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SGZ0004-2007特种设备体系基本要求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Manufacture , Installation , Alteration and Repair of Special
Equip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7年8月8日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前 言
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中国特检中心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总结了近几年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草案。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2006年12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6〕69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并同时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根据社会征求到的意见及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的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报批稿。2007年8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要求规范了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明确了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建立规范、科学的具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要求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张军、沈勇、吴综述、马殿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田锋 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 张建华 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评审中心 张西庚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 陈勇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祖瑞先 上海交通大学 张晓峰 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刘静 北京燕山石化建安公司 赵棣
目 录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1)附件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第一条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适用于特种设备(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三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二)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有效控制;(三)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四)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能够独立行使职责;
(五)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职责、权限及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口明确;
(六)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七)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
(八)满足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是承担安全质量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管理层中应当任命1名质量保证工程师,协助最高管理者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任命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
(二)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是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聘用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其任职条件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单位;
(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兼任两个管理职责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第五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性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等。质量保证手册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根据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1.3 职责、权限
规定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负责,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应为在管理层中成员且具有与所许可项目专业相关的知识,对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任命质量控制系统(如设计、材料、工艺、焊接、机械加工、金属结构制作、电控系统制作、热处理、无损检测、试验、检验、安装调试、其他主要过程控制系统等)责任人员,明确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以及需要独立行使与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各质量控制系统之间、质量保证工程师与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1.4 管理评审
每年至少应当对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工艺卡、操作规程等,下同)、质量记录(表、卡)等
2.1 质量保证手册
质量保证手册应当描述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术语和缩写;(2)体系的适用范围;(3)质量方针和目标;
