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大抓乡镇基层的鲜明导向
树立大抓乡镇基层的鲜明导向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中流砥柱。加强乡镇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基层战斗力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作为我国政权组织架构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乡镇工作具有职能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基本涵盖了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一位乡镇驻村干部的个体为例,其工作事项和目标考核,包括了基层党建、重点工作、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三农工作、专项治理、生态环保、防火防汛、殡改征兵、村账监管、宣传统战、工作创新等10多个大项、近百小项具体内容和要求,工作涉及面繁杂宽泛,工作对象是广大老百姓,工作标准是让群众满意。
最近,我在台州某县一个中心镇进行了4天的蹲点调研,通过与乡镇基层干部广泛的访谈和座谈,以点带面、解剖麻雀,对乡镇基层工作和干部思想状况有了新的了解,大致可概括为三:
任务多、压力大。如“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从省委到乡镇一个声音、一竿子到底,这样做有利于工作的推进,但由于少数村民权利意识与责任义务不对称,基层一线工作的难度和压力是不小的。据了解,许多乡镇干部每人要负责四五项重点工程或中心工作,实行捆绑式考核,一个项目从征地开始,可行性研究、建议书、项目立项、设计、审核、预算、招投标、施工、监管等,从头到尾都要一揽子负责到底。大家都有共同的体会:当乡镇干部一要耐烦、二要全能,要有“全科医生”的素养。
权力小、责任重。乡镇承担的事权与相应的财权、审批权、人事权存在不对称的问题。从管理职能上看,县级部门是代表县级政府在行使职权、考核乡镇,局长实际上比镇长要高一档。比如,多年来积累的违章建筑,审批权在土管部门,乡镇说不上话、插不上手,现在却要承担拆除的重任。还有的部门挑肥拣瘦,喜欢把苦差事往下推,乡镇工作也就成了“垃圾箱”。对乡镇来说,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土地环保、廉政建设等,搞不好是要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的,因此,乡镇领导的弦始终是绷紧的。
空间小、手段少。现在对正副科级干部退二线年龄延迟了5年,这从干部资源合理配置使用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也给今后一个时期干部的晋升空间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40多岁的普通干部。本人所蹲点的中心镇,自2011年换届以来的4年时间里,一般干部中仅有1名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目前该镇任中层正职10年以上的干部不在少数,有的还在20年以上。从工作手段上说,乡镇手中“能抓鸡的米”也很少,亟须丰富拓展。
职能定位:按照权责一致原则,优化乡镇调控能力
乡镇扮演“小马拉大车”的角色。在宪法和组织法层面,乡镇应具有一级政府的职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赋予了乡镇七个方面职权。但在具体的部门法律层面,把绝大部分行政权力赋予县级以上职能部门,乡镇政府的职能是缺失的,这在客观上弱化了乡镇管理地方事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权责不对称。乡镇时常扮演着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小马拉大车的无奈角色。二是财权事权不配套。乡镇没有独立固定的财税收入或分成,只有靠出让土地、收取超生社会抚养费等预算外收入来补充。三是条块分割不合理。设在乡镇、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七站八所”,很大程度上瓜分了乡镇政府的职权,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
乡镇要强化政治、社会和服务功能。乡镇职能的定位,决定着乡镇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乡镇调控力的内容和大小。要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从地域人口、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定位乡镇职能。应当看到,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而存在,既是宪法的规定,也是客观的需要。但从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看,乡镇也很难作为权能统一的一级完备政府而存在。乡镇的职能定位,不应是简单的强化还是弱化、放权还是收权的权力博弈,而是要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着眼于推进基层治理和巩固执政基础,着眼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基层的实践,切实承担起农村政治机构、社会管理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角色,积极履行好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基层民主建设等政治组织功能,城镇建设管理、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稳定等社会管理功能,公共卫生事务、社会保障服务、贫困人员救济和各项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
关键在于理顺县乡关系。优化乡镇调控能力,必须顺应现代治理的要求,理顺县与乡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人财事相配套。要进一步明晰乡镇事权关系,对直接面向基层、由乡镇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一律下放给乡镇,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根据产业经济水平、集聚辐射能力等因素,分类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财力向下倾斜,提高基层保障水平,调动乡镇聚财理财积极性。要加强对部门派驻机构的刚性调控,对“七站八所”干部纳入乡镇日常管理和考核,机构负责人任免必须征求乡镇意见。加强乡镇综合执法、社会治安、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等大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力量资源,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对省级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要积极探索行使县级法定行政管理权,以强化其统一管理和服务功能。
固本强基:关爱乡镇基层干部,加强基础工作保障
进一步落实“三真”要求。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普遍提高了乡镇在职干部的津补贴平均数,落实了加强乡镇班子建设、无会日制度、创新考核方式等实际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要按照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各项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坚持力量向基层倾斜,加强乡镇编制管理,实行专编专用。加强对乡镇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实施好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健康关怀和心理调适,认真执行带薪休假等福利制度。落实县以下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拓展乡镇干部上升空间。
