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0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关于200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2006年9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朱登云
------------------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0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自治区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规定,审计厅对200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按照自治区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加强税收征管为重点,深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并围绕自治区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实施专项审计。主要审计了财政厅组织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地税局组织税收收入情况,以及区本级14个部门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情况,同时,组织部分地州市县审计机关审计了自治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资金、住房公积金、环保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土地出让金、“西新工程”建设资金、国债资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等。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各项方针政策,为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及时批转审计结果报告,要求各部门单位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将纠正整改情况报告政府和审计厅,由审计厅负责监督落实。从审计厅跟踪检查的情况看,自治区各部门、单位按照政府要求认真整改,已有80%的问题得到纠正,其他问题将在相关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逐步得到改进和解决。通过整改,有关部门、单位上缴财政各项资金578万元,追回和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076万元。整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总体上,200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实施,预算编制的质量、执行的效果和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但审计仍然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纠正和不断改进。
一、区本级预算执行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自治区财政厅区本级预算管理和地税局税收征管方面审计发现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准确。
1.2005年1月,在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自治区财政厅编制的2005年自治区财政预算(草案)中,没有包括上年预计净结余77,425万元。
2.2005年,自治区交通厅、广电局等42个政府部门、单位上报部门预算计划时,未将单位基建、设备购置、培训等765个明细支出项目预算65,424万元,列入政府集中采购支出项目。自治区财政厅在批复部门预算时也未能提出更正意见。
3.2005年,自治区财政厅在国家、自治区规定财政住房公积金应承担的部分外,违反规定多安排自治区地税系统和工商系统专项支出预算805万元,相当于两个系统按规定安排的住房公积金支出预算1,071万元的75%。
4.根据61家自治区行政政法类单位2005年财务决算报表反映,上述单位2004年末实际结余72,601万元。而财政厅批复2005年区本级所有单位部门预算中2004年末结余仅为2,041万元,有70,560万元的结余没有反映。
5.200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入307,781万元,当年自治区财政厅只安排财政基金预算支出202,820万元,占可安排基金支出的66%。财政基金收支安排应当更加完整和准确,以确保财政基金使用及时、有效。
(二)政府采购管理行为不够规范。
2005年,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将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批复分散采购,其中:印刷费1,317万元、会议费600万元、装修装饰工程5,882万元。另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广播电影电视局等单位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批复为协议供货方式或者询价采购方式,涉及资金3,658万元,导致上述单位政府采购事项未纳入公开招投标管理。
(三)自治区非税收入改革还不够完善。
2005年,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诉讼费、公安部门的罚没收入、农业等部门政府基金、监狱管理局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项收入53,891万元,未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另外,自治区财政厅将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征迁管理费、开发土地许可证收费等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2,109万元,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
(四)违规减免税收,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1.2005年,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昌吉市、米泉市等6个基层地税局,违反税务机关代开税务发票应按4%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未征或减征个人所得税。
2.2005年,自治区地税局违规减征、免征昌德容器包装制造公司、泰昆动物营养开发有限公司、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博州华棉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企业所得税。
(五)违规设立税收过渡户。2005年自治区地税局直征局将代开发票征收的税款459万元,通过自行设立的税款过渡户解缴入库,违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格执行税收解缴制度严肃财税政纪法纪的紧急通知》的有关规定。
——自治区本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厅在审计14个自治区部门和95个二级预算单位中,查出各类违规资金17.34亿元,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15.50亿元,占89.3%;属于区本级单位的11.54亿元,属于二级单位的5.81亿元。
(一)7个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问题,涉及资金额76,048万元。其中,预算编制不完整、不准确、不真实39,233万元;擅自变更预算、随意扩大预算支出、改变项目支出用途等17,466万元;部分项目预算未细化等19,349万元。
(二)5个单位应缴未缴或未及时足额上缴非税收入21,258万元。其中,未按规定缴入自治区财政专户或国库17,185万元,未按规定缴入中央国库4,073万元。
(三)6个单位挤占、挪用或滞拨、积压财政专项资金等31,269万元。其中,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本单位办公楼等基建项目1,320万元;用于日常经费开支和其他项目支出1,181万元;滞拨或积压专项资金28,768万元。
(四)6个单位存在乱收费、乱摊派和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涉及金额1,598万元。其中,未经批准自定项目收费347万元;违反规定收取集资款、赞助费624万元;违反规定将财政性资金单独设账核算或私设“小金库”627万元。
(五)8个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3,139万元。其中货物类1,758万元,工程类780万元,服务类(主要是印刷)601万元。
(六)部分单位财务和资产核算、管理不规范。其中,9个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规范6,779万元。主要是已完工交付使用的基建项目,未列入固定资产账户6,082万元;车辆、设备等未入固定资产账户530万元;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167万元。
——财政资金专项审计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教育厅、阿勒泰地区等5个地州19个项目县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资金的安排、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项目未按计划时间组织实施,建设资金结余较大。2005年底,专项资金留存在项目县财政和教育部门14,144万,占当年应拨资金27,517万元的51.4%,影响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如和田、墨玉、皮山县计划16所危房改造学校项目总投资810万元,当年全部没有实施;拜城县三中教学楼项目的117万元资金,2004年12月已到位,至2006年4月仍未开工。
二是部分教育部门自行变更项目计划,将专项资金用于计划外学校项目。如哈巴河县教育局将危改专项资金533万元(占计划投资额的61.3%),自行调整到8个无危房鉴定资料的学校建设项目,以新建阿克齐镇初级中学综合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此项目学校并不存在)的名义,将寄宿专项资金130万元,用于计划外的学校建设。另外,该县管理的4所危改学校100万元工程,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
¶分页符¶
三是部分学校专项资金、资产和账户管理不规范。主要是阿克苏市财政局、莎车县财政局等单位将危改、寄宿专项资金3,673万元未纳入专户管理;伊犁州所属5个县、和田地区3个县的85所学校已竣工交付使用的资产未登记固定资产账,未办理相关手续。
(二)审计自治区广电局、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自治区广电局节目传输中心以及节目传输中心所属6501台、9161台和7603台等7个三级预算单位“西新工程”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自治区广电局将“西新工程”专项资金1,255万元用于弥补自治区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大楼和布尔津广播电视站综合楼工程项目资金缺口;新疆人民广播电台、6501台、904台等单位用“西新工程”专项资金发放职工福利等93万元。
二是2005年,自治区广电局漏报“西新工程”专款形成的资产20,261万元。
(三)审计自治区环保局和昌吉州、巴州、石河子市等5个地州市和所属的20个县(市)环保局排污费征收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排污费征收比率普遍偏低,应征未征排污费达7,038万元。其中:昌吉州排污费征收率为69%,阿克苏地区为60%,石河子市仅为8.2%,巴州55家企业未核定征收排污费。另外,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环保局等一些环保部门减、免、缓征排污费行为不规范。
二是环保部门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比例过低。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规定,2005年我区环保资金用于污染治理的比例不能低于75%。当年自治区各级财政安排环保专项资金8,428万元,环保部门实际用于污染治理的支出为2,952万元,占财政安排资金总额的35%;用于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正常经费支出共计5,475万元,占总额的65%。其中,巴州、石河子市、昌吉州环保局用于环保专项支出比例都不足20%;阿克苏地区各县、昌吉州所属6个县环保局全部将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经费不足,没有用于污染项目治理。
三是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自治区环保局机关服务中心和石河子市环保局截留、挪用排污费专项资金209万元用于单位经费开支、职工福利支出、家属楼工程欠款等。
四是自治区环保局、奇台县环保局环保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细化不够,石河子市环保局历年结余的环保专项基金569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
(四)审计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等5个地州市国土局和所属10个县市国土局2005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国土部门应征未征土地出让金,未按规定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上缴各级财政预算1,088万元。如2005年昌吉市应缴未缴财政土地出让金纯收益353万元;哈密市国土资源局将2005年征收的土地出让金615万元缴入市财政预算外专户,并通过该专户返还有关单位372万元,其余部分仍滞留预算外专户。
二是部分地县国土资源局挤占、挪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等1,521万元,用于弥补经费、建办公楼和购买车辆等。如哈密市国土局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拨的西气东输管道用地补偿费100万元,收取的矿产资源补偿费213万元用于办公楼和家属楼建设。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国土资源局将收取的矿产资源补偿费217万元用于弥补经费和修建办公楼。伊宁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将收取伊犁仁和房地产公司缴纳的土地出让金309.51万元未缴国库,直接抵顶该公司以前年度的借款。
三是伊宁市、霍尔果斯口岸国土资源局等5家单位,违规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少收土地出让金615万元。如伊宁市国土资源局2004年以挂牌形式将国有土地出让给华瑞公司,应收取土地净收益300万元,实际只收取90万元,在该公司欠缴210万元的情况下仍办理了土地出让手续。
四是伊宁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使用不合法票据,收取土地出让金4,904万元;昌吉市人民政府违规设立土地征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2005年该办公室将土地出让金3,177万元违规出借给昌吉市财政局和昌吉市政府采购中心,2005年截留应缴财政专户管理的土地出让金8,153万元。
(五)审计巴州、克拉玛依市等5个地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县住房公积金中财政承担部分未及时分配个人账户12,007万元,影响缴存人的个人利益。主要是吐鲁番市欠拨1,556万元,托克逊县欠拨793万元;和田地区所属5个县2004-2005年未将财政补贴的住房公积金9,564万元打入个人账户。
二是1997至2002年,巴州、吐鲁番地区所属县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违规出借、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至今尚有1,845万元未收回;巴州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12,148万元用于安居工程建设;自治区各级住房公积金中心以前年度经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审批同意,将住房公积金委托新疆证券公司、德恒证券公司等证券投资机构理财或者买卖国债13,369万元,鉴于上述证券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这部分资金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率、运用率较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部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还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等问题。
(六)审计巴州、塔城等6个地州及所属的22个县市区168个项目国债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存在以下需要进一步纠正的问题:
一是库尔勒机场迁建指挥部、托克逊县、裕民县等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国债项目工程及设备、材料采购2,340万元未进行招投标。
二是库尔勒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挤占国债资金882万元用于支付库尔勒市园林处地方配套工程款、库尔勒阿瓦提农场土地征用费等;托里县铁厂沟镇将供水、排水和道路建设项目国债资金111万元用于支付文化广场二期拆迁补偿费;巴州二中将教学楼建设资金150万元用于支付新校区公寓楼工程。
三是巴州、吐鲁番地区等4个地州国债项目前期工作不完善,工程难以正常开工,闲置国债专项资金8,135万元。
四是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在被调查的105 个项目中,应配套资金45,152万元,实际到位15,169万元,仅为应配套资金的三分之一,其中配套资金到位率最高88%,最低仅1%,影响了国债项目的工程进度和效果。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审计厅对和田机场改扩建工程、自治区体育中心等5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送审投资额9.87亿元。审计中发现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部分项目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超概算。如自治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楼超概算431万元。
(二)部分项目招投标工作不规范。如和田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未将围界、航站区道路、停车场、进场公路等配套工程进行招投标,直接发包给民航建设公司、七总队等单位承建,合同价款3,165万元。
(三)部分建设单位管理、监督不严,施工单位虚报工程结算价严重,以上五个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报送审计的工程结算价98,713万元,审计厅审减工程造价高达14,625万元,占报送结算价的15%。
