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时间:2019-05-13 19: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第一篇: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姜铭(山东省胶州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2011-04-27 发布人:管理员 信息来源: 审计署网站 浏览数:315 【字

号:大 中 小】

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审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新形势下摆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应关注的方面:

1、关注经济财务指标。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其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经济财务指标,注重领导干部任职期初与期末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家底、债权债务等指标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任期内各项收入、资产(净资产)是否增加,支出、债务是否递减,分析增减原因,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同时应实行离任财务交接制度,清理未及时入账的债权债务,为前后任分清责任。

2、关注领导决策方面。通过对领导经济责任决策审计,一方面能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推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党政领导干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避免领导决策时盲目投资、违规担保、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决策失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能界定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既是警示领导者要合理使用并节约资金、努力提高使用效益,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和化解决策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决策审计时,一是审计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二是审计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审查决策机制是否有效,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

3、关注私设“小金库”问题。“小金库”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仅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的流失,导致乱支滥用行为的大量发生,而且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审计中发现“小金库”设立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利用截留、隐瞒各种行政性收费收入的方式;二是利用自购票据违规收取收入的方式;三是利用应收利息不入账方式;四是利用以购物券、物品、招待费抵算应收收入方式;五是利用单位资源性资产发包、出租或出售收入不入账方式;六是利用工程转移方式;七是利用虚列支出,虚增招待费、劳务费、手续费、修缮费、印刷费、办公费等支出方式,转移资金。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审计主体独立性缺失。我国现行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管理结构,均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说到底,审计机关与其说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到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内审机构,在具体审计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受制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领导的影响、干扰和牵制。因为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瓜葛,当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审计机关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意见,尽管上级审计机关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关心,但是,力度、强度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部分甚至全部隐瞒,导致报告写得温和,欲言又止,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2、审计的时效性滞后。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但是一些组织、人事部门并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而是在干部集中调整后,采取“批发”、“一揽子”委托的办法,审计机关只能被动接受审计任务,“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

3、审计内容的局限性。经济责任审计既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应注重效益性的促进,这本来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功能。然而我国自1999年正式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至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监督功能,而忽视了效益促进功能。

4、责任难界定。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功过是非、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是难以做到的。当前,在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虽然修订后的审计法,对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有定义,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的概括为该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于没责任。二是如何准确界定党委和政府两个“一把手”的经济责任。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有的是班子集体研究决策,有的是两个“一把手”共同决定,有的是其中一个提议另一人同意,如何界定清楚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很困难。

(三)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难点的主要办法

1、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向“绩效型”转变。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经济责任审计从本质上讲就是绩效审计,也必须定位于绩效审计。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都必须按照这个要求,真正转变审计理念,真正拓展审计视野,真正抓住审计重点,真正提升审计水平。一是必须更新审计观念,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以绩效评价与促进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二是必须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贯彻温总理关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精神,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了审计的视野,使得经济责任是建立在全部而不是部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避免了审计的非客观性。三是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在其领导下能否体现科学发展观,应纳入审计评价范畴。

2、建立交叉、联合审计和公开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面广、关联度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在工作中要加强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由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公正和客观,应当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着眼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长远发展,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化程度是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这种公开不仅包括结果的公开,也涵盖到审计实施以及审计评价等环节。

3、从以往单一的集体问责向突出个人问责转变。近年审计工作中,总是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同类问题屡查屡犯,原因就是所在部门单位领导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是一种“集体行为”,既便查出来,大不了对单位进行处理处罚,对个人往往会“放一马”,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认识偏差,原因就是问责不够,尤其是个人问责制的缺失。这不免让民众感到些许失望,毕竟,他们不再满足于知道有什么问题,而是更多地希望知道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责任人将如何追究?为了有效制止财经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同时树立审计威望,在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以问责政府建设为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尤其要突出“个人问责”。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违反财政法规、行政不作为、决策失误等方面的行政过错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对责任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使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行政问责等切实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到位。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发展,地方党委、政府越来越信任审计,越来越重视审计,把审计当作监督管理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决策的重要参谋,注重运用审计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领导不重视支持审计,审计则无所作为,更无发展前途,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内审机关则应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情况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困难,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撑腰壮胆并提供坚强的领导后盾,才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协作配合到位。审计职能相对有限,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涉及到被审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消极配合审计,设置工作障碍影响审计或出现重大的审计情况时,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则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帮助协调审计关系,了解和查处有关重大问题。

