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规律 健全机制(市区局国税文化材料)
虚功实做 创新发展 将国税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XX市市区国家税务局
几年来,市区局在国税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国税文化中心理念,注重潜移默化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以德治队”的干部教育理念,“科技兴税”的征管理念,“从严治队”的管理理念,“实事求是”的结合理念,“兼收并蓄”的服务理念等“六大理念”,使文化建设工作由“虚”变“实”、由浅及深、由点到面,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区局连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在连续八年保持行风第一和近三年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女职工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等3项国家级荣誉的基础上,2006年又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优秀职代会之星”、“全市优秀执法机关”、“硬道理杯特殊贡献奖”等50余项荣誉称号,市区局领导班子被区委、区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局长李锋同志先后被推举为市、区八届人大二、三、四次会议代表,并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市、区优秀代表。最近,市区局又被推荐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实现了市区国税局在高起点上的工作再突破、形象再提高。
一、准确定位,明确目标,使国税文化建设虚功实做
国税文化建设之初,由于理解的偏差,部分同志对开展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大部分人认为国税文化“大、空、虚”,务虚而不务实,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特别是在征管一线,国税文化理念还没有完全溶入到管理领域,软管理与硬管理不协调,软管理滞后于硬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没有形成一种引导国税干部爱岗敬业的精神动力;许多同志甚至简单地认为开展几项文体活动就是文化建设,对精神、理念层面的东西缺乏研究和实践,没能将文化建设与税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种种模糊认识,我们首先从干部思想入手,澄清模糊认识,为文化建设定准位。
一是我们专门派人到北京就《第五项修炼》进行了学习和研究,进行了集体培训,组织全体人员到XX活塞集团进行了实地参观;其次是举办文化建设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邀请活塞集团原老总杨本贞和山东财院专家到市区局就企业文化进行了讲座,奠定理论基础,鼓励干部积极参与系统内网文化建设交流与学习;三是积极向干部分发放有关文化建设和行政管理的书籍,鼓励干部多看书、勤思考。先后组织干部学习了《第五项修炼》、《细节决定成败》和《没有借口》等书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学习交流,干部对文化建设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国税文化建设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围绕 “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国税中心思想,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文化育人,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用人所长,优势互补”的用人理念;“尽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税收理念;“100-1=0”的执法理念;“科技兴税”的征管理念;“兼收并蓄,服务纳税人”的服务理念、“文体兴局”的争创理念等“八大理念”。从而将国税文化与工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国税文化的虚功实做。
二、深化理念,创新发展,将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一)走民主管理之路,寓“以人为本”理念于国税文化建设中。市区局抓住“以人为本”这一中心理念,从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入手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制定国税文化中、长期规划,将国税文化细分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税收征管、科技兴税、廉政勤政、文明争创等六大类,128项指标,使国税文化由“虚”变“实”。并将指标一项项量化到时间段与责任人,从而使干部目标明确、干有方向。二是领导示范。为把国税文化建设成为的税收工作的“活力源”和“推进器”,将其列入了“一把手工程”。我局党组一班人,特别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更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以德治国、以德治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干部中叫响了“从我做起,向班子看齐”的口号,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走上讲台的活动,党组成
员多次亲拟讲题,三年来组织授课43次,从而起到了领导示范作用。三是以人为本走民主管理和群众路线。市区局党组坚持落实每周一的局长办公会制度,各职能科室长参加会议,并建立了专门的会议记录和网上发布制度,确保落实到位。严格党组议事规则,对重大问题加强思想沟通。四是科学的落实机制进一步形成。一方面建立了科学决策体系。推行“年度重点工作配档表”制度,对重大的决策事项,实行集体审议和民主决策,对事关全局工作,组织各层次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同时落实督监管理。另一方面,畅通工作执行渠道。建立了“请示答复”和“合理化建议”制度,认真听取基层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重点工作每月网上公示,月份计划一目了然,既便于上下协调,又利于群众监督。四是严格开展讲评督查。强化过错责任追究,推行领导督查和专业督查相结合。建立了局情反馈评价实机制,每月一次开展一次“民主议政日”,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为国税文化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五是走群众路线,强化以情带队。