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招聘的利弊分析
网络招聘的利弊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招聘日益兴起。网络招聘即企业通过公司自己的网站、第三方招聘网站等机构,使用简历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等工具来完成招聘的方式。
我国公司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人员的招聘与配置问题迫在眉睫,人力资源的高流动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公司的招聘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定制一个网络招聘的网站是必不可少的。
现如今比较著名的网站如主要招聘传统类行业岗位的齐鲁人才网,主要招聘技术人才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主要招聘中高端人才的中华英才网,主要招聘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的应届生求职网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
以前程无忧网为例,其与传统招聘方式相比,有如下优势:
一求职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包括行业、职能、工作地点、工资等信息。用人单位可以迅速找到符合自己条件的人才,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而且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对于招聘单位来说,通过在前程无忧网上刊登招聘信息,企业每天都能收到上百份个人简历,这不仅使挑选范围大大增加,提高了招聘员工的质量,还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资源。企业通过在网络刊登招聘信息,节约了人员的开支,降低了成本。而求职者只需付出相应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就可以浏览网站,查找相关招聘信息,不仅省去参加招聘会路途的劳顿,而且还省出了交通费及招聘会的门票钱。
三通过在前程无忧网等网上招聘能达到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优势,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问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总的来说,网上招聘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它存在弊端,其取代传统招聘尚需时日。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网站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随意发布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个人也可以随意填写虚假简历和信息。
二信息反馈时间长,回收率低。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以致疲于应付。此外,大量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
三我国整体的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网络技术在国内企业和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目前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较为单一,像前程无忧网,其招聘对象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使得应聘人群受到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
四前程无忧网等网站对招聘方采取付费发布信息的做法,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来说,鉴于成本压力,这样硬性的收费让他们望而却步,也就导致了招聘网站信息量的积累有限。长久下去,信息量的缺少必然造成网络招聘行业企业与求职者相互流失的恶性循环。
网络招聘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有巨大的潜力也有明显的缺陷,我们不能摒弃不用,而应当加以改进完善。首先健全立法,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络人才市场。其次,对招聘网站、招聘单位及招聘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减少虚假信息和过时信息。最后,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网站、招聘单位和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责任。
网上招聘手续简单、功能强大、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这些都是传统招聘所不能比拟的。但就目前网上招聘发展的现状,它还很难将传统的招聘取而代之,只能作为传统招聘形式的有益补充。但网络招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景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招聘必将以它独特的优势,在众多招聘方式中脱颖而出。
第二篇:网络反腐的利弊分析初稿
目录
一、背景....................1
(二)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1
(三)“表哥”杨达才事件................1
(四)“房姐”龚爱爱事件................2
(五)李亚力事件....................2
结语:.........................2
二、我国反腐态度与现状.....................2
三、网络反腐的优势.....................4
(一)更小顾虑,敢说实话...........4
(二)网民参与,群众路线,成本低廉.............4
(三)腐败分子能够形成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4
(四)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4
四、网络反腐的弊端.....................4
(一)真实性无法保证...................4
(二)利用网络恶意攻击他人..............5
(三)网络反腐存在固有局限..............5
(四)网络反腐尚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撑.............5
五、启示....................5网络反腐利弊谈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一系列大案要案通过网络被曝光,让许多大贪官胆战心惊。显然,网络已然成为反腐的又一大利器。据媒体统计,十八大以来,至少十多位官员以网络方式被举报,进而被纪检部门公开停职并调查,有的甚至踉跄入狱,广大网民掀起了一场网络反腐的大风暴,网络反腐可谓风生水起、格外耀眼。下面总结了近几年一些典型的网络反腐案例:
(一)单增德“承诺书”事件
2012年11月,一份据称为山东一官员写给某女子的承诺书在网上流传,并遭到围观。该承诺书写道:“我单增德承诺,自今天开始一个月之内与张风云离婚。离婚后与苏春媛结婚,特此承诺。单增德,2012年11月21日。”该承诺书的结尾,另有见证人署名“山东省农业厅办公室”、“史访”等字样。据报道,单增德“离婚承诺书”问题经媒体曝光后,山东省纪委即予立案调查。现已查明,单增德与苏某长期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收受他人贿赂。日前,单增德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
2012年11月20日,一段重庆北碚区原书记雷政富与赵红霞的性爱视频被放诸网端。视频不足一分钟,引发的强震却余荡至今。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仙人跳”迷局,最终引重庆21名厅局级官员入彀。重庆市北碚原区委书记雷政富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重庆市委已经免去雷政富同志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
