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网络监督的利弊
论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发表意见和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从而实现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利。网络舆论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广泛应用,一个基于信息透明的公共舆论监督体系开始形成,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泰普斯科指言:“今日的网络,不仅结合了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组织和社会。”网络的力量在于凝聚强大的民意,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的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在网络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今天,国内外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影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强大的公共舆论,从“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撞人案”、“黑社会头目刘涌案”、“虐猫事件”、“杭州飙车案”到“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都在网民的热议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
(1)主体和客体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不仅廉价易得,而且几乎用之不竭。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广大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截至10年11月,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5亿,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通过网络载体,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参与国家大事、焦点问题的讨论与评价,不仅参与人多,而且覆盖面广。各种不同的意见、建议都能得到集中反馈。“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利,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替受众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 并且网络舆论监督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视野,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涉及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的组织和个人,各种落后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道德现象,都属于监督的范围。由于网络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网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进行大规模的讨论、批评和建议,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网络舆论监督实时便捷,方式灵活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可以很轻松地通过互联网,在几秒钟内图文并茂地发布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形象、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此外,公众还能借助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交互工具,使网络舆论的影响大大增强。
(3)意愿表达更加真实、充分
一般来说,传统媒体对社情民意进行加工、筛选、审查,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舆论呼声得不到传递。而在互联网上,网民一般无需透露真实身份,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网民发布信息就消除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和顾虑,从而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诉求。网络的匿名性给言论的发表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此时所表达的意愿,也就更加真实、充分。10年10月的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虽然在事发后电视、报纸等当地相关媒体曾一度“接到禁令”,但是经网上曝光后,“李刚”迅速成为热点关键词,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使这一起原本普 通的肇事案逐渐演变成社会事件。网友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有关部门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以给广大民众一个合理的结果。(4)更强大的社会作用
网络使普通百姓拥有话语权,在一定层面上真正实现了公民的舆论监督权。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力,也是公民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网络舆论监督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误区
(一)匿名的误区
网络舆论监督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把关人”,网络的匿名性,使网民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过于随意,虚假信息频频出现,这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大地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同时,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责任道德意识,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出于种种目的,恶意散播虚假信息甚至是谣言、诽谤,对政府或个人加以中伤或诋毁。当这些虚假信息或谣言在网络空间滋生后,往往会对不明真相的网民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进而可能催生出某种恶性的网络舆论,而这又会在更大范围内造成信息误导。以“杭州飙车案”的网络影响为例,网民聚集在各大贴吧、论坛发表言论。由于在案件中警方调查不认真,给民众的解释让人难以接受,网民产生了逆反心理。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将肇事者父母及朋友信息曝光,并加以渲染,打满标签,上足颜色,给当事人的现实生活造成巨大伤害。事件的激化,除了当地官员的粗暴腐败,处理不当外,网络舆论上的故意炒作、有意放大也是使事态进一步扩大、激化、失控的主要原因。
(二)网络问政的误区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和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但是这种突如其来的“网络问政热”,充斥着推广商的夸大其词和媒体对新生事物的过度追捧。当年博客刚刚出现的时候,曾掀起过一场“博客问政热”,代表委员纷纷赶在两会时开通个人博客,通过博客收集意见和征集议案提案,与网民保持沟通。可这种“博客问政”的热度并没有保持多久,多数代表委员的博客在开完两会后就进入睡眠状态了。后来兴起的“微博问政”也没有比“博客问政”先进多少。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沟通模式和传播科技上的发展,对推进代议民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扩展了政府听取民意的途径和渠道。借助这些新技术和新工具,代表委员能够听到更广泛和更真实的民意。但技术毕竟只是技术,它只能起辅助性的工具作用。无论什么时候,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听取民意都不能放弃那些最传统、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深入到真实社会中进行调查和研究,深入基层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民众的直接接触掌握民意。技术再先进,只能作为这种调查研究的补充;博客、微博之类的网络问政再能拉近距离,也比不上实地调研与民众面对面的距离近。
三、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网络舆论监管机制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
目前,我国缺乏比较完整的网络舆论监督法律法规体系,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明确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性质、权力等,法律的不健全给目前的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对随意发布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散播谣言的网民没有完善的法律机制来加以制止和管理,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很难准确地查询到当事人的资料,这些都在无形中淡化了网民的法律意识,一些置他人的合法权益于不顾的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应针对现阶段 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界定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犯罪行为的区别,并用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和制裁恶性的网络暴力事件,这样网民的行为才能有法可依,也才能真正地保障网民的舆论监督权利并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此外,一些相关制度体制建设也不容忽视。例如,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真正做到政务信息公开,尤其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地把真实的情况告知公众,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与传播,还可以建立“网上信访”制度,给公众的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一个更为畅通的渠道。
(二)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素质及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
应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社会公众应该具备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让虚假的网络信息和偏激的网络舆论消失在萌芽状态。同时,网民应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既要明确权利,又要牢记义务和社会责任。还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识,不做对他人、社会、国家有害的事。此外,网络服务商也要加强行业自律。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危害国家、社会或侵犯个人隐私的帖子,并对发贴人提出警告;另一方面,也要遵守职业道德,不传播有害或不健康的信息和言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拓宽道路。
第二篇:网络利弊班会
中学生上网利弊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上网的好处和弊端,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帮助学习.了解网络的弊端而远离网络上一些不良的信息.
