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资产转让相关规定
银监会关于信贷资产转让的业务规定
一、信贷资产转让直接规定
1、正常类信贷资产可转让,不良类不可转让;转让方应征得借款人同意。
2、转让信贷资产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整体性和洁净转让的原则,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做好信贷资产转让的尽职调查、授信审批、风险评估、重签协议和担保物权转移等工作,防范“不当销售”、担保落空等合规与法律风险。
3、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信贷资产转让和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各项规定,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
4、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
5、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6、转让方应进行项目贷后管理。
7、商业银行应在向信托公司出售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后的十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债务人资产转让事宜,保证信托公司真实持有上述资产。
【批注:整体遵循真实、完整转让原则,相应担保一并转移。】
二、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
1、对各类形式的受(收)益权信托业务,除TOT和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权业务外,原则上均应视为融资类业务,并应按照融资类业务计算风险资本。
2、因无法实现收益权对应基础资产的真实转移,可能带来相应的管理风险。
3、收益权本身在民法上的定义不明确带来的转让标的不确定性风险。【批注: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除了收益权等的既定风险,未见其他特别禁止性规定。】
三、投资人要求
1、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信贷资产转让和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各项规定,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
2、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批注:除了对银行理财产品有要求,未见其他限制。】
四、监管要求
1、不论转入还是转出,应该按时向监管部门保送相关信息,如开展整体情况、转让笔数、金额、风险变化等。
2、转出方和转入方应做到衔接一致,相关风险承担在任何时点上均不得落空,转入方应按相应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
【批注:遵循相应监管规定】
另:
五、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范围
1、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范围由证券公司与客户通过合同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禁止规定,并且应当与客户的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以及证券公司的投资经验、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相匹配。
2、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可以设立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应当主要用于投资国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债券、其他信用度高且流动性强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以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并应当遵循分散投资风险的原则。
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由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不受前款规定限制。
3、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应当符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证监会公告【2012】29号)的规定,未经许可不得投资票据等规定投资范围以外的投资品种;不得以委托定向资产管理或设立单一资产信托等方式变相扩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范围。
【批注:未见证券资管计划投资信贷资产的特别限制】
主要法规
1、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
2、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113]号)
3、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银监发[2011]14号)
以信托方式将不良资产打包转让被法院驳回
将银行不良资产打包转让给资产公司后,资产公司又以信托方式将资产包整体转让给了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在仅以公证及公告的方式履行债权催告手续后,便以原告的身份对债务人提起了诉讼。那么信托公司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呢?日前,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给出明确答案:信托公司依法不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驳回原告信托公司的起诉。对此判决,原被告双方均未上诉。
2000年4月4日,建行某分行与某实业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实业公司向建行借款人民币450万元,利率为月息5.82‰,期限自2000年4月17日至2001年4月16日。当天,建行又与实业公司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约定实业公司以其所有的三层楼房为上述贷款提供抵押担保,担保范围为上述贷款本金、利息、罚息、赔偿金及实现贷款债权和抵押权费用,并依法办理了他项权登记。两份合同签订后,建行依约向实业公司足额发放了贷款。然而借款到期后,实业公司并没有按约履行还款义务。此后,建行向实业公司进行了多次催收。
