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2: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审计现状

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单位依法办事,审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审计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了预算、资金、收入、建设项目、经济责任、经费使用、专项治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发现和通报了一大批财务管理的问题。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覆盖面包含了各行各业。

二、审计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各单位都建立或补充了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来说却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制定标准不高,和单位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譬如: 2010年审计通报的关于合同管理的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合同管理办法,一些单位合同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给单位造成潜在的损失。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分析近年审计问题:虚列、推迟或超标列支费用、账外资产、变相购置资产等等,都是由于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从当前来看,一些单位经营活动有章不循、弄虚作假现象比比皆是,致使财务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内控制度 的刚性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在单位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违纪和腐败现象。

(三)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从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许多都是由于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办理业务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相互监督,致使环节互控流于形式。同时,一些奖惩制度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奖励资金的来源限制,致使通过奖惩落实监督的机制被大大削弱。

(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堵塞财务漏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但从审计检查的问题来看,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推迟确认或超标准列支成本,资金结算不规范,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而且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纪律观念淡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和财务监督的力度。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一些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经济活动真伪,不能应用会计知识进行准确核算导致的,一些是由于会计人 员职业素质差,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参与乱纪行为造成的。

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存在的几种错误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检查普遍存在是来“挑刺”的错误认识,存在怕把问题暴漏给审计人员的错误心态,因此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存在几种倾向:

1.避重就轻,消极整改。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往往采取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大事化小等方法;或者主观上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对容易整改的问题,比如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往往被接受,而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如追回损失、纠正以前年度发生的问题等,往往态度就变得消极。

2.认识有误区,造成整改不彻底。被审计单位对一些属于体制机制范畴的不规范、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也难以整改到位,认为各单位的情况差不多,有的甚至问题更为严重,自己只是“不幸”罢了,存在相互攀比的思想,认识不清,整改不到位。

3.整改就事论事,边改边犯。由于对审计问题认识不清,被动接受,因此整改往往就事论事,不能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做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屡查屡犯,边改边犯。

四、被审计单位应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类审计的作用。1.被审计单位应正确认识审计检查,积极落实整改。被审计单位应正确理解审计检查的问题,利用审计检查和问题整改的契机,提高人员规范经营的意识,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通过审计检查整改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各单位应从审计通报问题吸取教训,自我修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单位通过对通报的问题对照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经营管理水平。

3.抓点带面,举一反三,积极做好杜绝审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各单位应正确理解审计问题整改,避免整改问题就事论事,深刻理解堵塞漏洞是只是治表之方,建章立制,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才是治本之策,通过对问题的整改抓点带面,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建立起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扎实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建立规范经营的长效机制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检查和通报的问题应积极对待,求本溯源,标本兼治,努力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1.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完善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内 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规范经营,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各单位应以会计业务流程为主线,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制定完善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制度要充分体现经济活动的组织、制约、信息沟通、监督、考核和调节功能。内控制度必须要紧密结合单位实际,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根据政策变化、生产管理要求变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评估修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日常和全过程控制的作用。同时内控制度要尽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工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以便于监督考核。

2.要严格内控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力度。审计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相关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不落实内控制度、疏于监管,而考核、处罚又不到位造成的。一些问题年年审、年年犯,得不到根本的纠正,一些内控制度在执行时常常被弱化,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在执行财经纪律方面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责任追究方面力度还不够大,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惩戒和警示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因此要保证财经纪律和财务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必须加大违纪、违规的查处力度,以严明的纪律保证财经秩序规范有序。

3.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执 行正确有序的决策程序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规范严密的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资金收付、资产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大额支出、大的经济事项集体讨论,落实合理可行的集体决策程序,根据需要广泛听取职工和大家意见,把握好决策,从决策的源头确保经营的规范。

4.深入做好预算管理控制。预算控制就是要求各项经济活动按照计划执行,减少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的随意性。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不仅可以充分维护财务管理秩序,降低财务支付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潜力,及时发现经营管理问题,严格控制支出。同时,详细具体的财务预算、生产预算还可使各部门不得擅自虚报支出,从而对舞弊行为起到遏制作用。因此各单位应进一步研究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预算控制作用。

