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庙川村教育大事记
庙川村教育大事记
1、行政区域变更
庙川村是原名“八一大队”,大夫令村原名“民生大队”。现在的庙川村是原“庙川”和“大夫岭”的合并村。(行政村的更名时间为;
合并时间为)。合并前的庙川和大夫岭各有一所小学,2004年7月因生源逐渐减少,政府为了整活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将大夫令的生源合并到庙川中心小学。
2、国内外、省内外重大事件在本地的反应。(无祥细记载)
3、党和国家或省部级领导来本地检查指导工作情况(无),在学校发展建设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县教委叶主任、教育局莫局长曾经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具体时间记载不详)。
4、社会各界著名人物活动(无)。
5、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排危建校活动中,庙川村支部村委会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征地5.46亩,于1996年6月1日破土动工,移址兴建了9间三层总建筑面积为816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长期处于停工待料状态,直到1999年4月底才竣工。1999年5月4日学校正式迁住新楼。当天,有庙川村委会主持,举行了隆重的“庙川小学教学大楼落成”庆典仪式,乡党委政府、乡直各单位领导及各村委会负责人参加了庆典。庆典仪式上,学校接受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送的成套图书、电视机、VCD、教学光盘和教育站捐送的脚踏风琴等教学设施。乡党委副书记翁开学同志、教育站长黄维平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从此,庙川中心小学开始了向新的历史发展的大转折。2000年7月,教育站拨入了部分购置建材资金,庙川村委会组织农民投工献料、建起了5间120平方米的生活用房。2005年7月建起了围墙大门,对教学大楼进行了全面的装潢维修。同时购置了锅炉及师生生活设施。上级教育部门为学校配置了价值1.7万元的远程教育设施。学校迁入新址后的8年来,从未放松过自主发 展建设。发动师生靠肩挑背驮,搬运土石千余方,填平操场1500平方米。自筹资金硬化操场600平方米,绿化面积已达千余平方米,节省资金3万余元。学校基本建设成为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完全小学。
6、重大教学教研及其他教育活动;
(1)2005年10月21日,由乡中学教研员马胜怀老师带队,各学区科学教师参入,在庙川中心小学召开了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现场会,活动中本校童飞老师运用远程教育设备主讲了科学示范课。会上中学领导对本校远程教育设备利用情况和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2006年3月5日,全乡年度教育工作会在我校召开。会议期间,到会的领导和各学区校长参观了我校的后勤建设情况,听取了我校校长厍发清关于本校学生家长排菜工作的情况介绍和经验交流。对此,乡政府领导和中学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予以在全乡推广。
(3)2006年6月12日,由乡中学马胜怀老师组织,各学区六年级老师参入,在本校召开了小学初考备考会,会议期间入会人员参观了我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及使用情况档案。我校管理员李善全老师在会上作了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与使用经验交流。
7、重大自然灾害和人口灾难;
(1)1996年6月,洪水冲毁学校的两亩水田;(地点庙川石圈)
(2)2001年7月,洪水冲袭新校园;
(3)2003年3月
日,凌晨5点左右,庙川二组吴义宏的房后产生强大泥石流,淹埋了房屋,使睡梦中的三年级学生吴远燕不幸遇难。
(4)2006年5月,学生发生过流感疫情;
8、重大治安案件;
2006年10月10日,湖北口电管站庙川台区管电员丁祥山因为电费发票与校长厍发清发生口角,丁祥山在教学楼上大肆辱 骂校长,行凶损坏学校财产不说,还把校长打成轻伤。
9、“三讲”、“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教育;
为落实省、市、县关于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创建活动的精神,在湖北口乡中学的指导下,我校先后四次召开了关于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单位主题的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学校和教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民的办学理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人民关注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表现。其次是通过标语、校园广播进行了大力宣传“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全面掀起了主题创建活动的热潮,树立了学校新形象,为本次创办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是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点是实现“三无”目标。
针对“三无”目标,结合本校实际,稳步推进。其具体作法如下: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2、加强了学校收费的监管工作,坚持收费公示和发收费明白卡制度。在做到收费制度健全、措施落实、责任到位的基础上,实行了“三公示”、“三统一”、“三禁止”。即公示收费文号,项目标准;公示治理乱收费举报电话;公示违规收费处理办法。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开具票据。禁止老师指使学生购买图书、教辅资料、学习和生活用品;禁止强制学生购买保险;禁止收取文件以外的费用。
3、加强学校安全监管,结合开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自救自护能力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检查。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师言行。号召全体教师,对照师德规范和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和反思材料。