2004年6月28日,建行与信达资产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约定建行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信达资产,并向实业公司履行了通知义务。2004年11月29日,信达资产又与东方资产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约定信达资产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东方资产,也向实业公司履行了通知义务。2006年6月2日,东方资产与信托公司签订了财产信托合同,约定东方资产将上述债权信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进行管理、运用及处分。东方资产于2006年6月2日在《金融时报》上发布公告,就上述债权设立信托事宜履行了通知义务并进行了催收。信托公司于2008年5月再次以公证及公告的方式向实业公司催收债权,但实业公司依然没有履行还款义务。为此,信托公司一纸诉状将实业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实业公司清偿信托公司借款本金人民币450万元及截至2008年6月20日的利息342万余元及至实际清偿日止的利息;信托公司对上述债权有权以实业公司所提供的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诉讼费用由实业公司承担。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信托公司依法不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法院裁定驳回原告信托公司的起诉。
当事人说
信托公司: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 实业公司: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原告方信托公司认为,法院应当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理由有二。
一是信托公司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从法律方面分析,信托财产的受托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对信托资产进行管理或者处分,而诉讼作为管理或处分的手段之一当然是受托人的权利。所以原告为管理、处分信托资产的目的,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并且该诉权是排他性的,委托人东方资产对信托资产不能再享有诉权。从信托合同约定分析,信托合同明确规定了受托人处理、处置或选择、聘请服务商处置信托财产的权利和职责。未规定委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因此,依照信托合同的约定,作为管理、处置信托财产的一种手段,本案原告信托公司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二是涉诉信托不是专以诉讼或讨债为目的的信托。东方资产设立财产信托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而非诉讼或讨债。该信托的目的在于通过转让不良资产的收益权而使不良资产相对于委托人而言提前变现,而不需借助某个具体债权项目的债务清偿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即使涉诉债权没有任何回收,本信托的信托目的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可见,涉诉信托的信托目的不是专以诉讼和讨债为目的。因此,法院应当支持其诉讼请求。
被告方实业公司表示,信托公司不是本案适格的诉讼主体,不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其诉请应予驳回。理由有三。
一是债权人东方资产与信托公司之间只是信托关系,而不存在债权转让关系。作为受托人,信托公司与实业公司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信托公司提起诉讼,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所规定的起诉条件。东方资产与信托公司签订的信托合同及刊载的债权催收公告均说明了东方资产将其不良资产设立信托,委托信托公司进行催讨,目的就是为了讨债。根据信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为了诉讼或者讨债目的而设立的信托合同关系无效。因此,信托公司向实业公司主张权利没有合同及法律依据。
二是在信托合同及其资产信息清单中,东方资产信托给信托公司的信托财产仅为本金450万元,并无利息。信托公司无权对其受托财产之外的利息进行处置,因此,信托公司主张贷款利息没有合同及法律依据。
三是在贷款合同中,原债权银行与实业公司并未约定复利。因此,信托公司诉请中包含的复利毫无合同及法律依据,不能成立。
连线法官
信托公司对受托债权无径行起诉权
法院裁定生效后,记者连线了天津二中院民二庭庭长邱健,请他就本案的焦点问题,即信托合同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信托公司是否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作了分析。
邱健认为,本案债权始于建行与实业公司之间,东方资产通过债权转让方式最终受让了该债权后,履行了通知债务人的义务,该债权转让协议即对债务人产生约束力。因此,东方资产取得了债权人地位。就该债权转让协议而言,债权债务双方为东方资产及实业公司,而信托公司则是与东方资产订立信托合同而取得的“债权”。因信托关系是属于一种委托经营关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二条以及第十一条第(四)项的规定,信托公司的经营范围应仅限于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方案》第一条的规定,坚持把信托投资公司真正办成“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以手续费、佣金为收入的中介服务组织,严禁办理银行存款、贷款业务。由此可见,信托公司不具备代人主张债权的经营业务,即使订立了具有该方面内容的信托合同,依据信托法第十一条第(四)项“专以诉讼或者讨债为目的设立信托”的规定,也应属于无效情形。因此在本案诉讼中,信托公司并不直接享有其所主张的债权,依法也不具有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方式追讨上述债权的权能。因此,信托公司不是本案适格的原告。信托公司提出本案之诉,没有法律依据。
第二篇: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操作规程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业务风险,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等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买入、卖出或转移信贷资产。
第三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前、中、后台管理系统,即产品营销、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第四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当严格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真实性原则,不得与转让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等方式。
2、整体性原则,即转让的信贷资产应当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
3、洁净转让原则,即实现资产的真实、完全转让,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研发创新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研发工作,为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及创新提供支持。