(四)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资产核算不规范。如和田机场改扩建工程违规将无形资产核算成固定资产交付使用7,530万元。
¶分页符¶
二、今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
对2005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厅已依据《审计法》规定的程序,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应当收缴财政的违规资金依法予以收缴;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对涉及政策、制度方面的重要问题,审计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进行了专题报告和请示。
经审计处理后,已上交财政资金和税款2,922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914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 件,其中:涉案单位1个,涉案2 人,1人已受到处理;移送税务部门涉税案件1件,相关部门已经组成专案组开始调查。从审计跟踪检查情况看,今年审计发现的问题,多数已经得到纠正和整改。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厅、教育厅、民政厅、广电局等部门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成立专门工作组,研究措施,落实责任,积极整改。自治区教育厅及时调整账目,补办收费许可证,及时下拨滞拨的“义务教育工程”专项资金,并制定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等规范性文件。自治区广电局加强会计基础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相继制定了《基建财务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西新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等内部管理制度。塔城地区行署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塔城地区重点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整改措施的实施,对于规范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总的看,整改工作措施有力。对部分部门、单位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审计厅将依法予以公告。
三、进一步加强本级预算管理的意见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近几年,自治区财政厅大力推进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各项财政改革,部门预算、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项工作都得到明显加强。但是各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自治区财政厅批复预算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项目支出预算立项标准和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等问题,自治区财政厅应及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建立和完善自治区部门预算支出项目数据库。同时完善部门预算执行考评、奖惩制度,对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加强监督管理,以保证自治区本级预算严格执行。
(二)规范税收减免审批程序,严格审批权限。近几年来,自治区地税系统在严格税收执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减免税审批的调查和程序方面仍需规范。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等部门应当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办法,严格减免税审批,规范税收执法,改善我区投资环境,为自治区财源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自治区财政厅应当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建立以政府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同时要将政府采购主管单位集中审批和项目单位积极参与相结合,确保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相互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制度,切实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从审计结果来看,自治区投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立项、审批不规范、程序不完备、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项目有序进行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相关部门要严格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监督等前期工作,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堵塞漏洞。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目前自治区各主管单位之间、自治区和地县各级政府之间财权、事权划分还不够明确,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改革等措施需继续推进。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应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明确各级财政的收支范围,完善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地县财政的监督检查,指导地方管好用好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二篇:内蒙古关于2010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关于2010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0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审计厅按照“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工作思路和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目标,对 2010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对重点投资项目、重点民生资金、政府性债务、财政收入质量等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同时,对上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一、上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各有关单位对2009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财政厅已将两权价款收入、排污费以及有关盟市欠缴的失业保险调剂金等收入5.5亿元缴入了国库和社保基金专户,将滞留的1.9亿元各类专项资金按要求拨付到了项目单位。地税局已将应征未征各项税费和应缴未缴查补收入4309万元征缴入库;对于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引进税费、借款缴税等问题,各有关盟市、旗县地税部门分别向当地党委、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国土资源厅及时下发了关于落实审计决定的通知,责成所属有关单位认真查找原因、落实整改,并且将报告中涉及到的两权价款等收入征缴入库。自治区土地储备登记中心已收回出借的土地收储专项贷款1.4亿元,同时将预留的贷款中介服务费逐步返还项目单位用于土地收储业务。教育厅按照审计报告中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的建议和要求,对2010年的部门预算进行了细化,将应纳入预算的收支纳入了部门预算。环保厅先后两次召开专门会议通报审计情况,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全额征缴了欠征的排污费9945万元。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按照审计决定的要求,将账外管理的资金全部纳入单位账内统一核算,并撤销了原账户。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各类专项资金审计中查出的问题也进行了认真整改。截至2010年底,共清缴社保基金欠费12亿元,纠正了开户银行少计利息、盟市财政欠拨社保基金、延压和违规支出社保基金等问题。有关盟市已将滞留的专项资金全部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归还了挤占挪用的项目资金。对7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存在的问题,自治区水利厅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整改效果。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对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的通报》,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
对16个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各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反馈了整改结果,纠正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防控措施和努力方向。截至2010年底,各相关单位通过落实审计决定已收缴入库财政收入6.1亿元,促进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到位等1.2亿元,废止乱收费及违规制定的优惠政策文件4件,移送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11起案件已基本处理完毕。
二、2010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1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和各预算执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调控政策,较好地执行了自治区人大批准的各项财政预算。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加对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2010年,自治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总计49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23.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44.2%;支出总计40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2%;年终结余95.5亿元,其中净结余0.8亿元。2010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财政、地税、发改委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厅在向自治区人大报送2010年预算草案时,有23个项目共计6.7亿元的专项资金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对实行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未按有关规定编制收支计划。
2.财政厅管理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等预算内非税收入5541万元在专户存放,未缴入国库;非税收入“暂存款”账户余额3.6亿元未划分收入性质,也未缴入本级国库;应收未收12个盟市工伤保险调剂金879万元。
3.财政厅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以上下达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及养护补助等20个项目的专项资金16亿元;滞留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等6个项目的专项资金8940万元;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6个项目共计13亿元资金连续两年办理了结转。
4.延伸审计自治区地税局所属11个旗县地税局等查出应征未征税费2.3亿元,预征税费2995万元,延期征收税费1656万元,查补税款收入未及时入库133万元。
5.地税局在上报全系统2010决算时,未将盟市旗县“地方财政补助收入”和大部分其他收入编入决算,导致决算收入数小于实际收入5.9亿元,决算支出数小于实际支出5.3亿元。
6.发改委未将菜篮子工程等专项资金1.6亿元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违规调整基本建设项目计划4个,涉及资金800万元。
7.发改委应缴未缴国有资产出租收入323万元;应拨未拨大兴安岭生态保护等项目资金430万元。发改委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未将收到的接待收入等261万元纳入单位法定账户核算。
(二)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选择了12个重点部门进行了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延伸审计了79个二级预算单位,查出的主要问题是:
1.一些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真实。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未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7亿元编入年初部门预算;两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16亿元项目支出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监理站支出预算为37.6万元,而当年实际支出为426万元,是预算的10.3倍。内蒙古地调院有22名职工“停薪留职”,但仍编报预算申领经费174万元。
2.国有资产经营出租等非税收入不列入预算、截留坐支2.6亿元。如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未将草原养护费收入641万元编入年初预算;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未将累计实现的国有股权分红575万元上缴自治区财政。
3.违规调整预算及项目计划3.1亿元。如科技厅将下达的铅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攻关等3个项目的企业自筹资金投资计划2亿元,调整为2131万元;将下达的乳酸菌资源库建设等项目企业自筹资金投资计划6400万元,调整为1100万元。
4.应征未征、应缴未缴财政收入5.2亿元。国土资源厅应征未征探矿权价款等收入2.7亿元;未将两权价款等财政收入2.5亿元上缴自治区财政。
5.滞留、闲置专项资金10.6亿元。如自治区农牧业厅在拨付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资金6415万元时,超过规定期限4个月;自治区教育厅未将本级教育专项资金1286万元拨付项目使用。
6.建设用地审批和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不规范。如国土资源厅在未报经国土资源部核准的情况下,使用以前节约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违规办理审批磴口县135个建设项目等占地4043公顷。2008年至2010年,国土资源厅有775个矿产勘查项目应招标未招标,直接委托给所属单位实施,也未按规定签订合同,涉及投资金额36.7亿元;有687个地质矿产勘查项目未按规定实行监理,涉及金额22.9亿元。2005年至2009年,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将承揽的1490万元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转包给无相应资质、由该院内部职工持股的内蒙古吉朗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7.违规贷款、购置办公楼等44.2亿元。2005年至2010年,自治区土地储备登记中心虚增无形资产127.4亿元,并以此做抵押,向建设银行、内蒙古银行等累计贷款44亿元。2010年,该中心未经批准购买办公楼,合同总价2453万元。
8.违规收费2176万元。如自治区土地储备登记中心无资质、无收费许可证收取咨询费等1934万元。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未经批准向企业收取农机购置评审费等71万元。
9.违规转移零余额账户资金4.2亿元。为了控制预算单位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国家规定各预算单位只允许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审计发现有9个部门单位将零余额账户资金4.2亿元转入基本存款账户。
10.违规使用、出借银行账户。如自治区交通厅应撤消未撤消收费账户4个,结存资金5233.1万元。2008年至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将本单位银行账户出借给深圳百联奥特莱斯商场等企业和个人,共存、取资金135万元。
11.使用假发票报账现象比较突出。本次审计发现14个部门、单位存在使用不合规票据报账问题。尤其是一些纳税单位通过使用不合规票据报账偷逃税款。如包头市龙兴运输公司通过伪造公章、使用数百张不合规票据虚列成本4600多万元。
对上述审计查出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均已作出了处理处罚决定,并提出完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46条,各部门正在着手整改落实;14件移送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处理的事项也在调查处理中。
三、盟市财政决算和财政收入质量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2010年,审计厅对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4个盟市的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预算约束力不强,财政收支随意性较大。二是财政收支不实。审计共查出将土地出让金等基金收入变更为一般预算收入、应缴未缴财政收入、应征未征税费、虚列支出等66.1亿元。三是各盟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自行出台政策先征后返、优惠减免税费现象,其中4个盟市给房地产开发企业返还、减免土地出让金和税费达1.6亿元。有的盟市附带政府垫资等优惠条件,将大片土地以“零地价”出让给信誉不良企业,最终因项目失败,政府垫付资金难以收回。四是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和乱收费现象比较突出。
