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2(大全)
构建理论体系 推动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深入开展
鹤壁市总工会法律部 张中成
在非公有制企业是否推行厂务公开,应该公开那些内容,对那些内容应职代会应该行使什么样的职权,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尽管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制度,但是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企业经营者和工会工作者对此产生一些不同的认识,怎么样统一思想认识,正确理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义尤为重要。本文试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思考,从构建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一些理论体系,强化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对策方面谈一点不成熟看法。
一、正确认知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进程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追求的政治价值。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但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程仍然是偏低的。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把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个重大问题重新提了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随着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 转移,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自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开始了崭新的里程。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发展基层民主提出了具体要求。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公开是民主的基础,没有公开就没有民主。厂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公开”的花朵首先在农村绽开。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人民公社对农村资源的使用权和生产经营权,把这些权力直接赋予了农民,农村首先实现经济民主,农民直接纳税人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在农民的要求下,乡镇政府的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应景而生。200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从而使得政务公开成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一项制度。随着乡镇政务公开的发展,政务公开开始进入到了城市,出现了县政府的政务公开和省政府的政务公开,从而使得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发展特征。厂务公开正是在这样一个“公开”成为社会潮流的背景之下,于1998年应用而生。2002年,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的下发,标志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开展。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社会管理层次多,情况复杂,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时间较短,和西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差上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同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8年,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基层职工群众的一个伟大创造应运而生。10年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已经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10年来,厂务公开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不断推进,领域不断拓宽,建制率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9 月,全国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94.5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62.0万家。二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得以确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不仅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得以坚持和进一步完善,还在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得到发 展。目前,全国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从1998年推行厂务公开时的27万家,发展到2007年的108.6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70.9万家。三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顺应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强烈的参与改革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域不断向企业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专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拓展。厂务公开内容的深化,既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了劳资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四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立法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法制保障逐步完善。五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行,加强了企业管理,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群众监督,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实践,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和作用。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工作中的不足。据全国第四次厂务公开调研结果显示,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虽然开局很好,但非公企业有300多万家,总的建制率只有10%左右,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个人认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贯彻落实,要实现在非公有制企业真正实行厂 4 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需要一个探索完善的过程,甚至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阶段,仍然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任重道远。
(一)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些地方和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满足现状,认为厂务公开工作推行10年来,该做的都做了,差不多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有的认为工作已经上了轨道,领导不再像以前那么投入了,甚至把工作完全交给了工会;有的对今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如何深化缺少办法,出现工作重点不突出、求新不求深等问题。对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的同志仍有不同看法,有的存在畏难情绪,顾虑很多,信心不足,标准不高,迟迟打不开局面。
(2)执行厂务公开制度存在随意性,落实职代会职权不规范。制度规定公开的事项,不公开,不及时公开,不如实公开;
(3)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立法建制工作相对滞后;(4)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比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是什么关系,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不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特色;国有企业创建的职代会制度为什么能在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开花结果;非公有制企业要不要实行民主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同国有企业有什么异同等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形成,认识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通过这10多年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党政领导对厂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企业的投资者对此认识还有一定的争议,有的还没有完成理解,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二是政策保证不够。目前,支撑企业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代会条例》、《公司法》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宪法》和1986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代会条例》它对国有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公司法》规定:公司依据宪法和法律,实行职代会制度和其它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公司法》虽然都提到了在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但却对推行职代会制度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进迈了一大步,明确提出了非公企业职代会和职工大会的四项职权,明确了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但一是由于《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不是法律法规,是全总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在法律效力上偏低,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只明确提出了非公企业职代会和职工大会的四项职权及厂务公开的内容,既没有明确提出非公企业都要实行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更没有提出如果不推行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所应当承担那些法律责任。因此,也正是由于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厂务公 6 开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做指导,导致在推行过程中难度偏大。