第六条贷款业务部设置贷款经理岗位,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推介工作。
第七条贷款经理推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并对经其初步审查符合公司项目准入条件的项目进行业务洽谈。
第八条贷款业务部主要负责项目尽职调查、项目立项、产品设计与贷款文件制作、发起设立贷款计划、贷款计划的发行与成立、贷款项目管理运用合同签订与落实担保、贷款资金支付、贷款项目管理、贷款收益分配与清算等业务。
第九条合规风控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法合规性审查、业务风险审查与防范等工作,检测并预防业务风险。
第十条贷款投资决策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审议、审批。
第十一条贷款财务部负责贷款项目账户的开立、销户及财务核算工作。
第三章业务办理条件
第十二条转让的信贷资产需为确定的、正常类信贷资产。单一的、有明确到期日的信贷资产受让贷款产品的期限应与对应的信贷资产的剩余期限匹配。
第十三条不接受银行以理财资金受让信贷资产的委托。
第十四条受让信贷资产,相关交易对手应具备还本付息能力,其中自主管理的信贷资产受让项目及交易对手需符合公司贷款贷款业务准入条件。
第十五条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保证人的,转出方在信贷资产转让前,应当征得保证人同意。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抵质押物的,应当完成抵质押物变更登记手续或将质物移交占有、交付,确保担保物权有效转移。
第四章贷款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亲自履行管理职责,完成信贷资产转让贷款项目尽职调查、风险评审、产品设计、后续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信贷资产转移确认,并做相应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第十八条公司为每一只信贷资产转让贷款产品单独开立账户,至少配备一名贷款经理。
第十九条信贷资产受让项目管理按照贷款贷款项目管理标准执行。
第五章业务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第二十一条公司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的三级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中。
贷款业务部的部门合规风控员负责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审查。
合规风控部的合规风控员根据贷款业务部提交的有关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合法合规性、业务风险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提出相关风险管理意见,并形成风险审查报告。
风险控制委员会根据合规风控部提交的风险审查报告和其他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第二十二条合规风控部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上报风险控制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汇率或金融产品价格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个人因素导致操作不当甚至违规违约所引发各种损失的风险;
(4)其他风险,主要是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中的合规风险、政策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
对业务风险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与评估,对主要业务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过程中积极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重点对交易对手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并持续跟踪。
第二十五条对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重点做好项目测算与持续跟踪,预留适当的风险空间,做好追加保障措施安排。
第二十六条公司要求相关部门及员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
第六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七条公司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贷款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充分、完整地向委托人与受益人披露信息,揭示风险。
第二十八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时间与方式依据贷款文件的约定。一般包括《资金贷款管理运用报告》、《清算报告》、《贷款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保管报告》,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贷款文件约定需要披露的其他事项。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对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管理过程中因故意或工作失误引发风险隐患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员,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和处理。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贷款业务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合同
回购型权利转让合同
(参考文本)
合同编号:
出让方(甲方):杭州汉羽担保有限公司
住所:邮编: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传真:电话:
受让方(乙方):中国建设银行
住所:邮编: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传真: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经协商一致,甲乙双方就信贷资产转让(下称“转让”)事宜订立本合同,以兹共同遵守。
本合同以见附件中《质权转让标的清单》中所列的甲方与各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及其担保合同为基础,原借款合同副本、保证合同副本或抵/质押合同副本、抵/质押权利凭证原件、借款借据副本(复印件)、债权转让通知书以及乙方支付给甲方的质权转让价款的划款凭证为本回购合同的见附件,没有副本文件的,应为加盖甲方公章的正本复印件。
第一条定义与解释
(一)本合同所称回购型质权转让业务,指依据协议约定,甲方在出让质权的同时,与乙方约定在将来一个确定的日期,以约定价格无条件购回其出让给乙方的质权。
(二)本合同所称转让标的为甲乙双方协商同意转让的质权。
(三)本合同所称转让价款为转让时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质权交易价款。
第二条质权转让
