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风俗礼节[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9: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风俗礼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风俗礼节》。

第一篇:新疆风俗礼节

新 疆 风 俗 礼 节

新疆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是伴随着新疆的历代宗教信仰及长期的生活习惯沿袭下来的。因此这些禁忌对于新疆人来说根深蒂固,你必须详细研读以下文字,且要记住“入乡随俗”的原则。

一、性感禁忌: 禁止穿坦胸露背的衣服及过于短小的衣服,反感穿背心短裤在室外活动和作客。禁止女性服饰或打扮过于性感,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认为:“女性对任何男人都有魔力”,因此过于性感的打扮,可能导致周围已经沐浴过准备去礼拜的某些穆斯林群众无法抵御的小小思想变化。这样,“性感”在新疆将直接导致两种犯罪:一是犯“性骚扰诱惑罪”,二是按照伊斯兰教经典《圣训经》,如果有不洁之物不慎泄漏,将导致沐浴无效!而犯下“过失影响穆斯林礼拜”罪。

二、凝视禁忌

不少维吾尔人认为人们忌羡他物或忌妒贤能的眼光,具有某种超自然的恶的力量,会给所喜爱的人、物或所从事的事业带来种种不利,如凝视人家漂亮聪明的孩子,会使这个孩子遭到某种不幸;烤馕时被人凝视,馕就在馕炕贴不住;灌面肺子时要在肺子上蒙一块布,不让别人凝视,被人凝视肺子就会破;织布时被人凝视,就会经常出现断线等。维吾尔人防范毒眼致厄的手主要有佩带护身符,行熏烟术等。在新疆,你可千万不能凝视维吾尔人或他们的东西,或在巴扎(自由市场)上看了好久而不买,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各种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可悲的是被骂或被打的游客居然理直气壮地说“看看不行吗”,回答是:在新疆,不行!因为这与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原则判您“不尊重民族习惯”罪名成立。

三、放屁禁忌

在新疆,绝对禁止在公众场合放任何有声屁或无声屁,因为周围可能有已经沐浴过准备去礼拜的各族穆斯林群众,按照伊斯兰教经典《圣训经》,有声屁或无声屁均导致沐浴无效!因此这些穆斯林群众按照经典将被迫应该重新沐浴。因此公众场合“排气”可能在疆外习以为常,但在新疆毫无疑问判您“骚扰穆斯林礼拜”罪名成立。

四、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新疆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因此切不可将以上诸物带入穆斯林家庭或餐厅,或在这种场合谈论这些物品。如果你能向穆斯林表示,自己不吃以上食品,那么就会更受欢迎,例如,他们可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吃驴肉,性情也会跟驴一样,或认为情操高尚的人怎么能吃不知羞耻的驴呢?

五、崇拜禁忌

忌践踏粮食、咸盐及各种食物,否则会遭到报应,不是日后变成乞丐,就是双目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里;不能朝咸盐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亚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认为这种地方有饭粒、馕渣和盐水,而这些都是“圣物”,否则会带来厄运,遭到各种磨难。在新疆,你也要这样,否则厄运可能会立即降临到你的头上

六、礼仪禁忌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许多讲究。忌踩餐布或从餐布跨过。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尽可能不剩食物于碗中。不能将饭粒落地,万一掉到地上,要起来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饭吃干净。吃馕或馒头时,要将馕或馒头掰开吃,不可整吃。吃完饭后不能敲碗碟。作客时,如有事要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动。客人不能随便借翻主人家的东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吃饭或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作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

七、赞美禁忌

有些新疆人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 “胖”、“漂亮”、“胃口好”等之类的词句;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讳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抱,认为这样会使小孩受惊生病。因此,在新疆,你常会听到一些老人见到小孩时常说“这个小孩太难看了”。

八、其他禁忌

穆斯林在做乃玛孜(礼拜)时,不能喧闹,诵读祈祷经文时,不能说话,不能站在或经过做乃玛孜的人面前或将人像置于做乃玛孜的人面前,也不能不脱鞋或用脏脚踩礼拜毯。不能在清真寺或麻扎(坟场)喧哗或谈论与此无关的内容。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往水里撒尿,不能朝天空吐唾沫,清晨未洗脸前不能看太阳等;不能踩拔庄稼和小草,尤其是不能往庄稼和草上大小便。路经麻扎时,不能骑马、骡、驴;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允许任何人无故进入墓地,不许从墓地上大量取土,以防坟墓倒塌,墓地附近禁止修猪圈、厕所,禁止在墓地、清真寺以及小渠边大小便、吐痰、擤鼻涕、带污秽物经过和逗留。妇女不能跨越绳子、脏水,认为跨越绳子生孩子时胎盘不容易下来;跨越脏水,分娩时将会无力。陌生人不能随便进入产妇的房间,一般要在产后满十二天之后去探望产妇。忌讳男人将头发、胡子留得过长和带金戒指,忌讳女人将指甲、腋毛等留得过长。认为星期

二、星期五上路不吉利,会遇到倒霉的事。吸毒、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奸淫、暗算别人、占别人的便宜等,均被禁忌。

新疆的许多习俗禁忌与伊斯兰教信仰有关。穆斯林的餐厅叫清真饭馆,就餐时不要谈论猪肉(新疆人俗称“大肉”),否则会构成极大的冒犯。清真寺和麻扎(墓地)是穆斯林的圣地。不要衣冠不整进入清真寺,不要在寺内大声喧哗,南疆的个别清真寺还禁止妇女进入。

主要少数民族的见面礼节

新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见面礼节,每种礼节都代表了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友好感情。这里的山美水甜,人也格外热情。

维吾尔族在新疆各民族中,人数最多,占53%以上,无论走到哪个县,都可以见到维吾族人民。按传统习惯,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

长期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人对人格外热情和有礼貌,见面时,都要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来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之意),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妇女们见面时,一般是点头、问侯。若两人较长时间没有见面,那么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热情并要拥抱,表示亲昵和思念。

锡伯族是新疆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在全疆各地也有分布。他们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但对老人和长辈却要“打千”,即把左腿向前迈半步,双腿下曲,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塔吉克族是居住在世界屋脊—塔什库尔干高原上的民族,他们的见面礼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晚辈见到要先请安,妇女和男性长辈见面,男长者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妇女拉着长者的指尖吻一下手心,表示敬意。中年男性与长辈见面时,一般可行握手礼,若交情较深,则要互相吻对方的手背,以示尊敬和热情。妇女们见面时,一般要拥抱,年长者吻晚辈的眼和前额,晚辈吻长蜚的手。平辈之间互吻面颊或嘴唇。小伙子们见面时,一般有两个动作,一是握手,二是把手送到对方唇边,互吻一下对方的手背。男女互相见面时,女的要吻男的手心,男的则要轻轻地按一下女的头部,以示敬意。塔吉克人十分注重礼节,即使见到素不相识的远道来客,也要热情问候,并把双手拇指并在一起,热情他说:“更艾力卖右卓”(“相互支持”的意思)。

蒙古族现在一般施握手礼,长辈对晚辈说:“赛尤”(你好),晚辈对长辈则说:“赛伴塔”(您好)。但是一般青年人见到老人,却不施握手礼,而是,向老人点头、鞠躬,并说“阿莫尔拜塔”(“问安”的意思)。如果和尊贵的客人见面时,礼节十分隆重。当得知客人要来的消息后,要在地界那里等候,并要准备酒肉和奶制品,见面时要敬献酒和哈达,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真诚。在离别时,也要到地界那里送行,并要敬酒献歌。

俄罗斯族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亲朋好友见面时,一般要拥抱,井亲吻面额。一般人见面时只握手,并说:“孜德拉斯维基”(您好),然后还要问一下健康、工作和家里人的情况,当别人问完之后,要说声:“斯巴西巴”(谢谢),表示礼貌。

在新疆已有 200多年历史的满族人,现在有近l万人口,满族是个有崇高礼节的民族,对老人非常尊敬。礼节很多。晚辈见长辈,不分贵贱要说:“玛法赛英”(“爷爷您好”的意思)。除问安之外,还有请安、打千儿、半蹲礼、抚鬓礼、抱见礼、顶头礼等。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礼。现在满族人的见面礼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礼节已从简,晚辈见长辈以鞠躬礼聚多,平辈以握手礼为常。不过在亲友之间,妇女们还保持着“半蹲儿”礼。

三、主要少数民族的礼貌语言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礼貌语言,而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很多礼貌语言是共同的。不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充孜族还是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大家在见面的时候都以右手抚胸,频频点头行礼,说声“萨拉姆!”“萨拉姆”包含“您好”、“向您问安”的意思,表达了尊敬别人的心情,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少数民族人民谦虚、恭敬、亲切相待的动人情景。

请求别人做事或帮忙的时候,往往用询问、客气的话语,尤其对待长者特别显得毕恭毕敬,在长者面前,任何失礼的举动都是绝对禁止的,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喝茶吃饭都要先敬老人;青年人不能直接叫长辈的名字,当着老人的面不得喝酒、抽烟、放肆谈笑,吃饭的时候,长者先入席。

少数民族非常热情好客。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凡是前来拜访或者投宿的客人,不管相识或者不相识,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因为维吾尔族人数最多,所以维吾尔语比较通用。一般情况下,与人见面要说:“亚克西姆赛孜?”见到长者或德高望重的人右手搭胸,行鞠躬礼,然后说声“萨拉姆”,这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少数民族一般对人不以官职相称,其中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称呼比自己稍长的男性为“阿卡”,就是哥哥、大叔的意思;比自己稍长的女性尊称为“阿恰”或“阿依拉”,就是姐姐、大婶的意思;称比自己年幼的男性为“吾康”(弟弟),女性为“森额尔”(妹妹);对年幼的人一般在名字后面加上“乌卡”,就是弟弟、妹妹,表示亲切;对上了年纪的女性长者叫“姆妈”(奶奶),男性长者尊称为“波瓦”(爷爷);对比较熟悉并与自己母亲同辈的女性叫“阿帕”(妈妈)、男性叫“达达”(爸爸);长者对晚辈,不论是不是亲生子女,都称 “巴拉姆”(我的儿子)、“柯孜姆”(我的女儿);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男孩称“巴郎”,女孩称“克孜”;对小伙子不能称“巴郎”,应选择上面的对应尊称;青年之间还有个亲昵的称呼叫“阿达西”(朋友),不过男游客不要对女性,尤其对姑娘不能这样称呼;叫维吾尔族同志的名字的时候最好用全称,用

一、两个字代替便显得不礼貌,如努尔·买买提,叫做“努尔”就不太好,不过对熟悉的同志这样称呼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可以谅解。