三是推动难度较重。目前,国家、省市虽然都成立了厂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机构,但是具体工作的推动在工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由于非公企业特殊的劳动关系,决定了企业中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对等,职工始终处在从属的弱势地位,职代会制度很难达到全面推行,工会干部畏难情绪较大。一是工会主席角色错位。在诸多非公企业,有的工会主席由副书记、纪委书记或行政副总兼任,这还算不错,但更多的是工会主席由行政中层干部兼任,或由企业经营者的亲属兼任。在利益关系出现矛盾时,在他们所代表的多种角色中,有的被强化,有的被淡化,有的被模糊。而被强化的往往是党政的角色,淡化的是工人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模糊的是在多种角色中力求寻找平衡。正是这种角色错位,使工会主席难以站在与企业经营者对等或平等的位臵上,旗臶鲜明地履行维护职责。二是工会组织孤军奋战势单力薄。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最根本的依据是《工会法》,但《工会法》的执法主体并不是工会,而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人民法院。由于工会没有执法权,只有监督建议权,总是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显得监督分量不足,人微言轻,企业行政不予理睬也没办法。三是基层工会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在非公企业中,尤其是一些改制企业,原来比较规范完整的企业政工队伍受到严重削弱,撤消的撤消,合并的合并,工会专 职干部大量减少,大批兼职工会干部整天忙于生产经营以及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工会工作很难深入下去,抓出成效。四是工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据调查,不少职工在遇到劳动关系问题时不找工会。不少工会干部不懂法律、不懂经济、不懂管理,对工会工作一知半解;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不善干、不敢干、不会干;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中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有的在参政议政中提不出有分量的建议,或隔靴挠痒,或浮在表面;有的在具体利益维护中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有的则心存“车到码头船泊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理论为先导,以立法为保障,以平等为前提,与企管相结合,以双赢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一)以理论为先导,正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对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地位的平等性
在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说辞: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是老板的,老板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是老板自己的事情,厂务公开应该在国有企业推行,非公 有制企业无所谓,没有什么必要。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笔者认为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问题没有搞清楚。这就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职工和企业经营者、投资者的地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借助于市场机制才能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一切生产和服务都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所需的一切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都取自于市场。就是说,不仅企业所投入的物的要素是商品,其使用的劳动力也是商品。企业只有在市场上将这两种要素购买并且将其结合起来,才能生产,也才真正构成企业。因此,企业就是经由市场将劳动和生产资料两种要素结合为一体的一个经济单位。或者说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的契约关系。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应划分为以厂房、机器设备为代表的实物资本和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两类。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后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活的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人力资产进行自主劳动而获取对剩余劳动的索取权等权利,即人力资本所有权。它作为现代经济直接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出。广大职工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本与业主的货币资本、实物资本形成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和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根据“投资额度”的不同,各自都对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享有不同程度的决策权、管理权及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并且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双方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说,都有承担尊重对方权利的义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厂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是职工作为劳动者投入人力资本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合资”的形式合理合法取得的。既然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一种特别的契约关系,契约关系是一种民事上的平等主体的关系。那么,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就应当是平等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就应当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样,具有获得利润的同等权利,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同等权利。而不是说,厂务公开应该在国有企业推行,而在非公有制企业无所谓,没有什么必要。
(二)劳动者地位的平等性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应当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广大职工是国家的主人。不可否认,在非公企业中,劳动关系具有某种雇佣劳动的特点,但这些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重要经济成分,它们必须接受社会主义政策指导和法律法规。非公企业的职工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条件下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样是国家的主人。非公企业的 职工是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在其中劳动和工作的。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参与社会事务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应依法得到保护和尊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尽管职工不是资本的主人,或者说,不是不变资本的主人,但他们是劳动和技术的主人,或者说,是可变资本的主人。可变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职工,有权力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权力过问劳动过程的劳动标准和自己应得的劳动权益。企业是职工工作、生活的依托,职工有义务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责任为企业兴旺发达献计出力。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让职工参厂情、议厂政、促厂兴,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给职工一个明白,给企业一个清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为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共谋企业发展,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和理论根据的,是由于我国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性质所决定的。