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

时间:2019-05-12 07:1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

第一篇: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

年初,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提出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制的工具。”这一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对我国审计监督制度25年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也为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

方向,在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功能也日益增多、审计方法要日益改进、审计角度应不断调整。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变化。主要表现在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时间和当年度审计计划不一致;预算监督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不再局限于预算单位;预算审计的内容要求不断深化;审计手段和方法创新力度不够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和变化,如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应作适当的完善。

一、审计时间安排上突出“早”字,努力使审计成果体现在“两个报告”上。上级审计部门年初应早下达审计计划,统一项目的审计时间应尽量要求在向本级人大提交报告前结束。本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整体性,根据年初拿出的总体方案,围绕当年度财政审计的重点和专题来确定审计对象,根据确定的审计对象来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计划,使整个项目计划整体划一,突出整体性。在财政审计这个综合平台上,审计组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使当年的审计成果尽可能的归入财政审计报告之中,以完整客观地反映出财政资金使用的全貌。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利用。

二、审计人员调配上力求“强”字,构建全新的审计组织体系。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组织方式,应在局长或业务副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金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科室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

三、审计对象选择上坚持“广”字,更好的拓展审计范围。预算管理改革后,按照改革后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和主要流向,财政支付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财政审计不仅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把预算支出作为审计的重点;也要把游离于预算管理体系外的政府资金全面纳入审计范围,实现对全部财政资金的全方位审计。审计中除了应继续加强对负责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财政部门的审计外,要根据财政资金的走向,强化对代理预算拨款和支付职能的专职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国库支付中心等)的审计,促进规范和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同时对面广量大的具体用款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审计,确保每年有一定的审计覆盖面,促进有关部门依法理财、遵纪守法。

四、审计方式上务求“新”字,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做到“三结合”即:一是将上级统一安排审计(调查)项目和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二是将以部门单位的审计为主线和以问题为主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将查找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三注重”即:一是注重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运用ao审计系统进行辅助审计,积极发挥运用ao审计系统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收集、筛选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二是注重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监督方式,促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三是注重绩效审计,由单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向全面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转变。预算执行审计既要关注财政资金收支“实不实”、“对不对”,更要关注用得“好不好”,将效益审计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统一起来。

五、审计成果(两个报告)上注重“深”字,多做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过去我们实施预算执行审计,一般都是以审计本级财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都是延伸审计,即使是一些专项审计调查,也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审计揭示的一些问题年年都是“老面孔”,所提建议也是微观的、一般性的,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现代审计是一种开放的、主动的、全方位的监督行为。审计不再是按部就班,审计更不是萧规曹随,审计是一种主动服务于政府工作中心、服务于大局的综合监督行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仅要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更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这一本质,全面把握审计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充分发挥审计的保护、清除、修补、预警四大功能。只有树立科学的预算执行审计理念,大力深化和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切实增强审计服务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才能正确地履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职能作用。

第二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大家要充分认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牢群众观念,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日前,江西省吉安县审计局局长罗凯在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对扎实开展好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3月13日,在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督导组的指导下,吉安县审计局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召开了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首先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副主任以上科员进行了民主测评。接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龚全珍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电视片,进行龚全珍先进事迹教育。大家深受感动: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要像她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践行党的宗旨,努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然后,罗凯局长对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动员讲话,对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县委督导组组长刘淑珍传达了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精神,提出了有关要求。

动员会要求,要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和审计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实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积极顺应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上来,为吉安县审计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教育实践活动在局机关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是局领导班子和股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确立。为此,强调达到四项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审干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弘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走进群众了解民生,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民审计、审计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工作作风和审计监督能力等方面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发扬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发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作风,发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在全局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核心价值观教育力度,健全完善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制度规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三是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切实增强局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带领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汇聚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到推动审计事业转型发展上来。不断激励局机关党员干部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扎实过硬的作风素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四是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审计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等工作结合起来,用审计事业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在推进审计重点工作开展、提升监督水平上下功夫、求实效、作表率。大力加强能力培养,严格质量控制,落实审计整改,体现审计成果,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湛的审计技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赢得人民群众的称赞。

在动员会后,该局干部职工结合思想实际和本职工作,掀起了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报刊、网站有关重要文章的热潮,正以学习促工作,学习、工作两不误,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起步、深入展开。

(作者单位:吉安县审计局)

