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9:5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室文件 皖农信联办〔 2009 〕 145 号

转发《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的通知

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

现将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合银办〔 2 009 〕 220 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办公室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文件(合银办〔 2009 〕 220 号)

转发《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的通知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肥东、肥西、长丰县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现将《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银办发〔 2009 〕 151 号,见附件)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三县支行应将银行卡业务纳入反洗钱现场检查重点内容,依据总行文件要求检查金融机构办理银行卡相关业务环节的反洗钱工作。

二、严肃处理违反反洗钱规定办理银行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对于放任甚至协助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三县支行要依法从严惩处。

三、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金融机构违反账户实名制、账户管理规定等支付结算制度的,应及时移交支付结算部门处理;发现洗钱和恐怖融资案件线索的,在及时移送有权部门处理的同时,报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反洗钱处。

四、金融机构在日常业务中发现有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新的作案手法和发展趋势时,应及时报当地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附件: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印)2 009 年9 月7 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文件(银办发〔 2009 〕 151 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的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反洗钱监管工作的有效性,现就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银发〔 2009 〕 142 号)精神,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预防银行卡业务洗钱风险。

二、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反洗钱现场检查。除专项检查外,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将金融机构在办理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列入反洗钱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涉及以下业务环节的反洗钱工作:

(一)金融机构在办理批量发卡业务时,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情况。

(二)金融机构对于持有多张信用卡的客户,开展客户身份识别的情况。

(三)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情况。

(四)金融机构对于特约商户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的情况。

(五)金融机构在办理网上银行、ATM 等非面对面业务过程中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反洗钱风险管理措施。

(六)金融机构对于高风险客户的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情况。

(七)金融机构是否有效保存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八)金融机构对于我国有关部门和联合国安理会发布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名单的监控情况。

(九)其他洗钱风险较高的业务环节。

在反洗钱现场检查过程中,反洗钱部门发现金融机构违反账户实名制、账户管理规定等支付结算制度的,应及时移交支付结算部门处理;发现洗钱和恐怖融资案件线索的,要及时移送有权部门处理。

三、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按照总行反洗钱局有关“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风险”课题研究的部署安排,组织金融机构深入研究不法分子在新技术条件下,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作案手法和发展趋势。

四、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认真剖析典型案例,及时向金

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示相关洗钱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反洗钱内控体系,提高公众识别银行卡犯罪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五、依法处理违反反洗钱规定办理银行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对于放任甚至协助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依法从严惩处。

请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时向辖区内人民银行分支行和金融机构传达本通知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2 009 年8 月3 日 主题词:财务会计银行卡反洗钱通知 抄送:各办事处。联系人:张彦 电话:0551 一5620832 校对:张彦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室 2009 年10 月12 日印发一6 一

第二篇: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的几点建议(定稿)

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的几点建议

银行卡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消费、减少现金流通及降低交易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的普及,通过银行卡洗钱逐渐成为洗钱犯罪新趋势,因此加强银行卡业务的反洗钱监管不容忽视。

一、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的难点

(一)发卡银行管理存在漏洞。一是银行卡的发卡环境较复杂,各商业银行都在加紧银行卡的推广,对申请人的身份审查不够严密,往往是仅留存了有效身份证件。二是发卡行为追求业务市场份额,放宽对特约商户刷卡机准入条件,盲目安装刷卡机,为洗钱份子提供可乘之机。三是发卡机构很少主动对持卡人进行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测和跟踪,导致银行卡欺诈风险增加,制约银行卡反洗钱工作开展。

(二)银行卡与网上支付密切联系,形成反洗钱工作障碍。许多网上支付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依托银行卡账户进行。银行卡一旦与网上支付工具进行转账交易,就进入了电子支付交易范围,而电子支付系统主要通过密钥及电子签名的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身份,决定了认证各方只能查证各方身份及支付方余额,不能审查支付方资金的来源及性质。这给反洗钱的资金交易监测、可疑支付交易行政调查及执法机关对洗钱犯罪的侦查带来障碍。

