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浙环发[2002]105号
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农业局:
近年来,我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日显突出,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促进我省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9号令)的有关规定,现通知如下:
一、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出发,深化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要从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战略高度,结合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提高畜禽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鼓励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努力实现种养平衡。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力度。力争到“十五”期末,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2003年6月底前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分工作,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省环境保护局和省农业局备案。
禁养区应包含以下几个区域:
(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三、禁养区内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要逐步落实关停转迁计划,至2004年底前所有畜禽养殖场实现关停转迁。在实施关停转迁前,污染物排放要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各县(市、区)政府要帮助做好关停转迁等善后工作。
四、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合理布局,不得在城镇规划区及城镇上风向2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场界周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控制在2公里以上。
五、非禁养区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污染物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2005年底前必须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达标排放期限由各地确定,但不得迟于2006年底。河网地区应通过建立畜禽养殖小区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把农户散养的畜禽养殖逐步集中,合理规划,使畜禽养殖规模与周围种植面积相配套,保证消纳畜禽养殖粪便。
六、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猪5000头以上、牛500头以上、羊2000只以上、禽类3万羽以上存栏量的畜禽养殖场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猪500头以上、牛50头以上、羊200只以上、禽类8千羽以上存栏量的畜禽养殖场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其余的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七、规模化养猪场和其它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原则为:
(一)总投资在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
(二)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
(三)总投资在100万元及100万元以下的,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
八、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在投入使用前,应报当地环境保护、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对污染防治设施预验收。达到设计养殖规模3个月内,向批准设立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三同时”验收;对一时难以达到设计养殖规模的,可以实行分阶段验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报告1个月内,完成验收工作。
九、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应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落实畜禽养殖场废渣、恶臭、废水、畜禽尸体安全处置措施,工艺措施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绿化,保持畜禽养殖场所环境整洁,实现清洁养殖。
十、在依法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排放污染物的申请,经审核批准,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总量排放污染物。
十一、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应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对畜禽养殖场污水具有合理排放区域,可以被农作物消纳的,免收排污费。
十二、本通知所指规模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规定的养殖规模。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未发布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参照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执行。
十三、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农民负担角度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建立养殖小区,推行集中治污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农村散养规模。
十四、加快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有机无机复合肥加工、蚯蚓养殖、养殖——沼气——种植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样板,稳步推广,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十五、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指导和管理。各级环保、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畜禽养殖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违反国家和省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十六、各地接本通知后,要尽快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于年底前报省环保局、农业厅。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目标须作为各级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篇: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浙农科[2001]36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林特)局: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认定工作,确保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根据《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生产粮食、油料、茶叶、水果、瓜菜、食用菌、蜂产品、畜禽产品的基地,均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
第三条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和个人均可以提出申请。
以县、乡(镇)、村区域为单位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可以由该组织统一提出申请。
第四条省农业厅统一负责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生态环境达到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二)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
(三)有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技术人员;
(四)有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五)基地内农产品质量达到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六)基地内农产品有注册商标;
(七)有完善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行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双重检测。
(一)基地环境检测由省农业厅委托的环境质量检测机构承担;
(二)产品检测由省农业厅指定的质检机构承担。
第七条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自查总结报告;
(三)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基地规模证明;
(四)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的自查报告;
(五)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六)执行的标准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包括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准则、产品质量标准);
(七)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以自愿为原则,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按下列程序推荐:
(一)县及县以下单位,向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对资料的初审。符合条件的,由受理单位签署意见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应当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由审核单位签署意见报省农业厅。
(二)市级单位,可以向所在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15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省农业厅。
第九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条省农业厅受理后,在15日内委托具有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受委托的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提交检测报告。检测合格的,由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申报基地进行综合技术评估,并提交基地综合评估报告。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由省农业厅统一公布,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和铜牌。
第十一条基地建设单位和个人须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设立保护性标志。标志必须标明基地范围、规模、认定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人、所执行的标准、质量承诺等,实行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定位的环境监测点,进行环境质量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每年提出无公害农产品环境和质量的评估以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三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必须接受质检机构对环境、产品的检测,按有关规定支付检验费用。
