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3 19: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救助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救助复习要点》。

第一篇:社会救助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

2、社会救助体系:是指通过一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制的实施,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以及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各项救助制度的总和。

3、贫困线:人们通常以消费水平为基础来测定贫困,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定贫困线。

4、最低生活保障线:同上

5、恩格尔系数法:以“恩格尔定律”,即生活必需品开支与收入的增长成反比这一论断为基础,来制定贫困线的方法。

6、廉租房: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租金核减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7、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8、两免一补:两免一补是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并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一项政策。

9、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简称,又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10、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由社会募捐、项目实施等组成的慈善活动体系。它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慈善组织的专业化、制度化运作实现社会第三次分配的方式。

简答题:

1、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区别: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子系统,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低层次,旨在保障最低生活,资金来源以国家为主,同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其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它强制在职工作者或鼓励具有经济能力者加入,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被保险者及其所在单位缴纳的保险费;而社会福利则旨在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主体是国家和单位。

2、社会捐助的特征:

社会捐助有两个特征:(1)强调自愿,个人或社会组织在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之余,出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爱心,自愿的提供一定的款物来帮助他们。如果违背自愿原则,指令性提供,则可能导致对政府或对弱势群体的逆反心理。(2)捐助是无偿的,弱势群体接受捐助是他们享有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他们不必对此对任何个人或社会组织承担责任;同时,任何个人或社会组织液不应以捐助之民,谋取私利,或要求受助者予以报偿。

3、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救助:

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点面结合,组织心理咨询专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给予具体指导。例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组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个性,战胜自我,促使贫困生能够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提高自我的心理保健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穷是事实,但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现在贫穷不等于永远贫穷,相信只要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贫穷现状是会改变的。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心理咨询形式,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贫困生,主动进行咨询、了解、干预,帮助他们客服心理障碍,必要时应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使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已经得到了资助,但还有一些和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需要资助,让他们通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灾害救助的形式

我国现阶段灾害救助的主要形式有:

(1)国家救助。国家救助是灾害救助的主要形式。国家救助灾民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资金救助、实物救助以及服务救助等。

(2)救灾保险制度。就在保险是指由政府出面组织,由中央救灾经费、地方财政补贴、农民自己缴纳保险费形成救灾保险基金,为灾民提供灾后生活的基本保障并维持其简单再生产的一种灾害社会保障制度。

(3)农村互助储金会、储粮会的探索。成立互助互救组织是发掘民间的互助潜力,主动应对灾害的一种积极举措。

(4)互济互助,生产自救。生产自救是国家救助意外的一种重要补充。

(5)救灾国际援助。国际援助这一救助形式的发展体现了灾害救助的开放性。它主要是指国际组织、国家、国际友人等向灾区提供的物资、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援助。

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保险也不失为灾害救助的一种补充形式,在灾害频发的我国也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4、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能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基本卫生服务的基层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设置在有一定人口规模的社区,距离近,就诊方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购进流通环节减少,成本降低,价格低廉,直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些显著的优势都符合医疗救助成本—效果原则,可达到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可得性和可及性、维护救助对象的基本卫生权力的目的。

6、新兴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的区别:

7、经济适用房的有限产权

经济适用房产权的“有限”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适用房产权的主体,也就是物权的主体是有限制的,低收入家庭才能有法律上的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如果是高收入者就不可以,这是一个限制。

(2)经济适用房的处分权的限制。如果是完整所有权的话,可以自由交易,但是经济适用房需要5年后才可上市交易,政府可优先回购。

(3)取得经济适用房的对价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政府在将经济适用房出售给需要的家庭时,有些应当在商业住房项目中收取的土地费,实际上是减免了。所以在购买产权的时候,支付的对价里面就没有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完整的市场价格,因此对应来讲,所取得的权利也应该受到一定限制。

(4)对于大多数低收入者来说,给予有限产权并不会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正常生活。低收入者取得了可以负担得起的房屋的使用价值,为了使这个使用价值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政府用了“有限产权”这样的概念。经济适用房可以有条件地转让,这和使用权并不一样,这种所有权受到了法律上的限制。

8、我国农村贫困的特征

(1)农村贫困人口由集中的地区分布转向零星的乡村分散分布(2)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相对贫困问题突出(3)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返贫现象严重(4)贫困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合理(5)生态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论述题:

1、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P21)

(1)救助措施设计不科学,救助资源配置欠公平,出现救助叠加问题。

(2)资格确认难度较大,而现行的家庭财产调查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3)资金投入不足,筹集机制不合理,基层政府负担过大或过分依赖中央财政,基金管理不善。

(4)社会救助覆盖面窄,救助水平偏低。(5)政府部门的配合不力,信息不能共享。

(6)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工作经费未落实,有的管理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7)社会救助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8)社会救助的社会融合效果不突出。

(9)不少管理细节有待改进,如实施时间还不够科学等。(10)法治和社会道德文化价值观念落后。

2、从宏观的视角阐述我国社会救助发展的方向:(P27)(1)完善现行的分类救助和差异救助,增加一些新的单项救助项目如意外事故救助等,借鉴国外分类救助的先进理念。

(2)扶持弱势群体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3)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和统管统支的经费保障机制(4)动态管理机制

(5)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6)建立救助信息数据库,形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7)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8)加强社会救助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一致、相关制度间的衔接配套(9)加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救助中的作用(10)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管

(11)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制度(12)社会救助制度要由政策指导向法制保障转变(13)注重宏观政策的配套(14)应加快社会救助理论研究

3、城市居民低保制度存在问题:(P67)(1)家庭经济状况难以核实(2)缺乏有效地动态调整机制(3)低保者的尊严和自由无法保证(4)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问题(5)对待城市低保边缘户的做法不一

4、美国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对策(P205)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增强失业者就业机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与机会,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2)(3)(4)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以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 进行社会失业保障制度改革

联邦政府重视失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再就业工作 美国政府也提高了就业服务体系的技术含量

第二篇: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政策要点

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政策要点

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一)保障范围和对象。凡属我县户籍的农村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均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二)保障类别。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及困难程度,最低生活保障划分为A、B、C类三个类别。A类对象主要是指因主要劳动力亡故、重度残疾、常年患病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B类对象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学等造成劳动力缺乏或家庭支出负担过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C类对象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灵活就业,收入低或不稳定造成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

(三)家庭成员的认定。申请对象家庭人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及公安部门制发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核定,指具有法定赡养、抚(扶)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共同生活的成员。家庭成员中有在大中专院校学习,户口虽已迁出,但也可纳入家庭人口计算;具有赡养义务的家庭成员,其户口虽已独立,但应纳入赡养人家庭人口计算。

(四)家庭收入核对。家庭收入核对的内容和范围包括核对对象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

(五)低保审核审批程序。1、申请。由低保申请人携带申请书、身份证、户口本以及相关困难证明等材料原件到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低保。2、受理。乡镇人民政府将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和相关困难证明材料扫描上传至低保系统;申请人在低保信息系统打印出的《核对授权书》、《低保申请表》上签字按手印确认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3、乡镇初审。第一步,乡镇入户调查;第二步,民主评议;第三步,乡镇公示;第四步,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完善低保系统信息,提交县民政局审批。4、县级审批。第一步,县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审核信息进行30%入户抽查并提交阳朔县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核对;第二步,核对系统返回核对数据;第三步,县民政局根据核对中心核对数据提出审批意见并公示结果。5、发放低保金。通过银行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

二、医疗救助工作

(一)资助参合参保

农村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参保)的个人实际缴费部分100%全额补助;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个人实际缴纳金额的60%给予补贴,实行个人先缴费后补贴。

(二)门诊医疗救助

1、救助对象:户籍属于阳朔县的患有慢性病、需长期药物治疗的城乡低保人员和五保户对象。

2、救助标准:一般人员按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标准的10倍给予救助;重度残疾人和年满60岁以上老年人,按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标准的15倍给予救助。发生的门诊医疗救助费用(符合相关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总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部分)达到或超过相应救助标准限额的,按标准限额给予救助;达不到救助标准限额的,按实际发生额给予救助。

3、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申请人(或受委托人)持户口本、身份证、慢性病证明、医疗费用结算单(发票)等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填写《桂林市困难群众门诊医疗救助申请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完成对相关材料的审核和;审核后签署意见,符合申报条件的报县民政部门审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说明原因,资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齐资料;县民政部门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后签署意见,符合门诊医疗救助条件的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救助,不符合门诊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说明原因。

