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自治区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问题的解答
对《自治区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问题说明
1、培训期间还有差旅补助吗?如:外出培训或市内长时间的封闭脱产培训。
答:培训班期间没有差旅补助。但往返是可以按照差旅费报销的。
2、参加党校学习、挂职是否还有差旅补助?
答:没有了。旧的差旅费办法是有的,新办法参照财政部做法已经取消。
3、单位举办培训班,可以不安排参加培训的人员食宿费用吗?而是由被培训人员回所在单位报销。
答:根据培训费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中列支。
4、参加收费的培训班如何报销?
答:根据培训费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中列支。我们不鼓励参加收费性质的培训班。若确实工作需要,必须参加的,对培训通知已明确收费标准的,同意按培训班要求报销;对培训通知上未明确收费标准的,建议住宿费比照《办法》标准报销。培训期间均没有伙食、交通等现金补助。
5、参训者称主办方收取的费用不含食宿,回单位后要求报销食宿。如何处理?
答:培训《通知》上没有写着“食宿自理”的原则上不予报销食
—1—
宿费。若《通知》上明确要求“食宿自理”的,参照问题4处理。
6、课酬标准是否偏低,对培训班效果有影响。
答:我区制定的培训班课酬标准与全国保持一致,必须严格执行。根据财政部解读,公职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利用上班的业务知识给学员培训,属于分内之事。只是考虑到备课需要付出精力等因此给予一定补助。
7、单位内部培训班,本单位人员可否作为授课老师,是否给予课酬?单位领导给单位人员上党课是否给予课酬?
答:根据培训内容需要,本单位人员可以作为授课老师。是否给予课酬,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党支部内开展党课教育不属于本《办法》规定范围。
9、第五章第十六条报销培训费时,讲课费签收单应当作为财务记账时的原始凭证,那么单位在支付授课教师的课酬时,是否可按讲课费签收单就以现金方式支付教师课酬,不用开具税务部门的培训劳务发票?
答:《办法》确定的课酬标准为税后。授课老师应当按照《税法》有关要求,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费用由主办单位承担。至于是授课老师自己缴纳还是主办单位代缴,自行协商。
10、赴外地举办培训班的前期工作人员算出差吗?有无差旅补助?或者说无论提前几天都是只有两头算差旅。
答:建议由单位自行出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从严掌控。
11、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举办根据国家代码中心、条码中心举
—2—
办的全区条、代码培训班;自治区工商局举办的农村党员经纪人培训和个体经营户安全生产培训班等,是否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
答:自治区本级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等,均应执行本《办法》。
12、教育厅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三年期,是否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
答:教育厅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总的培训规划为三年期,但是实际培训是分多个阶段进行的,每次一周集训或三天返课等,应当在自治区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的总体框架内,具体执行教育厅有关专项管理办法。
13、对外办理的培训班,可否向培训对象发放误工补助费?误工补助费是否有标准?参加上级单位举办的培训班、挂职、跟班学习等有伙食补助吗?
答:根据新出台的差旅费管理办法,参照财政财政部做法,差旅费报销范畴中已经取消了误工补助、伙食补助等。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民工代表、无固定职业人员等给予适当补助,下一步,自治区将对此项内容在差旅费补充规定中予以明确。
14、培训班可以举办到县级吗?
答:可以。根据《办法》第四章第十一条“培训实行自治区和市县分级管理,各单位局办培训,原则上不得下延至县级以下。”也就是
—3—
说,根据需要,可以培训到县级,但不下延至县级以下。
15、关于《办法》第六章第二十一条第五、六、七款。怎么界定转嫁、摊派培训费的行为,怎么界定向培训人员乱收费的行为?
答:根据培训费管理办法,培训班已按标准将培训费纳入单位预算。但仍向参训者收取费用,或将超标部分转嫁给参训者等行为,均属于乱收费行为。
16、单位根据需要组织人员在党校或饭店进行封闭出题所产生的食宿费用等是按照出差还是会议还是培训?