四、丧葬习俗

在丧葬方面,新疆各兄弟民族一般都实行土葬。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丧葬是不用棺材的;人死之后,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一种专门制作的移尸用的平木板抬到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人死后第七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家属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仪式叫“乃孜尔”。这些民族称墓地为“麻扎”,他们重视对麻扎的保护,通常都不让非穆斯林到那里去,更不许牲口进入。谁若在麻扎挖土,就会受到人们的谴责。维吾尔人尽一切可能在亲人的坟墓上栽树,并力求栽活。

五、服饰

新疆各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衣服装饰和其他生活习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妇女爱着彩色绸裙,戴艳丽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男性爱穿西服或褡伴。戴绣花帽则是这些兄弟民族男女群众的共同喜好。蒙古族男性爱戴礼帽。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穿长统皮靴。

新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们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回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回族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女子喜欢穿对襟上衣,缀银扣;也有穿多榴长裙和下端带皱悯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们普遍喜好红色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老幼皆喜欢穿绣有花纹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许多小辫,婚后改扎双辫。装饰品多为银器,如手饲、耳环、项链、戒指等。有的还佩带铸有花纹的圆银片胸饰。柯尔克孜族人好客,重礼节,凡有客人来访,都要拿出最好的饮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为尊敬。在迁居时,邻居们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别或迎送。

锡伯族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种植花木蔬菜。大门多朝南开。住室的窗户和箱柜等家具都雕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和莲花。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糊的窗户都用剪纸装饰得十分美观。,在饮食方面,以面、米为主食,爱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制品。忌食狗肉。秋天习惯用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腌制咸菜,叫花花菜,作为冬春两季的食物。还喜欢在农闲时打猎、捕鱼,并用鱼腌制腊鱼肉。

在服饰上,妇女喜欢穿旗袍,男子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扎紧,现在中青年男子爱穿制服、西服,妇女爱穿连衣裙。

锡伯族 注重礼节。在家庭生活中,长幼有序,晚辈对尊长行“打千”礼。

锡伯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端午等。锡伯族迁至伊犁后,将农历四月十八从东北出发西迁时同父母兄弟分别的那一天,作为每年的纪念日,全“牛录”(旗)老少到野外开展娱乐活动。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多吃牛、羊、马肉及其乳制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欢吃库尔达克(上豆炖肉)和蜂蜜、糖浆。“纳仁”是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乌孜别克族 的传统房屋形式有多种,顶楼呈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炉。

乌孜别克族家庭多是父母与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维吾尔、塔塔尔族联姻的传统。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小花帽有绣花的、有用灯芯绒或黑绒制作的。妇女有时还在小帽外面加戴头巾。男子穿长及膝盖、斜领,右任名为“托尼”的长袍,腰间束以三角形绣花腰带,妇女穿宽大多榴的连衣裙,不系腰带。一般多穿皮靴。妇女穿的“且特克”(绣花鞋)十分别致美观。男子衬衣的领边、前襟开口处和袖口常绣有彩色图案花边,体现了乌孜别克族工艺美术的特点,乌孜别克妇女善于刺绣,工艺品“派提努斯”花盘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城市乌孜别克人多穿西装。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种青棵、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初夏赶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圆高筒帽,以黑绒为面,上绣数道花边,帽沿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御风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围裙,所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保暖,外出时在帽上系方形白色头巾,新嫁娘则系红色头巾。男女都穿毡袜,穿野羊皮软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饮奶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庄里,大都是正方平顶,木石结构的房屋,墙壁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屋顶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门向东开,一般都靠近墙角。顶部中央开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婴儿的出生是件大喜事,亲友闻讯前来祝福。在婴儿身上洒面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礼节,热情好客,谁拿走客人一件东西,意味着恳请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脚踩食盐或食物,忌骑马穿过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脚踢羊,这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吃饭时忌将饭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离席,交谈时忌脱帽。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饮食,种类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汤饭,克孜杜尔玛(一种烤制的食物)、沙里玛阿西(一种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鸡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和用肉、奶酪、酥油、大米等焙烘制成),各种油煎饼、烤饼、煎蒸包子、饼干、酱汁、酿制饮料以及各种炒菜等。塔塔尔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砖块、石块、木材等材料建筑。有土、木房之分,房门一般朝阴面开。塔塔尔族多住套间,房外都建有围墙,自成院落,厨房内还有炉灶,馕坑。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子一般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和黑裤,喜戴黑、白两色绣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卷毛皮帽。女子以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褶边的长裙。年长者多穿带领、左衽的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坎肩儿。一般情况下,多系布腰带,冬秋两季,戴皮帽,穿各式长短大衣、短袄,年长者外加套鞋。现在,塔塔尔族青年男子多穿西装和时装。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饮食主要以面粉、大米及牛羊马猪肉、家禽肉蛋为主。在新疆因长期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猪肉虽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与东北地区达斡尔族大相径庭。花样品种有米饭、拉面、汤面、烤馕等,基本上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凉面,腊月八日吃腊八饭。

达斡尔人的庭院为方形或长方形。门朝南开,一般不能与院大门相对。住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贵。达斡尔人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在社会上威信很高,在各种场合都受到晚辈尊重,人们不论彼此是否认识,都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对于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难,也乐于款待。

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达斡尔族请安礼的姿势因本人的性别和对方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哈等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同汉族一样过春节。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七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

第二篇:各种礼节

握手礼

现代握手礼通常是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同时寒暄致意。握手礼流行于许多国家,在交往时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离别、祝贺或致谢的礼节。

编辑本段握手的先后顺序

握手讲究“尊者为先”的握手顺序,即应由主人、女士、长辈、身份或职位高者先伸手,客人、男士、晚辈、身份或职位低者方可与之相握。

编辑本段握手正确的姿势与力度

行握手礼时,不必相隔很远就伸直手臂,也不要距离太近。一般距离约一步左右,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齐并,拇指张开,双方伸出的手一握即可,不要相互攥着不放,也不要用力使劲。若和女士握手时,不要满手掌相触,而是轻握女士手指部位即可。

握手礼还可表示向对方进行鼓励、赞扬、致歉等。正确的握手方法是:时间宜短,要热情有力,要目视对方。女子同外国人握手时,手指与肩部要自然放松,以备男宾可能要行吻手礼。

编辑本段握手的禁忌

1、握手前应摘掉手套,双目安然注视对方,并示以微笑。切忌握手时以另一手拍打对方身体各部位,也不要一面与对方握手,一面心神不安,目光游移不定。

2、握手一定要求用右手,在阿拉伯国家及少数西方国家,认为左手是“不洁之手”,用左手握手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

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国的文化礼仪之一,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行礼时,双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

合十礼,流行于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等佛教国家的见面拜礼。此拜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在泰国,行合十礼时,一般是两掌相合,十指伸直,举至胸前,身子略下躬,头微微下低,口念萨瓦蒂。“萨瓦蒂”系梵语,原意为如意。遇到不同身份的人,行此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例如,晚辈遇见长辈行礼时,要双手高举至前额,两掌相合后需举至脸部,两拇指靠近鼻尖。男行礼人的头要微低,女行礼人除了头微低外,还需要右脚向前跨一步,身体略躬。长辈还礼时,只需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即可。拜见国王或王室重要成员时,男女还均须跪下。国王等王室重要成员还礼时,只点头即可。无论地位多高的人,遇见僧人时都要向僧人行礼?而僧人则不必还礼。

合十礼可分为下列几大类:

跪合十:各国佛教徒拜佛祖或高僧时要行的一种礼节。

蹲合十:某些国家的人在拜见父母或师长时的一种礼节。

站合十:某些国家的平民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拜,或公务人员拜见长官时常用的一种礼节。

注意事项:

跪合十礼适用于佛教徒拜佛祖或僧侣的场合,行礼时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头部微俯,以表恭敬虔诚;

蹲合十礼是盛行佛教国家的人拜见父母或师长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身体下蹲,将合十的掌尖举至两眉间,以示尊敬;

站合十礼是信奉佛教的国家平民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相见,或公务人员拜见长官时所用的礼节,行礼时端正站立,将合十的掌尖置于胸部或口部,以示敬意。行合十礼时,可以问候对方或口颂祝词。

因佛教中不兴握手,所以在我国,一般非佛教徒对僧人施礼,也以行站合十礼为宜。

吻手礼

吻手礼由维京人(生活在8~10世纪)发明,维京人有一种风俗,就是向他们的日耳曼君主“手递礼物”,“吻手礼”也就随之出现。(当封建领主离开后,他走过的门、他摸过的锁和他碰过的门闩上,都要求臣民们亲吻,而且,对每样东西的吻都相应地被授予名称:门之吻,锁之吻和门闩之吻等等。)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英法两国喜欢“吻手礼”,不过在英国和法国,行这种礼的人也仅限于上层人士。这种礼节的特点,决定了它宜在室内进行。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女士。手腕及其能上能下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吻手礼正确的做法

男士行至已婚女士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用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指背。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

各国吻手礼的不同方式

英国的上层人士,表示对女士们敬意和感谢时,往往行“吻手礼”。

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不过施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在德国,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

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在沙特,普通国民在见到王室成员时通常要行吻手礼,表示尊敬、忠诚和崇拜。在王室传统活动期间,年轻的王室成员在拜见长辈时也要行吻手礼。但2005年09月10日国王阿卜杜拉宣布:除了(子女)向父母表示忠诚以外,请所有人都不要再吻任何人的手。

拥抱礼

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亦行有此礼。

拥抱礼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抚于对方的左后肩,左手环抚地对方的右后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于相贴,然后再向右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

场合:

拥抱礼多行于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

初次见面不宜: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亲吻礼、贴面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拱手礼

拱手礼是属想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拱手礼始于上古,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尤其是近现代,已基本成为本地区人民群众主要的交往礼节之一。

注意要点: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而对于女子来说,应该是右手在前、左手握拳在后。

拱手礼也叫作揖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拱手礼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行拱手礼时,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时最好行鞠躬礼,而不行抱拳拱手礼或作揖,否则反差过大让人觉得别扭。

适用场合:民间见面或约会朋友,双方告别等,拱手表示寒暄、打招呼、恭喜等。

举手礼

举手礼,中世纪时,骑士们常在公主和贵妇们面前比武。在经过公主的坐席时,骑士们要吟唱一首赞美的情诗,其诗里往往都把公主比作炫目的太阳,骑士们要把手举起来做挡住阳光的姿势,借此一睹芳容,表示虔敬。后来,这种动作便演变成为见到尊敬的人就把手举到眉上,形成举手礼,并一直沿用下来。