(一)甲方向乙方申请质权转让时,应当向乙方提交《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申请书》以及乙方要求提供的借款人有关资料,相关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副本或复印件等。
(二)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质权转让标的清单》项下的信贷资产主债权及从债权(包括但不限于担保债权、违约金债权、损失赔偿债权、利息债权)由甲方转让给乙方,债权转让在甲乙双方之间生效。
(三)在签署本合同之前,甲方应按照乙方要求填写并向乙方提交经其有权签字人签字并盖章的《债权转让通知书》。乙方暂不将《债权转让通知书》寄送借款人、担保人。但在甲方不履行回购义务时,乙方有权向借款人及担保人发出该通知。
第三条账户监管
甲方应于本合同签订之日在乙方开设专用存款账户,户名,账号:。甲方完全履行回购义务前,凡本资产转让协议所涉借款人归还的任何款项应当且仅能进入该账户,该账户不得撤销、转移或质押给任何第三方。
甲方同意该专用账户由乙方监管,乙方有权对该账户实施监控。在甲方完全履行回购义务前,未经乙方书面同意,该账户内资金不得支出,不得质押给第三人,也不得用于清偿或抵销第三人的债权或用于其他用途。
第四条转让价款
(一)本合同项下的转让价款为(币种)元(大写)。
(二)转让价款支付的前提条件:
1.本合同所述的借款合同至今尚未发生违约事件,尚无任何争议或纠纷的发生。
2.甲方已将本合同所述的借款合同副本、保证合同副本或抵/质押合同副本、抵/质押权利凭证副本(复印件)以及借款借据副本(复印件)交乙方收执,且上述材料的真实性已确认无误。
3、甲方已将经有权签字人签字并盖章的债权转让通知书交乙方收执。
4.双方约定的其他划拨信贷资产转让价款的前提条件:。
(三)乙方在甲方满足上述前提条件后个工作日内将本合同项下转让价款一次性划入甲方指定账户: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第五条 质权回购利率及计息
(一)本合同执行的年利率为%。
(二)本合同项下转让价款的起息日为转让价款划至甲方指定账户之日。本合同项下转让价款按日计息。
第六条 回购
(一)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项下的转让期限为天。本合同签订之
日为信贷资产转让日,年月日为信贷资产回购日,回购金额为转让价款加上回购利息,共计(币种)元(大写)。
(二)甲方应于回购日将本合同项下转让价款和回购利息一次性划入乙方指定账户: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回购日,甲方履行完回购义务后,甲方对其在乙方开立的专用账户内资金方可支出或进行其它处臵。乙方应将预留的债权转让通知书正本、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副本等文件返还甲方。
第七条借款人提前还款
借款人提前还款时,甲方应在接到借款人提前还款的申请后于一个工作日内立即通知乙方并征得乙方同意。乙方有权采取以下任意一种处理方式:
(一)要求甲方将借款人提前还款的款项立即划入甲方在乙方开立的专用账户由乙方进行监管。
(二)要求甲方立即履行提前回购义务。借款人提前还款日即提前回购日,甲方将转让价款及回购利息划给乙方,履行回购义务;乙方收妥转让价款及回购利息后,应将债权转让通知书、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副本等文件返还甲方。甲方提前履行回购义务后,甲方对其在乙方开立的专用账户内资金方可进行处臵。
第七条 提前回购
(一)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前回购其转让给乙方的全部信贷资产:
1.甲方或借款人生产经营困难、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影响其履行回购或还款义务的。
2.甲方或借款人依法申请或被第三方申请破产、重组、托管或其他类似法律程序,或者发生合并、分立、重组、兼并、收购、破产等情形。
3.甲方或借款人出现的其他可能影响乙方行使债权的情形。
甲方应在接到乙方提前回购通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履行支付回购价款的义务,乙方随后将提前回购的质权项下债权转回给甲方。
(二)甲方提前回购应该按照实际用款天数及本合同第五条确定的回购利率计算利息,并应于回购当日将本合同项下转让价款和提前回购利息一次性划入第六条中乙方指定账户。甲方履行完回购责任后,可取回债权转让通知书、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副本文件或复印件。
(三)除依本条第(一)款、第七条、乙方采取违约救济措施或本合同约定的其它情形而导致的甲方提前回购的情形外,甲方或乙方要求提前回购时,须提前五个工作日向对方提出书面申请,经对方同意,可提前回购。
第九条逾期回购
(一)甲方若在回购日未能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回购义务,乙方有权自回购日次日起按照的日利率向甲方计收逾期利息,逾期利息=逾期未付款金额×逾期利率×逾期天数。
(二)甲方未履行回购义务的,乙方有权代甲方向借款人和担保人发出依本合同约定留存的《债权转让通知书》,要求借款人向乙方承担还本付息责任,担保人承担其担保责任。
(三)甲方未按时履行回购义务的,乙方有权扣划甲方在乙方开立的专用账户内资金以及直接从甲方在乙方所有营业机构开立的账户上扣收本合同约定的甲方应回购而未购回的转让价款、回购利息和逾期利息等应付费用。甲方账户余额不足以扣划的,乙方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收。
第十条甲方承诺与保证
为保证本合同的全面履行,甲方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向乙方作如下承诺和保证:
(一)甲方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的金融机构,持有有效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可以依法从事信贷业务,具备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
(二)甲方已经获得签署本合同所应有的内部授权,不违反甲方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甲方公司章程的规定。
(三)甲方应如实告知乙方有关转让信贷资产的真实情况,未隐瞒与订立本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未提供任何虚假情况。向乙方所披露的信息及所提供的全部文件、单据、资料完整、真实、合法、有效。
(四)甲方对转让的质权项下债权与借款人未约定抵销、禁止或限制转让该债权,并保证也不增加类似约定;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对借款合同中涉及借款金额、还款日等可能影响乙方债权的要素进行更改。
(五)甲方所转让的信贷资产项下债权不存在任何瑕疵,也不存在乙方行使权利的限制,该债权真实、合法、有效;甲方未对该债权设立抵押、质押或其他任何担保,且未转让给他人。
(六)甲方应在回购日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回购义务。借款人是否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清偿信贷资产本息,均不影响甲方在本合同项下对乙方按期履行回购责任。
(七)回购合同签订前及回购期间,甲方应如实向乙方通报甲方及借款人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如甲方故意隐瞒重大事项的,乙方有权随时要求其无条件回购。甲方或借款人发生可能影响甲方回购能力的重大事项,如重组、兼并、收购、撤销和破产清算等,或者经营不善发生严重亏损,以及与第三方卷入重大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它法律纠纷,应立即通知乙方。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乙方可以要求甲方无条件立即承担回购责任。
