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幸福闪光_7500
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幸福闪光
——银河小学创建区义务教育段科学发展示范学校自查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
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2006年8月的萧山区德意实验小学,2007年8月改名为萧山区银河小学,2009年8月学校搬入育才北路950号,并正式更名为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35600㎡,生均26.4㎡;建筑面积19906㎡,生均14.76㎡;绿化面积11335㎡,生均8.4㎡。有运动场地9400 ㎡,有250M环形塑胶运动场,5个塑胶球场,1幢2464㎡体艺楼,1幢可容纳160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学校有40个普通教室,有16个专用教室,有多功能阶梯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格教室等7个公共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有21个教师办公室、11个行政办公室及电子报告厅、会议室、接待室、教师俱乐部、广播室、档案室等办公用房。学校有1个藏书室,师生阅览室各1个,各类图书库藏总量35000 余册,生均近27 册,并设立38个“班级书吧”。校园内网络系统、音控系统、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报警系统等一应俱全。校园布局合理,教学条件优越,融乐园、花园、学园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幽雅宁静的学习氛围。
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1628人,平均班额42.8人。教职员工125人,其中正式在编教师94人;本科学历教师75人,大专学历教师19人,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59人。教师中区级及以上的优秀教师、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50人,占教师总数的53.2%。其中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2人;杭州市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4名、萧山区名教师5名、萧山区模范班主任1名、杭州市教坛新秀27名;萧山区教坛新秀20人。
近三年来,学校坚持“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的办学理念,追寻具有银河特质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创学校特色到打造品牌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本区域内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新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规范化数学档案室、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23项荣誉称号。
指标达成分析
我们对照《萧山区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标准逐一自评,认为C1-C22项 具体指标中均能达标。整体衡量,我们认为在教育理念、办学基础、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我校均符合萧山区义务教育段科学发展示范学校的要求,敬请领导评估核定。
主要成绩与经验
自2009年9月启用新校舍时,学校就启动了幸福教育工程,提出了“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让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并着力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幸福文化。近三年多来,全体银河人在学校精神的指引下,仰望星空伏地践行,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幸福文化充盈润泽,银河品牌夺目生辉。
一、校园建设:抓文化建设,展银河气象,创造幸福校园 1.诗意校园——彰显银河特色的优美环境
学校环境是师生成长的土壤,走进校园,不经意间就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精致与大气,就会被浓厚的“幸福文化”气息所包围。新校舍投资5800万元,设计超前布局合理,卷轴式的校门仿佛一本打开的大书,现代化的建筑洋溢着典雅与时尚,而随处可见的景观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内绿化面积达到35.6%,有乔木40种左右,灌木、地被35种左右,校园设置多处花坛、园林小品,绿树草地幽雅怡人。
学校近年来倾力打造“科技银河”与“人文银河”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校园里的七座楼宇以“北斗七星”命名,十大主干道以儿童小说经典形象命名,体现“经典滋养灵魂”的德育理念。学校里还有日晷、二十四节气石、银河墙、毕业林等景观,寓意师生生生不息、盈润饱满的生命状态,充满诗意的景观让学生感受到置身银河,便是置身故事,置身人性的美好中。
2.和谐校园——推进民主治校的全新境界
一所学校的发展后劲源于教师的认知高度。“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是学校打造和谐幸福文化的重要宗旨。除了开展制度建设,实行公开公正的教师绩效评价外,学校管理更强调人文关怀,努力达到“把学校营造成师生成长的美丽家园”的全新境界。“是我引领着学校发展,还是学校推动着我进步”、“您的光辉决定银河的亮度”、“以集体的方式站立”等创生于银河校园且充满人文激励的管理理念目前已深入人心。通过开展“我为银河发展献一计”征集活动、“最美银河人”师生摄影活动,组织教师“野外拓展”等多种方式打造团队文化,让每一位教师深感银河人的荣耀及责任。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校长,我有话对你说”的书信建议收集,畅通了沟通渠道,凝聚 了干群人心,使全校教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团结一心,追求卓越。当下银河的团队文化正被培育丰厚,学校开始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全体银河人开始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2011年,学校被萧山区委组织部确定为“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品牌建设培育示范点;2012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萧山区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