5.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实施有效会计监督。如上分析原因,许多审计问题都是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造成的。因此,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堵塞财务漏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各单位应在会计工作中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定,确保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要把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起来,会计核算要在会计监督下进行,会计监督要贯穿与会计核算和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之中,通过有效的会 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使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6.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财务监管的力度。分析历年来审计问题,科目使用混乱,会计计量、确认随意,不遵守核算制度,不坚持原则,许多都是因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政治素质差造成,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减少和预防审计问题的重要环节。日常应注意培养会计人员以下素质:

(1)培养会计人员较高的法制观念,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2)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会计人员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3)培养会计人员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是对会计人员落实会计职能的基本要求。

(4)培养会计人员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总之,随着当前铁路的不断改革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掌握新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正确对待对各类检查、审计通报问题,通过对审计检查问题的研究分析吸取教训、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 水平,以更好的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

作者:武进林

第二篇:浅谈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落实审计决定,强化审计整改,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对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审计监督效果的直接体现,是评价审计工作执法效果的重要标准。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存在“屡审屡犯”、“重审计轻整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权威。

一、当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一是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一些审计人员存在“一审了之、一罚了之”的观念,在提出审计整改建议时,不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难从弥补政策漏洞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一些被审计单位没能正确认识审计查错纠弊,防范风险的功用,没能把审计整改作为堵塞漏洞、提高管理的重要途径,而是对审计有抵触情绪,导致对审计整改应付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整改责任追究法规制度不健全。国家《审计准则》仅仅赋予审计机关调查了解、定期审计、跟踪审计等以审计促整改的工作职责。而对被审计单位整改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追究法规制度则很健全,一些单位拒绝整改、拖延整改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是多部门联动促整改的合力未充分发挥。现实中一项问题的整改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积极行动才能促使问题的解决。但是,目前虽然各地建立了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部门联合督促审计整改的联动机制,但运行还不顺畅,合力没能充分发挥,主要还是审计一家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更多的还是处于旁观或者书面协助的阶段,未能有效全程参与整改工作。

二、强化审计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倒逼提升审计质量。审计查出的问题只有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引用法规恰当才能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只有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更好地抓好审计整改。因此,审计人员只有严把审计质量关,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把每一个取证都做成铁证,使每一个审计建议都切实可行,才能夯实审计整改工作基础。

二是可以促进完善制度,防范风险。审计的根本目的不是查问题,而是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杜绝隐患。通过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落实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对涉及体制机制性的问题促使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三、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追究体系。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体系,明确审计整改责任部门和单位,对规定时限内整改不到位的部门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纳入各单位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并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任免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强化审计整改工作合力。结合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和体系,建立起党委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国资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联合促使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同时,审计机关要严格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回访和检查核实制度,对审计发现问题建立整改情况台账,定期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问题,规范管理。

三是加大审计整改情况公开力度。建立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公开制度,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对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进行公告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议,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身主动整改,健全完善制度,主动适应和接受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功效。

第三篇: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沁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本人利用署假时间,对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过程的改进意见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关键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 问题 对策

商业银行审计部门,承担着对全行内控管理和业务风险控制的检查、监督重任。审计部门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同时也取决于审计方式的选择和采用技术手段的高低。由于传统的手工审计已无法适应电子商务与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开展计算机审计是适应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进审计工作方式和办公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银行电子化应用水平。本文就当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过程的改进意见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机审计是对传统审计工作的一次革命。

1、审计模式的转型。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审计手段的转变,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审计观念和审计方法的转变。这种审计观念的转变,更深刻地反映在思维模式上,以手工审计为主的传统审计条件下形成的由点到面向以计算机审计条件下形成的由面到点的转变;在审计方法上,由过去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瞎子摸虾摸到什么算什么”向“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转变;由过去的“散兵游勇”向“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转变;由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的新的审计工作模式。

2、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实时监控和在线分析的实现,使审计方式由过去单一的事后检查方式,转变为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使风险防范由事后的补救,转变为事中的控制和事前的预防,对全辖重要业务风险点的监控做到常规化、及时化,也大大缩短了传统手工检查的时滞。

