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定稿)

时间:2019-05-13 18: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定稿)》。

第一篇: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定稿)

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与时俱进 创新机制 切实加强新形势下行政执

法监督工作

普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2009年11月6日)

普洱市一向重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近几年来,我市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在省政府法制办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云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等四项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培训、办证等常规工作,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为切入点,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监督方式,狠抓制度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着力抓好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积极开展综合执法、行政执法投诉举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等工作,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 1 成绩,为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

我市于2001年开始在县(区)级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5]156号)下发后,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市在各县(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基础上,以市级为主,全面启动市级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1.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2005年,我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的推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办公室下设清理执法职责组、评议考核组、责任追究组三个工作组,从人事(编办)、监察等单位抽人,具体做好推制有关工作。

2.批拨专项经费3万元。

3.及时印发《思茅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和《思茅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指导意见》,对推制工作的方法、步骤、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4.召开全市推制工作培训会议。于2006年对各县(区)政府法制部门负责人和市直部门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等100余人进行全面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和工作要求。

5.结合实际制定了《思茅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思茅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思茅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对照法律法规564部,梳理执法依据1830条,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职责。于2006年3月28日在思茅政务网(中国茶城在线)上对我市42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主要执法依据、职权、职责进行公告,并以思法发„2006‟13号文件向社会公布。

(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1.及时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权力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以普政发„2008‟31号文件及时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确定墨江县、镇沅县为我市2008年城市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县,明确要求其他县(区)于2009年全面开展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2.认真进行调研,广泛收集资料,起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与建设、编办等部门沟通协调,着手起草市级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市级工作方案正在起草中。同时督促普洱市政府所在地的思茅区政府尽快研究上报区政 3 府的工作方案,目前,思茅区政府的工作方案已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即将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审批。

(三)云府发„2008‟113号文件规定的四项制度落实情况 市政府法制办以普法发„2008‟30号文件对省政府法制办云府发„2008‟113号文件进行转发,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投诉举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审查和备案工作统一进行安排部署。

1.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情况。一是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的案卷评查工作与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一并组织开展。在评议考核时,市政府评议考核工作组成员分别对各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和市直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执法案卷进行抽查,从案件的认定违法事实及证据、适用依据、执法程序、内容是否适当等方面,重点是对程序问题进行评查,提出各自的评查意见,再交由评议考核组集体讨论统一意见,在反馈会议上向被评议考核单位进行反馈,并提出评议考核(包括案卷评查)书面反馈意见。二是监督指导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建立案件评查制度,加强工作指导。

2.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设置情况。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理公告、投诉举报电话公布和行政执法证件清理汇总工作的通知》(云府发„2009‟41号)要求,一是及时转发云府发„2009‟41号文件,进行工作部署;二是在普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上公布市 4 政府法制办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三是汇总市级部门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目前已有16家市直部门上报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

3.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按照《云南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第五条规定,此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市级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工作,主要是根据省级部门的细化情况再对照进一步细化。目前,市政府法制办已对市发改委上报的《市发改委规范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进行备案。

4.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审查和备案情况。市政府作出的有关国有资产处置、城市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重大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均要求市政府法制办全程参加,及时提供准确的法律意见。目前,尚无县(区)政府、市直部门的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到市政府法制办进行备案。

(四)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及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2005年以来,为规范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强化行政执法培训,市政府法制办先后下发多个文件进行安排部署,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加大培训力度,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先后下发了《思茅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开展新版行政执法证件审验工作的通知》(思法发„2005‟4号)、《思茅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证件 5 发证、审验管理工作文件的通知》(思法发„2005‟9号)、《思茅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进一步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培训质量文件的通知》(思法发„2005‟16号)、《普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云南省行政执法证件到期人员审验培训文件的通知》(普法发„2009‟22号)、《普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理公告投诉举报电话公布和行政执法证件清理汇总工作文件的通知》(普法发„2009‟23号)等文件,对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作了一系列要求和布置,并在普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上逐一登载,方便市、县、乡各级部门查阅和下载相关表格资料。二是,按照条块结合的方式,以部门系统为主,与有关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共同举办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以县(区)为主,到县(区)举办综合行政执法培训。2005年至今共举办行政执法培训班50期,培训行政执法人员6056人次。通过培训、考试,共审核申办行政执法证件4000余个。三是,建立证件管理台帐。对行政执法证件资料从收件、审查、登记、培训、上报、制证、领证各环节逐一进行登记,证件管理逐步规范。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

