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器人创新教育进入小学教育的探究
摘要:机器人教育创新设计制作课程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一条可行途径。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及程序设计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迅速接触前沿研究,有利于探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并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的提高。将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引入小学教育将对人才培养从小抓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器人 创新 设计制作
一、引言
我区至今已有一百多所小学,学校的教育是为今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时刻提醒我要有超前意识,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何有效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据我校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进入小学教育的探究”来促进教师自我的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创新设计制作能力的提高。
国外的一些大、中、小学校都已经开设了“机器人课程”;国内省市有瞻前意识的一些中小学直接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之一,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普及型比赛。我浦东新区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工作,而不应该站在起跑线上观看!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和少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率先进行了机器人设计制作教学实验,并已形成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实践表明,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课程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一条可行途径。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不同,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及程序设计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迅速接触前沿研究,有利于探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并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的提高。目前在我国小学还没有广泛开展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研究,所以,将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引入小学教育将对人才培养从小抓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机器人是小学生的“好学具”
我校长说好:“机器人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的能力。如果只注重机器人竞技比赛,那机器人教学的优势永远只能局限在几个聪明的、有兴趣的学生身上。即使在机器人竞技比赛上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说明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让机器人教学进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感受学习机器人的乐趣,并成为它们的好学具。
近年来,为了能把机器人教学引入课堂,学校先后拨款几十万,先后派科技教师在“上海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积成公司的未来之星机器人”、“西觅亚科技乐高机器人”、“康豆机器人”等公司学习;结合我校近六年来为参加机器人竞技比赛而取得的经验,最后选中“广茂达伙伴机器人”作为我校教学机器人。同时编写了机器人试用教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选用的“广茂达伙伴机器人”作为我校教学机器人,机械结构简单学生可以通过双手,搭建出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机器人;特别是“仿真版”编程软件,她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就更能突出机器人教学的意义。
进行了六年的机器人教学实验后,我对机器人教育这一课题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1、教学目的是前提
(1)知识方面:了解机器人软件工程、硬件结构、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方面:能进行机器人程序设计与编写,能拼装多种具有演示功能的机器人,能进行机器人及智能家电的使用和简单维护,能自主创新机器人。
(3)情感方面: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真正认识到智能机器人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参加机器人编程比赛、机器人灭火或足球赛、机器人百科知识赛等各种课外活动。
一位美国小学校长这样阐释他的教育哲学观念:“在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科学观而不是技术。技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关键是我们怎样用这个工具。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怎么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创造、研究和设计。……我们希望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头脑,这是最重要的。经过教育,他们应对世界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他们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
近几年从事机器人竞技比赛,我先前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赛取得好成绩,基于这一点,我组织学生学习机器人,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而现在,我们认为,机器人要想真正进入课堂,让学生接受它,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它,而把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二位。
实际上我们科技实验教师在机器人教学中也发现,一个班有30多人,可能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对机器人好奇,包有各种幻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只有一半人对机器人感兴趣,如果不想办法让另外一半人中的大多数对机器人感兴趣,那我觉得,机器人教学就是一种失败。另外,老师要不断的使不感兴趣的学生感兴趣,还要使本来有兴趣的学生继续保持他们的兴趣,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参加机器人竞技比赛,组织兴趣小组,组里最小的学生也就只上三年级,用的是机械机器人,学习机械结构组合;高年级学习模块编程语言,这种语言相对于我们常规使用的C语言简单,就是三年级的学生都能接受。但是当我把兴趣小组的经验搬到了课堂里时,却发现完全行不通,当知识点讲的太多或者任务太难的时候,很多学生接受不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到最后成功的人很少。这样下去,本来有兴趣的学生也失去对机器人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机器人没有了兴趣,他就不会接受机器人,不能接受他就更不能主动的进行创造和研究,机器人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后来我们总结,认为兴趣小组人很少,而参加学习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就算有不懂,他也能马上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进入课堂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课堂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人也多,一个老师往往只能照顾到几个人,很多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帮助,自身能力又有限,就放弃了,最后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所以突出以培养兴趣为主的教学目标,应是我们的一个正确尝试。
