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1: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日期:2011年11月15日 11:18

浙 江 省 环 境 保 护

文件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

委员会

浙环发〔2011〕67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有关单位:

目前,我省电镀行业普遍存在行业污染重、区域布局乱、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污染隐患多等问题。为优化电镀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有效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电镀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决定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行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主题词:环保

电镀

整治

方案

抄送:环境保护部。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1年9月30日印发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

为解决我省电镀行业无序发展、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升企业装备技术、污染治理和内部环保管理水平,促进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根据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特制定本方案。整治范围为全省范围内所有专业电镀企业和企业配套电镀车间。

一、总体思路

坚持将污染整治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和“有保有压、上大压小”的思路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

组织开展电镀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排查,科学制定分类整治方案,对一批环保手续齐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按一定整治标准进行整治规范提升,使其成为所在行业的标杆式企业;对一批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但环境敏感的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促使其进入工业功能区或电镀园区规范发展;对环保手续不全、技术装备落后、整合无望的低小散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淘汰。对拟保留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按相关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各县(市、区)相关整治工作统一按区域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同时,鼓励以腾出的排污指标,在工业功能区或电镀园区内适当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建设项目,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电镀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整治目标

通过一年半的努力,全省电镀企业存在的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电镀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明显优化,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9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电镀行业步入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具体目标: 1、2011年底前,各县(市、区)完成电镀企业基本情况排查和公示,科学制定分类整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列入淘汰关停范围的企业、工艺装备全部淘汰关停到位;对其他所有不符合附件2所列要求的企业全面实施限期治理。2、2012年6月底前,所有电镀企业废水、废气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各类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规范有效,并按统一标准(附件2)完成整治验收,对到期达不到整治要求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温州市区、诸暨市作为全省电镀行业整治示范区率先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3、2012年底前,电镀企业众多的县(市、区)建成电镀园区,除保留少数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所有电镀企业完成搬迁入园或在园区租赁厂房设备整合发展。所有县(市、区)完成整治工作并按统一规程和标准(见附件1)通过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区域布局

1、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所有新、扩、改、迁项目,在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的前提下,其选址、规模、工艺、装备、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等各项内容均应符合《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以外原则上不再新上电镀项目。

2、全面整治非法企业。在2011年底前,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以外无环评批文、排污许可证等环保合法手续的电镀企业一律关闭;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内无环评批文、排污许可证等环保合法手续的电镀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在2012年6月底前补办环评等手续,到期无法取得相关批复的一律关闭。

3、同类整合集聚发展。2012年底前,电镀企业众多的地区,要完成电镀园区建设,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外除保留少数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所有电镀企业(企业配套电镀车间除外)都要搬迁入园或在园区租赁厂房设备整合发展。在“减量置换”的原则下,鼓励以腾出的排污指标,在园区内适当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建设项目,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产业升级

1、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在2011年底前,全面取缔无污染治理设施或设施简陋、治理无望的电镀企业、生产车间、生产线、加工点;全面淘汰无法入园、镀槽总容积小于4万升并且连续两年产值小于500万元的电镀企业(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企业除外,不对外承揽加工业务的企业配套电镀车间达不到规模要求的原则上一律关停,确需保留的需经设区市环保局审核同意);位于园区内但镀槽总容积小于4万升且连续两年产值小于500万元的电镀企业,经技改于2012年底前达到这一标准的可予以保留。

2、全面淘汰落后工艺。2012年6月底前,取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淘汰类项目)明确的含氰沉锌、含氰电镀等落后工艺、产能;淘汰氰化镀锌、六价铬钝化、电镀锡铅合金、含硝酸褪镀等工艺;禁止使用铅、镉、汞等重污染化学品;全面淘汰手工电镀工艺(金、银等贵重金属电镀确需保留手工工艺的,应经设区市经信、环保部门审核同意),对无法实现自动化的手工电镀线(包括前处理和铬钝化等工段)必须确保全部废水得到收集处理。