为了全面掌握全区财政收入质量情况,促进优化财源结构,2010年下半年,审计厅组织全区审计机关,对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质量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盟市和旗县人为调节财政收入,尤其是预征或缓征税款、空转收入、基金收入变更为一般预算收入等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匹配。表现在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大部分盟市旗县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三是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全区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而且在一、二、三产业间分布不均衡。四是财政收入来源单
一、稳定性差。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主体税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擅自出台优惠政策,加剧财政收入波动;地方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依赖度较高,全区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32%。五是体制不顺,上解上级支出过大,造成财政支出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同时,上级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比重偏低,对地方财政支出压力缓解作用不明显。
对上述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胡春华书记等自治区领导做出批示,各地和各有关部门根据领导批示精神正在组织整改落实。
四、全区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2010年,审计厅组织全区审计机关对全区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调查。今年,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审计厅又组织全区审计机关配合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办,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全区2010年以前8个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查实,截至2010年末,全区政府性债务余额2841.7亿元(不含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113.2亿元和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4.1亿元及乡镇级政府性债务),其中自治区本级561.2亿元。全区政府性债务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978.3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760.6亿元,其他相关债务102.8亿元。全区总债务率为92.4%,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64.3%、偿债率为12.9%,债务率、偿债率均低于100%和20%的控制标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
(一)全区总体债务可控,但部分地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偿债率较高,存在偿债风险。盟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的只有鄂尔多斯市,债务率为148.7%;101个旗县中,有18个旗县区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包头市东河区为199%。偿债率超过20%的盟市是包头市,为20.2%;有19个旗县偿债率超过20%,最高的是鄂托克前旗,偿债率为43.7%。
(二)债务管理不规范。大部分盟市旗县未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债务收支计划,债务统计不完整,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除6个盟市本级和3个旗县建立了外债偿债准备金制度外,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均未建立内债偿债准备金制度。
(三)违规取得、使用债务资金。债务举借立项手续不健全,未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政府约束力不强。3个盟市本级和10个旗县通过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违规取得债务资金39.7亿元。7个盟市本级和24个旗县违规使用债务资金32.9亿元。
(四)债务资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审计共查出债务举借后资金闲置半年至1年的有26亿元,资金闲置1年至2年的有31亿元,资金闲置2年以上的有2.2亿元。闲置期间累计支付利息3.4亿元。
(五)融资平台公司运作不规范,偿债能力低。全区共有融资平台公司135家,其中127家负有政府性债务830亿元。负有政府性债务的127家公司中,有32家注册资本金不到位或抽逃资本等54亿元,有40家亏损、47家利润为零。
对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偿债风险等,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两次审计和审计调查均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审计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做出批示,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去年下半年的审计调查报告转发全区,并对各级政府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严格举债行为、积极稳妥化解债务等五项具体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落实。
五、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去年下半年以来,审计厅组织力量,对河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灌溉等20个建设项目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从审计的结果看,各项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纠正的问题。
(一)包头北至旗下营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2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是违规开工和招投标管理不规范。有9个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建设用地等未经批准即开工建设;有4个项目的送电线路、通信工程等勘察设计未履行招投标程序;有4个项目的防风固沙、绿化等工程未履行招投标程序;有11个项目的材料、设备采购招标不规范。二是违规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如工程勘察设计按高于投标报价的概算签订合同;项目竣工投产后才补签施工合同;材料、设备采购中违规调增合同价款等。三是违规转包、分包工程项目4个,涉及投资金额1404万元;将勘察设计、施工、设备监造、调试等违规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涉及投资金额1860万元。四是有10个工程项目、5个工程监理项目多计工程款1432万元;工程建设成本不实1600万元;资本金未到位1.8亿元。
(二)河套灌区续建和节水灌溉项目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是项目可研报告未经批准即开工建设。二是有1034万元工程投资应招标未招标。三是超付工程价款849万元。四是内蒙古河套管理总局将河套灌区2009年项目发包给不具有相关施工资质的5家施工单位进行承包。五是资金应到未到位7775万元。
(三)东部5个盟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和违规招投标。如呼伦贝尔市有8个旗县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材料采购等未招投标,涉及投资金额4665万元;赤峰市元宝山区污水管网工程的14个道路排水工程项目,由两名个人以8家施工企业的名义招标并中标,涉及投资金额1.2亿元。二是个别项目的中标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以及违规转包和分包工程、签订合同主体不合法、未按招投标文件订立合同、随意更改合同等。三是工程价款结算不实或竣工决算虚报多结工程价款。5个盟市20个项目审计后,共核减工程结算价款7855万元。四是建设资金不到位1.7亿元,各级财政滞留建设资金7656万元,挤占挪用建设资金2184万元等。
(四)全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是有7个盟市配套资金不到位7372万元,致使保障人数减少,发放标准降低。财政部门、经办部门未及时拨付、发放到位资金1994万元,挤占挪用及私存私放低保资金1166万元。二是未按政策规定做到应保尽保。审计入户调查低保户5001户,有89户不符合低保条件,占2%。审计入户调查非低保户1696户,有126户符合保障条件的贫困户未纳入低保范围,占7%。三是个别旗县通过虚报低保人数或虚报补助标准套取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如兴安盟科右前旗某民政助理采取重复申报低保人数等手段,套取低保资金28.8万元存入个人储蓄存折。四是在管理上,对低保对象未按程序公示和有效实行动态管理,按人口比例分配低保名额,基础信息不完整,档案管理不规范。
(五)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是有8个盟市所属部分旗县存在部分人员在参加新农合的同时又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致使部分地区多领取了上级财政补助。不合规报销、虚假报销造成多领取补偿款问题也比较突出。二是部分旗县由于补偿方案的制定和调整缺乏科学性,不同地区的农牧民住院补偿标准差别较大,致使有的地区基金沉淀较多,有的地区当年超支严重,既影响了政策的公平性,也影响了统筹基金支付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定点医疗机构超标准收费和药品加价高的问题比较普遍。如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三个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平均进销差价率分别为 50%、56%、46%,针剂的最高加价率达到159%,检查收费也高于城区医院。四是农村医疗大病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在政策、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等方面缺乏有效衔接,没有充分体现出对重大疾病的救助作用,医疗救助制度未落实到位。五是补偿资金发放不及时以及出借、挪用新农合基金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大部分盟市未按规定提取风险基金,新农合基金抗风险能力较弱。
(六)全区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是部分盟市专项资金到位率低,工程进度慢。如呼和浩特市2009年至2011年校安工程概算15亿元,截至2010年6月资金到位3.8亿元,资金到位率25.3%,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37.7%和2.8%。二是部分工程项目未按规定对校舍进行实地排查鉴定,勘察、设计、监理未实行招投标,项目手续不完备,资金使用和结算过程中违反财务制度,挪用校安工程专项资金等。三是部分旗县校安工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优惠政策得到减免,影响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四是部分地区存在将不属于校安工程范围的项目列入校安工程或是将应加固工程变更为重建项目,增加了校安工程实施的难度,影响了进度。
(七)13个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和日元贷款林业项目效益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是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其中配套资金不到位2.5亿元,挤占项目资金和项目成本1311万元,滞留、挪用、出借项目资金637万元。审计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违规招投标等事项2件,涉及投资金额6909万元。二是现有林地维护资金投入不足,补植、补造和林木管理缺乏后续支撑;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建设薄弱。三是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产出率不高。项目区普遍存在灌木多、乔木少,低产林多、丰产林少等问题,森林的生态功效和经济效益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四是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条件不充分。主要表现在龙头加工企业数量少,林产品采收设备落后,采收效率低,初级原材料收购价低等。如杭锦旗现有沙柳面积3130公顷,平茬出售柠条每年可收入1000万元左右,但因没有龙头加工企业,预期收益难以实现。
(八)环保系统主要污染物减排资金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安排不及时,进展缓慢。如2008年第一批减排专项资金下达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142万元,用途为沙尘暴监测能力建设,截至2010年5月,该项目尚处在网上招标公告阶段。二是有4个盟市将中央安排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车等设备购置专项资金购买了本田、丰田等非监测用车。三是自治区和12个盟市部分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项目使用中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
(九)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率偏低,如全盟申请登记及延续的探矿权共829个,应缴探矿权价款94.3亿元,实缴36.5亿元,征缴率为38.7%;全盟核定各类矿山企业应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2.1亿元,实际存储保证金0.8亿元,存储率为37%。二是一些矿山企业在未经国家核准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等情况下,仍长期无证开采。全盟矿山企业违法占地面积达2580公顷,占全盟查出违法占地总面积的91.8%。三是2008至2009年,全盟纳入预算管理的两权价款及使用费收入共6.6亿元,其中有5.9亿元被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占收入的88.7%。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上述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非常重视,有5位领导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上批示9次;自治区人民政府将4个项目的审计报告批转全区,并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各盟市旗县和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其中纪检监察部门对6名违规责任人进行了诫勉谈话,有3名旗县副局长级领导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六、城市商业银行和非国有企业使用国家资金审计调查情况
为了掌握我区现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运行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2010年下半年,审计厅对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鄂尔多斯银行、乌海银行进行了审计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我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比较迅速,各项经营已步入正轨,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经营和盈利能力。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运转不畅。二是经营品种单一,中间业务发展缓慢。4家银行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最高的为6.1%,最低的只有0.8%。个别银行贷款集中度和不良贷款率偏高,潜在风险较大。三是高管人员薪酬发放、管理不规范。4家银行高管人员平均年薪均在110万元以上,高管人员年薪最高的为270万元。薪酬标准多数未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并且超过规定标准。
根据近几年来国家对非国有企业投入逐步加大的实际,去年下半年,审计厅组织力量,对非国有企业使用国家资金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缺乏公开、透明,资金分配存在随意性。如分配下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2.4亿元均无立项审批记录,个别项目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二是扶持资金未足额到位。截至2010年6月,有1.2亿元资金未拨到项目或企业,滞留在财政或主管部门。三是有2286万元各类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有的将项目资金用于主管部门公用经费。
上述两项审计调查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盟市后,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整改。
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10年,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共审计经济责任人1533人,其中:审计党政领导干部1492人,审计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29人。审计查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金额127亿元,其中由于领导干部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造成的违规行为金额38.9亿元。