成立了“关心干部生活委员会”,推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干部家庭档案,力所能及的帮助基层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建立民主监事和民主议政制度,征求意见,限时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先后在宿舍院建立起了健身器材,老年人活动室,对锅炉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干部职工取暖不好的情况。做到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主动协调解决部分干部子女就业、吃饭、穿衣、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等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走“人才强局”之路,寓“文化育人,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于队伍建设中。我局注重文化建设软管理与制度硬约束的有机结合。一是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方法。一是改过去单纯领导台上讲、群众台下听的传统教育模式,组织税务干部通过外出参加、实地体验等加强红色教育。先后组织干部到鲁中监狱、西柏坡和孔繁森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在XX区杨柳雪建立了廉政教育基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实施“人才强税”。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在职干部再教育奖励制度》、《关于鼓励干部参加
“三师”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几年来,共兑现考试奖金22万元,90%以上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有2人取得“三师”资格,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1人。三是制度管人,我局在全市率先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再造”理论,引入“螺旋上升”理论,与时俱进健全制度,在规范岗责体系的同时,每年组织人员都对制度、岗责进行修订,并编印成册,先后5次对涉及全局的130多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再版《XX市区国税局行政管理制度汇编》和《XX市区国家税务局岗位职责手册》4次,做到人手一册,使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全面又简洁实用,使各项规定一目了然,便于日常操作,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走“优胜劣汰”之路,寓“用人所长,优势互补”的用人理念于国税文化建设中。一是深化“双向选择”,结合两次大的机构调整与规范,市区局全面推进“双向选择”和“优胜劣汰”,在“双向选择”中有80%的干部进行了轮岗,56%的中层干部进行了交流,4名干部落聘待岗,干部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二是建立优胜劣汰的干部管理机制,在全局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管理模式,先后有55名同志普升为科员。组织开展了2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活动,通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评议等民主程序,8名科级干部、15名股级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进一步充实了中层领导队伍。三是全面推行能级管理。2003年推进了“四员”管理,实行人才库管理,使拔尖人才得到了充分重用。自2005年以来,我们局又推行了3个系数组成的能级管理办法,通过岗位竞争,系数竞拍,使能者有其得,能者显其才,拉开了收入档次,改变了过去“大才小用,小才大用”的现象。
(四)走“依法行政”之路,寓“尽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理念于国税文化建设中。多年来建立了税收增收长效机制,连年圆满完成了组织收入任务。在2005年组织收入首次突破10亿大关的基础上,2006年组织入库16.48亿元(不含免抵调库6647万元),同比增长50.9%。一是坚决贯彻组织收入原则。我
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杜绝人为调节进度和违规批准缓税现象,确保了收入质量。二是牢牢抓住向经济发展要收入。紧紧抓住全市“赶超战略”和XX区“三点一线”经济开发的大好机遇,坚持早摸底、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强化组织收入考核,确保将经济增长及时体现为税收的增长。通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大规模税负调查分析,共查处有问题户809户, 入库税款11048.4万元。三是严格兑现税收优惠。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坚持做活“取”与“予”的文章。近年来共计落实各项税收优惠近5.5亿元,增添了企业发展后劲。四是服务经济促产增收。立足于涵养税源,努力做好政策服务文章,编印了《税收政策快递报》,开辟了税法直通快车,使新政策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到位。
(五)走“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之路,寓“100-1=0”的执法理念于国税文化建设中。一是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灵魂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完善法律救济保障措施,规范执法告知程序,实施“查前提醒”,通过流程再造满足纳税人的涉税需求,对民营企业实行“三同”、“三不”政策,为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按照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岗责体系,明确执法责任,密切岗位衔接,进一步完善了《执法考核评议办法》,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做到了谁的职责谁履行,谁的责任谁承担。