(4)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5)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2.2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与质量方针相一致、满足质量保证手册基本要素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2.3 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
作业(工艺)文件(通用或者专用)和质量记录应当符合许可项目特性,满足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
2.4 质量计划(过程控制表卡、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
质量计划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设备)安全性能,能够依据各质量控制系统要求,合理设置控制环节、控制点(包括审核点、见证点、停止点),满足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和申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计文件应当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3)按照相关规定需要设计验证的,制定设计验证的规定;(4)设计文件修改的规定;
(5)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对外来设计文件控制的规定;
(6)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型式试验等有规定时,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材料、零部件控制
材料、零部件(包括配套设备,下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明确对分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对分供方进行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编制分供方评价报告,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等),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分供方,应当对分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2)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控制,包括未经验收(复验)或者不合格的材料、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等;
(3)材料标识(可追溯性标识)的标识编制、标识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4)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与保管,包括储存场地、分区堆放或分批次(材料炉批)等;(5)材料、零部件领用和使用控制,包括质量证明文件、牌号、规格、材料炉批号、检验结果的确认,材料领用、切割下料、成型、加工前材料标识的移植及确认,余料、废料的处理等;
(6)材料、零部件代用,包括代用的基本要求及代用范围,代用的审批、代用的检验试验等。作业(工艺)控制
作业(工艺)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作业(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包括通用或者专用工艺文件制定的条件和原则要求;
(2)作业(工艺)纪律检查,包括工艺纪律检查时间、人员,检查的工序,检查项目、内容等;
(3)工装、模具的管理,包括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及检验,工装、模具的建档、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焊接控制
焊接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RT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等;
(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
(6)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资格、范围及人员资格的确认,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且形成评价报告,对分包方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和确认等。理化检验控制
理化检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理化检验人员培训上岗;
(2)理化检验控制,包括理化检验方法确定和操作过程的控制;
(3)理化检验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结论确认、发放、复验以及试样、试剂、标样的管理等;
(4)理化检验的试样加工及试样检测;
(5)理化检验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且形成评价报告,对分包方理化检验工艺、理化检验记录和报告审查和确认等。检验与试验控制
检验与试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依据、内容、方法等;
(2)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包括前道工序未完成所要求的检验与试验或者必须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未签发和确认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的规定;
(3)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如出厂检验、竣工验收、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包括最终检验与试验前所有的过程检验与试验均已完成,并且检验与试验结论满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4)检验与试验条件控制,包括检验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介质、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等;
(5)检验与试验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的标识控制;
(6)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型式试验或其他特殊试验规定时,应当编制型式试验或其他特殊试验控制的规定,包括型式试验项目及其覆盖产品范围、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结论及其他特殊试验条件、方法、工艺、记录、报告及试验结论等;
