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志刚在全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志刚在全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6月14日
〖 背景色:
〗 〖收藏〗〖打印〗〖关闭〗
(2007年6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深化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努力把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我区非公企业发展、为黄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刚才,自国同志代表新前街道党工委,从街道党委政府层面介绍了如何为非公企业引育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服务、营造环境,联化、嘉仁、双鸽等3家企业都作了非常好的发言,听了很受启发。区委人才办翻印分发的全市深化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企业交流材料,也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会议对我区“聚才爱才”先进企业,企业优秀科技人才、优秀技能人才,非公企业“优秀人才工作者”和“十佳人才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作出贡献的各级组织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经历了一个起步、探索,到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探索和改进加强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企业人才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有力推进了非公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区非公企业人才总量达到3.97万,占全区人才总量的72.8%。回顾近几年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历程,以下五方面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
(一)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机制,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主要是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党管人才原则在非公企业贯彻落实的实现途径。目前,我区初步形成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三级联动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格局。成立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实施了《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了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小组,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劳社保局、经贸局、科技局、科协等单位负责人参与,定期研究和协调落实相关工作,对乡镇(街道)和联系企业人才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二)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政策引导,合理配置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为保障人才工作顺利推进的人才制度建设,必须跟上非公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区非常重视非公企业人才政策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台州市黄岩区2004—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区委区政府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涵盖引才、育才、评才、留才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如规定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助费、采取一人一议办法给予专项科研启动经费等。在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改造了区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公益性的公共职介服务,共有15900多人进场求职,11000多人经介绍成功就业;进一步办好黄岩人才网,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网站访问量达110万多人次,初步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服务网络。
(三)必须坚持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引育并举,促进非公企业人才总量扩大和存量盘活。人才能力的提升是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着为非公企业服务的原则,我区较早开展了非公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形成了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各类人才的良好局面。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统一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和力量,近三年,共组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112期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9530多人次。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选送技术骨干外出学习进修、参与项目合作攻关。在技能人才方面,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500元、800元、1000元的培训补助。同时,大力支持非公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使用各方优秀人才,并积极搭建平台,组织非公企业赴西安、长沙、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招聘中、高级人才和各类急需人才,努力扩大人才总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近三年,共帮助、支持企业引进各类人才3400多人,其中高级人才260多人。
(四)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营造氛围,指导非公企业主动抓好人才工作。对于民营经济占主导的我区来说,非公企业吸纳、集聚了大量人才,如2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20多名,高职称人才和高学历人才115名,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1名,市第五届拔尖人才4名,同时,在人才配置市场化环境下,非公企业拥有用人自主权和人才所有权,因此,要做好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大对企业家的培养教育,不断提升企业家的人才意识;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氛围,如开展以“关爱人才、服务企业”为主题的非公企业人才服务季活动、实施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工程、组织开展非公企业“聚才兴企”活动等,助推非公企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全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必须坚持以完善服务为重点,打造环境,激发非公企业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一是培育人才创新载体。近年来,我区建立了我国模具行业首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创建了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塑料模具产业基地、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塑料模具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中心等在我区落户,为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了舞台。二是改善人才服务环境。定期发布人才需求和人才政策信息,开展人事代理,积极为非公企业提供人才工作服务。对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专门组织职称评审,在评审条件等方面实行倾斜优惠政策,三年来评审通过1700多人具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效解决了非公企业中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因受学历、资历、专业等影响,而不能评职称的问题。三是营造重才爱才环境。实施人才关爱工程和健康工程,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约谈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定期开展座谈、恳谈和走访慰问活动,畅通党政领导与非公企业人才的联系沟通渠道,倾听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区人才经费中拨出专款每两年一次为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体现党委、政府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之情。
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区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新领域,我们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部门、有的乡镇街道和领导干部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未能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向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认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被动地为非公企业和人才提供传统的人才人事服务,缺乏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氛围的有力营造和对非公企业微观人才工作的积极引导。二是有些企业家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去思考、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匹配,不愿在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不用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造成人才队伍不稳定。三是非公企业人才创业环境还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还不到位,示范点层次还不够高,人才政策的配套、落实、透明度等还存在不足。四是由于区位条件、“低小散”的创业平台、以及相对重视物力资本投入等因素,造成企业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专业的人才比较紧缺,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些问题和不正确的思想存在,如果不高度重视,不认真去解决,将会严重制约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具体举措,是提升我区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实现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新的突破
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关键是培养一批在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此为龙头和重点,带动整个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经过努力,力争到2010年,我区非公企业人才总量达到6.5万人,并打造一支开放开明、思源思报、守法守信、创业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有知识、能创新、讲团队、比奉献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技术精湛、操作熟练、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党性强、作风正、经验足、工作实的党务人才队伍,基本形成数量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
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要求,坚持把握重点与整体优化相结合,坚持服务引导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扩大总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坚持典型示范与以点带面相结合,深入开展以“关爱人才、和谐创业”为主题的聚才兴企活动,大力推进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把握关键,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核心作用。企业家是各类人才的凝聚者、使用者和创业创新的组织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推进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我区拔尖人才座谈会、引进人才代表座谈会上,有一个共识就是:企业能否用好、留住人才,关键在于企业家;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也在于企业家的胆识、勇气和能力素质。因此,我们要把企业家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1、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企业家创业创新能力。制定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培训计划,健全企业家培训机制和培训网络,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对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家进行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选送部分成长型企业家到国内著名高校培训深造。推进企业家示范梯队建设,通过推荐选拔,首批重点联系和跟踪培养20名分布各主导产业的领军型企业家,以及30名年纪轻、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家,培育典型,使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商会、企业家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各行业协会作用,利用企业家发展论坛、企业家沙龙、双休日专题讲座、“中国台州企业家远程教育网”等载体和平台,大力提升企业家素质,更新企业家理念,强化企业家创新创业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能带动广大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2、企业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当今经济竞争全球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希望广大企业家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自觉承担起践行“思源、思进、思报”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在考察台州工作时对非公企业和企业家提出的要求。企业家要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家乡人民的哺育;要继续承担起黄岩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做强做大企业,为家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切实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积极从养家致富向产业报国、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责任转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共建和谐社会。
3、企业家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人才工作,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广纳贤才,把关爱人才、尊重人才、激励人才放在首要位置,使企业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重视人才工作,就必须重视培养,加大投入,积极为人才创业搭建平台。心理学家马斯洛讲的人才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看自身的能力通过企业平台能否有所提升。广大企业家要真正树立人才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理念,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努力培养一支属于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重视人才工作,就必须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努力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企业家要熟悉了解人才政策,要常与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多配合,共同推进企业人才工作。要着眼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各项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以良好环境集聚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
(二)加强引导,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1、强化人才能力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增值。加强能力建设,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根本途径。通过几年努力,我们不少企业都已建立较好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做法和经验很值得企业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人力资源的增值潜力空间很大,产生的效益很可观,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舍得经费投入,舍得在人才培养上花大本钱、出大力,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强人才培训的关系,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逐年提高人才培养经费,真正做到从时间上、从资金上支持人才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要朝着现代企业建设目标,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体系。对经营管理人才侧重培养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侧重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技能人才侧重培养精湛的操作技能。