标准的军人举手礼

口令:敬礼。

要领: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檐帽或者不戴军帽时微接太阳穴,与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略成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介绍礼仪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

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

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

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

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

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

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名片交换礼仪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名片的递送、接受、存放也要讲究社交礼仪。

名片交换一般涉及三个问题:

第一、索取;

第二 接受;

第三、如何递上名片。

如何索取名片,最好不要直接索要名片,除非非常必要,万不得已。

名片的递送。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街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名片的存放。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递送名片是晚辈,下属,男士给长辈,上司,女士 握手是长辈,上司,女士先伸手。

第三篇:西方礼节

一、外国人的手势和头势。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人在和别人闲聊时,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手势和我们不同,如:中国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子来表示“我”,而大多数西方人则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用点头来表示同意,以摇头来表示不同意。但在斯里兰卡、印度、海尔巴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

二、叩手指的礼节。在香港、澳门等地方,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表示感谢。

三、握手、拥抱、新吻。在我国,人们相遇,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相识,都伸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非洲某些地方,认为左手是低下的、不洁净的,他们习惯不用左手拿东西,忌用左手握手;新西兰岛上的居民在见面时则互相碰擦鼻子;在欧洲,人们握手致意的习惯往往只用于新相识之间,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额。辈份相同的朋友或兄弟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亲吻嘴巴。

四、碰杯的由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每逢宴会、节日、生日、婚日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便欢聚一堂,饮酒助兴。一开始主人总是要举杯和大家相碰表示庆贺。据传,大约在古罗马时期,流行着一种决斗的习俗,在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喝时要先把杯中的酒倒给对方一点儿(以此证明里面无毒药),然后一饮而尽。这个习俗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酒席上的碰碰杯。

五、不要随便问外宾的年龄。和外宾接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他,需要询问外宾年龄时,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而且要面带笑容,客气地说:“某某先生,我可以问一下您的年龄吗?”如果外宾高兴的话,马上会回答你,反之,他会借口避开谈这个问题。这时,你千万不要再追问下去,特别对一个外国文人,更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六、泰国人的礼节。泰国人在一般情况下遇到尊长或贵宾时,如果表示尊重,只需躬身并双手合十行礼就可以了。合十时,双手必须放在额至胸之间,手掌向外倾斜,头稍微低下,对地位高或年龄大者,双掌举得越高表示越尊敬对方。在特定的场合下,平民、贵官直至总理拜见国王及其近亲时都要下跪,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人,叩拜高僧时

也须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亦跪拜于地。

七、日本人的礼节。日本人民见面时,男子总一边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妇女则是深深地一鞠躬表示谢意。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平常互相见面时,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但绝不问:“您吃饭了吗?”一般不在走廊上拉客人长时间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从外边进房间,先脱帽子和大衣、夹衣,一般互相敬礼问候。吸烟时应先征得主人同意,以示尊重。

八、巴西人的礼节。巴西人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至以谢意并把礼品收下。另外,在送礼时,不要轻易的送手帕,他们认为会引起吵架,若有人送就当面交钱,以免日后吵架。巴西人写信、行文时非常注意亲手签名,而对盖印却不太注重,如果给对方写信或双方订一个合同,不亲手签上字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信件会被退回。

九、印度人的礼节。到印度人的庙宇或住宅做客时,进门要先把鞋脱下来。主人和客人见面时不是握手拥抱,而是双手合十。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只有对方愿意并主动伸出手来和你握手时才可以握手。印度人在交谈中赞同对方意见时,不象我们那样点头示意,而是用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在欢迎贵宾时,喜欢献上一束玫瑰花,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到客人的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身份而定,一般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其长度过膝,而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胸前。

十、日本的传统敬酒方式。日本人有自己传统的敬酒方式。每逢设宴招待亲密的朋友时,主人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的桌前送上一块洁白干净的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斟满酒双手送给客人,看着客人将酒一饮而尽;客人饮完后,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也斟满一杯酒,双手送给主人饮,表示主

宾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十一、美国人的礼节。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的客套话是:“您好吗?”,但对方不会答复你,因为这只是双方见面时互用的一句话。首次见面时,他们常常是直呼对方的名字,也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声“喂”或“哈罗”,同样,在社交场合,散场或业务会议散会时,他们也不一定跟每个人道别或握手,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好啦,我们再见吧!”就走了。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如:“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恩。”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也太客套了,不论年龄、社会地位,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他们经常会说:“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称名字表示友善亲近。美国人没有家族世袭的名御,但却使用职业上的名御,这种职业名御有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等。如称:哈利法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等。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意自己因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被人置于突出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若有人请吃午饭或晚饭,不需要送花或礼物,但在节假日去拜访人家时,一般要带点礼物。美国人在谈话时,喜欢做手势,彼此之间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靠得太紧,他们会觉得不舒服,最合适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美国人不喜欢沉默,他们经常侃侃而谈,不使谈话中断,当他们默不作声时并不是说他们同意了你的意见,而是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没礼貌。

十二、英国人的礼节。英国人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处在甜蜜爱情是的男女。在步行时一般不手拉手。英国人也不象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如果你问:“你到哪里去?”“吃过饭了吗?”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他们认为很不合适。英国人很讲究礼貌,当你去访问一位英国人时,你将先在门口敲门,等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在英国正式的宴会上,未到饭店之前要先把衣服、面容整理好。入席后,当司仪说:“为主王陛下和各国元首健康干杯!”时,宾客们不该吸烟。英国人上卫生时不直截了当地说去卫生间,如有人需要大小便时就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解手”等等,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

十三、尼泊尔的礼节。宾主想见时双手合十,口中道声“纳马斯得”。在山区,主宾想见时,主人伸出舌头表示欢迎,在和尼泊尔朋友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向你摇头,但摇头并非表示疑意,因为那儿的习惯是摇头表示赞成,点头表示不赞成。在正式场合,尼泊尔朋友一般都戴官方规定的制帽,这种帽子多为黑色,也有花色的。对于远方来方者,给他带一顶尼泊尔帽以示敬意;客人登程时,尼泊尔朋友喜欢把一种特有的手工制鞋送给朋友上路,男为黑色,女为红色,表示他们祝愿朋友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十四、西方礼俗。“谢谢你”,“对不起”是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凡为你服务,对你的帮助无论大小,都要说声“谢谢”。如果打扰对方,则一定要说声“对不起”。在西方国家,为表示尊重妇女,他们事事均以“女士优先”为指导。妇女进房间时、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等等。上层人士中注意“女士优先”的礼仪。西方人比较讲究仪表礼貌,不随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耳、抓耳、抠鼻子、摸鼻子、擦鼻涕、搔痒、打嗝、用牙签剔牙、打哈欠、伸赖腰、打喷嚏。如不能控制可用手帕捂嘴,轻声咳嗽,并向在场人道歉。在惊讶时不伸舌头,西方人认为伸舌头是污辱人的举止。无论是私人拜访或因公拜访以及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人进屋需脱帽,入室前需轻声叩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不能在主人未允许前破门而入。在和西方人交谈时,须做端正,不要翘腿、摇膝、抖动。对长者以微坐为尊敬,入座后双膝要并拢,女子尤其要注意。西方男人每天早晨要把胡子刮得光光的,不刮胡子被视为失礼。在欧洲,乘自动升降扶梯时,你必须依次排队站在右侧,左

侧是让给有急事的人乘的。

十五、非洲人的礼节。非洲人初次见面一定要寒喧一下,问候身体健康和工作状况,然后再谈正事,对熟悉的人寒喧的程度要更深一层,否则对方就认为你不懂礼貌。见面握手时,对尊敬者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用右手与对方握手。遇到特别亲热者就要握一下他的手,再握住对方拇指,最后再紧紧大握一下的他的手。一般好见面行屈膝礼。在乡村妇女们遇到女宾时就一边围着她转,嘴里一边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尖叫声来表达对女宾亲热的友好,男子(包括老年人)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都可以这样称呼。中非的一些民族在见面时则是谦恭地鞠躬,然后鼓掌,同时说一些令人愉快和互相祝福的话。在毛里塔尼亚,朋友见面时,热情问好,紧拉着手依依不舍。问好时不仅问人好,还要问问对方的羊、牛、骆驼好不好。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大概是因为在这个牧业为主的国家里,牧畜是否兴旺同人们的生活和命

运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吧。

十六、宴席上的客套。中国人宴客,即便菜肴糕点摆满了一桌,说得上是丰餐盛宴,但主人也习惯讲“今晚没什么菜,大家随便用”,至于赞美之话应由客人说。但在西方,宴席上就不是这样的了。当有人请你上饭店吃饭时,做主人的一开始便会介绍“这是本市最好的酒家做得最有名的饭菜”。在家待客就会说“这是我太太(或厨师)最拿手的菜式”,为的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西方宴席对座位的安排也有不同。一般是以女主人为主,主人的右边座位是主宾席,左边的座位的第二宾客,第三位又在右边,其余以此类推。如不依顺序,主宾固然不高兴,越位的客人也会不安。交际场合常敬烟、酒,也需了解这方面习俗的不同。热情的中国主人举杯祝酒,兴奋起来往往说一声“干杯”后一饮而尽,而且也要求对方喝干,认为这样才够朋友。在西方也举杯祝酒,但喝多少由客人自己掌握。敬烟时也需要注意,因为西方社会对吸烟有害于健康已普遍认识,因此主人一般只是将香烟摆在桌上,让客人自己取。如果频频敬烟,客人会不领悟,反面可能引起不愉快。第三节 外国人的忌讳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十三”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它。宴会不能十三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十三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十三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十三”日这一天也常感到不安。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碰巧这一天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会认为将会大难临头。有的西方人把打破镜子看作是自己的运气就要变坏的前兆。不过他们也有一种十分妙趣的解救办法,就是当月圆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放在兜里的硬币翻一个过来,据说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了。在和西方人接触和谈话当中,有时你会碰到这样的事——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无意说出的一句不吉利的话,这时在座的人就会本能地用手指轻轻敲敲桌子,或伸出中指背在食指上,这表示“醒邪祛鬼”。在我们中国,将要出阁的姑娘往往喜欢穿一下做新娘的衣服看是否合身。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却不这样,婚礼之前,姑娘拒绝试穿她们结婚用的礼服,原因是害怕将要到来的幸福婚姻会遭到破裂。西方人忌“十三”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法国人认为核桃是不吉祥之物。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忌用猪作为装饰图案。英国忌用人像作商品装璜。北非一些国家忌