(三)“表哥”杨达才事件
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延安车祸现场面露微笑的照片被人传到网上,引起了不满。该官员随后又卷入争议漩涡,大家的关注点转移到他在不同场合所戴的手表上,这些手表都价格不菲。被网友戏称为微笑局长、浑身都是
宝的“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被认为存在严重违纪问题,终于被撤职了。这一场与网友之间的拉锯战总算暂时告一段落了。
(四)“房姐”龚爱爱事件
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龚爱爱在北京拥有20多套房产,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此后,龚爱爱又被披露,除在户口所在地神木县外,还在山西省临县、兴县和北京市房山区各违法违规办理了1个户口。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事件挂牌督办,并下发通知要求北京市、山西省、陕西省检察机关立即介入调查,依法查处假户口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犯罪。山西省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随后迅速派员赶赴吕梁市督办此案。
(五)李亚力事件
网曝太原市公安局长李亚力之子涉嫌醉驾殴打交警,日前被打交警夏坤告诉记者,10月13日早上,他对一辆越野车进行执法检查,司机李正源连骂带打,使劲掐他的脖子。增援交警将李控制住,酒精测试结果为89ml。随后,派出所一负责人穿便装将李接走。据悉,因儿子醉驾殴打交警而遭停职调查的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目前已被双规。
结语:网络时代,人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言论的自由。微博,微信,博客等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载体,信息的传递大大加快,“坏事传千里”这句俗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从“表哥”、“房姐”的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等网络事件,都是先网络曝光,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然后有关部门开始介入调查,最后查实处理。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反腐已经成为悬在贪腐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对我国反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我国反腐态度与现状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
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习近平主席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民生与反腐工作密切相关,一些地方和领域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与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严查腐败有助改善民生”;“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 为治本赢得时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抓好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打造人民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全党动手一起抓,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害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官员思想堕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战胜了理智,贪财好色,最终走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贪污腐败是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出一起。网络时代的到来,反腐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应该辨证看待,既要看到其优势,也要认识到它的弊端,合理利用。
三、网络反腐的优势
(一)更小顾虑,敢说实话。
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别,很多时候,面对横向霸道,贪污腐败的官员,人们敢怒不敢言,害怕遭到打击报复;而网络举报可以很好的保护举报人的隐私,保障了举报人的人身安全,规避了监督风险。网络反腐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举报新途径。
(二)网民参与,群众路线,成本低廉。
网络反腐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全社会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有效弥补了制度反腐的缺陷,而且网络反腐是网民自发参与,可以大大减少监督成本,也有利于发动群众,提高人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
(三)腐败分子能够形成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
在千千万万网民的监督下,必能有效警示震慑腐败分子,让腐败分子人人自危,如履薄冰,增大贪污腐败的成本,使其想贪不敢贪,进而匡正社会风气。
(四)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又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了网络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更注重了通过互联网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畅通网络举报渠道,不断改进工作。更使各级开始重视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网络反腐的弊端
(一)真实性无法保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混杂,特别是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每个人都成了新闻的发布者,但是这些发布的信息未必能够做到“真实”、“可靠”,这也就很容
易出现假信息。网络反腐的信息缺乏权威引导,很多信息未得证实便在网上泛滥,往往造成对他人无谓的困扰,也会淡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例子,造成政府疲于应付
(二)利用网络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反腐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恶意诽谤、造谣。容易侵犯他人隐私,“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例子。
(三)网络反腐存在固有局限
网络反腐”无法覆盖“空白区”,这些“空白区”包括不会使用电脑的老年人,还有广大的农村群众以及弱势群体。网络反腐只适用于网民,而且很多时候具有偶然性,把网络反腐作为主要反腐形式并不现实。
(四)网络反腐尚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撑
网络反腐可能流于形式,一个事件在网上成为热点后,可能只在一定的时间广受关注,一段时间后就流于平静,很多贪腐官员在风头过了以后重新复出或者停职不停薪就是例子,而且网络信息容易泄露反腐机密,容易打草惊蛇,让腐败分子有所警觉,不利于有关部门对案件侦查。
五、启示
与传统的反腐败手段相比,“网络反腐”显然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善于运用、引导、规范网络反腐,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的反腐积极性,及时、正确回应网民的诉求,才能充分发挥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尽快完善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依法依规进行应对处理,同时也能对恶意诽谤及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净化网络环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对网络舆情给予高度关注,要着力于搭建起和公众的网络互动平台,引导公众理性、有序举报。三是要及时对网络舆情做出迅速反应,快速跟进调查,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调查情况,维护政府的形象。
