业务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2)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①其他资产的内容、种类及形成原因等。②其他资产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资产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4.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

(1)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的资产类别。(2)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核实的方法和结果。(3)代理买卖证券款、代理承销证券款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5.其他负债

(1)代理兑付证券款、代理业务负债 ①代理兑付证券款、代理业务负债资产类别。②代理兑付证券款、代理业务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代理兑付证券款、代理业务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2)上述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

①其他负债的内容、种类及形成原因等。②其他负债核实的方法和结果。③其他负债评估值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四、收益法评估技术说明

采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经营方式和所确定的预期收益口径以及评估的其他具体情况等,确定评估技术说明的编写内容,一般编写内容指引如下。

(一)说明评估对象,即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二)收益法的应用前提及选择的理由和依据 1.收益法的定义和原理。2.收益法的应用前提。3.收益法选择的理由和依据。

(三)收益预测的假设条件

收益预测的假设条件应当结合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包括:

1.针对评估基准日资产的实际状况,假设企业持续经营。2.假设公司的经营者是负责的,且公司管理层有能力担当其职务。

3.除非另有说明,假设公司完全遵守所有有关的法律法规。4.假设公司未来将采取的会计政策和编写此份报告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在重要方面基本一致。

5.无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预见因素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根据评估的要求,认定这些假设条件在评估基准日时成立,当未来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将不承担由于假设条件改变而推导出不同评估结论的责任。

(四)企业经营、资产、财务分析

1.被评估单位所在行业状况及发展前景,国家货币政策及对金融行业主要监管政策分析。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研发状况、销售网络、特许经营权、管理层构成等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3.企业历史年度财务分析。一般包括收入、支出分析,资金运用方式、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以及成长性分析等。

针对经营业务内容不同,不同种类的金融企业历史年度经营状况应重点介绍以下内容,如:

银行的经营状况应当重点说明利率与汇率变化趋势、信贷市场规模、各类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等历史情况。

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应当重点说明保险品种规模、各类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等历史情况。

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应当重点说明证券市场规模、各类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等历史情况。

4.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分析。

(五)评估计算及分析过程

评估计算及分析过程需要对收益法评估分析表进行详细解释。

1.收益模型的选取

(1)选取收益法的具体测算方法及模型。(2)列示计算公式并对参数进行解释与说明。2.收益年限的确定

确定收益年限并说明其理由。3.未来收益的确定

未来收益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主要项目的预测,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名称及具体内容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1)经营模式与收益主体、口径的相关性。(2)收入的预测

①营业收入的预测。通常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环境、业内竞争情况与企业对策、公司的营业收入及构成分析和营业收入的预测。

②资金运用收益预测及依据。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预测。④汇兑收益预测。⑤其他业务收入预测。(3)支出的预测

①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估算。②业务及管理费用的预测。③资产减值损失的预测。④其他业务成本预测。(4)折旧与摊销的预测。(5)追加投资预测。4.折现率的确定

(1)所选折现率的模型。(2)模型中有关参数的选取过程。

例如:无风险报酬率选取依据及过程、市场收益率选取依据及过程、Beta(贝塔)系数的测算。

(六)收益法说明应当体现主要业务的预测过程,如: 1.银行的收益法说明应当披露信贷业务、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重要业务收益参数的预测过程。

2.保险公司的收益法说明应当披露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各项保险准备金计提等重要项目收益参数预测过程,寿险公司应当披露评估选取参数与精算报告相关参数的适配性。

3.证券公司的收益法说明应当披露证券市场周期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分析,应当详细披露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及自营业务等不同业务板块的收益参数预测过程。

(七)企业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监管指标情况,并披露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八)评估值测算过程与结果

1.列表说明公式中的各参数以及测算过程。2.终值的估算。3.评估结论。

(九)其他资产和负债(如非经营性资产)的评估价值 1.评估的资产和负债类型。2.评估方法。3.评估结论。

(十)评估结论

(十一)收益法评估分析表

采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编制必要的收益法评估分析表。测算表格中的数据应当与评估报告相应内容一致。

收益法评估分析表一般包括收益法评估分析汇总表和收入预测表、投资收益预测表、费用预测表、营业税金及附加预测表、折旧与摊销预测表、追加投资预测表及折现率测算表等。

收益法评估分析表表头应当含有项目名称、被评估单位、评估基准日、金额单位等;表尾应当标明评估人员;必要时,在表外可以对各项数据进行解释。

收益法评估分析表应当编制以人民币万元为金额单位的收益法评估分析汇总表。

五、市场法评估技术说明

采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根据所采用的具体评估方法(如参考企业比较法或者并购案例比较法)确定评估技术说明的编写内容。一般编写内容指引如下。