2010年,审计厅直接对14名盟市、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隐瞒截留、应缴未缴财政收入35.8亿元;二是滞留、出借、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2.1亿元;三是违反规定收费、虚列支出、私存私放资金2.5亿元;四是违反规定预征、应征未征税费等9.1亿元;五是国有资产流失等6.2亿元。审计后移送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处理事项11件。
对上述审计查出的问题,各相关单位均已进行了整改纠正,截至2011年4月,共收缴入库增加财政收入8.8亿元,追回被挤占挪用的资金等8.7亿元,促进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到位4.2亿元。
八、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预算体系。在明确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功能定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基金预算的完整性,建立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非税收入预算,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将各部门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发挥预算控制和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细化部门预算尤其是专项资金预算,避免专项资金立项分配的随意性和“代编”、“捆编”预算的做法。加快专项资金分配、拨付进度,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快推行预决算公开制度。规范预算调整,严格预算约束,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三)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加强税收征管,克服“寅吃卯粮”、“空转收入”等虚收虚支现象,将财政收入的真实性与财政体制调整和落实转移支付制度等结合起来,从制度上规范和确保财政收入的真实完整。制定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使非税收入切实成为政府的可用财力。加强发票管理,开展发票专项治理工作,打击乱开、滥用发票行为,堵塞财源漏洞。
(四)加强债务管理。按照“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建立责、权、利相结合和借、用、还相统一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扭转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局面。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逐步把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规避债务风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今后,自治区审计厅将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紧密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日期:2011-08-31
信息来源:深圳市审计局
—2011年8月25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陈倩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科学谋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全面优化城市环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巩固了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一般预算收入7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1%,完成预算的107.6%,其中税收收入639.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87.59%。一般预算支出78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03%,完成预算的97.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06.5亿元,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资金158亿元,分别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6.26%、20.10%,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保障大运会筹备工作的深入展开,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03亿元,教育支出64.68亿元,分别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0.56%、8.23%,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快市容提升,增进社会民生福利,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国有资产收益全年预算收入14.41亿元,预算支出15.53亿元;决算收入15.28亿元,决算支出15.42亿元,分别完成预算的106.04%和99.26%,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工作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特区特色的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体系。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认真整改上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政府已于2010年11月18日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报告具体整改情况,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一部分 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今年对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宏观政策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跟踪审计,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更加注重从体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反映问题,在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反腐倡廉和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市财政委2010年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般行政运行项目经费实现零增长,推进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增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投入,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等经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互联网、生物等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进综合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覆盖面,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专项清查,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审计发现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或规范的问题。
(一)部分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经抽查,2010年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调节准备金等8项专项资金共30.15亿元,全年均未使用;预算安排商贸会展服务业专项资金预算7 000万元,实际支出22.22万元,执行率低,与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11号)的有关规定不符。
(二)部分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科目2010年末结余共56.41亿元,未及时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与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财预[2010]88号)的有关规定不符。
(三)部分区财政转移支付核算不规范。市审计局2011年对六个行政区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六区2010的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区转移支付核算不规范。罗湖区财政2006年至2010年每年合并对冲上级补助收入与上解支出1.14亿元,均未在区财政局预算总账及财政预算收支决算中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不符。市财政2007年转移支付给南山区深圳湾体育中心项目资金1.5亿元, 2008年建设单位变更后,至审计结束时市区财政仍未办理结算。
二、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市地税局2010年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共组织各项收入1 097.8亿元,较上年增长24.14%,为我市财政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和市区两级预算平衡做出了贡献,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较充裕的财力保障。本次重点审计了土地增值税的征管情况,市地税局采取了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多次调高预征率、严格清算程序等多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05年11月我市开征土地增值税以来,征收入库的土地增值税逐年增长,其中2010年土地增值税入库49.86亿元,较上年增长166%,为我市2010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税种。审计发现税收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合计6 331万元。经抽查发现,7家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增值税合计3 123万元,3家企业应缴未缴营业税及附加3 208万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审计期间均已补缴完毕。
(二)部分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未及时清算。经对比国土部门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证信息和税务部门土地增值税预缴申报、清算等信息数据,审计抽查发现有10个房地产项目已竣工完成销售达到应清算条件未清算,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文)的要求不符。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组织抽查了市政府各部门预算公开的情况,对市交通运输委等4家单位2010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市属3家公立医院收费进行了审计调查。从审计情况来看,各预算单位2010能够认真做好本部门预算编报的组织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和财务管理,预算收支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会计处理基本符合会计法、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审计也发现部门预算执行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门预算公开不够细化、内容比较简单。至2011年6月底前,市政府各部门绝大多数能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财政委的要求,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开了2010部门预算情况。但由于我市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仍处于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阶段,一些部门公开的预算收支项目不够细化,公开的内容比较简单。
(二)部门预算执行中项目支出管理不规范。由于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下部分项目经费支出范围界定不清晰,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项目支出存在项目间相互调剂使用等现象。审计发现,市交通运输委机关本部在项目支出中列支2010年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运输博览会费用189万元,市城管局机关本部在城市管理“三防”专项经费中列支其他费用64万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不符。
(三)机构改革后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登记。由于撤并单位多、人员和机构变动大、部分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一些部门固定资产清理、登记不及时。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市交通运输委先后组织了多次关于固定资产的账务和实物清查,但清查工作进展较慢。经审计抽查,已撤销的原市公路局及其直属分局等7个单位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完成清理、登记工作。2010年4月市城管局撤销、接收共32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园,成立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该中心截至2011年6月底,只完成了各公园房屋、车辆的盘点移交工作,其他实物资产尚未清查、登记。
(四)公立医院医用耗材未纳入阳光采购平台。市审计局2010年组织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至2010年药品、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3家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及管理基本依照《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实行阳光采购,但审计调查也发现,由于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台未将绝大多数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各家医院只能自行采购。经抽查,除市人民医院的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由卫生部集中采购外,其余医用耗材均为各家医院自行采购,采购方式也是各家医院自行决定,包括院内公开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等形式,不利于规范管理。
四、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组织对市财政专项资金2008-2010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并对市社保基金2010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近几年来,市财政委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对专项资金进行了两次清理整合,经整合后的财政专项资金划分为产业类专项资金和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类专项资金两大类别24专项,其中产业类专项资金分为两小类 13专项;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类分为11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2010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182.50亿元,实际执行74.68亿元,当年结余107.82亿元。市财政委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及操作流程,经清理整合后的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审计中也发现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专项资金设立未履行规范程序。根据《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时,由业务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专项资金设立申报表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近三年来,新设立再担保资金等4个专项资金共21亿元,未见主管部门填制《设立申请表》,未做规范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部分产业类专项资金安排重复交叉。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的“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与科技研发资金中安排的“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项目和资助资金”有重复交叉现象,一些企业重复申领资助经费。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的“国内市场开拓支出资金”与扶持外贸发展资金中安排的“会展业资助资金”也有重复交叉。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分配资金的现象,影响财政资金发挥效益。