1.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发布前,我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行政执法 6 监督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并刻制了公章,具体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协调、指导工作。《纲要》发布后,市行政执法监督领导小组归入依法行政领导小组。

2.市政府制定下发《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普政发„2009‟185号)、《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普洱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的通知》(普政发„2009‟133号)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度普洱市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普政办发„2009‟155号),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和行政执法监督各项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3.采取与省对应的方式,将原由公安副市长分管政府法制工作,变更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分管政府法制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具体分管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4.市政府领导经常过问,及时研究行政执法监督工作。2006年12月26日和2007年1月23日召开的市政府第十五次、第十六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政府法制工作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2007年11月7日召开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了有关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的重大问题。2009年7月7日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普洱市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9-2013)》、《普洱市2009年依法行政实施意见》和《普洱市2008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情况报告》。会议要求,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为基础,拓宽考核范围,签订《普洱市依法行政责 7 任状》。

5.本次机构改革中,市政府法制机构改为正处级机构,是唯一的升格的单位。

(二)经费保障

1.法制办主动协调财政局领导及其承办人员,积极宣传政府法制工作,介绍当年的各项专项工作任务。

2.领导重视支持解决工作经费。普洱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增加政府法制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保障政府法制和行政执法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2006年为10万元,2007年为30万元,2008年为34万元,2009年为50万元。

(三)措施有力

1.制定普洱市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市政府法制办精心组织,集中骨干组成起草班子,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之后形成《普洱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规划(初稿)》和《2009年度普洱市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意见(初稿)》,在2008年召开的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上提交会议讨论,并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于2009年7月7日提交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分别以普政发„2009‟133号和普政办发„2009‟155号文件下发执行。

2.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为基础,创新监督方式,拓宽考核范围,签订依法行政责任状。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责任追究,推进依法行政。在2009年7月7日市全面依法行政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包括非行政执法主体)签订了《普洱市依法行政责任状》。《责任状》明确规定,对《责任状》的考核,根据《思茅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思茅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及新修订的《普洱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进行具体考核。

3.召开政府法制工作年会。为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及时安排部署政府法制各项工作,市政府法制办从2005年起,坚持每年召开全市政府法制工作会议,2007年、2009年的全市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由市政府法制办具体承办,与全市依法行政会议一并召开。

4.及时修订普洱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针对《标准》执行中不断发现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和适应形势发展要求。2006年,市政府法制办参照省政府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制订了《思茅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试行)》,但在执行中暴露出《标准》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实际结合差距较大问题。2007年,经结合实际,制订了《普洱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但在执行中发现仍然存在没有行政执法案件的单位考评分反而比行政执法任务重的单 9 位高,单位主要负责人被党纪或行政处分,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该单位并没有被相应扣分等问题。2008年,针对原《标准》存在的问题,经征求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组成员意见,提交全市政府法制工作会议讨论,重新修订了《标准》。但执行中又发现,一些县(区)政府、市直部门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度的评议考核中已经发现指出,并提出相关整改意见,但2008年度考评时该问题仍未改进或解决。对此,2009年度修订的《标准》增加了“上年评议考核中发现和指出的问题在评议考核时仍未解决的,在相应标准和分值加倍扣分”的规定。2006年制定的《标准》,通过执行和不断地修改完善,至今,已经逐级趋于合理。

5.切实做好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一是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召开评议考核组成员会议,明确分组情况、派车单位、考核范围、时间安排等事项,进一步统一考评尺度。三是统一召开市直部门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对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公开测评。四是按照听取工作汇报、实地检查、与相对人座谈、反馈考核评议情况的步骤对县(区)政府、市直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对县(区)政府的考核还要单独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听取意见,进行公开测评。五是召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组成员会议,及时整理资料,通报交流情况,对所有被核单位的得分和良等级初步统一意见。六是年度全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情况形 10 成书面报告,由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或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审定考评结果。七是通报全市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情况。