(一)说明评估对象,包括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二)选取的市场法的定义、原理、应用前提及评估选用的理由。

(三)对被评估单位所在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进行分析。

(四)搜集相关资料,对评估对象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五)分析、确定可比公司,对可比公司与评估对象的可比性进行分析。

(六)确定可比因素的方法和过程

1.对可比因素进行分析时,除考虑主要财务指标外,还应当结合不同种类的金融企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可比因素,如:

(1)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营业网点、客户质量与数量等因素。

(2)保险公司的客户质量与数量、营业网点等因素。(3)证券公司的证券市场周期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客户质量与数量、营业网点、经营模式等因素。

2.说明各项可比因素的确定过程。

(七)企业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监管指标情况,并披露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八)评估值的估算过程、评估结论及分析。

六、评估结论及分析

(一)评估结论

1.用文字叙述账面价值和评估价值,采用两种以上评估方法评估企业价值,应当分别说明其评估价值以及确定最终评估结论的依据和理由。

2.含有“评估结论根据以上评估工作得出”的字样。3.对于存在多家被评估单位的情况,应当分别说明评估价值。4.对于不纳入评估汇总表的评估结果,应当单独列示。

(二)评估结论与账面价值比较变动情况及原因 1.说明评估结论与账面价值比较变动情况,包括绝对变动额和相对变动率。

2.分析评估结论与账面价值比较变动原因。

(三)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的溢价(或者折价)的考虑等内容。企业价值评估,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由于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者折价,以及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1.说明是否考虑了溢价与折价,说明溢价与折价测算的方法,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2.说明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二篇: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

【发布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2-07 【生效日期】2006-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客观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依据《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第二条 电子银行的安全评估,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对电子银行的安全策略、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安全、客户保护等方面进行的安全测试和管控能力的考察与评价。

第三条第三条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根据其电子银行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至少每2年对电子银行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评估。

第四条第四条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外部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对电子银行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利用内部独立于电子银行业务运营和管理部门的评估部门对电子银行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第五条 金融机构应建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规章制度体系和工作规程,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评估能够及时、客观地得以实施。

第六条第六条 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安全评估机构

第七条第七条 承担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的机构,可以是金融机构外部的社会专业化机构,也可以是金融机构内部具备相应条件的相对独立部门。

第八条第八条 外部机构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为完善的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制定了系统、全面的评估手册或评估指导文件,评估手册或评估指导文件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依据、评估标准等;

(三)拥有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相关的各类专业人才,了解国际和中国相关行业的行业标准;

(四)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九条第九条 金融机构内部部门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除应具备第八条规定的有关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独立于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开发部门、运营部门和管理部门;

(二)未直接参与过有关电子银行设备的选购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中国银监会负责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在开展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前,可以向中国银监会申请对其资质进行认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金融机构在进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时,可以选择经中国银监会资质认定的安全评估机构,也可以选择未经中国银监会资质认定的安全评估机构。

金融机构选择经中国银监会资质认定的安全评估机构时,有关安全评估机构的管理适用本指引有关规定。金融机构选择未经中国银监会资质认定的安全评估机构时,安全评估机构的选择标准应不低于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条件要求,并应按照《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报送相关材料。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无论是否经过中国银监会资质认定,在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活动时,都应遵守有关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实施和管理的规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中国银监会每年将组织一次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工作,评定时间应提前1个月公告。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申请资质认定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应在中国银监会公告规定的时限内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七份):

(一)电子银行安全评估资质认定申请报告;

(二)机构介绍;

(三)安全评估业务管理框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四)评估手册或评估指导文件;

(五)主要评估人员简历;

(六)中国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中国银监会收到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申请完整材料后,组织有关专家和监管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评议,采用投票的办法评定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是否达到了有关资质要求。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中国银监会对评估机构资质评议后,出具《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意见书》,载明评议意见,对评估机构的资质做出认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中国银监会出具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意见书》,仅供评估机构与金融机构商恰有关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时使用,不影响评估机构开展其他经营活动。

评估机构不得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意见书》用于宣传或其他活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经中国银监会评议并被认为达到有关资质要求的评估机构,每次资质认定的有效期限为2年。

经评议不符合认定资质的,评估机构可在下一重新申请资质认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在资质认定的有效期限内,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中国银监会将撤销已做出的评议和认定意见:

(一)评估机构管理不善,其工作人员泄露被评估机构秘密的;

(二)评估工作质量低下,评估活动出现重要遗漏的;

(三)未按要求提交评估报告,或评估报告中存在不实表述的;

(四)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意见书》用于宣传和其他经营活动的;