(三)银行卡防伪性能较差。银行卡科技含量不高,现在普

遍使用的银行磁条卡防伪性能较差,利用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银行卡技术防范上的弱点,采用高智能化手法进行银行卡洗钱犯罪,给银行卡反洗钱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银行卡立法工作不完善。由于利用银行卡犯罪在各环节上的表现形式不同,除《刑法》外,现行其他银行卡管理办法立法层次较低,使相关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管理,为银行卡洗钱留下可乘之机,也大大降低了对洗钱分子的震慑力。

二、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发卡机构的发卡行为。发卡机构应严格履行《反洗钱法》等金融法规的要求,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一是加强银行卡发放管理,取消银行卡发放的任务考核和外包发卡的做法,强化岗位制度执行和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监控。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审查,特别是高风险行业,不仅要严格执行商户协议书条款,而且要采取严格完备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商户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商户反洗钱意识;加强对POS机及ATM等机具的管理工作,防止商户与犯罪分子勾结,利用POS机刷卡消费套取现金;通过协议要求特约商户必须履行配合执行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义务。三是银行卡消费过程中,还应尽职调查有关大额、可疑资金消费情况。明确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的报告主体及报告范围,避免出现重报、漏报、错报现象。

(二)建立完善的电子支付交易监测报告系统。一是建立严

格的电子支付认证制度,银行在批准使用电子支付交易工具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认证制度,切断银行卡与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工具的非法洗钱活动。二是针对银行卡网上支付交易普遍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电子支付交易自动监测和报告系统,借助系统筛选出具典型异常特征的电子支付交易。

(三)加大银行卡技术防范力度。引进先进的银行卡软件、硬件和通讯技术,逐步采用安全性更高的识别技术和系统,以实现新的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控制程序,为银行卡反洗钱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四)建立和完善银行卡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严厉打击各类银行卡洗钱活动。当前,银行卡洗钱犯罪已严重影响经济金融健康发展,银行卡监管部门应与司法部门加强合作,完善银行卡犯罪的立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银行卡洗钱犯罪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双鸭山市中心支行 徐雪峰 付婧)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管理的通知

银发[2014]5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各支付机构:

近年来,国内银行卡市场快速发展,对便利社会生产生活,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对银行卡业务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放松发卡审核、违规代办银行卡、交易信息不合规、受理终端管理混乱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银行卡业务管理,维护银行卡市场秩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实名制审核,规范银行卡发卡业务

(一)严格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发卡银行应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和银行账户实名制,认真审核银行卡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银行卡申领为客户本人真实意愿。客户为其所申请银行卡或所持有银行卡申请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以及其他电子支付等非柜面业务的,发卡银行除审核其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外,可要求客户提供其他辅助身份证明文件,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发卡银行不应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对于无需使用银行卡也可办理的业务,不得以申领银行卡作为业务办理的强制附加条件。对于已在同一银行办理银行卡的客户再次申领同一类型银行卡的,发卡银行应积极引导客户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减少重复办卡。

(二)规范代理办卡业务流程。对代理办理银行卡的,发卡银行应按照银行账户实名制审核有关规定,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进行身份审核、识别和留存信息,并核实代理行为是否符合被代理人本人真实意愿。如被代理人已在本行留存有效联系方式的,应通过已留存的被代理人联系方式进行核实。

单位代理个人办理银行卡的,应如实提交申请资料,并对被代理人身份的真实性负责,且在被代理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发卡银行网点办理身份确认前,该银行卡只收不付。除教育、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行业单位外,其他单位不得为非本单位员工代理办卡。

由其他个人代理办理银行卡的,如需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以及其他电子支付等非柜面业务,应由被代理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发卡银行网点申请办理,不得由他人代理申请。

二、强化银行卡风险管理,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

(一)加强银行卡业务合作风险管理。发卡银行应建立与支付机构业务合作的统一管理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系统接入,并加强对业务开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发卡银行、支付机构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交易验证、信息保护、差错处理、风险赔付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切实保障持卡人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发卡银行按照支付机构发起的支付指令扣划持卡人账户资金的,应事先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在首笔交易时,由发卡银行验证持卡人身份并签订协议,取得持卡人授权。发卡银行应按照与持卡人约定的验证方式完成交易验证,原则上支付机构不得代为验证;确因业务需要,由支付机构提供验证手段或渠道的,发卡银行应核验验证手段或渠道的安全性,确保持卡人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验证要素与发卡银行留存信息一致,并对单笔、日累计支付金额进行合理限制。发卡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严格规范客户身份信息修改流程,针对不同的信息修改渠道完善身份验证措施,提升信息修改环节的反欺诈水平。

