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层干部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
1、总的要求
(1)实行本系统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制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公务员法》和省、市组织人事部门关于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有关文件为依据,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中层以下干部双向选岗,实现优化组合,逐步形成能上能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2)为加强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组织领导,成立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在局党委领导下,具体负责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根据工作需要,有领导小组确定成立工作小组,负责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人员双向选岗等具体工作。
2、竞岗方法
(1)采取轮岗交流与职级竞争相结合,行政和事业竞岗同步安排的方法进行。副股级以上职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所有参加竞岗人员先竞争职级,在上级规定的编制职数限额内,由局党委安排具体职位。
(2)竞争正、副股级分两轮进行,先竞争正股级职位,后竞争副股级职位。竞争正股级职位落选人员可参加副股级竞争。
3、资格条件
(1)参加竞岗的为本系统符合报名条件的工作人员。具体按照国家人事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2)参加正、副股级竞岗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资格和条件: ①能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②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团结协调,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④身体健康,具有履行所报职务必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能胜任所报职务的工作。
(3)参加竞岗人员除具备上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①近三年年度考核定位称职(合格)以上;
②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③年龄在45周岁以下;
④竞争行政正股级职位的,应有相同级别或任副股级职位两年以上;竞争事业单位正股级职位的,应有相同级别或在副股级职位工作两年以上。
竞争行政副股级职位的,应具有相同级别或任办事员三年以上或为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以上的高级人才,工作满一年的;竞争事业单位副股级职位的,应具有相同级别或任办事员三年以上,或本科毕业后工作满二年以上或大专毕业后工作满三年以上。特殊情况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工作年限可适当放宽。
⑤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4、工作程序
(1)学习动员。召开本系统工作人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并将《实施方案》印发全体人员,同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组织交流,引导干部职工端正思想,正确对待并积极参与竞争上岗。
(2)公布职位、条件。根据市政府规定的本局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和市组织
人事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局实际,确定并公布职位数和竞岗资格条件。
(3)组织报名。凡具备竞岗资格条件的人员,向竞争上岗领导小组报名,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报名者须填写《大丰市国土资源局竞争上岗报名表》和《岗位意向登记表》,符合条件不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竞争上岗螺旋的以及竞争上岗不服从局党委统一安排的正、副股级干部由局党委研究另行安排。
晋升性竞岗的正、副股级职位数与相应报名数之比不得低于1:3。
(4)资格审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根据参加竞岗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提出意见,报局党委研究确定参加竞争的人选,并予以公布。(5)竞岗程序
①竞岗述职演讲、测试
参加正股级竞岗的人员均需参加统一组织的竞岗述职演讲活动。述职演讲的主要内容:近两年来在原岗位上德能勤廉情况和工作实绩、本人的竞争优势、今后对所竞岗位的工作思想和具体措施等三部分内容。述职演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述职演讲后由全体参会人员对其进行民主测评,同时进行民主推荐正股级人选,推荐结果供局党委决定任用时参考。
评选表分为评级竞岗、晋升性竞岗两种,每种表格的内容份两部分:一是对述职演讲人现任职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分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和不称职(不合格);二是根据述职演讲人的实际情况对其竞岗意向进行评价,评级竞岗的测试内容分为赞成第一志愿、赞成正股(副股)的其他岗位、建议降职使用;晋升性竞岗测试内容分为赞成升级、赞成评级使用、建议降职使用。“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占总有效票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建议降职使用”票数占有效票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不得进入下一阶段竞岗。竞岗述职演讲测评的计分办法为:“现任职情况”的权重为0、6,“竞岗意向”的权重为0、4,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分,满分100分。
竞岗述职演讲测评分=【(优秀票数*1+称职票数*0、9+基本称职票数*0·5)-不称职票数*0、6+(平级竞岗第一志愿赞成票*1+赞成平级交流或晋升性竞岗赞成平级使用的票数*0、8-建议降级使用的票数*0、5)*0、4】总有效票数*100。
竞岗述职演讲测评结果按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予以公布。
②面试
参加正、副股晋升性竞岗的人员须参加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评委由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人员组成,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分。
竞岗述职演讲测评分、面试得分各按0.5权重累加后,占整个竞岗综合评分的80%。③组织考察
