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托幼机构饮食饮水卫生与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
关于开展托幼机构饮食饮水卫生与传染病
防治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
为使托幼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执业医师法》、《食品安全法》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督促托幼机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食品、饮用水、传染病防治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要求,保护下一代健康成长,根据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2011年工作安排,5月24日至6月24日,我所在县教体局及各乡(场、区)镇中心完小的重视和协助下,由副所长带队,3名卫生监督人员参加的执法检查小组对全县托幼机构进行了一次为期23天的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托儿所、幼儿园等托幼机构119所,在园(所)儿童11778人,从事托幼工作人员包括食品从业人员509人。其中:公办1所、占0.84%,民办118所、占99.16%;持有效办学许可证51所、占42.86%,无证办园(所)68所、占57.14%;持有效卫生许可证13所、占10.92%,过期失效和无证106所、占89.08%;设置卫生室(保健室)和配备卫生保健人员0所,均占100%;托幼工作人员体检146人、占28.68%,儿童体检2210人、占18.76%;查验预防接种证119所、占100%,落实晨检制度81所、占68.07%,洗手设施配套110所、占92.44%,场所和物品日消毒1所、占0.84%;使用集中式供水88所、占73.95%,供应开水119所、占100%,茶具不共用94所、占77.99%;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查验记录、餐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71所,占59.66%。
二、存在主要问题
饮食饮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但不容乐观的是,当前我县部分托幼机构对饮食饮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还重视不够,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幼托机构”还不在少数。
1、工作机制不完善。除县中心幼儿园外,绝大多数托幼机构未依法设置卫生室(保健室)和配备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管事制度不健全,园(所)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不落实,事关儿童健康成长的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和疾病预防等工作还缺乏有效的管理。
2、核心制度不落实。一是为数不少的托幼机构未严格落实园(所)内环境、物品、用具和厕所日消毒和记录制度;二是茶具共用较普遍,不能做到谁的茶具谁专用或用后清洗和严消毒;三是洗手设施不配套,有的有洗手池无肥皂或洗手液,有的托儿所幼儿园仅一个水龙头;四是晨检制度不落实,“有症状者不得入托”的入托标准针对留守儿童执行难,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和入托儿童健康检查经费保障无着落;五是食堂硬件条件差,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餐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管理制度在执行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六是托幼机构和儿童家长对儿童卫生保健和防病防疫知识还比较缺乏,健康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政策导向不明晰。由于我县公办托幼机构教育资源极其严重不足,民办甚至非法办托幼机构因城乡居民的迫切需要而无序增加,其结果是多数托幼机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人员资质及饮用水卫生、食堂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达不到相关法定卫生标准、规范和要求,给事后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整改意见建议
托儿所、幼儿园(简称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生活和学习场所。儿童在集体生活条件下相互密切接触,如果疏于管理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加上3岁组左右入托儿童正处于能自立排便、但难以保持个人卫生的特殊时期,因此,做好托幼机构在园(所)儿童卫生保健和卫生防病防疫工作就显得比任何群体都特别的重要。
1、建立托幼机构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议由政府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定期召集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通报各自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拟定适合本县实际的相关政策措施,开展经常性联合执法检查,尽一切可能强化部门和单位监管主体责任。
2、严格托幼机构准入门槛和规范办园(所)卫生行为。一是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依法取得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二是对已开办的托幼机构督促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依法设置卫生室或保健室,并按照每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确保儿童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卫生消毒等关键措施天天有人抓;三是严格晨检和严格遵守“有症状者不得入托”的入托标准,儿童入托前接受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检查,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应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入托前接受预防接种证查验,疫情报告等措施,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儿,降低或消除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四是严把托幼机构室内环境、课桌椅、玩具、活动设施、儿童玩具、生活用品、厕所等日消毒,儿童洗手,茶具不共用和用后清洗消毒等“三关”,以防因不洁场所、物品、用 3 具、茶具和儿童相互密切接触而发生肠道传染病疫情;五是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保证每天向儿童供应充足的开水,禁止擅自使用二次供水和自备饮用水不消毒,防止介水传染病发生;六是切实保障饮食卫生,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建立并完善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3、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对托幼机构不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的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未按要求设立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的工作人员和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儿童入托前未接受健康检查和接种证查验,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卫生部门将检查结果通报县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篇:关于对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秋季饮食饮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
关于对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秋季饮食饮水卫生
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
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幼儿园:
目前,各类学校及托幼园所陆续开学,为了进一步抓好当前手足口病的防治及开学后学校、托幼园所饮食、饮水安全工作,防止群体性饮食、饮水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县卫生局将对学校、托幼园所饮食、饮水卫生及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全县各中小学、托幼园所。
二、检查时间
2008年9月9日——9月28日。
三、检查内容
1、各学校、幼儿园关于秋季学校、托幼园所饮食、饮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方案、制度、管理登记等防控工作落实、开展情况。
2、食堂索证、食品留样、餐具消毒、饮水机消毒、杯巾消毒等各项记录。要求必须做到餐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上岗;为儿童提供的桶装水必须索取有效合格证,饮水机每月必须消毒一次的消毒制度,饮用自来水必须烧开后方可饮用。
3、秋季饮食、饮水卫生及传染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情况。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学校、幼儿园要切实将加强学校和托幼园所开学后的卫生监督,按照永教联发[2008]2号的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安排防控工作,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防群体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2、集中检查,排除隐患。各学校要在开学后,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认真查找在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上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3、加强宣传,推动社会监督。各学校要有效地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橱窗、黑板报等载体加强对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00八年九月十二日