在全局成功上线运行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执法考核子系统》和《执法监察子系统》,自2006年8月份起,通过138个选项点实行24小时自动监测,筛选过错疑点,促进执法整改,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三是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总局的落实意见,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贯彻税收征管法极其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六)走“科技兴税”之路,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于国税文化建设中。认真贯彻“科技加管理”方针,坚持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税收管理、带动企业发展。先后研制开发出《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数据审核系统》、《纳税申报质量稽核信息系统》、《税收收入统计分析系统》等十几个应用软件,其中《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数据审核系统》在全省国税系统推广应用。通过系统整合,集中使用,构建起连接省、市、县、分局四级信息高速公路。成功开发出《深化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该软件不但具有健全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还通过网上流转、过程监控、适时记录,考核模块自动生成50多项考核指标,自动形成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依据,目前已在全市推广应用。在全局成功上线运行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执法考核子系统》和《执法监察子系统》,自今年8月份起,通过138个选项点实行24小时自动监测,筛选过错疑点,促进执法整改,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推行智能化办公。积极推行网上申报,深化“一户式”管理,完善办税“一卡通”,使纳税信息监控与纠错机制更加完善,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了各界的充分信任。
(七)走“服务品牌”之路,寓“兼收并蓄,服务纳税人”的服务理念于国税文化建设中。一是不断创新服务措施,创造出特色服务品牌。成立了“纳税人服务中心”,为纳税人提供低台面、零距离、透明式服务;二是对边远农村业户实行上门服务,对关系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实行贴近式服务,对较大型企业实行跟踪服务,要求执法人员亮牌承诺服务。围绕满足纳税人的涉税需求,全面进行了税收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一窗式”全智能服务窗口,涉税事宜“一窗”办妥,彻底解决了纳税人多头找、多头跑的问题。推行电子申报、网上申报、电话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办妥一切涉税事宜。三是推出了“心桥工程”税收服务品牌,印发《心桥工程服务升级行动》计划,通过“服务理念升级”、“办税能力升级”、“办公效率升级”、“国税形象升级”,形成了以优化办税服务为基础,服务发展、特色维权为补充的国税服务知名品牌。
(八)走“文体兴局”之路,寓“文明创建”于国税文化建设中。一是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争先创优是基层建设的载体,也是推动国税工作上水平的动力所在。为此,我们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指导,一方面抓载体,对党、团、妇、工等重点争创项目进行重点培养,围绕争创工作合理搭配人员。二是抓活动,深入开展“美在家庭”、“巾帼建功示范岗”、争创“十大标兵”、“张群岗”、“服务明星”等活动。三是抓奉献,积极开展为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我局妇委会与XX盲童学校结对,开展“关爱妈妈”、爱心献春蕾等活动,引起了各级妇联的重视。强化文明创建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相结合,我们与12家烈军属、特困户、敬老院以及XX区南洋村、彭李办事处卜家村和百货大楼等8个单位结成结长期共建对子,对18名失学儿童进行长期帮扶,为共建单位捐赠书籍4000余册,集资2万余元为三个村办起职工夜校。
三、真抓实干,提高效率,使文化建设转化为工作成果 文化建设是国税事业的导向器、催化剂和凝合剂,我局注重文化建设成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有效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干部思想观念有了质的转变。我局文化建设突出时代性、群众性和参与性特点,确立了管理理念、执法理念、服务理念,干部们深深感受到国税文化就在身边、就在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着思维、感染着品行、鼓舞着士气、启迪着心智。使干部逐步走上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轨道。近年来进行的5次“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好建议、好思路层出不穷,干部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局通过国税文化建设,全力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如,“一门精,两门通,门门懂”的复合型;专长突出,手有绝活的专业型;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三免型”;品德好、能力强、业绩实的全面型;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岗位平凡业绩不凡的创新型。干部中涌现了救人不留姓名的国税标兵孙海林,青年卫士段朝晖、青年标兵姜建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正像有的干部在我局组织的《没有任何借
口》读后感展评上提到的:“一本好书、一堂讲座、一个典型、一个理念正悄然改变着我的生活。”
(三)税收管理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促进了我局推行能级管理,从教育到培训,从管理到考核,从执法到服务,单纯的制度管人已经被制度和文化相结合、硬约束和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所取代;“领导的能力决定团队能力”的文化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全局“六率”年年达标。
尽管我局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局的要求和兄弟局的好做法还有差距,我局将认真向先进单位学习,争取在国税文化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篇:怎样把握国税公选面试规律
怎样把握国税公选面试规律?
