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

时间:2019-05-14 12: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

第一篇: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

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

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要建设一支适应新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选人用人,历来关系全局,而导向问题更是至关重要。“用一善人,足以导千万人从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最近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以及到地州调研时多次强调,要树立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的用人导向,彰显了自治区党委以正确用人导向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执政理念,也是新形势下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不让老实人吃亏”,就是不能让思想务实、作风扎实、生活朴实、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人吃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老实人,应当是那种对党忠诚、高度负责,诚实正派、表里如一,不争名利、不计得失,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专注本职、甘于奉献的人。与老实人相对照,也有一些人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为了个人私利和仕途升迁捞资本、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没有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干事创业上。如果干部队伍中这种人多了,就会严重涣散人心,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党的形象。不让老实人吃亏,关键是要引导各级干部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积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不让干事的人吃亏”,就是不能让敢闯敢干、勇于创新、大胆管理、敢于负责、实绩突出的人吃亏,不能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人吃亏。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干事是党的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职责,一个干部只有通过干事,才能增长才干、增长智慧,只有多干事、干成事,做到不丧失机遇、不贻误发展、不愧对历史、不辜负重托,才能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想干事,就要始终保持一种夙夜在公、不懈追求、奋发有为、拼命硬干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和用好机遇,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能干事,就要有干事的本领、务实的能力,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敢做善成、作出实绩;干成事,就要讲究干事的艺术、干事的方法,把干事的勇气建立在把握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脚踏实地、务实高效、精准到位;能共事,就要善于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干事,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现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老好人、和事佬吃香,为求一团和气而放弃原则、正气不彰,这是应当引起警惕的。我们要求干部大胆工作、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实事求是地讲,要干事,就有可能得罪人,往往干事的人,也容易出一些差错,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些人的选票。不让干事的人吃亏,就是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使各级干部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大胆管理,敢于认真负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营造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激励的良好氛围。

“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就是不能让那些长期扎根基层、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实干,在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做出政绩的人吃亏,让安心基层、安心做事、不事张扬、勤政廉洁、不跑不要的干部有奔头、有前途。“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新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相对而言,基层尤其是许多农村、边远山区,工作、生活环境还比较艰苦。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更加注重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作风,越能增进对各族人民的热爱。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莫不如此。现在,干部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到基层特别是艰苦环境中去经受实践锻炼,仍然是干部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和必由之路。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就是要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导向,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把机关干部选派下去,让他们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把优秀基层

干部选拔上来,激励更多干部立足基层建功立业,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干部磨练摔打、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基础阵地和广阔舞台。

树立“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关键在于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注意选拔那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能力突出的干部,那些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实干的干部,那些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更加开放的用人观,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进入组织视野,切实把那些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效率”、敢于解决问题、勇于变革创新、经得起考验、做出了实绩、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老实人、干事的人、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往往只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辛苦和业绩往往不广为人知,“人脉”也往往不广,有时还容易得罪人。对于这几种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他们,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不拘一格地重用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干劲、有地位,在群众中有口碑、有威信,在事业上有奔头、有前途。

树立“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根本在于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制度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力选拔那些热爱各族人民、埋头做事、清正廉洁、造福于民的优秀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老实人、干事的人、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努力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把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推荐出来。要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真正使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得到公正评价,进入选任视野。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坚持在公平竞争中分高下、定取舍,让符合“三个不吃亏”

要求的人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动力。要健全完善用人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依靠集体的智慧把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选拔上来。

树立“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保障在于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自治区党委明确要求,要从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严防腐败,严格管理,严明纪律,转变作风。如果选人用人风气不正,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得利,老实人、干事的人、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就难有机会,也难免吃亏,更会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畅通选人用人问题举报渠道;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离任检查办法,规范各级党委(党组)选人用人行为等,切实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严明奖惩贯穿选人用人始终。要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干部问责力度,让作风不正、无所作为者及时退出,让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者没有舞台,让弄虚作假、投机钻营者没有机会,以铁的纪律保证“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落到实处,形成用人讲公道、不搞小圈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官场作风,更好地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环境、提供保障。

第二篇: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端正选人用人风气,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几年选人用人的程序机制逐步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执行情况更加好转,但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认为,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必须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重品德、重实绩、重公认,切实把党性立起来、导向树起来、风气正起来。

树立“重品德”的导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干部如果有德无才,干不成事;而有才无德,终究会坏事。当前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用干部既看才更看德,就是要让干部的德可看、能看。干部的德“看什么”、“怎么看”?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重大利益以及是非原则上,看他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因此,用干部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能力和本事差不多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任用谁;对于那些无德之人,即使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任用;对已在领导岗位上德出了问题的,要坚决撤换下来,真正让品德高尚、品行端正又能干的干部受器重、有前途。

树立“重实绩”的导向。干部行不行,实绩来反映。应当肯定,当前一些同志的政绩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期望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点业绩来。但也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干“门面工程”,对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看的重、用心多,而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众的“潜绩”则看得轻、用心少,为了个人进步升迁,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最终贻误了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戒形式主义,反对急功近利,既要有一年抓几件事的干劲,又要保持几年抓一件事的韧劲。特别是对那些挂不上号、出不了名、周期长、费劲大、落实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聚精会神、锲而不舍地去抓,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在考核干部的业绩时既看总量更看质量、既看速度更看力度、既看字面更看全面,真正做到凭发展论英雄、视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使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位置。