2、强化培养,建设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培训进修、项目合作攻关、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创新载体建设、专项经费资助等多种方式,在塑料模具、医化、机电等主导产业选拔培养和直接掌握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实行培训补助,鼓励校企协作“菜单式”、“订单式”培养,重点联系和选拔培养领军型技能人才10名,区级优秀技能人才20名,乡镇级优秀技能人才100名。
3、强化激励,营造重才爱才氛围。刚才我们对首批20家“聚才爱才”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今后,我们要继续组织开展,广大企业要积极参与,要以争创先进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要广泛开展各类创先评优活动,继续开展拔尖人才、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科技人才、优秀企业技能人才评选,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要引导企业采取奖效挂钩、年薪制、技术入股、效益分成、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激励方式,促进人才技术、管理要素的资本化,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区的联化科技股份公司做得比较好,公司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予以股权激励,极大地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完善服务,优化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完善服务,加大非公企业人才引进力度。首先,加强人才供求信息系统建设。对非公企业人才的结构、分布、数量、素质等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分类掌握非公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共享库,及时更新和动态发布人才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其次,搭建人才智力资源需求对接的服务平台。建立在外黄岩籍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信息库和我区非公企业技术难题、发展项目信息库,积极牵线搭桥,适时组织开展黄岩籍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人才科技周活动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促进产学研对接与合作。再次是建立区、乡镇街道、非公企业三级联动的公共人才人事服务体系。探索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实现点上受理、面上服务,为非公企业及人才提供人才引进、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和注册登记、人事档案挂靠与服务、人才业绩诚信档案建立与服务等,努力做到“一站式”服务。
2、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和人才工作的双赢。党员人才工程是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和人才工作双赢的很好载体。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较早,基础也比较扎实,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大深化力度,进一步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和人才工作的双赢。深化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工作,关键是企业家要重视、要支持。非公企业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党员人才工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党员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机制,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中的党员比例和党员队伍中生产经营技术骨干的比例。此外,要加大人才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使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者成为行家里手。刚才对非公企业“十佳人才工作者”的表彰很好,有利于推动全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
3、以点带面,总结、推广示范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每个乡、镇、街道要精心选择1至2家企业作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示范企业创建单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指导,及时提炼出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做法。区委人才办要选择若干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非公企业,进一步加以指导、培植和总结、完善,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上新台阶
一要加强领导抓落实。当前,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正处于进一步强化领导、整合力量、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真正把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非公企业三级联动机制,区级层面,要在区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牵头抓总,人劳、经贸、科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把做好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作为服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乡镇街道层面,要在党委(党工委)领导下,明确和充分发挥党委(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和督促抓落实的重要作用。在专职副书记的具体牵头协调下,组织委员和分管工业的政府(办事处)副职要分工抓好工作落实。企业层面,由分管人才人事工作的副总牵头负责,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具体抓好工作落实。
二要明确职责抓落实。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制定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并抓好督促落实工作。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和管理新闻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人劳社保部门要出台人事人才服务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中心,维护非公企业人才合法权益,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把非公企业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落实非公企业聘用人才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切实解除非公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经贸部门要定期举办各类论坛,研究建立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组织非公企业人才开展业务培训。统计部门要定时对非公企业人才的结构、分布、数量、素质等要素进行监测统计,及时发布统计报告,为非公企业进行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工商联(商会)、企业家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向党委、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传递信息,做好沟通工作。
三要强化督查抓落实。区委人才办要加强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有关企业贯彻执行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政策情况和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并通报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区级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指导,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深入推进。
四要营造氛围抓落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继续在《今日黄岩》等报刊开设“橘乡人才风采”、“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党员人才工程”等专栏,利用黄岩人才网、《黄岩人才》简报等阵地及时刊发信息,通报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情况,从而在全区形成重视、支持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同志们,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新局面,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区全面推进“两个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暨创先争优活动临夏(广河)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前一阶段全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刚才,显明同志传达了全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精神,表彰奖励了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这里,我谨代表州委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就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近年来,州委正确审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目标责任书,以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发展党员为突破口,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截止6月15日,非公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621个,组建率达到26.78%,名列全省第一,基本实现了规模以上、党员3名以上非公企业100%建立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党员100%纳入党组织管理,党的工作100%覆盖非公企业的目标要求。
(一)健全理顺工作体制,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我们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来抓,健全完善州、县、所(分局)三级管理机构,不断夯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强化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保障。一是规范理顺非公党建工作体制。2009年4月,州委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将非公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由组织部门主抓。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感觉到组织部门与非公企业缺乏联系的渠道,加之人手少,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抓不上手、管不到位,工作没有起色。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2010年3月份开始,把州县(市)非公企业工委相继转设到工商部门,将工商局局长任命为非公企业工委书记,各设一名专职副书记,并从组织等部门选派9名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同时,借助基层工商所(分局)直接管理和服务非公企业的优势,在全市42个基层工商所(分局)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站,在全市工商系统实行“一岗双责”,动员工商系统干部全员抓党建,逐步形成了各级党委重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州、县、所(分局)三级贯通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非公党建工作支持力度。州委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范畴,与机关、农村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先后出台了两个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州委冉书记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专门批示。今年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先后2次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加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投入,州委组织部从州管党费中拿出7万元,支持非公企业工委开展工作,大部分县(市)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石山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比照村级办公经费标准,给每个非公企业党支部解决经费5000元。各县(市)组织部门全额返还非公企业党员交纳的党费。三是健全完善非公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了非公企业党工委、党建工作站、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4项工作制度,制定了非公企业党工委办公室、党建工作站、党建指导员、非公企业党组织4个考核办法,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帮助非公企业完善21项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强化非公企业党建业务培训。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学、专题讲座辅导学、典型示范引导学等方式,分期分批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共举办培训班31期,培训党建指导员、党建工作站长238人(次),培训企业党支部书记200多人(次),并选派企业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先后培训430人(次);选派40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参加了省非公企业工委举办的培训班。五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服务指导。选派136名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科技副厂长和党建指导员,既帮助企业发展,又开展党建工作,先后帮助非公企业办理各类行政事务62件,为企业提出意见建议128条,协调银行为企业发放贷款近1.9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各级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发展党员作为搞好非公企业党建的根本来抓,通过“双找双培”、“双促整推”等有效措施,不断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非公企业党工委成立以来,发展党员22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88人,党员人数达到2361名。一是开展“双找双培”活动。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开展了“双找双培”活动,即发动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努力发展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各县(市)工商部门充分利用企业年检工作的有利时机,通过填报《非公有制企业年检年报情况统计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逐一核实非公企业党员情况,动员非公企业中“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亮明身份。全市共找到743名“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使他们重新回到了党组织。广河县探索出的“找、引、转、培、帮、带”六字工作法总结提炼得很好,值得在全市推广学习。二是开展“双促整推”活动。开展了“双促整推”活动,即“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促进企业党组织建设;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促进企业提高效益,整体推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着力从非公企业业务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不断为企业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加强摸底调查,建立工作台帐,摸清流动党员底数,督促流动党员及时接转党组织关系,编入非公企业党支部,纳入党建工作站管理,组织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四是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注重在企业主、经营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积极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储备新的力量。