发布者:公选王(中国公选领导考试网)发布日期:2013-05-14 阅读:1995
怎样把握国税公选面试规律?
2013年5月10日,A省国税局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试落下帷幕,众多考生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参加过公选王网站面试培训的考生,准确地把握了面试的命题和答题规律,在考场上应对自如,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口头答卷。还有很多考生因准备不足,对面试题型和答题时间分配把握不佳而愁云惨淡,15分钟的答题不知所云,便草草收场,遗憾地错失了更上一层楼的良机。
国税系统的面试题型通常是这样三类:领导科学类、税务管理类和综合类。以此次面试题目为例:
1、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请你结合国税系统的工作实际,谈谈国税部门怎样发挥作用,实现中国梦?这道题目属于国税专业题目,但是与目前的热点紧密结合。主要测试考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国税专业素养。
2、有人说:领导干部抓住工作重点很重要,决策正确与否并不重要。你怎么看?这道题目属于领导艺术类,主要测试考生的科学决策水平和统筹兼顾能力。
3、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农夫养了两匹马,一匹马干活很勤快,一匹马干活总是偷懒,于是主人就把那匹偷懒的马的活也交给勤快的马去干。偷懒的马起初沾沾自喜,认为不干活照样吃得不少,可以安逸地生活。后来,主人见一匹马就可以承担所有任务,便杀掉了懒马。请你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目主要测试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领导艺术。
因此,要在国税部门的公开选拔考试中高分胜出,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是抓住国税工作“牛鼻子”。也就是要抓住国税工作的重点。命题时会将每一不同的工作重点与当前热点结合起来,平时工作要加强国税总局每一工作总体部署的思考,结合本省市的实际情况,高度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二是掌握社会、经济和政治热点很重要。不要盲目认为面试只测试专业知识,其实政治理论和政治热点总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在面试题目中。比如中国梦、经济升级版、改进作风等。
三是真题演练不放松。公选王网站“面试天天练”资料和“每日一题”栏目有很多精彩面试题及解答,大家要养成每天都浏览学习的习惯,并结合真题,按照每道题目4-5分钟的要求不断开口演练。如果愿意自我加压,还可以把自己演练的答案发给公选王网站工作人员,请专家修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研究领导科学常抓不懈。既然是领导干部竞争性考试,就会在面试时测试大家的科学决策、综合协调、疑难杂症的处置等能力,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浏览公选王网站领导科学相关的栏目,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思考,未雨绸缪,避免临时抱佛脚。
机遇总是青睐准备最充分的人。人生要出彩,就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公选王网站预祝各位在公开选拔中好梦成真!
第三篇:把握关键环节 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
近年来,XX镇党委正确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不断建立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使党委的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把握关键环节 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原则,必须把握几个关键环节:第一、必须用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的履行。健全和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是镇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一个关键环节。镇党委在作出每一项重大问题的决策之前,都严格按照制度操作,用制度规范,凭制度办事,确保民主集中制落实到位。根据《党章》规定和区委工作要求,结合全镇实际,本届镇党委组建后,先后完善修订了一系列民主集中制制度,对集体领导的议事议题范围、工作程序要求、议事决定及决定的执行和反馈、违规处理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干部任免方面,镇党委相继出台了《XX镇民主推荐镇管干部工作制度》等文件,全面规范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此外,为加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管理,还制订了《XX镇政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公开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和避免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使党委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发挥党委领导集体在基层党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必须注重党委议事决策前的调查研究。为了使党委的每项议事决策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镇党委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力求让党委的各项议事决策符合镇情,体现民意。去年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镇党委组织专门班子,深入机关部门、单位进行详细调查论证,多方召开干部和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由于情况清楚,准备充分,方案可行,政策公平,工作细致,机构改革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纠纷和矛盾。