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让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以让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多次对法律援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在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4月21日,总书记听取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汇报后对司法行政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对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在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近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领导相继作出批示,对司法行政机关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求。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批示中指出,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扎实做好监狱管理、废止劳教和加强戒毒、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宣传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为我省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司法行政工作,在去年初专门出台加 1 强司法行政工作的市委2号文件之后,今年5月下旬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又分别听取了司法行政工作汇报,对加强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市政府拨付20万元作为市法律援助基金的启动资金,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安顺市法律援助基金管理办法》和《关于发动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市法律援助基金捐赠的通知》,采取具体有力措施直接支持法律援助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的根本保障。要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让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为目标,进一步做好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拓展法律援助网络,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以实际工作成效更好地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司法人权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制度价值,增强工作责任感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1994年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以来,至今已经20年。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2 一是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因为经济困难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二是为部分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促进司法人权保障。
在我国,法律援助除具有世界通行的一般意义上的制度价值,还有其特殊的制度功能。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组成部分。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司法行政机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强调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的背景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群众观念,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法律援助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困难群众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办理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必须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作为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着力点,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作为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切入点,有效发挥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确保法律援助各项工作措施更加符合社会实际、体现群众 3 意愿。
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责任,确立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有力地保障和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2002年3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后经2004年和2009年两次修改,在国务院条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增加了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政府责任,把法律援助事业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法律援助纳入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
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
在总书记“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新要求下,我们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
一要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要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依法解决涉及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围绕促进解决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办理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纠纷等领域涉及法律援助的案件,重点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公共法律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参与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困难群众民生需求,及时调整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将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逐步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加快建立法律援助范围和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法律援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扩大刑事法律援助覆盖面的规定,加强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法律援助工作,完善与公检法机关的协作配合,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的诉讼权利。
三要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不断健全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系点建设,推进法律援助向社区、乡村延伸。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完善 5 便民利民举措,拓宽申请渠道,简化程序和手续,不断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快捷化、审批简便化、服务零距离。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强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点援制。健全完善便民服务机制,促进法律援助便民工作常态化。
四要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认真履行受理、审查、指派等组织实施职责,教育引导广大法律援助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执业规范,确保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改进案件指派工作,综合案件性质和办案人员专业特长等因素指派合适承办人,严格办理死刑、未成年人等案件承办人员资质条件,提高案件办理专业化水平。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大回访工作,综合运用案件质量评估、案卷检查、当事人回访等措施强化案件质量管理,努力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三、积极创造条件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保障
近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10年至2013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分别为849件、1262件、1404件、1803件,2011年以来案件数量与上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48.65%、11.25%、28.42%。目前我市要开展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机构人员不适应。全市无一家法律援助中心,都是由法律援助科(股)负责此项工作,缺乏专门的机构、人员。二是经费保障不适应。虽然市、县(区)政府都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随着受援范围扩大、案件增加,使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制约举步维艰。三是宣传力度不够。6 有些群众还不知道利用法律援助平台维权。这些不适应,制约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作为管理、监督法律援助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大力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努力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要从以下几个积极创造条件。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和专职办案队伍。安市发„2013‟2号文件明确,将市县两级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科(股)与法律援助中心分开,明确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分别为副县级和副科级建制。要以贯彻落实市委2号文件为契机,争取编办、组织、人社部门支持,落实机构编制,在市县两级建立独立于法律援助监管机构的法律援助中心,将“运动员”与“裁判员”职责分离开来。鼓励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轻同志参加司法考试,将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愿意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年轻同志安排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逐步培养造就一支法律援助专职队伍。