(7)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控制,包括检验试验的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和确认等,检验试验记录、报告、样机(试样、试件)的收集、归档、保管的特殊要求等。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1)明确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过程;(2)任命其他过程控制责任人员,明确其职责、权限;
(3)其他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特殊控制要求、过程记录、检验试验项目、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
注:其他过程是指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特别控制的过程。如爆破片的刻槽,球片的压制,封头的成型,锻件加工,容器的表面处理,缠绕容器的缠绕或绕带,无缝气瓶的拉伸成型、收口、收底、瓶口加工等,溶解乙炔气瓶的填料配料、蒸压、烘干等,缠绕气瓶的纤维缠绕、烘干、固化等,医用氧舱的安装、通信系统、电器系统、照明系统、供排气系统等,锅炉管板与烟管、汽包与下降管的胀接过程,锅炉安装调试,非金属管件、管材的挤出成型等,锅炉压力容器等用钢板生产过程中的炼钢、连铸、模铸、加热和热处理、压力加工及成品精整等,金属管件的弯制、成型等,阀门装配测试过程,压力管道安装中的穿跨越工程、阴极保护装置安装、通球扫线、防腐、隐蔽工程等,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及整机的安装调试,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安全部件的制作和检验、金属结构制作,批量制造产品的批量管理等。
对于许可规则(条件)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明确规定的其他过程控制中的主要控制过程,应当单独作为一个基本要素做出专门规定,其他一般性的过程控制可以在作业(工艺)控制中规定。对于某些许可项目,如果没有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等要求的,可以不进行专门规定,而将许可规则(条件)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主要过程控制列入。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控制,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2)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
(3)接受监督检验,包括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实施监督检验的要求时,制定接受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规定,明确专人负责与监督检验人员的工作联系,提供监督检验工作的条件,对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监检工作联络单》、《监检意见通知书》的处理内容等;
(4)做好特种设备许可证管理,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特种设备许可情况(如名称、地点、质量保证体系)发生变更、变化时,及时办理变更申请和备案的规定,特种设备许可证及许可标志管理规定,特种设备许可证的换证的要求等。
(5)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按照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和社会提供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设备及其过程的相关信息,以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设备的情况等。
第二篇:C-TPAT反恐体系基本要求
C-TPAT反恐体系基本要求
一、Business Partner Requirement 商业合作伙伴
1、海外制造工厂必须制订一个书面的与能证实的程序来选择商业合作伙伴(包括货柜运输商/其他的制造生产商/分包商/原料供应商/卖主);
2、基于文件性的风险评估非C-TPAT伙伴是否达到最低安全要求标准;
3、对于这些商业合作伙伴与C-TPAT要求的符合性证明(货柜运输商/制造商/吊装承运商/码头/贸易商等),海外制造商需要有文件性材料(C-TPAT证书/SVI number等)来识别。
二、Physical Security 实体安全 围栏:
1、围墙必须是包围整个闭合区域的;
2、货物处理及储存区域应有周界围栏保护,货物处理区应有内部围栏以间隔国内、外,高价值及危险货物。所有围栏必须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及损坏情况。大门及门房:
1、围墙或栅栏的缺口处必须设立大门;
2、大门能很好的上锁;
3、大门数目须降至最低以便出入安全管理;
4、机动车或人员出入的大门必须有人把守或监控; 停车:
1、车辆停放区域有足够的灯光照明;
2、员工车辆/私人车辆必须远离装卸区域,并与装卸货车辆分开停放;
3、工厂由于区域原因,无法在装卸门附近建立禁止停放区域,必须使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法:A)在装卸货物时将私人车辆移走;B)如果不能将车辆移走,可使用标准的简易隔离墙将装卸区域封闭; 建筑物结构:
1、建筑物使用坚固的材料防止和抵御外界非法入侵;
2、定期检查及维修以确保结构的完整性;
3、所有1F的窗户需要有防盗装置,防止从外面打开。锁闭装置及钥匙管理:
1、建筑物所有连接外面的门、窗、出入口处围栏都必须装有有效、适当的锁具,钥匙要专人安全的管理,管理人员或保安人员有一套完整的钥匙;
2、当建筑物内没有人时,所有的门与窗户都要上锁。照明:
1、以取代照明灯,工厂可使用安装在建筑物四周外部的强光照明灯来照亮整个区域;
2、在一些地方,部分工厂共用一个建筑,在走廊作为出入口的地方必须提供足够的照明;
3、企业内外包括:出入口处、货物装卸及仓储区域、围栏及停车区域必须提供适当的照明。仓库储存:
1、仓库内的危险的材料/物品需要进行标注与隔离,通往这些区域必须进行限制,如必要,危险物品需进行二级保护;
2、国际与国内货物必须分开存放,并标记;
3、高价值的货物储存在仓库内独立的区域,并明显增加安全措施;
4、相互不容的货物需要放在不同的物理区域,如不同的房间或用隔离设施进行隔离。报警系统及录像监控:
1、报警系统及视象监控应该用以监控周界处及阻止货物处理及仓储区域的非法入侵;
2、工厂装置有效的保安系统以防范和阻吓非授人员在非工作时间内进入货物装卸和存放区;
3、进出口、紧急出口、装卸货区的出入口、拖车和集装箱的装卸区以及货物存放区需利用警报系统或CCTV进行监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进入;
4、如设立保安人员站岗的,应对此岗位的任务和工作进行文件记录。
三、Access Controls 门禁控制 员工身份识别:
1、每位进入的员工必须能被识别,可使用下列任一种识别方式:A)一名保安人员或管理人员在进出口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证进行检查;B)员工通过身份识别卡通过受限制的进出口;C)员工用钥匙/密码/密码卡通过受限制的进出口;D)进出口使用远程CCTV与对讲机来签别员工身份;E)生物识别技术;
2、已经离职员工的相关证件的处理。工作证件:
1、作为最低要求,必须发放给所有员工一个带有姓名、职位、部门与照片的工作证件/挂牌;
2、员工在工厂内所有时间都必须佩带工作证件/挂牌;
3、员工应被告知工作证件何时需要佩带及佩带位置。访问登记:
1、采访人员需出示身份证/或带照片的有效证明,安全人员应对证件进行鉴别;
2、当身份被证实,访问者必须被登记;