3.书香校园——构建人文浸润的精神内核
为培养具有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文明学生,学校着力打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树立班级口号、班牌、班风以及个性化活动形成“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教室布置力求做到“不留空白点”,让“每一面墙”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每一个班级布置和谐统一,创意十足,每一个教室都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温馨的家园。连续四年所进行的书香班级的建设评比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德育活动。通过评比,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给学生的心灵播撒下阅读的种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以“晨诵、午读、暮省”为特征的儿童课程全面有效开展,更让整个校园充盈着浓郁的书香。每周一的清晨,霞光熹微,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用他们最甜美、最真挚的吟诵为全校师生开启新的一周。全校师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以快乐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每周新的工作和学习。教师诵读队代表杭州市参加了浙江省普通话大赛荣获银奖,学生诵读队获得萧山区一等奖,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萧山区书香校园。2012年10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杭州市古诗文教学及经典诵读研讨活动,学校诗意的文化景观、厚实的书香课程及师生丰厚的文学素养给与会400多名代表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二、师资队伍:重团队智慧,尚专业发展,成就幸福教师
学校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幸福的教师方能让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银河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开展了“教师幸福成长工程”研究,将教师职业幸福定位为“追求卓越品牌,打造和谐团队,探寻专业成长,享受幸福教育”。近三年来,学校管理从教师工作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把谋求教师的全面发展当作教师管理的终级目标,让教师尽享职业幸福感。
1.银河论坛,分享教育智慧
每周一次的“银河教师论坛”是全体银河教师的精神家园。论坛定于每周五教师会 议前30分钟进行。论坛的内容由四方面组成:专业引领、成果或观点分享、生活贴士及银河故事等。其中“银河故事”,是“言说身边故事,发掘银河榜样”,对银河精神起到重要导向作用的平台,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围绕“班级管理”,举办了“班级文化建设综述”、“班级代币制”等论坛讲座;围绕“教学常规改进”主题,举办“以备课常规管理的改进”、“作业常规管理的改进”为主题的系列论坛,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让每位教师受益匪浅。
2.青蓝工程,打造共赢团队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每学年初为新教师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使之尽快融入团队、快速步入教育教学轨道非常重要。学校为每一位新进教师分别选择“带班师傅”和“学科师傅”,举行师徒结对仪式,签订师徒合作协议。还举行师徒面对面互动交流活动,切实解决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从而使每一位新教师能快速融入银河,成为团队前行的生力军。
3.专业阅读,丰厚教育底气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用智力减轻体力”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学校以行政推动及项目组共同体的方式,采用共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等根本性书籍。同时,还成立了银河教师专业阅读项目组,在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引领下,通过读书沙龙、好书互荐、观看教育影片、教师阅读史剖析等方式,进行高位阅读。此外,学校还做了大量工作:给每位教师制订五年阅读规划;向各个学科的老师推荐最合适的阅读书目;校内所有奖品均以书籍代替等等。几年的努力,使得教师阅读逐渐走向“专业”与“高效”。
4.专业项目,实现最优发展
在专业写作,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学校致力于构建和运行一套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大力推行校本研究,以优势潜能项目为基础成立儿童课程、教育博客、个案诊疗以及电子相册四大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通过菜单式专业发展选择,帮助教师个体实现某一领域的最优发展。这些专业共同体的打造,使得教师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在与“尺码相同的人”的一起行走中,重塑自我,获得职业幸福。