6.重视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进行工作调研和指导,加强与县(区)政府领导的沟通,为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创造条件。经过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的努力,思茅区政府法制局的工作人员从兼职1人到专职2人,西盟县配备了政府法制局副局长,镇沅、孟连任命了专职的政府法制局长,景东、宁洱、墨江充实了政府法制工作人员。

7.帮助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解决实际困难。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装备配备不足,市政府法制办拿出5万元工作经费,为10县(区)政府法制机构各配1台笔记本电脑,专门用于行政执法培训、法制宣传和证件管理。

8.为鼓励先进,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争取相关部门的继续支持与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在市政府办收到财政部门拨发的省级优秀行政执法单位奖金1万元后,及时请示市政府领导同意,从市政府法制专项工作经费中拿出2万元给予配套,用于奖励在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成绩和作出贡献的有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我市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为切入点,通过连续两年的严格考评,各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考评与沟通,促进了县(区)政府、市属各部门领导对政府法制工作和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政府法制工作的了解、重视和支持,行政执法监督的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认识不足。部分县(区)政府和市直行政执法单位领导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保障不力。

(二)法制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我市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级格偏低,人员严重不足,难以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和重点

(一)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快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与案卷评查、执法检查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为基础,扩大依法行政责任状(行政执法责任状)签状范围,区别行政执法主体和非行政执法主体,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严格进行考核。通过连续不断地考核,增强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领导的依法行政意识,增进对政府法制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积极受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五)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证件管理。不断提高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

(六)改善行政执法监督设备、设施,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建设,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我市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处的大力指导下,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浅谈如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新时期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是纠正党风政风、防止腐败发生的重要措施。近处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的行政执法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行政热法过程中,群众抱怨过多,且颇有微词的依然是行政执法问题。从许多事实来看,权大于法、情重于法、贪赃枉法的现象在行政执法中还严重存在。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而且严重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权力缺少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本人认为,要遏制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确保行政执法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化轨道,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抓好法制教育,构筑一道自我约束的思想防线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盛行,这些都与依法行政格格不入。可以说,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情轻法、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主要是根深蒂因的封建专制思想在作祟。我们知道,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推进依法行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构筑起法律至上的防线。当前,“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正在开展,各级各部门应该将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作为重点,通过自学,法律培训、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务法律的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增强法律和法制观念,提高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才有可能做到自我约束,摒弃私心杂念,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袭,确保秉公执法,文明处事。也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防微杜渐,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

要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关键要从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抓起,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正本清源,防微杜渐。一是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监督。完善上级政府对所属部门以及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层级监督机制。上级政府要强化对下级政府和所属部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坚决防止和消除滥用职权、执法犯法、绚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纠正不顾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二是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等专门监督。监察机关要按照行政监察法等规定,加大监察力度,调查处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法等规定,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三是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要继续完善罚缴分离制度,推行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的票款分离制度,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罚没票据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要严查部门设臵的“小金库”,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四是要建立和实施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要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将行政法律法规分门别类,按其内容确定实施的行政机关,机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岗位,明确执法职责,促使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执法水平。要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责任,督促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及时纠正错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过错责任人员,要依法严肃查处。五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好进人关、通过公开招考,选拔、择优录用执法人员。要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和惩戒作用,在行政执法机关内部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管理机制。其次,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对行政人员法律素质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促使行政人员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和增强法制观念,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前要通过相应的部门行政法律、法规知识综合测评。这是因为,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可行政违法行为和某些重大行政失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行政人员的法律素质低缺乏基本的行政法律知识所致。简言之,就是要在行政执法队伍的入口把法律素质关。其三,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监督,坚决纠正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不正这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其四,实行定期交流和轮换岗位制度。执法机关的负责人要定期交流,很重要岗位执法人员要定期轮换。为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提供保障。六是认真实施行政复议制度。各级各部门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全面、正确地履行行政复议规定的职责,严格依法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所属部门复议工作的指导,要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加强对与行政复议申请有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保证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进行。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有效促进行政执法工作。

三、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在不少行政纠纷案件中,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某些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充分陈述行政收费、行政执罚的依据和标准,认为他们是在搞“暗箱操作”。这各行政执法缺少透明度的做法,说轻些是有关人员素质低下、态度生硬,说重些是执法人员剥夺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不敢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有悖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与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我们必须高度正视这个问题。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践也充分证明,政府行政部门只有无条件地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所有行政执法行为臵于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有可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首先,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公众对政府信息获取和查阅。

