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

时间:2019-05-13 18: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

第一篇: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

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

新“医改”方案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来解决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药事服务费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r3’:一是提高贫困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二是促进合理用药。国家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其基本方针是促进合理用药,遏制增长过快的医疗费用,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新方案出台后,将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向和医院经营模式带来深刻的改变,本文拟从合理用药的具体实施和政策落实的角度作一探讨。

“医改”方案中“医药分开”对医疗服务各层面产生的影响

1.1 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现在医院收入一是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收入的8%;二是医疗服务收费,包括检查费、诊疗费、手术费等,约占40%;三是药品销售收入,约占50%。如果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那么医院很难生存。就算如方案所说增加政府投入、医疗服务适当提价,或者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包干,医院收入估计还是会“缩水”。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大头”,管理体制改革是难点、重点。这次“医改”方案,对于争议已久的“医药分开”、“收支两条线”等的措施仍无具体实施办法,只是鼓励各地试点后再总结,需要尽快根据各地情况,出台实施细则。

1.2 卫生管理部门针对“医药分开”的实施方式,意见尚不统一,“医药分开”缺乏可操作性

为了切断医师与药品的利益链,防止滥开药,简单地把药房从医院搬出去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需要许多政策的配套,才能面对诸如药店的药品质量如何保证,患者吃药出事该算谁的责任,很多医院的“独门”制剂、秘方在药店买不到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药物治疗的结果,涉及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不是简单地划归哪个部门管理就能解决的,需要慎重研究。目前,“医药分开”仍没有很好的操作方式。试点的“药房托管”,把医院的药房交给企业来办,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医院和企业之间还是有利益分成,这样无法真正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

1.3 设立药事服务费能否在降低药品费用的同时,弥补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后的亏损

根据“医改”方案,为弥补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后的亏损,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设立药事服务费、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目前,公立医院的价格改革陷入两难:一方面是没有药品收入后,医院收入除了靠政府拨款,肯定还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充;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看病负担已经很沉重,如果一些项目再提价,再增加“药事服务费”,势必负面影响加剧,不利于“医改”方案的推进。

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药师制度和临床药师培训制度,保障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基本药物制度平稳实现

“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等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一是提高贫困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二是促进合理用药。前一个目标对于维护健康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后一个目标则通过提高药品使用的效率来促进社会福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药物的可及性问题得到解决后,合理用药的问题就将被关注。而保障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工作的推进将成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关键。目前,临床药师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不论临床药师的规模、服务能力,学历教育和培养内容,在职临床药师的管理制度,或是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临床药师工作有待发展。临床药师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教育机制。

2.1 临床药师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

针对卫生部颁布的培训标准和培训细则,临床药师培训应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在培训制度方面,应制订具体的流程,如工作计划、培训目标、各专业组培养标准、理论课安排计划、临床实践培训计划、带教老师职责、学员考核及结业办法等。

在培训计划方面,应对培训时间、培训要求、所需掌握的临床药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详细的规定。如抗菌药物专业,应熟悉所参与专科的主要病种的病理生理指标及治疗原则,能列出该专科常用药,同类药物之间能进行比较,整理出该专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特性,建立药历,并作治疗用药分析。

2.2 日常药学查房工作的要求

临床药师查房前应熟悉病例基本情况,参加临床交班,跟随医师查房,查房时获取相关信息,书写查房记录。主要记录临床医师对患者诊断、治疗的各类分析,即临床思维,还需记录临床医师咨询的问题或临床药师认为可能存在的用药问题,如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不恰当的给药方式等。对于这些问题,临床药师应在现场或经查阅资料后给予答复,并记录所咨询的问题、药师解答具体内容以及临床对此解答的反馈,同时填写药师咨询记录。一般每名临床药师每年需完成至少30次药物咨询。

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应积极运用所学的药学知识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或用药监护,向临床医师提出用药建议后填写用药建议记录,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原方案治疗目的、原治疗方案、需优化原因、建议治疗方案、临床反馈几个部分。如建议方案被临床医师采纳,需记录采纳后治疗结果;如不被采纳,应记录医师不采纳的理由以及患者采取原方案的治疗结果。这是反映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的重要手段,也体现了临床药师的工作能力和医师对临床药师的信任度。每年每名药师需完成至少5次用药监护。

2.3 药历的书写

通过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完整填写药历首页、治疗方案、医嘱、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日志等内容,其中药历首页部分包括患者的体质量、既往用药史、诊断、治疗原则等,药物治疗日志则以日期为顺序,记录患者每天的各类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体格检查)以及用药信息与治疗结果,并对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进行评价,对可能存在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干预的过程。通过教学药历的书写,熟悉该病种的诊疗常规和治疗方案。每年每名药师需完成至少30份药历的书写。