3、访问者需要佩带访客证件/挂牌,并能很容易区别于公司的员工;
4、到达的物品或信件要在发放前进行周期性的排查。访客监控/陪同:
1、外部人员在厂区访问时需佩带访客证,并有工厂授权人员陪同/监督(程序取决于来访人员的情况);
2、长期在工厂内活动的访客(如施工人员)需要办理临时工作证件;
3、盘问及驱逐非授权人员,必须制定如何发现、盘问及辨认非授权/身份未明人员的程序。重点部位的控制:
1、包装/仓库/装运/集装箱停放区域必须与其他区域分开,进入这些区域需有相关程序进行授权与识别;
2、包装/装运区域必须限制员工在这些地方的穿越行为;
3、工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来对重点区域进行控制:A)通过设立一个保安人员门岗来检查进出入这些区域员工的工作证/挂牌是否得到授权;B)通过一个物理设备进行限制,如需要钥匙、磁卡、密码、生物识别等的围栏/门/转门;C)一个CCTV监视的系统。
四、Container Security 货柜安全
1、工厂需要制订相应的程序确保进出货物的安全;
2、工厂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达到要求:A)选择一个代表负责在货运时的全程陪同;B)通过与目的地确认货物到达时间;C)签署安全监督协议的专业货运公司;
3、陪同护送程序,并且护送人员需要在运送过程中配备与工厂联系的联络设备(如手机);
4、货物监控程序需要被制定,需要监控当货物在供应链上运送,并掌握与记录到达时间。
5、在集装箱装货前需要对集装箱进行检查;
6、在装柜过程中需要有人全程监督;
7、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装柜区域;
8、集装箱使用高性能封条;
9、记录与跟踪货柜的安全。
10、必须制定装货前查验货柜/挂车(拖车)完整性,包括柜门的锁闭装置的可靠性的书面程序;
11、货柜封条:必须制定关于满载货柜如何加封的书面程序包括如何辨认不安全封条/货柜并向美国海关或相关当局报告的程序;
12、只有指定的人员可以分配到货柜封条以确保其完整性;
13、货柜存放要求:A)货柜必须放置在专门的安全区域以防止非授权的入侵;B)必须制定如何报告及防止货柜放置区域的非授权入侵的程序。
五、Personnel Security 人事安全
1、需要有书面的招聘程序/指引;
2、所有雇员都需要填写简历/申请表;
3、人事经理与部门经理需要对应聘者进行面谈;
4、所有调查都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内;
5、求职申请资料,如工作经历及介绍人必须在聘用前查验。
6、工厂对所有员工的身份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7、复印件与员工档案一起保存。
8、必须制定对离职人员的工作证、工具、钥匙及系统进入权限的移交/解除的程序;
9、将每天离职的人员名单交给保安处。
六、Security Training And Threat Awareness 安全培训与警觉意识
1、全员(不仅是安全人员)都需要进行基本安全教育培训;
2、帮助员工保持货物完整性,辨识内部威胁及加强门禁管理方面详细的培训也应提供;
3、培训员工关于如何辨识情况及如何报告的政策(如设立举报热线)
4、公司应对收发货区域员工包括收发邮件的员工提供额外的安全意识的教育;
5、公司应鼓励员工举报。
七、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信息/资讯安全
1、系统必须使用那些需定期更换密码的独立指定帐号;
2、必须制定书面的IT安全政策、程序和标准并向员工提供相关培训;
3、船务系统密码与进入系统权限必须被设置,并确保安全;
4、必须制定一个可以IT系统的权限与指导文件(如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可以使用?)
八、Procedural Security 程序安全
1、必须制定关于供应链上的货物运输、交收及仓储保安措施的书面化程序;
2、必须制定程序以确保所有货运清单上的资料清晰、完整、正确及防止调换、丢失或错误信息。(文件管理必须包括电脑授权及电脑资料的保护措施。)
3、为确保收到的进口货物的完整性,必须制定程序确保生意伙伴送达的货物资料的准确与及时。确保货物的装船单据及其它文件的完整,并制定程序查验装船重量、标签及数量的准确性;
4、抵达的货物应该与货物清单上的资料核对。货物应该准确描述,称重、标签、记号、点数并查验。准备发出货物应该与订单或送货单上资料核对;
5、送货或收货司机的身份在货物收发货前必须核实;
6、货物所有缺失、超重及其它明显差异或异常的情况必须展开调查。如发现非法或可疑活动必须报告海关或有关当局;
7、确保封条安全与符合安全的程序,包含报告程序。
第三篇:特种设备体系各责任工程师职责
3.质量控制责任工程师的职责和权限
3.1.法定代表人(或授权总经理)
3.1.1贯彻执行国家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公司的质量工作和产品质量安全负全责;
3.1.2制订和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和发布《质保手册》;
3.1.3为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保证体系的建立、保证和实施,配置必须的组织机构和资源。聘任质保工程师和各质量责任工程师,规定各责任人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3.1.4经常听取有关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工作的汇报,了解企业的质量动态。
3.1.5授权质量保证工程师、检验责任工程师独立行使产品检验的职能,保证其检验工作不受任何部门或个人的干扰,正确行使鉴别、报告的职能; 3.1.6仲裁企业高层有关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争议与分歧;
3.1.7主持召开公司质量会议,亲自处理特大质量事故,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惩处质量事故的责任者;
3.1.8主持或授权质量保证工程师主持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3.2.质量保证工程师
3.2.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及分解目标,领导质量保证体系及围绕质量保证持续有效地开展所有质量活动,并对产品的制造质量负责;
3.2.2组织编制(或)修订《质保手册》等质量体系文件,并负责审核《质保手册》和批准第三级文件;
3.2.3组织质量保证系统学习,并贯彻国家的有关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及本企业《质保手册》等质量体系文件;
3.2.4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主持质量保证体系的内部审核,负责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5指导质量保证部门建立健全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系统,按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负责对质量保证信息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传递和应用、统计和分析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3.2.6召集质量分析会,组织力量解决潜在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处理重大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部门及个人;