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的创新指导工作的创新。马克思的资本论、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指导了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样,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地位的平等性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应当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这是我们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厂务 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石。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也对新形势下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放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局中来认识,更加主动地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任务来把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民主同保证人民合法权益密切相关。把基层民主发展起来,就能有效推动其他方面民主的发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够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对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二)以立法为保障,制定刚性措施,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
要适应新形式,加快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立法进程,在全省要尽快制定出在非公企业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刚性措施:一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使职工代表能够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参与其动态的管理,影响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要明确在非公企业实行职代会的程序要求,对不推行职代会所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予以明确;三是县区工会每年对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行年检制度,对一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不予年检;四是要制订出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结合。比如,在非公企业不推行民主管理工作,没有经过当地县区工会年检合格的,工商部门不得为其年检,并给以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税务部门在年检时,没有经过当地县区工会年检合格的,税务部门不发给其发票,从而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以平等为前提,提高职工和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主体地位的对等性
在非公企业,如果要让一个实际上受企业经营者领导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会主席代表职工在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履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职代会的作用,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加强非公企业的民主管理,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必须要 13 突破现行的一些管理模式,实行非公企业职代会上升一级维权,尽量实现主体地位的平等。
1.以县区为单位,打破传统的工会干部管理模式,在非公企业推行工会协理员制度。要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做法,在全省迅速建立一批熟悉工会工作,敢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需要。
2.严格把关,切实实行职代会向上级工会报告制度。具体而言:一是企业拟召开职代会的时间,要向上一级工会报告。基层工会非特殊情况下召开职代会的时间要提前半个月报请上一级工会,上一级工会要在充分听取基层工会的具体工作时间安排后,派出工会协理员按照召开职代会的程序到企业指导帮助其筹备会议。二是具体职代会的召开时间,要经过上一级工会的批准。上一级工会要在充分听取基层工会和工会协理员的详细报告后,认为会议筹备成熟的才能召开。三是召开职代会时上级工会要派人参加。四是拟提交职代会的集体合同草案要报请上一级工会同意。
3.综合治理,齐抓共管。近日,《河南省企业职工民主权利保障条例》刚刚出台,我要切实抓住《河南省企业职工民主权利保障条例》刚刚出台的有利时机,抓紧制订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比如,县区工会每年对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行年检制度,对一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不予年检;在非公企业不推行民主管理工作,没有经过当地县区工会年检合格的,工商部门不得为其年检,并给以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税务部门在年检时,没有经过当地县区工会年检合格的,税务部门不发给其发票,从而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工会作为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推进者、组织者和监督实施者责任重大。党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要靠工会去推动,企业主、经营者的态度转变要靠工会去宣传,职工素质的提高要靠工会去培训,民主管理的运作要靠工会去组织,在非公企业全面推行职代会制度,工会组织责无旁待。
(四)与现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提高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一部分私营企业是以个人投资为主体或业主、家庭所有的自然人产权,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投资上的封闭性、管理上的家族式、用人上的排外性和决策上的独断性,加之缺少社会化的监督机制,不可避免地忽视职工民主管理,严重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出现了一些企业在短期内快速膨胀之后就走向衰退的现象等。这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要想迈上新的台阶,求得新的发展,必须在强化企业资本构成、分配方式、成本结构、资源配臵等专业管理的同时,通过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吸纳企业广大职工的智慧,使决策趋向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选择。
第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全球化现代企业的制度变迁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到创业革命。而企业管理已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 管理,发展至当今的文化管理阶段,人群关系论、行为科学等新的管理理论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走出了资本时代,进入知识时代,企业管理者纷纷从“一本论”即“资本管理”的思想向“两本论”即“资本+人本管理”的思想演变,进而出现了“人本企业”的全新管理模式。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一股潮流。如在德国推行劳资双方推选同等数量的代表,共同决定企业管理的政策,简称“共决”。在法国各派工会提名,经职工选举产生“企业委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起顾问和咨询作用。在日本推行与职工共同组成机构,劳资协议、协商生产计划经营方针、技术培训等,还组织“质量管理小组”监督企业产品的质量。在美国有些企业允许工会代表列席公司董事会,较普遍的是吸引工人购买企业的股票,使工人手中有企业股票的“人民资本主义”的政策。在卢森堡,法律规定所有企业都要建立职工代表团制度,职工代表“海选”产生,一年6次听取企业行政的情况通报,了解企业情况。在有关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享有与企业行政的共决权。如遇解雇职工的问题,职工代表团享有否决权。他们这样做的理论根据十分简单,企业投资是老板的,但工人不劳动,产品不会自己跑出来,因此企业应该共同管理。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更不是国有企业所独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企业中,尚且可以实行民主管理,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 社会主义中国,不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上理应比他们做的更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是永恒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与企业是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利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同时,通过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漏洞,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内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都是企业重大利益相关者,是实际上的三个利益主体。他们在同一企业中首先是利益共同体。企业效益提高,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红利回报,经营者可以提高经营业绩奖励,而劳动者则可以增加工资。同样,企业亏损倒闭,投资者承担的是失去资产的风险,劳动者承担的是失去赖以生存的岗位的风险。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劳动者对于企业利益共同体的相关度更为密切与直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风险,投资者可以有采取其他手段、措施、途径规避风险;经营者也可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另谋高就;而劳动仍是劳动者谋生的主要手段,与企 业很大程度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企业一旦遭遇风险与不测,他们中很多人就有可能下岗失业,沦为“弱势群体”,他们同样承担着经营风险与责任。既然员工是所在企业重大利益相关者,他们就应平等地享有对所在企业的知情权、民主参与权、民主监督权、民主决策权。那种认为只有投资者才关心企业的命运,才承担风险,才对企业决策有发言权的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与企业是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通过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漏洞,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更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加强企业管理是永恒的课题。