近年来在镇党委、纪委、人大、政府、区人大代表、镇党代表、基层党支部等各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镇党委同样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周密制定各项选举方案,圆满完成了各项选举任务,较好地实现了组织人事安排意图和民情民意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党委集体讨论后,先后停建了类似政府办公大楼等多项形象工程,全力去办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有线电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自来水厂及农田水利标准化设施等民心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为民办实事好事上,调查报告《把握关键环节 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实践证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也是保证党委正确决策的前提。第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落实到位是关键。近年来,镇党委在议事决策各项重大问题时,自始至终都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规定和程序办事,运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工作。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镇党委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严格经过支部民主推荐、党委集体确定差额考察人选、考察预告、组织考察、党委会集体酝酿讨论、任前公示等程序,最后形成任命决定。在集体研究讨论全镇政治、经济、社会事业、财政预算、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之前,镇党委事先都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征得党委书记同意后方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每次召开党委会,镇党委都提前7天左右,将需要讨论的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参会领导,让大家讨论时准备充分。事实证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化,既要有原则和纪律,又要有方法和程序。如果不按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界限不清,办事程序混乱,党内生活必然不正常,也必然会影响内部的团结,削弱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实践中的监督管理。近年来,镇党委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把上级监督、人大监督、纪委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在干部任免、党员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等建设方面,始终做到议事讨论在前,决策公布在后,纪委参与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发挥行风廉政监督员网络作用,让全社会来监督。此外,每季度组织一次区、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活动,评议政府各部门工作情况,及时对党委决策的实施提出意见和批评;同时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注重听取基层一线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做到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谈心,坦诚相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落实到位。
第四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市)
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
(鄞州区综治办)
今年2月26日全省召开“基层基础建设年”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我们根据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统一部署,制定方案,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朝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切实可行方案。
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委充分认识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除认真组织区综治委领导、成员单位负责人、镇乡(街道)分管政法工作负责人参加了省电视电话会议外,并在2月份的区委常委会作了汇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寿永年在会上专门作了指示:要把开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作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基础工程、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来抓。3月初,区综治委又召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安监、教育、卫生、劳动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和8个镇乡(街道)的分管政法工作领导对“如何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进行了专题讨论,对我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最后确定了突出以实现“四个化”为引领的实施方案,即实现基层综治组织整体效能最优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立体化、社会管理服务多元化,明确了15项工作任务措施,切实发挥好综治委(办)牵头协调、综治工作基础
1平台、政法单位主力军和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月底,区综治委领导在全区镇乡(街道)综治办主任例会上又作了动员部署。各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也结合实际,层层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
二、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分级负责管理。