(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示制度有待完善。由于《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未具体规定专项资金公示的媒体类型和范围、公示的内容和格式,审计调查发现各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情况普遍未在主流报刊上公示,仅在单位网站上公示;部分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公示内容仅是基本情况,不利于发挥公示的监督作用。
(四)市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比较单一。市社保基金2010年收入402.87亿元,支出143.77亿元,当年结余259.10亿元,年底累计结余1 198.95亿元。审计结果显示,市社保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审计期间未发现挪用、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行为。但审计发现,按照国家现行的管理规定,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保值增值渠道单一。审计还发现,市社保基金购买国债的比例较低,截至2010年12月底购买国债25.60亿元,占财政专户基金总额的2.16%;五年期定期存款51.57亿元,占财政专户基金总额的4.35%, 保值增值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市审计局共对轨道交通(二期)、大运会场馆等716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金额457.52亿元,审定金额431.66亿元,审计核减25.86亿元,核减率为5.65%。对大运会场馆、轨道交通(二期)、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建设项目、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工程等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提出审计建议132条。审计结果显示,在投资额逐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基本能够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不断规范和完善建设管理,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基本控制在投资计划确定的建设目标范围之内。审计也发现,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竣工决算送审进度虽有较大改善,但依然不及时,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运会资金物资及工程项目。市审计局从2008年起跟踪审计大运会场馆及相关配套建设项目,同时对大运会部分申办经费、大运会执行局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制订了《深圳市审计局关于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办赛事办城市”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廉洁办大运”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派驻大运会项目审计工作组,建立了市区两级审计机关联动审计机制。通过跟踪审计,提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投资控制的各类审计意见或建议32条,促进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大运会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物资管理。随着大运会的圆满结束,市审计局将对大运会工程、资金和物资进行全面审计,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二)轨道交通(二期)项目。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包括地铁3号线等37个政府投资项目,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156公里,新建交通枢纽建筑面积总计约16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969.14亿元,2010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91.97亿元。市审计局把该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设立了派驻轨道交通项目审计工作组,审计期间共审计投资金额14.56亿元,审定金额13.30亿元,核减1.26亿元,针对工程管理、投资控制等方面提出各类审计意见或建议13条。审计发现如下问题。一是工程结算未按计划送审,影响审计工作进度。根据轨道交通项目各建设单位的送审计划,2011各建设单位计划送审项目工程结算金额合计398亿元。截至2011年6月底,相关各单位送审金额合计仅7.20亿元。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内部对工程变更审批时间较长,影响了工程结算进度。二是个别改迁工程未按图施工。在地铁5号线交通疏解及管线改迁工程跟踪审计中发现,特区内路灯及管线改迁工程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市审计局向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出《跟踪审计建议函》要求整改,并建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市住房和建设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其他建设项目。审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未考虑临时工程中材料设备的残值,存在损失浪费行为。如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临时用电工程有389万元临时用电设备、电缆未考虑材料残值回收,占送审金额38%。二是个别项目存在违法行为。审计期间内共对351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工程结算审计,仍有个别项目存在未依法招投标、造价咨询机构未严格审核工程造价等问题,共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送处理5项违法行为。
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审计情况
经审计,2010年我市土地出让收入204.89亿元,返拨各区分成89.64亿元,市本级收入115.25亿元。市本级当年实际支出 141.55亿元,其中属于当年计划的为139.28亿元,属于以前结转计划的为2.27亿元。至2010年底,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累计结余44.12亿元(含上结转结余资金)。审计结果表明,我市当年土地出让收支已全面纳入基金预算,收入全额及时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全面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审计也发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支出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执行情况不好。在《深圳市2010年土地出让收支计划》中,当年安排农业土地开发资金2.79亿元、耕地开发专项支出2.85亿元。审计发现上述两项支出均未制定具体的项目支出计划,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计提了1.78亿元列收入,当年未发生实际项目支出;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当年未安排支出。
(二)我市基准地价未及时调整。基准地价是确定土地价格和征收土地税费的基本依据。审计发现,目前我市国土部门仍沿用2006年制定的基准地价标准,现行基准地价与实际市场地价差距较大,至今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一情况与国土资源部《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不符。
(三)征地拆迁补偿有关规定不够细化,执行过程不规范。《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可采用重置价法对被拆迁补偿物进行评估,但未明确规定是否考虑成新率。抽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地铁集团和坪山新区的拆迁项目后发现,除室内装修装饰费以外,一些拆迁项目实际评估过程未考虑估价对象的成新率,评估结果高估了拆迁补偿物的价值。审计还发现,拆迁人普遍忽视对已征收土地附着物资产的管理。如坪山新区新龙达公司石井畜牧基地拆迁项目对拆迁范围内的果树、绿化景观、苗圃花木等进行了补偿,涉及总金额2 596万元,拆迁人放弃了对相关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没有利用其中尚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以降低拆迁成本。
七、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我市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工作逐年加强,建立了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了资产收益预算收支程序,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比例。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市审计局从2011年起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及为企业提供融资借款决算进行审计,向市政府报告审计意见,作为市人大研究批复国有资产收益使用分配的重要参考。从今年的审计结果来看,2010国有资产收益收入完成预算计划,支出方面基本做到先预算后支出,重大支出预算调整履行报批程序;对监管费的使用加强了管理,节约了开支;借出的款项,都能如期收回,未出现坏账情况。但审计也发现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本运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有待完善。资本运作专项资金2008年设立,主要用于对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增减持,资金规模10亿元。审计发现,资本运作专项资金的各项管理办法有待建立和完善,有关运作程序和增减持条件的界定不够清晰,资金的运作效果和总体情况也未定期分析及报告。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审计发现,市国资局根据内部管理规定,在选聘中介服务时对合同价格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服务事项采取除公开招标外的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选聘等方式。该内部管理规定未经市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批准,手续不完善。审计还发现,市国资局根据《市国资局国有资产收益使用内部管理办法》,2008年至2010年每年向部分全资企业提供无息借款,不符合效益原则,该管理办法有待改进。
对于以上反映的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一些问题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审计报告全文或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或审计结束后积极整改,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后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整改,加强责任追究,按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部分 审计意见
一、强化职能严格约束,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进一步强化财政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和保障性领域的投入,严格预算的刚性约束,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积极探索绩效预算,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并注重形成合力,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完善征管流程,提高征收效率。积极推进项目经费预算的细化管理,明确项目经费的列支范围和标准,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约束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梳理、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积极推动制订《深圳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条例》,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拓宽保值增值渠道,提高社保基金收益
受现行制度约束,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办理活期、定期存款,整体收益水平较低。要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我市作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试点城市,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在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完整的前提下,努力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领域和渠道。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增加社保基金购买国债的数额,提高中长期存款的比例,改善基金整体收益水平。
三、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益
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要科学管理,严格按照建设程序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要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全面、准确的投资概预算,使其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决算送审进度,采取措施处置好大运会赛后资产,大运会相关执行部门抓好赛后资产的摸底统计、登记造册、保管工作,制定合理的、分门别类的赛后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赛后资产的处置方案,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督促整改。
《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日期:2011-08-31
信息来源:深圳市审计局
围绕主题主线 服务“深圳质量”
——《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8月25日,市审计局陈倩雯局长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作了《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市审计局审计工作较为全面的反映。今年的审计报告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与以往不同,分为《审计情况》、《审计意见》两大部分,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晰,意见和建议更系统,体现出审计机关在审计方式方法方面的创新成果。报告中的《审计情况》就市本级预算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以及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执行等审计情况进行了报告,《审计意见》着眼于宏观与微观结合,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
一、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审计工作,宏观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市审计局近年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深圳质量”这一核心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判断审计质量的标准,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加大了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整体来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立足于国家宏观层面,视野更加开阔,着力把握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着力反映突出问题、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宏观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增强。一是报告从宏观视野反映了市本级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从审计结果来看,市财政委2010年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般行政运行项目经费实现零增长,推进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增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投入,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等经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互联网、生物等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进综合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覆盖面,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专项清查,财政管理不断加强。二是报告反映了相关领域改革进程的“动态”发展情况,对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市交通运输委、市城管局等大部制单位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管理薄弱等问题进行了披露。三是报告注重提高时效性,反映政策实施、资金使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市审计局从2008年起就设置了派驻大运会项目审计工作组,建立了市区两级审计机关联动审计机制,跟踪审计大运会场馆及相关配套建设项目,同时对大运会部分申办经费、大运会执行局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通过跟踪审计,提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投资控制的各类审计意见或建议32条,促进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大运会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物资管理。