(三)加强教育管理,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企业党建同服务企业发展相结合、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同服务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创新载体、探索途径,开展组织生活,增强党性观念,激发了党员爱岗敬业、发挥作用的热情。一是开展主题教育。组织非公企业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开展党性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先进性教育,提高了企业党员员工的政策意识和维权意识。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了“三个离不开”为主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了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三是开展诚信教育。在广大员工中认真开展了“质量至上、诚信为本”的教育,激励和引导党员员工做“思想上的旗帜、形象上的镜子、业务上的标杆、工作上的模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做到了企业生产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统一,树立了守法、诚信、负责的社会形象。四是开展技能培训教育。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引进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派出业务技术骨干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如西坡太子山水泥集团以优厚的待遇,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引进高层次人才17名,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同时派出技术骨干到浙江等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采取“六建”模式,扩大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我们立足全市非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党员分布分散的实际,按照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区别不同情况,探索出了“六建”模式。一是单独建。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由县(市)委非公企业工委选派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帮助指导企业单独建立党的支部,纳入党工委管理。二是联合建。对行业相近、住址相邻,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由非公企业工委负责协调联系,联合组建党支部。三是挂靠建。对规模小,行业性质不同,没有办法联合建立党支部的企业,按照就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党员关系挂靠市场、村、街道社区、工商所等党组织,进行有效管理。四是引进建。对达不到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依托人才市场、求职信息,帮助企业引进有党员身份的人才,接转党组织关系,建立党支部。五是下派建。对有2名党员,发展新党员条件不成熟、不适合联合、挂靠组建党支部的企业,从组织部门、工商部门、乡镇、街道选派党员干部进驻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党员人数达到组建党支部的要求,组织关系转入企业,建立党支部。六是培养建。对没有党员的企业,由辖区基层党委引导企业首先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从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党员创造条件,条件成熟后组建党支部。
(五)创新活动载体,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企业党建同服务企业发展相结合、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相结合、同服务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创新载体,探索途径,着力在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建设年”和“规范提升年”为契机,按照“四个一”、“六个有”的规范化建设标准,狠抓阵地建设,搭建党员活动平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党员活动中心,丰富活动内容,使企业党组织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资料。二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非公企业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教育引导企业党员爱岗敬业,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做到了“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以实际行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新活动方式。在非公企业党员中普遍开展了以“比纪律、比学习、比技术、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四比”活动,增强了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开展了“不违法经营、不违约失信、不制假贩假、不抬价压价、不克扣工资”和“带头合法经营、带头讲诚守信、带头依法纳税、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带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不”、“六带头”活动,树立了企业信誉,激发了企业活力。四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广开言路,鼓励非公企业党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全市非公企业共设立意见箱302个、召开座谈会450场次,发放意见建议征求表1.85万份,许多意见建议被企业主采纳,增强了党员参与企业管理、发展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省委组织部、省非公企业工委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组织部门和工商系统干部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企业家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委向关心支持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尽管我们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答案。
(一)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当前,非公各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县(市)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市)之间有差距,有些县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措施办法不多、力度不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模糊,对党建工作重视支持不够,导致企业党组织作用难发挥,企业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三是虽然我州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规模以下企业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不够大,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四是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作用发挥不明显。有党组织的也只是建立了支部,党组织在辅助企业发展和转型上作用发挥不够;党员也只是亮明了身份,在依法生产、合法经营、增加企业效益上参与不多、谋划得少,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需进一步探索。五是目前已组建的大多数党组织机构还不完善、党员人数少、办公条件简陋、规章制度不齐全、服务企业的能力差,规范化程度较低。六是找回的“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只是形式上亮明了身份,但由于长期没有参加组织生活、没有按期缴纳党费、没有纳入党组织管理,根据《党章》“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的规定,如何确定这些找回党员的身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二)分析当前形势,增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紧迫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们国家社会结构不断变化过程中一支非常旺盛的力量,是快速增长的新的社会阶层。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出台扶持政策,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254户,非公经济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州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提出了“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非公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我州非公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处于小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传统模式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发展慢,如何帮助引导非公企业改进经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是要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党在政治上的引导力、组织上的凝聚力和发展上的推动力,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是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不竭动力,也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实践证明,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交给工商系统是完全正确的,这不仅给工商系统赋予了新的使命、增加了新的职能,而且给工商系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工商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工商干部主动走进企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密切了工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进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有一整套高效的工作机制。我们在抓非公企业党建的过程中,始终明确工作主体,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非公企业工委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四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有一支精干务实的工作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到县(市)非公企业工委工作,建立基层工商所党建工作站,积极培养工商干部从事党建工作,通过内部培养、机关选派等方式,把那些懂经营、善管理、业务强的人才选进非公企业从事党务工作,从而建立起了一支政策明、业务精、素质强的工作队伍,州、县(市)从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人员达到400多人,保证了非公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推、有人落实。五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根本目标。只有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党建工作内涵,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工作同力、管理同步、利益同享,才能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进,互惠双赢。实践证明,只有充分结合企业特点开展党务工作,才能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业主所支持。
三、明确今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努力实现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突破
在6月上旬召开的全省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德刚充分肯定了临夏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州委冉书记5月份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省委、州委领导的这些要求,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全省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在巩固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突出重点,不断巩固扩大党组织在非公经济领域的覆盖面。扩大党组织在非公领域的覆盖面,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在巩固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六建”模式,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力争使组建率达到30%以上。一是继续开展调查摸底。各县(市)委组织部和非公企业工委要密切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对各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对已经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抓好巩固提高;对联合建立党组织的,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如联合组建的党组织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均视为未建党组织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督促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认真调查分析,找准原因和症结,研究提出加强组建的针对性措施,列出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靠实责任,抓好组建工作。二是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实践证明,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各级非公企业工委要把对业主的教育引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企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业主依法支持党建工作的自觉性。要通过与业主约谈、召开座谈会、谈心会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与业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加深他们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消除思想疑虑。在推荐业主代表参政议政、评先选优、安排社会职务时,要把业主对党的感情、对党建工作的态度作为重要条件,激发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大力宣传表彰支持党建工作的业主,注意发现和培育一批“重党建、抓党建、促发展”的典型企业,推出一批思想觉悟高、企业发展好、热心回报社会的业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推进工建、团建、妇建工作。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和基础。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要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首先抓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组建,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党的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力,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这块阵地,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传递党的声音,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党的教育。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要依托工会、共青团组织做好在工会会员、团员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工作,在思想引导和党员力量储备等方面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有利条件。
(二)破解难题,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党员队伍,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重要基础。各级组织部门和非公企业工委要加强指导,积极推广广河县发展党员“六字”工作法,大力发展非公企业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一是做好寻找、引进、输转党员工作。目前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困难之一是党员数量少,有的党员还不愿“亮身份”,各级非公企业工委要下决心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党员人数少的企业,要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用工信息发布会、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把党员优先推荐到企业就业;通过与企业协商,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党员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与企业现有党员一道建立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动员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接转组织关系,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二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继续抓好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突出培养发展经营骨干、技术骨干、管理骨干、高知识层次人员,积极稳妥地做好在业主中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一线优秀员工中培养发展党员,使非公企业职工中的党员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规模较大的生产型企业车间有支部、班组有党员。深入开展“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才”的“三培养”活动,提高企业党员素质。三是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党章、公司法的学习教育,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存在的党员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性差、“雇佣”思想较重、奉献精神不够等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党员是第一身份”的思想,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把相对集中与化整为零结合起来,政治学习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走小型、民主、灵活、多样的路子,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要组织党员开展以服务生产经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间(班组)”、“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以实际行动展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先进性形象。