第三,通过民主管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不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需要每个职工积极努力去工作,以企业目标为己任,尽心尽责,献智献力。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集中职工智慧、意见和建议,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私营企业的财产是其个人的,企业主拥有对资产的处臵权。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在现代生产和技术条件下,企业的行为已不单单是业主 的个人行为,而是与国家、社会、职工密切相关的整个社会行为的一部分。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作为资产所有者,“你说了算,但不一定你说了对”,为了使你说了对,必须建立职代会制度或实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在决策中吸纳民智,使决策趋向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以双赢为目标,切实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国有企业,职工与经营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是国家的主人的身份没有改变,但在企业是雇员、打工者,这种雇员、打工者的身份能否与企业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出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个利益主体构成的,这实际上是资本、管理、劳动三个要素人格化的代表,企业经营者支出的是金融资本,职工支出的是劳动资本,各自行使不同的经济职能,享受不同的经济利益,这三者应该是一个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利益共同体。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只靠投资者、经营者显然是不够的。人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潜能,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根本目的就是赋予企业劳动者一定的地位和权力,给劳动者以应有的尊重,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最充 分的发挥,进而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而民主管理恰到好处地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广大员工通过民主管理提升主人地位,经营者通过倾听职工意见,完善管理,双方通过沟通协调谋取企业与员工“双赢”。
(四)现行不和谐的劳动关系状况要求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目前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一般经营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职工综合素质不强,工会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加之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紧张。一些企业没有保障法律法规赋予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奖金发放和社会保险是否办理等不公开;一些企业没签订劳动合同,职工法定的休息休假权受到侵害;少数私营企业主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较为严重,甚至不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难以落实等等。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显得紧迫而突出。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实行民主管理,实现劳资双方由对抗转为对话,由对立转为合作,不仅可以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而且可以加强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了解、配合、合作,减少磨擦成本,促使劳资双方都能够站在法制的轨道上解决矛盾和纠纷,把诸多矛盾消除在事前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最终达到劳资两利,实现双赢。
总之,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理论为先导,以立法为保障,以平等为前提,与企管相结合,以双赢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第二篇:推行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推进和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市厂务公开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企事业单位4314户
。其中,国有企业172户、集体企业406户、控股企业29户(上市公司4户);非公有制企业2327户(外企157户、私企1996户、乡企174户);事业单位1380户。职工83.9万人。到目前为止,全市607户国有、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为100%;有960户非公有制企业建制,建制率为41.3%;有1300户事业单位建制,建制率为100%。
我市厂务公开工作经过先行试点、重点推进、制度创新、巩固提高、拓展领域等5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4月10日,在全国厂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市“全国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市煤气总公司“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从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之初,我们就始终把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认识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1999年以来,通过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的4次经验交流会,以及若干次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重三个讲清:一是讲清推行厂务公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二是讲清推行厂务公开是落实党的“依靠”方针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三是讲清推行厂务公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通过三个讲清,为推行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领导,制定政策。
首先,成立了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3县(市)、4区、18个局(公司)以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也相应地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纪检协调监督,工会具体承办,职工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行厂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其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以往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先后制发了《关于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市厂务公开工作方案》、《**市厂务公开暂行条例》、《**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考核办法(暂行)》及百分考核标准、《**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则》、《**市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以及《**市厂务公开工作职责、工作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等10多份指导性文件,为推行厂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3、参与改制,源头维护。
在企业改制中,我们主动地争取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从源头参与上采取3项公开措施:一是参与市政府改制办协调工作,从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搞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厂务公开作为企业改制的重要程序和关键环节确定下来;三是针对部分改制企业资不抵债的状况,依法建立集体合同仲裁机制,先后对60多户企业集体合同争议进行依法仲裁,为8万余名职工妥善处理债务纠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9亿多元。
4、总结经验,典型引路。
为了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近几年,我们总结推广了一大批企业的典型经验。其中,鞍钢集团公司、市煤气总公司的经验在2001年全省贯彻职代会制度20周年经验交流会及理论研讨会上做了典型介绍;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商业局的经验在省有关会议作了介绍;**热电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在全总西安座谈会上作了交流;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班务公开制度、鞍钢集团化工总厂“一日厂长”制度、味邦集团食品公司“一月厂长(经理)”制度等经验和做法,先后在央视4套节目、《工人日报》、《辽宁日报》以及《辽宁动态》等新闻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5、触角延伸,拓展领域。