教学重点:通过辩论正解认识网络的利弊,不沉溺于网络,利用网络的优势帮助我们学习. 教学方法:讨论辩论,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网络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
2.让全体学生作一个5分钟自由讨论发言.3.教师作总结并提出倡仪.
(1)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空间。然而互联网特别是网络游戏也成为部分中学生荒废学业,逃避现实,畸形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险滩暗流。
a降低能力,影响学业
据调查表明,上网的中小学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戏,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游戏上瘾,夜不能寐,晚上11点多了,又起来跑去游戏厅,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课昏昏欲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
b心理病变——孤独症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迷上网吧以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暴易躁,让人不可捉摸,也不再与同学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举个例子,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钱不少不说,问题是从此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一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周围的人都很陌生,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他患了一种“自闭症”。
c昼夜泡吧,摧残身体
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地泡吧,对其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言耸听。一名13岁中学生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在网吧玩游戏连续4天4夜,由于网络游戏的激烈刺激和惊心动魄的打斗,使他血压升高,心跳过速,又加上过度疲劳,最后猝死网吧。典型的表现是:厌食、失眠、精神萎靡、冷漠、孤僻、丧失兴趣。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孤独抑郁、游戏成瘾、色情成瘾、网恋等。
d网上交友,上当受骗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青少年在网上结识新朋友,其中50%的青少年网上会与网友见面、通信、打电话等。网络专家指出,由于网络具有跨国界的特性,因而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中学生思想单纯,与网友交谈时往往实话实说,结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致上当受骗。
案例
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加上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往往经不住诱惑,怀着好奇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东西阅读。一旦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上网吧是要花钱的,没有钱玩游戏,就向家长要!向同学借!慢慢地学会了说谎,乃至去偷!去抢!
(2)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案例
案例一:2006年4月17日,三个12-14岁的学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36元钱。作案后,回到网吧继续上网。
案例二: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
案例三:2007年3月,某县两个高中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男生甲以女生的身份约男生乙在某处约会,乙生信以为真,半夜翻过学校院墙,不幸将左腿摔折。后来,乙生知悉此事,为报复将甲生打成轻伤。
案例四.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综上所述,沉迷网络使中学生身心不能健康的发展,学校和家庭必须正确教育、引导。同时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提高辨别能力、选择能力,必须学会合理合时的正确使用电脑,发挥电脑应有的作用,真正学有所成。
第三篇:网络利弊辩论赛(范文模版)
主席:各位老师、同学,2000年高一年级辩论赛经过七场硝烟弥漫的初赛和三场半决赛,今天将举行决一雌雄的总决赛。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高一(8)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高一(1)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正方二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在刚才陈词时犯的一些错误。首先,对方辩友说美国有80%的教师、图书管理员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孩子不能通过网络来提高成绩,可是我要问对方辩友,现在成绩能代表素质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你们光讲成绩,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死圈子里吗?
还有对方辩友举出种种的特例来证明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弊端。但是,我要说任何新事物在新生阶段总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弊端,像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封建生产关系等,虽然在刚产生时造成一定的坏影响,但我们能否定它的伟大吗?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在信息时代里,网络与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家人,其原因是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达到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这个优势对素质教育帮助极大,可以说是给素质教育工作推上了双翅。
由于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帮助,目前出现了“网上远程教育”这个名词,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全球各地名牌学府,访问著名的图书馆,查询任何所需资料,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术研究,通过互联网从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科目进行深造,借助在线公布的课程资料,从容地完成学业,考试后可以马上知道成绩,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请求老师指导。例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前几年就与北京电报局合作在东方网景网站上推出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网校,实行同步教学,每周网校教学内容全部由实验中学年级各学科各周进度保持一致,读者在全国各地通过上网都可身临其境地接受全面教育。
目前,我国好学校和好老师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好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互联网可以把原来限于有限时空里的优秀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所有能上网的中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接受到全国一流中学的良好教育,所以上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方二辩: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说上网可以查资料,但是中学生上网就是查资料吗?同时对方把“上网”等同于“网上教育”这不明摆着偷换命题吗?那么你对许多中学生网上聊天、搜寻色情信息,作如何解释呢?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吗?