(三)提升工艺装备。

1、优先发展达克罗、交美特(镜面喷镀、涂覆)等电镀替代工艺。大力推广无氰、无氟、无磷、低毒、低浓度、低能耗和少用络合剂的清洁生产工艺,鼓励采用三价铬和无铬钝化工艺,鼓励采用全自动控制的节能电镀装备。挂具和镀件退镀要采用电解法退镀。

2、必须采用多级回收、逆流漂洗等节水型清洁生产工艺,禁止采用单级漂洗或直接冲洗等落后工艺,生产线或车间应安装水、电计量装置,废水自行单独处理的电镀企业中水回用率不得低于50%。

3、所有电镀企业应依法实施两年一轮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拟保留的电镀企业在通过整治验收前必须先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四)加强污染防治。

1、电镀园区或工业功能区设施建设及管理要求。

园区内分产品、分区域进行生产管理,严格实行雨污分流,电镀企业废水必须全部纳管;建设统一、集中的废水处理设施,电镀废水按照不同污染物种类分质分流,含一类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经单独处理达标后方能与其他废水合并处理。区内实现集中供热、危险化学品集中储存、危险固废集中收集处置。园区中心及周边需设地下水观察井,并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对地下水进行常规监测。

2、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

1、表2排放限值要求,太湖流域执行表3排放限值要求。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总量不得超出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范围。

车间内严格落实防腐、防渗、防混措施,实施干湿区分离,湿区地面应敷设网格板,湿镀件加工作业必须在湿区进行。排水系统,特别是建筑物和构筑物进出水管应有防腐蚀、防沉降、防折断措施。生产车间内废水必须按照环保规范要求进行分质、分流,工艺废水管线采取明管套明沟或架空敷设,废水管道应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应严格按照《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选取,必须要有重金属离子、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达标工序。含氰废水应单独收集,需采用碱性氯化法、电解法或臭氧氧化法进行破氰预处理。含铬废水需单独收集处理,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后,再中和沉淀去除。含镍废水宜采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技术。含锌废水宜采用化学沉淀技术,严格控制pH值的范围。含金属络合物废水需经过破络沉淀预处理。COD、石油类、总磷、氨氮与总氮等污染物,宜采用生物处理达标后排放。电镀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宜采用砂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处理等技术。

废水处理站需安装流量计,pH值调节应采用pH计连锁自动投加,对有氧化还原反应系统的加药宜采用氧化还原电位仪(ORP)等装置控制加药量。控制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互切换双回路控制装置,并有自动保护和声光报警功能。有条件时,可在含氰废水处理单元和含铬废水处理单元安装游离氰和六价铬在线检测系统。

3、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5排放限值要求。产生大气污染物(硝酸雾、氢氰酸雾、铬酸雾、前处理酸洗废气)的工艺装置应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氢氰酸雾、铬酸雾产生工段应单独设置处理装置,气体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

4、固废污染防治。

关闭取缔的电镀企业所遗留的电镀废液、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负责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置。

保留企业要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固废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废液(电镀液、退镀液)、废渣(阳极泥、过滤残渣、滤芯等)、废水处理污泥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可采用板框压滤机或者带式压滤机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不得高于80%,浓缩池上清液和压滤液要返回污水处理站重新处理。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须设雨棚、围墙或围堰,地面须作硬化防渗处理,设置能够将废水、废液纳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贮存场所外要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上要设置危险废物标签。危险废物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审批和转移联单制度。

(五)强化环保监管。

1、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体系。所有电镀企业、园区必须建成标准化、规范化排污口,安装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企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站应设水质监测化验室,应具备检测分析特征重金属污染物的能力。鼓励企业委托专业机构承担检测任务。逐步安装特征重金属在线监测装置,2012年底前,《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明确的重点防控区内须有1~2家企业先行安装。

所在地县(市、区)环保部门应开展电镀企业及园区的排污口、雨水排放口及周边环境的监督性监测;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环保、农业等部门对关停、搬迁电镀企业原厂区开展土地重金属残留的监测和评估,落实超标土壤的修复和限用措施。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做好电镀企业及园区地下水特征污染因子的环境监测工作;所在地县(市、区)农业部门应做好电镀企业及园区周边农作物的监测工作,对作物重金属超标的农田采取限耕措施。