二、着力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反映情况更加系统和完整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在“深圳速度”的基础上打造新的标杆—— “深圳质量”,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审计工作肩负的任务将更加繁杂艰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改变了以往简单摆列清单或个别反映问题的方式,每一部分都更加注重从全局的高度和系统的角度,着力反映该领域的全貌和总体,体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服务“深圳质量”的理念。一是总体反映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关注资金预算编制、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以及区财政转移支付核算等存在的问题,既强调了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确保了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又反映了发挥了财政杠杆作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深化财政预算等情况。二是全面反映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的情况。经两次清理整合后,市审计局组织对市财政专项资金2008-2010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结果显示,2010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182.50亿元,实际执行74.68亿元,当年结余107.82亿元。市财政委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及操作流程,经清理整合后的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审计揭示了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着设立未履行规范程序、部分产业类专项资金安排交叉重复、使用情况公示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三是首次反映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审计的情况。2010年,市国有资产收益全年预算收入14.41亿元,预算支出15.53亿元;决算收入15.28亿元,决算支出15.42亿元,分别完成预算的106.04%和99.26%,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工作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特区特色的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体系。从2011年起,市审计局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进行审计。今年的审计结果表明,2010国有资产收益收入完成预算计划,支出方面基本做到先预算后支出,重大支出预算调整履行报批程序;对监管费的使用加强了管理,节约了开支;借出的款项,都能如期收回,未出现坏账情况。根据审计结果,市审计局提出了资本运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有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
三、更加关注和维护民生,促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民生福利始终是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继续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投入等领域资金投入情况,突出反映有关政策的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一是关注社保基金运作。报告在反映社保基金情况时,肯定了市社保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审计期间未发现挪用、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行为。但审计发现,按照国家现行的管理规定,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保值增值渠道单一,市社保基金购买国债的比例较低,五年期定期存款所占比例也较低, 保值增值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关注医疗收费问题。市审计局2010年组织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至2010年药品、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由于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台未将绝大多数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各家医院只能自行采购,不利于规范管理。三是关注住房问题。市审计局把房地产增值税作为今年税收征管审计的重点,审计结果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进行了客观反映。经对比国土部门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证信息和税务部门土地增值税预缴申报、清算等信息数据,审计抽查发现有10个房地产项目已竣工完成销售达到应清算条件未清算,与有关要求不符。四是关注交通出行问题。轨道交通(二期)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市审计局设立了派驻轨道交通项目审计工作组,及时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发现工程结算未按计划送审,个别改迁工程未按图施工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全面、准确的投资概预算,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决算送审进度等意见和意见,从制度和根源上解决政府投资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审计揭示这些问题,不仅摸清了民生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效,还反映了改革和完善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体现了审计工作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新进展,有利于促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确保党和政府惠民措施落实到位。
四、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大力推进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从近年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很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如在专项资金审计方面,揭示了程序不规范、资金安排重复、公示制度不完善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单一等深层次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报告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深入机理,着力揭示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机制性扭曲和重大管理漏洞。如报告在审计意见中提出强化职能严格约束提高预算执行效果、拓宽保值增值渠道提高社保基金收益、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益的建议中,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从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完善征管流程,推进项目经费预算的细化管理,梳理、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尤其是提出了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我市作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试点城市,提高中长期存款的比例等方面,关注体制机制问题,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管理,有利于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审计发现问题后,市审计局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审计期间的整改情况均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进行了反映。如:在税收征管审计情况中,经抽查发现,7家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增值税合计3 123万元,3家企业应缴未缴营业税及附加3 208万元,审计期间均已补缴完毕。对于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一些问题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审计报告全文或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或审计结束后积极整改,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后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整改,加强责任追究,按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总体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新进展,审计工作更好地围绕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宏观性进一步增强,体现了审计监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加大。
第四篇:合肥市本级2011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
合肥市本级2011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
审计工作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1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向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合肥市2011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方案》,市审计局对2011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今年的市级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属三大开发区组织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等10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开展了市直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管理情况等5个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从审计情况看,201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的增幅均高于同期地 方财政收入的增幅。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构建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逐步实现预算公开评审和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审计结果表明,2011年我市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总体情况较好,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各项预算任务,地方预算超收收入安排和资金使用均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但通过审计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问题。
一、市财政局、地税局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11年,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收入管理,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了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市财政局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方面。
1、个别基金项目未编入政府性基金预算。2011年,市本级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9544万元,支出4662万元,未编入年初政府性基金预算。
2、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待查资金未及时清理。截至2011年末,市财政局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待查资金626.70万元未及时清理,其中2011年以前形成的待查资金463.55万元。
3、预算执行进度不够均衡。2011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11、12两个月入库32.28亿元,占全年地方一般预算非税收入的67.73%。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中有5个月占全年支出的比例低于5%,12月份占全年支出的20.43%。
4、部分项目进度迟缓,影响预算执行效果。2011年末,市财政局将部分基建项目、省补专项资金等12.63亿元,转入暂存和财政专户,占当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5.82%。同时,2011年以前财政专户结余的自来水价格调节基金、金融专项资金等7项资金5.12亿元当年仍未使用。
(二)市地税局组织市本级税收收入预算执行方面。
1、延缓征收税款1.56亿元。审计抽查发现,37户企业2011年应缴税款1.56亿元,延压至2012年开票入库。
2、个人房产出租税收入库分解比例的设定未履行报批手续。市地税局对个人房产出租涉及的税收实行综合征收率,2011年征收该项税收2225.29万元,市地税局自行确定房产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分解比例,未履行报批手续。
(三)3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的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缴纳审计情况。今年延伸审计了1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6家小额贷款公司和3家典当公司2011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缴纳情况。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反映,31家公司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49亿元,基本能够按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各项税收,当年已计提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收1.69亿元,实际缴纳1.10亿元,其余税款主要是按税法规定延至次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等。市地税局较好地执行了融资性担保业务营业税的减免优惠政策,2011年共减免1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营业税等1044.77万元,促进了融资性担保公司更好地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但审计也发现: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小贷公司共178万元税款入库预算级次不正确,1家小贷公司2011年征缴期内应缴未缴营业税及附加等132.16万元。
二、市属三大开发区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在开展三大开发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基础上,延伸审计了部分民生工程资金和财政扶持奖励企业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2011年三大开发区按照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大力组织收入,有效安排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审计也发现:一是支出预算调整幅度较 大。2011年,新站区、高新区、经开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25亿元、12.47亿元、19.32亿元,分别是年初批复预算数的235.37%、222.68%、144.07%。二是部分预算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截至2011年末,新站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罚没收入等1.81亿元,高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等1.33亿元,未及时缴入金库纳入预算管理。
(一)民生工程资金延伸审计情况。
三大开发区加大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认真落实民生工程政策,2011年共支付民生工程资金2.8亿元,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重点抽查了农民工技能培训、乡镇文化站建设、义务教育经费等3项民生工程资金,资金使用总体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但审计也发现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重复申领资金和超范围培训的现象,其中:经开区80人、高新区24人,共多领取财政补助资金4.09万元。另外,新站区个别综合文化站站房与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共用,产权关系不明晰。