在合作进取的卓越攀行中,银河的教师品尝到了专业成长带给自己的恒久幸福。一个个“本土专家”正走出银河校园,应邀到各地传经送宝,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首席”。2010年5月,学校承办全国新教育开放周,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学校以项目组 方式全面呈现教师群体的成长,银河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育素养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五百多位教育同行的充分认可。三年来,区级及以上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301人次;开设区级及以上公开课120人次。现有省、市、区、校四级课程网络,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连续五年获得萧山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萧山区教科研特色学校、杭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近三年中,学校培养了萧山区名教师三人、杭州市教坛新秀6人、萧山区教坛新秀4人。学校2009至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2011年12月还被浙江省教育厅评荐为“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行动 ”首批加盟学校。
随着办学影响力的扩大,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的省内外同行也日益增多,学校目前已接待省内外兄弟县市参观交流四十多批次,五千多人次,学校的优质教育品牌得到了广泛认可,2011年成功承办了“第八届全国学校品牌管理高级论坛”。新教育实验发起者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三次莅临学校,对学校在推进教育实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评价,欣然为学校亲笔题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三、学生素质:强品德素养,扬个性特长,培育幸福学子 1.养成教育,使品行“树”起来
学校响亮提出“成才必须先成人”的口号,坚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德育实践为载体,切实加强全体学生的德育建设。学校在每年的学初,每学期的始业教育阶段,扎扎实实地开展常规落实班会课,对经过一个假期洗礼的学生进行开学第一课的落实教育,特别是加强《银河学子N大习惯》的培养。《银河学子N大习惯》是受美国年度最佳教师克拉克55条班规启发,组织各班开展银河学子形象大讨论,从中提炼并逐渐丰满形成的品性制度。因为规则来自于学生,所以学生感到亲切具体,养成教育能有效落实。学校适时对评优活动进行了改革,期末评比除了综合性的“三好学生”,还有单项突出“勤学小天使”“才艺小天使”“运动小天使”“自理小天使”“礼仪小天使”,不同名目的评优扩大了评优面,让每个孩子的表现都能在一定的领域得以肯定和赞赏,鼓励学生文明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2.主题教育,使责任“立”起来
为了使教育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真正相融合,学校借鉴了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德育管理经验,通过一月一主题的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德育品质。在总结实施“规则教育”、“公益教育”、“求知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借助于已经成熟的儿童课程这一载体,构建了富有银河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以经典滋养灵魂,培育银河气质为目标。例如三月份是“花婆婆月”,主题:做一件让银河变得更美丽的事;目标:争做品德高尚,体魄健全的好少年。以主题绘本《花婆婆》为主题阅读,结合不同年段开展儿童课程,通过晨诵、午读、暮省,在主题阅读中落实N大细节习惯中的若干条习惯。各班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月初有主题阅读的示范课,月中有推进性的活动开展,月末举行“公益少年”评选。学校创设每个月的主题活动,设置不同称号的表彰,通过每月的评优活动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社会小公民的责任感。学校2010年被评为区德育特色学校,2012年5月,学校基于儿童品性教育所开发的校级课程,《十品性编织幸福童年》还被评为浙江省百佳精品课程。
3.校园活动,使生活“乐”起来
让每个孩子经常有“过节”的幸福是学校这几年所一直在提倡的教育要求。除了儿童节、建队节,学校目前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四大主题节日:“热爱阅读,领悟人生”的读书节;“强健体魄,增进友谊”的体育节; “感受科技,和谐成长”的科技节;“绽放才艺,唱响幸福”的文艺节。
为了培养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有所长”的机会,学校还开设了30多门学校课程。学生在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活动中如鱼得水,尽显风采。在科技教育中,有科学实验、电脑创作、智能机器人、无线电测向、气象观测、头脑奥林匹克等十余个社团,每年开展有主题的科技活动,并开设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在农历的天空下》,学校2010年被评为区科技特色学校;在艺术教育上,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儿童画、手工艺、中国画、书法、摄影、篆刻等十几文化社团,让那些有优势潜能的学生努力成为银河中闪亮的星星。2010年,在区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学校共获16文化奖项,其中一等奖7个,成为区A类学校中唯一一所非艺术特色学校却进入总分前三名的黑马。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小艺术节已公布的成绩中,学校已获已获得集体舞、声乐、小主持人、声乐等9个一等奖在内的25个奖项;在体育工作上,学校近三年的发展更是高歌猛进,从当初的C组最后一名,成功提升到如今的A组第二名。目前为萧山区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杭州市跆拳道传统项目学校及杭州市射箭基地学校。