2、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事故的防范应对能力。电镀企业(园区)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应急事故水池的容积应能容纳12h~24h的废水量,并做好防渗漏处理,确保环境安全。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3、规范内部环保管理。电镀企业(园区)必须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的环保组织体系、健全的环保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环保台帐系统(包括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危险废物管理等台帐)。应配备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环保管理,企业环保人员应经过县级以上环保局组织的环保岗位业务培训并持证上岗。电镀园区还应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统一负责园区环保工作。

4、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等,应符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危险化学品应实行专库储存,库房、生产作业场所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具有防台风、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治责任。各级政府是电镀行业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环保、发改、经信、安监、卫生、国土资源、建设、财政、农业、工商、宣传等单位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电镀行业整治工作的领导,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整治过程中,各县(市、区)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对需整治的电镀企业建立分片包干的责任制度,确保整治工作按时完成。完成整治后,县(市、区)环保部门应在电镀企业及园区建立联系人制度,有条件的应在重点企业和园区设立环境监督员,加强环保监管,确保整治成果有效性和稳定性。

(二)实施整治方案,严格考核问责。各县(市、区)应制定实施本地区整治实施方案。整治实施方案应提出分阶段任务计划,提出各时间节点须完成关、停、并、转、迁的企业名单,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稳步推进整治工作。整治情况作为《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和重金属排放总量减排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统一纳入各级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对年度整治任务未达要求的,生态省建设年度考核不得评优。对组织领导不力,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的,上级政府或环保部门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视情采取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荣誉摘牌等措施。省环保厅要对各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按各时间节点进行汇总通报,同时报送省政府。

(三)严格执法监管,注重整治成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企业,应立即予以依法查处。对未经发改、经信、安监、环保、卫生、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环境保护、职业卫生防护、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整治无望或限期整治后仍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一律予以关停。对拒不履行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或者停产整治等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执行到位。整治完成后,要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见附件3),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污染整治成果的巩固提升。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在电镀行业整治期间,中央下达的重金属整治资金要优先用于电镀行业整治。省级财政应筹措资金加大对电镀行业整治的支持力度;各地要配套出台生产企业关闭、搬迁和电镀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现有生产企业就地关闭转产的,通过三级配套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重点生产企业的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和生产设备升级、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等,给予适当的政策资金支持;对主动实施关闭和搬迁的企业在新项目用地、审批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及适当的资金补助;对未完成整治的企业要从排污许可证核发、新项目准入、上市核查、信用等级评价、绿色信贷、各类评优及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制约。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污染整治宣传,特别要重视做好电镀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干部群众和广大企业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理解开展污染整治与新形势下行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各地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发布辖区内电镀企业名单和各企业整治进展情况,曝光典型违法案件,积极回应各类问题,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对整治工作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篇:宁波市金属表面酸洗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

宁波市金属表面酸洗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金属表面酸洗企业存在的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行业整体装备技术、污染治理和内部环保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有效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金属表面酸洗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

(一)2012年底前,各县(市)区完成金属表面酸洗企业基本情况排查,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期间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2]81号)和本方案,制定当地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按照“三个一批”原则,对所有企业进行梳理,逐家明确淘汰关闭、搬迁入园、整治提升等整治要求和整治进度,各项任务要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员。

(二)2014年6月份前,所有原地改造整治的企业和园区(工业聚集区)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对其他所有不符合整治标准的企业全面实施限期治理。

(三)2014年底前,所有拟迁入园区进行异地改造的企业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对所有未通过验收的企业一律实施停产治理,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置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危险废物管理通过规范化考核。由各县(市)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对企业整治情况进行验收,验收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并报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宁波市境内以铜、不锈钢等金属表面酸洗、磷化和铝氧化企业。