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比选干部的大赛场,推动乡镇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优先选拔“狮子型”干部担任乡镇一把手,把优秀乡镇书记作为选拔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乡镇书记经历的要达到一定比例。优化乡镇干部年龄、性别、专业结构,注重补充城建规划、生态环保、农业技术等基层急需的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和完善从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现职村干部、工人农民、企业经营者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乡镇工作的路径办法。注重选拔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严格执行乡镇干部任期调整、最低服务年限、工作借调等规定,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进一步统筹各项考评。考核评比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但过多过滥、多头重复,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基层负担,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应该说,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各部门在加强考核统筹、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大了整改力度。但如何从乡镇基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科学化、差别化、合理化的考评体系,仍有待认真研究和解决。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改进对乡镇的绩效管理和考核,归并精简考核项目,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同时,要认真落实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巩固机构牌子、考核评比、创建达标“三多”问题清理成果。
进一步强化基础保障。乡镇的许多工作要落实到村级组织,由村级组织实施。因此,夯实村级基础,也是加强乡镇工作的内在要求。最近,省委组织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对基层组织运转经费、活动阵地、基层干部报酬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四项保障”,明确了具体政策措施,这是省委省政府将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实际行动。我省虽是沿海发达地区、城乡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但村级集体经济弱、造血功能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站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出发,把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力度,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新常态,进一步加大对26个加快发展县,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日常运转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助力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项目建设能力作风建设的鲜明导向
项目建设能力作风建设的鲜明导向
■ 吴建华
作风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能力高下决定事业兴衰。但是,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扬州发展同进步、与群众期盼相适应,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推进会强调,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第一重点和第一任务,既突出了项目建设是2012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又彰显了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鲜明导向。
一、围绕项目建设推进思想解放
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第一重点和第一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对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急切呼唤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是要把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观念转变为发展必须坚持项目为王的观念。常规发展固然使我们“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年年走”,却难以实现发展上的突破和跨越。只有坚持项目为王,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大发展保障、提升民生和社会建设水平,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影响一座城市。去年,盐城“东风悦达起亚”以“一辆车”交出50亿大税单的业绩,就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震动和震惊。
二是要把空泛肤浅的服务意识转变到服务项目建设的观念上来。服务意识决不仅是表面上的“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事好办”;决不仅是“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声问好”,更重要的是敢于破除不利于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把事情办好。我们要把能力作风建设的重点聚焦到服务项目建设上来,特别要把服务大项目尤其是重特大项目放在机关各部门各项工作的首位,专题研究、专人负责、聚焦聚力、特事特办。我们要像淮安的同志对待“富士康”这样的重特大项目那样,尽到“贴身保姆”的义务。
三是要把坐而论道的陋习转变到勇于担当的实践上来。服务项目建设,必然要求全市上下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在谈到发展时,往往是上级要求如何如何,别人做得怎样怎样;谈到项目建设时,往往是这个项目影响环境,那个项目效益不佳。他们只是当旁观者和评说者,而不是当参与者和责任人。其实,扬州发展,人人有责。项目建设必作于细、发展大业必成于实,真干兴业、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浮言误事。因此,我们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责任,自觉主动地投身到为项目建设服务的实践中去。
二、围绕项目建设提升能力本领
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第一重点和第一任务,对干部的能力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建设最大的瓶颈和难题主要有两个,即项目的来源和要素的制约。
从开拓项目的来源看,迫切需要我们提升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本领。始终保持招商引资的强劲态势,坚持三次产业并重,国资、民资、外资齐抓,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开放式招商,为扬州可持续发展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树立“招商引资是真本事、新上项目是硬政绩”的观念,把招商引资的实际成效看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懂经济、有能力、有作为的重要标准;要不断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思路、招商方式,既突出主攻方向,又兼顾其他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层层传递压力,加大考核力度,增强表彰动力;要千方百计引进和培养更多的招商引资人才,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第一线,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增强招商引资的潜力和后劲。
从破解要素的制约看,迫切需要我们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本领。干部的能力本领,不仅表现在形势有利时能够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上,而且表现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攻坚克难、突破困局上。项目建设特别是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个性的、涉及面广的难题,尤其需要我们深入基层、靠前服务,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善于创新的本领去破解难题。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要素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我市国土部门进一步转变思路,通过向上争取和向内挖潜破解要素保障难题;以点供支撑重大项目建设,合理安排用地计划,优先保障省以上重大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就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三、围绕项目建设锤炼工作作风