2.4 疑难病例讨论

每1—2周组织一次病例讨论,可以选择已到治疗终点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也可以选择在治疗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尚未解决的病例。经临床药师集体讨论后得出结果,由病例提出者向临床医师反馈,并记录反馈结果。所讨论的病例都是临床治疗上出现困难的案例,经过集体讨论,有利于形成比较全面的药物治疗意见,也有利于临床药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每年每名药师需参加至少40次病例讨论。

2.5 参与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定期检查病史,递交分析报告,给职能部门提供参考。每月抽查一定数量的手术病史和非手术病史、门(急)诊处方,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报告上交科主任和医务处、质控办,由质控办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对存在的用药问题进行整改。接受临床邀请,到相关临床科室就抽查报告内容与医师共同讨论交流,为其解答药学问题。每年每名药师需完成至少30份抗菌药物病史调查。

2.6 参与会诊、医疗事故讨论

临床药学工作需要得到临床的信任和支持,临床科室应按正常会诊申请程序发出会诊要求,请临床药师前去协助解决药物治疗疑难问题,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出会诊意见。同时,参加全院大会诊或医疗事故讨论会,对全院大会诊或医疗事故中涉及的药学问题在例会上通报,共同进行回顾与讨论。

2.7 药学讲课

临床药师应经常到临床科室向医师讲解药学知识,上课内容主要根据临床专科的用药情况,结合国内、外的最新进展总结临床用药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交流,内容包括相应专业常规病种的诊治与治疗方案、药物与临床应用体会等。

2.8 不良反应监测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留意临床病区药品不良反应,或对门(急)诊退药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获取信息。填写不良反应报告,特别关注对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申报。每年每名药师需完成至少10份不良反应报告的填写。

2.9 建立临床药师工作手册,记录日常工作内容

对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教学药历、病例分析报告、编写用药教育资料、病例讨论、药物治疗方案评价与药物治疗监护计划、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评价、药学信息整理与用药咨询、微生物检查报告的阅读、影像学检查报告的阅读等。与此要求相对应,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病例讨论会,督促检查近期工作情况,进行日常考核工作。

总结

当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临床药师队伍壮大起来,临床药师个人能力强大起来时,通过实施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基本药物制度才真正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控制药品过度浪费的现象。当然,新“医改”方案给出的只是一个指导意见,我们期待在各地区能尽快出台具体的相关措施和解读意见,带动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现,完善医药卫生体制和机制。未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构想应该是“政府职责+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医疗保险+公共选择”的模式,“医改”任重道远,卫生体制和补偿机制的改变,必将使医院药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度,提升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水平,将会使患者从中受益。

第二篇:两会之我见医改

两会之我见医改

敬爱的组织: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已在北京成功召开并落下帷幕。每年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盛事,代表委员纵谈国是,各地民众积极参与。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加快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召开两会,意义重大。

在两会讨论的几个热点话题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医疗改革方面的话题,因为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会生病,随时都会和医院打交道。在我们身边,你随时可以发现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般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清无人问津,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如何改变人们就医观念?难道真的是在大医院就能把病看好,而小医院真的不行吗?我觉得这是很多人的错误观点,虽然大医院的检查设备比小医院的好,医生的学历比小医院的高,但是大医院的医生不一定比小医院的医生有责任心,药价不一定比小医院的便宜。

我认为,大医院之所以越来越大,看病越来越贵这都是人民群众给“宠”出来的,谁都要到大医院看病,即使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这时看病的钱就开始水涨船高,大医院就可以利用这笔钱去购买先进的设备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如此操作形成恶性循环。而小医院呢?由于患者流失严重,收入减少,造成资金匮乏,很多小医院不能生存下来,在这场与大医院的战争中失去了一块又一块的领地。而生存下来的小医院一般都是凭借良好的服务态度去吸引患者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小医院一般都在农村或城中村,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无力负担大医院高昂的医药费。如果大家都有钱了,肯定都不会去光顾校医院了。

以便是大医院看病贵的问题,老百姓无力承担医药费,另一方面是医生们在开处方时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而是看医药公司给的回扣进行开药,哪种药贵开哪种,哪种药给的回扣高开哪种,简直无视患者的经济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人们的看病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领导也在想办法解决。就在这次两会,代表们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例如加强对医院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小医院的指导,尽力帮其解决在营业过程中的问题,继续推行医保政策,部分报销住院费和药费。但是中国在短期内海不会推行免费医疗政策,因为中国的经济水平还不行。相信听到这些,很多中国人会很郁闷,不过我们会理解,这是迟早的事,我们这代人享受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有纳闷一天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深信中国在党中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我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母校为培养我们这些学子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本人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日常工作和社会实践,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