(五)存在其他严重不尽职行为的。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评估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银监会将在一定期限或无限期不再受理评估机构的资质认定申请,金融机构不应再委托该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一)与委托机构合谋,共同隐瞒在安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未按要求写入评估报告的;

(二)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编造安全评估报告的;

(三)泄漏被评估机构机密信息,或不当使用被评估机构机密资料的。

金融机构内部评估机构出现以上情况之一的,中国银监会将依法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中国银监会认可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以及有关资质认定、撤销等信息,仅向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各金融机构通报,不向社会发布。

金融机构不得向第三方泄露中国银监会的有关通报信息,影响有关机构的其他业务活动,也不得将有关信息用于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活动无关的其他业务活动。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银监会认定的评估机构范围内,自主选择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电子银行主要系统设置于境外并在境外实施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外资金融机构,以及需要按照所在地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境外实施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的选择应遵循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要求。

所在国家或地区没有相关法律要求的,金融机构应参照本指引的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活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应与聘用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签订书面服务协议,在服务协议中,必须含有明确的保密条 款和保密责任。

金融机构选择内部部门作为评估机构时,应由电子银行管理部门与评估部门签订评估责任确定书。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安全评估机构应根据评估协议的规定,认真履行评估职责,真实评估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安全状况。

第三章 安全评估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评估机构在开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之前,应就评估的范围、重点、时间与要求等问题,与被评估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制定评估计划,由双方签字认可。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依据评估计划,评估机构进场对委托机构的电子银行安全进行评估。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真实、全面地评价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性。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策略;

(二)内控制度建设;

(三)风险管理状况;

(四)系统安全性;

(五)电子银行业务运行连续性计划;

(六)电子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

(七)电子银行风险预警体系;

(八)其他重要安全环节和机制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电子银行安全策略的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策略制定的流程与合理性;

(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安全策略;

(三)系统测试与验收的安全策略;

(四)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安全策略;

(五)系统备份与应急的安全策略;

(六)客户信息安全策略。

评估机构对金融机构安全策略的评估,不仅要评估安全策略、规章制度和程序是否存在,还要评估这些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是否及时更新,是否全面覆盖电子银行业务系统。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电子银行内控制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控制体系总体建设的科学性与适宜性;

(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电子银行安全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以及相关部门职责和责任的合理性;

(三)安全监控机制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四)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架构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电子银行安全与风险管理的认知能力与相关政策、策略的制定执行情况;

(三)电子银行管理机构职责设置的合理性及对相关风险的管控能力;

(四)管理人员配备与培训情况;

(五)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定、程序等的执行情况;

(六)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状况;

(七)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建设与管理状况。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物理安全;

(二)数据通讯安全;

(三)应用系统安全;

(四)密钥管理;

(五)客户信息认证与保密;

(六)入侵监测机制和报告反应机制。

评估机构应突出对数据通讯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的评估,客观评价金融机构是否采用了合适的加密技术、合理设计和配置了服务器和防火墙,银行内部运作系统和数据库是否安全等,以及金融机构是否制定了控制和管理修改电子银行系统的制度和控制程序,并能保证各种修改得到及时测试和审核。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连续性计划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障业务连续运营的设备和系统能力;

(二)保证业务连续运营的制度安排和执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子银行应急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二)电子银行应急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三)定期、持续性检测与演练情况;

(四)应对意外事故或外部攻击的能力。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评估机构应制定本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定标准,在进行安全评估时,应根据委托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评估内容对电子银行总体风险影响程度的权重,对每项评估内容进行评分,综合计算出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的风险等级。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评估完成后,评估机构应及时撰写评估报告,并于评估完成后1个月内向委托机构提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字认可的评估报告。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的时间、范围及其他协议中重要的约定;

(二)评估的总体框架、程序、主要方法及主要评估人员介绍;

(三)不同评估内容风险权重的确定标准,风险等级的计算方法,以及风险等级的定义;

(四)评估内容与评估活动描述;

(五)评估结论;

(六)对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安全管理的建议;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八)主要术语定义和所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介绍(可作为附件);

(九)评估工作流程记录表(可作为附件);

(十)评估机构参加评估人员名单(可作为附件)。

在评估结论中,评估机构应采用量化的办法表明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的风险等级,说明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评估报告完成并提交委托机构后,如需修改,应将修改的原因、依据和修改意见作为附件附在原报告之后,不得直接修改原报告。

第四章 安全评估活动的管理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金融机构在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完成测试的电子银行系统进行安全评估。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即组织安全评估:

(一)由于安全漏洞导致系统被攻击瘫痪,修复运行的;

(二)电子银行系统进行重大更新或升级后,出现系统意外停机12小时以上的;