用狗作商品的商标。捷克斯洛伐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毒的标记。土耳其用绿三角表示“免费样品”。在国际上,三角形是警告性标记。在匈牙利,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器皿,就会被认为是有逆运的先兆。罗马尼亚人最忌过堂风。在房间、客厅、过道或行车途中,如果有人同时打开两边门窗通风,一定会有人出来干涉,他们认为过堂风能使人得病。伊兰人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外来人不能对婴儿的眼睛加以评论,若出言不慎,母亲就有可能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印度人认为将孩子放在浴盆中洗操是不人道的,因为盆中的水不会流动,是死水。西班牙的女人上街必须要戴耳环,认为如果不戴耳环就象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会被人笑话。中东人不用左手把东西递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左手用来洗澡、上卫生间,不干净。英国和美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当中节哀是礼,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大哭大闹。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号淘大哭,便是有悖礼教的。在沙特阿拉伯拜访主人家时,你千万不要随便进主人没有领你去过的房间。在那里女性用房和男性用房是严格区分开的,女子一般不准在生人面前露面,如果你因好奇而东走西看,主人就会生气。西方人对于树木,特别是年代久远的树木非常小心谨慎。传说它们会兴妖作怪,给人们带来祸害。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不会随便用手去折断随风飘动的柳条,他们相信这会导致他们要承受失恋的痛苦。在印尼的中爪哇,如果你是夜晚出门绝不能吹口哨,因为当地居民认为吹口哨会把到处游荡的幽灵招引来,使你饱尝它们的拳头。在佛罗斯群岛的居民也不准人们在走夜路时吹口哨,据说这样会把蛇引到身边。在巴基斯坦,全国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根据《古兰经》教规,巴基斯坦严 者罚八十藤鞭。忌提猪,忌吃猪肉、猪油,不用猪制品。忌吃狗肉等奇形怪状的食品。斋日期间,成年穆斯林均须斋戒。妇女忌海参、鱼肚。色彩是人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时,人们对于颜色的爱好也固然不同。欧美许多国家一般都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蓝色和红色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日本人忌绿色、荷花,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巴西人以棕色为凶丧之色,他们认为人死了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很忌讳棕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用蓝衣作为标志。他们相信若梦见蓝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有不好的事。埃塞俄比亚人哀悼死者时穿浅黄色服装,出门做客是绝不能穿的。土耳其人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止用花色,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花是春天的信使,是人们生活中备受欢迎的礼物,但有些花在不同的国家里也是用以表达不同感情的。在许多国家里,玫瑰花和白色的百合花是人们赠送亲戚、朋友,用以表达一种美好感情的礼物。但在中国、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这种花却是人们对死者的虔诚悼念品。在巴西,酱紫色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的。在法国,黄色的花朵是不忠诚的表示。罗马尼亚人喜欢探亲访友时送给对方一束鲜花。他们对花的颜色无禁忌;按传统习惯,罗马尼亚人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例外,如果你去参加亲戚、朋友的生日酒会,放两只鲜花在桌上表示祝贺是最受欢迎的。赏菊是中国人一种雅兴,然而拉丁美洲有些国家把菊花看作“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拿着菊花放在灵前表示致敬。

见面时的礼节

打招呼 礼貌用语 介绍 称呼 握手 鞠躬 拥抱 亲吻

打招呼

·这是最简便、最常用的礼节。

·打招呼一般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见到你很高兴”等用语。特别是遇到熟悉的人不打招呼,或不回答对方向你打招呼,都是失礼的行为。

·要注意:与外国人打招呼,一定要避免中国式的习惯。比如,问候对方“你上哪去”、“你干什么呢”、“最近很忙吧!”等。这样,对方会误以为你想打听他的私事,是一种不礼貌的语言;更不可以说“你吃饭了吗”(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问了),不然外宾还以为你想请他去吃饭呢。

礼貌用语

·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表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一般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有:“请”、“谢谢”、“对不起”、“麻烦您”、“没关系”、“再见”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文明用语。欧美人的思维,凡属不小心干扰、妨碍他人时,都会应该说“对不起”。如在公共场所(走路)无意碰了他人:在自己家里与朋友一起闲谈,临时须离开一下;就连无意中打个哈欠,咳嗽一声,也得说声“对不起”。否则,就会被视为没有修养。日本人也如此,如果有一点打扰的话,他都会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介绍

·涉外场合中,结识朋友,洽谈工作,或进行业务往来等都需要介绍。介绍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介绍,再一种是通过第三者来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客人当中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单位(部门),担任什么职务(职称)等。

·自我介绍时一定要目视对方,神态自然而庄重,语言清楚并简炼。不可含糊不清,吞吞吐吐。

·现在的自我介绍,多采用递交名片的方式。在递交名片特别是接受名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最好用双手接受。这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二是,一定要看名片上的内容,也可读出声来。这表示认识了对方,也表示对对方身份或职务的一种认可。切忌连看都不看的揣在兜里,或随便的放在一边。

·通过第三者介绍时,应该掌握的方法是,首先介绍身份高或年龄大的,然后依次介绍。介绍具体人时,须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在为其它两人介绍时,应将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还应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被介绍的人要有所表示,或微笑或点头示意。

称呼

·在与外宾相见或相识,首先遇到的是称呼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对男人称“先生”,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已婚妇女称“女士”。如果不清楚女方婚否,应称“小姐”或“女士”,不可称其为“夫人”。

·对官方中有职务的人,可称职衔加“先生”,如某某“局长先生”;对部长级以上的人士,可称“阁下”。

·对有学位或职称的人士,一定要称其学位,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这样外宾非常高兴,因为是对他学术(成就)上的一种认可。

·对欧洲人的称呼,普遍称对方为“您”,如果对陌生人随便称“你”,常常会冒犯对方。交谈或打听事情时,切忌使用“喂”、“哎”等,那样人家认为你缺乏教养,引起反感。

·对美国人的称呼,在非正式场合或相识的人,美国人喜欢以名字或昵称相呼,这样更亲切、自然,但在正式场合或对对方不熟悉时,一定使用正式的称谓。

·对日本人的称呼,“先生”一词,仅用于教师、律师、医生和国会议员,否则被称呼的人会感到窘迫和不安。一般对男士以“某某桑“相称,意思是“老王”、“小张”、“田中先生”等。另外,日本人之间不称“你”或“您”。这只限于夫妻之间或长辈称小辈,在正式场合基本不用,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对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人士的称呼,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有名、父名、姓三部分组成,如: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伊万诺夫,一般应称其姓,表示尊重。如果说非常熟悉,也可称其名或父名。对年轻的女性,应该称其“姑娘”,这样更有亲切感。

握手

·这是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一种礼节。它有一种相识、感谢、慰问、鼓励、祝贺的意志和情感。在对外交往中,握手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太用力: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握手可稍紧、时间稍长一些,以表示亲切、热烈。

二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可握得太紧,更不宜握得太久;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三是,要掌握握手的顺序:

A、男女之间,男方须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果对方不伸手,男方就只能点头或鞠躬致意;

B、宾主之间,主人应当先向客人伸手,表示欢迎;

C、上下级或长幼之间,下级的或年轻的要等上级的或年长的伸出手后再握手。

四是,几个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可交叉握手。待别人握完后再行握手。

五是,如遇客人较多时,可与主要人员或熟人握手,对其余的人点头致意即可。

六是,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按西方人传统,妇女可以戴手套握手。

总之,握手时,精神应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鞠躬

·鞠躬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现在的日本,鞠躬礼是最讲究的。所以我们在同日本人打交道时要懂得这一礼节。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鞠躬对韩国和朝鲜人来说也很讲究。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韩国和朝鲜妇女在会谈、宴会或作客时,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告别时面对客人慢慢退去,表示 一种诚恳和敬意。行鞠躬礼掌握的要领是:

A、脖子不可伸得太长,不可挺出下颏;

B、耳和肩在同一高度:

C、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双目注视对方的胸部,随着身体向下弯曲,双手逐渐向下,朝膝盖方向下垂。

拥抱

·这是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表达一种热烈、友好和亲密之意。对此,我们应当以落落大方的姿态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应拒绝。

·拥抱礼常用的有三种,即正面贴身拥抱、搂肩式拥抱和象征性拥抱(演出或体育比赛得胜后做出的姿

势)。这里介绍最常用的第一种——正面贴身拥抱。

·标准的做法是: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臂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先向左侧拥抱,再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拥抱时,也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对方的左臂后侧,以示亲切。

亲吻

·亲吻是西方一种比较古老的礼仪,即使是现在,这种礼仪也非常流行和常见。一般经常使用的是吻脸礼和吻手礼两种。由于亲吻礼所吻的各个部位不同,因而所表达的含义和感情也不同。

·在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是吻脸颊。它表达一种友好和和平。作为中国人,假若我们在社交场合被异性所吻,这是备受尊重的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异想天开。

·对于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这是在西方社交场合,男士向女士致敬的一种非常有礼的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在社交场合,男士走到女士面前,立正垂首致意,然后用双手或右手接住女士给他的手,轻轻抬起,并腑身弯腰,使自己的嘴唇在女士的手背上轻轻一吻,或者象征性地做一个吻的动作就算完成此礼节。

·值得注意的:一是吻手礼仅局限于室内的社交场;二是只有当女士在男士面前做出准许的暗示,即她的右臂微微抬起时,才可行吻手礼。切忌操之过急或强抓硬吻。

中国传统礼仪之【初次见面】

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

可。

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致意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

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

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

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各国第一次见面时的礼节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

以对待。

法国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

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

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

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 “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

生” “小姐”或“夫人” 相称。

巴西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埃及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南亚摇头礼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

反.南非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

子上或头发上。

英国

仪态礼仪: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在英国,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命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商务礼仪: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在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宜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视为缺乏

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的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在主人家做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日本(或韩国.朝鲜)的见面礼节 及其由来和意义

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

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

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

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日本人通常不

喜欢彼此握手。

日本人的鞠躬不同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程度,分为集中:

1、礼节性最高的90°的鞠躬,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的道歉。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0°的鞠躬,一般用于打招呼的时候,比如早上遇到

3、同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另外,日本人不但说话的时候用鞠躬来表示一种礼貌,即使在接电话的时候,也是一边点头一边说的。例如在电话里说“はい”的时候,如果不点一下头,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个习惯吧)