2、教学内容是基础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那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兴趣小组的经验是,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是寻迹,老师讲完原理和做法后,就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老师个别辅导,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果运用在课堂里,面对30多个学生,老师怎会有时间这样单独辅导呢?假设这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太多,显然一次讲完就让学生操作,学生消化不了,这样就不适合小学生。
以广茂达灭火传感器之一“光反射传感器”为例说明。
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寻迹的任务,至少要讲10个知识点。
①光反射传感器主板与主板的连接。
②光反射传感器的作用。
③光反射传感器的组成。
④光反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⑤光反射传感器主板的作用。
⑥光反射传感器与光反射传感器主板的连接(如果讲双光的话,还要讲插口所对应的探头)。
⑦光反射传感器与地面的距离。
⑧设定光反射传感器探头的传感器编号。
⑨区分探头左右位置。
⑩程序的编写。
对于小学生来讲、一次讲那么多知识,学生是不好理解的。所以要让学生能够成功,就要将知识点分解。针对知识点设定任务、循序渐进。
第一步,老师将单光反射传感器连接好,布置的任务只是让学生能让机器人在黑底上行走,遇到白线停止。这样涉及的就只有5个知识点(2、3、5、8、10),程序设计和前面讲到的接触传感器一样,所以难度很低,学生快的5分钟就完成了。
第二步,让学生用其他传感器端口,讲完这个知识点,大概有一大半学生都懂了,我们让懂的学生去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效果也很好,为下一步打下了基础。
第三步,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双光反射传感器,这里就涉及到5个知识点(1、4、6、8、10)。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做好,还可以利用传感器,完成其他动作。
第四步,完成寻迹的任务,这样讲的知识点就只有(7、9、10)。其实寻迹的逻辑思想学生并不容易懂,粗心大意的人也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我们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断的指导他们,指出问题,并让成功的学生去当小老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校长的分层教育法)如果我们不把知识点分的很细,分层次的教给学生,学生很难消化,久而久之会丧失对机器人的兴趣。
若要分层次的教,就要把一个大任务根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只涉及几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掌握,所以讲课之前,先分析学生要完成一节课布置的任务要涉及几个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多了,就分解,根据知识点设定任务,让大部分学生每节课都能完成任务,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3、课堂模式是关键
机器人学科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对现代工业设计、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也就是说要学好机器人,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知识,什么也做不了,更别说发挥创造力了。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把“自然”、“劳技”、“信息”、“美术”教师组合一起,我们发现,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很多,学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一堂课结束,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也就会很少。我们认为,机器人课可以向美术、劳技课的课堂模式开展,老师少讲(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讲的要把知识点分细的原因,只有分细,才有可能少讲),多把时间留给学生去发挥,去动手。不过,一旦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操作经验到了机器人教学的中后期,老师就可以只起引导作用,提出任务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只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
4、领导支持是保证
我们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与孩子一起探究,不管我们的想法如何好。如果没有校领导的支持,我们一切策略都等于废话!(这里不展开)
5、机器人兴趣班促提高
机器人教学引入课堂,是不是就不再要兴趣小组了呢?我认为不是,要组织兴趣班,让这些兴趣班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教学。
刚开始我们给学生上机器人课的时候、需要两个以上老师。因为解析与示范后,很多学生会有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有的学生设计制作后需要老师肯定;有学生做成功了兴奋之余也需要老师评价。机器人器材也常惹麻烦,电池盒经常接触不良,电机、电路板也常出故障,需要老师验证更换。一个老师完全顾不过来,但是不给学生解决问题,他们就无法完成任务,必然对机器人产生厌倦情绪。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又能让学生都自理呢?我们想到用学生充当“小老师”,所以组织了兴趣班。具体做法是每个班培训4、5个人,每次上课他们就能很快的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之后不是让这些学生去玩,而是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帮助其他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同时这些“小老师”也很高兴帮助其他同学,因为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搞机器人兴趣班最终是使老师上课轻松,并为以后的机器人竞技比赛选拔学生作好了准备。
6、上课时间需探讨