局党委对于竞争上岗干部近几年的德才表现进行考察,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重点考察工作实绩,并形成考察意见。考察分占整个竞岗综合评分的10%。
④领导评议
局领导班子成员对每位竞争者从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身建设和创新意识及潜在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局领导评议分占竞岗综合评分的10%。组织考察与领导班子评议结果由高分到低分予以公布。⑤初定职级人选
以上工作结束后,由领导小组按总积分由高分到低分顺序和职位数与竞争人数1:1.2的差额比例提出入选名单,报局党委。局党委根据每位竞争者的综合得分、德才情况、任职经历、工作能力、主要特长等,参考个人填报的岗位意向,经差额提名、集体研究、投票表决,择优确定正、副股级拟聘任人选。将初定人选及拟任职级在局机关内部公示三天,再次听取群众意见。在公示期限内,对当面或署名向组织反映被公示对象有关问题的,将认真组织调查
核实;对反映不具体或匿名材料且明确不实的不予受理。
⑥决定岗位
对公示无异议者,局党委研究确定岗位,按干部管理权限及任免程序办理备案和聘任手续。竞争上岗晋升职务的人员,试用期为一年。所有竞争上岗人员实行聘用制,聘期二年(晋升性竞岗的人员含试用期一年)。
第二篇:中层干部
中层干部
一、对学校中层岗位的认识。
学校中层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和重要力量。中层领导干部的“中”字,说明它在中间。既是领导,又是职工,兼有领导者和与下属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
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团队中的重要层次,是领导各部门按照学校战略规划和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现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学校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既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工的纽带,又是执行正确决策的带头人和“检察官”。因此,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所发出的任何一道指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代表学校,代表决策层。所以,中层干部形象的好与坏,作风的实与虚,效果的高与低,将十分直观地呈现在师生员工面前,因此,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校级领导与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成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一堵墙。由此看来,中层干部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如果说决策是“做正确的事”,那么中层干部的能力就是体现在怎样的“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这个“事”就是指决策层既定的“正确的事”。中层干部不在“做不做”,而在“怎样做”。
学校中层干部面对的不是机器和员工,而是有待引导的教师和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塑造心灵的工作。执行时需要更多地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认真,把认真的事做彻底,把人的工作做到心灵深处,把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样,中层干部就会在师生员工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管理能力。
做为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工作必须是由不同的岗位来完成的,你不可能事必躬亲,你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落实,好比打仗,做为中层干部,你的位置是前沿指挥,真正打仗的还是全体
教职员工这支大部队。
做为学校的中层干部,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越位的弊端,在我们学校,机构设置,部门分工,岗位职责都是非常清楚的,越位的后果是自己的岗位职责的缺失。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关键还在布置与检查落实上,在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上。
一个管理能力强的中层干部他总是善于思考、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我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八种管理能力。
1、领悟能力:学校工作是常规工作,学校的决策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它的目的意义,便于我们制定工作方案,首先是方向正确,其次是措施有力,这就需要“悟性”。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到头来落得前功尽弃。想好了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2、计划能力:一项分管的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定要有轻重缓急,要列出行事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学校管理有很强的规律,许多活动都是可以预设效果的。
3、指挥能力:计划周密,需要有效有力地执行,因此,统一教师的工作方向,适度的指挥是必要的。指挥一项工作,要考虑量的大小,专业的对应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指挥的激励性语言。好的指挥可以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自己也乐得轻松。
4、控制能力:控制就是执行制度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首先,要不怕得罪人,因为常常在工作中怕得罪的恰恰是少数人,怕得罪少数人实际上得罪了多数人,这是一种不公平,是对制度的不恭。在师生管理中,有时需要及时控制,比如消极舆论。还比如会议纪律、教学秩序、学生活动、流弊积习。因为负面的东西有时可能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影响到学校发展。
5、协调能力:如上所述,应该说一项工作从领悟到计划,从指挥到控制,不会有问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一个重大活动需要各部门的同心联动,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是需要协调的。良好的协调能力可以产生出良好的生产力,实现双赢和多赢的局面,皆大欢喜。
6、授权能力:权利对中层干部来说就是“事力”,就是一种责任。我们在工作中
自己在成熟,也要给教师机会,共同成长,给“权”就是给“事”,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一个脑袋琢磨事,给“事”也就是给一份“责任”,在管理学中,信任他人不仅可以成就他人,同样可以成就自己,更主要的是分担事务,可以腾出手来抓重点工作。