下面我将系统地陈述中学生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最后,我提醒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
主席:大家可以看到在刚才的规范发言中,双方辩手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请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考验个人应辩能力的盘问阶段,请大家领略一下辩手的锋芒与锐智。除反方三辩的时间有限制外,其他队员用时均为1分钟,先请反方三辩提问,时间为20秒。
盘问阶段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举了我校网站的例子,可是附中网校里有许多信息垃圾,这也是前不久两代会中校领导指出的。现在我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决中学生自制性差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呢?
正方三辩:请对方辩友注意,任何新生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部分都必不可少带来一些弊端,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事物它们发展的前景和总的趋势,那我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承认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请正面回答是或不是。谢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刚才或许没听清楚,在一辩陈词中我已指出网络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手段,还指出网络的三大问题,这就说明了中学生上网弊大利,难道对方辩友没有理解吗?请问对方辩友,在网上这种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带着一个假面具,这与水中月、镜中花有什么区别?请正面回答!
正方一辩:在网上交往真的没意义了吗?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上网呢?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么国家怎么会把上网这个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来呢?
反方二辩:我想首先指出,目前国家并没有把上网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还有如果真像对方辩友所说的话,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律禁止中学生进入地下网吧呢?再请教对方辩友,在中学生上网利和弊兼有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判断利大于弊呢?
正方二辩:我认为利是主流,弊只是在网络刚刚产生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弊端,刚才的一辩三辩已经反复强调,可见了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请问对方三辩,学以致用,电脑上网作为一门课程是否需要学以致用,是否要把上网知识付诸于实践?
反方三辩:是要付诸实践,但我们所说的上网并不是指所有的人。我们的前提是中学生,中学生的天性是判断力和自制力比较差,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它们能够正确处理吗?刚才对方辩友无法回答判断利弊大小标准,我现在告诉大家,首先我们从数量上判断,网络三大问题与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相比是三弊一利,难道对方辩友还要说利大于弊吗?其次,从质上说,中学生自制力、判断力差的天性弱点与网络三大问题是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所以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主席:看来双方都是能言善辩,接下来在自由辩论阶段大家将会欣喜到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队累计用时为4分钟。先请正方发言:
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对方辩友始终没有弄清楚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管束,这难道还不能避免哪些弊端吗?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中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那么他们是否真的对网上信息有正确的判断力呢?今天中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刚刚播出一条新闻,说的是在河南商丘刚破获的一起叫“少妇美女”色情网站的报道;其中每天访问该网站的有5700人左右,而其中50% 以上是中学生。难道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判断力”吗?
正方:对方辩友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毛病。访问该网站的5700人中有50%以上是中学生,这样只有2500多人与访问色情网站,而全国中学生又有多少人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否认中学生上网的所有好处吗?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我们只是了解一部分的材料,还有许许多多的色情网站没有查出来!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一则材料,在杭州有个93%的中学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不健康的网站。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强调中学生在家里受家长的管束,但是网虫们由于家里过于敏感的经济控制,网虫们就欣然的前往地下网站,到了地下网站那还有谁来约束呢?
正方:难道网虫们吃喝拉撒都在地下网站吗?他们最终还要回到家和学校吗?
反方:错了!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求索》杂志相信大家都忘了,大家应当记得暗访那些地下网吧,噢!就在这里(拿起《求索》杂志),那些老板就是供他们吃,供他们喝,甚至在网吧里住下来,好几天不回家呀!
正方:请对方辩友注意,这些网吧不是我们提倡的正确的上网方式,这是属于国家法律规范问题。谢谢!
反方:我要向对方辩友指出的是网络的开放性,无疆域性,导致法律都难以奏效,而网上法律又难以界定,所以用法律去解决网络的这些弊端是令人怀疑的。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网络的无疆域性是在选址上的,它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谢谢!
反方:可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个国家法律能够正确约束网站。每一年网络上的犯罪率是以40%的速度增加,而每一年的破案率还不到19%。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所说的网上犯罪是否指中学生犯罪呢?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高水平黑客都是求知望强,而电脑水平高超,但内心已变质的中学生。
正方:对方辩友应该承认上网可以受到教育吧。而且我方未不否认网上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但是我们讲的是利大于弊嘛!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谈到中学生上网是一种趋势。但是难道一种趋势都是合情合理的吗?比如当今一些国家犯罪感呈上升趋势,这能够说犯罪率上升是利大于弊吗?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你们要等到网络都发展成熟,等你们入土的前一天才开始学上网的吗?
反方:我们并没说上网没有利呀!
正方:我们恰恰强调的是上网利大于弊嘛?