第三篇: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日期:2011-08-31

信息来源:深圳市审计局

—2011年8月25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陈倩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科学谋划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全面优化城市环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巩固了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一般预算收入7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1%,完成预算的107.6%,其中税收收入639.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87.59%。一般预算支出78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03%,完成预算的97.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06.5亿元,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资金158亿元,分别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6.26%、20.10%,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保障大运会筹备工作的深入展开,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03亿元,教育支出64.68亿元,分别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0.56%、8.23%,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快市容提升,增进社会民生福利,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国有资产收益全年预算收入14.41亿元,预算支出15.53亿元;决算收入15.28亿元,决算支出15.42亿元,分别完成预算的106.04%和99.26%,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工作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特区特色的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体系。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认真整改上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政府已于2010年11月18日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报告具体整改情况,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一部分 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今年对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宏观政策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跟踪审计,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更加注重从体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反映问题,在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反腐倡廉和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市财政委2010年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般行政运行项目经费实现零增长,推进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增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投入,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等经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互联网、生物等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进综合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覆盖面,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专项清查,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审计发现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或规范的问题。

(一)部分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经抽查,2010年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调节准备金等8项专项资金共30.15亿元,全年均未使用;预算安排商贸会展服务业专项资金预算7 000万元,实际支出22.22万元,执行率低,与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11号)的有关规定不符。

(二)部分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科目2010年末结余共56.41亿元,未及时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与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财预[2010]88号)的有关规定不符。

(三)部分区财政转移支付核算不规范。市审计局2011年对六个行政区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六区2010的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区转移支付核算不规范。罗湖区财政2006年至2010年每年合并对冲上级补助收入与上解支出1.14亿元,均未在区财政局预算总账及财政预算收支决算中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不符。市财政2007年转移支付给南山区深圳湾体育中心项目资金1.5亿元, 2008年建设单位变更后,至审计结束时市区财政仍未办理结算。

二、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市地税局2010年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共组织各项收入1 097.8亿元,较上年增长24.14%,为我市财政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和市区两级预算平衡做出了贡献,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较充裕的财力保障。本次重点审计了土地增值税的征管情况,市地税局采取了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多次调高预征率、严格清算程序等多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05年11月我市开征土地增值税以来,征收入库的土地增值税逐年增长,其中2010年土地增值税入库49.86亿元,较上年增长166%,为我市2010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税种。审计发现税收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合计6 331万元。经抽查发现,7家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增值税合计3 123万元,3家企业应缴未缴营业税及附加3 208万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审计期间均已补缴完毕。

(二)部分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未及时清算。经对比国土部门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证信息和税务部门土地增值税预缴申报、清算等信息数据,审计抽查发现有10个房地产项目已竣工完成销售达到应清算条件未清算,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文)的要求不符。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组织抽查了市政府各部门预算公开的情况,对市交通运输委等4家单位2010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市属3家公立医院收费进行了审计调查。从审计情况来看,各预算单位2010能够认真做好本部门预算编报的组织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和财务管理,预算收支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会计处理基本符合会计法、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审计也发现部门预算执行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门预算公开不够细化、内容比较简单。至2011年6月底前,市政府各部门绝大多数能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财政委的要求,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开了2010部门预算情况。但由于我市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仍处于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阶段,一些部门公开的预算收支项目不够细化,公开的内容比较简单。

(二)部门预算执行中项目支出管理不规范。由于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下部分项目经费支出范围界定不清晰,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项目支出存在项目间相互调剂使用等现象。审计发现,市交通运输委机关本部在项目支出中列支2010年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运输博览会费用189万元,市城管局机关本部在城市管理“三防”专项经费中列支其他费用64万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不符。

(三)机构改革后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登记。由于撤并单位多、人员和机构变动大、部分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一些部门固定资产清理、登记不及时。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市交通运输委先后组织了多次关于固定资产的账务和实物清查,但清查工作进展较慢。经审计抽查,已撤销的原市公路局及其直属分局等7个单位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完成清理、登记工作。2010年4月市城管局撤销、接收共32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园,成立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该中心截至2011年6月底,只完成了各公园房屋、车辆的盘点移交工作,其他实物资产尚未清查、登记。

(四)公立医院医用耗材未纳入阳光采购平台。市审计局2010年组织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至2010年药品、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3家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及管理基本依照《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实行阳光采购,但审计调查也发现,由于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台未将绝大多数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各家医院只能自行采购。经抽查,除市人民医院的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由卫生部集中采购外,其余医用耗材均为各家医院自行采购,采购方式也是各家医院自行决定,包括院内公开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等形式,不利于规范管理。