朗朗诵读声、优美的歌声、运动场上的欢笑声,谱成了一曲快乐、和谐的乐章。校园,真正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存在主要问题及相应改进策略
与省市一流名校相比,年轻的银河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学科发展不均衡:学校目前学科建设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因为师资力量的强大已成为优势学科。而音乐、美术、科技等学科近年以新分配的年轻教师为主,虽然他们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但因教育、教学经验的欠缺影响了教育质量的优秀,特别是在学科文化的建设中,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2.年龄结构欠合理:学校目前在编教师平均年龄为33.5周岁,因为年龄段的集中所带来的突出的问题是职称比例的失当,特别是今年起实施岗位设置改革,评聘合一的人事制度将导致一大批年富力强,教有所成的年轻教师因为岗位满编而无法正常晋升职称,这势必会削弱他们的工作积极心。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存在十分不利的隐患。3.品牌建设需优化:虽然学校目前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如何做大、做强、做亮,亟待进一步论证和实践。
对于上述存在的不足,学校量力而为,将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 1.要进一步提升名优教师的培养
要依据打造省内名校的十二五规划,以深入推进“幸福教育”为核心,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名优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完善机制,创设平台,使已有丰富教育资历,教学业绩显著的骨干教师真正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通过青蓝工程及“青年学堂”的建设,加强年轻教师的业务修炼,使他们能更快地成为学科骨干,从而促进薄弱学科的发展。
2.要进一步探索特色项目的培育
学校的新教育实验等特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学校要成为发展力强的名校,还要增强教育创新意识,找准切入点,努力探索切合学校发展实际、易为师生接受、教育效果好的学校特色,追求一校多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新格局。特别是当下在课程建设上需拓宽视野,加快推进,从而打造出富有银河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今后四年发展的基本思路
今后四年,学校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着幸福教育核心理念这一主题,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继续完善现代学习型学校的新理念,全面提升学习型学校的教育品质,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师生发展成长的、能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一流的学习型名校。1.营造一流的校园文化
在完善“科技银河”和“人文银河”显性文化的基础上,要积极营造学习型学校文化,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文化场,形成具有学习型学校特质的管理文化、愿景文化,学习文化,团队文化和激励文化体系。要积极构建“健康学园”、“和谐乐园”、“文化艺园”和“精神家园”的校园文化,继续实施好五大校园文化建设:早间经文大诵读,午间文化大阅览,课间阳光大体育,课外社团大活动和传承文明大行动,形成具有银河特质的校园文化,使银河的文化建设做到省内领先,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2.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
学校管理层要认真实施人性化的“学习+激励”的柔性管理与科学+弹性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学习、激励、质疑、创新等四大学习型学校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学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大胆尝试处室项目、社团项目和年级团队工作负责制,努力打造高质效的学习型管理团队。
3.造就一流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认真实施好学习型魅力教师培养的行动计划。继续推行教师自身优势潜能最优化的培养,努力建立高质效的学习型教师团队;继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为抓手,着力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积极实施分层培养策略,扎实推进“教师梯队工程”建设,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定数量的市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
4.追求一流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建立具有学习型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拓展视野,大胆创新,培植具有银河特色的校本体系。要继续实施教学质量的全程跟踪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家联制度,使学生真正做到轻负高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5.培养一流的银河学子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会感恩”、“好学习”、“能实践”、“勤健体”的学生。要凸现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特质,以校园“五大文化建设”为平台,打造和谐的学习型校园文化,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幸福奠定基础,使走出校门的学生文明雅正,烙有银河的气质与品质!