3、检查、监控范围广。计算机审计仅需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全辖所有布控业务的检查、监控,避免了手工抽查检查面窄、人员少、效率低的问题,大幅度削减了日后现场审计的工作量。

4、定向业务跟踪简单化。通过动态设定监控条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对某机构、某项业务或某个柜员的业务甚至某一类业务等集中跟踪、检查,便于发现和处理问题。

5、能更大限度的规避审计风险。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的手段,全年跟踪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且把审计工作分摊到每个工作日中去,随时发现疑点、随时了解确认,使现场审计转向完成取证、交换意见和形成报告等工作。这样不但减轻了审计人员的集中工作量,更可以借助实时监控项目的具体设置,对被审计单位全年性监控环节深入的了解,最大程度的规避审计风险。

6、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由于计算机审计,可以通过远程传输和网络通讯的方法,及时便捷地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及其即时的运营情况,传输、汇总并反映在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审计软件中,有利于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快捷的计算、汇总、排序、筛选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现场时间,降低审计工作的人员使用成本。

二、目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计算机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但商业银行现在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胜任计算机审计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虽然在职的审计人员都接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但多是初级培训。大部分审计人员并不熟悉计算机是如何进行经济与会计业务处理的,不知道计算机处理与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什么风险,怎样控制才能有效降低这些风险。即不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更不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计算机技术人员虽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比较熟悉,但他们又不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不知道要审什么、该怎样审。发达国家,如美国,有注册IT审计师。我国不仅缺乏胜任的IT审计师,甚至连IT审计师应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其工作职责是什么,其与一般审计师的关系如何等研究都很少。

2、软件设计不合理。目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软件,不能直接与经营管理数据源接口,都需要设计定为用某一类数据库软件,但“定向化”的数据接口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输入是计算机系统重要部分,任何审计系统如果设置单一接口的数据对接,在实际应用中就必将浪费一些人力进行其他有关数据的转换录入工作。当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系统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对可能存在的数据输入,数据接口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在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碰到这些情况,也只能手工录入有关数据。可想而知,审计系统的数据接口设计合理与否,是决定该系统是否高效的关键所在。

3、软件开发与审计需求双向互动不够。目前,相当部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通过学习培训,熟悉了Word、Excel、Wps等文字、表格处理软件。但不了解window(Dos)操作系统证的Foxpro

等数据库软件和Unix环境下的数据库软件的操作,甚至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当前的审计软件是由审计部门委托软件公司或组织人员开发。因此,目前在需求与开发的双向性方面,存在懂计算机的不懂审计、懂审计的人又无法开发软件的问题,出现由软件制作人员按照审计单位的要求闭门造车,其制作的软件并没有融进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

4、审计软件的实用性不强。现在计算机审计软件真正用于审计一线的不多,究其原因除了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还不能切实解决一线审计人员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加快审查的速度,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并不乐于使用。影响审计软件实用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人员与用户脱节。用户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要求没有畅通的渠道反馈给开发人员,只好对软件弃之不用。开发人员不能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建议和要求改进与优化软件,软件的实用性必然降低。

5、计算机审计实施监控工作未程序化。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项目是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但缺乏程序化的管理流程,而且实时监控无风险预警功能。对实时监控反映的疑点线索没有具体管理,如在线监控的周期性、是否出具在线监控报告,问题如何移交,如何转换工作效率,使问题的发现和跟踪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6、计算机审计风险不容忽视。计算机审计风险包括系统硬件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和审计软件风险。其中审计软件风险是影响计算机审计检查风险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对开发工具的了解不够和技术人员对审计、会计业务的不熟悉,造成软件自身的不完善,运行不稳定或审计计算、分析的偏差。审计软件自身的不完善,运行不稳定或审计计算、分析的偏差。

三、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对策

1、重新定位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控的关系。强调非现场审计并不是排斥现场审计,更不影响现场审计功能的发挥。其本质意义是现场审计功能的强化,突出审前的调查、分析、研究的作用,达到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切实保证、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目的。