(三)住院医疗救助

1、救助对象:户籍属于阳朔县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

2、“重病”定义:是指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病第5 期,包括门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包括结核病的门诊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血友病(包括门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1 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急性期)、结肠癌、直肠癌、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肝癌、鼻咽癌、人感染禽流感、尘肺等27 种疾病以及相关基本医疗保险可补偿(报销)医疗费用的其他特殊病种重症。

3、救助标准:救助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桂民发[2013]51号)执行。即五保对象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10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30000元;农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15000元;其他农村低保对象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12000元;低收入重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余下合规的费用按8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6000元。

4、审核审批程序:低保户、五保户实行“一站式结算”,即在定点入住医院即时结算;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向县级民政部门或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提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或县级民政部门)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对后,由县级民政部门认定是否符合住院医疗救助条件。

三、临时救助工作

(一)救助对象

将临时救助的对象分为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或者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二)审核审批程序

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因病残、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自行申请的,可委托村(居)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核实,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7日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和相关资料进行核查核对,作出审批决定。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民政部门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按规定程序补齐审核审批手续。四、五保供养工作

(一)供养对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且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供养标准 在县人民政府批复的标准即集中供养330元/人/月(含30斤米,1斤油),分散供养290元/人/月(含30斤米,1斤油)基础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本县物价变动指数逐年提高,由县民政局连同县财政、物价等部门拟定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审批程序

由村民本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的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公告,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经入户核查申请人紧急状况后提出审核意见,报送县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复核后作出审批决定。

第三篇: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第一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1、1942年英国发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包括:基督教教义、重商主义经济学。

3、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有:灾害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定人群救助、临时救助。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从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强化了自愿受助。

5、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先征后返增值税。

第二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

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代表性的四大主义分别是: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就要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福利社会化。

6、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社会办。

8、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其突出特点是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在国外,第三部门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部门的总称,在国内主要指非营利的民间组织。

12、对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团、社工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去实施的。

15、市场经济学说中的公平包括:机会均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结果公平。

18、社会救助主要是满足受助者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则主要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1、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时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救助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等。

12、依据救助手段,社会救助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14、穷人与资产理论常识人迈克尔 谢若登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是脱离贫苦困难的关键,建议设立个人发展账户。

第四章 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其中:国家和社会是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其本质主要体现在经济福利性上,是难以采取市场调节的社会公共领域;它穷掉社会化,福利的提供是开放式的;社会福利以提供服务为主;社会福利的目标不仅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还在于促使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5、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提供方式,可分为现金给付型、实物给付型和社会服务型社会福利。

8、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有: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霍布森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

9、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含义。

17、反对私营化社会服务的理论派别是: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章 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2、学者对贫困的界定包括: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地位说,能力说。

8、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11、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生活形态法,国际

贫困标准法。

14、我国对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多采用“综合法”,并提出了生存线、温饱线和发展线三个标准。

15、贫困原因的理论有:个体主义贫困论,贫困结构论,贫困文化论。

29、我国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或措施有: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公共服务。

36、如何认识贫困与社会发展的悖论。按照一般的理解,贫困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低下造成的,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贫困就可以消除。但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贫困的现象,尽管贫困的含义和表象有了较大的差异。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来解释: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获得的收入和生活资料难以维持生存需要,而相对贫困则是社会所认可的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活水准,因此相对贫困的划分通常是按总人口的百分比划分的,所以,相对贫困无法消除。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贫困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是资本主义在阶级意识形态中构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尽管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条件,但是仅靠经济增长无法自动消除贫困,因为贫困现象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本身缺陷所致,它包括社会在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不合理的因素。

第六章 贫困救助

1、贫困救助:是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目的是接触贫困者的生存危机,确保其维持起码的生活条件,具体实施内容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方式。

2、贫困救助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生活权、普遍性、以贫困线为标准、维护个人尊严。

3、贫困救助的主要内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4、199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5、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6、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7、廉租住房制度的救助方式有三种: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租金减免。

第七章 灾害救助

1、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灾害事故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与一定的现金和实物或服务援助,以帮助其渡过特殊困难的一种救助制度,它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保障制度安排。