四、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组织对市财政专项资金2008-2010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并对市社保基金2010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近几年来,市财政委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对专项资金进行了两次清理整合,经整合后的财政专项资金划分为产业类专项资金和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类专项资金两大类别24专项,其中产业类专项资金分为两小类 13专项;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类分为11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2010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182.50亿元,实际执行74.68亿元,当年结余107.82亿元。市财政委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及操作流程,经清理整合后的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审计中也发现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专项资金设立未履行规范程序。根据《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时,由业务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专项资金设立申报表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近三年来,新设立再担保资金等4个专项资金共21亿元,未见主管部门填制《设立申请表》,未做规范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部分产业类专项资金安排重复交叉。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的“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与科技研发资金中安排的“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项目和资助资金”有重复交叉现象,一些企业重复申领资助经费。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的“国内市场开拓支出资金”与扶持外贸发展资金中安排的“会展业资助资金”也有重复交叉。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分配资金的现象,影响财政资金发挥效益。

(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示制度有待完善。由于《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未具体规定专项资金公示的媒体类型和范围、公示的内容和格式,审计调查发现各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情况普遍未在主流报刊上公示,仅在单位网站上公示;部分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公示内容仅是基本情况,不利于发挥公示的监督作用。

(四)市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比较单一。市社保基金2010年收入402.87亿元,支出143.77亿元,当年结余259.10亿元,年底累计结余1 198.95亿元。审计结果显示,市社保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审计期间未发现挪用、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行为。但审计发现,按照国家现行的管理规定,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保值增值渠道单一。审计还发现,市社保基金购买国债的比例较低,截至2010年12月底购买国债25.60亿元,占财政专户基金总额的2.16%;五年期定期存款51.57亿元,占财政专户基金总额的4.35%, 保值增值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市审计局共对轨道交通(二期)、大运会场馆等716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金额457.52亿元,审定金额431.66亿元,审计核减25.86亿元,核减率为5.65%。对大运会场馆、轨道交通(二期)、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建设项目、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工程等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提出审计建议132条。审计结果显示,在投资额逐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基本能够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不断规范和完善建设管理,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基本控制在投资计划确定的建设目标范围之内。审计也发现,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竣工决算送审进度虽有较大改善,但依然不及时,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运会资金物资及工程项目。市审计局从2008年起跟踪审计大运会场馆及相关配套建设项目,同时对大运会部分申办经费、大运会执行局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制订了《深圳市审计局关于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办赛事办城市”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廉洁办大运”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派驻大运会项目审计工作组,建立了市区两级审计机关联动审计机制。通过跟踪审计,提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投资控制的各类审计意见或建议32条,促进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大运会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物资管理。随着大运会的圆满结束,市审计局将对大运会工程、资金和物资进行全面审计,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二)轨道交通(二期)项目。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包括地铁3号线等37个政府投资项目,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156公里,新建交通枢纽建筑面积总计约16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969.14亿元,2010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91.97亿元。市审计局把该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设立了派驻轨道交通项目审计工作组,审计期间共审计投资金额14.56亿元,审定金额13.30亿元,核减1.26亿元,针对工程管理、投资控制等方面提出各类审计意见或建议13条。审计发现如下问题。一是工程结算未按计划送审,影响审计工作进度。根据轨道交通项目各建设单位的送审计划,2011各建设单位计划送审项目工程结算金额合计398亿元。截至2011年6月底,相关各单位送审金额合计仅7.20亿元。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内部对工程变更审批时间较长,影响了工程结算进度。二是个别改迁工程未按图施工。在地铁5号线交通疏解及管线改迁工程跟踪审计中发现,特区内路灯及管线改迁工程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市审计局向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出《跟踪审计建议函》要求整改,并建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市住房和建设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其他建设项目。审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未考虑临时工程中材料设备的残值,存在损失浪费行为。如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临时用电工程有389万元临时用电设备、电缆未考虑材料残值回收,占送审金额38%。二是个别项目存在违法行为。审计期间内共对351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工程结算审计,仍有个别项目存在未依法招投标、造价咨询机构未严格审核工程造价等问题,共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送处理5项违法行为。