(二)财政扶持奖励企业资金延伸审计情况。
三大开发区围绕调结构、促发展,认真落实我市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及时审核和兑现各类扶持奖励企业资金14.1亿元,促进了区内企业做大做强。但审计也发现:新站区超 范围支付区内企业其他补贴资金358.28万元;经开区个别奖补项目未能按协议约定及时竣工投产;高新区4个孵化器补贴项目申报手续不完善。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审计了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重点局、市人防办、市粮食局、市土地储备中心、团市委、市电大10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延伸审计32个二级单位,审计预算支出总金额15.58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2011年,10部门能够认真执行预算,预算收支基本符合国家有关预算和财经法规的规定,预算执行情况良好。10部门组织收入预算超额完成,共征收非税收入14.76亿元,超预算31.43%。支出预算安排能统筹全局、保障重点,总体预算执行率104.23%。抽查了纳入财政绩效考评的15个项目,全部能够按计划组织实施,预算执行率87.29%,基本实现预定绩效目标。延伸审计二级单位结果显示,5个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财经法规执行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方面。
1、部分收支未纳入预算编制范围。2011年,市人社局调剂下属单位资金66.75万元,市城乡建委及所属市排水办租金收入46.65万元,市粮食局租金收入8.40万元,均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直接用于单位支出,且未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另外,市重点局代征税费手续费收入244.15万元,也未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2、部分项目支出未专款专用。5个部门存在自行调整项目支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项目资金的现象,涉及金额369.05万元。其中:市人社局及所属二级单位264.29万元,市财政局57.07万元,团市委25.15万元,市民政局所属市救助站11.49万元,市人防办11.05万元。
(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
1、公务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2011年,市粮食局公务卡年末资金余额11.56万元未按规定缴存单位往来账户,且违规使用现金报销差旅费等支出9.16万元。市电大将3万元先期转入贷记公务卡,未严格执行“先消费、后还款”的管理规定。
2、财务核算不规范。市民政局从上年结余资金中拨付省市合建老年公寓项目资金1000万元,直接冲减上级补助收入,造成收支同时少反映1000万元。市土地储备中心2011 年利息收入978.10万元,直接冲减支出,未按规定记入其他收入。市财政局经批准报废办公设备179.28万元,未冲减账务。市人防办及所属信息保障处、团市委所属市少年宫、市城乡建委所属市排水办部分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
3、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市城乡建委三年以上暂存款2.02亿元、暂付款1.85亿元,市粮食局三年以上暂存款1845万元,均未按规定及时清理。
4、违反定点采购、“三单合一”管理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市重点局部分车辆维修、印刷、办公用品购置未在规定的定点企业办理,涉及金额18.88万元。市土地储备中心、市人防办等部门部分招待费报销未严格执行“三单合一”制度,涉及金额38.59万元。
四、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围绕政策执行和资金绩效,对市直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幼儿园以奖代补市级资金使用绩效、大建设项目以及肥东、庐江两县县级政府性资金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一)市直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2006年11月,我市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清理,经批准同意,市本级预算单位保留76个银行账户。2007至2011年,新增银行账户27个,撤销、划出24个,至2011年末,保留账户共计79个,分布在市直21个部门的39个单位。本次共调查保留账户69个,涉及市直15个部门的32个单位。
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开展银行账户清理以来,我市逐步完善市直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控制新增银行账户。相关管理制度基本得到有效落实,账户设置程序总体比较规范,各单位均对账户资金单独设账核算,并定期与银行核对账户余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国土局、市检察院、市产权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等18个单位的31个保留账户未执行月报和账户年检制度。二是市投融资办、市法院、市排水办等5个单位保留账户的资金收支核算范围不符合账户批准用途。三是市第35中学和市国防学校2个单位的保留账户基本闲置。
(二)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专项审计调查。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是33项民生工程之一。2011年,全市计划投资10600万元,完成13000户农村危房改 造任务;计划投资3240万元,完成25个乡镇清洁工程任务。当年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11440万元、33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7.92%、101.85%。
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能够按计划实施,改善了部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和农村卫生环境。2011年,我市实际完成危房改造12329户,完成计划的94.84%;清洁工程的各项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较好地执行了“五公开”制度,清洁工程建设及购置基本执行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县(市)未按省、市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农村危房现状及最困难户住房情况的专项普查,改造前未对原住房开展危房等级技术鉴定,对补助对象中的“其他贫困户”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二是实施清洁工程乡镇中,有17个乡镇将垃圾简易填埋,部分垃圾填埋场所建设和处理工艺不符合专业规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少数乡镇存在清洁工程设施设备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三)幼儿园以奖代补市级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2011年市级预算安排幼儿园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00万元,当年全部拨入财政专户。2012年3月,市财政局拨付 各县(区)首批市级奖补资金1404.05万元,用于补助新建幼儿园9所,补贴企事业办园38所,资助贫困幼儿237名。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我市围绕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确定的目标和措施,认真组织实施,首次建立企事业办园生均补贴和学前教育贫困幼儿资助制度,并开展普惠园认定工作。出台了市级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促进市级奖补资金分配公正透明、规范使用。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对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未能先行组织实施,导致市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当年未使用。其中:普惠园奖补资金至审计调查结束时,仍滞留在财政专户。二是少数项目未严格按照市级奖补政策进行审核把关,涉及资金111.10万元。
(四)大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2011年,我市组织开展长江西路高架、小仓房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已完单项工程价款审计805个,截至2011年末,完成632个,审计金额59.76亿元,审定金额56.29亿元,节约投资3.47亿元。组织完成了蒙城北路、宿松路等21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审定金额25.50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从工程价款结算审计看,建设市场高估冒算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工程招标报价日趋理性,2011年工程价款审计的平均核减率,已从10%以上下降到5.81%。从竣工决算审计情况看,21个项目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建设程序和管理手续完备,并通过质量验收,资金支付率达到96%,其中:征地拆迁资金支付率100%,主体工程资金支付率98%,其他配套及费用的支付率90%。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程价款审计方面,园林绿化工程的部分设计标准偏高,导致部分工程移交和结算存在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工程量负调整的管理手续不完善;公益性项目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不健全。二是竣工决算审计方面,2011年完成的21个竣工决算审计项目,仍然存在决算不及时及概算内容不完整等问题。
(五)肥东、庐江两县县级政府性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根据省审计厅的要求,我市开展了肥东、庐江两县2009至2011年县级政府性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从审计调查情况看:2009年至2011年,肥东、庐江两县政府性资金总收入152.85亿元、110.21亿元,年均增长25.07%、47.37%,其中转移支付收入为46.47亿元、52.0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0.41%、47.28%。总支出140.65 亿元、107.60亿元,年均增长31.64%、49.39%,其中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方面的支出为72.54亿元、77.07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51.59%、71.63%。调查结果表明,两县政府性资金收支规模快速增长,保障能力逐年提高,“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但县级政府性资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非税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县级政府性资金支出增幅与收入发展不平衡,部分支出存在一定压力;县级政府性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五、蜀山区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根据《合肥市2011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方案》,将2011年下半年开展的蜀山区2010财政决算审计情况一并报告。2010年,蜀山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1亿元,为预算的134.27%,比上年增长44.24%,其中:地方收入完成9.72亿元,为预算的137.76%,增长52.25%;财政支出完成11.54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26.52%。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蜀山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批准的预算目标,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履行了报批手续,财政决算基本真实地反映了预算执行结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区财政专户利息收入等644.67万元未缴入金库;二是财 政决算支出中1.26亿元项目资金转入财政专户,当年未使用。
六、审计整改情况
市政府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高度重视,按照《关于实施审计监督“双百”制度的意见》,要求必须百分之百整改到位,并将召开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组织开展审计整改重点督查。各相关单位均已采取措施或正在采取措施进行积极整改。目前已经整改完毕的有: 一是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市财政局2012年已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编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并已着手开展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待查资金的清理工作;市地税局已在今年将缓征税款征收入库,对个人房产出租的税收分解比例已按程序报批。
二是市属三大开发区预算执行审计方面,高新区已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3118.31万元缴入金库,追回重复申领的财政补贴资金0.7万元,并制定了《高新区财政服务经济发展政策兑现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兑现会审领导小组,加强财政扶持奖励企业资金的审核把关;新站区已将罚没收入95.94万元缴入金库;经开区已追回重复申领的财政补贴资金2.57万元,并取消违规培训机构2012年培训资格。三是10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市城乡建委及所属市排水办已将租金收入46.65万元上缴财政,并联系财政部门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市粮食局已将2012年收到的租金收入8.40万元上缴财政;市财政局已将占用的项目资金57.07万元归还原渠道,对报废的办公设备179.28万元已核销账务;市土地储备中心2012年已规范利息收入核算;市人防办、市排水办、市少年宫均已将未入账的资产补登入账。四是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方面,对市直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管理中存在未执行账户月报和年检制度的问题,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正在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对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城乡建委已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报送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村庄整治相关基础资料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工作管理;对幼儿园奖补资金中不符合政策规定的111.10万元项目资金,市财政局在拨付资金时已全部予以扣除,普惠园奖补资金432.05万元已于5月底拨付至各区;对县级政府性资金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肥东、庐江两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促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培植财源,缓解收支压力。
五是蜀山区财政决算审计方面,蜀山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等制度,督促加快项 目执行进度,2011年已将转入财政专户的项目资金按规定拨付使用,并将财政专户利息收入等644.67万元缴入金库。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市政府将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整改,确保百分之百整改到位,并将在下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结果。
七、加强市级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完善预算编制,进一步增强预算透明度。立足全面完整,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着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加强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统筹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综合使用效力。深入推进预算公开评审,合理确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增强预算编制过程的透明度。
(二)强化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财政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预算执行动态分析,提高预算执行进度的均衡性。加大对结余结转资金的管理和清理力度,盘活长期闲置的结余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主管部门对二级单位的管理力度,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三)积极培植税源,进一步严格税收征收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群,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应对结构性减税和结构性增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餐饮、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税收稽查,严格落实各项税收政策。