3、创新措施到位。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根本任务,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和指导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工作中心,创造性地提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及服务干部监管需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并将思路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始终,并引导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审计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促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队伍能力到位。要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此,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纳入审计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教育职工树立勤奋学习、服务大局意识,在工作思路上求新;树立服务基层、贴近群众意识,在工作作风上求实;树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意识,在工作方法上求活;树立依法审计、强化监督意识,在工作质量上求精;树立善于领先、争创一流意识,在工作效果上求优;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在工作形象上求好。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5、综合利用到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组织人事部门应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有苗头性、一般性违纪问题的领导干部,给予谈话教育,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对存在的带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研究制定相应的综合管理措施;对严重违法乱纪,决策失误或渎职,内部管理混乱,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或资产流失,群众意见很大,已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调整不胜任现职的有关规定,采取书面诫勉、责令辞职或降职、免职等措施给予组织处理;对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较好,实绩突出,廉洁自律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或提拔重用。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廉洁勤政情况的重要依据。(姜铭)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_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海军卫生防疫队万昀

摘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成果利用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受权或受托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 部门或单位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 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独立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 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有:

1、审计工作缺乏规范 目前在实践中,审计工作的不规范性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 乏具体操作指南,审计评价指标既缺乏依据,又无统一标准,经济责 任审计结果不能体现出干部的差异性,导致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受到质疑。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审计内容、范围不明确;对于不 同行业、不同基础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对于领导干部任 期经济责任的认定,存在较大随意性,特别是涉及个人直接经济责任 时,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分歧。

2、审计目标不明确 由于审计理念陈旧,视野狭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 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差别不大,审计内容和重点停留在传统 财务收支纠错查弊上,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任期业绩和经 济活动全貌,难以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审计工作跟不上宏观 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对掌握不同职 权、在不同风险岗位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不能体

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掌握资金和审批权利的重要部门、经济运行的 薄弱环节、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出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 几率,比一般单位要高得多,如交通和土地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从 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干部监督不 力、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审计人员素质难以审计工作的需要 首先,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而且现在的审计人员多为一个 专业,专业知识比较单薄,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再加上现代经济责任 审计相对审计人员来说,仍属于一项新生事物,更增加了审计的难 度。其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 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对审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此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干部个 人,一旦查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来,上下左右的说情者,或明说或暗 示、或硬缠、或软磨、甚至封官许愿搞感情投资,凡此种种往往使审计 人员原本就很薄弱的职业道德,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4、审计结果报告不便于使用 目前一些审计报告缺乏针对性,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 而形成意见;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或者对发现的问题干脆采用写

实的方式进行描述;审计评价比较笼统,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经 济责任的定性不恰当等,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很好地满足委托方的需要,给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增加一定的难度。有的审计报告,没有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通常报告中使用的语言过于专业,对于没有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人员

来说,要透彻理解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还需报告起草人的协助。对

于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或非财经专业背景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来

讲,读懂报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审计成果利用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线。如果审

而不用,就等于没审,达不到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应与内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做到按需审计,有针对性的进行审

计,用好审计结果,健全管理机制。

1、与干部任免机制相结合。经济责 任审计结论报送组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

任免、调整的重要依据。例如:近年来,我们对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

审计每年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 重大违规违纪者行惩处,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时报送组织和人力资源

部门,作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与分配机制相结合。领导

人的收入与该单位的经营绩效挂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成为兑

现其收入的主要依据,不经审计不得兑现。

3、与纪律处分相结合。审

计成果应成为澄清或处理处分有问题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形成一种监督的合力,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成果共

享。

4、确保审计成果利用的规范性。其一

要严格控制审计成果的传送 范围,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以防

止审计成果的漫散和泄密。其二,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由审计机构独立 完成的,因此应同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联网工作,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其三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要区别对