2、按照致灾原因,灾害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生态环境灾害。

3、灾害救助的特征有:应急性,临时性,无偿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4、灾害救助的项目包括:救助灾民生命;抢救受灾财产并提供款物援助,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救助;对灾民实施精神救助,安抚灾民情绪;灾后重建。

5、灾害救助不仅包括灾害补救,还包含了灾前防范和灾时施救,我国应对灾害事故采取的是“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总方针。

6、1993年,民政部门提出了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项分级承担的思路,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灾害救助管理体制。

第八章 老年人福利

1、老年人福利是建立在老年人特殊的社会需要和生理变化上的,因此老年人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并为其提供预防性的、补救性的和发展方面的服务。

2、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出发,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包括身体、社会心理、经济、住房和环境、教育、文娱和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就业等几个方面,将其归纳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和服务保障需求。

3、我国现行的老年保障,包括社会保障、家庭养老、机构照顾与社区照顾四个主要部分,属于结构性老年保障。

4、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包括:机构养老,医疗服务,社区照顾。

5、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

6、我国老年产业的重点应该发展老年服务业和护理业。

7、为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我国几个大城市最近的实践有:劳动储蓄、时间储蓄、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志愿服务。

8、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个体的健康,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老年人家庭健康,老年人经济健康,社会环境健康。

9、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甚至无限期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帮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旨在提高由于病理性衰老,甚至优于正常衰老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它也是预防新的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第九章 残疾人福利

1、我国的残疾人福利事业从救助补缺型逐步走向适度普惠加特惠型。

2、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服务、服务设施及举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目的是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及环境等方面。

3、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多种手段,尽可能使残疾人的功能得到恢复或补偿,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功能,实现回归社会的目的。广义的康复是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狭义的康复仅指医学康复。

4、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福利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是一种补缺型、供养型和救济型的福利。

5、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

6、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合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开展各项业务与活动,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富裕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第十章 妇女福利与儿童福利

1、根据我国妇女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2001—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6个优先发展领域: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

2、新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则是强调社会福利制度对女性的负面影响,认为由国家向妇女提供专门的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的父权”。

3、妇女福利的基本内容包括:妇女教育福利、妇女就业保护、妇女职业福利、妇女卫生福利、妇女生育福利、妇女社会保障。

一、妇女教育福利,包括保护妇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女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妇女就业保护,包括男女平等就业权利保护,提高妇女就业机会,男女同工同酬等内容;

三、妇女职业福利,包括女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四、妇女卫生福利,包括妇幼保健和妇女病的防治工作;

五、妇女生育权利,包括生育医疗保险、带薪产假、托幼服务等;

六、妇女社会保障,包括女性退休养老制度,对贫困妇女和特殊困难的妇女提供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内容。

4、我国儿童保护政策的体系内容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儿童福利事业:是由国家或社会为儿童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正常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健康服务,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对特殊儿童提供的特殊保护和特殊服务,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

第十一章

住房与教育福利

1、一般而言,住房福利包括:公共房屋,住房财政补贴,住房金融政策。

2、我国当亲的城镇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三部分构成,其中廉租房制度属于贫困救助的范围,和住房福利相关的是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渠道可概括为:财、税、产、费、社五项,即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教育税附加、中小学校办产业收入,这三项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公共教育经费),另两项是学生杂费收入和社会集资与捐资助学收入。

4、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普及基础教育的法律。

5、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教育制度转变为混合型多元教育体系,其主要特点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机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

第十二章

职业福利

1、员工福利的主要特征有:多层次性;混合型;普遍性;针对性。

2、服务性福利、个性化福利和荣誉性福利更直接体现对员工的尊重

3、安全保障性福利的具体项目有: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

4、机会福利和荣誉福利,文化福利属于自我实现性福利内容。

5、员工福利规划方法有:渐进式、量入为出式。

6、美国的员工福利计划可以通过劳资谈判确定,也可以由企业董事会决定。

7、弹性福利可分为:附加型弹性福利计划;核心加选择型弹性福利计划;福利套餐型;弹性支用账户型。

8、员工持股计划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欧美国家实施“资本民主化”的改良运动时期。