反方:是有利也有弊,但我们辩论的前提是中学生上网,中学生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已经说过它们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反方时间到)正方:对方辩友注意,中学生上网在现阶段,主要是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与通讯工具,而弊端只是旁枝末节的关系。
正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学校、家长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可对方辩友就是置若罔闻呀!(正方时间到)
主席:谢谢各位辩手,刚才的自由辩论,可是针尖对麦芒。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双方四辩是如何来总结陈词的。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好,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的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恭维!同时,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自知之呀!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意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quot;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和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和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可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努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Sorry!不是我的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敝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刚才对方辩友指出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或进行犯罪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妨作些大胆假设。如果没有网络,那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学生难道不会阅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从事其他犯罪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不是网络本质问题。其次,我想针对此次辩题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中学生,是指13-19周岁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肩上担负的是托起未来的重任。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②中学生的年龄也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③因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领导,他们的世界时时处处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
二、关于上网。什么是网络呢?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
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能仅因为这几根骨头就说吃?quot;弊大于利”吗?不行。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吃鱼,就一定能得到营养。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
回答者:wttttt-进士出身 九级 12-21 21:14 主席:各位老师、同学,2000年高一年级辩论赛经过七场硝烟弥漫的初赛和三场半决赛,今天将举行决一雌雄的总决赛。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高一(8)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高一(1)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正方二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在刚才陈词时犯的一些错误。首先,对方辩友说美国有80%的教师、图书管理员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孩子不能通过网络来提高成绩,可是我要问对方辩友,现在成绩能代表素质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你们光讲成绩,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死圈子里吗?
还有对方辩友举出种种的特例来证明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弊端。但是,我要说任何新事物在新生阶段总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弊端,像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封建生产关系等,虽然在刚产生时造成一定的坏影响,但我们能否定它的伟大吗?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在信息时代里,网络与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家人,其原因是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达到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这个优势对素质教育帮助极大,可以说是给素质教育工作推上了双翅。
由于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帮助,目前出现了“网上远程教育”这个名词,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全球各地名牌学府,访问著名的图书馆,查询任何所需资料,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术研究,通过互联网从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科目进行深造,借助在线公布的课程资料,从容地完成学业,考试后可以马上知道成绩,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请求老师指导。例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前几年就与北京电报局合作在东方网景网站上推出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网校,实行同步教学,每周网校教学内容全部由实验中学年级各学科各周进度保持一致,读者在全国各地通过上网都可身临其境地接受全面教育。
目前,我国好学校和好老师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好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互联网可以把原来限于有限时空里的优秀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所有能上网的中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接受到全国一流中学的良好教育,所以上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方二辩: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说上网可以查资料,但是中学生上网就是查资料吗?同时对方把“上网”等同于“网上教育”这不明摆着偷换命题吗?那么你对许多中学生网上聊天、搜寻色情信息,作如何解释呢?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吗?
下面我将系统地陈述中学生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最后,我提醒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
主席:大家可以看到在刚才的规范发言中,双方辩手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请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考验个人应辩能力的盘问阶段,请大家领略一下辩手的锋芒与锐智。除反方三辩的时间有限制外,其他队员用时均为1分钟,先请反方三辩提问,时间为20秒。
盘问阶段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举了我校网站的例子,可是附中网校里有许多信息垃圾,这也是前不久两代会中校领导指出的。现在我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决中学生自制性差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呢?
正方三辩:请对方辩友注意,任何新生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部分都必不可少带来一些弊端,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事物它们发展的前景和总的趋势,那我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承认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请正面回答是或不是。谢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刚才或许没听清楚,在一辩陈词中我已指出网络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手段,还指出网络的三大问题,这就说明了中学生上网弊大利,难道对方辩友没有理解吗?请问对方辩友,在网上这种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带着一个假面具,这与水中月、镜中花有什么区别?请正面回答!
正方一辩:在网上交往真的没意义了吗?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上网呢?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么国家怎么会把上网这个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来呢?
反方二辩:我想首先指出,目前国家并没有把上网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还有如果真像对方辩友所说的话,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律禁止中学生进入地下网吧呢?再请教对方辩友,在中学生上网利和弊兼有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判断利大于弊呢?
正方二辩:我认为利是主流,弊只是在网络刚刚产生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弊端,刚才的一辩三辩已经反复强调,可见了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请问对方三辩,学以致用,电脑上网作为一门课程是否需要学以致用,是否要把上网知识付诸于实践?