第三篇:“网络反腐”的利弊分析及展望(模版)
“网络反腐”的利弊分析及展望
周育平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期刊社,湖南 长沙 410006)
本文摘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11年-第6期 查看本文时间2012-12-21 21:05:28
摘要:
“网络反腐”是新时期打击腐败的新手段,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舆论监督不断发展,公民知情权亟需体现的历史条件下,它一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因此,我们既要顺应这种潮流,积极倡导和支持“网络反腐”,但同时又要正视其局限性,对“网络反腐”寄予理性期待。
关键词:
网络反腐; 监督; 利弊; 展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其后出台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则认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所有这些使得反腐败斗争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随着人们对于反腐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腐败现象一些新特征的不断呈现,如腐败规模越来越广、腐败主体多元化、腐败的集中环节特定化和腐败的形式多样化等,反腐手段也在不断地创新,传统的面对面方式似乎已经不再能满足反腐的需要。关键时刻,得益于信息化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作为一种电子媒介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利用网络载体预防和反对腐败也开始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尝试。
一、舆论监督、公民知情权与“网络反腐”
舆论,从广义来讲,就是群众的言论;监督,就是察看并督促。舆论监督既可指公众自下而上对权力、行政行为和官员个人品质的监督,又可指社会各阶层对公众的社会行为和个人品质的监督。习惯上,尤其在西方社会,舆论监督特指公众对权力、行政行为和官员个人品质的监督。舆论监督表现在网络反腐上,就是通过网络把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呼声,经过相关调查和核实后进行公示或曝光,督促有关部门去解决并由此形成威慑力。舆论监督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先进力量与落后或者邪恶势力进行斗争。西方学者认为,舆论监督是进步社会的第四种权力,它与司法监督、政党监督、行政监督相比,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不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至少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当前,舆论监督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民想知道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的要求愈来愈强烈,公民知情权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得以产生。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并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被引入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之中。它是现代社会中信息时代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内客。知情权又称“知的权利”、“知悉权”或“了解权”。“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法学概念,是由美国的一位编辑肯特·库珀(Kent Cop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讲演中首先提出来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知情权运动”中,知情权一词被广泛地援用并很快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权利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资料,如个人档案材料等。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也逐渐重视并认识到公民的知情权是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并列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亦包含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公民对政府的有关信息的要求日益强烈。
“网络反腐”即是与上述领域息息相关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一方面对主流媒体监督的缺位作了弥补,属于
舆论监督的范畴,同时又是公民知情权的体现。虽然与“网络反腐”相关的文章、报道层出不穷,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一概念可谓见仁见智,并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界定,只是普遍地认为只要在反腐败斗争中引入了网络平台便归属于“网络反腐”的范畴。更有甚者把“网络反腐”与“网络监督”和“网络举报”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笔者认为,“网络监督”和“网络举报”是“单线程”式的,而所谓的“网络反腐”则是“多线程”式的,它不仅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听取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它还包括接受、处理和反馈网民的信访举报及有关投诉,这是一个受理和处理互动的过程。同时,还应包括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建设和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的网上监督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显然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较之前二者要广得多。
二、“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时代特征
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8] [美]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4.[9] [加]里克·斯塔彭赫斯特,[美]萨尔·J·庞德.反腐败——国家廉政建设的模式[M].杨之刚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责任编辑:张俊华]
第四篇:网络利弊班会
中学生上网利弊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上网的好处和弊端,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帮助学习.了解网络的弊端而远离网络上一些不良的信息.
教学重点:通过辩论正解认识网络的利弊,不沉溺于网络,利用网络的优势帮助我们学习. 教学方法:讨论辩论,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网络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
2.让全体学生作一个5分钟自由讨论发言.3.教师作总结并提出倡仪.
