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贸易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

时间:2019-05-13 19: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澳贸易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澳贸易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

第一篇:中澳贸易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

货物贸易

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发展迅速。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2015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1072.1亿美元,下降15.9%。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609.8亿美元,下降24.5%,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32.4%,降低1.3个百分点;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462.4亿美元,下降1.1%,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23.1%,提高2.5个百分点。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顺差147.4亿美元,下降56.7%。中国继续保持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15年出口额为377.8亿美元,下降35.5%,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2.0%。贵金属及制品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67.7亿美元,增长6.9%,占澳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1.1%。贱金属及制品是澳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24.1亿美元,下降0.7%。由于矿产品在对中国出口中的份额超过60%,因此,矿产品对中国出口的表现基本决定了澳对中国出口的整体表现,澳对中国矿产品出口下降较多,中国也成为澳出口下降最多的主要市场之一。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2015年合计进口282.8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1.2%。除上述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产品、化工产品等也为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在进口中占比均超过或接近5%。

直接投资

2005 -2014 年,我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规模年均增幅达50.95%,截至 2014 年对澳直接投资存量额已增至238.82 亿美元,是2005 年的41 倍,2014 年对澳直接投资流量额为40.49 亿美元,则是2005 年的21 倍。从投资领域来看,我国对澳投资主要涉及资源开发、房地产、运输贸易以及信息通讯行业。从投资方式来看,我国企业对澳投资正逐步从直接投资向海外并购、技术投资、战略联盟以及BOT 等多种形式转变。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三大重要目的地之一。另一方面,虽然澳对我国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14 年,澳对我国直接投资存量为77.5 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4 亿美元,累计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639 家,主要涉及物流配送、建筑、环境管理、食品加工以及广告设计等行业。经济合作方面,2014年我国企业在澳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47亿美元,主要有华为承建的澳大利亚电信项目、中海油承建的海上钻进作业以及东方日升新能源公司承建的墨尔本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等。

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4月,中国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上涨188.1%,对美国上涨235.7%,对欧盟投资则同比下降44.8%。

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国别市场业务排名

2015年中国企业在大洋洲的业务规模有所突破,新签合同79.9亿美元,同比增长三倍;完成营业额22.2亿美元,同比略微下降1.1%。主要业务领域为交通运输建设、通讯工程建设和房屋建设等,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巴布新几内亚等市场。澳大利亚属于典型的高端市场,市场规模较大、发展势头良好,对承包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015年,澳大利亚建筑市场产值在968亿美元左右,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9%左右。主要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矿业投资显著下滑、澳财政政策重新收紧的影响,并且伴随着2016年联邦大选的日益逼近,投资者的观望情绪加强,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减缓,2015年澳大利亚的建筑业产值同比实际仅有0.4%。

相对于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模,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业务规模有限,但在2015年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新签合同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6倍,首次进入签约前十市场榜单;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主要涉及业务由房屋建筑、交通运输建设扩展到通讯工程建设、石油化工、电力工程和工业建设等领域。在交通建设领域,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签约了一批项目,除了并购John Holland公司的待执行合同外,还依托该公司成功签约了悉尼西北高速连接线项目1B标以及墨尔本平面立交拆除工程等项目。在通讯工程建设领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了澳大利亚电信项目。

参考文献:

1.《2015-2016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

国际劳务合作作为劳动力要素的重新组合配置在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往来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16年9月7日,威海联桥集团就与澳洲某公司签订了高端劳务合作合同。合同签订后,澳洲公司预计三年内可从中国招收电信、电气、汽修、建筑、网络、护理、机械加工等行业技术人员500人。这不仅可以给我国的对外劳务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个人收入。另一方面,通过面向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者素质的素质也被大大提高。未来几年,中澳两国仍可通过劳务合作协定、自贸区协定、“地方移民协议”、合作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劳务合作。

技术贸易

中澳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有着较为骄人的技术合作。哈尔滨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就与总部在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的HRL公司签署了一份商业备忘录,两家共同在墨尔本建造了一座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而该燃煤发电厂采用先进的褐煤清洁技术,可以减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和50%的水消耗量。同时,总部设于香港的中电集团投资2.9亿澳元与澳大利亚一家从事太阳能技术开发的公司合资在墨尔本建设一座发电装机容量为15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

服务贸易

近年来,中澳两国经贸关系愈加紧密。其中,两国间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由2008年的84.43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167.16亿美元,年均增长14%。

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服务部门主要是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的服务部门集中度较高,主要是运输服务、旅游及其他商业服务等。