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审计情况

经审计,2010年我市土地出让收入204.89亿元,返拨各区分成89.64亿元,市本级收入115.25亿元。市本级当年实际支出 141.55亿元,其中属于当年计划的为139.28亿元,属于以前结转计划的为2.27亿元。至2010年底,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累计结余44.12亿元(含上结转结余资金)。审计结果表明,我市当年土地出让收支已全面纳入基金预算,收入全额及时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全面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审计也发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支出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执行情况不好。在《深圳市2010年土地出让收支计划》中,当年安排农业土地开发资金2.79亿元、耕地开发专项支出2.85亿元。审计发现上述两项支出均未制定具体的项目支出计划,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计提了1.78亿元列收入,当年未发生实际项目支出;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当年未安排支出。

(二)我市基准地价未及时调整。基准地价是确定土地价格和征收土地税费的基本依据。审计发现,目前我市国土部门仍沿用2006年制定的基准地价标准,现行基准地价与实际市场地价差距较大,至今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一情况与国土资源部《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不符。

(三)征地拆迁补偿有关规定不够细化,执行过程不规范。《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可采用重置价法对被拆迁补偿物进行评估,但未明确规定是否考虑成新率。抽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地铁集团和坪山新区的拆迁项目后发现,除室内装修装饰费以外,一些拆迁项目实际评估过程未考虑估价对象的成新率,评估结果高估了拆迁补偿物的价值。审计还发现,拆迁人普遍忽视对已征收土地附着物资产的管理。如坪山新区新龙达公司石井畜牧基地拆迁项目对拆迁范围内的果树、绿化景观、苗圃花木等进行了补偿,涉及总金额2 596万元,拆迁人放弃了对相关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没有利用其中尚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以降低拆迁成本。

七、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我市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工作逐年加强,建立了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了资产收益预算收支程序,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比例。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市审计局从2011年起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及为企业提供融资借款决算进行审计,向市政府报告审计意见,作为市人大研究批复国有资产收益使用分配的重要参考。从今年的审计结果来看,2010国有资产收益收入完成预算计划,支出方面基本做到先预算后支出,重大支出预算调整履行报批程序;对监管费的使用加强了管理,节约了开支;借出的款项,都能如期收回,未出现坏账情况。但审计也发现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本运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有待完善。资本运作专项资金2008年设立,主要用于对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增减持,资金规模10亿元。审计发现,资本运作专项资金的各项管理办法有待建立和完善,有关运作程序和增减持条件的界定不够清晰,资金的运作效果和总体情况也未定期分析及报告。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审计发现,市国资局根据内部管理规定,在选聘中介服务时对合同价格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服务事项采取除公开招标外的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选聘等方式。该内部管理规定未经市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批准,手续不完善。审计还发现,市国资局根据《市国资局国有资产收益使用内部管理办法》,2008年至2010年每年向部分全资企业提供无息借款,不符合效益原则,该管理办法有待改进。

对于以上反映的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一些问题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审计报告全文或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或审计结束后积极整改,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后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整改,加强责任追究,按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部分 审计意见

一、强化职能严格约束,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进一步强化财政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和保障性领域的投入,严格预算的刚性约束,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积极探索绩效预算,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并注重形成合力,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完善征管流程,提高征收效率。积极推进项目经费预算的细化管理,明确项目经费的列支范围和标准,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约束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梳理、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积极推动制订《深圳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条例》,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拓宽保值增值渠道,提高社保基金收益

受现行制度约束,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办理活期、定期存款,整体收益水平较低。要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我市作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试点城市,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在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完整的前提下,努力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领域和渠道。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增加社保基金购买国债的数额,提高中长期存款的比例,改善基金整体收益水平。

三、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益

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要科学管理,严格按照建设程序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要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全面、准确的投资概预算,使其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决算送审进度,采取措施处置好大运会赛后资产,大运会相关执行部门抓好赛后资产的摸底统计、登记造册、保管工作,制定合理的、分门别类的赛后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赛后资产的处置方案,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督促整改。

《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日期:2011-08-31

信息来源:深圳市审计局

围绕主题主线 服务“深圳质量”

——《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8月25日,市审计局陈倩雯局长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作了《深圳市2010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市审计局审计工作较为全面的反映。今年的审计报告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与以往不同,分为《审计情况》、《审计意见》两大部分,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晰,意见和建议更系统,体现出审计机关在审计方式方法方面的创新成果。报告中的《审计情况》就市本级预算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以及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执行等审计情况进行了报告,《审计意见》着眼于宏观与微观结合,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