三、整治任务

(一)优化区域布局

1.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所有新、扩、改、迁项目,在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的前提下,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禁止在生态环境功能区限制准入区、禁止准入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设置。废水不能纳管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新建项目。

2.全面整治非法企业。在2014年6月底前仍然无法取得相关部门审批、证照不全的一律由当地政府或管委会依法取缔或关闭,未达到整治要求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整改,同时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3.同类整合集聚发展。2014年6月底前,表面酸洗企业众多的地区,要完成表面酸洗园区建设,园区(工业聚集区)外除保留少数环保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所有表面酸洗企业都要搬迁入园或在园区租赁厂房设备整合发展。在“减量置换”的原则下,鼓励以腾出的排污指标,在园区内适当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建设项目,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工艺装备

1.鼓励使用先进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使用酸洗添加剂的应用。采用无铬抛光液、抛丸、大型容器循环法表面处理等措施;线材酸洗提倡剥壳、喷砂除锈等前处理工艺,减少酸用量;酸洗设备应当采用连续化、自动化,酸洗设备应采用整体封闭性较强的设计。

2.酸洗磷化工艺或项目应采取工业污水回用、多级回收、逆流漂洗等节水型清洁生产工艺,禁止采用单级漂洗或直接冲洗等落后工艺,生产线或车间应安装水、电计量装置,污水回用率不得低于50%。

3.原则上不得单设燃煤锅炉或炉窑,加热采用集中供热蒸汽或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确需使用的,必须按装炉外脱硫设备,污染物排放需达到国家排放标准。4.所有金属表面酸洗企业应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11年以后未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的金属表面酸洗企业在通过整治验收前必须先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三)加强污染防治

1.金属表面酸洗园区(工业聚集区)设施建设及管理要求

园区内分产品、分区域进行生产管理,严格实行雨污分流,酸洗企业废水必须全部纳管;建设统一、集中的废水处理设施,酸洗废水按照不同污染物种类分质分流,含一类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经单独处理达标后方能与其他废水合并处理。区内实现集中供热、危险化学品集中储存、危险固废集中收集处置。园区中心及周边需设地下水观察井。2.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总量不得超出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范围。

酸洗车间须安装独立水表,并记录。车间内严格落实防腐、防渗、防混措施,实施干湿区分离,湿区地面应敷设网格板,湿件加工作业必须在湿区进行。排水系统,特别是建筑物和构筑物进出水管应有防腐蚀、防沉降、防折断措施。酸洗槽须设置在地面上;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实行酸洗槽架空改造。新建、搬迁、整体改造企业须执行酸洗槽架空改造。生产车间内废水必须按照环保规范要求进行分质、分流,工艺废水管线采取明管套明沟或架空敷设,废水管道应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废水收集池附近设立观测井。

厂内须实行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废水处理工艺应严格按照《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2-2010)选取,必须要有重金属离子等达标工序。含铬废水需单独收集处理,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后,再中和沉淀去除。含金属铬合物废水需经过破铬沉淀预处理。COD、石油类、总磷、氨氮与总氮等污染物,宜采用生物处理达标后排放。企业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需安装流量计,pH值调节应采用pH计连锁自动投加,对有氧化还原反应系统的加药宜采用氧化还原电位仪(ORP)等装置控制加药量,控制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互切换双回路控制装置。

3.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以及《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排放限值要求。

酸洗车间宜采用风机单边送风、对侧设置吸风罩以及密闭运行、开孔后抽风等收集方式,并建设配套的酸雾废气治理设施,铬酸雾产生工段应单独设置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方可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用各种加热炉、窑的企业须建设配套的工艺废气收集、治理设施,确保工艺废气稳定达标排放;粉尘须经配套的处理装置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值。4.固废、噪声污染防治

按计划达到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双达标”创建目标。关闭取缔的酸洗企业所遗留的废液、污泥等危险废物,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置。

保留企业要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固废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废水处理污泥、废酸、含油废液、废钝化液、氧化铁皮渣等属危险废物,应按要求送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安全处置并执行转移联单制度。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须设雨棚、围墙或围堰,地面须作硬化防渗处理,设置能够将废水、废液纳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贮存场所外要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上要设置危险废物标签。