反方三辩:是要付诸实践,但我们所说的上网并不是指所有的人。我们的前提是中学生,中学生的天性是判断力和自制力比较差,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它们能够正确处理吗?刚才对方辩友无法回答判断利弊大小标准,我现在告诉大家,首先我们从数量上判断,网络三大问题与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相比是三弊一利,难道对方辩友还要说利大于弊吗?其次,从质上说,中学生自制力、判断力差的天性弱点与网络三大问题是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所以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主席:看来双方都是能言善辩,接下来在自由辩论阶段大家将会欣喜到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队累计用时为4分钟。先请正方发言:
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对方辩友始终没有弄清楚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管束,这难道还不能避免哪些弊端吗?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中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那么他们是否真的对网上信息有正确的判断力呢?今天中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刚刚播出一条新闻,说的是在河南商丘刚破获的一起叫“少妇美女”色情网站的报道;其中每天访问该网站的有5700人左右,而其中50% 以上是中学生。难道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判断力”吗?
正方:对方辩友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毛病。访问该网站的5700人中有50%以上是中学生,这样只有2500多人与访问色情网站,而全国中学生又有多少人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否认中学生上网的所有好处吗?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我们只是了解一部分的材料,还有许许多多的色情网站没有查出来!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一则材料,在杭州有个93%的中学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不健康的网站。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强调中学生在家里受家长的管束,但是网虫们由于家里过于敏感的经济控制,网虫们就欣然的前往地下网站,到了地下网站那还有谁来约束呢?
正方:难道网虫们吃喝拉撒都在地下网站吗?他们最终还要回到家和学校吗?
反方:错了!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求索》杂志相信大家都忘了,大家应当记得暗访那些地下网吧,噢!就在这里(拿起《求索》杂志),那些老板就是供他们吃,供他们喝,甚至在网吧里住下来,好几天不回家呀!
正方:请对方辩友注意,这些网吧不是我们提倡的正确的上网方式,这是属于国家法律规范问题。谢谢!
反方:我要向对方辩友指出的是网络的开放性,无疆域性,导致法律都难以奏效,而网上法律又难以界定,所以用法律去解决网络的这些弊端是令人怀疑的。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网络的无疆域性是在选址上的,它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谢谢!
反方:可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个国家法律能够正确约束网站。每一年网络上的犯罪率是以40%的速度增加,而每一年的破案率还不到19%。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所说的网上犯罪是否指中学生犯罪呢?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高水平黑客都是求知望强,而电脑水平高超,但内心已变质的中学生。
正方:对方辩友应该承认上网可以受到教育吧。而且我方未不否认网上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但是我们讲的是利大于弊嘛!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谈到中学生上网是一种趋势。但是难道一种趋势都是合情合理的吗?比如当今一些国家犯罪感呈上升趋势,这能够说犯罪率上升是利大于弊吗?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你们要等到网络都发展成熟,等你们入土的前一天才开始学上网的吗?
反方:我们并没说上网没有利呀!
正方:我们恰恰强调的是上网利大于弊嘛?
反方:是有利也有弊,但我们辩论的前提是中学生上网,中学生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已经说过它们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反方时间到)
正方:对方辩友注意,中学生上网在现阶段,主要是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与通讯工具,而弊端只是旁枝末节的关系。
正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学校、家长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可对方辩友就是置若罔闻呀!(正方时间到)
主席:谢谢各位辩手,刚才的自由辩论,可是针尖对麦芒。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双方四辩是如何来总结陈词的。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好,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的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恭维!同时,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自知之呀!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意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quot;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和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和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可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努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Sorry!不是我的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敝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刚才对方辩友指出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或进行犯罪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妨作些大胆假设。如果没有网络,那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学生难道不会阅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从事其他犯罪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不是网络本质问题。其次,我想针对此次辩题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中学生,是指13-19周岁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肩上担负的是托起未来的重任。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②中学生的年龄也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③因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领导,他们的世界时时处处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
二、关于上网。什么是网络呢?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
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能仅因为这几根骨头就说吃?quot;弊大于利”吗?不行。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吃鱼,就一定能得到营养。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2000年高一年级辩论赛经过七场硝烟弥漫的初赛和三场半决赛,今天将举行决一雌雄的总决赛。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高一(8)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高一(1)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div>
第四篇:网络课程利弊
通过培训,网络教学对于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德育学科来说,是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可以方便地调用图标、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活的实践,使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教学形式新颖,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教学能有效的解决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节省时间,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一一呈现,不用在板书上下功夫,也不用再反复擦黑板。另一方面,学生上课的疲劳感通过接触屏幕上的图象,动画演示随之消失。