(1)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空间。然而互联网特别是网络游戏也成为部分中学生荒废学业,逃避现实,畸形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险滩暗流。
a降低能力,影响学业
据调查表明,上网的中小学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戏,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游戏上瘾,夜不能寐,晚上11点多了,又起来跑去游戏厅,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课昏昏欲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
b心理病变——孤独症
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迷上网吧以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暴易躁,让人不可捉摸,也不再与同学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举个例子,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钱不少不说,问题是从此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一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周围的人都很陌生,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他患了一种“自闭症”。
c昼夜泡吧,摧残身体
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地泡吧,对其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言耸听。一名13岁中学生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在网吧玩游戏连续4天4夜,由于网络游戏的激烈刺激和惊心动魄的打斗,使他血压升高,心跳过速,又加上过度疲劳,最后猝死网吧。典型的表现是:厌食、失眠、精神萎靡、冷漠、孤僻、丧失兴趣。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孤独抑郁、游戏成瘾、色情成瘾、网恋等。
d网上交友,上当受骗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青少年在网上结识新朋友,其中50%的青少年网上会与网友见面、通信、打电话等。网络专家指出,由于网络具有跨国界的特性,因而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中学生思想单纯,与网友交谈时往往实话实说,结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致上当受骗。
案例
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加上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往往经不住诱惑,怀着好奇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东西阅读。一旦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上网吧是要花钱的,没有钱玩游戏,就向家长要!向同学借!慢慢地学会了说谎,乃至去偷!去抢!
(2)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案例
案例一:2006年4月17日,三个12-14岁的学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36元钱。作案后,回到网吧继续上网。
案例二: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
案例三:2007年3月,某县两个高中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男生甲以女生的身份约男生乙在某处约会,乙生信以为真,半夜翻过学校院墙,不幸将左腿摔折。后来,乙生知悉此事,为报复将甲生打成轻伤。
案例四.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综上所述,沉迷网络使中学生身心不能健康的发展,学校和家庭必须正确教育、引导。同时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提高辨别能力、选择能力,必须学会合理合时的正确使用电脑,发挥电脑应有的作用,真正学有所成。
第五篇:网络利弊辩论赛(范文模版)
主席:各位老师、同学,2000年高一年级辩论赛经过七场硝烟弥漫的初赛和三场半决赛,今天将举行决一雌雄的总决赛。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高一(8)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高一(1)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正方二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在刚才陈词时犯的一些错误。首先,对方辩友说美国有80%的教师、图书管理员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孩子不能通过网络来提高成绩,可是我要问对方辩友,现在成绩能代表素质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你们光讲成绩,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死圈子里吗?
还有对方辩友举出种种的特例来证明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弊端。但是,我要说任何新事物在新生阶段总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弊端,像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封建生产关系等,虽然在刚产生时造成一定的坏影响,但我们能否定它的伟大吗?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在信息时代里,网络与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家人,其原因是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达到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这个优势对素质教育帮助极大,可以说是给素质教育工作推上了双翅。
由于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帮助,目前出现了“网上远程教育”这个名词,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全球各地名牌学府,访问著名的图书馆,查询任何所需资料,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术研究,通过互联网从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科目进行深造,借助在线公布的课程资料,从容地完成学业,考试后可以马上知道成绩,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请求老师指导。例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前几年就与北京电报局合作在东方网景网站上推出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网校,实行同步教学,每周网校教学内容全部由实验中学年级各学科各周进度保持一致,读者在全国各地通过上网都可身临其境地接受全面教育。
目前,我国好学校和好老师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好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互联网可以把原来限于有限时空里的优秀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所有能上网的中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接受到全国一流中学的良好教育,所以上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方二辩: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说上网可以查资料,但是中学生上网就是查资料吗?同时对方把“上网”等同于“网上教育”这不明摆着偷换命题吗?那么你对许多中学生网上聊天、搜寻色情信息,作如何解释呢?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吗?
下面我将系统地陈述中学生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最后,我提醒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
主席:大家可以看到在刚才的规范发言中,双方辩手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请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考验个人应辩能力的盘问阶段,请大家领略一下辩手的锋芒与锐智。除反方三辩的时间有限制外,其他队员用时均为1分钟,先请反方三辩提问,时间为20秒。
盘问阶段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举了我校网站的例子,可是附中网校里有许多信息垃圾,这也是前不久两代会中校领导指出的。现在我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决中学生自制性差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呢?