(八)本合同签订后,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减免借款人的债务。
(九)甲方应当就其与借款人间存在的或即将发生的任何借款合同纠纷书面提请乙方特别注意,甲方与借款人间不存在未提请乙方特别注意的未解决的任何借款合同纠纷。
(十)在本合同生效后,甲方或者借款人/担保人变更住所地或名称时,甲方应在5日内书面通知乙方。
(十一)应当承担与本合同及本合同项下信贷资产转让、回购有关的律师服务费、保险、评估、登记、保管、鉴定、公证等费用。
(十二)对于任何依据本合同发生的甲方应付款项,允许乙方从甲方在乙方所属分支机构开立的账户上扣划。
第十一条乙方承诺与保证
(一)乙方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的金融机构,持有有效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可以依法从事信贷业务,具备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
(二)乙方已经获得签署本合同所应有的内部授权,不违反乙方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乙方公司章程的规定。
(三)在甲方完全履行本合同为其设定的义务、满足信贷资产转让条件的前提下,乙方应按期向甲方支付本合同项下的信贷资产转让价款。
(四)在本合同生效后,乙方变更住所地或名称时,应在5日内书面告知甲方。
第十二条违约行为
出现或发生下列任一事件,均构成或视为甲方违约:
(一)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三条“账户监管”约定义务。
(二)甲方违反第九条“甲方承诺和保证”中的任一事项。
(三)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约定履行信贷资产回购义务,或当出现第八条所列需提前回购的情况时,未按本合同约定履行提前回购义务。
(四)借款人提前还款时,未及时通知乙方或出现其他应通知而未通知乙方的情形。
(五)甲方存在欺诈行为或有其他违反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等原则的行为,损害乙方合法的权益。
(六)其他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义务的事项。
第十三条违约处理
甲方违约后,乙方有权视甲方违约情节轻重,采取以下任一项或多项措施:
(一)要求甲方限期纠正上述违约行为。
(二)要求甲方立即履行回购义务。
(三)按本合同约定行使扣划或/和抵销的权利。
(四)要求甲方赔偿因甲方违约而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五)要求甲方立即提前回购全部信贷资产,并有权解除本合同。
(六)按转让价款的向甲方收取违约金。
(七)其他法律规定或允许的违约责任方式。
因甲方违约致使乙方采取诉讼方式实现债权的,甲方应承担乙方为此支付的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及其他为实现债权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在甲方完全履行本合同义务的情形下,乙方未按本合同约定期限向甲方支付转让价款的,甲方有权向乙方收取违约金,违约金按逾期支付的转让款项乘以逾期天数乘以万分之计算。
第十四条保密条款
甲乙双方对于本合同及与本合同有关的事项承担保密义务,未经一方当事人书面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将本合同的任何有关事项向本合同以外的第三方披露,但以下情况除外:
(一)披露给正常业务中所雇用的审计和法律等工作人员。
(二)该文件和资料可由公开途径获得,或者该资料的披露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
(三)向法院的诉前披露或类似披露程序的要求或根据所采取的法律程序进行的与本
合同有关的披露。
(四)履行信贷资产告知义务,向债务人及担保人披露拟转让的信贷资产信息。第十五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提前解除本合同。如确需变更或解除本合同,甲乙双方应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但本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其他约定事项:。
第十七条合同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以下第种方式解决:
(一)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二)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地点为),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在诉讼或仲裁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仍需履行。
第十八条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经甲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及乙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第十九条附则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或授权代理人(签字):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浅析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转让问题
浅析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转让问题
(转载,阅后请删除)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大量出现,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这就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自身造血”功能有限,甚至是缺失。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为自身持续发展寻找一条充足的资金来源,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信贷资产转让概述
(一)信贷资产转让概念
信贷资产转让是银行业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金融创新,兼具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性质。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之间,根据协议约定转让其在经营范围内、自主合规发放但尚未到期的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
(二)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限于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三)主要模式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1、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项下,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2、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