答:属于专项工作,不属于差旅、会议或培训范畴。建议对相关费用实报实销,不发放任何现金补助。
—4—
第二篇:培训费管理办法
我市出台市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培训费管理,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节约培训费开支,3月21日,市财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滨州市市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从培训计划与备案管理、开支范围与标准、培训组织、报销结算等方面作出规范。
一是建立培训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各单位制订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名称、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参训人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党委)会议通过后,报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各单位要在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培训计划同时报送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备案。
二是明确培训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培训费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其他费用。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每人每天不超过350元。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
三是强化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原则上不得延至乡镇及以下。各单位应当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内,择优选择培训机构。高校培训应优先选择省内高校。组织培训的工作人员控制在参训人员数量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人。住宿房间以标准间为主,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用餐安排自助餐或工作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7日以内的培训不得组织调研、考察、参观。
四是严格培训费报销结算。报销培训费应当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管理有关制度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三篇:yd-培训费管理办法
培训费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培训费管理的流程,明确培训费的使用范围和管理程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第三条 职责
1.培训费由行政综合部管理。
2.各部门负责如实统计培训课时等基础数据,每年初报培训费用使用计划。第四条 工作内容和控制方法 1.培训费用计提
财务部负责培训经费的计提、培训费用的列支及对教育经费的监督、考核。2.培训费支取范围
内部和外聘教师的授课报酬、企业内训、公共书籍、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委培费用、外部培训机构的培训费、列入培训计划的培训项目、与培训有关的管理系统等费用。
3.培训费支付
各单位需要支付培训费时,填写《培训费用申请表》报总经理审批,由财务部支付培训费。
4.培训协议
1)职工单人单次培训费金额超过3000元的,应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协议中应规定本次培训的服务年限。
2)每位职工可确认的培训费进行累加,每满1000元的服务期限延长3个月。
5.公司内部培训授课费
公司鼓励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内部讲师授课费标准为15元/学时。
下列情况不支付授课费:1)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培训,2)参加外部培训(公司支付培训费)回公司后组织的内训。
6.公共书籍等资料费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购买公共书籍等资料的,列清所需书籍资料明细,由部门总监签字后交行政综合部审核,(常务副)总经理批准通过后由市场经营部统一购买,行政综合部保管。
7.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取证费用
公司鼓励技术、管理岗位人员通过自主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各部门技术、管理岗位职工取得与本岗位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经公司聘用,报销100%的培训费。
8.大中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委培费用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安排专业技术和管理梯队人员到大中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深造,费用计入培训费。
9.外部培训费 1)外派培训费
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参加外部培训机构、上级管理单位组织的各项培训的,填写《培训费用申请表》,经审核批准后计入培训费。
2)聘请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费
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聘请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授课费可计入培训费,标准参照市场标准。各部门需先提出申请,填写《培训费用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支付。
第五条 奖惩
公司每年对培训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奖励费用计入培训费。
1.在日常一、二级培训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职工将给予一定的奖励。2.年终针对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并给予表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考核结果差的职工将给予处罚。
第六条 附件 1.培训费用申请表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内财行〔2014〕529号)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
培训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加强培训费管理,节约培训费开支,参照财政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2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培训,是指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使用财政资金在国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培训。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自治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四条 各单位举办培训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实行单位内部统一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培训质量,节约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章 计划和备案管理
第五条 建立培训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各单位培训部门制订的本单位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名称、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参训人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党委)会议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 培训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培训及调整预算的,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批。
第七条 各单位培训计划一经批准,于每年3月1日前同时报送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公务员局和财政厅备案。
第三章 开支范围和标准
第八条 培训费是指各单位开展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其他费用。
(一)住宿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租住房间的费用。
(二)伙食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用餐费用。
(三)培训场地费是指用于培训的会议室或教室租金。
(四)讲课费是指聘请师资授课所支付的必要报酬。
(五)培训资料费是指培训期间必要的资料及办公用品费。
(六)交通费是指用于接送以及统一组织的与培训有关的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七)其他费用是指现场教学费、文体活动费、医药费以及授课教师交通、食宿等支出。
第九条 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管理,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天400元。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
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上述天数含报到撤离时间,报到和撤离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天。
第十条 讲课费执行以下标准(税后):
(一)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1000元;
(二)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
其他人员讲课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第四章 培训组织
第十一条 培训实行自治区和盟市分级管理,各单位举办培训,原则上不得下延至旗(县、市、区)及以下。
第十二条 各单位开展培训应当在开支范围和标准内,择优选择党校、行政学院、部门行业所属培训机构、高校培训基地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
第十三条 各单位组织培训的工作人员控制在参训人员数量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人。
第十四条 各单位严禁借培训名义安排公款旅游;严禁借培训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使用培训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培训无关的其他费用;严禁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
培训住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培训用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7日以内的培训不得组织调研、考察、参观。
第十五条 各单位组织培训应尽量利用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自主选学、在职自学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第五章 报销结算