正方三辩:请对方辩友注意,任何新生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部分都必不可少带来一些弊端,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事物它们发展的前景和总的趋势,那我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承认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请正面回答是或不是。谢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刚才或许没听清楚,在一辩陈词中我已指出网络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手段,还指出网络的三大问题,这就说明了中学生上网弊大利,难道对方辩友没有理解吗?请问对方辩友,在网上这种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带着一个假面具,这与水中月、镜中花有什么区别?请正面回答!
正方一辩:在网上交往真的没意义了吗?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上网呢?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么国家怎么会把上网这个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来呢?
反方二辩:我想首先指出,目前国家并没有把上网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还有如果真像对方辩友所说的话,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律禁止中学生进入地下网吧呢?再请教对方辩友,在中学生上网利和弊兼有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判断利大于弊呢?
正方二辩:我认为利是主流,弊只是在网络刚刚产生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弊端,刚才的一辩三辩已经反复强调,可见了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请问对方三辩,学以致用,电脑上网作为一门课程是否需要学以致用,是否要把上网知识付诸于实践?
反方三辩:是要付诸实践,但我们所说的上网并不是指所有的人。我们的前提是中学生,中学生的天性是判断力和自制力比较差,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它们能够正确处理吗?刚才对方辩友无法回答判断利弊大小标准,我现在告诉大家,首先我们从数量上判断,网络三大问题与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相比是三弊一利,难道对方辩友还要说利大于弊吗?其次,从质上说,中学生自制力、判断力差的天性弱点与网络三大问题是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所以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主席:看来双方都是能言善辩,接下来在自由辩论阶段大家将会欣喜到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队累计用时为4分钟。先请正方发言:
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对方辩友始终没有弄清楚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管束,这难道还不能避免哪些弊端吗?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中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那么他们是否真的对网上信息有正确的判断力呢?今天中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刚刚播出一条新闻,说的是在河南商丘刚破获的一起叫“少妇美女”色情网站的报道;其中每天访问该网站的有5700人左右,而其中50% 以上是中学生。难道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判断力”吗?
正方:对方辩友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毛病。访问该网站的5700人中有50%以上是中学生,这样只有2500多人与访问色情网站,而全国中学生又有多少人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否认中学生上网的所有好处吗?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我们只是了解一部分的材料,还有许许多多的色情网站没有查出来!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一则材料,在杭州有个93%的中学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不健康的网站。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强调中学生在家里受家长的管束,但是网虫们由于家里过于敏感的经济控制,网虫们就欣然的前往地下网站,到了地下网站那还有谁来约束呢?
正方:难道网虫们吃喝拉撒都在地下网站吗?他们最终还要回到家和学校吗?
反方:错了!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求索》杂志相信大家都忘了,大家应当记得暗访那些地下网吧,噢!就在这里(拿起《求索》杂志),那些老板就是供他们吃,供他们喝,甚至在网吧里住下来,好几天不回家呀!
正方:请对方辩友注意,这些网吧不是我们提倡的正确的上网方式,这是属于国家法律规范问题。谢谢!
反方:我要向对方辩友指出的是网络的开放性,无疆域性,导致法律都难以奏效,而网上法律又难以界定,所以用法律去解决网络的这些弊端是令人怀疑的。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网络的无疆域性是在选址上的,它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谢谢!
反方:可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个国家法律能够正确约束网站。每一年网络上的犯罪率是以40%的速度增加,而每一年的破案率还不到19%。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所说的网上犯罪是否指中学生犯罪呢?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高水平黑客都是求知望强,而电脑水平高超,但内心已变质的中学生。
正方:对方辩友应该承认上网可以受到教育吧。而且我方未不否认网上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但是我们讲的是利大于弊嘛!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谈到中学生上网是一种趋势。但是难道一种趋势都是合情合理的吗?比如当今一些国家犯罪感呈上升趋势,这能够说犯罪率上升是利大于弊吗?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你们要等到网络都发展成熟,等你们入土的前一天才开始学上网的吗?
反方:我们并没说上网没有利呀!
正方:我们恰恰强调的是上网利大于弊嘛?
