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浠水县物价局倾听民意抓整改
浠水县物价局行评工作倾听民意抓整改
为进一步加强物价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浠水县物价局把优化发展价费环境作为评议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通过组织召开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价行风监督员、以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重点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代表代表座谈会、上门送发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对县物价部门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廉洁从政等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广纳民意,虚心纳谏,认真查找政风行风建设中的不足。
据统计,该局征求意见对象范围涉及县党政群机关86家、企事业单位327家,个体经营业主157户,全部收回“征求意见函” 570份。从评议内容的归纳结果显示,社会各界对其工作满意率为96.85%,基本满意率为2.88%,不满意率为0.27%。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了本县物价主管部门价格调控、监管、检查和服务职能过程中存在的七个方面问题。为次,该局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在县电视台向社会郑重作出了政风行风工作整改七项公开承诺:一是以涉企收费为重点,切实加大清费治乱工作力度。二是以群众的呼声为信号,认真解决民生价费突出问题。三是以落实强农惠农价费政策为核心,服务“三农”健康发展。四是以稳定市场物价为目标,着力抓好重大节日市场价格监管。五是以价格诚信建设为载体,大力提升价格服务质效。六是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手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七是以促进工作落实为目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据了解,对于整改承诺,该局已落实责任领导,成立整改工作专班,明确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认真组织整改,并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将以行评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确保行评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篇:利津街道人大工作办公室倾听民意
利津街道人大工作办公室倾听民意
利津街道的人大代表也开始配“公共秘书”---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负责代表活动的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等工作。有了联络室的帮助,人大代表的工作已“风生水起”。
昨天,张窝社区门前新张贴的人大代表工作室通告引起了不少选民的注意。通告说利津街道建立四个人大代表联络站,选民可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向人大代表反映热点、难点问题。这些联络站设在张窝社区、崔林社区、夹河社区、和西街村委会。这些地方正好都有人大代表在此工作,可兼顾接访选民。过去“代表接访日”一般一个月才一天,现在则变成天天可接访。
人大代表联络室(一般配有主任、副主任和联络员各一名)致力于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在“公共秘书”的协助下,代表们学习法律法规、交流心得、接待选民、专题视察成了经常性活动,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加强了,参政议政水平大大提高。今年3月成立联络站以来共化解矛盾20多件,解决群众急需问题8件,现在利津街道,向人大代表投诉作为一种新的投诉方式日益受到群众的欢迎。不少群众反映,人大代表没有官腔,向他们反映问题很管用。
第三篇:尊重民意抓办理 注重质量求实效
尊重民意抓办理 注重质量求实效
——区财政局在全区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近年来,樊城区财政局始终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机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做为接受民主监督,推动财政改革,提高科学理财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以提案办理是否落实、提案委员是否满意为标准,做到了“四不”:即勇于负责不推诿;落实责任不拖沓;兑现承诺不落空;严格程序不走样,提高了“办结率”和“满意率”。三年来我局共承办政协委员提案38件,按时答复率达100%,采纳率保持在90%以上,当年落实率在75%以上,提案办理委员满意率在80%以上。财政局机关连续三年获得全区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财政局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通过多年承办政协提案的实践总结,我局探索出“两段式”办理、“滚动式”落实的新方式,将提案分为书面答复和推进落实两个阶段进行办理,形成易办提案抓好落实、重点提案跟踪推进、难点提案现场办公的办理工作新机制。坚持实行“三定、四有、五制”,“三定”即定重点、定方案、定时间;“四有”即有领导、有专班、有考评、有奖惩;“五制”即办理责任制、现场督办制、办结回访制、考核评议制、落实回复制,确保了办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在具体办理过程,我们做到了“六个加强”。
(一)加强组织领导,使办理工作思想到位、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每年初,根据区政府交办的政协委员提案的内容,我们认真进行分类,提出分办意见,明确主办单位责任,做到认识上不模糊、行动上不迟缓、过程上不图简单、回复上不嫌麻烦,认真对待委员们提出的每一个提案,力所能及地解决每一个问题,力求达到办结率、回复率和满意率三个百分之百。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办理计划和工作措施,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逐件审批函件,定目标,提要求;分管领导加强督办,把好政策关;承办科室负责具体实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分析研究,努力把握提案涉及主要问题。为了全面掌握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办理工作,我们在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分析,提出解决提案所涉及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拟定办理答复意见。对能够解决落实的,指定责任单位,纳入工作规划,认真解决落实好;对于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制定解决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年解决落实好;对于涉及到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委员说明情况,解释清楚,取得理解。
(三)加强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委员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克服“文来文往”一般化的办理模式,通过电话联系、书面征询、面谈等方式,重点在提案办理前、办理中和正式答复前、后,做好与提案人的“四次沟通”,变“被动办理”为“主动服务”,形成了“人来人往”的和谐局面。
(四)加强办文管理,提高答复工作质量。一是把好“五关”即对办理答复文稿层层审核把关。承办人员的拟稿关、处室负责人的审稿关、办公室的文字审核关、分管领导审批关和局长签发关。二是抓好三个环节:首先,抓满意率。建立承办人起草、承办科室讨论、办公室审核把关、分管厅领导审签的工作程序,指定专人按复文规范要求负责会稿。凡是答复意见不全面、不具体、不规范的,一律退回重办。其次抓复文规范。对每件提案的答复,努力做到事实准确、内容完整、文字精炼、语气诚恳。每一份提案的办理都按规定署签发领导和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在规定时间内答复,抄送委员和有关部门,并随文分送办理结果征求意见表,力争不因某个细节的疏忽而影响提案的答复质量。再次是抓建议办理的跟踪落实。局领导亲自抓落实,要求有关科室对提案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把提案答复作为督查项目进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向有关代表通报,努力使办理提案落到实处。