健全银行卡交易监测机制。发卡银行应对同一持卡人在本行办理的所有银行卡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建立卡号、账号、持卡人等多维度的交易监测体系,实现对银行卡交易、额度控制、许可证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事后监测。

(三)依法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发卡银行应明确告知持卡人银行卡收费项目及标准、协议和章程的主要条款、不同支付渠道下的安全用卡知识等内容,不得损害持卡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提醒持卡人妥善保管银行卡,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持卡人不得出租、出借、转卖银行卡;应将对持卡人的风险教育流程化、规范化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三、严格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维护收单市场秩序

(一)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收单机构应按照《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公布,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传递交易信息,不得仿冒、变造或伪造交易信息。特约商户类别代码应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收单机构应确保刷卡签购单等银行卡交易凭证或电子记录准确反映收单机构名称、特约商户名称及编码、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编码、经屏蔽处理的银行卡卡号、交易类型、交易时间及金额等内容。对于直接向持卡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具体商户信息,不得以收单机构、外包机构或网络交易平台等有关信息进行代替。

支付机构向发卡银行传递的银行卡交易信息不符合《办法》第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的,发卡银行不得与其开展业务合作。

(二)落实本地化管理要求。收单机构应按照《办法》第十六条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实体特约商户收单业务本地化管理要求,不得在未设立分支机构的省(区、市)开展实体特约商户收单业务,应确保收单机构分支机构切实承担本地商户拓展与审核、日常维护、风险核查、商户巡检、档案管理、外包业务等管理责任。

(三)规范银行卡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的使用。收单机构应严格控制特约商户受理终端的布放类型。移动销售点终端(POS机)原则上只能布放于航空、餐饮、交通罚款、上门收费、移动售货、物流配送等确有使用需求的行业商户。尚未纳入国家、金融行业技术标准的音频读卡装置等受理终端,原则上不得用于普通消费收单业务。确有需求的,收单机构应根据银行卡交易信息传输模式,与银行卡清算机构或发卡银行签订协议,明确业务范围、风险管理措施与责任;未经协议约定布放使用的,由收单机构承担全部银行卡交易风险责任。收单机构应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手段确保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被用于特约商户实际经营场所(网络地址)、协议约定的范围与用途,防止违规移机或套用网络支付接口用于违法违规活动。

收单机构布放受理终端提供自助购物、缴纳公共事业费用、信用卡还款等自助支付服务的,应在受理终端申请和布放时严格实行实名制。可布放受理终端的公共场所,应为单位办公场所、银行网点、使民服务点等满足一定安全管理要求的固定场所,收单机构应与场所管理方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对受理终端的管理责任,并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加强交易监测、定期巡检等措施加强风险控制。收单机构为个人或家庭布放自助支付服务受理终端的,应在开通服务前完成受理终端与终端申领人指定银行卡的绑定,并对可绑定的银行卡数量进行合理限制。

各类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数量、使用范围、风险管理情况等内容纳入收单业务专项报告,按《办法》有关规定报送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四)严控收单外包业务风险。收单机构是银行卡收单业务的责任主体。收单机构应加强外包业务管理,选择符合一定专业背景和内部治理水平的外包机构,禁止外包机构转让、转包业务,并通过定期现场检查等方式控制外包业务风险。

(五)加强特约商户信用卡受理功能管理。对于从事资金借贷、理财服务等投融资经营活动的特约商户,收单机构不得为其开通信用卡受理功能。对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作为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的特约商户,应当审慎开通信用卡受理功能,并通过限制单笔和日累计交易金额、加强交易监测、增加现场检查频率等措施强化风险控制。

四、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银行卡业务管理体系

(一)以查促改,维护银行卡市场秩序。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当切实履行职责,结合本通知管理要求和有关法规制度规定,对辖区内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提出针对性管理要求,建立日常检查监管机制,严厉查处违犯行为,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二)狠抓落实,强化内控机制。支付机构从事银行卡相关业务,应参照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 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银发[2009]142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 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的意见》(银办发[2009]149号)等银行卡业务管理制度,依法合规开展相关业务。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应对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有关业务规则、管理系统不符合本通知管理要求和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的,应于本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三)加强协调、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按照本通知管理要求和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建立和完善银行卡业务行业自律规范,督促会员单位遵守有关监管规定和行业自律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请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报告人民银行。