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都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私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其他政府信息都应公开。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建立政务公开网页、在办公场所建立政务公开栏等形式,把政务公开制度化。其次,要加强对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行政执法的主要依据是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因此,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采取的多种形式将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予以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为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三,要全面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的主要客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部门要本着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态度,将执法的依据、程序等公之于众,并告知当事人不服执法决定的申诉方式,以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当事人向行政机关了解执法依据和程序时,行政机关要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实行行政执法公示,一方面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行为予以监督,这是遏制行政执法“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各执法部门还要认真落实“12345”行政执法监督模式。即:一汇报,定期听取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走访,定期不定期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对本单位、本部门行政执法的意见和建议主。三检查,检查执法程序、执法文书、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四核实,核实封存、没收的物品管理及处罚情况,罚没款的上缴情况。五提高,提高执法为民思想,提高依法办案能力,提高执法文书质量,提高行政处罚有效性,提高对履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的监督管理水平。

四、务求实效,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在我国监督机制的架构中,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监督是最高层次和最具法律效力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就要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首先要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政府行政执法行为,除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外,许多时候是以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的。而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往往根源就出在规范性文件上。因此,人大要抓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建立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及时向人大报送规范性文件的制度。人大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及时组织力量审查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一旦发现有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要迅速向政府提出监督意见直至撤销该规范性文件,以便从源头上堵塞违法行为。其次,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监督行政执法。一要抓好执法检查。人大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正确实施。二要抓好个案监督。人大对在执法检查以及接待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发现的违法或严重处臵不公的行政执法案件,要及时进行个案监督,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三要抓好对部门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施的监督。在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是推进依法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大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两制”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错案、执法过错的监督,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依法行政。四要监督和支持司法机关对重大违法的行政案件的查处。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具有法定的监督职能。人大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大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法律监督作用。特别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审查重大违法的行政行为,查处权力腐败案件,鞭策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五要监督政府调整,充实行政执法与监督队伍,严禁不具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顶岗执法。目前,政府机构、人事的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存在冗职冗员、人人浮于事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某些执法部门,如商务等部门人员紧张的问题。所以,人大要督促政府实事求是地按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妥善解决人员调整、分流、补充的问题,确需加强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部门应当加强。特别是在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后,在人员配备上如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则应保质保量地及时充实行政执法队伍,而不能“因减人而废政”。鉴于未经培训、未取得执法资格和证件的临时人员顶岗执法的弊端很多,这种现象在某些执法部门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所以,要监督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坚决禁止随意授权给不具备执法资格的组织和临时人员从事行政执法。

五、敢于曝光,发挥舆论氛围的特殊作用

舆论监督,是一种受之于众的社会性的监督形式。由于这种监督的公开性,往往会产生一种其他监督形式所无法替代特殊效应。现实情况表明,某些违纪违法的行政执法事件,采取诸如纪律处分、通报批评等内部处理形式,往往会触行不大,甚至对某些有关部门及责任人来说,还会无动于衷,过后依然我行我素;而事件一旦被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开披露后,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震动效应:当事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遣责,组织的处理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所在单位会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整改工作,以尽快消除负面影响;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会以此为鉴,开展教育活动,抓好防范工作,等等。因此,要搞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就要敢于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首先,新闻记者要勇于负起责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的崇高职责,所以,新闻记者,要不负众望,敢于为民说话,伸张正义,揭露行政执法中的种种腐败现象,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其次,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做舆论监督的后盾。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单位行使监督权就是行使人民的民主权利的体现,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全社会的支持。因此,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从惩治腐败,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着眼,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不怕露丑,做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对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所进行的揭露和鞭挞,以警效尤,推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综上所述,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应该是一个由多方面组合起来的系统工程。如果能够把这个在党委的领导下的以内部监督为基础、以人大监督为主体、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为辅助的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体系建立起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那么,行政执法工作就一定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广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广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1997年12月1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6年3月31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对行政执法主体执行法律法规的监督工作。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裁决、行政检查等行政职责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主体,是指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