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们把厂务公开工作触角开始向非公有制企业及车间、班组延伸。2002年7月,市总工会、市工商局、市乡企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联合召开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到目前为止,在非公有制企业2327户中已有960户企业建立了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的厂务公开制度。同时,一些企业还建立了民主评议、民主对话、合理化建议、早操会等若干形式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共有1276个班组,实行班务公开制度达到100%。
6、加强
督查,抓好落实。
1998年以来,我们依据《暂行条例》和《考核办法》及百分考核标准,坚持每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监督检查,摸清底数,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进度较慢的企业及时跟踪指导服务,严格考核,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找出问题和差距,制定措施整改,鼓励先进,鞭策后进。1999年以来,接受了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3次调研抽检,进
一步推动了我市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7、制度创新,探索新路。
我们紧紧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利时机,在我市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行了“模拟上市公司模式,创新厂务公开制度”,在味邦集团等企业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效果。其主要做法:就是采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定期报告的公开形式与监管模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探索厂务公开工作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促进了厂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实践证明,以制度创新深化厂务公开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新模式为厂务公开工作开辟了新的工作方向。
三、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舆论宣传,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提高了对推行厂务公开的认识,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推行厂务公开,加强了企业科学管理。
通过推行厂务公开,有效地扩大了广大职工对企业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00年,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制发了《鞍钢厂务公开暂行规定》。其中,对企业大宗物质采购、工程项目招标实行公开,并成立了集团公司物资采购公开招标小组;建立了公司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制度,效果明显。**炼油厂新建催化装置,计划投资2.6亿元,实行公开招标后,节约资金1.2亿元。**热电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厂务公开后,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仅购煤一项年节约资金达12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一些企业在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标、提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累计节约资金21.97亿元。
2、推行厂务公开,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和管理,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中冶集团三冶公司80年代中期曾创造了企业民主审计的经验推向全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为扭转企业困境,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厂务公开,重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广泛征集涉及企业改革与发展、企业管理及开发活源等方面的提案140多件并采纳实施。通过广大职工的努力拼搏,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好转。2000年减亏923万元,2001年减亏515万元,2002年实现盈亏持平。
3、推行厂务公开,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由于把推行厂务公开与坚持职代会制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党政工合力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充实了职代会的工作内容,落实了职代会的职权,提高了职代会的工作质量。据我们调查,能按期召开职代会的企业占建制总数的90%以上,职工群众满意率达到80%。实践证明,通过职代会推行厂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抓手,是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切入点,是落实党的“依靠”方针的有效途径。
4、推进厂务公开,增强了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据调查,凡是推行厂务公开比较好的企业,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的优秀率、满意率明显上升,干群关系明显改善,领导干部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企业廉政建设明显加强,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同时,许多企业引入“公开评议,能上能下”竞争机制,通过民主评议干部,公开评议标准,评议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了企业干部队伍建设。鞍钢集团公司长期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仅2001年,集团公司评议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6891人,有235人建议给予奖励,对“不胜任”率达到40%的5人全部免职。**化纤毛纺织总厂坚持企业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企业业务招待费支出逐年下降。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
1、认识上还有差距。少数企业党政领导认为,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再搞厂务公开是多余,与现行企业运行机制不合拍;部分职工自我维权意识淡漠,认为厂务公开“与己无关”。
2、制度上不够落实。从源头参与上看,我市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作用还不够理想;从基层情况看,在坚持职代会制度上还存在较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困难企业职工大量下岗、长期放假,召开职代会很难。一些企业职代会职权还不够落实,流于形式。公司制企业“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问题还没有理顺,职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较难。
3、素质上不够适应。部分职工民主意识不强,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与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能力较低。部分干部缺乏法律意识,对违反民主管理制度和侵犯职工民主权利的人和事提不出对策和主张。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一些企业党政干部和职工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有关法律、法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企事业单位需要,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亟待修改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目前,急需从法律、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
五、对策及建议
第一,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的思想认识。当前,要着重强调贯彻落实中办[2002]13号文件精神,使企业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推行厂务公开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为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突出重点,继续深化。结合我市实际,厂务公开工作开始转移到新建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改制企业、困难企业以及车间、班组等领域。拟在今年下半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厂务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第三,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依据中办[2002]13号文件,建议将厂务公开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违反厂务公开制度的法律责任。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大深化厂务公开的舆论宣传力度。