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资产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所以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四)监管政策
监管层对该类业务的监管分为准入监管和业务监管两个层次。
准入监管:各家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前需要向银监局申请业务资格。监管当局出于发展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开发的角度出发,启动和放开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具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
业务监管:对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监管层没有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对该类业务进行规范。实际工作中,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因转出方对该笔资产并没有剥离报表,监管层对该笔业务作为融资业务来监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因该笔资产剥离了转出方报表进入受让方资产负债表,监管层对该笔业务界定为信贷业务,监管政策参照有关信贷业务的监管政策。
二、小额贷款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问题
(一)现实可能性
1、主体资格
前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主体限于金融机构。2009年12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了金融机构范围。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具备了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主体资格。
2、业务范围
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的部分同质性,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完全有可能模仿银行的做法,将经营范围内、合规发放但尚未到期的信贷资产予以转让。
3、价格优势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的过程中,根据对风险的评估,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交易价格确定后,信贷资产出让方获得的利益主要为该笔信贷资产的利息差,利息差以同期银行贷款的利率浮动为计算依据。而小额贷款公司如进行信贷资产转让,利息差最大程度则可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浮动为计算依据,这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具有先天的价格优势。
(二)涉及的法律风险及规避
1、信贷资产转让与公司其他外部融资的冲突问题
信贷资产转让属于一项融资业务。而目前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规定,小贷公司外部融资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金的50%,且仅限于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如公司能获得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资格,在其他外部融资已饱和的情况下,再从事信贷转让业务,从融资角度讲,有可能涉及违反监管规定的问题。
2、客户提前还款而引起的转让合同期限设定难问题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转让贷款的期限都是固定的(银行基本不允许客户提前还款),对银行来讲,无论是买断型还是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都可以解决转让合同中的期限设定问题。而小额贷款公司允许客户提前还款,信贷资产受让方考虑到此因素,可能会与转让方在转让合同的期限设定问题上费一番周折。
3、交易价格确定问题
目前,国家并未对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价格做出明确规定。囿于注册资本金限制,无论是单户还是打包出售,小贷公司进行信贷资产转让金额十分有限,再加上资金闲置、客户提前还款等因素的影响,更大大降低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在信贷资产转让的价格确定上,应考虑以上种种因素,合理确定其价格,避免信贷资产转让后出现盈利低甚至为负而充当“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角色。
4、资产转让而导致公司降低风险抵御能力的问题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转让方的风险抵御能力。从形式上看,信贷资产转让后,银行不再承担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责任(主要针对买断型)。而实质上,信贷资产受让方一般会要求转让方为该笔信贷资产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一旦发生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转让方还是要为该笔信贷资产“埋单”。因此,银行既无法继续对该笔信贷资产进行全程跟踪,又要对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无疑增加了信贷风险因素,降低风险抵御能力。
规避:小贷公司如进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为规避此类风险,在模式的选择上应着重回购型模式。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信贷资产仍在公司的全程监控之下,降低了风险因素。另外,如选择买断型模式,可在信贷资产转让合同中约定,资产转让后,转让方仍有对借款人进行贷后跟踪的权利、借款人有配合的义务、受让方如贷后管理不到位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等内容,以降低或规避公司的信贷风险。
第五篇: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信贷资产转让
XX银行信贷资产转让核算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优化我行资产结构和客户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减少信贷集中度,调整贷款结构,保证资产业务持续扩张的能力,规范信贷资产转让核算办法,根据《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制定。