合理布局,选择低噪型设备,并采取消音减噪措施,项目厂界噪声须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相关标准。

(五)强化环保监管 1.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体系。所有园区外酸洗企业及园区必须建成标准化、规范化排污口,所在地县(市)区环保部门应开展酸洗企业及园区的排污口、雨水排放口及周边环境的监督性监测;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环保、农业等部门对关停、搬迁企业原厂区开展土地重金属残留的监测和评估,落实超标土壤的修复和限用措施。

2.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事故的防范应对能力。酸洗企业(园区)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应急事故水池的容积应能容纳12h的废水量,并做好防渗漏处理,确保环境安全。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3.规范内部环保管理。酸洗园区和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的环保组织体系、健全的环保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环保台帐系统(包括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危险废物管理等台帐)。应配备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环保管理。酸洗园区还应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统一负责园区环保工作。

第三篇: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征求意见稿)

工信部发布水泥等六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一、总体目标

1.到2015 年,完成三价铬镀铬、无氰预镀铜、激光熔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示范,解决三价铬镀铬技术生产过程控制简化、无氰预镀铜技术镀层性能提高、激光熔覆技术成本降低等问题,验证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2.推广钨基合金镀层、镍钴铁代铬镀层、微氰镀金技术、环保型化学镀镍、镀铬溶液的净化回用、非六价铬转化膜 等清洁生产技术。到2015 年,实现钨基合金镀层技术在石油开采领域普及率达到50%、镍钴铁代铬镀层普及率达到30%微氰镀金技术普及率达到20%、环保型化学镀镍技术普及率达到60%、镀铬液净化回用技术在大型镀铬企业中普及率达到20%、非六价铬转化膜普及率达到60%。通过推广以上清洁生产技术,每年可回收铬酐约960吨,减少电镀废水中六价铬产生量约3600 吨/年、铅使用量0.36 吨/年、镉使用量0.36 吨/年、含铬电镀污泥(含水量80-90%)25000 吨/年、铬酐使用量4000 吨、氰化物使用量100 吨/年。

第四篇:关于印发房地产行业“霸王条款”集中整治方案的通知

辽工商办发„2007‟9号

关于印发房地产行业“霸王条款”

集中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大合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房地产行业存在的利用不平等格式合同条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诚信、和谐的消费环境,省局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霸王条款”进行专项整治,现将《房地产行业“霸王条款”集中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07年4月26日印发

拟 稿:李 飚 审 核:张 钧 核 稿:李世麒 打 字:刘 隽 校 对:李 飚 房地产行业“霸王条款”集中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建立“霸王条款”整治的长效机制,针对一些房地产行业企业利用“霸王条款”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实际,按照省局《关于深入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辽工商发[2007]2号)要求,省局决定对我省房地产行业企业存在的“霸王条款”进行集中专项整治,整治方案如下。

一、整治的范围、重点及内容

整治的范围:全省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企业。整治的重点:房地产行业企业在广告、宣传资料、合同(认购书、订购书、预定书、商品房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等)中含有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格式条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企业事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中填写固定的文字内容,视为格式条款。

含有下列内容的房地产行业“霸王条款”作为此次整治的重点:

1、本广告为要约邀请,一切图片、文字说明以合同为准。

2、出卖人在售房过程中向买受人提供的图纸、资料等,不得视为合同内容条款,出卖人享有最终解释权。

3、本认购书签订7日内,认购人未能与出卖人签订正式购房合同的,认购人所付诚信金或定金不予退还。

4、楼宇屋面及外墙使用权不属于买受人,屋顶和外墙面广告权归属出卖人。

5、占用小区的道路或场地用于停放的车位,全部归出卖人,出卖人有权出售、出租。

6、商品房交付后,产权登记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发生差异,单价保持不变,按实结算购房款。