汇报人:

第三篇:新旧医改之我见

新旧医改之我见

一、现状

1、医疗事业成为逐利行业

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2、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也仅占8.4%。

3、医药费用快速增长

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4、卫生部门监管不力

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近几年虽有些扭转,但仍不够有力。政府卫生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医疗机构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实施有效监管。但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

5、药品越贵越好卖 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多年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同时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在计划经济时,由于药品品种少,价格由政府控制,这个机制对弥补医院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同类药品价格可能相差十几倍,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6、医疗卫生体系,呈倒金字塔型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使之成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和基础。这个体系应比较健全,条件应比较完善,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需要。但与此相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大量的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额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二、新旧医改

相对于这次新医改而言,上一次的医改可以称之为旧医改。实际上,与其说是旧医改失败,还不如说是压根没改得动,新中国医疗体制的变迁是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和政治变迁而自然发生的,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包括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变化。原先的体制完全是把医疗卫生作为国家福利的一部分而纳入到计划经济的大体系当中的,在这个体系体制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财政拨款,为群众防病治病,医疗机构的自身发展也是在国家统筹下进行的,虽然那个时候医疗水平远不如现在,但并没有出现看病难、治不起病等问题,几十年下来,人民群众是基本满意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把大量的财力投入到交通能源信息等产业,逐渐减少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各级医疗机构名为事业单位,实际上几乎全部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维持医院运转与发展主要靠医疗活动带来的收入,换言之,都是从病人那里来的。而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医院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弱势群体”的病人,受尽压榨也在情理之中。这是医患矛盾的最主要的根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源是行业不正之风的出现。行业不正之风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一个必然产物。各个行业都存在。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这了追求更大利润,必然想方设法促使其产品得到最可能的推广使用,而医院管理者以及医生作为有私欲的人,在没有体制限制、没有严格的法律制裁的威胁下,完全有可能同这些厂家达成达成“双赢”的共识。回扣就此产生,行业不正之风也自然会世风日下。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处境越来越差,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了旨在革除弊制,解决民生的医疗体制改革。

2009年,国家就申明三年投资8500亿用于医改,推进五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为全面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政府部门还确定,医药卫生体制涉及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同时在新医改中重点在于以下三点:

1、基本药物制度筑起生命保障

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将对常见病的一些首选药物提供高质量的、足够数量的保障,并能实现公平享有,而且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会比其它非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要高。

2、公共卫生服务人人享有的阳光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的是逐步实现均等化服务。其中包括了经常性的服务,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等。另外,还有公共卫生的若干重大专项,比方说疫苗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等疾病的诊治都有安排。此外,还有妇女和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是关注的热点。

3、培训住院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这几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量在明显增加,而大医院的门诊量也在增加,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增幅更大,但按照百姓的就医习惯,大家还是比较认同大医院,主要是大医院的诊疗水平高。

因此,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其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素质。对于在岗人员,要加强培训,同时,也应该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在新医改方案中,特别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住院医生培训制度的建立。这个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大医院、教学医院,培养更多的住院医师,但这些住院医生不是为大医院自身培养,而是为社会培养。经过大概三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培养后,其中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去。这样的话,百姓就会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这是当前要加大力气去做的一项工作。

新方案究竟能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能不能找回“公益”二字,我们拭目以待。新方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但俗话说: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但愿这次不是水中月镜中花!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为我们广大的百姓,从治未病和防病的角度来说,与其静待方案的兑现,不如主动地进行保健和养生可能更实惠一些吧?

09年实施新医改以来,已经过了三个年头,新医改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已达到95%以上;二是政府所举办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覆盖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公立医院将在3至5年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能否承担巨大投入担当起买单的压力。

第四篇: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谈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从而提出了减少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用药及合理用药的意义。【关键词】不良反应 危害 减少 合理用药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谈一下抗生素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但其在临床应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药物热,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2.毒性反应,主要有对神经系统的毒性,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对血液系统毒性,免疫系统的毒性,胃肠道毒性以及对心脏毒性 3.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心血管药物合用,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4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危害 4.1医师因素: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即只有具有法定资格的医师才有处方权。因此,临床用药不合理,医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2药师因素: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药师在不合理用药中的责任主要有:调配处方时审方不严;对患者的正确用药指导不力;缺乏与医护人员的密切协作与信息交流。4.3护士因素[11]:护理人员负责给药操作,住院患者口服药品由护士发给患者。给药环节发生的问题也会造成不合理用药。