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注意不同情况的区别和联系。

2、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1、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由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内

容比较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在制度上确保各部门在审计

实施过程配合协调的规范化,尽量避免野先离后审冶情况的出现。

2、制

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明确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

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保证审计结

果质量的职责,从而各司其责,责权明晰。另一方面明确对审计查明的不同问题,对被审计人分别采取谈话、通报、诫勉、组织处理、党纪 政纪处理等相应追究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3、完善相关部门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审计部门而言,要制定相关事项管

理办法,明确经审办(处)的职责任务与各有关处室的协调程序,对经

济责任审计的文书内容格式进行规范。对于组织人事部门而言,对经

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立项审定表、审计结果运用反馈书等文书也进行

规范,同时制定相关内部运行办法,明确内部协调管理职责、拟定审 计对象及委托程序、审计结果报告运行审签程序等。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准入

首先,强化后续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再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甚至比其已掌握的知识更重要。要尽量创造条件,通过专业

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对在职审计工作者实施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型机关,使之逐步适应现代审计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于经济责任

审计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投资知识等,让更多 的审计人员通晓财会、经济、工程、计算机、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

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经济

责任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能有新思路,才

能有新突破,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

英语等各种知识,在广博

知识的基础上的野专家冶会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其次,建立特约审计人员人才-库。审计机关的人才是有限的,而社会上的 人才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审计机关内部,而是要把目光 投向整个社会,适时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加入审计队伍,发挥特殊作 用,共同搞好审计工作。

4、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1、拓展审计线索来源。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

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

多种形式,依靠群众,与财务造假不廉洁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

争。

2、领导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

以前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 可能性,对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3、搞好多种方法的结合,开好三会做到五结合,所谓 三会:一是审计之初召开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大会,对其讲明 审计的目的意义。为下一步搞好审计工作清除思想障碍,二是审计期

间开好经营财务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责任人的反 映和评价。以集思广益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审计结束后向

被审单位报告审计结果,增加审计的透明度。

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注责任,完善治理,促进民主与法制,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5.1 [2]李东,经济责任个人理性与家族理性的不同理解,自然辩证法 研究,2006.2 [3]秦小丽、常丽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刍论,审计研究,2005.6(责任编辑:段玉)

(四)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程质量控制

1、加强审计准备的质量控制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小组成员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 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 的内部审计人员。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通过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风险领域等相关

信息,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初步确 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要分类编制,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2、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1)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测试,若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

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2)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并履行签字复核手续,并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3)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

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 控制审计风险。

(4)建立并严格执行审计日记制度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日记中记录每天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思路、工

作方法、审计的步骤、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以及所作出的判断和结

论,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降低审计风险。(5)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行业各内审机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或三级复核制

度,通过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

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各级都应具体

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 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

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征求意见后,项目组长

应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经复核把关后,向被审计单位、企业最高管

理当局和规定的其它有关人员报送正式审计报告。

3、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不

足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审计工作。(2)加强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还应定期对审计结果的落实

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确保审计结果能真正落实到位和内审工 作成效的真正发挥。

(3)实行内审项目质量的定期检查考评制度

市局将组织检查小组,对全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对

发现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归类总 结,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4)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及时将项目的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并 妥善保存。

(五)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

1、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行业各级审计人员,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 人员应进行适当处理,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2、市局审计处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

及其有关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考文献:

[1]赵炳莲.对高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浅议[J].现代经济信 息,2008(10)

[2]史剑桥.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北方 经贸,2009(1)

[3]董庆平.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5)

[4]姜秉琛.试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J].公用事业财会, 2006(2)

[5]刘伟华.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6)

[6]刘桂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责任编辑:贾黛)

第三篇: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机关各施所长。而且有利于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的监督和管理,让国有企业领导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能够更好的经营管理公司,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更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1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做出了新的规定。明确规定新的审计责任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明确规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各施所长,而且可以完善对国企领导的监督和管理,让国有企业领导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能够更好的经营管理公司,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更有效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审计机关的不断摸索、探索,并经过实践,使得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质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说,当前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界限不清。再我国,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有: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在公司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责任界限不清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难以确定是前任和后任的责任;是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例如现在各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领导班子决策慢慢的成为了社会潮流,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表面上看是集体决策,但企业领导在实际上对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决定权,就容易导致领导人会利用集体决策的借口来逃避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界定领导人员的个人和集体责任时增加难度。三是主观与客观责任界限不清。