一、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审计工作,宏观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市审计局近年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深圳质量”这一核心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判断审计质量的标准,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加大了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整体来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立足于国家宏观层面,视野更加开阔,着力把握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着力反映突出问题、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宏观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增强。一是报告从宏观视野反映了市本级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从审计结果来看,市财政委2010年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般行政运行项目经费实现零增长,推进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增加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投入,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等经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互联网、生物等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推进综合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覆盖面,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专项清查,财政管理不断加强。二是报告反映了相关领域改革进程的“动态”发展情况,对2009年大部制改革后市交通运输委、市城管局等大部制单位固定资产未及时清理、管理薄弱等问题进行了披露。三是报告注重提高时效性,反映政策实施、资金使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市审计局从2008年起就设置了派驻大运会项目审计工作组,建立了市区两级审计机关联动审计机制,跟踪审计大运会场馆及相关配套建设项目,同时对大运会部分申办经费、大运会执行局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通过跟踪审计,提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投资控制的各类审计意见或建议32条,促进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了大运会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物资管理。

二、着力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反映情况更加系统和完整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在“深圳速度”的基础上打造新的标杆—— “深圳质量”,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审计工作肩负的任务将更加繁杂艰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改变了以往简单摆列清单或个别反映问题的方式,每一部分都更加注重从全局的高度和系统的角度,着力反映该领域的全貌和总体,体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服务“深圳质量”的理念。一是总体反映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关注资金预算编制、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以及区财政转移支付核算等存在的问题,既强调了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确保了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又反映了发挥了财政杠杆作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深化财政预算等情况。二是全面反映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的情况。经两次清理整合后,市审计局组织对市财政专项资金2008-2010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结果显示,2010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182.50亿元,实际执行74.68亿元,当年结余107.82亿元。市财政委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及操作流程,经清理整合后的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审计揭示了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着设立未履行规范程序、部分产业类专项资金安排交叉重复、使用情况公示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三是首次反映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审计的情况。2010年,市国有资产收益全年预算收入14.41亿元,预算支出15.53亿元;决算收入15.28亿元,决算支出15.42亿元,分别完成预算的106.04%和99.26%,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工作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特区特色的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体系。从2011年起,市审计局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进行审计。今年的审计结果表明,2010国有资产收益收入完成预算计划,支出方面基本做到先预算后支出,重大支出预算调整履行报批程序;对监管费的使用加强了管理,节约了开支;借出的款项,都能如期收回,未出现坏账情况。根据审计结果,市审计局提出了资本运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有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

三、更加关注和维护民生,促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民生福利始终是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继续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投入等领域资金投入情况,突出反映有关政策的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一是关注社保基金运作。报告在反映社保基金情况时,肯定了市社保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审计期间未发现挪用、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行为。但审计发现,按照国家现行的管理规定,社保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办理活期、定期存款,保值增值渠道单一,市社保基金购买国债的比例较低,五年期定期存款所占比例也较低, 保值增值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关注医疗收费问题。市审计局2010年组织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至2010年药品、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由于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台未将绝大多数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各家医院只能自行采购,不利于规范管理。三是关注住房问题。市审计局把房地产增值税作为今年税收征管审计的重点,审计结果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进行了客观反映。经对比国土部门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证信息和税务部门土地增值税预缴申报、清算等信息数据,审计抽查发现有10个房地产项目已竣工完成销售达到应清算条件未清算,与有关要求不符。四是关注交通出行问题。轨道交通(二期)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重点,市审计局设立了派驻轨道交通项目审计工作组,及时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发现工程结算未按计划送审,个别改迁工程未按图施工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全面、准确的投资概预算,加快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决算送审进度等意见和意见,从制度和根源上解决政府投资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审计揭示这些问题,不仅摸清了民生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效,还反映了改革和完善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体现了审计工作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新进展,有利于促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确保党和政府惠民措施落实到位。

四、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大力推进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从近年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很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如在专项资金审计方面,揭示了程序不规范、资金安排重复、公示制度不完善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单一等深层次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报告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深入机理,着力揭示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机制性扭曲和重大管理漏洞。如报告在审计意见中提出强化职能严格约束提高预算执行效果、拓宽保值增值渠道提高社保基金收益、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益的建议中,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从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完善征管流程,推进项目经费预算的细化管理,梳理、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尤其是提出了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我市作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试点城市,提高中长期存款的比例等方面,关注体制机制问题,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管理,有利于促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审计发现问题后,市审计局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审计期间的整改情况均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进行了反映。如:在税收征管审计情况中,经抽查发现,7家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增值税合计3 123万元,3家企业应缴未缴营业税及附加3 208万元,审计期间均已补缴完毕。对于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一些问题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审计报告全文或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或审计结束后积极整改,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后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整改,加强责任追究,按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总体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新进展,审计工作更好地围绕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宏观性进一步增强,体现了审计监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加大。