5、完善各项制度、奖惩机制。创办初期,学校即抽调兼管教师,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通过民主的形式制定了“治理乱收费、教师自查、自究”等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有效杜绝了“三乱”现象。
6、购置了锅炉设备,建起了围墙大门,为学生生活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7、制作展板。按照乡中学统一要求,制作了教师承诺公示牌。把践行“三个代表”“办人民满意教育”,情系全体学生,显现父母胸怀的教师承诺内容公布于众,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
在“创办”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先进典型。如:事例一:唐佑琴,女,1995年3月生,现年12周岁,住三天门村(原李木沟村)九组,现就读于庙川中心小学四年级。该生父亲唐本余,先天弱智、且背弓腿残;其母董秀红,于唐佑琴3岁时离家出走,逃至陕西尖山与他人结婚。2004年其父又娶一哑巴为妻与之相依为命。此后其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异常困难。失去父母的小佑琴刚满5岁,其父就送往我校就读学前班,入学后就必须住宿(由于山高路远),但该生连学杂费也交不起(学前生不属于两免对象)更无法支付住宿费和伙食费。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决定免去其全部费用,连生活费也由学校全包。在校其间,全体教师百般呵护,使其幼小心灵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特别是该班班主任付书莲对她更是关爱有加,经常帮她梳头、洗澡,使她逐渐感到学校就是她的家、老师就是她的亲人,以致她感动的痛哭流涕。
事例二:六年级学生曾露,男,现年13岁,五年级学生曾尚娥,女,二兄妹住本乡大夫岭村(现庙川村5组),她们生身父母双亡,目前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里几乎一贫如洗。2003年至2004学杂费由学校全免、实行“两免一补”后她们的排菜任务学校为其减免。尤其是六年级班主任张永成对曾露特别关爱,有一次,曾露半夜发烧,他不辞劳苦,一直把他送往卫生所救治,回来时已是夜半时分。事后曾露得知张老师连晚饭都没吃,流着眼泪说:“张老师,你咋对我这么好呢?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您的恩情!”老师们听了都感动不已。目前他们在老师的关爱 下正健康成长。
诸如此类事情在本校并不少见。山高路远的李木沟,星期五时老师护送回家;家境贫寒的杨艳,班主任曾多次上门走访;身患怪病的郑明艳曾夜半出走,全体教师职工上山寻找达一天之久„„
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随着“创办”活动的稳步推进,我校基本实现“三无”目标。学校规范的收费行为,教师扎实的工作作风,学校人性化的管理,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赢得了社会的好评。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和社会对学校目前的各项工作的满意率达100%,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0、学校“奇事”;
学校女生寝室设在二楼。2000年3月的一天深夜,一个女生突然惊叫起来,惊醒了同寝的同学。当同学们围拢来扶着她并随时叫来老师时,这位同学已经轻度昏迷。学校及时请来医生与其诊断,并未发现什么病疾。奇怪的是,其他同学也相继发生心慌、纳呆证状。一个、两个、……不到一个小时就有十几个同学发生同类症状。事态还在不但扩大,老师一时不知所措,校长杨国军及时将情况报告教育站。站长黄维平同志随时雇车连夜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逐个排查,把有症状的20多个学生及时送往乡医院就诊,并将情况向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第二天一早,县人大、政协、教育局、卫生局、疾控中心等领导赶到学校进行调查分析,到医院看望学生。医院对就诊的学生进行逐个检查,都得不出结论。
后来一个心理医生对第一个发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她说“白天我们看见学校楼房后面有一棺新坟,夜里梦见一个‘蓬头鬼’进了寝室,我就惊叫起来”。谜底终于找到了,后来定为群体性`臆病。这才平息了一场虚惊。
学校发展概况
1、学校创建沿革过程 庙川中心小学原名庙川联小,是因为当时有庙川公社五个大队联合投工捐料创办而得名。8间两层土木结构校舍座落在庙川粮站后面,总占地面积约一千平米。是建国后政府在庙川设立的第一所完全小学。学校接纳庙川、虎头岩、大夫岭、三天门、李木沟五个村的学生。
由于学生逐年增多,人们的求知欲望越来越高,只有小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学校在樊进信校长的领导下,创办成为小学初中七年一贯制学校。同时各村也都创立了初小,本校除接纳庙川村的学生外,还集中接纳外村的高年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具有初级文化的人才。
1976年大办“五.七”教育网期间,学校为了满足小学适龄少儿都能入学的需要,减轻学校校舍紧张的压力,在当地政府领导支持下,先后在东沟、阎家坪、簸箩购和鄢家川设立了四个教学点。在本村聘用有初中以上学历的青年为民办教师,担任点校的教学工作。使本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以上。