2.我国的审计指标不够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制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规范流程和完善的执行体系,从而导致了审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点,也是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审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在实际审计操作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在审计实践中还是设计了一些评价指标、相应的比例,但缺乏统一性和普遍适用性,由此加大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导致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这完全不同的结果,审计人员也一样?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结果,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完善的体系,让不同的审计人员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依据来进行审计评价,争取能够使审计结果更加的客观、公正、权威。

3.国有企业领导对审计结果的认识不够,走经济审计结果中,可以很好的看出企业领导人是否很好的履行经济。也是审计的重要信息,是人事部门考察和任用企业领导的主要依据,这就需要审计机关有一个客观公正权威的审计结果,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报告充分,但是各部门的审计结果利用率低。此外,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再加上相关领导不重视审计结论,难以对发现的审计问题进行全面的整改,没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需要提高。经济这人审计的对象一般是企业的领导人,具有特殊性,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重大等这些都是审计工作的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国有企业领导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更新审计思路,开拓视野,创新审计方法。而且审计人员的知识不够广、单一。不能够很好的执行操作经济审计这个工作,从而很难达到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而成为了制约经济审计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明确界定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明确界定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一句审计发现的问题而追究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划清前任和现任两届领导人的经济责任界限,把前任领导的责任和现任领导的的问题、业绩都很好的区分开来,不能把前任的业绩、问题当作现任领导的问题来处理,分开集体决定和个人决定的责任问题,集体决定照成的笋丝集体承担,还要对领导进行责任追求;分清主、客责任的界限,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的行情是瞬息万变的,而决策是需要根据市场来行的,在人为或者难以判断的市场因素而导致的决策偏差,不能混为一谈,要很好的分清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2.很好的运用审计结果,各个部门、领导机关需要重视、很好的运用审计结果,让审计结果在党风建设、领导监督、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3.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审计工作成功的基础是由审计人员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决定的。为了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审计工作。提高领导人经济审计的质量。应该建立:素质优良、文化水平高、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教育。使他们的责任意识、法制观念得到长足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需要把审计工和计算机灵活的结合起来,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02).[2]李轶儒,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2,(04).[3]张海,孔维伟,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析[J],前沿,2012,(02).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8-30 11:22:00 ]作者:徐立新编辑:studa110711-

[摘要] 自1999年开始,针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全国县级审计机关正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对于合理、科学选拔使用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由于受各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改进,则很难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二是审计项目计划上存在问题。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做到在任期内相关领导干部都已应审尽审,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多数审计项目是临时上阵,总体审计的质量不能保证;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促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

四是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重问题,轻责任。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

五是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

六是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通过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方面,尤其是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目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用人和审计严重脱节。其次,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干部,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不仅能减少和避

免账目“技术处理”的假账,还能使审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还能为组织任用调整干部提供依据。审计实践证明,任中审计好于离任审计。二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得以确定,应由相关组织部门“一家言”改为“多家言”,主要由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等共同确定,审计机关应主动积极地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对于变化比较频繁的部门组织,如政府、党委以及重点部门的领导任期审计由组织部门来确定,对于不经常变化的一般部门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审计机关确定,遇到特殊情况时,对某些被举报反映的单位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监察和纪检部门来确定。

三是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四是审计方法的使用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五是合理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预期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对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的转化和运用,能有力地促进县级以下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总之,全国各地县级审计机关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和积极探索,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各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规范、指导和帮助。

第五篇: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的审计。作为中国独有的审计制度,肩负着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军工企业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不但需要实现企业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需承担国防科研的政治使命,这对军工企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公正,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而且也关系到军工企业的发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规定》,本文结合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1999年,审计机关以承包经营兑现公证审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为核心,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初步探索。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