第四篇:浅议社保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社保审计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关键一环,处于“关注民生”的第一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免疫”社会风险、保障国家安全运转。

一、强化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两大转型,这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辉煌,但在大转型过程

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社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财富的总量实现了巨大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社会不公平现象也愈来愈严重。

第二, 就业压力增大。目前, 我国城乡过剩劳动力总量达⒈5 亿之多, 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问题都比较严峻。除了工人、农民大量失业之外, 一些专业人才如大学生群体等也开始失业。

第三, 群体性事件逐渐扩大化。近几年来, 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对抗政府事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些事件, 直接反应出社会的分化程度和部分社会群体对政府官员的不满和抵触。

第四, 社会治安不断恶化。目前, 我国社会治安大局总体稳定, 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刑事犯罪、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各种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安全感。

第五, 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 再加上对环境的人为破坏,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在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方面,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愈来愈密, 危害程度日益严重。

发达国际的经验表明,社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免疫”各种风险的机制,其中健全的社保制度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风险凸显的背景下,有关民生资金的分配、使用与管理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作为老百姓“保命钱”、“养命钱”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如何促进运作规范、设计公平的社保制度和法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事关社会“安全网”、“缓冲区”作用的发挥,事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一)社会保障审计可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责任体系,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关怀、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建设程度。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说“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那么,针对社会上的部分失业者和弱势群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将是国家对他们的基本生活的补助,是他们的养命钱,救命钱,同时也是国家实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途径。一个运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它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正常运行。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也常常被比喻成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压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已形成,社会保障作用初见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不适应实际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导致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可依、无据可寻。“免疫系统”论下的社保审计将更加致力于发现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揭露并分析问题,促进国家有关部门逐步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目标。

具体而言,社保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保制度建设:

1、保障民生安全。通过各种民生项目的审计,透视社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揭露各种违纪违规问题,保障社保基金征集完整、运营安全、支出使用真是有效;掌握重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促进民生安全。

2、积极预警风险。通过审计监督,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发出警示,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防止问题的蔓延和风险的扩大;通过注意社保基金支付能力变化情况,正确评价基金支撑能力,发出风险预警。

3、推进制度建设。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政策性建议;通过分析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原因,找出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成分,促进政策自身的完善;通过调查体制性、制度性缺陷,发现各种不合理、不系统、不协调的问题,促进改革的深化,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

4、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审计揭示单个社会保障制度规格标准设计的不公平;揭示不同制度间缺乏协调造成的不公平;揭示不同人群、不同地域间社会保障的失衡;提出完善制度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

(二)社保审计可以保证社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资金的安全是审计不变的主题,社保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在实际的社保审计中,曾发现社会保障资金在筹集方面存在延压、欠缴、缴费基数不实、配套不到位和滞留、虚假配套、不按规定发放、不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等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虚增收入或不纳入预算管理等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挤占挪用、滞留拖欠、直接坐支等问题。审计揭露这些问题后可以规范社保资金的运行。

社保审计对社保资金的保全、增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把握,全面监督。

社保审

计通过从多方面了解社保资金的计划安排、实际使用和结存情况,审查资金管理和使用各部门、资金运行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查错纠弊,揭露系统性、体制性的缺陷,有助于国务院及相关单位及时了解社会保障资金的增减和变动趋势,全面掌握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情况。另外,审计人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全面监督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对乱支乱用、贪污和跑、冒、滴、漏等问题进行查处,将有力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保障全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2.查错纠弊,维护安全。确保资金安全和完整是社保资金审计监督的重要目标。多年以来,审计人员围绕社保资金开展了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查处了资金征缴不到位;挤占挪用、违规支出社保资金;操纵会计记录,贪污私分或帐外存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审计结果引起了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整改,严惩了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维护了社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3.促进管理,保值增值。社会保障资金在收缴和拨付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流程涉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保险机构、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审计机关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揭露和反应,并深入剖析相关部门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可有效地促进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保值增值。