(五)加强督办协调,完善办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提案办理中的工作分工、分办交办、办理流程、起草答复文稿、督促检查、总结、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提案办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交办制度、审核制度、总结制度、评比制度等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
(六)加强业务工作,注重提升实效性。我们在具体办理过程中, 不图形式,不做虚功,不满足于书面答复,而是立足于“三个转化”继续提升实效,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上做文章。
一是把办理过程转化为理清思路、推动财政工作的过程。我们不仅立足于解决委员们反映具体问题,更善于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健全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机制。如我们接到李克君委员的统筹解决教师医疗保险费用的提案后,高度重视,积极向区政府谏言献策并征得同意后,将84所中小学医疗保险单位负担部分由区财政全额负担。
二是把办理过程转化为凝聚人心、为民办实事的过程。如刘光远等委员提出的“关于解决太平、牛首两镇公务员30%津贴资金缺口”的提案。经我局专门组织调研后认为随着近几年全区财力的快速增长,已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以该提案输为契机将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原由单位负担的30%津贴部分由区财政负担。经区政府同意后,已从去年元月份起实施。
三是把办理过程转化为改进作风、服务创新的过程。我们不满足于把提案办理当作简单的“你提我办”、“你问我答” 的过程,更多的是把研究落实委员提案与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局开展的“三评两比”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提案的办理,进一步发现和弥补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财政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落实和解决问题,而提案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办理质量。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应做到“五到位”。
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对提案办理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对办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办理好提案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义务,也是坚持理财为民的具体体现 ,更是理财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提案办理答复工作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将其做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改进部门工作、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措施,列为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其次,组织领导要到位。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的组织领导工作,每年接到政协提案后,迅速召开专题会,研究分析提案,成立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承办单位、责任人、责任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再次,工作责任要到位。我局从细节入手,规范办理工作业务流程,完善办理工作制度,明确办理程序和责任,做到办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做到“五定”、“四结合”,即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效果,把办理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与工作计划结合、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结合、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结合,高效率、高质量办好提案。第四,措施方法要到位。措施和方式。近年来,我们在提案办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开门办案。做到办理前走访,逐个约见提案者,详细了解提案所提问题的背景、原因和意图;办理中与提案者面对面协商,通过采取集中面复、邀请委员现场视察等形式,共同研究办理措施;办理后及时向提案者通报办理情况,征求办理落实意见。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我们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办理工作的始终,找准问题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三是加强联动协作。对委员们提出的涉及多个科室的提案,实行主办科室牵头、局办公室协调、协办科室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收到了办案环境不断优化、办案氛围更加和谐、办理质量明显提高的效果。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局提案办理专班专门负责提案督办,对能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决不放过;对不能解决而没有解释清楚的决不放过;对委员不满意的决不放过;对答复不规范的决不放过。五是严格考核。我们将办理政协提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相应考核分值,年终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第五,落实承诺要到位。提案答复阶段仅仅是办理工作的开始,而落实阶段既是解决问题的阶段,又是办理提案的最终目标。我们主动把提案办理的工作重心从“强调按期答复”转变为“认真落实问题”,狠抓落实率,做到:凡是有条件解决的,集中力量尽快予以解决;对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问题,及时纳入各部门的研究课题,通过专题调研、组织论证等方式,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因当前条件限制议事难以解决的问题,制定出计划,创造条件,逐步予以解决,并随时将有关落实情况反馈给提案者;对委员提出的一些当前确实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实事求是地向提案者说明情况,解释清楚,取得提案者的理解。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虽然我局承办的政协委员提案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办理答复,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委员们的好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办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受财力限制,许多提案难以落实;有的科室涉及的提案较多,且事务性工作繁忙,人手较少,提案的办理还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等等。我们深知,把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财政改革的决策和措施、转化为财政发展的动力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与改进办理方法,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协委员的沟通,努力提高办理质量,让政协委员的提案在促进我区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大家!