反方:是有利也有弊,但我们辩论的前提是中学生上网,中学生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已经说过它们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反方时间到)正方:对方辩友注意,中学生上网在现阶段,主要是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与通讯工具,而弊端只是旁枝末节的关系。
正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学校、家长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可对方辩友就是置若罔闻呀!(正方时间到)
主席:谢谢各位辩手,刚才的自由辩论,可是针尖对麦芒。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双方四辩是如何来总结陈词的。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好,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的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恭维!同时,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自知之呀!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意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quot;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和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和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可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努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Sorry!不是我的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敝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刚才对方辩友指出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或进行犯罪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妨作些大胆假设。如果没有网络,那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学生难道不会阅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从事其他犯罪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不是网络本质问题。其次,我想针对此次辩题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中学生,是指13-19周岁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肩上担负的是托起未来的重任。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②中学生的年龄也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③因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领导,他们的世界时时处处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
二、关于上网。什么是网络呢?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
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能仅因为这几根骨头就说吃?quot;弊大于利”吗?不行。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吃鱼,就一定能得到营养。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
回答者:wttttt-进士出身 九级 12-21 21:14 主席:各位老师、同学,2000年高一年级辩论赛经过七场硝烟弥漫的初赛和三场半决赛,今天将举行决一雌雄的总决赛。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高一(8)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高一(1)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正方二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在刚才陈词时犯的一些错误。首先,对方辩友说美国有80%的教师、图书管理员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孩子不能通过网络来提高成绩,可是我要问对方辩友,现在成绩能代表素质吗?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如果你们光讲成绩,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死圈子里吗?
还有对方辩友举出种种的特例来证明网络对我们中学生的弊端。但是,我要说任何新事物在新生阶段总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弊端,像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封建生产关系等,虽然在刚产生时造成一定的坏影响,但我们能否定它的伟大吗?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在信息时代里,网络与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家人,其原因是网络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达到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这个优势对素质教育帮助极大,可以说是给素质教育工作推上了双翅。
由于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帮助,目前出现了“网上远程教育”这个名词,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全球各地名牌学府,访问著名的图书馆,查询任何所需资料,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术研究,通过互联网从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科目进行深造,借助在线公布的课程资料,从容地完成学业,考试后可以马上知道成绩,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请求老师指导。例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前几年就与北京电报局合作在东方网景网站上推出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网校,实行同步教学,每周网校教学内容全部由实验中学年级各学科各周进度保持一致,读者在全国各地通过上网都可身临其境地接受全面教育。
目前,我国好学校和好老师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好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互联网可以把原来限于有限时空里的优秀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所有能上网的中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接受到全国一流中学的良好教育,所以上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方二辩: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说上网可以查资料,但是中学生上网就是查资料吗?同时对方把“上网”等同于“网上教育”这不明摆着偷换命题吗?那么你对许多中学生网上聊天、搜寻色情信息,作如何解释呢?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吗?
下面我将系统地陈述中学生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最后,我提醒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
主席:大家可以看到在刚才的规范发言中,双方辩手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请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考验个人应辩能力的盘问阶段,请大家领略一下辩手的锋芒与锐智。除反方三辩的时间有限制外,其他队员用时均为1分钟,先请反方三辩提问,时间为20秒。
盘问阶段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举了我校网站的例子,可是附中网校里有许多信息垃圾,这也是前不久两代会中校领导指出的。现在我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决中学生自制性差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呢?
正方三辩:请对方辩友注意,任何新生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部分都必不可少带来一些弊端,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事物它们发展的前景和总的趋势,那我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承认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请正面回答是或不是。谢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刚才或许没听清楚,在一辩陈词中我已指出网络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手段,还指出网络的三大问题,这就说明了中学生上网弊大利,难道对方辩友没有理解吗?请问对方辩友,在网上这种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带着一个假面具,这与水中月、镜中花有什么区别?请正面回答!
正方一辩:在网上交往真的没意义了吗?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上网呢?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么国家怎么会把上网这个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来呢?
反方二辩:我想首先指出,目前国家并没有把上网课程安排到计算机课程中,还有如果真像对方辩友所说的话,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律禁止中学生进入地下网吧呢?再请教对方辩友,在中学生上网利和弊兼有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判断利大于弊呢?
正方二辩:我认为利是主流,弊只是在网络刚刚产生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弊端,刚才的一辩三辩已经反复强调,可见了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请问对方三辩,学以致用,电脑上网作为一门课程是否需要学以致用,是否要把上网知识付诸于实践?