使用网络,我们的科学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过去的科学或自然教学中学生所见的只是教师、黑板和几个简单的教具,实施“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形式只是一味地读、听录音、听写、背诵、默写、检查等一系列枯燥的学习环节,使学习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成了枯燥的苦学。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形式多样化,摆脱千篇一律。媒体教学符合科学作为自然学科教学的内在要求。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用等基本技能的同时,网路教学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相比,课堂上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都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使得科学课堂活泼有趣而不单调。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科学课堂上恰当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实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只能把它作为辅助手段,用得太多太滥,其弊病也就不容忽视。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使电化教育促进教学优化,必须把握学科特点,研究教学规律,科学运用电教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的作用。
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那么电教
媒体适合在什么地方运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一些精彩的片断放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以引发学生对学习文本的渴望和期待。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前,可以去公园摄取一些不同姿态的荷花。上课伊始,播放给学生看,动听的音乐,抒情的朗读、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又如在教学《赶海》一课时,可用多媒体出示赶海的画面,并以《赶海的小姑娘》为背景音乐,学生边欣赏孩子们赶海的快乐场面,边静静地聆听那活泼动听的音乐,把自己想像中的一点,用语言描述出来,谈心理感受,从而体会出海的快乐。
二、意思抽象的词语离开具体形象的感知难以理解的。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
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
四、内容展示的事例需要拓宽视野的。
使用多媒体不要面面俱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文本上的插图以及现成的挂图,一般来说,不用多媒体原封不动地作重复演示。应该呈现的是那些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却在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画面,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丰富、更生动地理解文本的教学内容。教师制作多媒体时要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的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把小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如教学《九赛沟》时,可以先用动画引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这一中心句,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入境始于亲”的效果;再借助语言文字的载体,运用网络教学的声、像及大量信息让学生品词评句,体会情感,使学生全方位参与,达到“入境悟其神”的境地。再比如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学生仅从课文的描写很难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如果在学生新闻记者文本的同时,教师适时放一段洪水肆虐的影像,这样,学生便可身临其境,更深刻感受到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五、激发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
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再如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吉建刚教师在教学《月光启蒙》时,多媒体的使用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从读歌谣、童谣中已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母亲那博大的母爱,当作者再次回到故乡时,看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不会说话,只是对他笑,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此刻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心情呢?吉老师在教学这段时,播放了歌曲《这个人就是娘》,那扣人心弦的歌声,使在座的学生和老师无不感到心痛。有的学生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听着歌曲流下了眼
泪,他们被深深的母爱所感动。由此想到自己母亲的辛劳,想到天下母亲无私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音乐的喧染,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六、培养想像,启发思维。
针对课文的重点,可以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的“迎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术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多元趋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迎客松”,声情并茂的为人们介绍着美丽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观。在教学 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大量信息,我们必须在新的理念下支持学生生成新的学习方式,便抽象的化为形象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使语文教学变得更为行动活泼,多姿多彩。但任何媒体都不能替代“语言”,人机对话不能替代师生的情感交流,屏幕不能替代教科书。多媒体无论有多大作用,都无法取代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规范书写的示范作用,无法取代教师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感染力。所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喧宾夺主,要适时、适度、有效。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新课改提倡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设备,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介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出现变相“满堂灌”的现象。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慎用、适用、善用多媒体。唯有如此,多媒体教学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落到实处。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学习
学校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蜗牛天地》的时候,就给了孩子们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在网络上浏览、搜集有关蜗牛的知识。二十分钟后,孩子们在交流时,说出了诸如蜗牛的壳少了一块还可以长出来,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就拉什么颜色的粪便,是因为蜗牛的肠胃很简单,不能完全将食物消化的缘故等等课本内没有孩子们又非常感兴趣的蜗牛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于具体而生动,易于理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于他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更便于接受,更感兴趣,更愿意去继续探索。从而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情感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生硬,而是水到渠成。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五篇: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
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历史上,长江上游洪水频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都要进行分洪,但总会淹没乡村和农田。而三峡大坝具有强大滞蓄洪水能力,防洪库容近200亿立方米。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可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发电也产生巨大利益,该工程起初便只考虑发电。文革后三峡工程被第三次提起,1994年三峡水电站正式动工,其发电量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0%。为国家带来部分财政收入,也解决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电力供应。