在中澳自贸协定中,两国在服务领域达成了高水平谈判成果。澳方成为世界上首个对我以“负面清单”方式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负面清单包括有专业服务、电信服务、分销服务、金融服务、运输服务等,凡负面清单中未列举的部门,中方均将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对于列入负面清单的部门,澳方也作出了高水平的承诺,中方则通过“正面清单”的模式考虑了澳方在银行、证券、电信、法律、教育和建筑等部门的重点诉求,中方将在未来通过“负面清单”模式与澳方开展服务贸易谈判。

发展援助

澳大利亚对华援助亦称中澳发展合作。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中澳发展合作在政策重点、援助领域、受授地域分布等方面经历了变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澳政治关系冷热变迁、国际发展援助重点领域的转移,均是这线变化的重要导因。

两国政府于1988年签署的《中澳关于向互惠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的谅解备忘录》并于1988-1996实施。

援助分为三大类:

1.过别援助计划,该计划旨在向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提供援助,重点援助领域为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健康卫生、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管理等。

2.优惠贷款计划,该项目自1988年开始实施后,发展迅速,连年位居澳对华发展援助额的一半左右,1996年,约翰·霍华德上台后取消该计划。3.其他计划,包括紧急援助、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实施的粮食援助等。

时至今日,中澳发展援助仍在继续,澳大利亚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对华进行援助,同时推动了两国经济合作,扩大来自中国的经济利益.

第二篇: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1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摘要

大陆开放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特别是水果贸易启动了两岸农业贸易经济合作的战略进程。大陆对台湾水果进口的零关税和便利措施的出台,部分地解决了台湾农业的出路。但是,这只是部分地解决了台湾农民在农业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困境,只有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才是两岸农业发展的根本前途。本文主要是从台湾水果产业现状、其在大陆所遇到的问题及台湾水果与大陆本地水果以及其他产地进口水果的竞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效果,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Mainland China to Taiwan agricultural trade open,especially fruit trade started the agricultur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tegic process.However, this is only part of the solution to the Taiwan farmers' trouble in agri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ly more extensive cooperation is the root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future.This article mainly following the next three asp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aiwan fruit industry, the bump of Taiwan fruit trade in mainland Chin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aiwan fruit and local fruit, Taiwan fruit with other mainland origin of imported fruits, which reflects the Taiwanese fruit export mainland market eff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关键字:台湾;水果;农产品贸易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门,这种重要性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它关系到一个重要群体——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有限的市场和外部的竞争使台湾水果业面临严重的局面。大陆对台开放农产品贸易后,从经济上,部分地解决了台湾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的出路问题,促成两岸经济上相互

依赖关系的强化,政治上带动更多的群体趋向相互依存。

一、台湾水果产业的现状及所遇挑战

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具有热带、温带两种气候特征,能适应热带水果和亚热带水果及温带水果的栽培和生长,加上台湾注重品种改良,因此,生产的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品质好。近年来,台湾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已经把水果业作为主要发展的产业,其规模很大,目前的年产量达将近300万吨,已成为台湾第二大类农作物,占台湾农业的65%-70%。长期以来,台湾水果除了供应本岛居民消费外,还远销欧美等市场。然而2001年12月12日,台湾作为独立关税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降低,关税总水平下降40%左右,大量国外农产品进入台湾市场,受“洋”水果冲击,台湾水果价格不断下跌,岛内市场中有许多品种逐渐被外国水果替代,外销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综合来看,台湾水果业现在至少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岛内市场销售能力较弱,价格疲软,果农收益无法保证;二是加入WTO后市场壁垒降低,有限的市场受到岛外产品冲击。因此,开拓大陆内地市场己成为解决台湾水果业困境的一条捷径。

二、台湾水果出口在大陆遇到的问题

2005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切实帮助台湾果农解决丰收滞销问题以来,台湾水果拓展大陆市场的声势日渐增长。特别是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陆续举办的台湾水果展销会,以及2005年8月1日起大陆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措施的宣传和带动下,大陆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一度形成热销局面。

然而,由于两岸显著的生产条件差异和特殊的政治经贸关系,加上市场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有序的运营环境,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销售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1、运输通路不畅问题

从台湾水果出口大陆各主要城市的运输通路来看,空运的时间虽然较短,但运输成本太高,大部分水果不宜采用;海运的运输路程由于要绕经香港或日本石垣岛,运输时间都比较长,从台湾到距离最近的福建也需要2-3天的时间,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对水果的保鲜非常不利。因此,两岸运输通路不畅成为目前制约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突出障碍。