3.2.7负责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鉴定评审机构和型式试验检验机构的联系;
3.2.8行使质量否决权,有义务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反映质量问题;
3.2.9对各质量责任工程师的业务工作,负责其业务指导、质量教育、质量培训、业务培训、业务考核和工作评价;
3.2.10负责企业内控标准的编制,审定和批准技术文件及通用工艺文件,并对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的正确性负责;
3.2.11按照《质保手册》和第三级文件,负责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3.3.工艺责任工程师
3.3.1负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体系工艺系统的质量控制,并审定有关工艺过程文件,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负责,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3.3.2熟悉国家有关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法规和标准及本企业《质保手册》,并指导和监督本系统人员正确的贯彻执行;
3.3.3组织制订(或)修订并实施《工艺控制程序》;
3.3.4指导工艺人员的业务工作,评价和考核工艺人员的工作质量;
3.3.5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工人正确执行工艺和帮助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3.3.6负责组织工艺过程的纪律检查,制止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 3.3.7参与工艺文件、材料代用会审、参加质保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 3.3.8承办有关的质量保证工作。3.4.材料责任工程师
3.4.1 负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材料系统的质量控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3.4.2熟悉国家有关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制造许可产品的相关标准及本企业《质保手册》,并指导和监督本系统人员正确的贯彻执行; 3.4.3 组织制订(或)修订并实施《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 3.4.4负责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并督促按计划完成采购任务;
3.4.5审阅购进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复验材料的复验报告,并对其质量与有关标准的符合性作出结论,签署材料检验入库通知单,对不合格材料提出处理意见;
3.4.6按照《材料、零部件控制程序》,负责对原材料的采购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3.4.7负责会同技术、工艺、检验、工序质控责任人,评价供方的质保体系运行情况、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并汇总合格供方名录;
3.4.8履行《合同法》,负责审查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 3.4.9对经本人审核的技术文件及报告的正确性负责。3.4.10承办有关的质量保证工作。3.5.检验责任工程师
3.5.1负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检验与试验系统的质量控制,并接受质量保证工程师和第三方检验机构驻厂代表的监督检查;
3.5.2熟悉国家有关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法规和标准及本企业《质保手册》,并指导和监督本系统人员正确的贯彻执行。
3.5.3组织制订(或)修订并实施《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及《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3.5.4指导、检查、监督检验人员采用正确的检验、测试方法; 3.5.5检查(或)抽查检验及测试报告和质量记录,作出正确的质量判断; 3.5.6审批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 3.5.7解决检验工作中的检验技术问题;
3.5.8指导、协调检验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评价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检验人员的奖惩意见;
3.5.9经常向上级报告企业的质量动态,为其进行质量决策提供依据; 3.5.10审定产品质量证明书;
3.5.11对经本人审核且签章的检验文件及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3.5.12对错检、漏检造成的质量事故和批量报废负责;
3.5.13负责对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实施监督检验。3.5.14参加质保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承办有关质量保证工作; 3.6.设备责任工程师
3.6.1负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体系设备系统和检测仪器系统的质量控制,负责设备、模具和检测仪器管理制度的编制,并接受质量保证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3.6.2组织制订(或)修订并实施《设备与检测仪器控制程序》;
3.6.3要求并组织本系统人员学习且熟悉《质保手册》、《设备与检测仪器控制程序》及《设备、模具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等质量体系文件,并督促设备管理员对生产设备、工装模、夹具、检测仪表进行控制管理。
3.6.4负责编制设备的采购计划;并负责安装、调试、验收、签名确认验收报告和档案管理;
3.6.5审定设备操作规程,组织设备技术状况检查,并签发检查报告,负责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的质量记录的收集和归档;
3.6.6 负责设备中、大修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负责设备停用、报废的审核管理; 3.6.7制止违章操作,停止使用带故障运行设备,建议处理重大设备事故的责任单位(或)个人;
3.6.8负责对设备质量信息、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6.9承担有关的质量保证工作。3.7.计量责任工程师职责
3.7.1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保证公司的计量和测量设备的周检率,完好率、配备率达到一定的需求;
3.7.2负责保管好所有的检测资料,数据提供要及时,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检测原始记录要齐全;
3.7.3负责建立全公司的计量和测量设备的台帐和整理、保管技术资料;