(三)电子银行关键设备与设施更换后,出现重大事故修复后仍不能保持连续不间断运行的;

(四)基于电子银行安全管理需要立即评估的。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金融机构对电子银行外部安全评估机构的选聘,应由金融机构的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负责。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已实现数据集中管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分支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不需单独进行安全评估,在总行(公司)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中应包含对其分支机构电子银行安全管理状况的评估。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未实现数据集中管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分支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且拥有独立的业务处理设备与系统的,分支机构的电子银行系统应在总行(公司)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电子银行主要业务处理系统设置在境外的外资金融机构,其境外总行(公司)已经进行了安全评估且符合本指引有关规定的,其境内分支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不需单独进行安全评估,但应按照本指引的有关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安全评估报告。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电子银行主要业务处理系统设置在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或者虽设置在境外但其境外总行(公司)未进行安全评估或安全评估不符合本指引有关规定的,应按规定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确需由多个评估机构共同承担或实施时,金融机构应确定一个主要的评估机构协调总体评估工作,负责总体评估报告的编制。

金融机构将电子银行系统委托给不同的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应当明确每个评估机构安全评估的范围,并保证全面覆盖了应评估的事项,没有遗漏。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在签署评估协议后两周内,将评估机构简介、拟采用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步骤等,报送中国银监会。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可派员参加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但不作为正式评估人员,不提供评估意见。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评估机构应本着客观、公正、真实和自主的原则,开展评估活动,并严格保守在评估过程中获悉的商业机密。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在评估过程中,委托机构和评估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保密工作机制:

(一)评估过程中,调阅相关资料、复制相关文件或数据等,都应建立登记、签字制度;

(二)调阅的文件资料应在指定的场所阅读,不得带出指定场所;

(三)复制的文件或数据一般也不应带出工作场所,如确需带出的,必须详细登记带出文件或数据名称、数量、带出原因、文件与数据的最终处理方式、责任人等,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四)评估过程中废弃的文件、材料和不再使用的数据,应立即予以销毁或删除;

(五)评估工作结束后,双方应就有关机密数据、资料等的交接情况签署说明。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金融机构在收到评估机构评估报告的1个月内,应将评估报告报送中国银监会。

金融机构报送评估报告时,可对评估报告中的有关问题作必要的说明。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报告不得作为广告宣传资料使用,也不得提供给除监管部门以外的第三方机构。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对未按有关要求进行的安全评估,或者评估程序、方法和评估报告存在重要缺陷的安全评估,中国银监会可以要求金融机构进行重新评估。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可以自己组织或委托评估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金融机构应予以配合。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可直接向评估机构了解其评估的方法、范围和程序等。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对于评估报告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本指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银行保险2014年培训工作指引

人寿银行保险2014年培训工作指引

2014年总公司银行保险培训工作将围绕探索、实践“打造个性化营销模式”的培训工作重点,围绕 人寿筹备的工作部署,打造在新市场形势下具有全面技能的优秀业务团队,奠定 人寿银行保险的市场地位。

一、培训规划指导思想

通过讲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及培训制度制定,争取建立和推广各层级制式化培训,使业务队伍逐步成熟、稳定,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培训理念

教材统一化,教务规范化,讲师专业化,考核制度化。

(二)、培训目标

实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建立最优秀的培训系统。

(三)、培训管理

建立银保培训指标考核,培训考核指标明确为课时数、培训班召开频次、3个月新人举绩率60%、新人6个月任务达成率40%,各项考核指标将分阶段与讲师、机构负责人薪酬考核办法挂钩,实现绩效牵引。

(四)、培训的基本原则

培训的基本原则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主,重在训练和辅导,目的在于使外勤员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以热忱的态度投身工作。

培训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培训队伍打造

两支专业队伍是培训管理与培训授课力量的基础,包括讲师和兼讲队伍。

(一)讲师队伍

2014年,总公司培训部对讲师的要求不仅在于专注培训授课,更要求讲师具备培训管理和培训授课的双技能,对分公司讲师队伍能够实现专岗专责,系统培养,具体表现为:

1、培训部内部执行自律公约,约定日常工作习惯、规范、利益等行为;

2、培训部讲师定岗定责,明确考核指标

3、培训部内部集体备课制,培训部内部以月为单位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持续提升讲师个人授课水平。

(二)兼职讲师

1、制定兼职讲师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见兼职讲师管理办法)

2、总公司星级兼讲与分公司兼讲分别培养;

3、季度兼讲研修以各项培训课程授权为主。

4、加强兼讲荣誉体系建设:教师节、群英会、竞赛方案倾斜。

三、培训课程规划

(一)对内培训

建立一套有利于员工长远发展的、适合业务人员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培训课程,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接受适当的培训。