2、价格过高问题

比较台湾水果的价格和在内地主要城市的市场销售价格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台湾水果出口到大陆市场以后的售价一般都是岛内价格的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6倍。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自然会对台湾水果在内地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其实造成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价格骤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两岸间运输通路不畅,这是个核心问题。

3、建立稳定市场销售渠道与货源供应的矛盾

大陆给予台湾水果零关税和通关便利等优惠措施,旨在解决台湾果农丰收季节产品滞销的问题。而台湾受限于土地面积狭小的影响,水果年产量仅为大陆年产量的3.8%-4.4%的水平,因此,既容易出现滞销也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如在2005年,由于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台湾水果大幅度减产,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市场上,一些台湾水果品种常常出现缺货现象,由此显现出市场供应问题。

目前,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市场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需要有稳定的货源支持。而台湾水果价格波动幅度大、货物供应量有限的特点对市场的发育和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通关便利与严格检疫的矛盾

为了配合大陆给予台湾水果的进口优惠政策有效落实,自2005年3月起,大陆许多口岸的海关、检疫部门相继出台便捷通关措施以保证台湾农产品快速、及时通关。以上海口岸为例,对台湾水果人境实行五大措施,开设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做到快速审批、快速报检、快速检疫、快速检验、快速放行,台湾水果入沪可以做到随到随检,全天候实施查验,通关检疫时间大大缩短。

这些快速检验检疫措施的确大大加快了台湾水果的通关速度,但对于检疫部门来说,快速验检疫和严格控制疫病虫害的进入是一个两难选择。当台湾水果产量增加,出口大陆的贸易规模也会随之扩大,这一矛盾将会十分突出。

针对台湾农业农产品销售问题上遇到的一些困难,祖国大陆有关方面主动提出了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包括在沿海地区开辟台湾农业专区等方式,但这些政策的目的不是使台湾水果在大陆形成垄断,它必然还存在着竞争。

三、台湾水果出口到大陆的主要竞争

1.台湾水果与本地水果的竞争

台湾水果的最大机遇在于,无论从品种,还是从特色上看,台湾水果的进口确实满

足了一些居民“偿鲜”的欲望,因为台湾的连雾、槟榔、芒果、芭乐、释迦、巴乐等水果在大陆没有种植,而木瓜、杨桃等水果又是人们希望尝试与大陆品种比较的果品。但这只是满足了高消费层的需求,只占消费者的一小部分,对较低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来说,内地水果的价位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统计数字显示,海南每年销往内地的水果有160多万吨,遍布全国60多个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固定销售渠道、固定的客户群,而台湾水果目前仅在少数大中城市销售,并且受运输时间、数量等因素制约很大。因此,二者在大陆绝大部分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竞争态势。

2.台湾水果与东南亚进口水果的竞争

实际上,在中国大陆与东盟十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越南和泰国正在利用这种机遇将大量热带水果出口到中国内地市场,扩大双边贸易的规模。从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两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中的“早期收获”方案下,提前对两国间蔬菜和水果类产品的贸易开始实现了零关税。当然的相比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生产的热带水果来说,台湾水果价格高是必然的,所以台湾水果目前占领的仅是大陆高端水果市场的一部分。以莲雾为例,在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台湾黑珍珠莲雾比泰国莲雾价格高出1倍多。可见,台湾水果在大陆高端水果市场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价格劣势。

四、政策建议

从2005年5月,大陆逐步落实对台湾水果进口的便利优惠措施以来,两岸民众普遍反映出对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热切和支持,许多大陆消费者也是首次开始认识和尝试台湾水果的美味。同时,在台湾水果出口大陆过程中也使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农民开始切身体会到加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带给两岸人民的直接利益和好处。然而,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需要从两岸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审视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现状与前景,做出适当的决策。

1、两岸水果运输实现直航

尽管大陆为台湾水果的进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绕道香港使转运时间大大延长,从而在运输成本和因为长时间运输所带来的损耗也会随之增加,从而限制了台湾水果在大陆消费的普及程度,使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家庭。因此,要扩大对大陆的出口规模,必须实现直航,以降低成本。

2、台湾水果贸易经营者需对大陆的市场和经营渠道有进一步了解

伴随大陆经济的改革,市场力量在产品销售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产品的销售由过去的国营批发、零售已经转变为通过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产品销售的形式,从而需台湾供