在长江三峡工程筹建开始,便与生态、文物保留等诸多问题相伴。
白鳍豚,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三峡工程其上千万吨的通航能力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鳍豚被螺旋桨击毙的事件,同白鳍豚同意珍惜的中华鲟也成了受害者,三峡工程每年蓄水时,会让下游天然水量有所减少,这有可能干扰中华鲟的栖息与产卵。除水生生物外陆生生物如川明参,因在淹没区内或者建造其他设施而遭破坏……
我国是文明古国,而三峡地区富有地方特色,其文物、遗址不可估量,但由于三峡工程淹没范围广淹没地面地下文物、遗址众多,虽有所保护规划但也有一部分文物没入了淹没线以下并且出土几率少之又少。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许多措施,其弊端被缩放,与其利——数千万人民生命安全相比还是较小的。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弊。
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
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降低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工程弊端:
第一,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使得一些自然生物链产生破坏,影响植被、影响生态的良性循环,特别表现在对大气候的影响上将难以预测。
第二,三峡工程对我国财力是一个重大考验。①三峡库区的史无前例的大移民,国家就拿出大批移民资金,一大批工厂企业进行了大搬迁,其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不亚于再造一个社会;②从三峡工程的未来发展看,它还需更大的财力进行维护和保养,这将对我国政府财力也是一个严峻考验。
第三,三峡工程也使我国损失了许多无形和有形资产,如许多珍惜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影响,名胜古迹被淹没,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一大批文化积淀随着三峡大移民实施不复存在。
第四,三峡工程已成为西方国家关注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未来的战争中,三峡工程是西方国家瞄准我国战略设施的主要目标。一旦三峡工程在未来战争中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在战争中被毁,这将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历经18年,到2009年工程基本完工。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坝高185米,蓄水高度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水位达到185.40米时形成的人工水库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总长度600多公里,均宽1100米。三峡的作用 第一. 防洪
长江流域整体处于秦岭淮河以南,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其夏季的降水很集中并且降水量大。建国以后,在1954年由于气候反常,长江中下游发生近100年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近2000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更是高达上亿人。
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工程完工后,三峡防洪库容是221.5亿立方米。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据说长江三峡工程可以将长江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第二. 调水
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第三. 发电
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其总发电量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因此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功不可没的。第四. 其他作用
三峡工程出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下游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下游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三峡工程的完工,使上游川江的通航能力从过去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在三峡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弊端。三峡的弊端
第一.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长江流域曾是洄游鱼类理想栖息地,因为它给洄游鱼类生活提供了繁殖场、育卵场、产卵场和洄游通道。三峡水库建成后,许多在下游生长需要洄游到上游产卵的鱼类无法通过。而修建鱼道成本大,难度高,所以大坝都没有考虑鱼道。因此发生过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中华鲟、白鲟都明显受到冲击,产量锐减。第二. 地质灾害
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在陡坡初,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近几年,三峡库区发生过一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如2007年夏季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的山体滑坡,2007年冬季发生在湖北巴东县野山关镇的岩崩,200年夏季发生在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的山体滑坡,这三起事件都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第三. 对气候的影响
近几年来南方地区常出现冬干春旱的反常气候,其是否与水库有很大关联?我们虽然不能肯定,但是却不能排除它的影响。处于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也连续跌至历史最低,许多渔民无业可做。07年湖北沙市水位也跌至140年来最低,湘江水位也接近历史的枯水期,这些因素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气候。第四. 文化遗产方面
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如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如川江号子几乎绝迹。总结
综合三峡上述的作用与弊端,我认为其作用还是占主体位置。至于其所出现的弊端,其影响虽大,但是人们正一步步的解决缓解。
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野生动物协会(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而另一方面,它为此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三峡项目的启用正逢国外生态学界对兴建大坝的做法重新进行审视之时,经济学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此类耗资巨大的项目只有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下来。
大坝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调整引发了山体滑坡,也严重损害了庙河村等地区的地质结构。
三峡大坝的安全
古今中外,水库大坝一直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目标。
筑坝壅水、破坝放水、水淹敌军的战例为数不少。早在1400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智伯与韩宣子、魏恒子攻赵襄子的晋阳城时,引河水灌城的成功战例。20世纪以来,由于重型轰炸航空兵的出现,摧毁对方内地大坝成为可能。二战中,交战双方都轰炸过对方的水坝,给双方造成惨重损失。朝鲜战争中,美军对朝鲜20多个大型水库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每次大坝被毁,都有大片即将成熟的农田被淹没而绝收,下游公路铁路交通线被彻底损毁,造成的后果远远超出轰炸机上万架次轰炸的威力,实际杀伤和破坏甚至超过中小型核弹。越南战争后期,美军同样大规模轰炸并摧毁了越南北方的水坝堤岸系统,给北越造成了惨重损失。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先胜后败的困境中,也曾掘开黄河花园口,引大水灌豫东,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追击,但同时使豫东数百万无辜平民受灾。
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优势,打击伊拉克的侯赛因。这时,中国政协副主席,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钱伟长先生在文章中谈了海湾战争和三峡大坝建设中的人防安全的关系。钱伟长先生的文章颇有新见,只是十分遗憾的是,钱伟长先生这次又触雷了。在文章发表之后不久,就收回他本人的从海湾战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英国的水库大坝专家哥尔特斯密斯等曾指出,打击对方的水库设施,是国际军事较量和国内政治较量的一种手段。在军事较量和政治较量中,大坝是被对方打击或被对方威胁的对象。拥有大坝的一方,处于被动;威胁和打击大坝的一方,处于主动。如果把大坝当作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剑就悬在拥有大坝一方的头顶上。
三峡大坝是静止不动在明处的固定目标。这个坝的确很大,可能要五千万吨核弹正面摧毁。大坝安保措施是很完善的,呈水陆空三层安保体系,而且大坝位于大陆腹地。没有超大型飞行编队是很难到达战略纵深如此之深的,到了也不一定炸的垮!