1、新人岗前培训

培训目的:使新人正确认识、理解、认同寿险行业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及发展战略,培训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寿险销售技能和商品知识,了解和学会销售公司的产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培训对象:新入司的银保业务员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1、公司与企业文化

课时

2、前程规划

课时

3、寿险意义与功用

课时

4、商业银行概述

课时

5、产品介绍

课时

6、银保专业化推销流程

2课时

7、展业礼仪

课时

8、客户经理工作职责

课时

9、网点开拓与维护

课时

10、实务操作介绍

课时

11、保单填写

课时

核:口试(通关)十笔试

实施单位:分公司培训部

2、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1、风险与保险

2课时

2、我国的保险市场与法律制度

1课时

3、保险公司与经营管理

1课时

4、保险合同总论

3课时

5、财产保险合同

1课时

6、财产保险实务

1课时

7、人身保险合同

2课时

8、人身保险实务

2课时

9、保险代理人

1课时

10、保险代理合同

1课时

11、保险代理人的法律责任

1课时

考核: 模拟考试

培训方法:辅导与答疑相结合培训教材:《保险代理基础知识》

《保险代理人资格仿真题》

实施单位:分公司培训部

3、客户经理基技能提升培训

培训目标:强化学员推销技巧,提升生产性和留存率,树立专业化推销形象

培训对象:将转正和己转正的客户经理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培训内容:

1、银保销售特点

1课时

2、个人目标设定与管理

2课时

3、专业化推销技能

2课时

4、时间管理

2课时

5、认识核保与理赔

2课时

6、保全知识

1课时

7、业务员品质管理

2课时

8、活动量管理

1课时

考核:笔试

培训方法: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讨

实施单位:分公司培训部

4、渠道经理培训

培训目标:提高渠道经理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网点开发能力和技巧,提升对新人的辅导能力。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1、渠道经理的工作职责

1课时

2、单位活动规划与执行

2课时

3、银代专业化推销流程

3课时

4、激励与辅导技巧

2课时

5、如何做好网点培训

2课时

6、会议管理

2课时

核:笔试十合理化建议

培训方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实施单位:总、分公司培训部

5、兼职讲师PTT培训

培训目标:培养组织有效训练的银代专兼职讲师,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对象:刚从事银代培训的专兼职讲师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间:3-4天

容:

待定

核:课堂笔记整理、试讲

培训方法:演讲和分组研讨

培训教材:《PTT讲师操作手册》

《PTT讲师培训投影片》

实施单位:总公司培训部

6、二次开发客户技能提升培训

培训目标:提高银保客户经理个人销售寿险的能力,从粗放式销售转向深入挖掘客户寿险需求。

培训对象:所有银保客户经理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间:集中式培训3-4天,配合以日常晨会反复培训及话术通关

容: 暂定

1、保险解决两大问题

2课时

2、保险四大账户

2课时

3、销售流程讲解

2课时

4、草帽图、保额销售

2课时

5、客户需求分析

2课时

6、电话销售课程

2课时

7、产说会运作流程及要点

4课时

核:话术通关

培训方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实施单位:分公司培训部

(二)对外培训

1、对外培训的目的 树立公司品牌,使合作方人员掌握基本的销售技能、了解保险的意义与功能,熟悉保险公司的理念及运作方式。

第四篇: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征求意见稿)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保证电子银行业务安全性评估的客观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法》等法律法规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监管规章,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电子银行的安全评估,是指对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电子银行管理过程中的电子银行安全策略、内控制度、系统安全、客户保护等方面,进行的安全测试和风险管理能力等的综合安全考察与评价。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利用境内的电子银行系统向境外提供电子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都应定期对电子银行安全进行评估。

第四条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外部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对电子银行安全进行评估,也可以利用内部独立于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管理部门的评估部门进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应纳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由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相关机构直接负责。

第六条 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安全评估机构

第七条 承担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的机构,可以是外部专业化服务机构,也可以是金融机构内部具备相应条件的相对独立部门。

第八条 外部机构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为完善的开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内部评估手册或评估指导文件,内容应至少包括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依据、评估标准等;

(三)拥有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相关的各类专业人才,了解国际和中国相关行业的行业标准;

(四)其他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九条 金融机构内部部门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除应具备第八条规定的有关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部门必须独立于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开发部门和运营部门;

(二)从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的部门未直接参与过有关电子银行设备的选购工作。

第十条 中国银监会负责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在从事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业务之前,应向中国银监会申请对其资格进行认定。

第十一条 申请资格认定的电子银行评估机构,应在中国银监会公告的时限内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七份):

(一)电子银行安全评估资格认定申请报告;

(二)机构介绍;