由于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本村的在校校学生已超过250名。尽管庙川村先后两次扩建校舍,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到1980年秋,政府将本校的初中学生集中到泗峡口就读。从此,“庙川联小”就更名为“庙川中心小学。”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对学校的校舍、设施、师资与学校管理等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可是,始建于60年代初期的庙川中心小学土木结校舍,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雨。椽木檩料已经弯曲腐朽,有的木料长出白菌;墙皮脱落,墙体裂缝倾斜、根部酥松垮塌;锁着木制的门窗,学生还能自由进出。虽然,年年都在维修,可是越修越烂。1994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就鉴定为一级危房。领导要求封闭危房,确保师生安全。这就难住了老师,既不能停课放假,也不能在教室上课。只有天天带着学生晴天在操场上课,下雨就挤在农户的房檐下,时刻守护着学生的安全。1996年,庙川村两委会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制定了移址新建校舍的计划。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所限,计划资金一时不能到位,1996年6月1日开工,直到1999年4月才基本竣工。学校老师领导学生打了好几年的“游击”,度过了庙川小学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直到1999年5月4日才乔迁新居。(迁址后的沿变情况见学校大事记5所述)。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排危建校活动中,庙川村支部村委会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征地5.46亩,于1996年6月1日破土动工,移址兴建了9间三层总建筑面积为816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长期处于停工待料状态,直到1999年4月底才竣工。1999年5月4日学校正式迁住新楼。当天,有庙川村委会主持,举行了隆重的“庙川小学教学大楼落成”庆典仪式,乡党委政府、乡直各单位领导及各村委会负责人参加了庆典。庆典仪式上,学校接受了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送的成套图书、电视机、VCD、教学光盘和教育站捐送的脚踏风琴等教学设施。乡党委副书记翁开学同志、教育站长黄维平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从此,庙川中心小学开始了向新的历史发展的大转折。2000年7月,教育站拨入了部分购置建材资金,庙川村委会组织农民投工献料、建起了5间120平方米的生活用房。2005年7月建起了围墙大门,对教学大楼进行了全面的装潢维修。同时购置了锅炉及师生生活设施。上级教育部门为学校配置了价值1.7万元的远程教育设施。学校迁入新址后的8年来,从未放松过自主发展建设。发动师生靠肩挑背驮,搬运土石千余方,填平操场1500平方米。自筹资金硬化操场600平方米,绿化面积已达千余平方米,节省资金3万余元。学校基本建设成为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完全小学。
2、学校取得的成绩
庙川中心小学从诞生到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曲折艰难,历届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学校由小到大、由土木结构到预制结构、由原始落 后的管理模式逐步发展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凝聚着历届校长和老师们的心血。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校发展更加迅速,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校系列荣誉:
(1)、2000年8月,乡政府授予:“示范学校”;(2)、2002年8月,乡政府授予:“先进单位”;(3)、2003年8月,乡政府授予“示范学校”;(4)、2004年8月,乡政府授予“示范学校”;
(5)、2005年12月,县教育督导室授予“人民满意学校”;(6)、2006年8月,乡政府授予“示范学校”。
3、学校规模;
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158人。其中一年级 29人,二年级 8 人,三年级 9 人,四年级 21 人,五年级32人,六年级
人。
4、教师队伍
本校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童飞被政府借调)。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7人,高中、中师各1人。学历合格率100%。普通话水平测试均在二级乙等以上;专任教师均参加过计算机高级培训,且都取得合格证书。积极参加新课程和校本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生爱校,爱岗敬业,师资水平基本合格。
5、办学条件:
校园面积4160平方米,生均24.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预制结构816平方米,砖木结构232平方米),生均 6.6平方米;山林100亩,基地2.5亩。校园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
学校建有三类实验室、校园广播室、图书室和远程教育教室;
图书1500册,生均9册。远程教育、校园广播、实验仪器等辅助教 学设施使用正常。
庙川中心小学校委会撰写
2007年5月8日
第二篇:庙川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汇报
庙
川
村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情
庙川村位于湖北口乡最东端,地域面积约 12平方千米。共有7个村民小组,422户,1778 人。其中农业人口1778 人。
本校是上世纪90年代,政府为了积极创造‘普九’条件、落实排危建校时创办的寄宿制完全小学。除接纳本村学生外,还接纳三天门村七、八、九组学生和虎头岩村六年级学生。
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161人。其中学龄前20人,一年级19人,二年级 23 人,三年级 25人,四年级 20 人,五年级22人,六年级
人。
二.普及程度:(1)、7-----12岁适龄儿童入学率:
本村共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25人,小学在读112人,已入初中13人。适龄 童入学率为100%
(2)、在校学生年巩固率:
上年年报169人,年报后转出12人,休学1人(三天门徐文琴),毕业43人;转入38人,新招7人,学龄前9人,本年年报167人,年巩固率为100%。
(3)、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
本村15周岁总人口40人,读完小学39人。完成率为97.5%(4)、13——15周岁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