应商需要在熟悉大陆销售渠道的前提下,与进口商密切配合,减少运营成本,顺利将产品送到零售商手中。

3、考虑大陆农民与水果商利益

实际上,在台湾可能出口到大陆的种植业产品和水果中也确有一些是与大陆生产的产品是互相竞争的。如,芒果、荔枝、木瓜、火龙果等产品在大陆的海南省等地也有相当规模的生产,有些产品的生产可能就是台湾农业经营者到大陆从事生产和经营的结果,因此对台湾同类产品进口的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可能是两岸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考虑好了,两岸就可以实现双赢。

4、在台湾营造两岸农业合作的良好环境

面对台湾农民和在野党要求强化两岸弄产品贸易的主张,大陆政府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台湾当局一直不愿看到这种关系的顺利发展,想尽办法阻止农产品贸易的开展,甚至为这种合作扣上政治帽子。应该看到在解决台湾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缓解两岸的紧张局面同样是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如果说这是一种政治的话,那么,它本身的善意就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因此,在台湾客观对待大陆的回应,敦促台湾当局为两岸农产品贸易开绿灯,既是一种合理的经济意愿,也是合理的政治意愿。

5、在两岸的水果贸易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水果生产和技术合作

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竞争日趋加剧,台湾农产品如果只是各国或地区进口农产品的一个竞争者,那么,现在的贸易形式很难支撑。因此,对台湾农业经营者而言,借助自己的高科技农业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与大陆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相结合,一定能够在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海峡两岸农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海峡两岸水果贸易的发展对台湾既有经济意义,也有政治影响,对大陆既是消费多样化的需要,又是政治上缓和两岸关系的因素。从长远来看,发挥发展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合作是两岸和谐发展的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蔡胜佳.分享台湾农业发展经验 推动两岸农业合作[DB/OL] 中国新闻网 2005年9月30日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中国农村经济》[M] 2005.12(25-29)

3.练卜鸣, 台湾水果销往大陆的商机与风险[M]台湾育达技术学院和南亚技术学院推广中

4.刘树.台湾农业的过去和现状[M]《统一论坛》

5.台湾农业概况与新世纪农业发展前景[M]长泰县林业局2005年8月8日

6.赵玉榕.台湾加入WTO与其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M]台湾研究集刊1999,47.裘时平, 文振雄.两岸农业合作情况及工作建议[M]海南台办

8.李岳云《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第54—63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9.陈彤, 两岸农业交流状况及其入世后的前景分析[J] 学术研讨既贸易投资洽谈会交流论文 2002

第三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来文正 周娜 李明智 陈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16530.20937.26182.28984.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14863.17727.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13809.14738.18654.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12183.0 14601.0 16362.1705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一)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①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②管 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后的影响》 ③肖维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④谷晓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⑤潘照安.《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经济视 角,2007;(7):49~ 51

第四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初始性的政策框架看来,服务贸易正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也表明,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包括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从1980年的762.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222亿美元(按当年价)。年均递增7.4%,高于货物贸易同期6.5%的增长速度。相应地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比重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18.5%,服务贸易额接近物品贸易额的1/4。

一、有关概念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

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

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

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3、完善国内各项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首先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WTO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我国国内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

4、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另外,整个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这无疑大大削减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可以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服务贸易的培训机构。实现对现有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防止智力外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

5、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低下。我国电信服务限制指数一直居高不下,这种保护政策无疑是造成电信业生产服务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应该避步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降低不必要的门槛,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根据八世承诺和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服务业开放表,有步骤地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确保每一步发展的“坚定有力”。

第五篇:皮革贸易现状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3.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 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3.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11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

16%。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27.6%,进口增长18.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

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下载中澳贸易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澳贸易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范文合集

    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1、民营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1)民营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是围绕着人们如何共处、如......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八年级阶段,两极分化已经日趋明显,有些同学越学越有劲,有的对学习则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再读书了。 各位家长,你们一定要......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

    成绩分析

    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分析 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按照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了期末考试,并进行了阅卷、登统。现对我校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如下分析。 从本次......

    成绩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主要特点 1.紧扣教材,覆盖面很广,注重夯实基础。选择题基本上是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大部分试题根据教材内容的直接发......

    成绩分析

    高一5、6班期中考试英语成绩分析 泰安一中 高一 英语 刘蕊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必修三的一到五单元。根据成绩分析,5班学生成绩较月考有所进步,有效人数从35人上升到42人,但......

    成绩分析

    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为了实现期末考试诊断教学、查找不足、改进教学的目的,现对期末考试成绩做如下分析: 一、 班级整体成绩数据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学生人数均在50以......

    成绩分析

    七年级英语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试卷注重基础,体现灵活运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