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等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问责必严、违法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下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

2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的落实情况。

第三章 监督方式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实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实效。

第十八条 日常监督包括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理对行政执法的投诉、举报等。

日常监督的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严禁无证执法;实施行政执法时不出示证件的,行政相对人有权拒绝。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的投诉、举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号码、通信地址及电子邮箱。

第二十一条 专项监督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行政执法评价、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违法案例通报、行政执法督察等。

开展专项监督应当按照对监督事项立项、制定监督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监督结果等程序进行。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主体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行政执法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有关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例通报机制,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通报。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司法建议、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行政执法督察。

第二十七条 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调取行政执法案卷和其他有关材料;

(二)询问行政执法人员、行政相对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并制作询问笔录;

(三)组织实地调查、勘验,或者进行必要的录音、录像、拍照等;

(四)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进行鉴定、评估、检测、勘验;

第三十四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自收到《行政执法督察决定书》之日起立即执行,并在三十日内向发出决定的政府法制机构报送执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有关情况予以通报;政府法制机构发现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等情况较严重的,可以对该行政执法主体的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三十六条 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修改或者废止建议:

(一)与上位法相抵触的;

(二)国家政策重大调整,与之不相适应的;

(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

第三十七条 政府法制机构、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将执法检查、行政执法评价、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典型案例通报、行政执法督察等情况或结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

对于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予以曝光。

第三十八条 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可以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监督处理。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九条 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令书面检查、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离岗培训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行政执法证;涉嫌违反行政纪律的,交由监察机关追究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行政执法主体给予通报批评:

(一)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程序不合法,执法决定不合法或者明显不当的;

(二)未落实规范行政执法的制度的;

(三)不配合、不接受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或者弄虚作假的;

(四)拒不执行《行政执法督察决定书》的;

(五)借执法牟取私利的;

(六)粗暴、野蛮等不文明执法的;

(七)其他违反本条例的情形。

上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篇: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行政执法检查,是指教委对所属部门及其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教委各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第五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应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

第六条

教委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由委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主持领导,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执法评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第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执法人员是否以教委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二)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行政执法人员是否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三)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

(四)对罚没财物,行政执法人是否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五)其他应监督的事项。

第八条

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理: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应纠正或撤消;

(二)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和不当的,应纠正或撤消;

(三)行政执法违反法定程序的,应予以纠正或撤消;

(四)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律、法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处理,并追究部门负责人或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第九条

在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凡作出行政执法监督处理决定的,必须制作行政执法监督文书,并及时送达被监督部门。

第十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实行行政执法报告制度,教委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要了解掌握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适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执法情况,于莅年初三十日内向教委党工委作出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加强对行政执法监督之我见

加强对行政执法监督之我见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部分。有资料表明,在数以千计的法规中,属行政执法范畴的占了八成以上。毫无疑问,要实施依法治国,建设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就必须花大力气抓好行政执法工作。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理的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群众抱怨过多,颇有微词的依然是行政执法。事实上,权大于法、情重于法、贪赃枉法的现象在行政执法中的确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而且严重破坏了法律的尊严,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权力缺少监督,必然导致腐败。笔者认为,要遏制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确保行政执法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轨道,就必须建立一种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抓好法制,构筑一道自我约束的思想防线

从上看,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史的国家,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盛行。这些东西正是法治的大敌。可以说,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情轻法、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在作祟。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依法行政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和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为他们构筑一道法律至上的思想防线。当前,“五五”普法教育已经展开。我们应该将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开展深入的法制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才有可能做到自我约束,摒弃私心杂念,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确保秉公执法,文明处事。也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防微杜渐,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

要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关键要从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抓起,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正本清源,防微杜渐。首先,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经费由财政部门核拨,行政部门在执法中的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全额上缴财政,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制度。彻查部门设臵的小金库、小钱柜,以期从源头上堵塞乱收费、乱处罚。其次,要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要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将行政法律法规分门别类,按其确定实施的行政机关,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岗位,明