4.4患者因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正确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患者主要有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理解、记忆偏差;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滥用药物等。

4.5药物因素:药物的一些特性容易造成不合理用药。因药物固有的性质导致的不合理用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药效、不良反应增加或降低。

4.6社会因素:主要是药品营销过程中的促销活动、广告宣传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

5.怎样做到合理用药 1.合理选择药物 首先是根据具体适应证纵向选择药物,简单的说就是对症下药,哪一种病就用哪一类药。其次是横向比较选择药物,就是要在许多同类药物中根据病情选择最有效、副作用最少、最经济的药品。

2.合理用量

每个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种族、遗传、体重等各种原因,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3.合理用法

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间隔时间、用药与时间、用药与进食、不同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等,具体药物具体要求,如铁剂的吸收率在19:00时最高,上午较低,所以在晚上服用效果较好。

4.合理联合用药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5.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应发挥专业作用,做好药学服务工作 向病人做好指导工作,交待服药时间、用法、用量、次数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做好医生用药咨询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如出版药讯,做好药物信息工作;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对抗生素使用监控,对不合格处方及时通知有关医生等,以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6把好用药安全关

6.1 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6.2 不能轻信药品广告。6.3 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6.4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6.合理用药的意义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14]。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7.参考文献

[1]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3]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13):1739.[4]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5]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6]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7]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8]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9]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10] 薛建来,蔚红华.中药不良反应简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52.[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12] 朱国延,姬广伟.不合理用药的危害[J].海峡药学,2005,3(3):164~166 [13] 朱学慧,颜久兴,田慧敏.合理用药应向深层次发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53~54.[14]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第五篇: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药械科:文明智 2015年11月5号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的品种不断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本文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各种危害,做到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反应和药物依赖性等。例如舒喘灵在治疗支气管痉挛时引起的双手震颤,阿托品在治疗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尿闭、视力模糊;庆大霉素可引起肾损害;大剂量链霉素可引起永久性耳聋;阿片类及可卡因等容易造成药物依赖。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药品因素①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②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③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④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患者种族、性别、年龄、个体、病理状态及营养状况的不同,其表现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其他因素①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②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③合并用药:多药并用易引起不良反应④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三、如何合理用药

1、合理选择药物

首先是根据具体适应证纵向选择药物,简单的说就是对症下药,哪一种病就用哪一类药。其次是横向比较选择药物,就是要在许多同类药物中根据病情选择最有效、副作用最少、最经济的药品。

2、合理用量

每个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种族、遗传、体重等各种原因,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特别是一些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如地高辛、普鲁卡因酰胺等,可以通过治疗药物监测来控制血药浓度,减少毒性反应。

3、合理用法 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间隔时间、用药与时间、用药与进食、不同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等,具体药物具体要求,如抗结核药,小剂量长期疗法会产生耐受性,且副作用较大,如改成大剂量间断给药,就会产生比较好的疗效;又如铁剂的吸收率在19:00时最高,上午较低,所以在晚上服用效果较好;临床上使用抑酸药时,需在口服胃粘膜保护药如胶体果胶铋胶囊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后在服用。

4、合理联合用药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例如,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或苄丝肼)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可抑制后者在周围脱羧,增加进入中枢的药量而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又如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如果同时服用500 mg阿斯匹林,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将增加3倍~5倍。

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应发挥专业作用,做好药学服务工作 合理用药意义

下载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 药剂科 刘祥瑞 主讲内容: 1、抗生素滥用现象 2、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3、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4、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5、如何正......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依......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依......

    合理用药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特制......

    合理用药制度

    合理用药制度为切实做好合理用药工作,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避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

    合理用药工作制度

    合理用药工作制度1、随着新药的迅猛发展,临床用药品种数不断增多,药物治疗的处方配伍复杂。为提高药物疗效,避免不合理用药,医院应鼓励药师下临床,加强医药合作,开展合理用药工作......

    2016合理用药简报格式(最终定稿)

    抬头:合理用药简报(2016年*月——*****科) 24号字,加粗。内容:12号字,加粗 抬头:为贯彻2016年医院工作的总体思路,加强对临床各科合理用药管理,降低药品费用及比例,药学部对各临床科......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妇产科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因病施治,合理使用药品,减少患者的负担,减少药品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