本村13------15周岁总人口123人。其中初中毕业10人,初中在校108人,仍在小学就读2人,流失3人。入学率为97.5%。
(5)、17周岁初级中学教育完成率:
17周岁总人口41人,其中丧能
1人(张登全),应完成40人,毕业36人,仍在初中就读2人,小毕未入2人,完成率90%。(6)、本校学生异动情况:
本村在外村45人,外村在本村74人,(7)、本村初中在校生人数: 初中在校生人数132人。在本乡就读124人,在外8人。本乡12 岁以下13人,13—15岁110人(七年级25,八年级40人,九年级37人),16岁以上9人。
三、师资力量:
本校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童飞被政府借调)。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7人,高中、中师各1人。学历合格率100%。普通话水平测试均在二级乙等以上;专任教师均参加过计算机高级培训,且都取得合格证书。积极参加新课程和校本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生爱校,爱岗敬业,师资水平基本合格。
四、办学条件:
校园面积4160平方米,生均24.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预制结构816平方米,砖木结构232平方米),生均 6.6平方米;山林100亩,基地2.5亩。校园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
学校建有三类实验室、校园广播室、图书室和远程教育教室; 图书1500册,生均9册。远程教育、校园广播、实验仪器等辅助教 学设施使用正常。
近三年学校向上级争取资金6万元,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维修,建起了围墙、大门;购置了标准铁架床、锅炉、餐桌餐凳等生活设施。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五、具体措施:
自九十年代起,学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凭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东风,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原土木结构校舍被鉴定为一级危房以后,在1996年的排危建校活动中,庙川村采取农民集资和向上级争取的办法,筹措资金建起了教学楼;通过农民投工献料的办法,建起了生活用房和厕所;学校通过勤工俭学、节约办公费等办法筹措资金、举师生之力完成了场地平整、硬化和绿化建设;逐年维修添置了内部设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后的三年里,在上级政府和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添置了现代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基本建成了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完全小学。
2、以《义务教育法》为武器,坚持狠抓‚普及‛不放松:在《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中学在普及教育管理上,始终坚持校长包校、教师包组、班主任包办的‚三包‛制度不变。把普及教育完成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首要内容;学校把学生入学巩固工作作为教师考核、晋级、彰先的首要条件。在农村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之前,学生不光是因为山高路远,不便入学;更重要的是家长意识和经济条件成为遏制学生入学的‚瓶颈‛。因此,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做学生的入学巩固工作。一是配合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引导家长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送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二是千方百计为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所以多年来我校学生普及巩固率都是100%。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命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的根本宗旨;是教师取信于民、回报社会的具体体现。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照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制度化目标化管理;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所形象的方针,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育人;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从事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上升,自2000年起,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育质量在全乡综合评估中,连年被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和示范学校。
3、存在的问题:
(1)、办公经费严重不足: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办学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经费支出不断增加;而学校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收入锐减。导致学校负债累累。
(2)、内部设施严重不足:教师办公设施和学生的课桌凳比较破乱,原有的教学仪器大部分已经过时,体、音、美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奇缺,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学校校舍不够:现有的校舍只能满足教学使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用房非常拥挤;而且挤占了教学用房,使图书室、实验室、档案室三室合一;远程教育教室和班级教师兼并,严重影响设施的保管和正常使用。