我们现在进行机器人教学是两节以上的连堂课,那连堂课是不是最佳模式呢?连堂课有他的好处,毕竟学生对机器人有兴趣,而且机器人教学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项任务。但是连堂课也有弊端,老师很辛苦,也不宜推广。只用一节课行不行呢?我认为如果全班每个人像有语文、数学书一样,都有自己的一套机器人,那么、机器人的拼装就可以在家里完成,老师也可以像布置家庭作业一样,布置一个和上课有关的任务。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把知识点一个一个的整理出来,每节课只讲一到两个知识点,让学生逐个逐个的吸收,剩下的时间就去探究,老师只是帮助和引导。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更能突出机器人教学的优势。做到了这一点,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是完全可以的。但问题是现在机器人还没有完全进入课堂,连一本标准的教材都没有。要想人手一套机器人还很困难。所以现在一堂课要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比较困难。连堂课不管从教学效果还是实际操作上说应该都是合适的。我们学校也只是处于机器人教学试验阶段,但迈出第一步是很不容易的,出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相信随着机器人教学的不断深入,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虽然机器人教学的道路充满了艰辛,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机器人教学的未来是美好的。因为,每个小学生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机器人进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作为老师的我只要善于利用这个新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能赋予学生想象的翅膀,点燃他们心灵中创新的火花。
三、小学自然、劳技、信息课与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研究项目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有两大领域:智能教学代理与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已提出并论述了机器人教育的定义。该探讨小学自然劳技信息课与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研究项目的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一是优化教与学的效果,二是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劳动方式。前者强调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尤其是小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取得较大的教育效果(主要指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形成、情感培养等)。后者是指采用机器人这种教与学的劳动工具,能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减轻师生的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实施机器人灭火或足球教育的方法组成和关键技术基本相通,所以我只能利用自然或信息课分机器人灭火组或足球组展开活动。对于初次接触机器人的师生,仿真比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仿真的目的在于突出机器人设计中的决策设计问题,将视觉、通讯、行动方向策略等问题全部交由仿真平台来模拟完成,学生所需要提供的只是策略部分。
当前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还不成熟,因为小学生还没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现在开展机器人灭火或足球机器人研究还是采取图形化交互式C语言(VJC)和方法进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成立机器人灭火、足球比赛业余兴趣小组学习研究,让学生掌握下载仿真平台和将程序加载到平台的方法,理解体会程序是机器人的灵魂,了解机器人是如何在人的编制指令下进行工作的,提高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学会为机器人编写程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促使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C语言。由于灭火和足球机器人集成了机器人学、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智能控制、无线通讯、图像处理、实事推理和规划、信息融合等知识,我们科技实验教师对灭火和足球机器人的研究是连接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中介和桥梁,是展示信息自动化前沿研究成果的窗口和促进学习、探究、制作结合的新途径。
四、结论
“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学科是一个综合科学技术学科,其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来在人们未来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将灭火、足球机器人教学和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比赛引入小学教育是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新尝试。师生通过设计、制作、编程开发、比赛等环节有效地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问题
“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进入小学教育”据我调查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几所小学,为什么不能普及?我个人认为阻碍“机器人教育”进入小学有三无原因:
1.当今“光说不做”教师众多,就是缺少有综合操作能力的教师而无法有效地组织“机器人创新设计制作”活动。(无机器人教学专业师资队伍)
2.机器人配套材料价格昂贵,(如:乐高简易积木套件3000元/套、广茂达足球基本套件3500元/套、中鸣灭火基本套件2800元/套……)一般学校或小学生无法承受。“机器人教学”更需要上百万元的专用活动场所和专用器材设备,而今教育配置机构暂时无法办到。(无机器人教育专项投资)
3.“机器人教育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早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习惯于“纸上谈兵”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搞机器人教育投入大、风险高、收获小;不如搞调研写论文投入少无风险、出成绩留痕迹。(无未来教育理念)
第二篇:机器人教育案例
机器人教育案例
案例一:如何让学生体验和认同创新的过程和创新的价值。在今年的FLL工程挑战赛任务中,如何设计能快速投放得分物体的机器人,如何提高机器人的对抗性,稳定性,如何制定适合自己机型特点的战术等具体细节则是由学生自行设计研究的。这是个开放题,需要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构思设计能力、应变能力,还有编程知识、动手能力等。从比赛任务来看,明显对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有积极意义。
案例二:山东济南比赛时,几个学生眼看自己的机器人要从‚高塔‛上摔下来,全部疾步上前张手候在‚坡下‛,及时接住掉落的机器人。看到眼前这一幕,随行的家长感概地说:‚这些孩子可都是在家里‘见了油瓶倒都不扶’的小皇帝啊!‛
案例三: 在机器人活动中,学生花费的脑力和精力是惊人的,平日里要让机器人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学生往往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这很锻炼人的意志。参加比赛时,大多数孩子很难真正得到一个预想的好结局,因为制约机器人运动的因素有很多,也就是说我校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大多数孩子经常是以失败为结局的。但看到他们失败后表现出的那种不服输的倔强和表示有机会还要重返赛场的神情,你会毫不犹豫地承认机器人活动带给孩子心灵上的震荡是如此强烈。而一旦获胜,在胜利的那一刻,学生会表现出各种夸张的肢体语言,兴奋不已。针对眼下大家都在议论的年纪越大学生越不会笑的话题,我们真得要自问一下:我们想过怎样给学生酣畅大笑的机会了吗?‛
第三篇:机器人教育随笔
机器人教育随笔