7、买受人若选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方式,如造成银行放款延误,影响出卖人回款,房价按现价上调。

8、因设计调整、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未按本合同规定期限将该商品房交付买受人使用的,出卖人不承担违约责任。

9、因出卖人原因,买受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的,出卖人按日向买受人支付房价款十万分之一的违约金,合同继续履行。

10、买受人解除合同的,买受人按应付款的20%向出卖人支付违约金;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出卖人按应付款5%支付违约金。

11、买受人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应缴纳物业、保险、公证、煤气、水、电、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及装修保证金等费用,否则不予办理入住手续。

12、其他含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合同格式条款。

二、整治的时间、步骤和措施

此次集中整治时间为2007年5月至8月。

(一)发布公告。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统一在5月15日前在新闻媒体发布公告或将公告送达到相关企业。公告的内容和式样由省局制定。

(二)宣传发动。时间为5月10日至5月底。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此次集中整治方案,同时对相关企业进行重点宣传,使企业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此次整治行动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三)企业自查。时间为6月底前。相关企业对合同格式条款进行自查。自行改正并向当地工商部门汇报情况的,各地应做好备案记录,符合本方案要求的,免于检查。

(四)监督检查。时间为5月至7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平等格式条款,要依法责令改正。

(五)行政处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逾期拒不改正、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要依照《辽宁省合同监督条例》第4条、第14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利用商品房买卖合同进行欺诈,擅自印制《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务必抓出成效。要严格政策界限,坚持依法行政。

(二)加强宣传教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大力宣传集中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违法情节严重、社会影响大的企业予以曝光。

(三)认真总结。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省局,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集中整治期间,省局将对各地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予以通报。请各地于2007年8月底前将集中整治工作情况总结上报省局。

附件:房地产行业“霸王条款”集中整治工作汇总表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

浙政发„2009‟56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章)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的通知‣(环发„2005‟1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8‟7号)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车油联控、标本兼治,强化法治、创新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强化检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加强机动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使用、年检、维修、淘汰以及机动车燃油供应等环节的污染防治与监管,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二)主要目标。

1.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执行国家规定的阶段排放标准。鼓励各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淘汰未达到国家第I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I标准)的机动车,逐步淘汰未达到国家第Ⅲ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Ⅲ标准)的柴油机动车。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等重点城市(简称7个重点城市)力争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2.2010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2012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供应符合国家第Ⅳ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Ⅳ标准)的车用成品油。

3.7个重点城市和舟山以及其他臭氧浓度监测超标的城市,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限要求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各设区城市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4.2010年年底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上述目标,国家如有更高要求的,从国家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登记管理,提高机动车环境准入门槛。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新车和转入我省车辆,公安机关不予注册登记或办理转入手续。公务用车、公交车、营运客车要率先执行环保达标要求,各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把关,严格监管。(二)加大检测力度,强化定期检测和抽测。

1.实行定期检测。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检测条件,采取相应的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方法,并逐步改进。对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在杭州市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2010年10月1日起,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城市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市、县(市)加快采用这一检测方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在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之前,各地必须采用双怠速法。对重型汽油车定期检测,统一采用双怠速法。对柴油车定期检测,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7个重点城市应逐步采用加载减速烟度排放法。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规定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期限进行。经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公安机关不得核发牌证,不得通过年审。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可实行社会化服务。检测机构应依法取得计量认证资质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与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如实提供检测报告,并定期将检测情况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收费政策和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检测机构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并视需要向检测机构派驻监督员。要加强检测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线要尽可能依托现有的机动车安全检测线建设。确需选址另建排气检测线的,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尽量靠近现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做到高效、便民。

2.实行道路抽测和停放地抽测。机动车排气道路抽测和停放地抽测由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同级公安机关应当对道路抽测予以配合。道路抽测重点检测在城市道路行驶的高排放车辆以及排放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停放地抽测重点检测营运车辆集中停放地或用车大户(指拥有10辆以上机动车的单位)的机动车。道路抽测和停放地抽测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机动车所有人或驾驶人员应当配合,抽测应当快捷、便民、文明,不得收费,不得扣押车辆,不得处罚,并保持道路交通的畅通。