第十四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行复审制度,每年复审一次,复审工作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基地建设单位和个人提交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记录和产品质量自评报告,进行复审,审查合格者批准其继续使用,并将复审情况在30日内报省农业厅备案。
第十五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铜牌有效期为三年。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在有效期满前180日内按第八条提出申请,重新办理认定手续。
第十六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农业厅撤销其称号,收回证书与铜牌,并责令其取消已设立的保护性标志。
(一)在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基地内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累计三次抽检不合格的;
(三)基地环境经检测已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的;
(四)拒绝抽样检测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复审或者办理继续使用手续的。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维护绿色农产晶标志的形象和信誉,根据《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由省政府授权,由浙江省农业厅批准并公布,用以标识、证明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第三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未经省农业厅批准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四条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生产单位或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标志的申请
第五条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由浙江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并按规定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一)原料产地和加工场所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标准;
(二)制定并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五)产品有注册商标。
第七条凡生产农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均可自愿申请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八条已经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基地内农产品,同时获得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编号。其他申报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出申请。
第九条申请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所在地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浙江绿色农产品认定申报书;
(二)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基地规模证明;
(三)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四)执行的标准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包括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准则、产品质量标准);
(五)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的15日内,完成对材料的初审,并将初审合格的材料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5内,应当完成材料的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材料报省农业厅。
第十二条省农业厅受理后,对符合条件的,在15日内委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其中报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质量检测合格的,由省农业厅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报浙江绿色农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办公室审核后提出建议名单,报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由省农业厅颁发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
编号并公告。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当年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三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编号形式如下:
ZGP———————XX———————XXXX
标志代码单位所在地代号产品代号
第三章标志的使用
第十四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有效期限为三年。需继续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须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内,按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申请;未重新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其使用权。
第十五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仅限用于产品包装、运输工具、广告宣传。取得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规范》,对不执行使用规范,经检查督促仍不改正者,取消其标志使用权。第十六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编号的使用权,以核准使用产品为限。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仿制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及其编号,不得擅自将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及编号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十八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应接受省农业厅指定的检测单位对其使用标志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撤销其标志使用权,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九条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及第三章规定的,由省农业厅撤销其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收回证书及编号,并由省农业厅予以公告。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浙江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
前 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
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
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3.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4、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4.1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隔离,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禽畜尸体焚烧炉;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2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4.3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畜禽粪便的贮存
5.1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应设置专门的贮存设施,其恶臭及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2 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5.3 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
5.4 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畜禽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5.5 贮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污水的处理;
6.1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
污水资源化利用。
6.2 畜禽污水经治理后向环境中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应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 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6.2.1 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6.2.2 畜禽养殖场污水排入农田前必须进行预处理(采用格栅、厌氧、沉淀等工艺、流程),并应配套设置田间储存池,以解决农田在非施肥期间的污水出路问题,田间储存池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总量。
6.3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下列综合利用措施;
6.3.1 经过生物发酵后,可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
6.3.2 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沼气发酵产物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6.3 制取其它生物能源或进行其它类型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要避免二次污染,并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6.4 污水的净化处理应根据养殖种养、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尽可能采用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达到回用标准或排放标准。
6.5 污水的消毒处理提倡采用非氯化的消毒措施,要注意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物。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7.1土地利用
7.1.1畜禽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且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
7.1.2经过处理的粪便作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调节剂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
在确定粪肥的最佳使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7.1.3 对高降雨区、坡地及沙质容易产生径流和渗透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宜施用粪肥或粪肥使用量过高易使粪肥流失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时,应禁止或暂停使用粪肥。
7.2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集中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或处理(置)机制。
7.2.1 固体粪肥的堆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或其它适用技术和方法,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缩短堆制时间,实现无害化。