在审计实施中应综合运用现场检查与计算机监控两种手段,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如根据计算机监控提供的线索制定现场检查计划,明确现场检查重点;通过计算机监控持续跟踪监测现场检查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借助现场审计深挖、查清、吃透计算机监控无法核实的问题;根据计算机监控的结果确定现场检查的频度、深度和广度,实现差别监管。特别是在计算机监控方面,要建立高效的计算机监控网络,提高信息获取的深度、广度、频度和精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一要设计出健全合理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覆盖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行中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大额资金流向、资金清算及经营效益信息,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二要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采集、传递、分析系统,为实时、动态、全面、持续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使审计实时监控系统与业务系统数据库联网,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预警以及建议方案等生成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尽量减少人工操作,以确保监控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大力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意识。培养既懂计算机操作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是发展计算机审计最重要的一环。商业银行审计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培训和考核计划,培养和锻炼一批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

建立和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意识,摆脱陈旧观念,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应用。不但要熟悉Word、Excel等常用软件的操作,而且要了解Window(dos)环境下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如Foxpro、Foxbase的一些操作,还要了解Unix等环境下的数据库软件的操作。随着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电子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也必须正视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不断学习充实计算机操作的技术水平,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3、加快审计部门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使用环境的建设。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商业银行应对计算机审计硬件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计算机设备和系统的投入,解决目前登录系统缓慢、数据需求得不到及时下载等问题,着重加强审计部门小型机和审计资料库的建设,促进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4、计算机审计可以向非现场监控和即时监控的方向发展。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非常广泛,囿于审计部门现有的人力物力,审计的实际覆盖面是很小的。而且被审计单位在经营和运作中不断发展变化,很多问题会在瞬间发生,或者事后无法补救,单靠审计部门现行的事后审计、现场审计方式进行监督显然是不够的,利用计算机进行非现场和即时监控应该是有效的方法。计算机具有可即时反应、远程操纵、自动示警等功能,建立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远程监督控制。这种非现场和即时监控系统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要靠审计部门、科技部门、被审计单位等各方面的共同建设才能够实现,但这应该是计算机审计和现代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5、软件设计趋向人性化、合理化。对数据输入接口尽量考虑对多方面的数据软件留有接口,对审计系统不兼容的操作系统还应预留转变成可兼容或相同操作系统的数据文件后,进行导入,使软件更具有通用性。要将软件设计融入

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使审计系统分析的内容更广、更具有综合性,从而接近现场审计工作。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让系统开发人员多参与现场审计工作,使之对现场审计有一定的经验,更有利于系统的开发。与此同时,系统的开发应时时注意信息共享的问题,预留输入、输出的接口,使一个系统的通用性、综合性、实用性更加完善。

6、规范操作,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一是实施计算机审计前,对被审单位的电算化系统进行调查,可以设计一个对被审单位科技部门的审计前问卷,了解有关运行事项、人为控制事项、电子数据处理应用程序修改事项等,看是否存在系统内控薄弱环节,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安全可靠,进行相关符合性测试。二是审计软件中应有“系统日志”类似的菜单,管理人员应能对计算机审计人员的编程方法予以复核,确保程序编制科学合理,据之得出的审计数据可靠无误。三是每次审计项目都要制定计算机审计方案,指导计算机审计人员在一般性操作上的规范性,如实施前准备及要求、数据采集要求、对被审单位系统控制、数据测试验证要求、计算机审计目标、程序方法运用、对疑点线索分析规则等等,避免计算机审计人员从业的随意性。四是从解读源程序入手去分析业务系统内部控制风险。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审计重点,取得业务处理系统中单项设置的源程序,审查条件设置的完整性、正确性、真实性、审查条件实现的数据环境。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 武昌黄家湖大学城

联系人:张沁电话:***

邮编:430000

第四篇: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法治中国构建了宏伟蓝图,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把审计监督确定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审计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要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强化审计监督,提升审计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关系到审计机关的生存和发展。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参与审计质量检查、审理、优秀项目评比的情况,客观分析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础上,就审计机关如何认真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强化质量控制、减少审计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从总体来看,审计质量不高仍是当前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履职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们面监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审计系统无疑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经济信息过滤和优选的一个重要依赖,因此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然而在每个审计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执行不力、行为不当等有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事故发生的各种薄弱环节。