能力是推进发展的原动力,作风是集聚优势的催化剂。没有过硬的能力,作风再好,事业难以得到发展;没有良好的作风,能力再强,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第一重点和第一任务,不仅对干部的能力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要锤炼真抓实干之风。为政之要,贵在身体力行。真抓实干,是党性强、作风正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服务项目建设,关键在干。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们要围绕项目建设真心真意地去抓,实实在在地去干,真正把心思用在服务项目建设上,把精力投入服务项目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干、带头干、务实干、团结和带领群众一起干,力戒坐而论道、光说不干,要当挖山不止的愚公,不做指手画脚的智叟。
另一方面,要锤炼创先争优之风。创先争优,是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项目建设既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奋斗过程,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漫长过程。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大兴创先争优之风,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比学习,看谁知识更多、能力更强、作风更正;比胆识,看谁具有想大项目的胆略、引大项目的气魄、办大项目的本领;比智慧,看谁能够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比韧性,看谁在项目建设上具有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挫折而回头;比奉献,看谁始终以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多吃苦、多受累。总之,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服务项目建设上显身手、见高低,创先进、争一流。
四、围绕项目建设增强服务效能
围绕项目建设推进思想解放、提升能力本领、锤炼工作作风,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增强服务效能上来。全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推进会强调,要把能不能服务好项目建设、能不能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难题,项目有没有批好、建好、运营好,作为检验干部队伍能力作风
建设的第一标准。
这个标准,必然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意识,心想项目、眼盯项目、手抓项目、腿跑项目、言谈项目、行为项目,使“服务项目是天职、基层满意是尽责、服务不好是失责、项目闪失要问责”成为共识和行动;必然要求我们以结果为导向推动服务流程优化,坚持以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为中心,推动服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推动服务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必然要求我们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工作,坚决做到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快则快,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对重特大项目实行专项代办制、专人负责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必然要求我们建立健全以服务项目建设为第一导向的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督查和考评体系,以督查推动项目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考评明方向、出压力、添动力,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作者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第三篇:市委政研室“五化协同大抓基层”情况报告
市委政研室关于
《关于“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指导意见》学习贯彻情况的报告
市委组织部:
按照《关于“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市委政研室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强化理论抓学习、围绕主题抓调研、制定措施抓落实”,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理论抓学习,在“真学”上下功夫,把稳思想之舵。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研究细化学习教育安排,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加强学习教育。一是读懂原著抓自学。将“一纲要一选编一摘编一丛书”等教材做为“枕边书,案头卷”,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二是以上率下抓领学。政研室党支部严格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制定每月学习计划,在每月党员大会上带领全体党员原原本本传达学习相关书籍和各项会议精神。三是创新方式抓研学。在2019年开展“三本书”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开展“新三本书”活动,并鼓励大家继续使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讲解,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二、围绕主题抓调研,在“调研”上下功夫,找准发展方向。
坚持围绕重点工作抓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眼解决高质量发展问题。将调查研究与推进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导,以高质量调研推动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确定了基层党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高质量发展等3个重点调研课题。集中力量攻坚,历时4个月,形成调研报告4篇。二是认真编辑党内刊物,完善学习宣传平台。三、制定措施抓落实,在“做实”上下功夫,务求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年初召开党员大会,对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并审议了《市委政研室2020年工作要点》在内的以文辅政、服务改革、队伍建设、党支部、宣传、党风廉政、法治建设等共14个文件,签订相关责任书。
二是继续坚持“四个全员”,即全员搞政研、全员谋改革、全员抓党建、全员写材料,小分工大合作,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三是办好机关党建刊物,坚持全员办刊理念,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党建会议、活动、心得体会、党课讲稿等内容及时刊发《支部生活》,在记录工作点滴的同时,也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了宣传的平台。截止目前主持召开支委会4次、党员大会4次、主题党日4次。四是保持长效巩固到制。继续推行实施政研室“日报到、月总结、月部署、月备忘”制度,规定每名工作人员将自己当天工作日程安排发至微信工作群,明确任务,互相监督提醒;召开月度综合会议,同步研究部署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工作备忘录张贴至公开栏。第四篇: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端正选人用人风气,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几年选人用人的程序机制逐步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执行情况更加好转,但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认为,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必须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切实把党性立起来、导向树起来、风气正起来。