(三)创先争优,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州委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六个方面”的作用。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积极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党组织,广大非公企业党员要争当“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和奉献爱心先锋”的“五个先锋”党员,以实际行动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从我州非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发挥作用:一是服务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上,组织动员党员和员工为企业发展出力、献策,促进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服务广大员工,凝聚党心民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精神,理解、关心、爱护党员、员工和业主,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广大员工的信赖感和凝聚力。三是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企业。畅通员工与企业党组织和经营管理层的沟通渠道,按照平等、民主的原则,公平公正地协调业主和员工的利益,依法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让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和薪酬纠纷,及时调处化解一些影响企业稳定的苗头性、突发性矛盾;帮助协调企业与驻地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四是培育企业精神,发展企业文化。充分发挥政治、组织和宣传优势,经常性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建设富有企业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先进企业文化,使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相融互动。
(四)规范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是党组织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的重要保证。要从选好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入手,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抓非公企业党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一是健全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夯实工作基础。县(市)非公企业工委要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要学习广河县非公企业工委的有效做法,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网,搭建平台,提升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站建设,配强工作力量,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基础台账,切实发挥好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配齐配强各县(市)非公企业工委和党建工作站力量,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省工商局、省非公企业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调县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工作人员的通知》,州、县(市)组织部门和非公企业工委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条件,把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干部推荐选拔到非公企业工委办公室和党建工作站。要进一步加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投入,切实为党建活动提供场地、经费等保障。非公企业工委和党建工作站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0.5%的标准,在税前计提;非公企业党费全额返还;各县(市)每年下拨其他党建工作活动经费时,要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倾斜和扶持。帮助企业党组织建立党员活动室,配齐党员电化教育设备,使党员活动有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和年终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管理,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督促检查,统一考核评比,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非公企业工委督查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站具体实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长效机制。二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要拓宽选任渠道,改进选任方式,把党性观念强、懂经营管理、会做群众工作、党员和职工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党组织书记一般应从企业管理层党员和企业职工党员中产生;企业内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经与企业协商,可由党建指导员担任。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公推公选,鼓励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党务工作者人才,建设一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要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保障激励机制,把政治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激励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建立党务工作者生活补助制度,给党务工作者发放一定数额的工作补贴。三是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各级组织部门将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实行统一管理,与其他各类人才一视同仁,特别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在即将召开的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命名大会上,州委将对全市非公党建中涌现出的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要积极协调非公企业党组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管好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各非公企业要制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引进高学历人才,外聘中高级职称人员,建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企业性质、行业种类、经营范围等特点,着力抓好党组织组建、党组织书记培训、发展党员、制度建设和活动场所建设等工作,不断规范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标牌、学习记录本、规章制度、支部活动流程等,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员的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增强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岗位技能,增强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本领;要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展示党员积极、健康、先进的一面;要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带动群众。
同志们,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既是实现临夏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党固本强基的战略举措,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举措,扎实工作,不断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吴董在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11)(本站推荐)
坚持科学发展 实施人才战略 创新人才工作 为建设新同煤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在集团公司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吴永平
(2008年11月7日)
同志们:
在集团公司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树立新思想,实施新战略,努力建设和谐美好、强势竞争、充满活力、殷实小康新同煤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优秀人才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集团公司党政向前来参加我们今天会议的山西省人才办、省人事厅、省委巡视组、大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受表彰的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
去年以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紧紧围绕“81620”企业发展方略,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改善,人才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为集团公司“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 裕”发展方略的稳步推进和努力实现“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相信,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对集团公司人才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我简要讲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持科学发展,巩固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义,牢牢把握培养、用好和留住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开展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1.注重整章建制,宏观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集团公司及时成立了由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及时制定了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秀人才选拔管理(试行)办法》、《优秀人才的选拔和考核补充规定》、《引进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以来,根据历年来优秀人才评选工作实际,以突出量化考核为依据,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使优秀人才的评选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为促进人才工作整体上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强化竞争激励,人才活力进一步增强。从2003年开始,集团公司严格按照“四个不唯”的原则,以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为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地评选优秀人才。每年隆重召开优秀人才表彰大会,对优秀人才每月给予500元的津贴。对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每人奖励一辆价值15万元的小轿车。目前,我们已连续四年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670名优秀人才和662项科技成果受到表彰,其中有12人得到了15万元的小轿车。优秀人才选拔奖励,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动手早,持续时间长。我们在全国人才会议召开之际,就下发了人才评选规定,并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人才评选,在全省是最早的。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优秀人才评选从未中断。二是突出了煤炭主业。选拔表彰的670名优秀人才中,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占到四分之三。三是奖励幅度大。对优秀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考核合格者可连续享受二至三年的人才津贴。四是充分体现了人人可以成才的新人才观。获得小轿车奖励的12名突出贡献优秀人才中,有5名是普通工人。今天大会上受表彰的三名突出贡献优秀人才中,有一名就是井下普普通通的瓦检工。他们立足工作岗位,勤奋学习,大胆创新,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成为了20万煤海 儿女心中的英雄。五是导向作用大,影响力大。集团公司评选奖励优秀人才的重大举措,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集团公司人才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四台矿、四老沟矿、燕子山矿、中央机厂等二级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分别实行了“首席员工制度”、“选树行业标兵”等优秀人才选拔奖励办法,每月给予优秀人才一定的津贴奖励,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立足岗位、竞相成才的积极性,人才活力增强,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发挥。
3.搭建创业平台,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全面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内部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用宏伟的事业吸引人才。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即通过科技创新和调动人才积极性,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优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和煤机制造五大产业,构建企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由传统资源性企业向综合能源集团跨越、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型工业化跨越、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文化强企跨越,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煤、电、化能源集团。到2012年,企业总资产翻一番,煤炭产销量预计达到2 亿吨,销售收入实现600亿元。目前,集团公司五大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各类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吸引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一是用优良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在生产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集团公司矿井规模大型化、采掘作业机械化、巷道支护锚索化、皮带运输高速化、监测监控信息化、洗煤装备模块化已经实现。在安全管理上,集团公司“人人都是通风员”等一系列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并加大了安全投入,提升了管理档次。二是用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在大力改善员工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并围绕塔山工业园区建设和电厂、活性炭、煤焦油、氧化铝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鼓励各类人才以兼职、咨询、技术入股、项目承包等方式参与集团公司建设,不断拓宽引才绿色通道,实现引才与引智有机结合。同时,打破身份、行业、区域等限制,做到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有利于集团公司发展的人才都要为我所用。第三,用待遇留住人才。多年来,我们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上做文章,注重拓宽各类人才成长渠道,使各类人才事业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对发展潜力大、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大胆决策委以重任,让有为者有位子。