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篇: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学校创优情况介绍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
——越秀区中星小学“星光教育”创优情况介绍
2013年,我们在传承、提炼、弘扬“多元 自主 优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型学校文化就是指能够反映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体现学校办学历史积淀和现实需要的一种整体、稳定、独特而有代表性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它是学校依据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状况,确定的一种能够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积极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价值体系。
我们的主题型校园文化建设是以韩萍校长提出的“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星光教育特色为核心,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个体,为师生有价值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让学校成为师生发展的最佳环境。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表达的是:首先积极看待学生——把学生看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个体,具有个人独特的品质,能够适应环境,具有坚强的品格,这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期待;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中心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教育;欣赏学生个性——对每个学生进行积极关注,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培育自信阳光的个性品质和心态。
“星光教育”文化建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问题。主要从管理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 文化、课程文化五个方面组织实施。
“星光教育”之意蕴:每一个中星学子都是一颗星星,一颗前途无可限量的未来星。每一颗星星都有发光的愿望,每一颗星星都有发光的可能,每一颗星星都有发光的机会。“星光教育”就是要让每一颗星星的潜能得到发掘,让每一颗星星都有发亮的机会和可能,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发光。“星光”是可爱的学子,他们用积极和向上闪耀着光芒,带给世界绚烂璀璨;“星光”是可敬的老师,他们用专业和责任散发着光和热,点亮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星光文化、星光课堂、星光大道„„星光教育引领群星汇聚成耀眼的星河,熠熠生辉。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文化品质、整体形象也随之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在中星小学里都能感受到关注,都能体验到成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教师职业幸福感更强烈,学生更阳光、自信、健康。
第三篇: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
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四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以“五年规划”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以来,这场声势空前的全民普法运动已持续近30年,无论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中外法治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记者走访了多位法律界专家、官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他们对全民普法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在中央提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历史新起点上,普法教育应进一步调整定位,理顺机制,增强针对性、创新性与实效性。全民普法: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 20多年前,曾有一位老农把一头生了病的牛送到检察院,请他们帮忙“检查”“检查”牛得了什么病。“这并不是一个冷笑话,而是在基层普法干部流传甚广的一个真实故事。”福建晋江市司法局副局长王腾阳对记者说。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法律常识还处于亟待启蒙的阶段。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知法、用法、守法、敬法”的公民,规模宏大的全民普法正是这种背景下开展的。“从‘一五’到‘六五’,近30年持续不断的普法教育,如同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我国国民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相比当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全民普法功不可没。
全国普法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中普法和依法治理专兼职工作人员超过1.1万,普法志愿者队伍达4.7万多支、总人数超过157万,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法制宣传栏目总数达2.4万个。一个由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司法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全社会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民普法工作网络基本形成。持续多年普法教育使公民与法律之间的疏离感明显降低,多年从事普法工作的王腾阳对此深有感触。王腾阳告诉记者,晋江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高密集中的地方,以往发生劳资纠纷,工人们习惯于找老板、找政府,甚至以跳楼自杀、堵门堵路相挟;但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变化,司法部门受理的劳资纠纷、劳动仲裁案件逐年增加、申请法律援助的也越来越多。“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从20多年前不知“法”为何物,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从“知法”到“守法”:普法教育永远“在路上”
受访的法学专家们认为,近30年的全民普法在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常识层面成效斐然,但在“用法、守法、敬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认为,“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维权”也不代表法治的全部内涵。当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现实生活中行政权、司法权屡遭滥用,公民合法权益屡被侵犯;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全社会“敬法”氛围尚未形成,钻法律空子、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层出不穷;“法不责众”心态下,法律底线屡屡被突破;守法环境差,“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悖论依然存在。