吃过日本料理的外国人,都有同感,那就是不论你吃的时候是如何的饕餮,但两小时后你准有饿感,原因是油水太少了。有人从饮食文化上分析后,说西方是烤,中国是烧,日本则是煮。煮用水,吃的是清淡雅,烧用油,讲的是色香味。当然,熘炒烹炸起来,不免油烟四起,挂壁熏室。那日租房,房东就告诉我,你们烧中华料理,最好把厨灶四壁用报纸贴一下,而且要勤换常调。否则日子长了,连榻榻米都会发粘、变色,还要注意排风之类,等等云云。后来去几处朋友家,见“遮纸术”已是家家的灶间风景了。

介绍人介绍双方时,应该首先把年龄小的介绍给年龄大的人,把身份、地位低的介绍给身份、地位高的人,把自己熟悉的一方介绍给不熟悉的一方。

在介绍姓名的同时,一般需要说明其所在的单位或团体,如果有职务的话,要介绍职务。

日本人见面一般不习惯握手、拥抱,而是习惯于鞠躬,在接待外国人时也倾向于握手时稍微鞠一下躬。

日本人在自我介绍时,一般只说自己的姓氏而不说名。【8

H!`=t ++ 日语123 riyu123.cn 更多资源 更好服务 ++yMM;BTc】

在称呼别人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姓氏的后面加一个[さん]就可以了。

如果称呼「○○くん」时,则意味着对方比自己年龄小或者地位低。

而「○○ちゃん」则只用于称呼小孩子或者非常亲密的人。

此外,名片文化也是日本商务往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初次见面的日本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上自

己的名片。

在递名片时,通常由身份、地位较低的人先递,而且要站起身来,在双手递出名片的同时报出自己的单位

和姓名。

接受对方名片时,应该双手接过,并且仔细看过名片后再收入名片夹。

如果漫不经心地看几眼就匆匆收起,会被认为是极不礼物行为。

韩国特别礼仪介绍

在韩国,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

示异议。

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

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

到韩国朋友家做客礼仪

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韩国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敬长是韩国民族属恪守的传统礼仪。

韩国人热情好客,每逢宾客来访,总是根据客人身份举行适当规格的欢迎仪式,接待外国首脑来访,要按国际惯例举行盛大迎送仪式,数十万人夹道欢迎或送别,场面隆重。无论在什么场合遇见外国朋友,韩国人总是彬彬有礼,热情问候,谈话得体,主动让道,挥手再见。

邀到韩国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进行充分准备,并将室内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韩国人时间观念很强,人总是按约定的时间等候客人的到来,有的人家还要全家到户外迎候。客人到来时,主人多弯腰鞠躬表示欢迎,并热情地将客人迎进家中,有饮料、水果等招待。韩国人素来待客慷慨大方,主人总要挽留客人吃饭,许多人家还要挽留远到而来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几天,用丰盛的饭菜款待。

韩国社交礼仪食俗

韩国人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杀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撕狗肉吃,喝肉汤。

制作猪肉汤进,要用煮狗的原汤,加熟狗肉丝、精盐、辣椒面、香菜、葱丝、熟芝麻,调制好,再随意配酱油、芥末酱、韭菜花及辣椒面,鲜咸辣,其味极煮好的狗肉撒成丝,加葱丝、姜末、蒜末、香菜、清盐、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

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调料,拌成菜肴,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酒肴。

韩国的食“礼”

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

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

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

在桌外,这是这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人是一个好动感情民族,对于我们这种把感情通过聚餐表现时,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在理智上承认它是一种不卫生的“食礼”。

韩国饮酒礼仪

韩国人家里如有贵客临门,主人感到十分荣幸,一般会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应尽量多喝酒,多吃饭菜。

吃得越多,主人越发感到有面子。

在饮酒时,韩国人很讲究礼仪。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辈份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在特殊情况下,晚辈和下级可背脸而饮。

传统观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

经允许,下级、晚辈可向上级、前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前辈斟酒,一连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饮。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饮酒碰杯进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是失礼。

一、外国人的手势和头势。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人在和别人闲聊时,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手势和我们不同,如:中国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子来表示“我”,而大多数西方人则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用点头来表示同意,以摇头来表示不同意。但在斯里兰卡、印度、海尔巴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

二、叩手指的礼节。在香港、澳门等地方,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表示感谢。

三、握手、拥抱、新吻。在我国,人们相遇,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相识,都伸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非洲某些地方,认为左手是低下的、不洁净的,他们习惯不用左手拿东西,忌用左手握手;新西兰岛上的居民在见面时则互相碰擦鼻子;在欧洲,人们握手致意的习惯往往只用于新相识之间,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额。辈份相同的朋友或兄弟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亲吻嘴巴。

四、碰杯的由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每逢宴会、节日、生日、婚日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便欢聚一堂,饮酒助兴。一开始主人总是要举杯和大家相碰表示庆贺。据传,大约在古罗马时期,流行着一种决斗的习俗,在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喝时要先把杯中的酒倒给对方一点儿(以此证明里面无毒药),然后一饮而尽。这个习俗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酒席上的碰碰杯。

五、不要随便问外宾的年龄。和外宾接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他,需要询问外宾年龄时,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而且要面带笑容,客气地说:“某某先生,我可以问一下您的年龄吗?”如果外宾高兴的话,马上会回答你,反之,他会借口避开谈这个问题。这时,你千万不要再追问下去,特别对一个外国文人,更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六、泰国人的礼节。泰国人在一般情况下遇到尊长或贵宾时,如果表示尊重,只需躬身并双手合十行礼就可以了。合十时,双手必须放在额至胸之间,手掌向外倾斜,头稍微低下,对地位高或年龄大者,双掌举得越高表示越尊敬对方。在特定的场合下,平民、贵官直至总理拜见国王及其近亲时都要下跪,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人,叩拜高僧时

也须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亦跪拜于地。

七、日本人的礼节。日本人民见面时,男子总一边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妇女则是深深地一鞠躬表示谢意。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平常互相见面时,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但绝不问:“您吃饭了吗?”一般不在走廊上拉客人长时间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从外边进房间,先脱帽子和大衣、夹衣,一般互相敬礼问候。吸烟时应先征得主人同意,以示尊重。

八、巴西人的礼节。巴西人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至以谢意并把礼品收下。另外,在送礼时,不要轻易的送手帕,他们认为会引起吵架,若有人送就当面交钱,以免日后吵架。巴西人写信、行文时非常注意亲手签名,而对盖印却不太注重,如果给对方写信或双方订一个合同,不亲手签上字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信件会被退回。

九、印度人的礼节。到印度人的庙宇或住宅做客时,进门要先把鞋脱下来。主人和客人见面时不是握手拥抱,而是双手合十。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只有对方愿意并主动伸出手来和你握手时才可以握手。印度人在交谈中赞同对方意见时,不象我们那样点头示意,而是用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在欢迎贵宾时,喜欢献上一束玫瑰花,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到客人的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身份而定,一般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其长度过膝,而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胸前。

十、日本的传统敬酒方式。日本人有自己传统的敬酒方式。每逢设宴招待亲密的朋友时,主人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的桌前送上一块洁白干净的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斟满酒双手送给客人,看着客人将酒一饮而尽;客人饮完后,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也斟满一杯酒,双手送给主人饮,表示主

宾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十一、美国人的礼节。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的客套话是:“您好吗?”,但对方不会答复你,因为这只是双方见面时互用的一句话。首次见面时,他们常常是直呼对方的名字,也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声“喂”或“哈罗”,同样,在社交场合,散场或业务会议散会时,他们也不一定跟每个人道别或握手,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好啦,我们再见吧!”就走了。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如:“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恩。”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也太客套了,不论年龄、社会地位,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他们经常会说:“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称名字表示友善亲近。美国人没有家族世袭的名御,但却使用职业上的名御,这种职业名御有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等。如称:哈利法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等。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意自己因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被人置于突出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若有人请吃午饭或晚饭,不需要送花或礼物,但在节假日去拜访人家时,一般要带点礼物。美国人在谈话时,喜欢做手势,彼此之间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靠得太紧,他们会觉得不舒服,最合适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美国人不喜欢沉默,他们经常侃侃而谈,不使谈话中断,当他们默不作声时并不是说他们同意了你的意见,而是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没礼貌。

十二、英国人的礼节。英国人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处在甜蜜爱情是的男女。在步行时一般不手拉手。英国人也不象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如果你问:“你到哪里去?”“吃过饭了吗?”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他们认为很不合适。英国人很讲究礼貌,当你去访问一位英国人时,你将先在门口敲门,等他说“请进”才能进去。在英国正式的宴会上,未到饭店之前要先把衣服、面容整理好。入席后,当司仪说:“为主王陛下和各国元首健康干杯!”时,宾客们不该吸烟。英国人上卫生时不直截了当地说去卫生间,如有人需要大小便时就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解手”等等,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

十三、尼泊尔的礼节。宾主想见时双手合十,口中道声“纳马斯得”。在山区,主宾想见时,主人伸出舌头表示欢迎,在和尼泊尔朋友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向你摇头,但摇头并非表示疑意,因为那儿的习惯是摇头表示赞成,点头表示不赞成。在正式场合,尼泊尔朋友一般都戴官方规定的制帽,这种帽子多为黑色,也有花色的。对于远方来方者,给他带一顶尼泊尔帽以示敬意;客人登程时,尼泊尔朋友喜欢把一种特有的手工制鞋送给朋友上路,男为黑色,女为红色,表示他们祝愿朋友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十四、西方礼俗。“谢谢你”,“对不起”是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凡为你服务,对你的帮助无论大小,都要说声“谢谢”。如果打扰对方,则一定要说声“对不起”。在西方国家,为表示尊重妇女,他们事事均以“女士优先”为指导。妇女进房间时、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等等。上层人士中注意“女士优先”的礼仪。西方人比较讲究仪表礼貌,不随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耳、抓耳、抠鼻子、摸鼻子、擦鼻涕、搔痒、打嗝、用牙签剔牙、打哈欠、伸赖腰、打喷嚏。如不能控制可用手帕捂嘴,轻声咳嗽,并向在场人道歉。在惊讶时不伸舌头,西方人认为伸舌头是污辱人的举止。无论是私人拜访或因公拜访以及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人进屋需脱帽,入室前需轻声叩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不能在主人未允许前破门而入。在和西方人交谈时,须做端正,不要翘腿、摇膝、抖动。对长者以微坐为尊敬,入座后双膝要并拢,女子尤其要注意。西方男人每天早晨要把胡子刮得光光的,不刮胡子被视为失礼。在欧洲,乘自动升降扶梯时,你必须依次排队站在右侧,左