第四篇:倾听民意解读民情促进工作(第一书记走访)
倾听民意解读民情促进工作
——“户户走访百问百晓”走访活动的几点体会
徐 冰
为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深化第一书记“1+1”制度和“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市委组织在农村“新三大员”中开展“户户走访百问百晓”走访活动。为此,我于三月中旬开始深入所在村开展走访。走访期间,通过“串百家门、问百家事、聊百家情”方式深入了解了农户家庭生活、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思想状况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走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做好民生工程,是做好第一书记工作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市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发展、民生建设是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一书记”要深入所在村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基层群众最关注的民生建设项目,广泛听取最基层最普通群众的建议,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当前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建设项目。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蕴育民力。问政于民是求发展之策,问需于民是求和谐之道,问计于民是求创新之举。自治区党委在“民生促进周”活动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意在三问于民作出正确决策,意在把倾听民意贯彻于民生建设的始终
倾听民意,才能使民生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获知群众的心声,才能晓得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才有可能做到所想是民之所想,所急是民之所急,所办是民之所需,所干是民之所盼,决策也才能体现民意、实现民利。
倾听民意,才能检验民生建设的成效。民生工程建设水平高不高,质量好不好,效果怎么样,需要多听群众意见,得由群众说了算。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只有让群众当评委,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作为检验的重要标准,才能保证民生工程按照群众的需要不走样,从而杜绝民生工程沦为群众不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走家入户问需于民,广泛收集村情民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联系群众、解读民情、是做好第一书记工作的基本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全部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我市第一书记“1+1”制度的实施以来,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常态化。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感情逐渐加深,干部群众工作能力逐渐增强。二是当前经济发展、财力增长、政策反哺,社会民生大幅改善,领导干
部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加深了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领导决策时能够体现群众路线。三是下基层、读民情,深入百姓,“第一书记”驻村由身入转变成了心入,干部与群众的心离群众也越来越近。四是面对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及时传递给百姓,党员领导干部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低成本、高效率的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农村社会管理逐渐加强。
三、服务群众、创新方法、促进工作,是第一书记制度的根本宗旨
第一书记制度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抗旱保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道路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等重点难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是推进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长效之举。
一是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村民与“第一书记”联系更加方便,第一书记制度实行后,每村村大院都挂有本村第一书记和村助理的联系牌,同时“第一书记”向每户村民发放了便民联系卡,真正实现了干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群众遇到问题可以直接联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制度与以往包村驻村制度不同,以往包村干部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包村,到村大院或支部书记家坐上一会就算深入群众了,现在的“第一书记”入村由身入转变成了心
入,村支部书记是本村村民,“第一书记”也是本村“村民”,为群众办事是办自己的事,办本村的事。
二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入村以后,从健全规章制度、培养发展党员、选配后备村干部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村账乡管、村务党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了党建工作规范化。
三是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第一书记”作为村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兼任村里的“信访代理员”,按照“对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确有困难帮扶到位”的要求,进村入户听取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梳理、排查调处,将处理意见、结果向群众反馈,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初步形成了党群联动、监管互动、有序推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
第五篇:宾馆安全出口堵塞 浠水消防查封整改
为全面遏制重、特大大火灾事故发生,浠水消防大队深入社会单位检查消防安全,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处罚措施,全方位、深层次大力整治火灾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5月29日,大队联合公安对1家存在火灾隐患采取了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5月29日,浠水消防大队深入到浠水县各乡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检查中,发现关口镇丰园宾馆一楼梯出口设置货柜,一楼至二楼楼梯堆放货物,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针对存在的隐患,大队要求消防安全负责人立即清理堆放在楼梯的货物,并当场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此次查封行动,彰显了公安、消防部门严厉执法的同时,也为浠水县的公共聚集场所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避免麻痹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为浠水县的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