第四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范文模版]

中国人民银行文件

银发〔2008〕391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实施以来,金融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和监管职责,不断推进金融领域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反洗钱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细化反洗钱操作规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

(一)金融机构应在高级管理层中,明确专人负责反洗钱合规管理工作,确保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及各业务条线上反洗钱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及其他资源。

(二)金融机构应加强反洗钱方面的审计,并根据反洗钱工作需要,及时完善反洗钱内部操作规程,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内部业务流程,落实反洗钱相关法律规定的各项要求。

(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宣传、引导和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其传达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法律规定、监管政策和内控要求。

二、开展持续的客户尽职调查,有效预防洗钱风险

(一)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身份资料信息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客户身份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2007年8月1日前已经通过开立账户、签订金融服务合同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发布,以下简称《身份识别办法》)的规定,开展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明文件)或重新识别客户等工作,并据此补充或更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二)按照建立业务关系的时间顺序,各法人金融机构应按照以下要求,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督促各分支机构如期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

1.对于2007年8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之间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于2009年年底完成等级划分工作。

2.对于2007年8月1日以前建立了业务关系,且2007年8月1日后没有再建立新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等级划分工作。

3.对于2009年1月1日以后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金融机构应在业务关系建立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等级划分工作。

请各法人金融机构将本机构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计划报人民银行备案。

(三)《身份识别办法》中所称的“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类人员: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二是未被客户披露,但实际控制着金融交易过程或最终享有相关经济利益的人员(被代理人除外)。对于这些人员,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采取询问客户、要求客户提供证明材料、委托有关机构调查等合理手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工作。

(四)如果客户或者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属于外国现任的或者离任的履行重要公共职能的人员,如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高层政要,重要的政府、司法或者军事高级官员,国有企业高管、政党要员等,或者这些人员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员,金融机构应按照《身份识别办法》中有关“外国政要”的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履行勤勉尽职义务。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大额现金存取业务相关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时,金融机构必须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业务办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金融机构要进一步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客户身份进行核查。

当自然人客户由他人代理存取现金时,金融机构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当单笔存(或取)款的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5万元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时,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同时核对存款人(或取款人)和户主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并登记存款人(或取款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考虑到通存通兑业务的实际情况,如果存款人因合理理由无法提供户主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且单笔存款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1万元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的现金时,金融机构可参照《身份识别办法》第七条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供一定金额以上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对存款人开展相关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业务办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金融机构应进一步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客户身份进行核查。

(六)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全面准确把握反洗钱监管政策走向,拓展反洗钱监管视野,通过合理设置反洗钱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数据分析考核指标,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做好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及针对高风险客户和高风险领域的客户尽职调查工作。

三、完善反洗钱资金监测工作,提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实效

(一)金融机构要通过流程控制,强化勤勉尽责义务。利用技术手段筛查出交易数据后,金融机构应根据需要进一步分析、审核和判断,提高所报告的可疑交易信息的有效性。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发布,以下简称《交易报告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报告可疑交易时,应分析、审核和判断所筛查出的交易是否存在相关条款所提示的“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原因不明”等可疑原因。如果某一交易客观上具有这些条款所规定的异常特征,但金融机构却有合理理由排除这些疑点,或者没有合理理由怀疑该交易或客户涉及违法犯罪活动,则不能将这些交易作为可疑交易报告的内容。

(二)以风险为本,逐步增强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关规定及保险业金融机构的操作惯例,对于以下交易情况,保险公司可不将其作为《交易报告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七项规定的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一是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二是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依据被保险人的授权委托书,将保险金作为已出险的保险标的的修理费支付给修理厂家或已代垫费用的保险标的使用人,或作为被保险人的医药费支付给医院;三是保险人依照与其他保险公司的合同约定,向主承保公司支付应分摊的赔款;四是根据人民法院的调解、判决或协助执行通知书,保险人直接向第三方支付赔款。