截止目前,集团公司有50多名优秀人才走上了矿处级领导岗位。多年来,我们还坚持在入党、评模、培训、疗养、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优秀人才。人才流入和人才流出的比例出现了正增长。比如塔山电厂一举成功,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就是靠招聘人才、使用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实现的煤矿办大电厂的创举。轩岗电厂虽然华电退出,但没有受到影响,就是因为我们从集团公司内部选拔了人才,电厂建设井然有序,使人才在各个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加强培养教育,人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我们深知,人才成长离不开持续的教育和培养。为此在人才培育上,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们投入教育培训资金3046万元,培训各类人才10多万人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对矿处级领导人员实施全方位的工商管理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7%以上。同时,在集团公司党校长期开展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近年来,共培训科区级经营管理人员4000多人次。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代会精神培训班,500名处级领导人员和100名基层单位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正在参加学习。在科技 人才队伍建设上,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先后选派部分中青年科技人才赴日本、上海等地参加了培训。针对技术人员缺乏的实际,从工人中挑选150名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长年选派二级单位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参加省管国企中青年理论培训班,截止目前,共有2036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在高技能人才的建设方面,围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集团公司、矿厂、区队车间三级培训网络,加大了培养力度,不断使高技能工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全员素质的提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知识的普及活动,实行了班组长、区队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使井下员工的安全知识和班组长、区队长的管理知识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对促进了管理水平的创新提升。每年各基层单位还结合本单位实际,举办各类操作工人的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大大调动了技能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实践中脱颖而出,挑起了生产建设的大梁。
5.创新工作理念,营造尊重氛围,人才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同煤日报》、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分别开设人才工作专题专栏,深入宣传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不识人才是失 职,浪费人才是渎职,人尽其才是天职”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等人才理念,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得到倡导。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激励、开发应用的一系列举措多次被新华网、《山西日报》、《中国煤炭报》、《工人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6.注重因势利导,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才作用进一步发挥。五支队伍齐头并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进展,有17名同志被选拔为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并参加了全省四大工程工件服务,13名成为大同市青年优秀人才。180多名人才被推荐为省国资委和大同市联系的高级专家。以项目和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组织和动员全公司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科技兴企战略取得显著成果。截止目前,在煤炭开采领域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9项,形成了7大体系和20多项开采工艺,在采掘机械化技术方面保持了11个国内第一。人才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众多可喜成果和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回顾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认为,做好 人才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加大投入是保证,改革创新是核心。我们之所以取得以上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市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集团公司党政和各二级单位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领导人员和广大员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得益于人才工作的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
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但人才工作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拔尖人才短缺,专业人才较少,总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平衡,分布不合理,人才利用率低,人才来源匮乏、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突出等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继续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地位,纳入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尽力使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中流砥柱。
二、创新人才工作,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是建设新同煤的迫切需要。要实现“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的发展方略,做强同煤、造福员工,必须在树立新思想、实施新战略、建设新同煤的伟大实践中创新人才工作。
1.改革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发展 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我们要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上创新,重点要形成四个机制。
一要努力形成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开发型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提高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要努力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选用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和优势,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要努力形成绩效优先的人才评价机制,改进和完善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探索定量量化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机制,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反映人才的业绩、能力和贡献,做到业内认可,社会肯定,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要努力形成与市场接轨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建立和完善与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确保人才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激励保障机制和相应约束机制。积极发挥人才优势和作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完善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的分配激励政策。
2.拓展人才工作职能,实现由“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到“管环境、管队伍、管专家、管平台”深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抓规划部署、抓政策创新、抓队伍建设、抓重点突破、抓体制完善、抓宣传造势等多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来推动和促进人才工作。不仅要在宏观指导、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协调服务上做文章,而且要深化管理职能,注重环境、队伍、专家、平台的建设,注重整合整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实现人才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取得人才工作的最大效益。
(1)管环境——心齐人和,凝心聚力,营造氛围,使四个尊重蔚然成风。抓发展必须举人才,举人才首先要抓环境。要在人才资源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突出“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人才”的新理念。要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切忽视人才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人才、浪费人才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人才作用发挥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把创优人才环境当作百年大计的基础工程来抓,出台一项措施就要确保是可以长期产生作用的好措施,建立一项制度就要确保是各类人才广受欢迎的好制度,不断 清理和废止影响人才环境的各种政策、制度、规定、办法、文件,要持续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强度和广度、深度,努力改善,不断优化,让“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和积极作用,从而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激发人才的事业激情和创造活力,实现人才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管队伍——重建扩源,持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使人才资源成为优势资源。重建扩源,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好五类人才队伍。即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战略决策能力强,能够忠实维护企业和员工根本利益的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善于经营管理,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一支科技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带头人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熟悉生产经营,具有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丰富经验的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做强同煤,造福员工提供人才保障。特别是要紧紧围绕能源基地建 设,重点培养和引进能够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科领军人物,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经济运行惯例的国际型经营人才,精于资本运作、策划和现代管理的优秀管理人才。
(3)管平台——继续搭建人才创业发展平台,使人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要让人才资源的创造激情不断迸发,智力资源持续涌流,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要有好的载体,好的平台,好的渠道,好的场所。我们要在工作环境上、设备设施上、信息资源上、团队建设上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各种条件,给人才干事业创造满意的平台。要畅通建言渠道,逐步建立人才建言制度、专家会议制度、建议督办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要不断创造项目载体。围绕集团公司五大产业,在科技创新、理论研究、产品开发、难题攻关、技术推广方面确立项目、新课题。要把有关项目向各类优秀人才倾斜,特别是要向项目领军人才倾斜。要积极搭建起让各类人才大显神通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人才资源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管专家——创新提升,图强奋进,提高人才素质,继续发挥人才优势,把各类专家凝聚在建设新同煤的事业中。各类高层次人才是企业难能可贵、不可多 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做好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服务保障工作。要按照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和特长,选拔、安排他们以领军人、主持人、带头人、示范者的身份,承担各种项目,充分发挥他们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人才培养的带头作用。
3.加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人才工作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性建设来保障。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包括人才工作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问题,也包括人才工作的投入问题,还包括人才工作的立法和人才工作的制度等内容。为此,我们要努力在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人才工作机构,在适当时间,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专门机构,做到“机构、编制、人员”三到位,解决好“有人办事”的问题;其次,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投入,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第三,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制度建设,解决好“有章办事”的问题,保证人才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发展人才工作新格局 实施好人才强企战略,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各单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 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1.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目的是要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企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决不是要党委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切实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人才工作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人才工作作为企业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把出不出人才作为检验各级组织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把知人善任、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作为各级组织的重要职责。正确识别人才是正确使用人才的前提,用好人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目的,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特别是对符合德才兼备原则的优秀人才,只要工作需要,就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要提高人才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和用才之艺,做人才的贴心人和好朋友,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无论是发现人才,识别人才,还是使用人才,都要有宽阔的胸怀、民主的作风,都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紧紧依靠群众。要大力弘扬正气,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