反方三辩:是要付诸实践,但我们所说的上网并不是指所有的人。我们的前提是中学生,中学生的天性是判断力和自制力比较差,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它们能够正确处理吗?刚才对方辩友无法回答判断利弊大小标准,我现在告诉大家,首先我们从数量上判断,网络三大问题与其方便性和快捷性相比是三弊一利,难道对方辩友还要说利大于弊吗?其次,从质上说,中学生自制力、判断力差的天性弱点与网络三大问题是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所以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主席:看来双方都是能言善辩,接下来在自由辩论阶段大家将会欣喜到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队累计用时为4分钟。先请正方发言:
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对方辩友始终没有弄清楚中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管束,这难道还不能避免哪些弊端吗?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中学生在学校是受教育,那么他们是否真的对网上信息有正确的判断力呢?今天中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刚刚播出一条新闻,说的是在河南商丘刚破获的一起叫“少妇美女”色情网站的报道;其中每天访问该网站的有5700人左右,而其中50% 以上是中学生。难道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判断力”吗?
正方:对方辩友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毛病。访问该网站的5700人中有50%以上是中学生,这样只有2500多人与访问色情网站,而全国中学生又有多少人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否认中学生上网的所有好处吗?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我们只是了解一部分的材料,还有许许多多的色情网站没有查出来!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一则材料,在杭州有个93%的中学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不健康的网站。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强调中学生在家里受家长的管束,但是网虫们由于家里过于敏感的经济控制,网虫们就欣然的前往地下网站,到了地下网站那还有谁来约束呢?
正方:难道网虫们吃喝拉撒都在地下网站吗?他们最终还要回到家和学校吗?
反方:错了!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求索》杂志相信大家都忘了,大家应当记得暗访那些地下网吧,噢!就在这里(拿起《求索》杂志),那些老板就是供他们吃,供他们喝,甚至在网吧里住下来,好几天不回家呀!
正方:请对方辩友注意,这些网吧不是我们提倡的正确的上网方式,这是属于国家法律规范问题。谢谢!
反方:我要向对方辩友指出的是网络的开放性,无疆域性,导致法律都难以奏效,而网上法律又难以界定,所以用法律去解决网络的这些弊端是令人怀疑的。
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网络的无疆域性是在选址上的,它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谢谢!
反方:可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个国家法律能够正确约束网站。每一年网络上的犯罪率是以40%的速度增加,而每一年的破案率还不到19%。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所说的网上犯罪是否指中学生犯罪呢?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高水平黑客都是求知望强,而电脑水平高超,但内心已变质的中学生。
正方:对方辩友应该承认上网可以受到教育吧。而且我方未不否认网上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但是我们讲的是利大于弊嘛!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谈到中学生上网是一种趋势。但是难道一种趋势都是合情合理的吗?比如当今一些国家犯罪感呈上升趋势,这能够说犯罪率上升是利大于弊吗?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你们要等到网络都发展成熟,等你们入土的前一天才开始学上网的吗?
反方:我们并没说上网没有利呀!
正方:我们恰恰强调的是上网利大于弊嘛?
反方:是有利也有弊,但我们辩论的前提是中学生上网,中学生的天性与网络的三大问题已经说过它们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反方时间到)
正方:对方辩友注意,中学生上网在现阶段,主要是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与通讯工具,而弊端只是旁枝末节的关系。
正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学校、家长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可对方辩友就是置若罔闻呀!(正方时间到)
主席:谢谢各位辩手,刚才的自由辩论,可是针尖对麦芒。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双方四辩是如何来总结陈词的。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好,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的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恭维!同时,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人贵自知之呀!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意想的话题。无论是利大弊也好,还是弊大利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quot;色情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和问题,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和贤者、圣人,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万能的”上帝“才可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伙计,此物非礼勿视。“可事实又告诉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努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Sorry!不是我的心太软,只是我很无奈。“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敝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一个梦想: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一瞥时,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迎接新挑战!谢谢!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刚才对方辩友指出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或进行犯罪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妨作些大胆假设。如果没有网络,那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学生难道不会阅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从事其他犯罪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不是网络本质问题。其次,我想针对此次辩题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中学生,是指13-19周岁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肩上担负的是托起未来的重任。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②中学生的年龄也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③因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领导,他们的世界时时处处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
二、关于上网。什么是网络呢?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
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能仅因为这几根骨头就说吃?quot;弊大于利”吗?不行。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吃鱼,就一定能得到营养。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2000年高一年级辩论赛经过七场硝烟弥漫的初赛和三场半决赛,今天将举行决一雌雄的总决赛。他们将对“中学生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一番辩论。正方高一(8)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高一(1)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中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林寿桦书记、陈欣老师不也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看一看吗?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中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