第四,建立厂务公开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考核工作体系,建议将厂务公开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党政工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建立激励机制,建议中央、省每两年或三年召开一次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形成制度,不断开创厂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第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建议在省市党校开设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必修课,纳入企业党政工干部培训计划,使其提高民主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思考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解放思想,把握规律,创新方法,搞好“五个结合”,实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一)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结合。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企
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有效模式,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被誉为“基层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实践证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制度。党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厂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并作出一系列部署,为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深入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大职代会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把企业党政干部的廉政情况置于职工的监督之下,就能够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促进企事业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
(二)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结合。职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只有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努力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理顺职工情绪,密切干群关系,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继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引导、调动、组织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紧紧抓住职工关心的热点、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企业改革的难点、廉政建设的焦点问题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使职工在知情中理解改革,在参与中支持改革,在监督中推动改革,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始终,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企业重大决策必须通过厂务公开听取职工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未经职代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更应向职工公开,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改革发展与职工受益的“双赢”局面。
(三)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创建和谐企业的结合。“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目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就是要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建立起劳动关系预警调处机制;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职工和企业经营者两个积极性,做到互利、互爱、双赢目标。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过程,就是妥善处理企业内外各种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实践证明,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企业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利益的平衡机制、企业矛盾的化解机制和职工积极性的激发机制,才能有效实现企业与职工的沟通、理解,融洽和密切干群关系,取得“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良好效果。在实践中要顺应职工合理要求,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不断扩大公开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源头参与的优势,充分反映、实现广大职工的意愿;继续抓好职代会建设,坚持通过正常渠道、运用合法形式来表达职工群众的利益要求、妥善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四)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促进企业科学管理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承认并尊重劳动者是有效生产过程中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代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管理的本质要求。目前,劳动依然是广大职工谋生发展的最基本的手段,他们都很关心企业的发展;同时,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职工,最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因此,实行职工参与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可以弥补决策的缺陷,是企业科学决策的可靠保障。职工又是企业决策的具体执行者,没有职工对决策的理解就无从贯彻执行。职工参与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其了解和理解决策的过程,从而为决策的高效执行提供了保障。所以,职工参与管理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可以更加完善企业现代化科学管理,从而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
情,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五)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工会整体工作的结合。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首要方面,就是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和落实,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就很难得到落实和保障。因此,厂务公
开民主管理是工会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科学维权观,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到工会整体工作大局中去推动、去落实。从另一方面讲,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又能够更好地推动工会整体工作的推进。因此,各级工会应大力提高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发展,使广大企业经营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权益保障机制、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良好的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企业和职工都支持和认可的“双赢”机制,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进而推动基层工会增活力、上水平,实现新时期工会整体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形势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和工会工作自身的需要,只有在具体工作搞好以上“五个结合”,才能有效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的实际中去,才能把握住工作的关键和中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第四篇: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刘超 | 来源:中国煤炭长安网 | 时间:2012-07-24 | 浏览:707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全并完善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厂务公开工作对促进企业民主建设、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厂务公开工作在现实执行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厂务公开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出发,积极思考提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厂务公开
民主管理
思考
推行厂务公开是加强和完善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员工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是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形式,是企业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通过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加深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企业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厂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不足
1.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者民主意识淡薄,对厂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厂务公开就是监督领导,制约领导的权力,公开多了领导的权威会受到冲击,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稳定团结;另一方面是员工认识不到位。认为厂务公开是企业管理者的事情,他们更多只关心工资、奖金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认为厂务公开更多是走形式,所以表现出漠不关心。