附件1:
永吉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与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管理,保护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与规章结合实际,特制定永吉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与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要求:
一、传染病防控要求
1、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见附件:2);
2、有晨检、巡检制度及永吉县学校传染病日晨巡检记录;
3、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4、传染病登记表;
5、传染病病愈返园儿童登记表;
6、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记录;
7、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8、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预案;
9、幼儿园紫外线灯消毒记录;
10、幼儿园所有保健教师的传染病培训登记本;
11、托幼机构要持有效的《卫生保健许可证》,儿童入园要有接种证明和健康证明,保育员、幼儿教师、餐饮从业人员必须有的健康体检证明(详见吉林省卫生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吉卫联发[2005]38号)《关于规范全省儿童入托体检及保教人员体检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二、消毒的具体要求
1、幼儿园每日对教室、寝室通风、紫外线灯消毒并有记录本(见附件:9);
2、餐具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饮用具进行消毒;
3、每日对门把手、桌面、楼梯扶手、大型玩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2次;
4、幼儿园定期对儿童衣物及被褥清洗、消毒、晾晒;
5、幼儿园每日对儿童玩具进行浸泡30分钟消毒;
6、交通工具日常消毒;
7、加强对生活、学习、娱乐等用品的消毒处理;
8、小学、幼儿园加强对儿童粪便的消毒处理。
三、食堂卫生要求 1、25米以内无污染源;
2、食品加工用水及学生饮用桶装水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桶装饮用水索取有效的合格证明,饮水机要求每月2次消毒并有记录,如是自来水要烧开后饮用;
3、食品处理区要求区域分明、流程合理,需有洗、刷、冲3槽设施;
4、上水充足,下水通畅;
5、灶房墙壁瓷砖要求到棚,地面要求防滑瓷砖;
6、有冷藏、冷冻设施,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7、食品加工要求用隔壁灶;
8、有独立的8平方米以上的厨房;
9、有消毒柜或消毒桶煮沸消毒,封闭式保洁柜标识清楚;
10、所有采购的食品、调味品等要有索证登记;
11、学生用餐要有48小时留样记录
四、各级各类学校、托幼园所要在近期,开展一次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和物品卫生消毒处理工作,重点做好食堂、教室、宿舍、厕所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清理;同时加强对生活、学习、娱乐等用品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于交通工具也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附件2: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各级各类学校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情报人。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1、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2、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3、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疫情报告电话:4222692
第三篇:2012托幼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铁西区新学期托幼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强托幼机构饮用水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 教育部令第76号),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水平,保障儿童身体健康,进一步规范、强化幼儿园的公共卫生管理,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发生,保证儿童在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做好卫生工作,结合实际。现将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下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 教育部令第76号),依据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园于2012年5月15日,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展开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二、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1.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我园能够重视卫生工作,按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托幼机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领导重视,能够按照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有效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②多项措施并举,切实加强卫生管理。着力构建卫生安全体系,将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安全,传染病防控纳入日常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强化卫生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③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卫生设施和条件。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配备基础卫生设施,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建设和改造规划。为了做好卫生工作,不断完善食品及饮用水卫生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饮水机消毒过程培训工作。
④建立实施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建立了幼儿健康档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确立了疫情报告责任人,落实了晨检和因病缺勤登记等措施。
⑤不断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卫生进行日常管理,定期清洗储水设施,开展饮水机的消毒。建立了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基本到位。
2.主要存在问题
①对供饮用桶装水饮水机无索证及登记。
②无专用房间存放桶装水。
③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访记录不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①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做好对供饮用桶装水饮水机索证及登记。
② 协调园长建立桶装水存放专用房间。
③ 完善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访记录,及时追访登记。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
天才宝宝幼儿园2012.5.15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附件1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重点监督工作内容和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对管辖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计划,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第七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传染病防治监督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具体工作;县级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八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执法前,监督人员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执法时,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三章 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四)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情况;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报告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接种单位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证明文件、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资料;
(二)核查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的记录,接种情况登记、报告记录,以及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报告记录;