(四)形成整改合力,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国有资产监督、地税等部门的审计整改执行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整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加大跟踪督查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并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公告范围。
第五篇:遂宁市本级2011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
遂宁市2011市本级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2年7月20日在遂宁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六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报告2011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四川省财政收支审计条例》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11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的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中、省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加快遂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今年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具体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市城管执法局、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交警支队等5个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对住房公积金、灾后恢复重建等资金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从审计情况看,201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公共财政收入规模增幅较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2011年,公共财政收入实际完成60134万元,为预算的108.46%,增长23.64%,全年总收入172787万元,总支出164447万元、品迭上下解调增1463万元,年终滚存结余9803万元。基金收入完成187367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9445万元、上年结余36711万元,收入总额233523万元,支出完成83098万元,基金补助下级支出86157万元,调出资金6000万元,年终结余58268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着力保障重点支出,推动民生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11年,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27.2%;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长31.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22.8%;农业支出比上年增长29.22%;科学技术支出比上年增长49.5%,重点支出增长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水平。
——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部门预算按规定编制并报市人代会审批,试行编制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级所有部门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查,部门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人代会结束后1个月内,财政部门按时批复了部门预算。
——财政专户及资金管理运作比较规范。深入开展财政专户资金清理整顿工作,对专户设置情况、资金管理状况、运行态势及制度建设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出台了《财政专户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专户国库集中统一管理,运转平稳、规范。
——地税部门始终坚持依法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注重税收政策研究与对接,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11年,全市税收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列第15位,增幅位居全省第7位。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在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的同时,依法认真整改审计提出的问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已全部追回或归还。2011年关于落实201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审议意见,市政府已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一、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财政预算执行方面
1.行政性收费、基金、罚没款未及时入库20178万元。至2011年末,财政收市级各部门行政性收费、基金、罚没款等有20178万元未及时缴入国库。审计提出后,已于2012年6月底全部入库。
2.应列未列支出长期挂账10538万元。其中:历年粮食企业财务挂账利息应列未列支出挂往来2977万元;市、县级部门历欠无法归还长期占压财政资金7561万元。市政府高度重视,已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专题研究,决定采取预算安排、继续清收等办法来化解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未按规定在土地收益中足额提取教育资金2303万元。2011,按省财政厅《关于2011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保障性安居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教育等专项资金考核情况的通报》(川财综[2012]17号)核定,市本级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少计提教育资金2303万元,市财政局已于2012年6月按规定补足提取。
(二)地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方面
1.未及时解缴税费3172万元。
2.少征主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546万元。2011,中国建设银行遂宁分行、川中油气矿等55户央企和省属企业未按规定缴纳主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546万元。
3.未及时足额征收各项税、费3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方面
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5178万元,上缴财政3217万元,年末有1961万元未按规定解缴财政。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及部门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2012年,对市城管执法局、市教育局、市交警支队、市旅游局、市林业局等5个市级部门2011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延伸审计了2个下属单位。5个部门2011年初预算6762.47万元,当年财政总计拨入9645.54万元,占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5.9%。从审计情况看,市本级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预算得到及时足额批复,财政拨款支出完成预算的100%。2011年,5个部门收入总额11627.55万元,支出10617.63万元,累计结余2749.50万元。此次审计也发现一些有待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有差异
5个部门年初预算6762.47万元,实际执行预算9645.54万元,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有差异。
(二)部门财务核算管理不够规范
表现在:一是部分专项资金未进行专项专户核算;二是部分支出挂往来致使部门支出核算不真实;三是个别部门未按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是“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不利于发挥约束控制作用。审计发现的以上问题,涉及的单位正在加紧整改。
年初,对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决算草案编制的真实、完整和合理性进行了审签。对存在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集资款项未及时清退等问题提出了审签意见,要求予以纠正。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审签意见进行了及时整改。
三、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调查情况
(一)“5·12”灾后重建专项资金跟踪审计
全市规划灾后重建项目329个,投资总额675681.78万元。现已竣工326个,完成投资654614.9万元。至2012年5月,三年跟踪审计促使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0项;规范了4个项目的建设管理;对其中125个 项目投资总额51504.87万元的工程进行了竣工结算(决算)审计,共核减工程价款2525.84万元,占送审投资总额4.9%。对审计中指出的问题,各相关方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和认真整改。
跟踪审计结果表明: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了《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工作责任书》确定的职能职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实效,群众得到了实惠,中央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深得民心,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较为满意。
(二)住房公积金专项审计调查
至2011年4月,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1718个,累计归集公积金141552.78 万元,支取个人住房公积金12402.86万元,贷款余额72223.19万元。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规范了公积金缴存、提取和贷款的管理,增值收益的分配符合相关规定。但审计发现住房公积金还存在需纠正和改进的问题:一是缴存范围未实现全覆盖;二是部分企业和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基数不符合规定;三是个别县(区)账务设置不合规、账账不符;四是存贷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公积金未能实现有效增值;五是个别地方公积金缴存不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市审计局已要求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整改。
(三)特大洪水地质灾害资金审计
2009-2010年,市本级(含船山区、安居区)共收到上级专项补助、募集捐赠资金908.82万元,财政部门已将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部拨付船山、安居及三园区。审计未发现挤占、挪用、贪污等重大违纪违规的问题,但存在7.20万元救灾资金发放不及时问题。
四、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及跟踪审计
一是对19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2.46亿元投资进行了竣工决(结)算审计,审计查处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工程造价、招投标不规范、项目超计划投资等问题,审减并节约建设资金5271.76万元;二是对市体育中心等3个近10亿元投资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三是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对34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查处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工程造价、未按照规定招标、招投标程序不合规、配套资金不到位、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管理混乱等管理不规范问题,促使被审计单位节约建设资金或挽回损失4230万元。
(二)蓬溪县、大英县土地整理项目审计
本共审计4个土地整理项目,审计查处多计工程造价800.13万元,其中:蓬溪县大石镇365.64万元、大英县蓬莱镇146.50万元、大英县回马镇188.87万元、大英县隆盛镇99.12万元;设备购置、拆迁补偿等超预算支出124.76 万元;拆迁补偿无预算支出4.02万元。对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已作纠正。
(三)世行、亚行贷款投资项目审计
为确保世行、亚行贷款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发挥贷款使用效益,2011年对世行贷款遂宁经济开发区西宁片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日元贷款水环境综合治理等3个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审计共查处多计建安工程投资1131.89万元、以拨列支261.01万元等问题。审计后有关单位已作调账处理。
五、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11年,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机保局等2个部门主要领导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对其所在单位存在的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已依法下达审计决定。相关单位按照审计意见进行了整改。2011年7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遂委办发[2011]15号)。我市贯彻中央、省委文件行动最快、出文最早、内容创新、措施有力,得到了省经责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肯定,《四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简报通讯》全文转载了该文件,并在省市有关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六、加强财政管理意见
(一)加强财税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市本级财政收 入征管力度
一是要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查处偷、逃、骗税等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等政策文件规定,特别是对房地产企业自用以及用于投资的开发商品进行清理。二是全面展开对土地出让收入的清理催缴工作,确保土地出让收入按时收取。三是要继续开展依法纳税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税收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税收人员依法征管意识,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
(二)健全完整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
健全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制定合理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配比例并解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和细化预算,逐步将部门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上年结余纳入年初预算;在财力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定员定额支出标准。严格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追加,提高预算执行率,强化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切实增强预算执行效果。全面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对长期闲置和没有确定用途的,纳入预算统筹安排。稳步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推动部门单位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三)着力关注民生,进一步强化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
进一步强化住房公积金的宣传工作,按“明确重点、狠抓难点、依法管理、积极促缴”的思路,采取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的办法,逐个解决系统、领域问题,把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扩大到外资、民营、私营企业等单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管理办法
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三公经费”支出。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口径及开支标准的调查研究,并根据上级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分地区、分行业的“三公经费”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