(三)安全评估业务管理框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四)评估手册或评估指导文件;

(五)主要评估人员简历;

(六)中国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十二条 中国银监会收到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的完整材料后三个月内,组织有关专家和监管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评议,采用投票的办法决定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是否达到了有关资质要求。

第十三条 中国银监会对评估机构资质评议后,出具《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意见书》,载明评议意见,对评估机构的资格作出认定。

第十四条 中国银监会出具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意见书》,仅供评估机构与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商恰有关电子银行评估业务时使用,不影响评估机构开展其他经营活动。

评估机构不得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意见书》用于宣传或其他活动。

第十五条 经中国银监会评议并被认为达到有关资质要求的评估机构,每次资格认定的有效期为两年。

经评议未达到认定资格的,评估机构可在下一重新申请资格认定。

第十六条 在有效期内,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中国银监会将撤销已做出的评议和认定意见:

(一)评估机构管理不善,其工作人员泄露被评估机构秘密的;

(二)评估工作质量低下,评估活动出现重要遗漏的;

(三)未按要求提交评估报告,或评估报告中存在不实表述的;

(四)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资格认定意见书》用于宣传和其他经营活动的;

(五)存在其他严重不尽职行为的。

第十七条 评估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银监会将在一定期限或无限期不承接评估机构的资格认定请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应再委托该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一)与委托机构合谋,共同隐瞒在安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未按要求写入评估报告;

(二)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编造安全评估报告;

(三)泄漏银行机密信息,或不当使用银行机密资料;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评估机构出现以上情况之一的,中国银监会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中国银监会认可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以及有关资格认定撤销决定等信息,仅向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各金融机构通报,不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不得向第三方泄露中国银监会的有关通报信息,影响外部机构的其他业务活动,也不得将有关信息用于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活动无关的其他业务活动。

第二十条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银监会认可的评估机构

范围内,自主选择安全评估机构,签订书面服务协议。

金融机构选择内部部门作为评估机构时,应由电子银行运营部门与评估部门签订评估责任确定书。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与评估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必须含有明确的保密条款和保密责任。

第二十二条 安全评估机构应根据评估协议的规定,认真履行评估职责,真实评估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运营的安全状况。

第三章安全评估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 评估机构在开始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之前,应就评估的范围、重点、时间与要求等问题,与被评估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制定评估计划,由双方签字认可。

第二十四条 依据评估计划,评估机构进场对委托机构的电子银行安全进行评估。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应真实、全面地评价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性。

第二十五条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策略;

(二)内控制度建设;

(三)风险管理状况;

(四)系统安全性;

(五)电子银行业务运行连续性计划;

(六)电子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

(七)电子银行风险预警体系;

(八)其他重要安全环节和机制。

第二十六条 电子银行安全策略的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策略制定的流程与合理性;

(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安全策略;

(三)系统测试与验收的安全策略;

(四)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安全策略;

(五)系统备份与应急相关策略。

评估机构对金融机构安全策略的评估,不仅要评估安全战略、规章制度和程序是否存在,还要评估这些制度是否能得到贯彻执行,是否能做到及时更新,是否能全面覆盖电子银行业务系统。

第二十七条 电子银行内控制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高级管理层对电子银行安全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二)安全监控机制的建设与运行;

(三)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与运行。

第二十八条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子银行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性;

(二)电子银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电子银行的熟知程度;

(三)管理人员配备与培训情况;

(四)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定、程序等;

(五)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状况;

(六)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建设与管理状况。

第二十九条 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物理安全;

(二)数据通讯安全;

(三)应用系统安全;

(四)密钥管理;

(五)客户信息认证与保密;

(六)入侵监测机制和报告反应机制。

评估机构应突出对数据通讯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的评估,客观评价金融机构是否采用了合适的加密技术、合理设计和配置了服务器和防火墙,银行内部运作系统和数据库是否安全等,以及金融机构是否制定了控制和管理修改电子银行系统的制度和控制程序,并能保证各种修改得到及时测试和审核。

第三十条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连续性计划,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子银行保障业务连续运营的设备和系统能力;

(二)保证业务连续运营的制度安排和执行情况;

第三十一条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子银行应急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二)电子银行应急系统建设;

(三)定期、持续性的检测和演练情况;

(四)应对意外事故或非法攻击的能力。

第三十二条 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的方式,包括审核有关资料、与相关人员谈话等,但在电子银行安全性评估时,必须采取至少一种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

第三十三条 评估机构在进行安全评估时,应根据委托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评估内容对电子银行总体风险影响程度的权重,对每项评估内容进行评分,综合计算出所评估机构电子银行的风险等级。