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审计普遍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全面开展。第三阶段是2006年到现在,经济责任审计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10年12月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扩展了审计对象范围,涵盖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审计提升到政治责任层面,通过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升高,国家对于国防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某些军工企业依仗自身特有的待遇和权力,想方设法地从政府预算和投资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他们沉迷于追求自身利益,致使一些国家预算和投资不到位,被挪用滥花、国有资产被流失、被交易甚至被贪污,营造了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经济责任审计重在责任审查,并通过责任制约和遏制权利的扩张,它与政治反腐相得益彰,其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在不断放大。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是独特的”,更重要的是,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经常性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展和蔓延,从而清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腐败行为。

三、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造成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一般都是任务重、时间紧,加之保密、质量体系等其他要

求,造成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大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一般都很小,或未审先任,或审任同步,绝大部分是先离后审的,导致时间仓促,势必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限紧、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难免出现没有查清或漏查等工作质量问题。

(二)审计内容不全面

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还注重对效益性的促进,然而军工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审计内容不够全面,仍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主要局限于审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审查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查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报表资料等书面材料的核查监督。这种审计模式强化了监督功能,而忽视了效益促进功能。

(三)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和审计结果的最终体现,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果。它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审计评价结论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个人和所属单位、企业的利益。如何作出审计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指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目前并没有一套比较健全的、便于操作的、规范性的评价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客观评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经济责任难界定

影响军工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功过是非、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界定,没有统一、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是难以做到的。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虽然新出台的《规定》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者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该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过于模糊;另外,在实际审计中,往往会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与财务责任混为一体,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反映的事项除了审计评价中多了许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责情况的评价之外,其余的与财务收支没多少区别,对于财务核算上的问题也统统定性为主管责任,都是主管责任实际也就是没有责任。

(五)审计成果时效性滞后

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干部任用计划与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不同步,委托交办审计不够及时,形成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难以对领导干部的任用、奖惩造成直接影响。

(六)绩效审计难深化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如何落实科

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这就使得经济责任审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而必然朝着绩效审计的模式发展。但是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仍没有能够突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更谈不上绩效审计的深化。

四、解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向“绩效型”转变。

加强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相结合,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必须更新审计观念,把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以绩效评价与促进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军工企业的绩效审计,应结合其特点,将预算编制科学性和预算支出结构合理性、国家军工技改项目投资效益性、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都应纳入审计评价范畴。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经济业绩高低优劣进行评价或判断的依据和参照系,所以,制定一套体现绩效审计理念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也是深化和拓宽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保证。由于目前军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部分指标无法量化,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力求做到科学、可行。在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上要处理好几个重点:一是权责对等的问题。要按照

权责对等要求分类设臵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二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问题。在坚持全面性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的定量指标作为评价内容,做到简便易行、科学合理。三是把握反映现状与揭示趋势的有机统一,对经济业绩的评价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现实业绩,对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要进行预测分析和认定,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三)建立交叉、联合审计和公开制度。

目前军工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多由审计部门独立开展,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面广、关联度高、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独立、公正和客观,应当实行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在工作中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另外,着眼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长远发展,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化程度是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这种公开不仅包括结果的公开,也涵盖到审计实施以及审计评价等环节。

(四)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新出台的《规定》不仅要求要审计、出报告,更关注报告的使用,要求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结果的公开制度,使审计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强化。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结合起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评价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科学评领导干部经

济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工作结合起来,督促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切实纠正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综合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特别是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

(五)不断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军工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标准难确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全局意识和专业水准。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分层次培训。努力培养具有分析、鉴别、判断、协调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强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诚实守信、内省自爱、克己慎独的职业道德观,建立一支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具有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稳健的职业态度的审计干部队伍。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军工企业审计专家库,在保密和安全的前提下聘用外部专家,弥补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力量的不足。

下载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阳县工商局 田仲智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或部门、单位指定的法律、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

    浅析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薛昌保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与干部的管理、选拔、任用有着直接的联系,表现为其......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既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又为各级干部管理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中问题与对策(共5篇)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014年7月27日,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

    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转换......

    新时期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五篇材料]

    新时期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领导干部开展经济审计已成为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医院领......

    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衔接问题初探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法定性的确立,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要求,已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工作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