除上述情形的交易外,如果客户出现其他方面的可疑迹象,或保险公司有合理理由怀疑其涉及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险公司应按照《交易报告办法》的其他条款及反洗钱法律相关规定的要求,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三)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高度重视金融机构所报告的可疑交易信息,发现涉及恐怖活动等严重犯罪活动时,要及时处理。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全面领会反洗钱立法精神,高度关注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流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引导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尊重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指引分析判断可疑交易的权利,合法合理地评价和界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合规性。

如果金融机构没有将某一具有疑点的交易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但金融机构有证据证明已经对该交易进行过分析、审核或判断,且提出的未报告理由不具有明显的非合理性或尽职调查工作不存在重大失误,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不得将此情形认定为违规。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至总部注册地在辖区内的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金融机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主题词:金融监管反洗钱通知 抄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内部发送:办公厅,反洗钱局,反洗钱中心。联系人:鲁政联系电话:66195950(共印54份)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2008年12月31日印发

第五篇:省联社银行卡业务反洗钱工作指引

X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银行卡业务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卡业务反洗钱工作,切实遵循反洗钱合规要求,有效防范银行卡产品或服务被利用成为洗钱工具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反洗钱和结算账户管理相关制度、《X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反洗钱操作规程》等内部反洗钱相关制度,结合XX信合银行卡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省联社电子银行部在省联社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对全辖银行卡产品反洗钱工作的指导、管理、培训和监督。

地市办事处及各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电子银行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辖内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反洗钱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培训和监督。

第三条 本指引适用于X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XX信合富秦系列所有银行卡产品。

第二章 开户管理

第四条 发卡网点应在审批客户办卡申请时识别客户身份,并以此作为客户风险分类和持续交易监控的基础。第五条 发卡网点审批个人卡申请时,应严格按照省联社规定的发卡条件认真核对申请人或担保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所及工作单位证明等相关资料,登记申请人基本身份信息,并保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不得为身份不明、匿名或假名申请人办卡,若发现已开户持卡人为假名的,应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向县级管理机构反洗钱主管部门报告。发卡网点审批单位卡申请时,应严格按照省联社规定的发卡条件认真核对客户提供的营业执照、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或事业法人代码证等有效证件,登记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并保存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第六条 发卡网点在依法审核申请人身份资料时,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建立联网核查制度。

第七条 发卡网点可依法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银联不良信息系统等电子信息系统核实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并保存调查记录。

第八条 利用电话、网络、智慧银行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非柜台方式的服务时,应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强化内部管理程序,识别客户身份。

第九条 发卡网点在审批申请人办卡申请时,应根据所掌握的申请人身份基本信息,划分申请人风险等级。

第十条 根据申请人的行业或职业、申请人来自或业务往来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客户是否外国政要等因素,将申请人 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在审批客户办卡申请时根据情况适用不同的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对于高风险客户,发卡网点反洗钱工作人员可在发卡前或发卡后的合理时间内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核实客户所提供的身份证件、基础和附加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核实的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

(一)从客户处要求独立可靠文件。

(二)回访或实地查访客户。

(三)向居民身份证件管理机关或海关等有权机关进行核实。

(四)查询客户信用记录档案。

(五)其他可依法采取的措施。

发卡网点应记录所采取的客户身份核实的措施和核实结果。

第十二条

对于确定为中风险的客户,发卡网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本指引第十一条规定的核实身份措施。

第十三条

申请人符合以下情形的,应拒绝为其发卡或进行交易、提供服务:

(一)申请人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二)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件系伪造或变造。

(三)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基本身份信息不 全,且无法补充提供。

(四)申请人拒绝提供网点要求补充的客户身份信息。

(五)经核实,申请人所提供的身份信息严重失实。

(六)经核实,有合理理由怀疑申请人可能涉嫌洗钱、恐怖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七)省联社其他政策、制度、办法规定的情形。

(八)发卡网点认可的其他情形。

就以上情形,发卡网点应同时按照当地监管要求或县级机构规定,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第十四条