3.要扎扎实实做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各单位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集团公司关于人才强企战略的要求具体化,提出贯彻落实的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并抓好组织实施。要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单位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在提出发展目标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在制定工作规划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制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把人才工作方面的要求作为重要内容,并认真进行考核。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本单位发展的目标,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认真找出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规划。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 格局。各级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调动各部门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开展人才工作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开展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事业召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为人人竞相成才、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提供了宽广舞台。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企强。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科学内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与时俱进,不断加大各项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以卓越的工作业绩,不断开创同煤集团人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所有优秀人才,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促进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美好、强势竞争、充满活力、殷实小康新同煤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吴志宏2012讲话
巩固发展成果 强化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我省农经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2012年全省农经管理工作专业会议上的讲话
吴志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2年全省农经管理工作专业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上李平社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总结2011年全省农经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农经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全省农经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省各级农经部门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颁布实施为标志,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省的合作社数量达到41008家,继续位居全国第三,比上年增加9350家,完成了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个目标的311.7%。在去年确定的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中,建立合作社的达1331个,占 到了67%。从产业分布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沼气服务、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全省合作社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省市县三级财政扶持资金分别达到1400万元、1745万元和1659万元。晋中市在2753个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92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省委袁纯清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基本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全覆盖”的目标。长治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07个,发展总数达到6332个,跃居全省第一。
一是继续实施了“358”示范社建设行动。年初省农业厅制定了《2011年全省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将建立300家省级示范社、500家市级示范社、800家县级示范社的任务分别分解到了各市。一年来,各级农经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按照“信息公开、三级管理、淘汰落后、择优扶持”的原则,严格筛选省市县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分别授牌命名省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0、645、1500家。
二是继续推进“三社”创新工作。年初我们将“三社”创新指导计划下发各市。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联合社65家,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的84家,土地流转合作社1615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三是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办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农经部门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工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干部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指导大学生村干部领办、合办、参与的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并择优进行专项扶持。截至去年底,全省大学生村官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923家,成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是多方引导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去年省农业厅和省商务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的通知》。组织三十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中博会、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全国大型“农超对接”活动,与商务厅联合组织了两次“蔬菜直销车”活动。全省参加“农超对接”的合作社达384家,成交金额3.4亿元,建立了直销点的合作社共385个。长治市三里湾合作社已和北京、太原、青岛的7个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并建立了自己的直销网点。运城市去年帮助507个合作社在《中国农民合作社网》上建立了合作社产品销售网页,并根据网上信息资料编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案例解析》一书发放给合作社,有效指导了合作社的市场营销。
五是贯彻落实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工作规程》。通过开展以经管干部为主的县乡业务辅导员培训,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合作社辅导员队伍。截止去年底,省、市、县三级农经部门累计举办合作社培训班182期,累计培训22879人次。通过层层培训,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六是制定出台《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根据省人大立法规划,去年省经管局代农业厅起草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9月23日《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由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颁布施行是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创新了农民成员比例计算范围,创新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其预期收益作价出资方式,创新了在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创新了联合社的法人地位,明确规定了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和扶持的重点,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实施,将对推动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条例出台后,各级农经部门多次举行各种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77次,发放宣传册及传单19万份,利用报刊杂志宣传40次,广播电视宣传46次。
——以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和基本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及调解仲裁体系为标志,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
2011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592万亩,占到全省家庭承包面积的13%,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260万亩。太原市和运城市流转比例达到17%和1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全省115个县农业县(市、区)、1195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分别占县、乡总数的100%和91%。115个县全部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聘用仲裁员892人,1076个乡(镇)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庭,全省2011年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877起。
一是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为加强对登记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省成立了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指导小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开展登记试点工作的目的、原则、范围、内容及工作要求,确定新绛、蒲县和长治县为全国和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经过积极争取落实了省经费,所需仪器设备已进入政策采购程序。先后组织三个试点县到宁波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土地确权登记培训班,赴成都温江考察学习了当地确权登记工作经验。目前,新绛已完成了一个村的测量公示工作,另外两个试点县的试点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去年11月农业部经管总站站长陶怀颖对我省土地确权工作考察后,对我省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1年,我省各级农经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精神,加大了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的力度。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省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情况调研汇报会。为了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经省编办批准成立了省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进一步正确指导和引导我省的土地流转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市在土地流转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运政办发[2011]150号),吕梁市以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在土地出让金中每年安排土地流转经费1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县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建设。晋中、寿阳、新绛、长子等市、县,也都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流出户和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三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及纠纷仲裁培训。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农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对所承包土地性质的认识逐步从债权向产权转变,对承包土地的态度从过去的不愿耕种变为现在的积极经营,维权意识大大提高,随之产生的农村土地承 包纠纷日趋增多。全省农经部门受理的农民上访案件中95%与农村土地承包有关,农业部批转到我省的15件案件都是农村土地承包问题,11月2日山西省政风行风热线中农民所咨询和诉求的问题也都是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承包及纠纷仲裁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针对这些问题,去年11月省里在榆次市举办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及纠纷仲裁培训班,请农业部有关专家就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在会场展示了各地仲裁案例卷宗10余份供学员学习借鉴。12月又组织有关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负责人参加了农业部在深圳举办的师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农经人员加强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认识,学到了系统的相关理论和业务知识,提升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纠纷仲裁的素质,为依法开展调解仲裁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奠定了基础。长治市去年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116起,基本做到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大纠纷不出县,充分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作用。
——以全面完成村委换届离任审计为标志,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建立了资产管理台账和登记簿。根据年初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全省有1万个村建立了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登记簿。4月份中纪委、农业部、财政部在我省运城、临汾、晋城调研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新绛县、沁水县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农村“三资”管理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吕梁市、太原市统一设制了集体资产资源台账,晋城市所有村全部建立了固定资产、产品物资和土地台账,并全部录入三资管理系统,使集体“三资”运行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是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活动。年初下发了《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制定了我省县级自查、市级检查、省级抽查的具体方案,同时对各市的部署情况进行了抽查。在12月份召开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规范化建设座谈会上我省做了经验介绍。
三是全面开展了第九届村委换届离任审计工作。去年省政府授权农业厅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资格证,解决了多年来影响农村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审计人员资质问题。年初省厅对村委离任审计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11月在太原举办了由市县局站长和审计骨干参加的“全省第九届村委离任审计推进培训班”,请省审计厅专家就农村审计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辅导,并组织了农村审计证资格考试。全省各级农经部门按照山西省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领导组的要求,全力以赴开展了村委换届离任审计工作。截至12月20日,全省28262个村委换届离任审计工作已全部结束,保证了全省村委换届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汤涛部长和省换届选举工作领导组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和权威。吕梁市以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村民委员会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参与审计的人员达600余人,各县财政投入审计经费近百万元。朔州市委组织部和农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的通知》。孝义市在换届审计中通过审训结合既圆满完成了审计任务,又在实践中提高了审计人员素质。
——以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治理为标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有了新突破
一是开展了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去年初,我厅联合省纠纷办以晋农经发[2011]13号文件转发了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的通知》,在全省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完成专项清理整顿14467个村,占到全省总村数的51%,清理出各种违规收费1429.05万元,其中报刊超额1389.59万元,清退4.01万元,其他28.41万元,清退28.41万元。长治市长子县对违规向各村收取的体育器材费进行了退还,专项清理活动取得了实效。