受访法律界人士认为,在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对法律常识和法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亟待提升,而现有的普法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从基层反映来看,当前的普法模式仍旧偏向于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在普法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做法。有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普法就是“发张卷子、做做样子”,一些地方每年组织一次普法考试,卷子下面就附着标准答案。“这样的普法难以产生实效,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湖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秦希燕等专家学者认为,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以面向普罗大众为主的“教化”式普法,今天的全民普法更应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养成。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敬法、守法,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守法”的深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普法还任重道远。全社会参与:让法治光芒照亮每一颗心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新形势下,法制教育的机制体制亟待改革,全民普法功能也必须重新定位。
全国人大副秘书长沈春耀说,从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来分析,人权保障和人本取向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重点,全民普法的重心和功能定位应作出相应调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公权过度膨胀、私权缺乏保障”的问题,因此全民普法应区分不同的重点,对公民普法的重点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弃权;对公权力普法的重点则是严格依法、不越权。
在普法的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参与度”与“互动性”。从操作方式看,单向“灌输”式普法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增强全民普法的“互动性”、“参与度”,应在继续发挥原有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各地现有普法网络,开辟全国统一的普法网络平台,更加重视发挥新媒体作用,以更广、更活、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全民普法的形式和内容。从普法的主体上看,司法部副部长张彦珍认为,全民普法不能仅靠行政推动和部门实施,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全民普法平台。
与此同时,全民普法还应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整个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第四篇: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选调生的“四个要”
——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去年八月,我幸运地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来到了期盼以久的基层,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
作为国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领导队伍、新生干部力量,选调生一方面肩负神圣使命,承担历史重托,另一方面又极富朝气活力,充满创造设想。一年多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经受历练,渐渐成长。我认为,作为一名选调生,要想在基层实践中慢慢成熟,就应该坚持做到“四个要”。
一要放得下姿态。英雄不问出身,选调生下到基层就应该抛开“身份”,彻底忘记985、211、重点等代表优秀的字眼,沉下心、低下头认认真真学习基层文化。有些选调生一进基层就以“后备干部”自居,长此以往,就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自我感觉良好;就带上了“光环”,患上选调生“身份症”;就形成了“昂着头走路、不融入群众,抱着手指挥、不尊敬长辈,翘着脚混事、不踏实做工”的臭脾气、坏作风;就助长了对待工作的功利心,把基层实践锻炼当作是带薪度假、履历镀金、从政跳板。
网上有句话:高手在民间。选调生应该始终保持一颗虚心好学的心,始终秉承一份对人谦卑的传统美德,对同事要和善、对前辈要尊敬,把当好“学生”作为踏入基层重要的第一课。
二要耐得住寂寞。农村不比校园,基层不比城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热闹非凡的街市。这里唯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质朴辛劳的农民,有生态自然的风光。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选调生,是一个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刚到农村,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具体该如何去做,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不断的调整和适应。
耐得住寂寞,方能经得起考验。在毕业时自觉自愿选择扎根基层、服务西部贫困地区的焦三牛经过基层的历练、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后被破格提拔为副县级干部,这为我们广大选调生树立了榜样。成为一名选调生不容易,当好一名选调生更不容易,但我觉得能够耐得住寂寞,扎根基层,为选调生之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更加不容易。
三要顶得住压力。基层工作相当繁杂,大到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到村民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在工作范围之内。乡镇一级压力大,上有市、区的大量工作任务,下面直接面对群众的诸多诉求,要把诸多矛盾消化在基层,谈何容易!因此,在基层工作,必须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作为一名选调生,应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求真务实的作风理清工作思路,下功夫找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矛盾和难题,化压力为动力,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