2.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厂务公开的“重形式,轻效果”,公开内容不规范,公司公开的内容与员工需要掌握的信息不能有效对接,导致员工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抵触和冷漠;还有就是公开过于随意,想公开就公开,想什么时候公开就什么时候公开,想在什么范围公开就在什么范围公开,完全没有规则和程序,也完全不顾公开的效果。
3.职责不明确,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在企业公开工作中,哪些部门、单位公开哪些内容规定不明确,许多部门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对厂务公开工作的监督缺乏针对性,监督的权利不能得到保障,检查考评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抓好工作落实,没有抓好落实问责,也没有有效实施奖惩。
加强厂务公开对策分析
1.提升认识是抓好厂务公开工作的先决条件
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健康有效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要不断加大对厂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厂务公开对促进单位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督促他们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厂务公开的长期性;从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发展企业,着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充分认识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厂务公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融入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之中,确保厂务公开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其次,要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对厂务公开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使职工真正清楚厂务公开的目的、意义,了解并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规范运作是有效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关键
(1)完善领导机制。厂务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方面在厂务公开中都要承担明确的职责,要将厂务公开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有机融合,使厂务公开成为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工作程序,成为企业管理的具体环节和共同的责任,改变厂务公开与企业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统一领导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厂务公开中遇到的问题;行政要充分发挥好公开主体的作用;工会主要通过职代会及其他形式,组织广大员工参政议政,主要发挥好牵头组织作用,负责做好厂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同时,党政工组织共同承担着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合力推进,部门互相协调,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机制。
(2)规范公开形式。厂务公开必须有规范的形式作为载体和保障。公开的形式必须可行、实用、方便、有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要以员工代表大会为基本载体,以厂务公开栏为平台。同时采取内部报刊、厂情发布会、板报、广播等多种有效的形式进行公布,确保公开的范围。各区队、班组要充分发挥好队务公开、班务公开的积极作用,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公开形式,切实调动员工参与本区队、本班组管理的积极性。
(3)规范公开程序。厂务公开在公开前必须经过审议,公开后要广泛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予以反馈,做到双向互动。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厂务公开内容在公开前必须由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进行审议,符合规定的方可进行公开;二是承办具体任务的部门将符合厂务公开的内容通过具体形式,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公开,公开时要充分考虑公开内容和公开的环境因素,要实事求是地向员工公开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确保公开内容的客观真实性;三是在每项内容公开后,要及时搜集员工反馈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领导作决策;四是要抓好厂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落实;五是抓好整改落实,及时把整改后的情况再度向员工公开,确保厂务公开的公正性。
3.规范公开内容是厂务公开取得实效的前提
厂务公开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员工对公开内容的满意度。重视公开的内容,是推进厂务公开的核心。凡是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扩大广大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内容都应该而且必须全面公开,从而确保厂务公开真正贯穿于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
厂务公开内容要密切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突出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生产经营的重点、职工关注的热点、廉政建设的焦点等内容实施公开。要不断改变目前企业厂务公开以员工生活福利问题为重心的现状,逐渐向经营管理领域转化。把机构改革、分配制度、干部任免、人才的引进、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对涉及范围较大的公开项目逐一细化,既要防止承办部门事无巨细一锅端出,又要防止公开内容剪辑省略避重就轻。要注重对重要事项的过程公开,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是“半公开”,不能完全达到厂务公开的目的。只有实行过程公开,在过程公开中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听取和采纳员工的意见,才能真正落实员工的民主权利。
要明确公开标准。在制定厂务公开具体执行方案时,要对每项公开内容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进行量化分解,详细规定每项内容采取何种公开方式、何时公开、具体负责人,实现公开内容、方式、时间、责任人、落实标准的对应与统一。
要强化公开责任。明确规定公开内容谁负责提供资料、谁负责落实公开、谁负责征询意见、谁负责督促整改、谁负责结果反馈、谁负责检查考核,形成上下贯通、运作有序的工作格局。
4.完善监督是落实厂务公开工作的保证。
企业高管因贪污腐化而落马的案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厂务公开开展不力,监督、反馈系统建立不严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实行厂务公开易,有效监督难,尤其是对员工反馈意见的落实,是厂务公开系统的最终保障环节,监督不力,反馈不畅,整改不到位,厂务公开就毫无意义可言。
为确保厂务公开工作全面落到实处,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把利器,企业应成立由纪检、工会有关人员和员工代表组成的厂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厂务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规,员工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落实,并组织员工对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
要形成厂务公开工作制约和激励机制。把厂务公开的监督考核同强化员工代表的作用结合起来。在代表中建立厂务公开征询制度,发挥员工代表的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赋予员工代表建议、监督、质询权,定期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测评。要把厂务公开工作和企业整体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奖惩。要把厂务公开的执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企业党群目标责任、干部晋升、企业评先的重要内容和条件进行考核,使厂务公开具备健全的制约机制,从而确保厂务公开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当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实施厂务公开,相关制度也越来越规范。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走形式、落实不力等问题,有管理者的原因,也有所处环境的原因。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照标准规定,开展企业自查自改活动,重点深入剖析目前存在的那些不合适、不正确、不规范的做法。要进一步明确公司、部门、单位应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周期、检查、考核、奖惩等内容,制定工作流程图,使厂务公开工作能够环环相扣,形成流水作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认真研究自身特色,大胆进行机制创新、形式创新,采取适合本企业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开展工作,切实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探讨