二是及时办理农民信访。按照“来访必接、接访必办”的 原则,各级农经部门认真做好涉及农民负担信访的接待、处理和督办工作。5月份省减负办受理并督办了吕梁市临县刘家会镇先锋村群众反映该村饮水工程入户费用过高的问题,责成吕梁市减负办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去年全省共接待并办结农民负担上访案件44件。为了及时了解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到位情况和农民负担真实状况,省里以晋农经局发【2011】12号文件转发了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开展了减负督查工作。从督查结果看,我省没有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的重特大案件。
三是组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培训和考核。为落实全国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省经管局会同省财政厅在太原财校举办了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培训班,联合财政厅对全省31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进行了考核验收。从考核情况看,各试点县基本能够按照《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工作,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011年全省共有9629个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比2010年增加4289个村。全省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得到财政奖补资金26786万元,社会捐助6637万元,解决了农民 急需解决又无力解决的一些公益事业。忻州市在全市推行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明白卡”。运城市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坚持“四到位”,即领导重视,保障到位;广泛宣传,政策到位;部门配合,措施到位;创新机制,工作到位。
——以开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统计监测为标志,农经统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一是围绕农民收入翻番任务做了大量工作。省经管局起草下发了《关于加快落实“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任务目标的通知》;参与编写了报省政府的《山西省农民收入翻番行动计划纲要》;编制下发了全省及各市“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及具体措施;根据省政府要求,将年初制定的各市农民人均收入目标增长10%以上任务进行了修订;落实省领导指示,下发了《关于上报上半年全省各市县农民收入的紧急通知》,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名义对各市、县下发了《关于2011年上半年全省各县农民人均收入情况的通报》。晋中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2011年工作重点,由市政府出面组织、农经部门具体承担,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增收明白卡”进村入户活动,指导农民把当年各项收入支出详细登记入卡,进行核算,为全市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1元,比2010年的4736元增加865元,增长18%,是我省历史上增幅和增速最快的一年,为“十二五”农民收入实现翻番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二是开展了“一村一品”专业村统计监测及认定工作。在现行农经统计制度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要求,扩展了农经统计指标,开发设计了涉及“一村一品”专业村统计指标的监测软件,进行了软件操作实务培训,制定下发了《2011年山西省“一村一品”专业村认定办法》,经过统计监测和逐级审核,去年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中达到标准的234个,为推进全省“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是加大统计服务力度。各级农经部门全面完成了农经统计各项统计报表,对全面把握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和农经管理工作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省政府制定和考核农民收入增长目标提供了依据;为省委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及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政策文件提供了依据;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袁书记《在武乡县砖壁村住村的调查与思考》中要求全省6000多名领导干部每人包一个村,就是根据我们农经统计数据提出的。
——以山西农经管理网的开通为标志,我省农经体系建设步入了网络信息化轨道
为了推进我省农经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规范化、现代化,整体提升全省农经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三农效率,2011年1月7日“山西农经管理网”正式创建开通。山西农经管理网设有政策法规、农民负担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 承包合同管理、农经论坛、农经动态等32个栏目。今年以来省局已运用山西农经管理网公开发布政策、文件、会议通知、农经动态43期。据统计,全省已有运城、晋中、长治、阳泉4个市及46个县建立和开通了自己的农经网。运城、长治、晋中的农经网已与所属各县实现了连网。
除以上六个标志性的工作外,我省其他方面的农经管理工作在2011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对农经工作的要求,对照我们的农经职能,我们的农经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土地承包管理方面,我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试点才刚刚开始,一些问题还没有暴露和发现,全省的确权登记还任重道远。土地承包、流转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虽已基本建立,但就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挂了个牌子,定了几项制度,实质性的工作并未展开;二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方面,我省的条例刚开始实施,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还需要我们各级农经部门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比如将扶持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三是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农业部、监察部2011年11月21日刚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公开的范围有所拓展,公开的内容有所增加,需要提出相应的贯彻落实意见;四是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方面,我们农 经部门的作用还发挥的不够,需要强化职能;五是在农经体系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利用农经网络平台实现农经管理办公自动化上,还要下大气力继续加强。
二、2012年全省农经工作安排
2012年全省农经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强化农经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经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我省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体制支撑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各项权利
1、认真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我省登记试点方案,加强情况调查和监督检查,指导试点县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全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法和工作规程。确保3个试点县今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任务。结合登记试点工作,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稳妥开展“互换并地”,积极探索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的有效途径。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我省县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已基本建立,乡级达到了91%。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坚持以农户自愿的原则,确保农户在流转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和纠正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和阻碍农户流转土地的行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流转市场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流转行为,今年全部乡镇必须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县、乡两级流转服务组织要建立健全流转登记、鉴证和合同备案制度,同时在全省三分之一的县(市、区)整体推进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是:县级要建立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大厅,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配备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等设备,开展土地流转信息的发布和流转合同管理等工作。乡镇流转服务中心除了以上条件还要设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备案簿、政策咨询、合同鉴定等工作;坚持以服务于现代农业为方向,防止土地流转“非粮化”,严禁土地流转“非农化”,做到土地流转不“流失”。
3、扎实推进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强化调解仲裁员培训和管理。省里制定出台调解仲裁员培训计划,各市要制定实施方案,争取用三年的时间,把全省调 解仲裁员轮训一遍,提高调解仲裁员的业务素质和纠纷解决能力。建立和完善仲裁员聘任、持证上岗、考核、合格证书管理制度。今年完成我省首批仲裁员发证工作。重点在三分之一的县(市、区)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把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规范化建设标准是:县级要建立仲裁庭、合议庭、档案室等场所;仲裁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要有专职工作人员,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仲裁委员会至少聘任5名以上仲裁员,仲裁员要持证上岗。乡镇要设立调解庭,并至少配备2名调解员。
4、进一步贯彻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依法推进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进一步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坚决制止和纠正承包期内违法收回或者调整农民承包地、强迫或者限制农民流转承包地、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等行为。
(二)拓宽农民负担监管领域,推动落实减负惠农政策
5、推进一事一议及财政奖补工作。各级农经部门要继续努力,加强与财政部门的配合,继续全面推动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要坚决纠正在筹资筹劳过程中不符合议事程序、超过规定限额的违规行为,严禁强行以资代 劳和以自愿名义强迫捐资等违规问题,严禁将一事一议作为固定项目向农民收取费用,有事则议,无事则不议。要联合财政部门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项检查,我们将采取省级抽查、市级重点检查和县级全面自查的形式进行。推进一事一议信息化试点,逐步建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信息化网络平台。
6、深化农民负担重点治理。继续大力开展向村级组织违规摊派、违规收费行为的专项治理,遏制新形势下村级组织负担加重的趋势,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反弹。各级农经部门要加强与纠风、财政、物价、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对发生的违规收费案件要及时组织查处,凡是违规出台向村级组织收费的文件一律撤销;凡是违规向村级组织收取的费用一律退还,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加强农民负担信访督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7、延伸农民负担监管领域。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向相关领域延伸工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监管各种向村级组织和农民集资摊派行为,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重点监管向农民代支代扣代缴费用和搭车收费行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重点监管向农民多收费乱收费行为,惠农补贴补助补偿政策落实领域重点监管抵扣和搭车收费行为。严格相关政策界限,防止向村级组织和农民转嫁资 金缺口,防止强行要求村级组织和农民出资出劳。
(三)加强集体“三资”管理,推进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8、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察厅、农业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落实有关资金管理、资产清查、资产台账、资源登记簿、资产和资源招标投标、资产处置以及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平台建设。规范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探索委托代理服务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拓展。今年在去年1万个村建立农村资产资源台账的基础上,新增加5000个村开展这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监察部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调查研究,取得经验,逐步推进。今年我们也要在全省三分之一的县开展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县、乡整体推进,年底验收。建设的标准是:县、乡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制度、台账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了清理。乡委托代理中心有机构、有场所,正式工作人员达3人以上;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集体资金收支制度、开支审批 制度、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账户设置规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流程规范,交接有序;农村会计核算实现了电算化。村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管理办法》,并执行良好。
9、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加强农村审计工作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暂行条例》,坚持实行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开展集体“三资”管理、村级债务管理、土地补偿费管理、农民负担管理等专项审计,严格问责制度,确保集体财产安全。探索建立我省农村审计违纪问题移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培训,制定出台《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证管理办法》,今年完成对300名农经审计人员审计证的颁发工作。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县的农村审计工作要有人员、有经费、有资质,50%以上的审计人员经过培训并领取了审计证,对三分之一的行政村进行了审计并有审计报告。
(四)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合作社综合服务能力
10、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个。要特别重视“一村一品”专业村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合作社建设,力争今年实现我省合作社在行政村的全覆盖。
11、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农 民专业合作社条例》。2012年是我省条例的宣传年,各市要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加大条例宣传贯彻力度,认真组织条例宣传年活动,各市在每季未将条例的宣传情况报省局并向全省通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继续推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358”示范建设行动。制定出台《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管理办法》,强化合作社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对原有挂牌的示范社按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回访,发现有问题的,摘牌戒勉,淘汰落后。建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库。现全省4万个合作社中,已有1.9万个录入了信息库,剩余的力争今年全部录入,着力形成全省信息公开发布、项目重点扶持的工作机制。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构建合作社服务网络平台,以信息化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重点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和基层合作社辅导员。
12、提高合作社的营销水平。引导合作社树立精品、诚信意识,提高品牌化经营水平。鼓励合作社与超市、高校后勤采购集团、城市社区等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支持合作社在公益性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开设直销点,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连销店,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种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支持合作社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营销档案,实施安全生产记 录管理,建立完善合作社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五)加强农经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农经统计工作