7、判断能力: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走向预设之路,随着变化了的情况,要准确判断,冷静处理,并将结果及时汇报领导。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的结果。因此,常常需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也就是说,判断一件事,要有全局思想,能纵横沟通,理清因果关系。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8、创新能力:要提高管理能力,还要有在正确执行决策的创新能力,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果有了创新,将会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那就要毫无犹豫地去做,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四、怎样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
在学校工作中,高效的管理,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核心在于三个“关键词”:高度、速度、力度。
1、高度。优秀的决策执行者总是“立足本位,站足高位”,胸有全局、视野开阔的,能预见到正确决策执行后的良好效果。但是又能脚踏实地地立足本质,不冒进,不贪功。把处室工作置于全局之下,能找准位置,按时进行,包括有时牺牲一点点休息的时间,能够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始终牢记全校一盘棋,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中观的操作。
站在高度除了应是一个思想者,还应是一个学习者,学习管理理念,学习哲学精华。有了高度,就少了抱怨;有了高度就少了“自我”;有了高度,就少了“将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仍然是说的这个道理。反之,缺乏高度的管理者成天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开口闭口都是小集体,终究难获得成功,成不了帅才。
2、速度。学校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速度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常规工作,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速度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彻底,这是一个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养。
如果是私事慢半拍,它只是影响到一个家庭,如果是一个部门的事慢半拍,它的负面影响就大了,很可能造成重大失误,对个人前途、对党的事业都是不利的。
一个快速的执行部门常常能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方案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
3、力度。大部分管理者都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但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却是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得于执行,他忙的是检查,是落实,是研究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新问题。有些人的许多工作之所以做得虎头蛇尾、有头无尾,仔细分析,主要原因不外是信息递减、自我取舍、习以为常、借口变通、强调客观等等。总之,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提升能力,做一个“服众”的中层干部,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层干部。
第三篇: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搞活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充分体现德才兼备、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充分发挥干部这一关键因素的积极作用,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快速、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局列入干部管理的人员包括:市局任命的支局长(班长)、公司经理、分局局长(副局长)、部门主任(副主任)及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 干部选任
第三条:干部选任通过组织提名、民主推荐、竞聘上岗等各种形式,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干部选任机制。
第四条:干部选任的基本条件是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以局为家。具备拟任岗位的基本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同等条件下,原则上年轻者优先选任。
第五条:干部选任的基本程序是:根据工作需要由领导提名,民主推荐或自愿申请,并经局党委审查,具备基本条件者,可列入考核对象。经考核或竞聘程序确定为拟任的人员,由党委组织考核并公示。第六条:经党委考核的拟任人员一般公示五天,无异议者由局党委行文任命。公示期间有署名举报违法违纪行为的,局党委在七天内审查,并做出结论,确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取消选任资格。举报失实的,除按程序任命外,党组织负责在相应范围内予以澄清。
第七条:干部选任实行试用期制度。机关部门主任、公司经理试用期为一年;部门副主任、支局长(班长)试用期为半年;其他人员为三个月。试用期内不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可由本人申请辞职,也可由组织做出调整。
第八条:干部任用期限与局长任期相同,期满重新选任。上级局有特殊要求时,按上级局精神办理。
第三章 干部的日常管理
第九条:干部日常管理由党委组织委员负责,干部档案和具体事务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
第十条:干部管理实行功过积累制、谈话诫勉制、黄牌警告制。功过积累制就是要将干部的工作业绩、重大贡献、过错责任及民主测评情况记录在案,每年由局党委予以综合评价;谈话诫勉制就是对于公司经理以上的干部由局领导每年至少谈话一次,点评功过成败,指导干部工作;黄牌警告制是对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错误,或不负责的干部提出限期改进工作警告,如到期仍无改进者,予以免职或撤职。
第十一条:对干部要实行定位培养和定向培养制度。定位培养就是对特别适合某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创造条件使其大展才华,多做贡献;定向培养就是根据干部自身能力、表现和发展潜力,有意识地向某个方向培养或列入局级后备干部培养。
第十二条:在干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干部实行轮岗,培养干部独当一面或独当全面的能力。