一是应当审计的重要事项没有审计,应审未审。如财政同级审只简单停留在翻翻总预算会计的账本找几个问题,有些基层审计机关延伸部门预算执行的单位覆盖面低,一年只审3至4个,而且审得不深不透,停留在面上,无法说明问题,浪费了人力物力。经济责任审计仍停留在简单的本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面,没有涉及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重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以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更没有延伸下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

二是应当甄别的问题没有甄别,审而不实。个别审计人员不注重倾听被审单位意见,凭主观臆断,将有利于证明问题的证据就收入档案,不利于证明问题的证据就束之高阁,带来在后期征求意见阶段与被审单位各执一词,有损审计形象。个别审计人员为偷懒应付审计报告,将进点前被审单位已经整改的事情仍做问题反映。还有一些审计人员将查出的问题作砝码,和被审单位讨价还价,选择性报告,选择性审计,对不准备反映的问题干脆不取证,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

三是应当处理的没有处理,审而不严。主要表现为少数项目在审计执法方面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理处罚过轻。有虎头蛇尾、头重脚轻之感。如某档案中有几百万不知去向,最后的审计处理意见为改正。有的被审单位由于政策掌握有误等原因多发放了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处理处罚引用的法规是《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追回有关财政资金的条款,但审计意见为今后改正,未追回专项资金。还有的执收执罚结论下得多,实际收缴少,不能按审计决定执行到位。如多发给个人的奖金福利、单位自行开支的不合规的支出等,如果不是具有“高压线”性质的资金,一般情况下难以追缴到位。

(二)审计机关的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审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有些审计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执行《审计准则》是束缚自己的手脚。对《审计准则》理解片面,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位,对规范自身的审计行为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在审计方案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缺乏深入了解和测试,可操作性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有的项目未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的审计分工中未涵盖所有审计事项,有些人员无分工,有的审计方案签字不全。有的审计方案中确认的事项,没有编制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中也没有反映该问题。有的审计实施方案中人员分工情况与实际承担该任务编制取证笔录的人员不一致。有的项目审计未按照审计方案规定的进度进行,既未作调整说明,也未及时办理审计实施方案调整、审批手续。一些单位还固守着以前的工作模式,没有按照审计通知书、调查了解记录、审计方案的顺序开展工作。

在审计证据和底稿方面,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相关性不够,重要的证据后面没有附相关原始复印件。存在先编写审计报告,后倒挤审计底稿情况,造成审计底稿时间晚于审计报告时间。有的重视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取证,忽视对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等重大事项的取证。此外,由于部分审计人员不细致,致使审计证据间不相匹配。如审计证据反应问题的数量和附在后面的原始记录数量不相符,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反应违规问题的数量不一致。还有的底稿没有相应的证据作支撑,没有按审计工作底稿在前,审计证据在后的要求装订。有的审计底稿无签名,有的签名是打印上去的,不是手签的。有的审计组长对底稿的复核不细致,签名太过简单(属实),无具体意见。有的底稿中审计人员和复核人员均为一人。

在审计文书方面,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未区分清楚,带来后面的定性、处理处罚以及救济途径错误。还有的审计决定写了两种救济途径。有的做出审计处理处罚的事项未下达审计决定。审计决定中有的无定性依据,有的无处理处罚依据。有的审计通知书的依据和审计报告的依据不一致。有的审计报告问题表述不够清楚,对问题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依据引用不当。个别报告中对问题的表述含糊其辞,似是而非,强调写实而不敢定性。有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与审计工作底稿不一致。一方面是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内容缺乏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却不加以反映,且从审计档案中看不到某些违纪违规问题被修改、去掉的轨迹,各级责任划分不清。

审计程序方面。主要是少数通知书没有提前三天送达。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未盖公章且意见超过10天。有的缺少审计组会议纪要。有的审理意见书是空白,未发表任何观念,仅打印签名。有的无审理意见书及审理意见采纳情况说明书。有的审计组会议纪要缺少全体审计组人员签字。有的审计业务会议纪要无领导签字。有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未盖公章。有的征求意见稿无审计组长手工签名。有的审计决定执行结果回单太简单(已执行决定),无被审单位调账、缴库的原始证明凭证。有的档案中干脆缺少执行结果回单。有的审计文书送达回证内容不完整,使用不规范。如:对审计公文送达记载不全,有的只记录了审计通知书的送达情况,而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审计决定或审计报告等重要文书无送达载;有的只有送达人签名,未见收件人签名;有的未填写送达日期。