这学期幼儿园开办了机器人室,每周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到机器人室上课,孩子们对室内的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机器人室的玩具都是由乐高提供的,对于我们这些老师而言,要用这些乐高玩具进行机器人程课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幼儿园在开课之前就给我们老师进行了培训,几次培训下来,我们对乐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乐高积木是由丹麦的奥勒•基奥克发明的一种塑料积木,它一头有凸粒,另一头有可嵌入凸粒的孔,形状有1300多种,每一种形状都有12种不同的颜色,以红、黄、蓝、白、黑为主,被称为“魔术塑料积木”,因此特别深受幼儿的喜爱。乐高积木建构是靠幼儿自己动脑动手,拼插出变化无穷的造型,也就是幼儿利用各种积木和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乐高的教育理念是“趣味性学习”。结合寓教于做、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利用乐高教育工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多学科知识,寻找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乐高教育提供的教育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基础。它们有助于孩子学会合作,共同解决富于挑战性的问题,用促进创造性思维、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来获得广泛的个人技能打下重要基础。乐高教育始终以儿童的教育需求为首要关注目标,努力促使孩子在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活动环境中建构、学习与成长。对于给孩子们上机器人,似乎这点培训和了解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的了解乐高。
第一次带小班的孩子到机器人室,他们的兴致非常高,在给孩子们介绍了玩具箱里的各种玩具以后,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箱玩具,并和他们一起完成今天上课的任务,做小鸭子,我拿出图片,给孩子讲解,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投入,孩子们跟着我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当他们把小鸭子做出来以后,都非常的开心,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这些最简单的搭建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自由搭建时间里,孩子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搭建出了各式各种物品。
通过摸索与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在乐高建构中主动积极地探索,获得了建构的方法,学会了与人的交往,发展了幼儿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了爱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四篇: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浅谈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浅谈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引领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想创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这样他们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会更感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种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做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休体积的应用》时,我拿出一个钢球,一个长方体塑料盒和一些水,要学生思考怎样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试探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球的体积公式?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钢球的体积了吗?”听到这句话,我马上补充说:“如果不告诉你们球的体积公式,能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问住了,不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怎么求钢球的体积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球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只要把玻璃容器里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球的体积不就求出了。这时,我问学生:“那水面上升的体积怎么求呢?”经过思考,有学生认为,可以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从玻璃容器内部量出长和宽后计算体积。正当学生为此感到高兴时,我又问:“那水面上升的高度怎么测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道:“先记录好原先玻璃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再测一下钢球放入后水面的高度,然后把这两个高度减一减即可。”通过上述教学,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此类推,不单圆这个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2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
3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后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关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创新教育工作计划
徐家小学创新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少年儿童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普及少年儿童科技教育,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并根据我校以往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经验,我校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以此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绿色环保”的环保意识,特此举办校级第八届科技节活动。活动目的是激发广大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活动主题:成长〃创新〃发展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7年4月至10月
六、活动要求:
1.时间安排:2017.4~2017.9宣传动员阶段各班级准备竞赛项目
2017.9.28~10.9校级活动竞赛阶段 2017.10.12~10.16总结改进阶段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做到以班为本,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能动性,突出每个班级的个性特色。
3.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宣传到位、发动有力、体现协作精神。各个活动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全程参与,有始有终,确保本次科技节圆满、成功的进行和完成。
七、活动内容 1.儿童科技幻想画
(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每班上交作品不少于3份
(2)绘画要求:不限定主题,参展作品尺寸为4开纸,画种及材料不限,横竖均可
(3)参赛办法:作品一律在背面右下角贴标签,写上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4)作品上交时间:2017.9.25——10.1 2.科技小制作
(1)参赛对象:4—6年级学生,每班上交作品不少于1份。(2)要求:以“科技与生活”为主题,参展作品自己拟定。(3)参赛办法:作品一律在后或下面贴标签,写上班级、姓名、作品名称。
(4)作品上交时间:2017.9.25——10.1
八、成果展示
(1)评比时间:2017年10月上旬
(3)奖项设定: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40%.(4)展示获奖作品。
九、领导小组 总负责人:刘晓堂
主要负责人:姚子春 张晓燕
主要成员:赵艳丽 范立芬 杨春霞 张建平
成 员:各班主任
张秀君李建丽于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