侧是让给有急事的人乘的。

十五、非洲人的礼节。非洲人初次见面一定要寒喧一下,问候身体健康和工作状况,然后再谈正事,对熟悉的人寒喧的程度要更深一层,否则对方就认为你不懂礼貌。见面握手时,对尊敬者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用右手与对方握手。遇到特别亲热者就要握一下他的手,再握住对方拇指,最后再紧紧大握一下的他的手。一般好见面行屈膝礼。在乡村妇女们遇到女宾时就一边围着她转,嘴里一边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尖叫声来表达对女宾亲热的友好,男子(包括老年人)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都可以这样称呼。中非的一些民族在见面时则是谦恭地鞠躬,然后鼓掌,同时说一些令人愉快和互相祝福的话。在毛里塔尼亚,朋友见面时,热情问好,紧拉着手依依不舍。问好时不仅问人好,还要问问对方的羊、牛、骆驼好不好。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大概是因为在这个牧业为主的国家里,牧畜是否兴旺同人们的生活和命

运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吧。

十六、宴席上的客套。中国人宴客,即便菜肴糕点摆满了一桌,说得上是丰餐盛宴,但主人也习惯讲“今晚没什么菜,大家随便用”,至于赞美之话应由客人说。但在西方,宴席上就不是这样的了。当有人请你上饭店吃饭时,做主人的一开始便会介绍“这是本市最好的酒家做得最有名的饭菜”。在家待客就会说“这是我太太(或厨师)最拿手的菜式”,为的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西方宴席对座位的安排也有不同。一般是以女主人为主,主人的右边座位是主宾席,左边的座位的第二宾客,第三位又在右边,其余以此类推。如不依顺序,主宾固然不高兴,越位的客人也会不安。交际场合常敬烟、酒,也需了解这方面习俗的不同。热情的中国主人举杯祝酒,兴奋起来往往说一声“干杯”后一饮而尽,而且也要求对方喝干,认为这样才够朋友。在西方也举杯祝酒,但喝多少由客人自己掌握。敬烟时也需要注意,因为西方社会对吸烟有害于健康已普遍认识,因此主人一般只是将香烟摆在桌上,让客人自己取。如果频频敬烟,客人会不领悟,反面可能引起不愉快。第三节 外国人的忌讳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十三”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它。宴会不能十三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十三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十三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十三”日这一天也常感到不安。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碰巧这一天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会认为将会大难临头。有的西方人把打破镜子看作是自己的运气就要变坏的前兆。不过他们也有一种十分妙趣的解救办法,就是当月圆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放在兜里的硬币翻一个过来,据说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了。在和西方人接触和谈话当中,有时你会碰到这样的事——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无意说出的一句不吉利的话,这时在座的人就会本能地用手指轻轻敲敲桌子,或伸出中指背在食指上,这表示“醒邪祛鬼”。在我们中国,将要出阁的姑娘往往喜欢穿一下做新娘的衣服看是否合身。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却不这样,婚礼之前,姑娘拒绝试穿她们结婚用的礼服,原因是害怕将要到来的幸福婚姻会遭到破裂。西方人忌“十三”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法国人认为核桃是不吉祥之物。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忌用猪作为装饰图案。英国忌用人像作商品装璜。北非一些国家忌

用狗作商品的商标。捷克斯洛伐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毒的标记。土耳其用绿三角表示“免费样品”。在国际上,三角形是警告性标记。在匈牙利,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器皿,就会被认为是有逆运的先兆。罗马尼亚人最忌过堂风。在房间、客厅、过道或行车途中,如果有人同时打开两边门窗通风,一定会有人出来干涉,他们认为过堂风能使人得病。伊兰人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外来人不能对婴儿的眼睛加以评论,若出言不慎,母亲就有可能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印度人认为将孩子放在浴盆中洗操是不人道的,因为盆中的水不会流动,是死水。西班牙的女人上街必须要戴耳环,认为如果不戴耳环就象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会被人笑话。中东人不用左手把东西递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左手用来洗澡、上卫生间,不干净。英国和美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当中节哀是礼,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大哭大闹。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号淘大哭,便是有悖礼教的。在沙特阿拉伯拜访主人家时,你千万不要随便进主人没有领你去过的房间。在那里女性用房和男性用房是严格区分开的,女子一般不准在生人面前露面,如果你因好奇而东走西看,主人就会生气。西方人对于树木,特别是年代久远的树木非常小心谨慎。传说它们会兴妖作怪,给人们带来祸害。无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不会随便用手去折断随风飘动的柳条,他们相信这会导致他们要承受失恋的痛苦。在印尼的中爪哇,如果你是夜晚出门绝不能吹口哨,因为当地居民认为吹口哨会把到处游荡的幽灵招引来,使你饱尝它们的拳头。在佛罗斯群岛的居民也不准人们在走夜路时吹口哨,据说这样会把蛇引到身边。在巴基斯坦,全国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根据《古兰经》教规,巴基斯坦严 者罚八十藤鞭。忌提猪,忌吃猪肉、猪油,不用猪制品。忌吃狗肉等奇形怪状的食品。斋日期间,成年穆斯林均须斋戒。妇女忌海参、鱼肚。色彩是人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然而在不同的国家时,人们对于颜色的爱好也固然不同。欧美许多国家一般都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蓝色和红色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日本人忌绿色、荷花,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巴西人以棕色为凶丧之色,他们认为人死了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很忌讳棕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用蓝衣作为标志。他们相信若梦见蓝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有不好的事。埃塞俄比亚人哀悼死者时穿浅黄色服装,出门做客是绝不能穿的。土耳其人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止用花色,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花是春天的信使,是人们生活中备受欢迎的礼物,但有些花在不同的国家里也是用以表达不同感情的。在许多国家里,玫瑰花和白色的百合花是人们赠送亲戚、朋友,用以表达一种美好感情的礼物。但在中国、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这种花却是人们对死者的虔诚悼念品。在巴西,酱紫色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的。在法国,黄色的花朵是不忠诚的表示。罗马尼亚人喜欢探亲访友时送给对方一束鲜花。他们对花的颜色无禁忌;按传统习惯,罗马尼亚人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例外,如果你去参加亲戚、朋友的生日酒会,放两只鲜花在桌上表示祝贺是最受欢迎的。赏菊是中国人一种雅兴,然而拉丁美洲有些国家把菊花看作“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拿着菊花放在灵前表示致敬。

见面时的礼节

打招呼 礼貌用语 介绍 称呼 握手 鞠躬 拥抱 亲吻

打招呼

·这是最简便、最常用的礼节。

·打招呼一般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见到你很高兴”等用语。特别是遇到熟悉的人不打招呼,或不回答对方向你打招呼,都是失礼的行为。

·要注意:与外国人打招呼,一定要避免中国式的习惯。比如,问候对方“你上哪去”、“你干什么呢”、“最近很忙吧!”等。这样,对方会误以为你想打听他的私事,是一种不礼貌的语言;更不可以说“你吃饭了吗”(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问了),不然外宾还以为你想请他去吃饭呢。

礼貌用语

·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表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一般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有:“请”、“谢谢”、“对不起”、“麻烦您”、“没关系”、“再见”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文明用语。欧美人的思维,凡属不小心干扰、妨碍他人时,都会应该说“对不起”。如在公共场所(走路)无意碰了他人:在自己家里与朋友一起闲谈,临时须离开一下;就连无意中打个哈欠,咳嗽一声,也得说声“对不起”。否则,就会被视为没有修养。日本人也如此,如果有一点打扰的话,他都会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介绍

·涉外场合中,结识朋友,洽谈工作,或进行业务往来等都需要介绍。介绍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介绍,再一种是通过第三者来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客人当中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单位(部门),担任什么职务(职称)等。

·自我介绍时一定要目视对方,神态自然而庄重,语言清楚并简炼。不可含糊不清,吞吞吐吐。

·现在的自我介绍,多采用递交名片的方式。在递交名片特别是接受名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最好用双手接受。这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二是,一定要看名片上的内容,也可读出声来。这表示认识了对方,也表示对对方身份或职务的一种认可。切忌连看都不看的揣在兜里,或随便的放在一边。

·通过第三者介绍时,应该掌握的方法是,首先介绍身份高或年龄大的,然后依次介绍。介绍具体人时,须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在为其它两人介绍时,应将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还应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被介绍的人要有所表示,或微笑或点头示意。

称呼

·在与外宾相见或相识,首先遇到的是称呼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对男人称“先生”,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已婚妇女称“女士”。如果不清楚女方婚否,应称“小姐”或“女士”,不可称其为“夫人”。

·对官方中有职务的人,可称职衔加“先生”,如某某“局长先生”;对部长级以上的人士,可称“阁下”。

·对有学位或职称的人士,一定要称其学位,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这样外宾非常高兴,因为是对他学术(成就)上的一种认可。

·对欧洲人的称呼,普遍称对方为“您”,如果对陌生人随便称“你”,常常会冒犯对方。交谈或打听事情时,切忌使用“喂”、“哎”等,那样人家认为你缺乏教养,引起反感。

·对美国人的称呼,在非正式场合或相识的人,美国人喜欢以名字或昵称相呼,这样更亲切、自然,但在正式场合或对对方不熟悉时,一定使用正式的称谓。

·对日本人的称呼,“先生”一词,仅用于教师、律师、医生和国会议员,否则被称呼的人会感到窘迫和不安。一般对男士以“某某桑“相称,意思是“老王”、“小张”、“田中先生”等。另外,日本人之间不称“你”或“您”。这只限于夫妻之间或长辈称小辈,在正式场合基本不用,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对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人士的称呼,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有名、父名、姓三部分组成,如: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伊万诺夫,一般应称其姓,表示尊重。如果说非常熟悉,也可称其名或父名。对年轻的女性,应该称其“姑娘”,这样更有亲切感。

握手

·这是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一种礼节。它有一种相识、感谢、慰问、鼓励、祝贺的意志和情感。在对外交往中,握手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太用力: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握手可稍紧、时间稍长一些,以表示亲切、热烈。

二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可握得太紧,更不宜握得太久;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三是,要掌握握手的顺序:

A、男女之间,男方须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果对方不伸手,男方就只能点头或鞠躬致意;

B、宾主之间,主人应当先向客人伸手,表示欢迎;

C、上下级或长幼之间,下级的或年轻的要等上级的或年长的伸出手后再握手。

四是,几个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可交叉握手。待别人握完后再行握手。

五是,如遇客人较多时,可与主要人员或熟人握手,对其余的人点头致意即可。

六是,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按西方人传统,妇女可以戴手套握手。

总之,握手时,精神应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鞠躬

·鞠躬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现在的日本,鞠躬礼是最讲究的。所以我们在同日本人打交道时要懂得这一礼节。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鞠躬对韩国和朝鲜人来说也很讲究。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韩国和朝鲜妇女在会谈、宴会或作客时,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告别时面对客人慢慢退去,表示 一种诚恳和敬意。行鞠躬礼掌握的要领是:

A、脖子不可伸得太长,不可挺出下颏;

B、耳和肩在同一高度:

C、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双目注视对方的胸部,随着身体向下弯曲,双手逐渐向下,朝膝盖方向下垂。

拥抱

·这是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表达一种热烈、友好和亲密之意。对此,我们应当以落落大方的姿态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应拒绝。

·拥抱礼常用的有三种,即正面贴身拥抱、搂肩式拥抱和象征性拥抱(演出或体育比赛得胜后做出的姿

势)。这里介绍最常用的第一种——正面贴身拥抱。

·标准的做法是: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臂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先向左侧拥抱,再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拥抱时,也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对方的左臂后侧,以示亲切。

亲吻

·亲吻是西方一种比较古老的礼仪,即使是现在,这种礼仪也非常流行和常见。一般经常使用的是吻脸礼和吻手礼两种。由于亲吻礼所吻的各个部位不同,因而所表达的含义和感情也不同。

·在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是吻脸颊。它表达一种友好和和平。作为中国人,假若我们在社交场合被异性所吻,这是备受尊重的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异想天开。

·对于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这是在西方社交场合,男士向女士致敬的一种非常有礼的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在社交场合,男士走到女士面前,立正垂首致意,然后用双手或右手接住女士给他的手,轻轻抬起,并腑身弯腰,使自己的嘴唇在女士的手背上轻轻一吻,或者象征性地做一个吻的动作就算完成此礼节。

·值得注意的:一是吻手礼仅局限于室内的社交场;二是只有当女士在男士面前做出准许的暗示,即她的右臂微微抬起时,才可行吻手礼。切忌操之过急或强抓硬吻。

中国传统礼仪之【初次见面】

介绍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

可。

握手 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动、热情、适时的握手是很必要的,这样做会增加亲切感。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致意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可摘帽点头致意,离别时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

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

微笑致意。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

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各国第一次见面时的礼节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

以对待。

法国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

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

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

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 “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

生” “小姐”或“夫人” 相称。

巴西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埃及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南亚摇头礼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

反.南非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

子上或头发上。

英国

仪态礼仪: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在英国,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命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商务礼仪: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在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宜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视为缺乏

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的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在主人家做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日本(或韩国.朝鲜)的见面礼节 及其由来和意义

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

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

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

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日本人通常不

喜欢彼此握手。

日本人的鞠躬不同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程度,分为集中:

1、礼节性最高的90°的鞠躬,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的道歉。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0°的鞠躬,一般用于打招呼的时候,比如早上遇到

3、同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另外,日本人不但说话的时候用鞠躬来表示一种礼貌,即使在接电话的时候,也是一边点头一边说的。例如在电话里说“はい”的时候,如果不点一下头,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个习惯吧)

吃过日本料理的外国人,都有同感,那就是不论你吃的时候是如何的饕餮,但两小时后你准有饿感,原因是油水太少了。有人从饮食文化上分析后,说西方是烤,中国是烧,日本则是煮。煮用水,吃的是清淡雅,烧用油,讲的是色香味。当然,熘炒烹炸起来,不免油烟四起,挂壁熏室。那日租房,房东就告诉我,你们烧中华料理,最好把厨灶四壁用报纸贴一下,而且要勤换常调。否则日子长了,连榻榻米都会发粘、变色,还要注意排风之类,等等云云。后来去几处朋友家,见“遮纸术”已是家家的灶间风景了。

介绍人介绍双方时,应该首先把年龄小的介绍给年龄大的人,把身份、地位低的介绍给身份、地位高的人,把自己熟悉的一方介绍给不熟悉的一方。

在介绍姓名的同时,一般需要说明其所在的单位或团体,如果有职务的话,要介绍职务。

日本人见面一般不习惯握手、拥抱,而是习惯于鞠躬,在接待外国人时也倾向于握手时稍微鞠一下躬。

日本人在自我介绍时,一般只说自己的姓氏而不说名。【8

H!`=t ++ 日语123 riyu123.cn 更多资源 更好服务 ++yMM;BTc】

在称呼别人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姓氏的后面加一个[さん]就可以了。

如果称呼「○○くん」时,则意味着对方比自己年龄小或者地位低。

而「○○ちゃん」则只用于称呼小孩子或者非常亲密的人。

此外,名片文化也是日本商务往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初次见面的日本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上自

己的名片。

在递名片时,通常由身份、地位较低的人先递,而且要站起身来,在双手递出名片的同时报出自己的单位

和姓名。

接受对方名片时,应该双手接过,并且仔细看过名片后再收入名片夹。

如果漫不经心地看几眼就匆匆收起,会被认为是极不礼物行为。

韩国特别礼仪介绍

在韩国,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

示异议。

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

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

到韩国朋友家做客礼仪

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韩国人十分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尊敬长是韩国民族属恪守的传统礼仪。

韩国人热情好客,每逢宾客来访,总是根据客人身份举行适当规格的欢迎仪式,接待外国首脑来访,要按国际惯例举行盛大迎送仪式,数十万人夹道欢迎或送别,场面隆重。无论在什么场合遇见外国朋友,韩国人总是彬彬有礼,热情问候,谈话得体,主动让道,挥手再见。

邀到韩国朋友家中做客,主人家事先要进行充分准备,并将室内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韩国人时间观念很强,人总是按约定的时间等候客人的到来,有的人家还要全家到户外迎候。客人到来时,主人多弯腰鞠躬表示欢迎,并热情地将客人迎进家中,有饮料、水果等招待。韩国人素来待客慷慨大方,主人总要挽留客人吃饭,许多人家还要挽留远到而来的客人在家中留宿几天,用丰盛的饭菜款待。

韩国社交礼仪食俗

韩国人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杀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撕狗肉吃,喝肉汤。

制作猪肉汤进,要用煮狗的原汤,加熟狗肉丝、精盐、辣椒面、香菜、葱丝、熟芝麻,调制好,再随意配酱油、芥末酱、韭菜花及辣椒面,鲜咸辣,其味极煮好的狗肉撒成丝,加葱丝、姜末、蒜末、香菜、清盐、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

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调料,拌成菜肴,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酒肴。

韩国的食“礼”

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

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

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

在桌外,这是这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人是一个好动感情民族,对于我们这种把感情通过聚餐表现时,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在理智上承认它是一种不卫生的“食礼”。

韩国饮酒礼仪

韩国人家里如有贵客临门,主人感到十分荣幸,一般会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应尽量多喝酒,多吃饭菜。

吃得越多,主人越发感到有面子。

在饮酒时,韩国人很讲究礼仪。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辈份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在特殊情况下,晚辈和下级可背脸而饮。

传统观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

经允许,下级、晚辈可向上级、前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前辈斟酒,一连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饮。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饮酒碰杯进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是失礼。

第四篇:礼仪礼节

一、礼貌

(1)礼貌的概念

礼貌是人与人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是文明行为的最起码要求。

(2)礼貌的主要内容:

A、遵守社会公德

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公民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公德的内容包括: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妇女、关心老人,救死扶伤等。

B、遵时守信

遵时就是遵守规定或约定的时间。

守信就是要讲信用,不可言而无信。

C、真诚友善

所谓人际交往时的真诚,是指交往时必须做到诚心待人,心口如一。

D、理解宽容

理解,就是懂得别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别人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宽容就是宽容大量,能容人,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E、热情有度

热情是指对人要有热烈的感情,使人感到温暧。有度是指对人热情要有一定尺度,既不可显得过于热情,也不能缺乏热情。

F、互尊互帮

互尊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帮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G、仪表端庄(指对对方的服务态度)

讲究卫生(指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注意个人卫生)

H、女士优先

即要遵循凡事“先女后男”的原则。

不问及女士、小姐的个人私事,指年龄、胖瘦、收入等。

(3)基本礼貌行为

1、微笑,与客人保持眼光接触;

2、主动向客人问好;

3、尽量称呼客人的姓氏;

4、主动让路、让位给客人,请客人先行;

5、三人以上对话,须用相互都能听懂的语言;

6、不可询问客人私人问题(如年龄、收入、婚姻)

7、复述客人要求;

8、不能满足或不明白客人时必须立即道歉, 同时给客人一个解决的建议可主动协助联系解决;绝对不可以将客人当成皮球!

9、在工作岗位时-精神饱满,不可聊天,吃东西;随时留意客人是否需要服务;

10、走路时-切勿太慢/太快/奔跑或摆动太大而引起客人注意;

11、和客人应对时-站在客人面前约一手臂距离,注意力集中,耐心聆听,不可作忙碌状;不可在客人背后突然说话:如遇另一客人有事,应点头微笑示意,不可视而不见,让客人知道你尽快为他服务。

(4)礼貌修养

1、礼貌修养的定义

礼貌修养是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修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艰苦磨练以及长期陶治,逐渐使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怎样培养礼貌修养

①自觉学习礼貌礼节方面的知识

②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

③努力进行自我性情陶治,纠正自己不文明不讲礼貌的不良习气。

④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5)怎样才能做到礼貌服务

①了解你的客人

②了解你的商品

③举止温文尔雅

④注视聆听

⑤笑口常开

⑥整齐清洁

⑦谈吐得体

⑧乐于助人

二、礼节

(1)礼节的概念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时惯用的形式。礼节是关于对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则,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礼节往往从向他人表示敬意的仪式方面表现出来,像点头致敬、鞠躬、握手、吻手和接吻等均属于礼节的各种形式。

(2)日常服务礼节

日常服务礼节最为基本的应该熟悉和掌握的“

一、称呼礼节

二、问候礼节

三、应答礼节

四、迎送礼节

五、操作礼节。其中称呼礼节,问候礼节。应答礼节是体现在语言上的礼节,迎送礼节、操作礼节具体体现在举止上的礼节。

(3)举例介绍日常服务礼节

1、握手礼节

在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很常有的一种礼节,也是国际通行的礼仪。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标准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手掌与地面呈垂直状态,然后五指并用,稍许一握,时间以3秒钟左右为宜。此时需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与他人握手时,手应该是洁净的。

握手要注意先后顺序,一般是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手。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最有礼貌的顺序应该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