二是做好法律援助基金募捐工作。近年来,我市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从2009年的1021件、87.47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820件、182.56万元。建立法律援助基金,是解决法律援助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安顺市法律援助基金管理办法》关于使用范围的规定,法律援助基金除支付办案补贴外,还承担了部分社会救助功能,对于那些受到犯罪行为或者其他侵权行为侵害、得不到应有赔偿致使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被侵权人或其亲属,予以适当救助。当前首先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动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市法律 7 援助基金捐赠的通知》做好募捐工作。市司法局已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募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下一步主要是抓好落实。首先要抓好宣传工作,用鲜活案例、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发放宣传资料等途径让社会各界知晓法律援助制度在扶弱济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重点做好面向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募捐工作。要走进企业、走进协会,面对面宣传成立法律援助基金的重要作用,激发企业和协会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认捐。第三是做好机关、单位、律师事务所的捐赠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通过安顺市普法网等向社会公布全市各个法律援助中心服务专线电话,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专线的宣传作用,保障电话畅通,通过电话咨询,宣传法律援助的条件和范围,做到有问有答,通过法律援助专线向群众宣传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援助窗口建设,为方便群众求助提供便捷、绿色通道。通过在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在公路沿线制作法律援助宣传标牌,在司法行政机关办公场所周边悬挂法律援助宣传标语,在法制宣传活动中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等途径,不断提高普通群众的法律援助知晓率。
加强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当前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让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夯实法律援助基础,做大法律援助基金,让法律援助阳光普照瀑乡大地。
第二篇:以企业目标为党建工作目标
以企业目标为党建工作目标,做到目标共融; 以企业发展为党建工作发展,做到发展共谋; 以企业责任为党建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共负; 以企业成果为党建工作成果,做到成果共创。三亮二带创一流
党员亮身份、干部亮作风、组织亮业绩,先进带后进、党内带党外,打造神华一流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第三篇: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开展班主任工作
为探索既适应社会变革,又适合当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笔者就开展班主任工作做了几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竞争中培养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干部入手,打破了由班主任凭主观印象任命的惯例,实行竞选制。即不分成绩的高低,只要有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竞选演讲及民主选举中获胜,都可担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内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缺憾,满足了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了班级整体的竞争意识。实践证明,竞选产生的学生干部,其能力都在班级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班干部对班级管理逐渐由生疏而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由于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同学的模范带头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学生的努力目标更加明确,班主任也得以摆脱了“生产队长”的处境,能够潜心从事教学研究。
二、用激励手段提高素质在班级的建设中,我们倡导在知识方面要超越他人,在素质方面要超越自我。前者意在培养竞争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后者意在强化心理素质,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形成整体性的品学兼优。在此基础上,我们取得家长的积极协助,筹集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建起本班第一期家长奖励基金,用以奖励本班在校级以上的考试、竞赛优胜者及成绩突出者。因有家长参与,使竞争更趋热烈。学生们懂得,他们所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全家;他们所竞争的不仅是在成绩上超越他人,而且是在素质上超越自我。
三、在论辩中净化心灵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不成熟与成熟的临界点上。他们的自我意识、意志力、坚定性逐渐增强,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显不足,加之生理方面的日臻成熟有时会引发心理的恐慌和情感的躁动,从而导致早恋、“追星”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曾就10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班通过论辩方式明辨是非,净化心灵。以上几点做法,都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的。笔者认为,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自发的而非人为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发掘潜能,进而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篇: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开展班主任工作
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开展班主任工作
为探索既适应社会变革,又适合当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笔者就开展班主任工作做了几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竞争中培养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干部入手,打破了由班主任凭主观印象任命的惯例,实行竞选制。即不分成绩的高低,只要有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竞选演讲及民主选举中获胜,都可担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内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缺憾,满足了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了班级整体的竞争意识。实践证明,竞选产生的学生干部,其能力都在班级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班干部对班级管理逐渐由生疏而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由于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同学的模范带头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学生的努力目标更加明确,班主任也得以摆脱了“生产队长”的处境,能够潜心从事教学研究。
二、用激励手段提高素质在班级的建设中,我们倡导在知识方面要超越他人,在素质方面要超越自我。前者意在培养竞争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后者意在强化心理素质,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形成整体性的品学兼优。在此基础上,我们取得家长的积极协助,筹集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建起本班第一期家长奖励基金,用以奖励本班在校级以上的考试、竞赛优胜者及成绩突出者。因有家长参与,使竞争更趋热烈。学生们懂得,他们所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全家;他们所竞争的不仅是在成绩上超越他人,而且是在素质上超越自我。
第五篇: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推进公安特警工作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推进公安特警工作
公安巡特警是公安机关处突维稳的主力军,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着全县的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平稳。我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结合开展的“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和工作出发点,从人民期盼的事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着力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巡逻防控模式,做大做强巡特警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区治安大局的和谐稳定创造了更为稳定的治安环境。
完善巡逻防控机制建设:认真分析治安形势特点,整合警力资源,优化勤务机制,着力完善巡逻防控机制建设。一天三巡,步巡车巡结合,实施动态布警,实行“定时间、定巡区、定任务、定责任”动静互补交叉呼应的治安防控;强化治安防范,根据辖区违法犯罪规律和特点,强化巡逻力度和密度,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紧抓制度建设不放松:制定了学习制度、自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及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建立完善了值班备勤制度、工作台帐制度、紧急季节制度和车辆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措施,使治安巡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为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大巡逻力度,强化街面管控:以城区五个110平安警亭为依托,实行24小时警亭值班备勤,接指令和报警后就近出警,大大缩短了出警半径,提高了出警速度,各巡防中队配合派出所进行本辖区的巡逻防控工作,加大社会面巡逻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加强队伍制度建设,制定了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及奖励办法,规范管理,按章办事。另外注重强化队员业务知识学习及体能、技能培训,建立健全长效练兵机制,不断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
在做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我区巡特警大队还为人民排忧解难,帮助走失的老人或儿童找到家人,帮助中煤气的群众脱离危险、主动参与抗旱浇麦等事例枚不胜举。
巡特警大队组建以来,辖区内“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巡防效能明显提高的良好局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