第十三条:干部要认真遵守干部守则,局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干部日常工作情况、言谈举止及八小时以外道德操守有所掌握,有违法违纪行为者要依法依纪查处。对于言行不检点并造成不良影响者要督促改正。
第四章 干部考核
第十四条:干部的考核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适应性考核,即由党委组织对任职资格(任职能力)的复查。第二种为岗位责任制(包括经济责任制)履行情况的考核。对干部要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考核。第十五条:干部适应性考核必须与职工民主评议相结合。职工民主测评结果要量化成满意程度系数,与其它定量指标综合计算。
第十六条:对干部违法违纪的考核除依据相关法纪规定处理外,其结果要与干部任职挂钩,该免的免,该撤的撤,不能以罚代之,以处分代之。第十七条:对于干部考核结果要向全局职工公开。
第十八条:对于在日常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通报表彰、特殊奖励。年终要评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干部予以表彰奖励。
第五章 后备干部管理
第十九条:本局要建立二级后备干部队伍。即选择三至五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做为局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选择十至十五名年轻干部和骨干作为梯队骨干培养和使用。后备干部和梯队骨干实行考评,不适应的要剔除名单。
第六章 干部管理基础工作
第二十条:干部岗位实行“干部岗位目录及责任制”办法。对于行政领导岗位设置,一般根据行政机构变化情况确定。行政管理和机关重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一般不予变化,确需随机构调整而调整的,岗位责任要完整移交。
第二十一条:干部任职发生变化的,由主管局领导主持交接。交接内容包括具体管理事项、岗位责任、相关政策、管理对象情况及本部门或本单位下步工作。
第二十二条:干部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完善全局干部岗位选任条件、责任要求、基本工作标准,以及对于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第二十三条:干部管理部门要对干部岗位任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基础标准。干部在试用期满时,必须具备岗位任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七章 干部培训
第二十四条:局每年要对干部继续教育制定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安排干部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或挂职交流学习。
第二十五条:对于干部在业务经营、专业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有较突出的学术或研究成果,在省以上学术或专业刊物发表文章、受省以上奖励表彰的,予以重奖。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修改解释权在局党委。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如何管理中层干部?
如何管理中层干部?
有调查表明,企业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高管,而在于是否拥有一支才能过硬的中层管理队伍。中层既是公司管理中的中坚力量,也是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既有决策者的职责,也负有执行层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状态、能力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等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个部门或一家公司的好坏。
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呢?
今天的话题正应了我正在写给公司中层管理队伍的一篇讲话,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司管理队伍水平。俗话说:中层强,企业兴;中层弱,公司衰。
如何管理这支队伍?概括地说,一是源头上选好苗子。中层干部的来源,无非是自己培养、外面聘用这两类。不论哪一种,都应选德才兼备的,这一基础打牢,万事就好办一些了。二是工作中不断磨炼。再好的苗子,不在实践中敲打历练也是不行的。要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还要多批评、多指导、多关爱。三是岗位里引入竞争。没有竞争淘汰机制,人就不会有危机意识,所以任职期间也要让中层感受到一定压力才行,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
具体一点的,我就分享一下这个月写给我们公司中层管理者的一段话吧。
通过这次公司组织的登山活动,我发现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很好的,应该说比较听话、守纪律的,我们的员工基础真的不错,那为什么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呢?我想主要是我们的管理者说的不够、教的不够、帮的不够,实话讲,真应验了一句俗话: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一是管理偏软。这个软不是态度上的,而是威信上的问题。让员工感觉你这个领导可有可无,没有威信就比较麻烦了!例如,指挥下级不灵通,有令不行,甚至有的部门员工不把部门领导当回事,这还了得?我就看到了,有的部门点名时,员工形象不佳、口号不振,还有个别人在队伍没解散时就自行离开的现象!还有个别员工来的比较晚,造成一大帮人等他一个的现象。
二是管理没底。作为管理者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哪些是你的职责范围,哪些应上报公司,分不清主次、轻重。比如,员工离职应该提前一个月递交辞职报告,这是个基本常识了,怎么还有打个电话说不干了就不来了的呢?以为这是自家开的公司?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点没有数!还有的离职员工竟然跑到领导办公室私自拿走离职报告,管理者要还要不回来!这些,我们的管理者,却拿这样的人没招儿啦!三是管理无方。我们的部分管理者自身领导方法单一,指导部属开展工作的方法欠缺,让员工干这、干那的多,教如何干、更高效地干,还有差距。首先是我们自身学习不够、方法不多导致的,还有就是我们一级抓一级的能力素质提高方面花的时间太少,用的力气太少,仅满足完成基本任务,缺少培养后备人才的观念!要知道一个真正好的领导应该是能带出一支各层级骨干都比较强、比较有潜力的才对。
老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意思是指挥官没有能力,会连累全军作战失败,导致战士牺牲。但当今组织若有问题,多数问题出在中层领导身上。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师畠山芳雄在他的许多书籍中多次谈到的问题。真是有中层无能、累死三军之痛!他在《这样的干部辞职吧》一书里说,一个中层管理者没有能力的话,不仅没法顺利地贯彻执行组织战略,还会连累了他的下属。
那么我们这些中层职位上工作的人,应该提高哪些能力素质?