7.2.2 高温好氧堆制法分自然堆制发酵法和机械强化发酵法,可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选用。8 饲料和饲养管理
8.1 畜禽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8.2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8.3 养殖场场区、畜禽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
9.1 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9.2 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在养殖场比较集中盼地区;应集中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9.3 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0.1 畜禽养殖场应安装水表,对厨水实行计量管理。
10.2 畜禽养殖场每年应至少两次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10.3 对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水质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10.4 排污口应设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的排污口标志。其它
养殖场防疫、化验等产生的危险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04-01实施)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目 录
前言 1 主题内容 2 技术原则 3 选址要求 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5 畜禽粪便的贮存 6 污水的处理 7 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8 饲料的饲养管理 病死畜禽试题的处理与处置 10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1 其它
前 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 1.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2.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3.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4、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4.1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隔离,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禽畜尸体焚烧炉;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2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4.3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畜禽粪便的贮存
5.1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应设置专门的贮存设施,其恶臭及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2 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5.3 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
5.4 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畜禽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5.5 贮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
污水的处理;
6.1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6.2 畜禽污水经治理后向环境中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应执行地方排放标准。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 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6.2.1 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6.2.2 畜禽养殖场污水排入农田前必须进行预处理(采用格栅、厌氧、沉淀等工艺、流程),并应配套设置田间储存池,以解决农田在非施肥期间的污水出路问题,田间储存池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总量。6.3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下列综合利用措施;
6.3.1 经过生物发酵后,可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6.3.2 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沼气发酵产物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6.3 制取其它生物能源或进行其它类型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要避免二次污染,并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6.4 污水的净化处理应根据养殖种养、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尽可能采用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达到回用标准或排放标准。
6.5 污水的消毒处理提倡采用非氯化的消毒措施,要注意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物。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7.1土地利用
7.1.1畜禽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且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
7.1.2经过处理的粪便作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调节剂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使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7.1.3 对高降雨区、坡地及沙质容易产生径流和渗透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宜施用粪肥或粪肥使用量过高易使粪肥流失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时,应禁止或暂停使用粪肥。
7.2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集中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或处理(置)机制。7.2.1 固体粪肥的堆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或其它适用技术和方法,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缩短堆制时间,实现无害化。7.2.2 高温好氧堆制法分自然堆制发酵法和机械强化发酵法,可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选用。饲料和饲养管理
8.1 畜禽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8.2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8.3 养殖场场区、畜禽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
9.1 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9.2 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在养殖场比较集中盼地区;应集中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9.3 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0.1 畜禽养殖场应安装水表,对厨水实行计量管理。10.2 畜禽养殖场每年应至少两次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10.3 对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水质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10.4 排污口应设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的排污口标志。其它
养殖场防疫、化验等产生的危险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第五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精选公文范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河东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畜禽养殖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求
根据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数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综合整治。
城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对水源污染严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年底前停止养殖,其他的应在~年5月1日前停止----------------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养殖。
禁建区内养殖场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在~年5月1日前全部达标排放。加强对禁建区内监控,禁建区内不得出现新的养殖常
三、工作职责
成立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和各乡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为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综合整治工作。
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县农业局:
负责养殖场污染整治的牵头工作。推广先进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发展“猪—沼—果”等形式的立体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县环境保护局:
积极配合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检查督促禁养区内养殖场按期关停;指导督促禁建区内的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养殖场污物排放监控,对于超过排放标准的,要求限期达标。抓好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对新建养猪场执行“三同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受理、处理养殖场污染事件。3.县国土资源局:
积极协助开展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新、扩、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手续。4.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做好违章搭建养殖场所的整治。
积极协助县农业部门开展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
5.各乡人民政府,栖山管理局: 组织对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的养殖场情况进行摸底。
开展有关污染整治法规宣传教育。做好本辖区内禁养区、禁建区养殖户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思想工作。
四、时间安排 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养殖业主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关于规模化养殖畜禽的有关法律法规,传达县政府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的会议精神。
----------------精选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