第十六条 各单位报销培训费,应当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培训费开支,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十七条 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管理的有关制度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八条 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中列支。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以适当方式在单位内部进行公开。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培训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及人数、工作人员数、经费开支及列支渠道、培训成效等)同时报送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公务员局和财政厅。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公务员局和财政厅要会同审计厅等有关部门对各单位培训活动和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训计划的编报是否符合规定;
(二)培训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培训费报销和支付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存在虚报培训费用的行为;
(五)是否存在转嫁、摊派培训费用的行为;
(六)是否存在向参训人员乱收费的行为;
(七)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公务员局、财政厅和审计厅等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相关责任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费管理具体规定。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公务员局组织的调训和统一培训,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服务机构组织的出国(境)培训和自治区商务厅组织的援外培训,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公务员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
制定标准:明确开支范围,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
办法首次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3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进行了规范。培训费开支范围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等方面。
办法规定,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综合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天450元,其中:住宿费180元/人天,伙食费110元/人天,场地和讲课费100元/人天,资料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60元/人天。综合定额标准是培训费开支的上限,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上述天数含报到撤离时间,报到和撤离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天。
讲课费执行以下标准(税后):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1000元;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2000元;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其他人员讲课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中列支,禁止乱收费。各单位组织培训应尽量利用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干部选学、在职自学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组织培训的工作人员控制在参训人员数量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人。
严防“变味”——培训不得上高档菜肴、烟酒,不得安排高档套房
办法对培训内容、用餐、活动等方面做出六项“严禁”、五项“不得”等禁止性规定,包括严禁借培训名义安排公款旅游;严禁借培训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使用培训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培训无关的其他费用;严禁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培训住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培训用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7日以内的培训不得组织调研、考察、参观。
根据办法,报销培训费,应当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管理的有关制度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办法明确,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对各单位培训活动和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规行为,将进行相应处理。附:《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加强培训费管理,节约培训费开支,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培训,是指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使用财政资金在境内举办的三个月以内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初任培训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指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四条 各单位举办培训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实行单位内部统一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培训质量,节约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第二章 计划和备案管理
第五条 建立培训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各单位培训部门制订的本单位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名称、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参训人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党委)会议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 培训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培训及调整预算的,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批。
第七条 各单位培训计划于每年3月1日前同时报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财政部备案。第三章 开支范围和标准
第八条 培训费是指各单位开展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其他费用。
(一)住宿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租住房间的费用。
(二)伙食费是指参训人员及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发生的用餐费用。
(三)培训场地费是指用于培训的会议室或教室租金。(四)讲课费是指聘请师资授课所支付的必要报酬。(五)培训资料费是指培训期间必要的资料及办公用品费。(六)交通费是指用于接送以及统一组织的与培训有关的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七)其他费用是指现场教学费、文体活动费、医药费以及授课教师交通、食宿等支出。
第九条 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综合定额标准如下:
综合定额标准是培训费开支的上限,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上述天数含报到撤离时间,报到和撤离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天。
第十条 讲课费执行以下标准(税后):
(一)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1000元;(二)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其他人员讲课参照上述标准执行。第四章 培训组织
第十一条 培训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各单位举办培训,原则上不得下延至市、县及以下。第十二条 各单位开展培训应当在开支范围和标准内,择优选择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部门行业所属培训机构、高校培训基地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
第十三条 组织培训的工作人员控制在参训人员数量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人。
第十四条 严禁借培训名义安排公款旅游;严禁借培训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使用培训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培训无关的其他费用;严禁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
培训住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培训用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7日以内的培训不得组织调研、考察、参观。
第十五条 各单位组织培训应尽量利用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干部选学、在职自学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第五章 报销结算
第十六条 报销培训费,应当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培训费开支,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十七条 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管理的有关制度执行,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八条 培训费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中列支。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等情况,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培训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及人数、工作人员数、经费开支及列支渠道、培训成效等)报送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 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对各单位培训活动和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训计划的编报是否符合规定;
(二)培训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三)培训费报销和支付是否符合规定;(四)是否存在虚报培训费用的行为;(五)是否存在转嫁、摊派培训费用的行为;(六)是否存在向参训人员乱收费的行为;(七)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相关责任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费管理具体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的调训和统一培训,国家外专局组织的出国(境)培训以及商务部组织的援外培训,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中央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