一是目标指向力。现代的企业管理者不是“雇佣兵”。只要是与自己负责的事情有关,不管公司多大,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这件事了,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必须自发地找出问题,并下定决心在“何时之前”达到“何种状态”。对于问题,不是去“抓住”,而是要去“制造”。目标低的管理者,会很快满足现状,看不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可分为当前问题和未来问题,还有人员问题和业绩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自己负责的部门,要掌握公司整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并决定自己在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要从问题出发,主动去承担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业绩,也是提高自身能力,扩大自信心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应当敢于面对而不是回避未曾经历的问题,并要去着手解决。在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候获得自信,进而再去着手未曾经历过的问题,这才迈入了“成长循环之路”。
二是发现良策的能力。我们要具备寻找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把“做不到”、“很难办”等语言作为自己的禁语。若是“用现有的方法做不到”,就放弃旧有的习惯和方法,找出“和现有方法不同的方法”。要是“马上开始做不到”,就要将成果大小撇在一边,在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管多小都可以,开始着手,然后一点点地坚持,一点点地积累,直到成功。从经营上说,这一点最为重要。要是“自己一个人做不到”,就赶紧考虑要借助谁的力量来完成。发现好方法的契机,就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独特的眼光,从那些乍看起来无关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然后产生连锁反应。如果想提高自己发现方法的能力,就要让自己多经历困难,再从困难中摆脱出来。事实上,没有困难的管理者,是不存在的。
三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一般分为选拔骨干的能力、创造有利于下属工作环境的能力两种。在进行人事选拔时,方法有许多种,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保证工作得以成功完成,另外达到使部下进行开发自我能力的目的。工作中能够信任部下当然好,但部下需要援助时,我们却不去支援,而让部下“玉碎”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会使双方之间的信任感丧失。相反,也不能过分关心,呵护过度,或把部下束缚得太紧,这也会使信任感丧失,结果妨碍部下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让部下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必须明确“读懂”如果让他去干“会发生什么事”,并根据这个情况,来缜密地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部下能做的事要让部下去做,部下不能做的事应由我们自己去做。各级管理者必须自行担当困难或者下级感到棘手的事。经常注意部下日常工作中为难的原因、难以工作的要素等,我们要永远先行一步地为部下创造易于开展工作的环境,这也很重要。
四是传达能力。一般分为对周围的“影响力”和“联系能力”两种。我们对下的传达比较多一些,只要把上级精神要求表述明白即可;但要想就自己认定必要的事情说服上司,重要的是,不要只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考虑问题,而要永远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观地进行判断。要想确保横向的合作,最为重要的是,尽早与对方联系,倾听他的意见,并与之商量。如果是突如其来的要求,谁都难以跟你合作。日常工作联系中,有需要传达的信息时,要马上想到应该联系的对象,“立即”、“细致地”与“所有的对象”进行联系。养成这种习惯是很重要的。一旦搁置下来,就必定会错过时机,甚至遗忘事情,引起麻烦。将必需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对方理解,这种能力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