9、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的财产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是一项特殊的员工福利项目,是一种典型的利润分享计划。

第十三章

社区服务

1、社区的特征有:基层社会共同体;居民自治;公共性;居民参与。

2、社区服务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居民自我服务,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中为居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3、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社区制已经完全取代了街居制,并形成了社区内多种组织并存的局面,这些组织开始初步形成合作共治的机制,即社区的复合公共责任模式。

4、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共识既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同时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区体制是集体自治性和行政性相结合的体制。

5、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分为:城市社区的划分,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

6、社区如何通过推进社区服务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核心问题,其中政府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组织互助性服务的有效衔接是关键。

第十四章

福利彩票

1、目前国内存在两种彩票:隶属于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福利彩票;隶属于中华体育总局的体育彩票。

2、福利彩票的根本属性是社会福利性。

3、福利彩票的功能有:集资、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4、自选式彩票可分为:乐透式,数字型,透透型。

5、在电脑彩票产生之初,全国所有的电脑福利彩票销售实行了五统一:统一玩法规则,统一硬件标准,统一运行软件,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实施监控。

6、在资助具体范围中,民政部明确界定为五个项目类别:城市福利事业,乡镇福利事业,社区服务,福利企业及其他。

第十五章

慈善公益事业

1、慈善事业一般是指建立在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

2、慈善公益事业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扶贫济困,紧急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公益活动,其他领域。

3、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慈善事业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

4、世界各国在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制度:预防制,追惩制。

5、采取预防制管理体制的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等级分为注册登记制度和审批登记制度两种形式。

6、非营利组织减免税通常基于组织类型和收入类型。

7、在允许进行商业活动的国家中,对慈善公益组织存在两个重要的评估标准:与慈善公益组织目标的相关性;收入的最终流向。

第四篇:社会救助

社区救助

保障(B)

1社区养老保险、优抚、扶贫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申报材料、管理名册,登记表,统计报表等2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名册、劳动技能情况登记表

3社区开展再就业培训及安置就业情况计划、总结、统计报表等

4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总结、调研材料等社区残疾人登记表、办证登记表、人员状况登记表、各类统计表、调查表等材料 6社区老年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统计报表等其它各种统计表

8上述内容形成的有关音像、实物档案

第五篇:社会救助范文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城乡低保提标重大战略部署,州委、州政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州人大常委会对州政府2012年以来的城乡低保工作情况进行审议和开展专题询问,强力推进全州低保等社会救助各项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确保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一、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城乡低保减量提标工作全面完成

1、切实抓好城乡低保减量提标准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减量提标、实现同步小康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通过农村低保 “减量提标”,到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扶贫标准、小康标准“三线合一”,达到6200元(1000美元)/人/年,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28元/月/人。城乡低保减量提标是保障困难群众在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重大政策,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的实际,各县(市、区)克服各种困难、问题,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按照省、州要求圆满完成了2015年低保减量提标工作;基本完成了低保信息系统对象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基本实现了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目前,全州有城乡低保对象29.7万人,比上年减少29.2%;城乡低保标准分为2个档次,都匀市、福泉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为一档,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495元/月和2640元/年;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县10个县为二档,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440元/月和2580元/年。全州城市、农村平均低保标准提高到453元/月/人和2594元/年/人,分别增长17.35%和30.47%;城低保、农低保月人均补差305.24元、135.6元,分别增长15.5%、50%。

2、通过“分类施保”,加大低保对象中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对“三无”人员、老年人、重病重残人员、在校学生、计生家庭和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施保”。在享受补差确定的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城市低保对象增发10%—30%的补助金,农村低保对象增发20%的补助金。目前,低保对象中享受增发补助金的特殊困难对象9.34万人。

(二)“特困人员”供养取得成效

1、开展“特困人员”摸底排查。按照省、州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特困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排查摸底、建档立卡、信息库建设工作,基本摸清了困难群体底数,基本建立了“特困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工作机制。

2、及时出台特困人员政府供养政策。及时拟制并报请州政府出台了《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特困人员政府供养工作的通知》(黔南府办函〔2015〕59号)文件,全省首家对“特困人员”动态管理、供养政策、供养责任、监管责任进行了规范,对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行了制度性安排。各县市认真落实文件要求,加强供养机构和设施建设、完善供养政策、强化供养责任,有效保障了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目前,全州供养特困人员(五保、三无、孤儿)10072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3935人,集中供养率达39%,集中供养率达比上年同期增长26%。