在统筹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面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中区、镇、村三级的工作重点,并分级进行负责。区级层面,重点抓凸显骨干作用,规范镇乡(街道)综治平台建设。坚持“三高”原则,即高起点定位,建设全市甚至全省一流的综治工作中心;高标准规划,推行独楼、独院办公;高质量建设,软硬件建设要达到五年不落后的要求,着力推进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区综治办在下应街道试点,围绕“职能上融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网络上组织”的建设目标,着力提升综治工作中心软硬件建设层次和水平,下步准备通过现场会等形式在全区推广。镇级层面,重点抓创新工作亮点,彰显基层基础建设成效。为使活动培育一批工作新亮点、创建一批工作新品牌、破解一批工作新难题,区综治办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的通知》,提出了“基层基础建设年” 20个创新子课题。各个镇乡(街道)分别选择了1-3个新子课题作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的重点工作,制订具体方案,明确预期目标、工作措施、时间步骤和推进方式,进行培育探索。如:下应街道尝试配备村级专职综治维稳协管员,建立健全“队伍基层联勤,阵地基层联建,信息基层联网,积案基层联调,平安基
层联创”机制;石碶街道实施治保主任专职化,切实强化基层综治室建设;钟公庙街道深化和推进“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创新完善社区管理“1+1+1”模式;邱隘镇全面建立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切实强化基层综治室建设;集士港、瞻岐、古林镇等试行“一区多员”,推进区域综治警务室。村级层面,重点抓“五个一”建设,提升基层综治维稳能力。在镇乡(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村(社区)要按照拥有一间独立治保调解室、配备一名专职驻室人员、每周至少一次主要干部接访、明确一名主要负责人主管综治工作,每月一次治安稳定形势梳理分析的“五个一”要求,切实强化自身综治组织的建设,加强综治室与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对接,对专职驻室人员要明确其治保员、调解员、信息员职责。
三、强化保障措施,推进活动扎实开展。
我区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工作保障措施,确保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一是人员保障。强化人员配备是筑牢综治基层基础的突破点。今年,在区级层面上,区综治办为加强力量,专门从区检察院借用了一名干部,专职负责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工作,目前区综治办配备4名专职人员,在镇级层面,为加强基层综治委(办)建设,镇乡(街道)政法分管领导逐步调整到由分管副书记兼任,上半年新配备政法副书记2名,至今全区政法副书记配备了14名,比例达64%,同时部分镇结合中层干部竞聘,选调了5名“敢办事、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精兵强将充实到综治办。在村级层面,全区充实调整
社区保安队、流动人口综管员165名,部分镇(街道)面向社会招聘了46名村(社区)专职综治协管员,逐级明确了岗位职责,确保了“有人干事”和“人有事干”。二是机制保障。强化督查通报是筑牢综治基层基础的着力点。今年,实行了情况信息月报制和情况信息月通报制,定期通报各镇乡(街道)社会治安、信访、矛盾调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区戒毒等数据指标,通报排名情况作为的年终综治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了督查指导机制,区综治办在4-6月期间集中力量,通过基层走访了解、召开政法分管领导座谈会、综治办主任月例会等形式,对各个镇乡(街道)的基层基础建设年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管理和督查指导,逐项落实任务目标,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书面通报。健全了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全区镇乡(街道)明确由包片领导和联村干部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加强督促指导,帮助解决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三是经费保障。强化经费保障是筑牢综治基层基础的关节点。2010年,区平安创建、治安防范等专项经费财政预算达560万元,比去年增加100万元,社区保安队、流动人口综管员等群防群治队伍人头经费达4360万元,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将投入10830万元,投入80万用于综治工作中心、示范综治室、综治工作先进等的奖励,努力实现“三防”建设的提档升级。为实施“基层基础建设年”重点工作任务,镇乡(街道)也纷纷加强经费保障力度,如:下应街道今年投入150万余元用于农村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50万元用于村综治协管员的开支;集士港镇计划投入150万元用于区域综治(警务)室建设;邱隘镇设立维稳(综治)基金20万元。
第五篇:积极谋划 把握前期 健全机制——龙游县争取重大项目的成效与做法
积极谋划 把握前期 健全机制
——龙游县争取重大项目的成效与做法
在当前宏观形势趋紧、投资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谋划、争取、推进重大项目,着力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越来越成为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近年来,龙游县发改局在上级发改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始终突出“经济工作项目化”理念,坚持以“六个一批”项目为抓手,积极抢抓机遇,完善责任机制,狠抓项目前期,争取了一批战略性项目和国家、省规划布点项目落户龙游,一批县级项目挤入省“三个千亿”、“六大工程”和省重点建设计划等,为保持全县投资平稳增长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努力。
一、争取重大项目的主要成效一是抢抓了一批重大战略机遇性项目。战略机遇性项目可遇不可求,抓住了机遇,也往往意味着发展找到了新支点。近几年来,我们克服项目争取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注重调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合力攻关,一批重大战略机遇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如2007年成功争取浙西核电项目落户我县,2008年又确定将浙西核电项目更名为浙江龙游核电项目,计划提前至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今年就将开工建设通场道路和开展厂址“三通一平”工作。此外,铁路南移、沐尘水库、塔游线等一批战略性项目顺利实施,杭长客运专线、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等一批事关我县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项目争取也取得良好进展。