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产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并且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工作,推行厂务公开在公有制企业里已经形成了制度化,而在非公有制企业里则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在公有制企业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推行厂务公开是企业经营者责无旁贷的义务。而非公有制企业的业主是当然的资产主人,拥有对资产的绝对处置权,对这样的企业需不需要推行厂务公开,或者是怎样公开,这是我们当前工会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比较现实的课题。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我认为,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同样需要大力推行厂务公开。
一、我区非公企业厂务公开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成立工会组织的非公企业 家,发展工会会员 人,配备专(兼)职工会干部 人。这些非公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化纤、化工建材、机械电气、农产品加工等有关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在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近几年来,樊城区围绕省市推行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到区委对非公企业工作的考核体系,加强监管。区总工会和各区直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整体协调、合力推进、循序发展的依法治企、民主管理的良好局面。全区非公企业厂务公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截止2010年6月底,全区已建工会组织的100人以上的16家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达 10家。但是,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主对厂务公开认识不足。非公企业主对厂务公开的有关政策了解不够,普遍不支持厂务公开工作。认为在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二是厂务公开内容不够规范。在调查中职工反映,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或是应付职工群众的要求,大部分应公开内容的细节并不公开,公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就是厂务公开搞得好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开内容不够准确的问题。三是厂务公开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现象。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厂务公开栏、监督信箱、举报电话等,但实际上也是公布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等,职工真正关心的企业重大决策、发展方向、工资福利、劳动保障等实质性内容很少公开。
二、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樊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与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同样都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而获得这两项权力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厂务公开这种形式。因此,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出发,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1、推行厂务公开,是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需要。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信息、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营粗放、管理落后、规模不高是我区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业主都是单打独斗,惨淡经营,企业发展十分艰难,职工随时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由于业主的经营活动很多都对职工保密,使职工无法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重大经营决策,因此,一些有能力、有信息、有经验、有策略的职工无法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业主得不到帮助,职工得不到经济实惠。而推行厂务公开则可以在职工和业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让职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让职工清楚企业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使职工知厂情、议厂政,也才能解厂难,既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又可促进企业的发展,保障职工长期的经济收入。
2、推行厂务公开,是提升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行为已不单单是业主的个人行为,而是与国家、职工密切相关的整个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企业必须从个人管理走向集团(体)管理,从业主管工人变为工人自己管理自己或工人和业主共同管企业。只有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企业才能有发展后劲,才能有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不推行厂务公开,职工不能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和意图,参与企业的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话。
3、推行厂务公开,是弘扬职工主人翁精神,调动和保护职工积极性的需要。虽然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但是广大职工仍然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需要业主的理解和尊重,他们愿意为所在的企业做默默无闻的奉献。推行厂务公开,会让职工看到业主的诚意和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强烈地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4、推行厂务公开,是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由于一些业主法律意识淡漠,克扣工资、拒签或签订不平等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而职工却无法得到真实情况,造成对职工利益的损害。推行厂务公开,可以对业主进行有效的监督,减少或避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
三、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的重大问题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告诉大家,让大家讨论”。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由于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这一科学论述为非公有制企业确立工人的国家主人翁地位,推行厂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还有其法律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 “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修改后的《工会法》第六条和第三十八条分别明确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企业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职工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变。而推行厂务公开是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是落实职工知情权的一种基本形式,是落实职工其它政治、经济权利的前提条件。
四、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及形式
由于受企业性质的限制,我区非公制企业厂务公开工作无论在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法、公开的要求,还是在监督机制的运行上,都应该有别于国有、集体企业。其公开的内容总体上应该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具体应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发展、改革的重大决策;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工资协议和资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评先评优的情况以及企业根据需要认为可以公开或必须公开的内容等等。
在公开的方法和途径上,应以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为主,同时可以采用厂务公开栏、广播、黑板报、厂情发布会、座谈会、联席会、协商会、议事会等形式。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和股份制企业监事会的作用,监督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规范,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实行厂务公开的推行情况向本级职代会和上级工会报告制度,接受群众测评,接受上级检查。实践证明,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既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又有利于职工政治经济权益的落实,具有双赢的作用。我区汇尔杰公司是一家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认识到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很早就主动成立了工会组织,而且每年都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把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决策以及职工的工资福利执行情况都向职工进行了公开,调动了职工参与管理和经营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基本上不用业主去监督和管理,全厂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个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成为樊城区非公有制企业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