确执法职责,促使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要把实施“两制”与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起来,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对执法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执法过错者予以坚决追究,对情节严重者,要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调离、清除出执法队伍。第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要把好进人关。通过公开招考,选拔、录用执法人员,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二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监督,坚决纠正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三要实行定期交流和轮换岗位制度。执法机关的负责人要定期交流,重要岗位执法人员要定期轮换。第四,要加强监察、审计监督。监察、审计部门同属政府行政机构序列。在建立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机制中,要充分发挥监察和审计部门的作用。要通过监察、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行政执法中的不正之风。

三、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在不少行政纠纷案件中,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某些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充分陈述行政收费、行政执罚的依据和标准,认为他们是在搞“暗箱作业”。这种行政执法缺少透明度的做法,说轻些是有关人员素质低下、态度生硬,说重点是执法人员剥夺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不敢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的,也

是与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的,我们必须高度正视这个问题。行政公开,是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践也充分证明,政府行政部门只有无条件地全面地推行行政公开,将所有行政执法行为臵于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有可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首先,要加强对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行政执法的主要依据是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因此,行政执法部门要各司其职,采取多种形式将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为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要全面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的主要客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部门要本着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态度,将执法的依据、程序公之于众,并告知当事人不服执法决定的申诉方式,以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当事人向行政机关了解执法依据和程序时,行政机关要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实行行政执法公示,一方面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行为予以监督,这是遏制行政执法“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一种有效措施。

四、务求实效,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在我国监督机制的架构中,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监督是最高层次和最具效力的。因此,我们要做好

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就要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首先,要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政府行政执法行为,除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外,许多时候是以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为尚方宝剑的。而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乱收费、乱处罚,往往根源就出在规范性文件上。因此,人大要抓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建立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及时向人大报送规范性文件的制度。人大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及时组织力量审查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一旦发现有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要迅速向政府提出监督意见直至撤销该规范性文件,以便从源头上堵塞违法行为。其次,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监督行政执法。一要抓好执法检查。人大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正确实施。二要抓好个案监督。人大对在执法检查以及接待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发现的违法或严重处臵不公的行政执法案件,要及时进行个案监督,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三要抓好对“两制”实施的监督。在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是推进依法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大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两制”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错案、执法过错的监督,追究有关人员 的责任,确保依法行政。四要监督和支持司法机关对重大违法的行政案件的查处。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具有法定的监督职能。人大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大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法律监督作用。特别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审查重大违法的行政行为,查处权力腐败案件,鞭策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五、敢于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

舆论监督,是一种受之于众的性的监督形式。由于这种监督的公开性,往往会产生一种其他监督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效应。现实情况表明,某些违纪违法的行政执法事件,采取诸如纪律处分、通报批评等内部处理形式,往往会触动不大,甚至对某些有关部门及责任人来说,还会无动于衷,过后依然我行我素;而事件一旦被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开披露后,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震动效应:当事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组织的处理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所在单位会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整改工作,以尽快消除负面;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会以此为鉴,开展活动,抓好防范工作,等等。因此,要搞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就要敢于曝光,发挥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首先,新闻记者要勇于负起责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责。被誉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要不负众望,敢于为民请命,伸张正义,揭露行政执法中种种腐败现象,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其次,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做舆论监督的后盾。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单位行使监督权就是行使人民的民主权利的体现,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全社会的支持。因此,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从惩治腐败,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着眼,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不怕露丑,做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对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所进行的揭露和鞭挞,以警效尤,推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综上所述,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应该是一个由多方面组合起来的系统工程。如果能够把这个在党委的领导下的以内部监督为基础、以人大监督为主体、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为辅助的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体系建立起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那么,行政执法活动就一定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

下载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省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按照***精神,**采取案卷评查、组织考试、问卷调查、综合考核评估等方式,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自查,现将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

    徐州市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徐州市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2006年8月31日徐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制定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第......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金水区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试行) 发布日期:2010-11-22 14:01金水区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规章......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1996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令第9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监督林业行政执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1996年9月27日林业部令第9号公布 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监督林业行政执法,保护当事人......

    辽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

    辽宁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 (2010年1月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1月13日省政府令第241号公布 自2010年2月22日施行 1992年3月1日省政府令第17号......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报告

    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关于对行政处罚行为实施监督检查的 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 为做好此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自查工作,我局认真对照上级......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烟草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应当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条在局党组领导下,办公室、监察处和专卖部门负责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