第三十四条 评估完成后,评估机构应及时撰写评估报告,并于评估完成后一个月内向委托机构提交由其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的评估报告。

第三十五条 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的时间、范围及其他协议中重要的约定;

(二)评估的总体框架、程序、主要方法及主要评估人员介绍;

(三)不同评估内容风险权重的确定标准,风险等级的计算方法,以及风险等级的定义;

(四)评估内容与评估活动描述;

(五)评估结论;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主要术语定义和所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介绍(可作为附件);

(八)评估工作流程记录表(可作为附件);

(九)参加评估人员名单(可作为附件)。

在评估结论中,评估机构应采用量化的办法,表明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的风险等级,并说明被评估机构电子银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隐患,并说明整改建议。

第三十六条 评估报告完成并提交委托机构后,如需修改,应将修改的原因、依据和修改意见作为附件附在原报告之后,不得直接修改原报告。

第四章 安全评估活动的管理

第三十七条 金融机构在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完成测试的电子银行进行安全评估。

第三十八条 金融机构获准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后,应当至少每年对电子银行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即组织安全评估:

(一)由于安全漏洞导致系统被攻击瘫痪,修复完善的;

(二)电子银行系统进行重大的更新和升级的;

(三)电子银行的基础设施出现重大改变的;

(四)基于电子银行安全管理需要应即时评估的。

第三十九条 评估机构的选择应由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层最终确定。评估机构确定后,金融机构必须与评估机构签定评估协议,明确界定评估的任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评估协议应由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层签署。

第四十条 金融机构原则上只能确定一个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若有多个评估机构参与评估,金融机构必须确定一个主要的评估机构协调总体评估工作,负责总体评估报告的制作。

金融机构将电子银行的不同系统委托给不同的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应当明确每个评估机构的安全评估范围,保证不同的评估范围之间没有遗漏。

第四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在签署评估协议后2周内,将评估机构简介、拟采用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步骤等,报送中国银监会。

第四十二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可派员参加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工作,但不作为正式评估人员,不提供评估意见。

第四十三条 评估机构应本着客观、公正、真实和自主的原则,开展评估活动,并严格保守在评估过程中获悉的商业机密。

第四十四条 在评估过程中,委托机构和评估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保密工作机制。

(一)评估过程中,调阅相关资料、复制相关文件或数据等,都应建立登记、签字制度;

(二)调阅的文件资料应在指定的场所阅读,不能复印,不得带出指定场所;

(三)复制的文件或数据不应带出工作场地,如确需带出的,必须详细登记带出数据的原因、时间、责任人等;

(四)评估过程中废弃的文件、材料和不再使用的数据,应立即予以销毁或删除;

(五)评估工作结束后,双方应就有关机密数据、资料等的交接情况签署说明。

第四十五条 金融机构在收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一个月内,应将评估报告抄报中国银监会。

金融机构报送评估报告时,可对评估报告中的有关问题作必要的说明。

第四十六条 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报告不得作为广告宣传资料使用,也不得提供给除监管部门以外的第三方机构。

第四十七条 对未按有关要求进行的安全评估,或者评估程序、方法和评估报告存在重要缺陷的安全评估,中国银监会可以要求金融机构进行重新评估。

第四十八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可以自己组织或委托评估机构对电子银行系统进行安全评估,金融机构对于中国银监会组织的安全评估应予以配合。

第四十九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监管工作的需要,可直接向评估机构了解其评估的方法、范围和程序等。

第五十条 对于评估报告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C12008-《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100分)

试题部分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证券公司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有效防范和控制合规风险,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对合规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证券公司将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纳入内部控制评价的,其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工作应当符合本指引的要求,并单独出具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报告。第三条

证券公司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应当以合规风险为导向,覆盖合规管理各环节,重点关注可能影响合规目标实现的关键业务及管理活动,客观揭示合规管理状况。

第四条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分为全面评估和专项评估。

除特别指明外,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均指全面评估。

第五条

证券公司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应当由董事会、监事会或董事会授权管理层组织评估小组或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

证券公司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参照本指引的规定进行。

第六条

证券公司每年应当至少开展一次合规管理有效性全面评估。

证券公司可以自主决定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专项评估;但在证券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提出要求,或公司内部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时,应当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专项评估。

第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工作的实施办法,对评估组织形式、评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程序和方法、评估报告、评估问责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章 评估内容

第八条

证券公司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应当涵盖合规管理环境、合规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及运行状况等方面。

第九条

证券公司对合规管理环境的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公司高层是否重视合规管理、合规文化建设是否到位、合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合规管理的履职保障是否充分等。