发卡网点应每月向县级管理机构反洗钱工作牵头管理部门报送风险客户相关情况。

第三章 账户交易管理

第十五条 银行卡仅限于合法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或转借银行卡及其账户。

第十六条 对于跨境银行卡消费和取现要密切关注,发现可疑情况,立即监控和报告。

第十七条 发现持卡人账户与异常商户或地下钱庄有资金往来要立即监控和报告,明显涉嫌犯罪的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八条 发卡网点对持卡人的账户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当发现持卡人一阶段持卡交易突然异常增大,应进行跟 踪调查了解,如有疑问应立即报告。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制裁的决议。若发现涉及制裁名单中机构和个人的交易,应作为可疑交易立即报告,并立即冻结持卡人账户。

第二十条 接收境外汇入款时应检查汇款人姓名或者名称、汇款人账号和汇款人住所三项信息,若上述信息中的任何一项缺失的应要求境外机构补充。如汇款人没有在办理汇出业务的境外机构开立账户,无法登记汇款人账号的,可登记其他相关信息,确保该笔交易的可跟踪稽核;境外汇款人住所不明确的,可登记资金汇出地名称。为个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的,应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第四章 商户管理

第二十一条 签约县级机构在特约商户签约前应对其资信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商户的经营特点、经营范围、规模、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和摸底,并据此作为是否发展的依据,签约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保存商户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身份证明文件等资料。

第二十二条 对于财务管理混乱、经营不规范、有重大不良记录的商户,应不予接纳为特约商户;对从事流动性、风险性较大行业的商户,应慎重接纳为特约商户。

第二十三条 收单行应建立商户风险档案,记录商户受 理银行卡业务中的异常交易和违约情况。对管理不善、屡出问题的商户应中止其受理银行卡的资格,并及时收回收单业务机具、单据,防止不法商户继续利用机具从事违法活动。

第二十四条 商户签约后应立即培训,教授收银员受理银行卡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合法合规操作的意识。

第二十五条 收单机构应与当地工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得到商户变更或注销等管理信息,以便加强对商户的风险监控及管理。

第二十六条 对于咨询公司、网上购物之类商户要定期检查,防止POS设备被用于套现洗钱等不法用途。

第二十七条 特别需要关注商户短期内交易异常现象,如交易金额剧增、长期无交易商户突然出现大量交易、同一持卡人在同一商户连续多笔大额交易等,防止商户参与或被不法分子利用洗钱。

第二十八条 发现商户与不法分子勾结作案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密切配合司法机关打击违法行为。

第五章 客户持续身份识别及交易监控 第二十九条 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发卡网点应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第三十条 发卡网点对于本网点确认的高风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交易应加强了解并记录如下信息:

(一)资金来源。

(二)资金用途。

(三)个人经济或经营状况变化的信息。

(四)贸易或交易的背景、交易对手情况。

(五)其他各级机构认为有必要了解的信息。第三十一条 发卡网点应当按照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定期审核客户身份信息,判断客户之前提供的身份信息等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更新客户身份资料、信息。

发卡网点应当每半年对高风险客户身份信息进行一次审核,如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更的,应记录相关情况。

第三十二条 客户出现以下情况时,发卡网点应当及时审核客户身份信息,如客户身份资料、信息发生变更的,应记录相关情况及时更新:

(一)客户行为或者交易出现异常。

(二)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要求协查或者关注的犯罪嫌疑人、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的姓名或者名称相同。

(三)客户有洗钱、恐怖融资活动嫌疑。

(四)获得的客户信息与先前掌握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

(五)先前获得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

(六)当地监管机构或发卡网点认为应当重新审核客户 身份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出现以下情形的,发卡网点应及时更新客户身份资料信息:

(一)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

(二)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

(三)发卡网点从可靠渠道获知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动。

(四)当地监管对客户身份资料、信息的要求发生变化,客户先前所提供的身份资料、信息无法满足变化后的监管要求。

第三十四条 发卡网点在审核或更新客户身份信息时,除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外,还可视情况本指引其他措施以核实客户身份、核实客户身份与其账户交易的匹配性,记录相关核实结果,并适时更新客户身份资料信息。

第三十五条 发卡网点应对高风险客户增强监控,定期(每半年)回顾高风险客户账户交易情况,将客户账户交易情况与客户的特定身份信息以及历史交易记录或相关同类群客户交易或者与确定的洗钱标准/方案相对照,以发现客户超出账户正常活动模式的可疑交易。定期回顾客户交易的情况应记录并保存。第三十六条 发卡网点对以下异常交易模式应保持警惕:

(一)交易看上去没有任何经济或商业上的意义。

(二)交易涉及大量的现金存入,与客户正常或预期的交易不一致。

(三)账户交易量极大,与客户财务规模或经济状况不相匹配。

(四)客户账户交易量与过往交易记录相比不寻常。

(五)客户账户交易与其同类其他客户相比不寻常。

第六章 客户风险等级调整和客户关系终止 第三十七条 发卡网点应在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在客户身份识别、定期审核、持续尽职调查和持续监控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客户风险等级。

第三十八条 发卡网点应综合考虑客户开户目的、客户的性质和结构、客户存款或交易的规模、客户关系的持续时间、客户的交易往来对象等风险变量,适当提高或降低具体客户的风险等级。

第三十九条 以下情形发生后,发卡网点应及时将客户风险等级调整为高风险:

(一)客户因为涉嫌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有权机关调查。

(二)客户因为涉嫌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违法犯罪行 为被行内其他机构或本网点代理行查询。

(三)客户多次被本网点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并有合理理由怀疑其涉嫌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四)客户被省联社或当地监管部门确认为高风险。

(五)发卡网点认可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符合以下情形的,发卡网点应终止与客户的业务关系、拒绝继续提供服务:

(一)客户从事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司法机关定罪量刑。

(二)客户涉嫌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诉讼或调查,并使本网点遭受或可能遭受声誉、财务等损失。

(三)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涉嫌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要求客户提供证明交易合法性、真实性等相关材料,客户无合理理由拒绝配合。

(四)经核实客户所提供的身份信息严重失实。

(五)发卡网点认可的其他情形。

就上述情形,发卡网点应在与客户建立关系时以适当方式明示。终止与客户的业务关系的,应妥善处理好客户账户内已存资金。

第七章 业务处理和信息报送

第四十一条 公务(贷记)卡审批时除检查申请人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信状况外,还应对财力情况进行了解并保存有 关信息资料,以便今后分析和监控持卡人出现与其财力极度不符的收支交易。

第四十二条 贷记卡临时增额应严格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并依据申请人的历史交易记录、还款信誉、财力能力设定。

第四十三条 应密切关注短期频繁接近额度的用卡情况,例如申请高额临时增额,在境外短期内用尽额度,境内迅速购汇还款恢复额度后又立即使用等现象。

第四十四条 应审慎识别可疑交易、可疑行为,按照省联社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报告路线和报方法及时、准确地报告大额、可疑交易。

第四十五条 发卡网点应逐步通过系统记录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及风险分类等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情况,在系统提供支持前,应通过手工方式记录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同客户身份资料的保存期限。

第四十六条 发卡网点应按照省联社或县级管理机构规定的报告路线和报告方法及时、准确地报告客户尽职调查及风险分类各项工作记录。

第八章 客户信息档案保管

第四十七条 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包括记载客户身份信息、资料以及反映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情况的各种记录和资料。

妥善保存交易记录,包括关于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以及有关规定要求的反映交易真实情况的合同、业务凭证、单据、业务函件和其他资料。

第四十八条 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 年;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 年。

如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涉及正在被反洗钱调查的可疑交易活动,且反洗钱调查工作在前款规定的最低保存期届满时仍未结束的,应将其保存至反洗钱调查工作结束。

同一介质上存有不同保存期限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的,应当按最长期限保存。同一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采用不同介质保存的,至少应当按照上述期限要求保存一种介质的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章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有更长保存期限要求的,遵守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 保存的档案资料应是原始文件、当地监管或执法当局认可的微缩及其他电子介质文件资料,并确保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法律有效性。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卡网点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为持卡人办理的存取款、转账等各类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据。

通过联网的各类终端交易的原始单据应按相关规定妥善保存。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各办事处和县级管理机构应根据本指引的要求,建立严密、有效的银行卡洗钱内部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银行卡反洗钱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省联社电子银行部部将定期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尽职调查及风险分类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 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十二条 本指引实施后,如遇外部法律、法规或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导致本指引与外部法律、法规或监管政策发生冲突时,以外部法律、法规或监管政策的最新规定为准。

第五十三条 本指引由省联社负责修改和解释。

下载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