3.7.4负责制订计量管理文件和有关技术措施,及时解决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权督促。
3.7.5 负责检测仪器委外送检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负责检测仪器停用、报废的审核管理;
3.7.6负责编制检测仪器采购计划;并负责安装、调试、验收、签名确认验收报告和档案管理。
3.8.挤出工序责任工程师
3.8.1负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制造系统的挤出工序质量控制,负责编制生产指令,并组织检查、落实;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3.8.2负责严格执行挤出工艺技术文件,对挤出生产的管材产品质量负责;
3.8.3按照《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负责对挤出产品生产过程的标识和可追溯性进行控制和管理;
3.8.4按照《不合格品(项)控制程序》,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管理,并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3.8.5按照《车间管理制度》,负责生产现场定置管理、文明生产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追溯体系建设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追溯体系建设方案
特种设备的管理涉及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特种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一个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即特种设备追溯体系),在平台的框架下建设多个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确保我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具有积极促进和重要保障作用。
一、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危害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同时还引起人民群众信任危机,损害了质监系统公信力。
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维护保养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是造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涉及到的不仅仅只有产品本身的质量或其附件的问题。如果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管理等多方面不符合规定,或相关产品本身质量不合规定,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特种设备发生安全事故。使用单位购买特种设备过程中,往往会只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进行把控,而忽略产品相关附件质量等问题,致使合格的产品产生风险隐患。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多发,特种设备追溯监管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我区特种设备已建立起集监察、检验系统、电梯应急
— 1 — 处置服务平台、车用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的可追溯体系。但是大多系统都是单一形式,没有达到统一整体的分析、研判作用,社会公众很难查询到相关特种设备的具体信息,质量监督部门也很难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追溯体系对全区的特种设备进行规范和管理。
二、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整治力度的增加,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得到了曝光,建设特种设备及相关产品的追溯监管平台的,可以更好的完善追责制度和召回管理体系。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将开展特种设备和危险品追溯体系建设列入工作目标,明确提出“以电梯、气瓶等产品为重点,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对电梯产品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检验以及气瓶产品的制造、充装、检验等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追溯体系。以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等产品为重点,开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销毁全过程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与企业隐患— 2 —
排查治理系统联网的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配套监管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93号),明确了由自治区质监局负责开展特种设备追溯体系建设。以电梯、气瓶等产品为重点,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对电梯产品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检验以及气瓶产品的制造、充装、检验等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追溯体系。
建立内蒙古特种设备追溯体系,是落实国家、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互联网政务监管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建立内蒙古特种设备追溯体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贴合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政策导向。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目前,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和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全局性统筹规划,各层级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高,投入不均衡不持续,运用水平不高,存在个别地区重复建设和低使用率并存问题。二是现有特种设备系统之间各自独立,分析、处理和研判仅停留在某一项设备,无法实现共联共享和综合应用。
构建全区统一的特种设备追溯体系,可有效避免二次投入造