但三峡大坝并非铜墙铁壁,也有命门。三峡大坝有一些致命的弱点。他和世界上的许多混凝土重力大坝的结构不同,水轮发电机的26条进水管,以及众多的泄洪管,泄沙管都是安装在大坝中,这些管道的输水截面是如此之大,要保证大坝每秒11万立方米的泄洪能力。形象地说,三峡大坝,就象一块有许多洞眼的荷兰奶酪,整体性差。此外,三峡大坝中还有三道深55米宽34米的横截大坝的槽(一道为升船机用,二道为船闸用),而这三道深槽都只用一层薄薄钢板控制,一旦这层钢板被炸毁,就可造成与溃坝一样的效应,而破坏这层钢板根本不需要什么核武器,几个恐怖分子就可以做到。所以,三峡大坝安全的主要敌人是恐怖份子和特工间谍。三峡大坝若全溃时,百余亿立方米库水短时间内下泄,坝址至沙市间沿岸,受洪水波直接冲击,灾害损失严重。葛洲坝水利枢纽将严重受损,宜昌市在铁路线以下地区受淹,枝城、上下百里洲和荆江分洪区以西洲滩围垸将溃堤受淹。溃坝洪峰的最大流量将达到100—237万立方米/秒,下泄洪峰将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到达葛洲坝水利枢纽,届时洪峰仍将达到31万立方米/秒,洪水损坏葛洲坝大坝后进入宜昌市区,洪水在宜昌城内的流速仍然有每小时65公里,溃坝4—5小时后,宜昌城的水位将高达海拔64—71米。
1998年,长江洪水的最大流量为6万立方米/秒,这里给出的溃坝洪峰是其洪峰的37倍,洪峰下泄的速度高达每小时100公里,与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相同。如此大的流量,如此高的速度,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摧毁三峡大坝的几颗炸弹。就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在这样的流量和速度下,也要被冲垮。宜昌市地面的平均高程不到海拔50米,当宜昌市洪水位高达海拔64—71米时,宜昌城已在水下20米处。在三峡大坝发生溃坝后,宜昌市的居民几乎没有机会逃生,因为在溃坝后的半个小时,洪峰已经就到达宜昌市。仅宜昌一市的人员损失将高达50万。
长江中下游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有人把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长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而三峡工程位于中原的腹地,在国防整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又十分敏感。中原历来是兵家常争之地,在和平环境下,中原亦是存兵之所。所以,人们不禁发问:建起三峡大坝,中国大陆的经济重心与军事战略机动力量,是否就全被置于这达摩克利斯剑之下了
面对新的威胁,核威慑必须担负更多的任务、应对更复杂的情况。如果有人胆敢侵犯三峡大坝,我国必将采取战略性核反击战役,可以针对敌军事目标也可以针对民用目标,必要时可以采用大量核弹地爆的方法,但通常采取逐步升级原则。因为核武器较少的国家只能选取高价值目标,以期给敌人无法承受的损失,最终制止战争。逐步升级原则战略性核反击战役主要目的是制止战争扩大,而不是消灭敌国,所以在直接报复原则下,还应尽量采用逐步升级原则。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可能有公然针对三峡大坝的敌对措施,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提高,是保卫三峡大坝的根本。攻击三峡大坝,意味着对全中华民族宣战,而且是不共戴天的死仇,将引起十几亿中国人民千万代的复仇,中国政府和人民会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进行毁灭性的报复。
三峡水库两岸的环境污染
长江沿岸垃圾之多,触目惊心。两岸到处都是垃圾堆放场,有的已有20多年历史。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堆积如山,多数已被植物覆盖。这种覆盖,又为以后清理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据估计,生活垃圾有300多万吨,工业垃圾1500多万吨,被埋起来找不到的还不算在内。虽然蓄水前已经对库区进行了垃圾清理,但是还有很多难清理的、隐埋的垃圾及废料,一旦库区开始蓄水,这个垃圾和废料将进入水中。另外库区还有1500多个屠宰场,900多所医院卫生院,4万多座坟墓,30万平米的厕所都要进行防疫处理,清理难度之大,历史少见。废弃的化工原料,工业排放的有毒物和重金属,其危害远远大于生活垃圾,主要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一旦库区内开始蓄水,这些垃圾、废料就会进入水中,严重污染库区内的水质和影响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