第二章 主要定义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我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协议约定转让经营范围内自主发放且合规发放的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我行将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一次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业务;我行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
第四条 我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对象为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具备从事信贷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信用联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第五条 信贷资产转让的范围限于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授信形成的信贷资产,不包括金融机构的各类权益性投资(如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
第六条 鉴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可能因为业务自身的背景和特点,导致形式较为复杂,所以本办法仅对形式单一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规范,即将信贷资产转让 业务分为无追索权资产转让、有追索权资产转让以及资产回购三种。
第七条 无追索权的资产转让业务:是指信贷资产由转让方转移到受让方的资产负债表内,受让方持有购入的信贷资产直至原始借款到期日;由受让方向原始借款人收取本息,并承担信贷资产的风险。也称为买(卖)断型资产转让业务。
在无追索权资产转让业务中,受让方按照购入的原始信贷资产类型计算风险资产,转让方不再计算风险资产。
第八条 有追索权的资产转让业务:是指信贷资产由转让方转移至受让方的资产负债表内,受让方持有购入的信贷资产至原始借款到期日;由受让方向原始借款人收取本息,但保留对转让方的追索权,信贷风险实质上仍由转让方承担。
一旦被转让的信贷资产到期原始借款人不能将资金偿还给受让方时,转让方按合同约定履行担保责任后,原始信贷资产转回转让方。
根据买卖双方约定的担保金额,有追索权资产转让业务可以分为全额担保和部分担保。在有追索权资产转让业务中,转让方因提供偿还保证而发生表外或有债务。
第九条 资产回购业务:是指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通常早于原始信贷资产到期日),转让方按照约定价格无条件购回被转让信贷资产的业务。
资产回购业务中的交易资产仍然在转让方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在转让期间,该资产的利息仍由转让方收取。
此外,当转让方无力回购、或为其提供连带保证的担保方无力承担回购义务时,受让方有权向该资产项下原始借款人追索。转让方应当自转让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原始借款人和原始担保人。
对于被转让信贷资产的管理,可以由受让方自行进行贷款管理和本息清收,也可由转让方作为受让方代理人,继续进行贷款管理和本息清收。
第三章 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
第十条 当从信贷资产获得现金流的权利已经到期或转移,并且我行已将与所有权相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利益转移时,才能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在贷款未到期偿还前,我行将获取资产相关现金流的权利转移至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且与所有权相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利益都同时转移,我行可以终止确认该项资产,但前提条件为我行已通知客户有关转让并获得客户签回的通知书,我行因而不再有权向客户追讨欠款,如未向客户通知有关转让,则不能终止确认贷款,只能确认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
第十一条 我行出售的贷款,必须为卖断式,即不含回购条款,并且满足上述第十条所列条件时,才能终止确认该出售贷款并进行表外核算。若我行将贷款转售,但我行对买方提供借款人信用的担保或类似的保证,应认定此贷款的风险没有完全转移,因此不能终止确认此资产。若我行将贷款暂时转售于其他银行或企业,即使转售协议未附带对借款人信用的担保条款,但我行在卖出该贷款时与买方签订了贷款的回购的补充协议,在此情况下,我行对贷款的风险没有完全转移,因此不能终止确认此项资产。
第十二条 签署无追索权资产转让合同,合同双方约定信贷资产风险随资产的转移而转移,且受让方无权利向我行追索,则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贷款
应收利息
第十三条 签署无追索权资产转让合同,但在同一时点我行会以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承诺将该贷款在一段时间之后全额购回,或者同时再签订另外一份卖断合同将贷款由被转让方再次以卖断的形式转让给我行。这种情况下,尽管转让协议本身属于卖断性质,但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考虑,该交易属于资产回购业务,与被转让贷款相关的风险并未转移,我行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而应做卖出回购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待将该笔贷款购回时,再做相反的分录。
第十四条 签署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资产转让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甲方(我行)对债务人的商业信用风险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即甲方保证债务人在乙方(对方银行)受让债权获得清偿前不会出现商业信用风险,能够足额清偿债务,若乙方受让债权获得清偿前因债务人出现商业信用风险未向乙方足额清偿债务,乙方有权就未受清偿的余额追索甲方,要求甲方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这种情况下,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交易属于资产回购业务,与被转让贷款相关的风险并未转移,我行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而应做卖出回购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待将该笔贷款购回时,再做相反的分录。
第十五条 相关收入的处理
在上述信贷资产转移的各类情况下,如我行仍代受让方继续负责贷款管理和本息清收,从原始借款人收取的利息高于转让协议约定支付给受让方利息的,则应视同进行贷款管理所取得的中间业务收入,计入手续费收入: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手续费收入――资产管理费收入
第十六条 我行作为受让方接受其他金融机构转让的贷款时,可分别比照上述的做法,做相反的分录处理。对于附有追索权、回购协议或担保责任的转让协议,应将受让的贷款确认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借: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内容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