二是抢抓了一批省重点项目。争取省重点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指标,为项目推进创造条件。近四年来,我县累计列入省重点项目20个,解决土地指标近1.5万亩,我县省重点项目总数和每年新增数一直保持全市首位。其中2008年新增城北污水处理厂、龙三中迁建、捷马化工年产3万吨草甘膦生产线、红船头电站等5个省重点项目;2008年底又组织申报了15个项目争取2009年省重点项目,其中4个项目列入2009年省重点建设项目,4个项目列为备选项目,省重点项目总数和新增数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三是抢抓了上级补助资金。作为欠发达地区,在项目特别是政府性项目的推进上,完全依靠地方财政,其压力可想而知,必须要借助外力谋推进。几年来,我局除做好土地指标争取工作外,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资金等要素争取上,每年都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2008年11月份以来,针对国家新增1000亿元投资,在短短的时间内组织包装了45个项目,有12个项目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2500多万元,居全市前列,其中周公畈水库项目,在去年已争取到700万元国债和500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这次又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485万元。
二、争取重大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谋划是前提。争取项目首先手中要有项目,才能做好“有米之炊”文章。一是对接国家、省级层面规划谋划战略项目。重点围绕国家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规划,从中寻找项目信息,如龙游核电、杭长客运专线、西气东输二线、衢江航运开发、长输石油管道、浙西50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二是围绕战略项目谋划配套项目。重大战略性项目的落户,往往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必然会带来基础设施的重新布局。如龙游核电项目和衢江航道开发工程,我们谋划提出了以团石厂址为中心,县城与团石、团石与320国道相连接,总投资超过亿元的2条道路项目和总投资1.7亿元的疏港公路项目;再如石油长输管线工程途经龙游,我们结合十里铺油库迁建,谋划了成品油储备基地项目,规划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三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
谋划项目。时时关注国家和省级政策动态,研究、吃透、顺着政策指导部门和乡镇包装项目,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确保充足的项目储备,以项目等政策、等机遇。在申报争取中央新增1000亿和1300亿投资中,我县上报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得到省发改委相关处室的肯定,所争取资金比例名列全市前列。四是围绕发展空间平台谋划项目。随着“一区三块”二期拓展、乡镇工业功能区启动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基础设施的“配套成龙”、“填平补齐”问题日渐突出,我们连续两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项目谋划“金点子” 征选活动,从更广的范围、更宽的领域谋划项目,工业园区生命线工程塔游公路等项目破茧而出。
(二)前期是关键。“抓项目不抓重大项目不行,抓重大项目不抓前期不行”,而抓前期的关键环节又在对接上。当前项目建设外部条件不断趋紧,对项目前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发扬蚂蝗精神,做好“跑上去、拿回来”文章,积极“跑部进厅”,增进感情交流,强化对接服务,推进报批催批。如龙游核电项目,自2004年启动后,团石厂址从最初的17个厂址中能够脱颖而出,与县委、县政府不懈的对接是分不开的,我们从对接中捕捉影响项目选址龙游的不利因素,及时主动委托研究单位编制水资源保障、大件运输等专项课题,以科学、翔实的分析资料逐一化解不利条件,工作成果得到专家认同,2007年成功争取浙西核电项目落户我县,2008年又抓住国家优先发展核电的战略机遇,取得省政府主要领导支持,9月份通过省政府与中核集团洽谈确定更名为龙游核电项目,计划提前至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又如塔游公路作为龙游工业园区生命线工程,因为原来作为县级公路而不能纳入省级计划盘子,通过交通部门包装成县际公路,最终纳入了省补范畴并争取了补助资金,同时通过我们发改部门的对接争取,该项目列入了省重点项目计划盘子并争取了土地指标,土地、资金两大问题的迎刃而解,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更为工业园区二期空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几年来,我们在争列省重点项目和资金要素支持上,每年都要排出拟争取项目清单,编印成册,由县主要领导带队,赴省发改委、国土厅、财政厅等有关单位主动汇报,获取信息,争取支持。
(三)机制是保障。重大项目的争取是一项系统工程。几年来,我们从组织配备、资金保障、部门协作、责任落实、强化督查等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项目争取机制。在组织配备上,我县在2007年就在我局增设前期办工作机构,主要职能就是前期谋划和重大项目争取;去年又成立县重大项目报批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经贸、国土、金融、环保、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任成员,并明确项目报批牵头部门。在资金保障上,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并建立健全项目争取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在部门协作上,搭建起“8+X”工作平台,实行“一集中、二提速”推进机制,深化重大项目快速反应和联合办公制度,逐步实现“一次联合、一次决策、一次完成”。在责任落实上,按对接争取、报批推进等分类分别落实县联系领导、部门直接领导的对接争取责任,做到每一项目都有主跑人,具体负责项目的论证和项目的争取。在强化督查上,由重点办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都查通报,将项目谋划、争取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并不断提高考核权重。
(余志康、陈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