(三)审计人员的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

审计制度是现行《宪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具有独立性、强制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少数审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积累了一些审计质量上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作为,现场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审计质量控制的惰性同时存在。主要表现为有的报告过于简单,审计力度和深度不够,移送经济案件线索少,且级别低。有的该延伸的重大资金、重点项目和二级单位没有延伸,审计质量不高。大部分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缺乏可操作性, 使被审计单位无法得以落实。有的审计组延伸的范围和空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脚踩西瓜皮,审到那里算哪里”屡见不鲜。审计人员脱离审计方案既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仅局限于散点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审查,最终导致整体审计任务未能完成。大部分报告的审计评价照抄照搬被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缺少经过必需的审计检查、判断和测试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是乱作为,过度审计导致行为失范。个别审计机关认为审计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热衷于“包打天下”。有的无视审计监督职权的有限性,偏离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的基本职责,而在投资审计中对决策权、执行权渗透和延伸。有的对不属于审计监督职权范围内或者评价标准、依据不明确的事项进行了审计评价。有的审计评价前后自相矛盾。如评价中写了“不断服务民生,维护了社会公众利益”和存在的问题“加重百姓负担”前后矛盾。有的超越审计管辖范围而向央企、民营企业的非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有的在无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主观臆断推定当事人涉嫌受贿,查询当事人的个人存款,严重违反审计工作程序,侵犯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如审计体制、审计环境等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外,这里仅从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等角度对当前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思想认识淡化。在当前审计人员少和工作任务重矛盾无法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普遍认为审计程序太过繁琐,费时费力,对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些程序设计思想上持疑问和怀疑态度。还有部分审计人员在多年审计工作中沿袭的一些不规范不正确的做法和习惯难以在短期彻底扭转。少数单位只注重案件线索和审计处罚,忽视规范审计程序,不少单位事后碰上检查时才“修补漏洞”,补充有关资料,检查起来难免顾此失彼。思想认识的淡化必将带来学习的懈怠和滞后。表现情形有三点:第一,对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断章取义;第二,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和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遇到审计处理问题时,有的回避疑点,避重就轻;有的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导致引用法律法规不准,处罚不当;第三,对先进的审计方法不接受不钻研,只会对纸质的账簿凭证进行核查,对计算机审计和先进信息技术找出各种理由拒之门外,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

二是审计执法手段弱化。由于我国法制建设尚在不断完善之中,《审计法》赋予的审计权限,远远不能满足实现审计目的的需要。由于审计机关本身不能采取扣缴、划转等强制措施,审计决定只能依靠被审单位配合执行,如果这些部门出现梗阻,审计处理处罚就不能到位。这一情况的客观存在,致使审计人员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时,大多采取调账、改正等措施,对一些硬骨头,由于追缴困难,程序复杂,则往往绕道走,或轻描淡写,反而容易执行到位。另外,在标准的选择上缺乏统一衡量,主观和经验主义惯性依然强大。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评价的适当性、审计处理处罚的合理性、审计建议的操作性等很多方面,仍然依靠审计人员专业感觉和判断,停留于个人工作经验层面,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选择标准和方法。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同类问题,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定性处理依据和标准,往往判断不一样,影响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客观性,隐含着较大的质量风险。

三是审计质量控制粗化。笔者通过归纳多年来开展审计质量检查及日常审理复核情况发现,虽然各项目审计人员不同,但所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和瑕疵大多雷同,一些简单的程序性、常识性问题屡讲屡犯,这种现象表明当前的审计质量控制尚不能从源头上防范质量问题的发生,三级复核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如在审计复核环节,复核人员有时碍于面子复核把关不严,不认真对照实施方案审查审计目的是否达到,审计程序是否到位,只管签名了事。又如不少基层审计局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法制部门、综合部门和办公室联合办公,审理会议、审计业务会议等集体研究制度不健全、审理人员能力的缺失、精力的有限以及更换的频繁带来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如果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阶段有意隐瞒被审单位违规问题而不取证,“无米之炊”的审理人员拿什么来控制质量呢?