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出成效。要以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寝的态度化解工作压力,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四要守得住信念。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方面要及时传达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将相关政策宣传、解释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事情牵扯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难免有部分群众会有些意见与不满,有的态度较为恶劣,甚至恶语相向。此时,作为一名选调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定要头脑冷静,避免骂战,义正言辞的坚守政策底线,树立大局意识,不因个别人而轻易改变既定的政策。
作为选调生的优秀代表,湖北省嘉鱼县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镇长周新武一心扎根基层,坚守全心全意服务基层的宗旨和信念,不畏事琐,不畏难多,将自己的芳华在基层的泥土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周新武以他对党的赤诚之心为我们广大基层选调生树立了榜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工作是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基层的一切最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的真实情况。作为一名选调生,应该珍惜自己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树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思想,坚持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放得下姿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守得住信念,扎根基层、燃烧青春、服务农民,用埋头实干书写精彩人生。
第五篇:让党徽在胸前闪光
让党徽在胸前闪光
大柳镇党员佩戴党徽已两个月,自从佩戴党徽以来到处可以见到佩戴党徽的镇村组党员干部,他们不但以胸前的标志向群众标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还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姿态,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鲜红的党徽佩戴在胸前,党员的责任铭记在心中。“佩戴党徽,亮出身份”为大柳镇又带来了一股新气象。鲜红的党徽在党员胸前闪光,不仅激发了党员干部发挥自身模范作用的热情,而且也让创先争优活动与和谐大柳有机的结合起来。党员佩戴党徽,亮出党员身份,成为大柳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一名党员,都要用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磨练自己,将自己的安危荣辱与群众的忧患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怕是为群众做了些点滴事情,在群众眼中,都是一种崇高和伟大。
佩戴党徽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可以说,要求共产党员佩戴党徽、挂牌上岗,就会时刻提醒大家要以身作则、要做得更好,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在为民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服务我最优、作风我最好、形象我最佳” 这一主题,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把活动不
断引向深入,号召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亮标准、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
亮出身份不仅是“亮”出党员的风采,更是“亮”出党员的责任。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亮身份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鞭策,激励大家更好地增强自律意识,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一个“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的领导集体;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一股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引领优良作风,带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亮身份,强化党员意识。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以此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党员意识、自律意识、表率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党心民心。
佩戴党徽,敢于亮身份,多好的促进党员发挥先进性和带头模范表率作用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工作和现实中,偏偏在有的单位和部门中规定要佩戴党徽,却有的党员不按照规定执行佩戴党徽,我想只有两点原因:一是不想带,二是不敢带。不想带的原因是有的人嫌麻烦,党徽感觉戴上摘下的不方便,其实这不是理由和借口的,举手之劳嘛,这点小事都怕麻烦还能做啥大事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想带的原因还有就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觉得带不带无所谓的,不带依然是党员依然是
领导,不带依然是干部,不带依然是在行使党员的权利、履行党员的义务的,那么你置单位或部门的有关与佩戴党徽的规定于不顾,明明有了规定却不执行,那怎么说的上是遵规守章的,怎么说的上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不佩戴党徽的另外一原因就是不敢带。怕暴露身份、怕露出马脚、怕惹火上身等等,总之一个怕字就全然概括之。党徽,她是党的象征,党员身份的表示,党的章程和党的纪律对党员的要求很多,也很严格,她约束着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永葆党的纯洁和神圣不可亵渎。个别人的腐败和龌龊的东西不敢在鲜红的党徽下昭示,不敢再明亮的党徽下彰显,怕被发现、怕被觉察、怕和革职、怕被惩处、怕丢纱帽、怕被丢命,总之能不露就不露,能不被发现就不被发现,能藏会就藏会,能躲一时就躲一时,还是小心的些好的。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法算,只是时候未到,只要时辰一到,全全报销的。
那么我们如何保证这么好的制度能贯彻执行下去,能在全党中普遍的推行下去,我认为一是靠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意识的培养;二是靠承诺、靠监督、靠带头的人起表率,还要靠我们的强有力的执行力。我们有着那么好的规章制度、那么好的行为准则的、那么多好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就不能感召之的。其实小小党徽真的在有的人心中比天还大的,看着
戴党辉的人就是看见党在身边着,党就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她清晰、她丰腴、她美丽、她实在。有的人带着党徽,他感到光荣,感到自豪,感到踏实,感到力量,感到温暖。
要把党员佩戴党徽上岗服务这项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党徽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深信,党员队伍中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党就越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先进性就能体现得越充分,就能赢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