3、加大敬老院设施和机构建设力度。2015年我州建设敬老院20所(省补助7所、中央彩票公益金补助13所),投资规模、建设床位数量都是历年没有的。今年,州局与州编办共同出台了支持敬老院政策,明确了敬老院性质、编制。全州投入使用43所敬老院32所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法人登记率达74%,有编制人员74个、管理服务人员302人。今年全州获得五星级敬老院4个、四星级2个、三星级3个,分别是上年的400%、100%、75%。

4、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州集中供养对象提高到3500元/年、分散供养提高到2200元/人,分别是上年的159.1%、122.2%。

(三)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取得新进展

1、抓好受灾人员救助。针对今年以来洪涝灾害等各自然灾害频发实际,切实抓好受灾人员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安排、因灾毁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生活。全州共投入自然灾害救助、冬春救助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39.22万人。同时,全面开展了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工作;截止目前,全州政策性农房保险79万户,实现农房灾害保险全覆盖;己理赔农房609户,兑付保险金215万元。

2、全面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支出1040万元,通过全额资助、部分资助方式,资助36.7万人参加了20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2743.5万元,对困难群众8600余人次实施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通过资助参合参保、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3、开展“救急难”。共支出800余万元,实施临时救助5000余人次。各级救助机构排查、甄别求助人员12000人(次),对自愿受助者实施救助7500人(次)。

4、发展志愿服务、慈善事业,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救助活力。目前,全州有慈善组织117个、志愿服务组织60余个,有党员、青年、巾帼等志愿服务队伍1400余支,注册人员13万余人。这些志愿组织、慈善组织,通过在社区(村)开展“点亮微心愿、情暖千万家”和“德润黔南·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慈善情䁔万家”等慈善活动,社区(村)困难群众的问题、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四)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各县(市、区)充分利用镇(乡、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厅普遍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通过政策上墙、发放明白卡、编写惠民手册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同时,明确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转办、分办流程及办理时限。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认真受理群众的申请,截至目前,全州共求助事项4399件,已全部办结。

二是各县市基本建立了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低保信息核对机制,出台了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细化政策。

二、较好完成了州人大常委会对全州2012年以来城乡低保工作情况审议和专题询问

一是加大了低保调研、检查、督查工作。上半年,州局领导分别带队开展了2012年以来城乡低保工作情况、存在问题、主要成效调研、走访,认真听取州人大代表、县(市)人大对2012年以来城乡低保工作意见、建议,结合联系县市民政工作开展的调研、检查,以及对2012年以来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检查,深化了对全州低保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把握。二是配合州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完成了对各县(市、区)城乡低保申请、家庭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对象认定、资金管理开展专题调研。三是按照州政府安排,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和相关部门一道,共同完成了州人大对2012年以来城乡低保评议和专题询问。

三、正确分析和看待当前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养老设施建设、敬老院法人登记、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等与全年工作要求有差距;目前五保集中供养率最低的县才22%,床位利用率最低的50%,有3个县(市)未落实敬老院机构人员编制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二是部分县(市、区)低保减量过快、过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相适应。省级下达我州今年减量的建议数是1.4万人,但最后减下来,全州减了11.3万人,是省建议数的10倍,全州13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的保障人数占当地农业人口数比例已低于省部署规划的到2020年占比6.5%这个点,把省州部署规划6年的减量计划在一年全部减完,最低的县占比只有2.18%。三是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细化完善不够,社会救助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四是救助设施、机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救助能力还需增强;五是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建设还需加强,大救助工作格局尚需建立。

四、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抓好当前突出问题整改

一是抓好养老设施建设、敬老院法人登记、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与全年工作差距,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解决好低保减量过快、过猛问题。要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政府网站、民政网站等宣传低保为重点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学习、宣传,深入排查困难群众生活状况,认真受理困难群众低保申请,确保应保尽保。