第十条

证券公司对合规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合规咨询、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监测、合规培训、合规报告、监管沟通与配合、信息隔离墙管理、反洗钱等合规管理职能是否有效履行。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对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情况的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是否健全,是否与外部法律、法规和准则相一致,是否能够根据外部法律、法规和准则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对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运行状况的评估应当重点关注是否能够严格执行经营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

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合规管理有效性专项评估的目的和需要,确定专项评估的内容。证券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另有要求的,从其要求。

第三章 评估程序和方法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程序一般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报告和后续整改四个阶段。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自行组织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应当按照本指引第五条的要求成立评估小组,并对参与评估的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

证券公司应当确保评估小组具备独立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权力,确保评估小组成员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

评估小组应当制定评估实施方案,明确评估目的、范围、内容、分工、进程和要求,制作评估底稿等评估工作文件。

第十六条

评估小组应当组织各部门开展合规自评,各部门应当如实填写评估底稿,提交评估相关材料。合规管理环境评估底稿应当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署确认,合规管理职责履行情况评估底稿、经营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及运行状况评估底稿应当由自评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自评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签署确认。

第十七条

评估小组应当收集评估期内外部监管检查意见、审计报告、合规报告、投诉、举报、媒体报道等资料,明确评估重点。

第十八条

评估小组应当对自评底稿进行复核,并针对评估期内发生的合规风险事项开展重点评估,查找合规管理缺陷,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整改建议。

评估小组成员对其所在部门或者分管部门的评估底稿的复核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应当采取访谈、文本审阅、问卷调查、知识测试、抽样分析、穿行测试、系统及数据测试等方法。

第二十条

评估人员可以根据关注重点,对业务与管理事项进行抽样分析,按照业务发生频率、重要性及合规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并对样本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第二十一条

评估人员可以对具体业务处理流程开展穿行测试,检查与其相关的原始文件,并根据文件上的业务处理踪迹,追踪流程,对相关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验证。

第二十二条

评估人员可以对涉及证券交易的业务进行系统及数据测试,重点检查相关业务系统中权限、参数设臵的合规性,并调取相关交易数据,将其与相应的业务凭证或其他工作记录相比对,以验证相关业务是否按规则运行。

第二十三条

评估小组应当在评估工作结束前,与被评估部门就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结果进行必要沟通,就评估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被评估部门应当及时反馈意见。

第二十四条

评估小组应当根据评估实施情况及评估反馈意见撰写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报告。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报告至少应包括:评估依据、评估范围和对象、评估程序和方法、评估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前次评估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

证券公司可以参照附件所列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报告基本格式编制评估报告。第二十五条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报告应当按照公司内部规定履行内部报批程序。证券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要求报送的,从其要求。

第二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针对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和时间表。整改责任部门应当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整改进展情况。

第二十七条

证券公司管理层应当对评估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和跟踪,指导并监督相关部门全面、及时完成整改。

第二十八条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专项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参照本指引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评估问责

第二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将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结果纳入公司管理层、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范围。

对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中新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证券公司应当及时对责任人采取问责措施。第三十条 证券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工作。

对在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过程中出现拒绝、阻碍和隐瞒的,证券公司应当采取相应的问责措施。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指引所称“公司主要负责人”是指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或实际履行前述职务的人员。

第三十二条

证券公司在收集合规风险事项、评估合规管理环境、合规管理职责履行情况、重要业务的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及运行状况时,可以参考附件所列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参考 表编制工作底稿。评估参考表未涵盖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全部评估内容,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表格内容加以适当调整和补充。

第三十三条

本指引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评估说明编写指引(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估说明编写指引(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供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C12008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答案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答案(100分) D BCD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ABCD 正确 AC B ABCD 正确 ABD 错误 BCD 正确 正确 AB ABCD BCD 正确 C 错......

    C12008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解读

    C12008《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解读 C12008答案 C12008《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解读 (本文档最下面有一套试题)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

    C12008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 94分

    1.正确 2.B 3.正确 4.错误 5.ABCD 6.ABCD 7.正确 8.ABCD 9.ABD 10.BCD 11.正确 12.ABD 13.错误 14.ABC 15.BD......

    营销策划方案编写指引

    营销策划方案编写指引 1 概念 营销策划方案是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售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文书。 2 作用 营销策......

    保险评估

    新华网云南频道6月4日消息如果有个保险中介机构,以独立姿态站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中间,用极为专业的技术为保险事件定损、评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出评估报告,这对当事双方来说,无......

    教案编写说明

    石河子大学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而编制的关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编写说明 一.编写原则 1、教案编写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 (1)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编写说明(修订) 1、各学科教案均要有封面,写清年级、班级、学科、姓名 2、 第一块:学期备课教案首页为任课班级学生的花名册,语文、数学、英语教案要有学生单元成绩,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