13、加强农经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我省各级农经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山西农经管理网》的功能与作用,推动全省各级农经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各市要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报送,每月农经信息报送不得少于3条。认真总结运城市农经体系和农经工作信息化建设经验,迎接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在我省的召开。
14、加强农经统计工作。严格年报、半年报和年终预报工作制度,确保上报时间和数据质量。巩固农经统计分析成果,加强农经统计数据与专业调查数据的协调和衔接,充分运用农经统计数据,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进一步细化完善农经统计方案和业务流程。认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操作技能。加强对重点县农民收入趋势的调查,认真做好农民收入翻番统计预测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统计监测工作。
同志们,做好2012年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农经部门一定要秉持“为民、务实、团结、创新”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职责,丰富工作内容,改进工作作风,找准突破口和抓手,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以优良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推进我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发展“新三农”、建设新山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0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第五篇:冷刚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冷刚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供稿: 发布日期:2011-06-27 15:13:32
(2011年5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研究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快四川生态文明建设,使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刚才,扬刚同志作的工作报告,讲得非常全面,非常具体,我都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我听了广安市水务局等五个单位的发言。他们一边讲,我一边看,一边思考。这五个单位的发言,各有侧重,就一个问题说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我很受启发,使我对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比如说广安,就项目管理和验收的问题讲得非常清楚,简阳是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讲得非常明确。雁江区的坡耕地试点,选点选得好,工程做得好,资金整合得好。然后,攀枝花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做得非常好。宜宾是宣传工作非常好。每一个单位的典型发言,教育了我,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超额完成了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治理区水土流失强度降低了1-2个等级,粮食单产提高30%以上,人均纯收入增长40%,有力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群众生存发展状况,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有省委、省政府正确的领导,有各级水务部门艰辛的努力,有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长期关心、重视、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常年奋战在水土保持工作一线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大计。四川地处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发源地。我省的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又是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更是长江流域产业带发展的生态保障。汶川地震后,四川作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省和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之一,水土资源进一步加剧流失,全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一是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全省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省还有15.6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未计入6.5万平方公里冻融侵蚀面积和地震新增的1.48万平方公里面积)亟待治理,占到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56%;年土壤侵蚀总量高达约10亿吨,为长江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的42%,耕地年均侵蚀量1.8亿吨,水土保持任务十分迫切。二是水土保持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生态保护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水土流失地区干部群众的水土资源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情况与依法治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执行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和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
我省的基本省情、现阶段的突出水情和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的关键时期,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任务紧迫,而且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拥有加快发展有力的政策支撑。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的战略定位。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突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构建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两个一号文件从目标任务、财政金融、投资税收、政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土保持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含金量高。
(二)具备跨越起跳坚实的内在基础。“十一五”时期,我省水利投入实现历史性跨跃,达到了459亿元(其中灾后重建投资189亿元),相当于“十五”的3.5倍。其中水保资金为15.33亿元,为“十五”投入的174%。特别是去年,我省争取到中央水保投入1.87亿元(不含灾后重建资金),位居南方各省市投入的首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基建类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等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对四川的倾斜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省已有7个县(区)列入全国坡耕地治理试点县(占到全国的1/10),今年将有15个县(市、区)纳入储备县;西南石漠化治理项目我省去年入围5个项目县,今年又将新增5个项目县。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将大规模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和易灾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革命老区水保项目也有望明年启动,四川水土保持工作具备了加快发展坚实的项目储备。
(三)拥有各方高度关注良好的外部氛围。当前,从中央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大兴水利、推进水土保持的意识都空前高涨。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时指出,过去常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水利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农业领域,还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生态安全就涵盖了水土保持工作。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也提出,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涵盖了我省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等15个市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在提升生态文明、推进城乡统筹等各项热点工作中也都明确要求要加快水土保持治理和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已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关注,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再上台阶,机遇难得,时不我待。
二、转变观念,蓄势突破
“十二五”时期,全省水利工作将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抓紧建设一批既解决当前急需又关系长远发展的水利项目,建成水资源配置调控、水利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民生水利、水生态安全、水利科技支撑六大保障体系,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的跨越。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要紧紧围绕厅党组的总体目标,抓住机遇,认清形势,树立“五个理念”,开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
实施保护优先战略,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转变。我省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公路、铁路、电力、矿产等大批生产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压力。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新的《水土保持法》,依法严格监督管理,探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控制人为水土流失。要从严控制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充分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当前,还要根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争取从城镇土地出让、矿山资源开发、水电资源开发等项目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二)树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理念。
实施综合治理战略,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要改变仅凭单项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统筹考虑各种水土流失因素,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保护、监督、治理和修复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抓好全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统筹考虑泥沙控制、水源地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统一规划水系、道路、农田、村庄、垃圾处理和绿化美化,统一整治,减少入江泥沙,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三)树立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的理念。
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山区、丘陵和盆地腹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盆地腹部区要把提供良好人居环境和保护水源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山区、丘陵区要加大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力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同时还要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任务,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搞好特色产业开发,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当前,特别要分区组织实施好基建类水土保持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灾后重建水土保持项目和省级水土保持项目等国家及省级重点治理工程,尽快启动革命老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工程。
(四)树立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的理念。
实施以点带面战略,切实把水土保持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突出抓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项目以点带面的工作。我省列入国家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储备的15个县(市、区)要切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大力整合各类建设资金。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在项目推进中要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以科技示范和推广为手段,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水土保持基础研究体系和推广体系,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今年,要下大气力、大决心,在全省范围内建立2—3个有规模、上档次、在全国有影响和示范效应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或水土保持科教基地。
(五)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
实施协同治理战略,形成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强大合力。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仅凭某一部门的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要依靠政府统筹协调,按照“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方式,整合各方面资金,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在预防监督方面,水利水保部门要与规划、计划、环保、交通等部门密切协作,逐步理顺执法关系,共同把好项目审批关、监督关、验收关。
三、强化保障,因势利导
(一)强化政府责任。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综合性、社会性、长期性,必须由政府统一组织推动,长期坚持不懈。各地要坚持和强化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归口管理职责;各级水土保持领导协调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宣传教育。一个好的观念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才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要精心策划。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明确宣传的目标、内容、重点、实施步骤和措施,提出具体要求。二是突出重点。要分清主次,找准宣传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三是狠抓落实。必须落实责任、人员、经费,明确进度、质量和效果等。同时,要及时分析社会舆论,加强引导,确保方向,并注意协调不同宣传媒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应。
(三)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各地要千方百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机构,力量配备不足的要尽快充实和加强。首先要解决好编制的问题。各地要加强汇报,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争取领导、编办、财政的支持。要解决好职工待遇问题,以待遇留人。要继续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的集中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服务意识,造就一支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队伍。各级水利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基层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要以感情留人。
同志们,保护水土资源既是保护现实生产力,也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让我们牢记使命,抓住机遇,拼搏进取,努力开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和秀美生态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