树立“重公认”的导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干部能用不能用,要看群众答应不答应。你是不是称职、是不是合格,干得多与少、成绩大与小、表现优与劣,群众心中有杆秤。因此,要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让群众事前先准备、事中有选择、事后知结果,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环节适当扩大群众的参与面。要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既看重领导的评价,也重视群众的“打分”,切实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通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选举等竞争性选拔的办法,大力选拔工作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决不让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群众信赖的干部吃亏。

第三篇:坚持“四个不唯”,树好“用人导向”

坚持“四个不唯”,树好“用人导向”

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并提出了选贤任能“四个不唯”要求,为新时期干部选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是“不唯票”论业绩。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些人可能平时工作不是很卖力,但会搞人际关系,心有城府,口才又佳,在单位左右逢源,这样的同志在民主推荐中票数肯定低不了。但是一些埋头苦干,心眼实,讲原则的同志,可能业绩很突出,但人际关系一般,甚至可能还会因为原则性强而得罪过一些同事,那么民主推荐的时候可能票数就没那么高了。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片面强调民意、简单以票取人,就会助长干部“当老好人”的不良风气。这既不符合发扬民主的本意,更是放弃了党管干部原则,最终损害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因此,我们要“重票”而不“唯票”,既尊重民意又防止“公论”不公。

二是“不唯分”论能力。实行竞争性选拔的初衷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实现好中择优、优中选强的目的,它有着一定的先进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难以测出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当下,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开始实行“凡提必考”选拔模式,这使得那些长期埋头苦干、冲在一线的干部,可能因为无暇应试往往错失良机;而那些高分低能的“考试专业户”却频频占尽先机,造成“招进女婿气走儿”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注重考察干部实绩,探索先“考绩”后“考分”选拔模式,变“选善考者”为“选善干者”,防止简单以分取人、唯分是用。

三是“不唯GDP”论英雄。干部考核是衡量干部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干部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干部政绩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坚持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务求考准考实干部德才和实绩,不唯GDP论英雄。GDP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的生长生活环境同样重要,我们要做到既选出优秀干部,又“剔除”干事有独到一手、腐败也有不凡一手的“两手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决不做华而不实、劳民伤财、以“明天”为代价的事。

四是“不唯年龄”论提拔。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干部越年轻越好。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让干部多“墩墩苗”,把基础打扎实,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对长期在机关工作的,要选派到基层一线“接地气”;对有发展潜质但缺乏实践经验的,要选派到工作一线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对长期在一地一岗工作的,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开阔视野、丰富阅历。要坚持德才兼备,不以年龄定去留、不唯年龄用干部,使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各安其位、各展其才。

总书记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拔任用干部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的标准,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风向标、新干部作风,乃至新党风。

第四篇:金坛市坚持“四看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金坛市坚持“四看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金坛市在镇党委换届中坚持以“看重德才、看重实绩、看重公认、看重基层”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力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真正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新一届镇领导班子中来。

看重德才兼备的导向。把干部的德行品质作为选用的首要标准,在干部考察和民主推荐中强化对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的考核,对所有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考廉并向市纪委征求意见。全市新进镇领导班子21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8人,大专学历3人,任前考廉合格率100%,市纪委审核五年内均未有违纪违法和廉洁自律方面的不良情况。

看重工作实绩的导向。把对工作实绩的考察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着力挑选能干、苦干、实干的干部。此次换届中,从镇财政、民政、经贸等部门中选拔干部11人,从市级机关组织、纪检、农林、招商等部门选拔业务骨干8人,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人,逐步形成崇尚实干的用人范围,真正把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配备到镇领导班子中来。

看重群众公认的导向。市委在对镇领导班子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新一届班子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对拟新进班子成员进行二轮差额民主推荐。同时,扩大群众对换届纪律的知晓率和纪律监督的参与率,完善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举报平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对21名新进班子干部开展的民主推荐中,平均得票率达86%,均为各单位得票第一人选。

看重基层锻炼的导向。市委着重树立“在一线锻炼、从基层选拔”的用人导向,把长期在信访、招商、拆迁等基层一线、重难点岗位锻炼的干部充实到镇领导班子中来。此次换届新进班子21人中,具有乡镇工作经验的19人,参加过“三点一线”实践锻炼的干部11人。

第五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_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德才兼备是我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事实上,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因此,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用人哲学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德才兼备的原则。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他主张用人应以德为重,这样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司马光分析人们选拔人才时往往重才轻德的原因,是由于有德的人被人所敬畏,而有才的人一般被人所喜爱;对所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所敬畏的人则容易疏远。因而考察和选拔人才时往往只看到了才能方面,而忽略了品德方面。他提醒后人说,这样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有才无德之人不能重用,有德无才之人予以培养,等其展示才华之后,再予以使用。德才兼备论首先倾向于德,只要品德高尚,才干尚可之人,就可以重用。持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清朝的曾国藩。曾国藩用人讲究品行,其次才考虑才干。同样,他采用这种用人方式,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曾国藩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干部德才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突出把对“德”的指标考评放在首位,着力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入手,在“五看”上细化指标、明确标准。即:一看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不能忠诚党的事业,与党同心;二看干部是否牢记党的宗旨,是不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心为民;三看干部是否作风扎实,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真抓实干;四看干部能否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五看干部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始终把心思放在为群众谋发展、谋利益上。

下载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浩:树立“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