树立“重品德”的导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干部如果有德无才,干不成事;而有才无德,终究会坏事。当前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用干部既看才更看德,就是要让干部的德可看、能看。干部的德“看什么”、“怎么看”?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重大利益以及是非原则上,看他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因此,用干部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能力和本事差不多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任用谁;对于那些无德之人,即使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任用;对已在领导岗位上德出了问题的,要坚决撤换下来,真正让品德高尚、品行端正又能干的干部受器重、有前途。
树立“重实绩”的导向。干部行不行,实绩来反映。应当肯定,当前一些同志的政绩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期望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点业绩来。但也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干“门面工程”,对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看的重、用心多,而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众的“潜绩”则看得轻、用心少,为了个人进步升迁,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最终贻误了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戒形式主义,反对急功近利,既要有一年抓几件事的干劲,又要保持几年抓一件事的韧劲。特别是对那些挂不上号、出不了名、周期长、费劲大、落实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聚精会神、锲而不舍地去抓,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在考核干部的业绩时既看总量更看质量、既看速度更看力度、既看字面更看全面,真正做到凭发展论英雄、视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使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位置。
树立“重公认”的导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干部能用不能用,要看群众答应不答应。你是不是称职、是不是合格,干得多与少、成绩大与小、表现优与劣,群众心中有杆秤。因此,要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让群众事前先准备、事中有选择、事后知结果,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环节适当扩大群众的参与面。要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既看重领导的评价,也重视群众的“打分”,切实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通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选举等竞争性选拔的办法,大力选拔工作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决不让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群众信赖的干部吃亏。
第五篇:基层公务员要树立[定稿]
基层公务员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明确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同步小康现阶段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省政协党组、省政协机关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笔者对“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理解,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靠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代表群众利
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种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麻木不仁的态度和作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二要深怀爱民之情。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人民鞠躬尽瘁。党员领导干部要像他们那样,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凡事总是想着群众,多与群众交朋友,努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到爱民、为民、富民,不断加强同群众的联系。三要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看上去琐碎,却是事关一家一户生计的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关心解决这些“琐碎”的事情。党员领导干部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增多。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善于协调和处理群众的利益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办理有着落,事事落实有回音。对一些符合政策规定,能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对一些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确实难以解决的,要讲清楚道理,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认真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务实。就是坚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二要力戒浮躁之气。浮躁之气,败坏了党风,它反映了一些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是思想不正、党性不纯的表现,实质是个人主义在作祟。克服浮躁之气,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三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搞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感情贴在民心上,把成绩归功于集体,养成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的作风。
(三)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绝不是小事。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二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在制度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领导干部的利益是正当的,但决不能把获取个人利益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个人价值,关键在于追求和实现什么样的个人价值。在当代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成绩和贡献,只有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只有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不息,个人价值才是崇高的,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