五是赋予积极性的能力。员工本来是有“做事的意愿”,对我们来说,必须注意自己那些会损伤部下热情的恶习,并进行自我控制。一旦管理者仅有“只要把工作干了就行了”的观念,部下就会燃烧不起来激情,我们应该使所有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工作成就感,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我们不能成为裁决型或者遥控型领导。必须下到一线中去,成为员工的伙伴,养成与他们一起工作的态度和习惯。为了让员工自发地积极工作,需要有一个大家一起去实现的目标,应统一大家思想、搞好发动,把大家的心拴在一起,最终实现上下目标一致。事实上,没有燃烧起来的人中,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我们的责任就在于:与部下密切接触,去了解员工,并专注地排除存在疑虑的原因。不为员工信任的领导,不可能让部下完全燃烧起来。我们应永远警惕满足于当前职位的思想!六是培育下属的能力。我们的管理者有一项基本职能就是能够培养人。在对新员工进行基本培训时,不要急躁,必须耐心地教会为止。还有不要扼杀人才。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扼杀一个能干的人并令其从此萎靡下去的做法,是典型的刽子手式做法。如果部下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就要尽量让他去做一些他未曾挑战过的工作。对骨干员工最好只说目标,方法则由他自己去考虑,这也是培养部下的一种好方法。我们的培养手法是否高明,决定于你将与部下接触的每一个机会多大程度地运用于培养中。必须考虑到,对部下的影响,五分靠工作,五分靠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出色的部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这也是检验一名领导是否优秀的一项标准。
第五篇:如何管理中层干部
今天的话题正应了我正在写给公司中层管理队伍的一篇讲话,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司管理队伍水平。俗话说:中层强,企业兴;中层弱,公司衰。
如何管理这支队伍?概括地说,一是源头上选好苗子。中层干部的来源,无非是自己培养、外面聘用这两类。不论哪一种,都应选德才兼备的,这一基础打牢,万事就好办一些了。二是工作中不断磨炼。再好的苗子,不在实践中敲打历练也是不行的。要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还要多批评、多指导、多关爱。三是岗位里引入竞争。没有竞争淘汰机制,人就不会有危机意识,所以任职期间也要让中层感受到一定压力才行,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
具体一点的,我就分享一下这个月写给我们公司中层管理者的一段话吧。
通过这次公司组织的登山活动,我发现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很好的,应该说比较听话、守纪律的,我们的员工基础真的不错,那为什么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呢?我想主要是我们的管理者说的不够、教的不够、帮的不够,实话讲,真应验了一句俗话: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
一是管理偏软。这个软不是态度上的,而是威信上的问题。让员工感觉你这个领导可有可无,没有威信就比较麻烦了!例如,指挥下级不灵通,有令不行,甚至有的部门员工不把部门领导当回事,这还了得?我就看到了,有的部门点名时,员工形象不佳、口号不振,还有个别人在队伍没解散时就自行离开的现象!还有个别员工来的比较晚,造成一大帮人等他一个的现象。
二是管理没底。作为管理者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哪些是你的职责范围,哪些应上报公司,分不清主次、轻重。比如,员工离职应该提前一个月递交辞职报告,这是个基本常识了,怎么还有打个电话说不干了就不来了的呢?以为这是自家开的公司?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点没有数!还有的离职员工竟然跑到领导办公室私自拿走离职报告,管理者要还要不回来!这些,我们的管理者,却拿这样的人没招儿啦!
三是管理无方。我们的部分管理者自身领导方法单一,指导部属开展工作的方法欠缺,让员工干这、干那的多,教如何干、更高效地干,还有差距。首先是我们自身学习不够、方法不多导致的,还有就是我们一级抓一级的能力素质提高方面花的时间太少,用的力气太少,仅满足完成基本任务,缺少培养后备人才的观念!要知道一个真正好的领导应该是能带出一支各层级骨干都比较强、比较有潜力的才对。
老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意思是指挥官没有能力,会连累全军作战失败,导致战士牺牲。但当今组织若有问题,多数问题出在中层领导身上。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师畠山芳雄在他的许多书籍中多次谈到的问题。真是有中层无能、累死三军之痛!他在《这样的干部辞职吧》一书里说,一个中层管理者没有能力的话,不仅没法顺利地贯彻执行组织战略,还会连累了他的下属。
那么我们这些中层职位上工作的人,应该提高哪些能力素质?