(三)查阅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询问记录;查阅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填写的接种记录;
(四)检查接种单位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情况;
(五)查阅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发第一类疫苗的记录;
(六)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核查记录的保存期限;
(七)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的证明文件,核查文件的保存期限;
(八)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的记录。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及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与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疫情网络直报设备,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报告卡的审核确认以及疫情数据导出的情况;
(五)核查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疫情报告单位传染病疫情代报的情况;
(六)查阅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记录情况。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核查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检查等方面;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相关电话记录,对临床异常诊断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及有关记录;
(二)查阅门诊日志、实验室和影像资料阳性结果、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检查的记录、报告;
(四)查阅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资料;
(五)检查专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及报告系统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六)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人员;
(二)查阅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查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检查疫情报告人员演示网络直报操作,检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运转情况;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设置和开放情况;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四)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
(二)检查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四)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查阅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的书面资料,以及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书面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记录和书面资料,以及疫点、疫区卫生处理记录。
第四节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一条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四)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消毒管理组织设置文件、消毒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查阅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培训记录;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执行情况;
(三)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定期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查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整改记录。必要时现场采样检测消毒与灭菌效果;
(四)查阅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消毒产品相关证明文件、使用记录和有效期;
(五)检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重点是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血透室、内镜室、新生儿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检验科等)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六)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和措施。
第五节 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六)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 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查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查阅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查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资料;
(四)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查阅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
(五)查阅医疗废物登记簿,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六)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核查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七)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和清洁地点,核查消毒和清洁程序;
(八)查阅交接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
(九)检查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其运转维护情况;
(十)对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其记录资料。第六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资质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情况;
(二)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持证情况;
(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开展实验活动情况;
(五)实验档案建立和保存情况;
(六)菌(毒)种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情况。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的备案证明和三级、四级实验室的认可证明,并进行核实;
(二)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查阅实验室经论证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证明文件;
(三)查阅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质证明文件;
(四)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和上岗证;检查进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情况;
(五)查阅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查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向批准部门备案的资料;
(六)检查在明显位置标示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检查生物标本转运安全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检查二级及以上实验室 的门禁系统、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洗眼器、应急喷淋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核查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气灭菌设备强检报告;
(七)查阅病原微生物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的书面记录;检查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查阅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措施落实的记录;检查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情况的记录;
(八)查阅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记录;
(九)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登记及结果报告记录;检查是否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十)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报告、处置记录;