三、提升审计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审计事业迎来发展的“新常态”,作为党和政府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适应审计发展的新常态,用全新思维把握审计发展规律,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创新举措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一)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这在中国审计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是未来审计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更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可从以下三条路径去探索审计职业化制度:一是对新录入的公务员实行严格的审计准入制度。目前审计人员的招录一般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而公务员考试是面向报考各个不同政府部门考生的统一考试,不能体现出审计的专业性。因此,审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报考条件上提出比现有条件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来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规定进入国家审计机关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除具备一般公务员的资格之外,还要取得由国家通过组织考试考核颁发的审计职业资格证书,优化审计人员的职业资质。二是通过加强职业后续教育提高现有在岗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建立侧重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在职培训和专门的业务培训制度,尤其要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律知识的培训,采用讲授式、研究式、实习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法帮助审计人员应对各种挑战,更好完成审计工作。三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助力审计人员的职业晋升。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发挥出最大潜能。要通过建立审计员、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和审计专家五个等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待遇和职业福利,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以法促规,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

审计法制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法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一要帮助审计干部中树立符合审计法治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从业理念,教育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等法规的要求,从基础工作抓起,从每个环节做起,“治审先治权,治人先治己”,围绕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规范审计程序,确保每个审计程序执行到位。二要认真执行《湖北省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审理操作规程》,发挥审理机构的作用,充实法制干部力量,同时赋予法制人员必要的权限,全过程监督审计项目实施,服务审计执法。三要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质量控制各环节主要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认真执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分清各自责任。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因个人主观故意、不作为或过度作为导致的质量事故,要从严追究审计组长、复核人员、审理人员等各级的责任。四要规范审计定性处理标准。在梳理现行适用制度、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对各专业审计常见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做出统一规范。对同一个违法问题,全省引用统一的法规。既减少了用失效法规带来的风险,又符合审计工作规范性的要求。可喜的是,目前省审计厅组织了数名全省法制骨干,正在编写《财政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审计定性与处理处罚指南》一书,并按行政事业审计类、外资审计类、综合类、金融审计类等进行了划分,此举受到审计人员的欢迎,必将大大推进全省审计法制化进程。

(三)以岗履职,不断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凝聚了审计人员的汗水和智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结束时却反响平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审计结果利用不够,没有体现出审计的价值,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一是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仅仅针对表面现象随便提出一些处理意见,而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找出规律,抓住问题的本质,要跳出审计看审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与综合,进而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二是建立健全审计通报制度。利用反腐倡廉会、审计工作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张贴公告、网络媒体等公开审计结果,通过审计成果的辐射作用,形成有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舆论监督环境,起到审计一个,震动一片的目的。三是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查处问题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完善制度健全法制,铲除问题产生的土壤,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因此,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积极建立健全整改跟踪检查机制。认真开展审计回访和整改跟踪工作,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向政府汇报,同时注重与财政、税务、纪检监察、公安、人事等多部门加强协作,借力发力,借势发力,形成整改合力,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通过检查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检查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2.有利于促使政府转变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国民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部门由依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转变为依托市场,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进行间接管理。企业直接面对变化无穷的市场,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可利用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以便进行宏观调控。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依靠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监管,促使注册会计师增强职业风险意识,讲求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

3.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行为及活力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加强社会审计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由于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所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社会审计行业拥有一批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能根据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提供包括股份制改造、代理记帐和设计会计制度、税务代理、资产评估以及管理咨询在内的各类专业服务。

4.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审计在资本市场车际化发展趋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为改善投资环境,帮助外国投资者了解我国的投资政策,承办可行性研究、税务代理、工商代理等业务;

第二,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法定审计,维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依法对中方为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投入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根据国际惯例,对境外上市或直接融资的国内企业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协调国内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我国社会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1.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独立审计的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准则,是社会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依法独立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和发表审计意见的专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取决于制定机构、发布机关的法律地位,体现了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的拟定机构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和发布机关为政府主管行政机关,而解释权又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以,这些准则和公告属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的双重性质。执业规范指南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并公布施行,只具有行业自律规范性质。