一是目标指向力。现代的企业管理者不是“雇佣兵”。只要是与自己负责的事情有关,不管公司多大,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这件事了,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必须自发地找出问题,并下定决心在“何时之前”达到“何种状态”。对于问题,不是去“抓住”,而是要去“制造”。目标低的管理者,会很快满足现状,看不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可分为当前问题和未来问题,还有人员问题和业绩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自己负责的部门,要掌握公司整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并决定自己在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要从问题出发,主动去承担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业绩,也是提高自身能力,扩大自信心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应当敢于面对而不是回避未曾经历的问题,并要去着手解决。在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候获得自信,进而再去着手未曾经历过的问题,这才迈入了“成长循环之路”。
二是发现良策的能力。我们要具备寻找方法的能力,首先要把“做不到”、“很难办”等语言作为自己的禁语。若是“用现有的方法做不到”,就放弃旧有的习惯和方法,找出“和现有方法不同的方法”。要是“马上开始做不到”,就要将成果大小撇在一边,在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管多小都可以,开始着手,然后一点点地坚持,一点点地积累,直到成功。从经营上说,这一点最为重要。要是“自己一个人做不到”,就赶紧考虑要借助谁的力量来完成。发现好方法的契机,就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独特的眼光,从那些乍看起来无关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然后产生连锁反应。如果想提高自己发现方法的能力,就要让自己多经历困难,再从困难中摆脱出来。事实上,没有困难的管理者,是不存在的。
三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一般分为选拔骨干的能力、创造有利于下属工作环境的能力两种。在进行人事选拔时,方法有许多种,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保证工作得以成功完成,另外达到使部下进行开发自我能力的目的。工作中能够信任部下当然好,但部下需要援助时,我们却不去支援,而让部下“玉碎”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会使双方之间的信任感丧失。相反,也不能过分关心,呵护过度,或把部下束缚得太紧,这也会使信任感丧失,结果妨碍部下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让部下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必须明确“读懂”如果让他去干“会发生什么事”,并根据这个情况,来缜密地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部下能做的事要让部下去做,部下不能做的事应由我们自己去做。各级管理者必须自行担当困难或者下级感到棘手的事。经常注意部下日常工作中为难的原因、难以工作的要素等,我们要永远先行一步地为部下创造易于开展工作的环境,这也很重要。
四是传达能力。一般分为对周围的“影响力”和“联系能力”两种。我们对下的传达比较多一些,只要把上级精神要求表述明白即可;但要想就自己认定必要的事情说服上司,重要的是,不要只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考虑问题,而要永远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观地进行判断。要想确保横向的合作,最为重要的是,尽早与对方联系,倾听他的意见,并与之商量。如果是突如其来的要求,谁都难以跟你合作。日常工作联系中,有需要传达的信息时,要马上想到应该联系的对象,“立即”、“细致地”与“所有的对象”进行联系。养成这种习惯是很重要的。一旦搁置下来,就必定会错过时机,甚至遗忘事情,引起麻烦。将必需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对方理解,这种能力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
五是赋予积极性的能力。员工本来是有“做事的意愿”,对我们来说,必须注意自己那些会损伤部下热情的恶习,并进行自我控制。一旦管理者仅有“只要把工作干了就行了”的观念,部下就会燃烧不起来激情,我们应该使所有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工作成就感,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我们不能成为裁决型或者遥控型领导。必须下到一线中去,成为员工的伙伴,养成与他们一起工作的态度和习惯。为了让员工自发地积极工作,需要有一个大家一起去实现的目标,应统一大家思想、搞好发动,把大家的心拴在一起,最终实现上下目标一致。事实上,没有燃烧起来的人中,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我们的责任就在于:与部下密切接触,去了解员工,并专注地排除存在疑虑的原因。不为员工信任的领导,不可能让部下完全燃烧起来。我们应永远警惕满足于当前职位的思想!
六是培育下属的能力。我们的管理者有一项基本职能就是能够培养人。在对新员工进行基本培训时,不要急躁,必须耐心地教会为止。还有不要扼杀人才。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扼杀一个能干的人并令其从此萎靡下去的做法,是典型的刽子手式做法。如果部下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就要尽量让他去做一些他未曾挑战过的工作。对骨干员工最好只说目标,方法则由他自己去考虑,这也是培养部下的一种好方法。我们的培养手法是否高明,决定于你将与部下接触的每一个机会多大程度地运用于培养中。必须考虑到,对部下的影响,五分靠工作,五分靠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出色的部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这也是检验一名领导是否优秀的一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