庙川中心小学 2006年10月10日
第三篇:庙川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汇报
庙川村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情
庙川村位于湖北口乡最东端,地域面积约 12平方千米。共有7个村民小组,422户,1778 人。其中农业人口1778 人。
本校是上世纪90年代,政府为了积极创造‘普九’条件、落实排危建校时创办的寄宿制完全小学。除接纳本村学生外,还接纳三天门村七、八、九组学生和虎头岩村六年级学生。
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161人。其中学龄前20人,一年级19人,二年级 23 人,三年级 25人,四年级 20 人,五年级22人,六年级32 人。
二.普及程度:
(1)、7-----12岁适龄儿童入学率:
本村共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25人,小学在读112人,已入初中13人。适龄 童入学率为100%
(2)、在校学生年巩固率:
上年年报169人,年报后转出12人,休学1人(三天门徐文琴),毕业43人;转入38人,新招7人,学龄前9人,本年年报167人,年巩固率为100%。
(3)、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
本村15周岁总人口40人,读完小学39人。完成率为97.5%(4)、13——15周岁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
本村13------15周岁总人口123人。其中初中毕业10人,初中在校108人,仍在小学就读2人,流失3人。入学率为97.5%。
(5)、17周岁初级中学教育完成率:
17周岁总人口41人,其中丧能1人(张登全),应完成40人,毕业36人,仍在初中就读2人,小毕未入2人,完成率90%。
(6)、本校学生异动情况:
本村在外村45人,外村在本村74人,(7)、本村初中在校生人数:
初中在校生人数132人。在本乡就读124人,在外8人。本乡12 岁
以下13人,13—15岁110人(七年级25,八年级40人,九年级37
人),16岁以上9人。
三、师资力量:
本校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童飞被政府借调)。
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7人,高中、中师各1人。学历合格率100%。
普通话水平测试均在二级乙等以上;专任教师均参加过计算机高级培
训,且都取得合格证书。积极参加新课程和校本培训,努力提高自身
素质。爱生爱校,爱岗敬业,师资水平基本合格。
四、办学条件:
校园面积4160平方米,生均24.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8平
方米(预制结构816平方米,砖木结构232平方米),生均 6.6平方
米;山林100亩,基地2.5亩。校园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
学校建有三类实验室、校园广播室、图书室和远程教育教室;
图书1500册,生均9册。远程教育、校园广播、实验仪器等辅助教
学设施使用正常。
近三年学校向上级争取资金6万元,对校舍进行了全面维修,建
起了围墙、大门;购置了标准铁架床、锅炉、餐桌餐凳等生活设施。
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五、具体措施:
自九十年代起,学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为
谋求生存和发展,凭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东风,主要做了以下几
方面的工作:
1、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
条件:原土木结构校舍被鉴定为一级危房以后,在1996年的排危
建校活动中,庙川村采取农民集资和向上级争取的办法,筹措资金建
起了教学楼;通过农民投工献料的办法,建起了生活用房和厕所;学
校通过勤工俭学、节约办公费等办法筹措资金、举师生之力完成了场
地平整、硬化和绿化建设;逐年维修添置了内部设施。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以后的三年里,在上级政府和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
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添置了现代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基本建成了
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完全小学。
2、以《义务教育法》为武器,坚持狠抓‚普及‛不放松:在《义
务教育法》颁布以来,中学在普及教育管理上,始终坚持校长包校、教师包组、班主任包办的‚三包‛制度不变。把普及教育完成情况作
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首要内容;学校把学生入学巩固工作作为教师
考核、晋级、彰先的首要条件。在农村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之
前,学生不光是因为山高路远,不便入学;更重要的是家长意识和经
济条件成为遏制学生入学的‚瓶颈‛。因此,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
手做学生的入学巩固工作。一是配合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
务教育法》,引导家长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送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二是千方百计为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所以多年来我校学生普及巩固率都是100%。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命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的根本宗旨;是教师取信于民、回报社会的具体体现。为了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照法律法规和教育管
理目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制度化目标化管理;注重教师的师
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从