2.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围绕这些内容从社会道德角度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提出了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一般原则,如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过程中,应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的原则、回避制度等等。

3.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的生命线。以质量为本,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是社会审计行业的立足点。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执业质量,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为指导事务所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立了基本原则,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了阐述。

4.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

为了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不断接受职业后续教育。职业后续教育基

本准则明确了建立职业后续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职业后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以及检查和考核。

职业后续教育应贯穿于注册会计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无论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还是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应按照职业后续教育制度基本准则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根

一、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集于一身,使审计关系中委托人形同虚设

从原理上来说,审计关系的形成,是由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构成的,缺少任何一方,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将不复存在。在理想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东与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契约关系,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形成监督和制约。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存在“一股独大”等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不但不能对公司经营者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相反,公司的董事会常常就是公司的管理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且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关系结构,使审计失去了客观公正的基础。这种情况下,事务所要么保持执业道德和声誉放弃市场,要么为了生存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在两难的境地下,很多事务所选择了后者。

(二)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使审计不可能客观公正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税务咨询、法律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其初衷是希望借助注册会计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规范被审企业的会计业务和依法纳税等。但会计师事务所过度地介入被审企业的业务活动,必然会将两者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安达信对安然的审计,就形同用自己的一只手去审计监督自己的另一只手,自然不可能具有独立、客观和公正性。

(三)审计人与被审企业的长期审计关系,使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形成了“利益合作”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企业之间的合作时间过长,导致了被审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形成了对彼此都有利的“固定”关系,双方一般都不愿轻易更换合作对象。因为一旦重新选择,对双方尤其是会计事务所而言会增加新的“投资成本”。作为注册会计师个人,与被审企业之间则形成了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一个注册会计师跳槽,事务所往往会损失一批客户”的现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四)法律监管上的严重不足

注册会计师协会自设立以来,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本身就存在着利害冲突。因限于人力和财力,各监管机构除了少量抽查外,一般不对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而是主要依靠审计业的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监管机构只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进行追查,因此绝大多数违规审计案件都是在大公司突然破产后才牵扯出来的。正因为如此,虽然违规审计会面临很大风险,但因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使违规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才会出现如此之多敢于铤而走险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改进现行审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薪酬基金,以确保独立董事薪酬的独立性;设立以独立董事、监事、少数股东代表为成员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报酬,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二)限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将审计和非审计业务分开,同一家事务所不能在被审企业同时开展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单位兼职,这样可防止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业务涉足过深,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或因为同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

(三)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

为防止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们与被审企业的关系过于熟稔,应建立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轮换制,以便于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及注册会计师个人在同一被审企业的执业年限。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不宜超过5年,而一个注册会计师连续审计同一个企业的时间则以不超过3年为佳。因为期限定得过长,会影响审计独立性;而期限定得过短,注册会计师更换过于频繁,会影响企业和事务所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管处罚力度

事实证明,要求审计行业进行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的国际惯例存在着巨大缺陷。所以,应当设立一个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之外的监管机构,由会计人士和非会计人士组成,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和制裁。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引入刑事处罚措施,使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能按照既定的职业道德去行事,不做违法、违规的事。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随着近年来会计审计行业丑闻的不断发生,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已成为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诚信教育,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对其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要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首先,高校应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其次,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聘用时增加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第三,注协和事务所对在职注册会计师进行后续教育时,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并作为年检的一项重要内容。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制度建设,在已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职业道德的具体准则,使之更具操作性。使遵守职业道德成为每一名注册会计师的自觉行为。

下载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部队管理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也就是武器装备管理。所以说,武器装备管理是部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

    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政治工作在税务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调到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党建要搞好,基层组织是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按照安办[2007]12号文件通知精神,我于4月3日至4月15日,带领纪委及有关部门......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党建要搞好,基层组织是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按照安办[2008]12号文件通知精神,我于4月3日至4月15日,带领纪委及有关部门同志,......

    当前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不平静的养猪业让人们心有余悸,日趋复杂的猪病给人们造成极大分恐......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企业层级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强、完善各业务环节、企业各层级之间内控制度的建设,而公司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