(三)社保审计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减少经济波动

社保审计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保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的稳定性,推动有效需求适度增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积累社会保障资金,形成个人收入不确定部分的补充,当宏观经济大局、微观经济态势发生不期而至的变故,人们面临失业、退休、生病和出现事故伤残等难以抗拒的风险时,社会保障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满足基本需要。从而恢复和保持有支付能力需求的适度增长。使人们改善收入预期,提高了安全感,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减少经济波动对人们的影响,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内需疲软的 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如果居民消费能力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或能更快的从困境中走出,从而有效减少失业,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

三、进一步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社会保障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

(一)关注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保障公平是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平就是指所有公民都享有社会保障,不会因为地区差异、职位差异等原因而导致部分公民没有享有社会保障或享有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在审计中,应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进行分析。在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方面,要了解各个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范围,分析各个制度下的受益对象、受益结果,并通过分析、对比实际取得的审计数据,得出某个制度的某个方面是否做到了公平;在社会保障制度执行方面,要审查在社会保障制度执行中特别是在资金的审批或发放环节中是否有徇私舞弊、不按程序办事及违法违规的行为,通过审计揭露社会保障制度在操作执行方面存在的漏洞,完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注社会保障资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资金能否及时足额的发放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则是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基础,因此,在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社保资金如何进行管理,重点审查在基金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存放或投资,管理程序是否合法合理,资金管理是否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了解资金的目前的运营情况,评价被审计单位运作社会保障资金的效益,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三)关注民生,强化服务意识。关注民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载体,十七大报告把改善民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而在进行审计工作、分析和反映问题的同时,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要以心系老百姓的良心和责任心扎实工作,密切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社保资金使用情况,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

第五篇: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自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审计机关实施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通过审计,有力地推进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促进了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当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的要求,建立范围清晰、分配科学、支出高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预算管理朝着规范、科学、精细、民主的方向不断迈进,将是今后预算管理改革必然趋势。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正在从促进经济发展向提供公共产品、加大公共服务能力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带来预算分配、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审计机关实施预算执行审计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审计监督如何适应和服务于这种转变,如何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提高预算执行绩效的积极作用,将是审计机关值得思索的问题。本文围绕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内容等提出几点想法,供同行们参考并指正。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改革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此后,财税管理改革不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预算的完整性、公平性和公开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政府预算的编制范围尚未涵盖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二是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政府负债资金实行分类管理、自求平衡,资金分散,不利于综合平衡的把握;三是预算口径难以及时反映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全貌,不利于政府全面掌握资金运行情况。

在此情况下,审计机关实施预算执行审计要围绕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的总体要求不断进行完善,审计的范围应当考虑全口径预算执行审计,不局限于所在地区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核算范围内的预算执行审计。具体地说,从发展和完善的角度考虑,预算执行审计应当把由纳税、纳费人所缴纳或承担的,由政府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财政性资金作为审计范围,这既包括已纳入国库收支的预算资金,又包括尚未通过国库收支的预算外资金,条件成熟时,政府性债务和或有负债也应纳入预算执行的审计范围。通过审计,推动非预算资金的预算化管理,促进实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综合平衡,有效保障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实行全口径预算执行审计,这既是整个国际社会有关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个惯例,也是审计机关主动适应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际需要,其对于加快解决当前财政收支和管理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务依存度过高等突出问题,保障和促进政府公共职责的全面履行,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二、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管理制度审计

预算管理制度审计,是指对与预算执行相关的地方性、部门性制度和办法的合规性、公平性及有效性进行审计。这些制度从总体而言,包括收入征管的控制制度、支出的控制程序,支出中重点项目的科学决策制度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具体包括与预算执行相关的预算编制、收入征管、预算分配、预算拨付、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和管理、预算调整和追加、预算监督等制度和办法。审计的重点主要是:与预算执行和管理相关的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所制定的制度和办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符合公共财政的发展趋势,是否体现了合理、公平的原则等。通过审计,评价预算执行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制度本身的合规、合法、公平性,对与深化预算管理所不相适应的制度以及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纠正并完善的建议,以促进完善制度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审计中或许会发现有些制度和办法与《预算法》或与深化预算管理的总体要求有些差距,但是,在本地区当前预算管理基础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或是一定程度上对预算收入的征管、预算支出的控制等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对此,审计部门要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更能体现公共财政发展趋势的角度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预算执行过程审计