事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所形象的方针,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育人;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从事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上升,自2000年起,学校的内部
管理和教育质量在全乡综合评估中,连年被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单位
和示范学校。
3、存在的问题:
(1)、办公经费严重不足: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办学要求不断提
高,学校经费支出不断增加;而学校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收入锐减。导致学校负债累累。
(2)、内部设施严重不足:教师办公设施和学生的课桌凳比较破
乱,原有的教学仪器大部分已经过时,体、音、美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奇缺,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学校校舍不够:现有的校舍只能满足教学使用,教师和学
生的生活用房非常拥挤;而且挤占了教学用房,使图书室、实验室、档案室三室合一;远程教育教室和班级教师兼并,严重影响设施的保
管和正常使用。
庙川中心小学
2006年10月10日
第四篇:芦村小学大事记
芦村小学大事记
(改革开放后)
(一)勇夺“创造杯”
1985年全国少工委组织开展了少先队“创造杯”竞赛活动。我校在本次活动中有两个中队夺得“创造杯”,学校荣获县活动组织奖。
(二)争当“好儿童”
1986年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的“全国好少年、好儿童”评选中,我校于爱顺、华庆林同学被评为“全国好儿童”。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读书获大奖
1996年7月,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的“中华正气”读书教育活动中,我校成绩显著,荣获活动组织奖。10月,杨慧同学代表全校少先队员去北京参加了全国读书活动秋令营。
(四)布局调整
1997年春,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芦村乡政府决定移址新建芦村乡中心小学。一期工程于当年9月交付使用,至此全乡各村小六年级全部撤并至芦小,我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
(五)实验基地挂牌
1999年,邱学华尝试教学实验在全国许多学校展开,我校因师资力量雄厚、教研氛围浓烈,被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授予“实验基地”,并挂牌确认。
(六)学校更名
2000年5月,因乡镇区划调整,我校更名为“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小学”,是全镇西片一所定点完小,辖新安、联丰、清元、塘新、邬杨等五个教学点。
(七)文化交流获奖
2001年8月,在“菲律宾亚洲文化交流活动”中,我校多名学生的书画作品获得一、二等奖,学校荣获组织奖。
(八)“居秉溶教学楼”落成
2004年8月,在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及校友周才富先生资助下,我校二期工程“居秉溶教学楼”顺利竣工,学校基本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九)合格小学
2004年12月,我校被命名为扬州市“合格小学”。这标志着我校基础建设、办学条件及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素质教育先进校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朝着“全面+特长”的目标健康成长,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7年1月,我校被授予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十一)江苏省实验小学
2007年8月,学校三期工程竣工,实现了完全迁址,校容校貌焕然一新。2008年6月,我校创建成扬州市“绿色学校”,同年12月,又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向教育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十二)百年校庆
为总结学校百年办学经验,弘扬“爱国、创业”的学校精神,展示学校办学业绩,充分发掘校友资源,我校于2009年11月28日成功举办百年华诞庆典。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颜军(校友)、副县长陈石、县教育局局长蔡祥云等领导亲临典礼并致辞。
(十三)文明单位
近年来,我校以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08、2009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开全县村级小学之先河。
第五篇:关于草庙镇川竹村拦网养鱼的情况汇报
关于草庙镇川竹村拦网养鱼的情况汇报
“12345”政府服务热线:
由贵线转来的编号为DF201407050096号的政府服务热线综合工单,我局已收悉,现就当事人举报的情况答复如下:
7月5日下午,接到由贵线转来的内容为“川竹村五组肯荒中心河,被七组的杨勇与董进权拦了起来私自养鱼,和村里反映,都不处理”的工单后,我局高度重视,当即责成草庙水利站水政员去现场先行调查。根据草庙水利站水政员电话反馈:川竹村五组垦荒中心河段的确设有拦河网具,群众举报内容基本属实。
7月9日下午,我局水政监察大队负责人带执法人员一行四人前往草庙镇,在与草庙镇政府分管领导了解情况后,去现场调查取证。经查证:草庙镇川竹村七组村民董进权,草庙镇川竹村七组村民杨勇,草庙镇川竹村一组村民潘彩富,在草庙镇垦荒中心河段分别设有拦河网具,每段拦河长度约为500米,用于拦网养鱼。举报电话中的“被全拦起来”与事实不符。
在现场,执法人员向当事人董进权、杨勇、潘彩富宣传水法律、法规,指出擅自拦河养鱼,带来汛期排水不畅,洪水排不出的隐患。执法人员责成当事人限期拆除,恢复原貌,并分别下发了《清障通知书》。当事人表示服从,按规定整改。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指正。
大丰市水利局二〇一四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