(十一)核查实验室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记录;
(十二)查阅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等实验档案;核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档案的保存年限。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查菌(毒)种或样本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保藏、使用菌(毒)种的相应资格证书;
(二)查阅设置菌(毒)种管理组织、建立菌(毒)种操作规程、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
(三)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运输、保藏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四)检查菌(毒)种保藏、保管条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的情况,以及按规定收集、提供菌(毒)种样本的记录;
(五)检查无害化处理或销毁传染病菌(毒)种或样本的记录、批准文书等资料;
(六)查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采集或运输的批准文件、记录,检查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物菌(毒)种和样本使用的容器或包装材料的产品说明书和外包装标识。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分析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各级监督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监督机构。
各级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
第五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要将监督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校验和等级评审等管理工作挂钩。对存在问题的应当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三十一条 对菌(毒)种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或者未依照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县级以上地 12 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应当及时逐级向指定该保藏机构的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曝光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对涉及饮用水、消毒产品及学校、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应当分别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四条 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应当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卫生部2010年9月17日印发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2011安徽省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要求,我局卫生监督员于2011年9-10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辖区内所有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为确保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制度,明确监督重点、监督要求,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运送、暂存处理。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品均经严格消毒毁形处理,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查均能落实。个别单位也存在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登记不全、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的现象。
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方面,主要检查了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否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是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是否建立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情况。检查发现,大部分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制定了完善工作制度;执行各项制度的力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强了医院自身管理。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各单位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有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区目前仍无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机构。
2、部分单位虽对医疗废物进行了登记,但登记内容不完整。
3、少数单位门诊日志登记项目登记不全。
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达到自觉依法防治传染病的目的。
2、加大对各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督促和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消除潜在的隐患,保障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3.加快传染病执法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使传染病防治执法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1年10月31日
附表1 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宣城市单位(盖章):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
市级疾控中心
县级疾控中心
采供血机构
辖区内单位总数(家)
检查单位数(家)
以下检查项合格单位数(家)
1.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
2.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
3.有医疗废物登记记录
4.医疗废物贮存设施(暂存点)符合规定
5.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和清洁程序符合要求
6.个人防护符合要求
7.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的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8.实行集中处置
0
9.医疗废物自行处置设施、方法符合要求
注: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第9项可缺项处理。
填表人:徐旭东联系电话:3027491
填表日期:2011.10.31
审核人:蒋成亚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表2 辖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情况汇总表 宣城市单位(盖章):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单位名称
地址
是否取得经营许可证
是否运行
设计年处理量(吨)
2010年处理量(吨)
无
填表人:徐旭东联系电话:3027491
填表日期:2011.10.31 责人(签字): 附表3 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查处情况汇总表 宣城市单位(盖章):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案由
审核人:蒋成亚单位负
行政处罚单位数
行政处分单位数
警告
罚款(元)
其他
无
填表人:徐旭东联系电话:3027491
填表日期:2011.10.31 责人(签字): 附表4 2011年疫情控制措施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审核人:蒋成亚单位负宣城市单位(盖章):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备注
1.检查单位数(家)
0 0
2.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单位数
3.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单位数
填表人:徐旭东联系电话:3027491
填表日期:2011.10.31
审核人:蒋成亚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表5 2011年疫情控制措施行政处罚汇总表 宣城市单位(盖章):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案由
行政处罚单位数
行政处分单位数
警告 罚款(元)
其他
无
填表人:徐旭东联系电话:3027491
填表日期:2011.10.31 责人(签字): 附表6 2011年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宣城市单位(盖章):宣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备注
1.检查单位数(家)
0 0
审核人:蒋成亚单位负
2.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单位数
3.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单位数
4.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单位数
填表人:徐旭东联系电话:3027491
填表日期:2011.10.31 责人(签字):
审核人:蒋成亚单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