经道路抽测、停放地抽测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进行跟踪监管。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未在限期内维修合格即上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

(三)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机动车环保达标水平。

1.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对在用机动车按阶段性排放标准发放环保标志,实施分类管理。县级以上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按环保分类标志,对机动车采取相应的限制行驶区域、时间或车型的交通管制措施。

2.鼓励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激励政策,鼓励高排放机动车提前报废。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44号)和财政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333号)的要求,鼓励提前报废老旧汽车和“黄标车”并换购新车。7个重点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应当制定促进公交车更新淘汰的激励政策,鼓励公交车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排放标准,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和新能源机动车,减少公交车排气污染。

3.加强超标排放机动车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对超标排放机动车的管理。各地可建立超标排放机动车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冒黑烟车辆。加强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机动车维修企业必须按照•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交通部今2005年第7号)获得所在地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并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机动车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维修企业弄虚作假的,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污染物排放超标且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四)建立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各地应依托现有检测资源,加快现有检测设备的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机动车排气检测体系。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快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加强检测数据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尽快形成全省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我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联网技术规范,编制网络传输及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本地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机动车定期检测、抽测信息,方便群众查询。

(五)提高油品质量,完善车用成品油供应体系。按照全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分阶段目标要求,分期供应不同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加强燃油品质管理,大力推广清洁车用成品油,不断提高车用成品油油品质量。积极向出租车和公交车等高频使用的车辆推广清洁燃料和替代燃料。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和中石化浙江分公司、中石油浙江分公司,及时确定我省不同阶段的成品油供应方案,并切实加强油品质量的市场监管。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出台我省不同阶段的车用成品油价格政策。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制订实施•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和•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技术指南‣,加快推进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确保按期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和部门协作。省里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组织协调全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省发改、经信、公安、财政、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商、质量技监、法制、物价等部门和中石化浙江分公司、中石油浙江分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地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加强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订我省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早制订出台•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划‣、•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委托工作程序‣和•浙江省在用机动车排气检测制度‣,加快制订并实施•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加载减速烟度排放法)‣等机动车污染排放地方标准。

(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组织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各设区市和机动车保有量较大的县(市),应根据当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管力量,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保障。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统一监管职责,并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委托管理,指导督促各市、县(市)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各地应鼓励开发、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积极引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检测设备和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技术,鼓励研究开发适合我省实际的排放检测技术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大力培育和扶持省内相关检测、治理设备生产企业,积极推进设备国产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机动车所有人和驾驶人员加强机动车维护保养,鼓励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大力倡导“少开一天车”和“绿色出行”等活动,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和新能源机动车,有效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努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主题词:环保 污染 车辆 方案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8月19日印发

下载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1203丰顺强力整治电镀污染企业取得成效(定稿)(五篇)

    丰顺强力整治电镀污染企业取得成效 (专题片配音稿) 丰顺县位于粤东中部,梅州市南端,毗邻潮汕,是梅州市和赣南、闽西地区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经之地,享有“温泉之乡、华侨之乡、革命老......

    焦作市污染整治方案[模版]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13年环境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互联网作者:admin时间: 2013-6-6 17:44:37阅读:113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焦作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

    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剖析

    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综合整治方案 目录 第一章 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现状 .......................................................... 1 一、面临的形势...................

    印发阳山县农村垃圾整治方案的通知

    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阳府办〔2012〕号 印发阳山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阳山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

    五小行业整治方案

    “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巩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进一步改善城区“五小”行业的卫生状况,确保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推荐考核,针对小餐饮店(含食品店)、小美容美发店、......

    五小行业整治方案

    巫峡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 “五小行业”综合整治 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县城,着力解决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热点和难点。结合......

    印发《浙江省动漫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浙文法〔2012〕7号

    浙江省文化厅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 浙江省版权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动漫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文法„2012‟7号 各市、县(......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综合整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政〔2012〕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综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