与他人握手,有以下几种情况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应避免。

①,男士戴着帽子或手套同他人握手。男士握手前一定要脱下帽子和手套,实在来不及的话,应该向对方道歉。女士与他人握手时不必脱去帽子和手套。军人与他人握手时也不必脱下军帽,标准的做法是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②,长久地握着异性的手不放开。男士与女士握手时,时间要更短一些,用力要更轻一些。一般握一下女士的手指就可以了,不要拉住对方的手忘了松开或用劲显示自己的热情。

③,用左手去同他人握手。握手一定要用右手,除非右手受伤或太脏不能使用,用左手与人相握是不合适的。在特殊情况下用左手与相握应当说明或道歉。④,交叉握手。当两人正握手时,跑上去与正握手的人相握,这是失礼的,应该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⑤,握手时目光他顾,心不在焉。与别人握手时东张西望是不礼貌的。

2、鞠躬礼节:

鞠躬,意即弯腰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它既适用于庄严肃穆或喜庆欢乐的场合,又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所。

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向上级,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表达由衷的敬意,也常用于演讲者、表演者向听众、观众致意,服务员向宾客致意。为向他人表达深深的感激,也可以用鞠躬礼。

鞠躬礼分为两种,一种是三鞠躬;另一种是一鞠躬,几乎适用于一切社交场合。鞠躬的基本做法是:欲施鞠躬礼时,首先应该立直站立,背部伸直,保持身体的端正,同时双手在体前搭好,右手搭在左手上,面带微笑。鞠躬时,以腰部为轴,整个腰及肩部向前斜15°至30°,目光应该向下,同时问候“您好”、“早上好”、“欢迎光临”等。

鞠躬礼是日本最为常用的礼节,日本人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习惯于相互鞠躬。日本的鞠躬礼是将双手搭在双腿上,鞠躬时,双手向下垂的程度越大,所表示的敬意就越深。

行鞠躬礼时应当注意:

①,必须脱帽。戴帽鞠躬不礼貌,同时还会使帽子掉下来。

②,鞠躬时目光应该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可以一面鞠躬一面翻起眼睛看对方。

③,嘴里不要吃着东西、嚼着口香糖或含着香烟。

④,礼毕抬起身,双眼应礼貌地注视着对方。否则视线移向别处即使行了弯腰最深的鞠躬礼,也会让人觉得缺乏诚意。

⑤,若是迎面碰上对方鞠躬时,则在鞠躬过后,应向右边跨出一步,给对方让开路。

3、谈话时的礼节:

a、语言简洁、清楚、明白

b、不要粗声大气

c、要摆正自己和对方的关系

d、要和别人谈话时,应该先打招呼,用右手挡住自己的嘴,客人和别人说话时,不要上前旁听

e、谈话时,要尊重对方

f、要注意口腔卫生(上班不吃带异味的食品)

4、介绍礼节

介绍是人与人之间相识的一种手段,日常交往中的介绍可以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通过正确的落落大方的介绍和自我介绍,足以显示一个人良好的交际风度。

介绍的角色分为介绍者和被介绍者,自我介绍则是把介绍者和被介绍者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了。

作为介绍者,是为他人作介绍,其规矩是: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介绍者作介绍时,对双方都不直呼其名,而应采用敬词。比如“鲁小姐,请允许我向你介绍一下……“或者较随便的可以说:”张先生,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为人介绍时,应该把手掌伸直并掌心向上,向着被介绍一方的肩与背。

作为被介绍者,应该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被介绍时,应该面向对方并注视对方,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是羞怯得不敢抬头。

介绍完毕,被介绍的双方应该互相以礼貌语言向对方问候或微笑点头致意,可说“很高兴认识你!”等,这种客套话是需要的,但不要太过分;像“不胜荣幸”、“幸甚幸甚”等就过于单调干巴和做作了。

为他人做介绍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应当注意:介绍家人给他人,一般不加称呼。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一般是把晚到的客人介绍给早到的客人,如果来宾甚多,那么主人不必一一介绍,只要介绍附近的客人们认识就行了。向父母介绍客人时,应先把客人介绍给母亲。

在一些场合还需要作自我介绍,比如求职和新到一个新环境中。自我介绍或许在一个面前,或许是在几个人、众多人面前进行。自我介绍基本内容是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如果对方表现出结识的热情,还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专长、兴趣和经历等。

不论在什么场合,自我介绍要做到自然大方,讲到自己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左胸上。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不要用手指指着自己说话,介绍时的表情应该坦然、亲切、大方,眼睛应该看着对方或是大家,不可面红耳赤,显得不知所措或者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在自我介绍中既要表现了自信友好和善解人意,又要力戒粗俗。如果与别人认识不到3分钟,就向人家诉苦、发牢骚,甚至粗话连篇地骂街,必定丑化了自己的形象。

在自我介绍之后开始交谈中,主动做自我介绍的一方要对对方谈起的一切都表示出耐心和兴趣。不要只把对方当成一听众,只顾自己夸夸其谈。(理论讲完后,让员工示范,再进行反复练习),日常服务礼节训练。△介绍礼节的顺序

(1)先把宾客向我方人员介绍之后,随即将我方人员再介绍给宾客。

(2)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之后,再把女士介绍给男士。

(3)应先把年轻的、身份低的介绍给年长的、身份高的,再把年长的、身份高的介绍经年轻的、身份低的。

(4)在一般情况下,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低者介绍给高者,先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5)同级、同身份、同年龄时,应将先者介绍给后者。

(6)介绍时,要把被介绍者的姓名、职衔(学位)说清楚。

(7)向双方做介绍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手向外示意时手心向外,手向里示意时,手心向着身体。身体稍向介绍者。切勿用手指划,更不能拍打肩膀或胳膊。

(8)介绍双方姓名时,口齿要清楚,说得慢一些,能让双方彼此记住。

三、礼仪

(1)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一个区域内人们交往时所认同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在较大的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礼貌和尊重而举行的礼宾仪式,是在国际交往接待时,在礼遇规格和礼宾次序方面应遵循的礼貌礼节要求。

(2)交际中常用的一些礼仪用语

1、初次见面:久仰

2、好久未见:久违

3、问年龄:高寿(对老人)、贵庚(一般人)

4、问姓名:贵姓、宝号

5、赞美别人主意:高见

6、请求原谅:包函

7、请出主意:赐教

8、请求批示:请教

9、请人让路:借光

10、请人帮助:费心劳驾

11、要先离去:失陪

12、让人勿送:留步

13、送客回家:请慢走

14、请客人来:光临

15、表示等候:恭候

四、礼貌、礼节的意义:

(1)讲究礼貌礼节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1)讲究礼貌礼节是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促使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2)讲究礼貌礼节是文明公民应有的行为规范;

(3)讲究礼貌礼节是娱乐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

五、风度

(1)风度的定义

风度是一个德才、常识等方面的修养。包括:

①谈话时的全部特征。

②人所特有的举止(坐、走、看等方面的表现)。

③服饰

④工作作风

⑤礼貌行为

(2)服务人员应具有的风度

①不卑不亢

②落落大方

第五篇:企业文化——礼节

企业文化——礼仪

——会计094服务企业实践队活动系列报道四

一、握手

1、握手时力度要适中,大家可以练练。太轻给人以轻视。太重,也不好。时间:在心里默数1,2,3,4,5后才紧开手。

二、迎接礼仪

1、要先介绍最高领导,依次介绍。你好!这位是我们公司的姚主席,这位是张副主席。

2、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3、把小的介绍给老的。

4、飞机场接人时,拿行李,安排住宿。

三、接待礼仪

1、引导,要走在客人前面。上楼、下楼都走在客人前面距离为

一、两个台阶,不要走的太快。一步走两、三个台阶,有的客人尤其是女的,穿着小裙子,走不动,你一下迈两、三个台阶,她要在后面跑,才能跟上你,会累坏人家的。

2、要让客人走楼梯的内侧。主人走外侧。所谓内侧是绕着中心的一侧。

四、穿着

面对上级领导一定要仪容仪表得体,在正规场合要穿着正装,早晚的衣着色调也要随着场合的不同。

礼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做人的要求。在人的身上能够通过它了解到一个人地品质与道德观。不管是在什么场合都有它不能的一面,它能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对待自己的尊重和让人欣赏的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场合和环境都会存在着礼仪,它何时不在,孔子说过:“礼,敬也!“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即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即表现。形于外,成于式。这句话就表示着礼仪在任何事情,事物上都会起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次文明礼仪学习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工作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不太适当、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有时自己没去注意,所以根本不会了解到它的重要性,当你全心去看待的时候,才会发现是错是对,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都能留给予他人看待你的想法,给人的第一映像就是从一些细节上观察到的,他通过观察你地一举一动时所能了解到你的品质,礼仪穿插了许多的事情的细节和对待事物的态度,好的习惯养成就是积累着礼仪之道。

作为我们大学生我们就是需要学习到更多的礼仪才能在企业在立足的更加的稳定。

撰写人;周萌

下载新疆风俗礼节[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风俗礼节[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接待客人礼节

    1、在工作场所接待 ①工作场所中的办公室,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枢纽,来来往往的人员很多,是重要的接待场所。接待场所应当文明,四壁两面(四周墙壁和天花板、地面)都要干净、桌椅、文......

    各国礼节专题

    日本人的礼节。日本人民见面时,男子总一边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妇女则是深深地一鞠躬表示谢意。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平常互相见面时,最普......

    应聘礼节

    应聘礼节 一、 服装 应聘是正式场合,应穿着适合这一场合的衣服,着装应该较为正式,又略带学生气。作为参加应聘的大学生,穿着打扮应给人“信得过”的印象,符合着装大方,精神饱满,有......

    礼节名词解释

    礼节名词解释 1、礼: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 2、礼貌:是人们交往时,相互表示谦虚恭敬......

    礼貌礼节[合集]

    客房部员工守则 在酒店里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你个人而是整个酒店,你得一言一行都要按着礼节礼貌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作为酒店工作人员,讲礼貌那是......

    礼节礼貌(5篇)

    礼节礼貌 礼节礼貌是社会上人们相互尊重的外在表现和形式,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记,是维系社会和谐运转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礼貌的基本规范是:诚恳谦虚、和气。礼节的具体形式......

    西餐礼节知多少大全

    西餐礼节知多少(礼仪漫谈(15)) 马保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2日第7版) 西餐与中餐相比,最显著特点是,就餐者不像我们这样使用筷子,而是使用刀叉进食,菜肴的烹调方法也与中餐大......

    保安礼貌礼节

    接电话时: 您好!这边是保安室。 打电话时: 1. 经理你好!这边是保安室有位某某先生/某某女士找您是否约见。 2. 某某先生/女生你好!这边是保安室有位某某先生/某某女士找您是否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