预算执行过程审计,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收支从编制预算开始,至立法机关批准预算后的执行和决算批准之前的整个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审计,包括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等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审计。审计的重点是具体组织预算执行的财政部门和参与组织预算执行的税务、国库等部门贯彻执行财税政策、组织预算收入、安排使用资金、管理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情况;预算单位执行预算收支的情况等。审计的内容包括:预算收入是来否合规、完整,收入的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如何;财政分配是否体现了政府“办公共之事、为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职能,预算资金的支出方向和支出结构是否明晰,管理是否透明;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安全、规范等。通过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真实地反映预算执行结果,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纠正和完善的建议,以促进各部门、各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不断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情况下,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和完整,部分预算支出不够细化,预算执行不够严肃,预算调整较多等问题。当前,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即有上级财政预算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地方预算执行中的原因。对此,审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原因,提出符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趋势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为促进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发挥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

(三)预算执行效果审计

预算执行效果审计,是指对财政资金投向政府机构运转、社会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社会保障的正确性以及使用的效益性和管理的规范性进行审计与审计评价,其对于强化预算监督,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计的重点是既要关注财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得“对不对”、“实不实”,更重要的是关注筹集、使用和管理得“好不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标取向是在审计预算执行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审计预算执行的效益性。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税收和非税收入是否应收尽收;部门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其他公共预算和专项预算的编制是否完整、科学;政府采购成本是否降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是否有效;专项资(基)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是否科学和完善等。通过审计,监督财政预算安排、预算管理和预算单位项目落实情况,纠正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分配不公,防止和消除因为预算编制不合理等原因,一方面造成财政资金的闲置、损失浪费和腐败隐患,另一方面则有些单位苦于资金不足不能全面履行职能。

审计中需要注意的是,预算执行效果审计不是以单独形式存在或进行的,应结合于预算执行审计之中,其是在预算执行制度审计、预算执行过程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预算执行的真实、合法性以及预算目标实现情况的审计和分析得以实现的。因此,审计中要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要对象,把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财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重点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促进预算执行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预算执行审计要制定规划,确保审计监督的完整性。

预算执行的审计对象面广量大,既有组织和参与组织预算执行的财政、税务等部门,又有预算执行的具体部门和单位,还有这些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中所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从审计机关自身力量而言,不可能每年对所有预算执行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进行审计,只能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而政府的每一元财政资金其重要性程度是相同的,都需要通过审计监督保障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因此,按照审计署“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要求,为确保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完整性,可以考虑制定预算执行审计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计划、专项计划,并按照预算执行中各部门掌管资金量的大小或政府、民众关注度的原则,划分为每年审计对象、二年或n年审计对象。对前者,每年定期进行审计;后者则可采取二年或n年审一次、一次审二年或n年的方法。采取此方法,既能消除审计监督的盲点,确保监督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还能对预算执行单位起到审计监督警钟常鸣,避免侥幸性的作用。

(二)预算执行审计旨在对权力的监督,以促进完善和深化预算管理。

每个与预算执行相关的单位(包括组织预算、参与组织预算以及预算执行的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权。这此权力包括征收权、分配权、拨付权、使用权、管理权、审批权等等。部门权力是否使用得当,是财政预算收支能否发挥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预算执行权利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权力异化扩张、部门利益膨胀,为追求所属单位所属行业微观主体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等问题,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三)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要客观公正,与人大预算监督形成合力。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后,在向政府提交审计结果报告的同时,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提交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要坚持真实、客观地原则,既要反映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采取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预算执行的真实结果,为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批准财政决算提供真实情况;也要避免查出问题避重就轻、瞒报少报,导致人大监督预算流于形式。这样,审计监督与人大预算监督形成合力,更加有利于《预算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预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下载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有一种敬业精神[本站推荐]

    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审计署科技审计局 汪照全)做好审计工作需要敬业精神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

    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所谓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好范文,全国......

    浅谈“免疫系统”功能下的财政审计(范文大全)

    “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是对国家审计本质的准确定义,是对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创新,对于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

    浅议地方审计机关的“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是对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创新,对于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审计机......

    发挥免疫系统五个功能 做好基层审计跟进文章剖析

    发挥免疫系统五个功能 做好基层审计跟进文章(1) 如何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精神,最近我局对南城县150个村委会审计情况进......

    【海南】关于2010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更新时间:2011-7-20资料来源: 海口市审计局──在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分析五篇范文

    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一是关注改革问题,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揭示改革过程和社会转型中重大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廉政建设;二是关注效益问题,进......

    预算执行审计方案

    预算执行审计方案 篇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方案(2446字) 20XX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严格履行财政审计的监督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