三是抓好州人大审议提出、民生监督检查等发现的低保突出问题整改,提高低保工作规范化水平。要落实好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受理和审核主体责任,确保县级民政部门对审批对象不低于30%抽查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乡(镇、街道)对低保申请对象100%入户收入核查责任落实到位。要借鉴贵定等地低保对象公开等做法,按政策抓好低保对象公开、公示、举报受理工作,严肃纪律、规矩意识,对“关系保”、“人情保”等优亲厚友现象,对因化解征地拆迁、维稳等矛盾而未经入户调查和家庭收入核查将某个群体和个人纳入低保范围的问题,对不符合低保条件而骗取低保待遇的行为,必须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严格依纪依法按政策查处。要开展跨部门低保(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强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调查,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精准。

五、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一)必须深化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的认识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社会救助安排是对困难群众托底线、救急难的政府救助安排。

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一是明确了社会救助工作目标及牵头部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二是明确了社会救助各层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三是明确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受灾人员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就业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共同构成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我州贫困面大、留守人员数量众多,托底线、救急难任务重。民政部门作为社会救助工作主体职能部门和牵头部门,必须深化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学习,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受灾人员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落实;要履行好牵头部门责任,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做好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就业救助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落实。

(二)加强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创制,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我州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因病致贫返贫、因灾致贫返贫、多种原因导致临时生活困难问题突出。同时,我州贫困面大,有54万贫困人口;留守人员数量众多,有留守儿童7.6万人、留守老人4.3万人、留守妇女2万人;特困供养人员上万人。做好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必须排查好、动态管理服务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对象,必须善于学习借鉴、敢于积极探索,紧密结合实际,抓好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创制,统筹好政策的有效衔接,细化好对象范围、工作程序、政策标准等政策内容,才能避免政策执行的随意性,源头上保证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力,加快实现社会救助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三)加强救助设施、机构、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1、抓好救助设施建设,解决好有场地开展救助服务问题。各县(市、区)要结合民政十三五规划编制,适应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需要,适度超前,在谋划民政建设项目中统筹好救助设施建设。按照县(市、区)建齐救灾仓库、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精神病医院(优抚医院)等统筹谋划好建设项目。按照乡(镇、街道)建齐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被撤乡镇己建社区服务中心应统筹考虑)和村、社区建齐社区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幸福院)谋划好建设项目。

2、抓好救助机构建设。要清醒认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市场服务的边界,适应新变化、新要求,适应兜底线、救急难、保障基本生活政府救助职责要求,建立健全政府救助管理、服务机构,切实做到有机构履行职责问题。当前,特别要根据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困难人员社会救助需要,按照决不能再出问题的要求,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县级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救助机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困难群众赡养、监护、抚养、扶养、照料评估,探索政府机构评估和社会组织评估中机构建设的有效实现途径,切实解决有机构履行社会救助评估职责问题。

3、抓好救助队伍建设。要按要求落实各类救助机构(救助局、救助站、福利院、乡镇社会事务办、敬老院等)编制,落实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及时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加大各类救助人员救助政策、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乡(镇、街道)、村(居)低保干部培训,强化“三支队伍”(基层低保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志愿者)建设,切实增强救助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四)加强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构建社会大救助工作格局

民政部门要承担起社会救助的主体职责和牵头职责,加快构建“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良好工作格局。要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强化社会救助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责任意识,强化乡(镇、街道)受理、核查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强化村(居)属地责任、配合责任。围绕社会救助对象发现、认定、快速响应、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等机制,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充分整合各项救助政策,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着力构建社会大救助工作格局,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下载社会救助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救助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救助

    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活动方案 为推动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规范实施,推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根......

    社会救助文档

    1、低保对象可不可养狗:一、何为低保对象,划分的标准应是此人的家庭实际收入,而不是此人是否养狗,以养不养狗作为划分低保对象的标准是错误的。二、既然以家庭实际收入作为划分......

    社会救助

    李子言事件——社会救助相信大家看到李子言事件心情都会比较沉重,这个比我们小一点点的孩子本来应该像许多同龄人那样在大学里学习,但是他接下来的生命却要在监狱中度过。更让......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

    农村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一、救灾救济工作~年我市范围内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内涝、低温冷冻、风雹、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67058公顷,占播......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一、救灾救济工作2004年我市范围内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内涝、低温冷冻、风雹、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67058公顷,占......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49号 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4年2月21日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