— 3 — 成的资源浪费,形成自上而下、互联互通的全区特种设备“一张网”,并可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为使用单位、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料查询、安全风险预警、产品质量评价、信用评价等社会服务,帮助使用单位、社会公众选择、购买优质特种设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社会效益分析
有效推动特种设备行业企业积极性,形成有效的自律推进机制形成行业性示范品牌,提升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有质可循的专业化服务。
推进追溯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对接,打造严密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链条。发挥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作用,创新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监管模式,探索实施产品全过程智能化“云监管”。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完善预测预警机制,严防重要产品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完善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立智能化的质量安全投诉、责任主体定位、销售范围及影响评估、问题产品召回及应急处置等机制,调动公众参与质量安全和公共安全治理的积极性。
(四)项目可持续性分析
通过建设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追溯体系,可进一步消除电梯、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等事故隐患,及时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解救事故人员,提高相关特种设备运行管理和运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提升我区特种设备信息化总体水— 4 —
平。提升检验水平,减少因特种设备事故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并将可追溯管理作为行政许可评审监督内容之一,发挥政府督促引导作用。
三、主要内容
坚持以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追溯为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标准规范,创新推进模式,强化互通共享,建设覆盖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追溯体系,促进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提升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安全监管工作决策科学化水平。
(一)统一特种设备数据平台
统一优化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平台,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基础数据,按照国家现行《特种设备目录》,依据《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TSG Z0002-2009)推动构建一个包含全区特种设备的设备主题数据库、单位主题数据库、人员主题数据库、事故主题数据库信用信息、动态信息的综合数据库。建立全过程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产品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检验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生产、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验、监察各环节设备信息的互通互联,将追溯管理作为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内容之一,通过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一个网络控制中心
— 5 — 在建立完善动态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搭建自治区特种设备数据中心,实现全区各级监察、检验系统数据库联网管理。各级数据统一汇总上传至自治区数据中心,充分发挥特种设备技术检查中心职能,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实现全区特种设备统一分析研判,找准问题命脉,达到精准监管防反弹,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电子标签识别管理
利用RFID电子标签或二维码及射频识别技术为在用特种设备配备“身份证”,通过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利用网络化电子标签查询系统的后台支持,开发电子标签识别系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联网扫码,在设备现场获取设备详细信息,同时记录扫码人员和扫码时间。为监察人员、检验人员和使用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便捷的管理工具。
(四)四个专业信息管理系统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智能系统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智能系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的主要工具软件,系统将基于统一的特种设备数据库进行开发,实现特种设备的施工告知、使用登记、单位与设备管理、安全监察、查询统计和GPS地理信息等各种功能。基于统一设备数据平台,实现监察系统与检验系统数据无缝对接。该系统将检验信息实时推送至监察部门,对各级监察部门监— 6 —
察信息的精准下达与信息反馈进行精细设计,实现监察信息的精确投放,使监察人员有的放矢,解决监察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对基层监察人员的监察任务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高监察效率。
2、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是构建平台的基础,系统设计业务受理(报检)、派工、检验、出具报告、检验信息上报和查询统计等多个模块的功能,通过系统的运行,对特种设备数据库进行不断的动态更新,为平台中的其他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特种设备使用综合管理系统
特种设备使用综合管理系统是使用单位对注册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系统。实现注册设备信息查询,掌握本单位在用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安全状况,与监察、检验系统联网实施设备注销和停用申请、报检、使用维保记录填报等功能,与监察、检验系统数据实时同步更新,提高使用单位与监察部门和检验机构的办事效率。
4、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管理系统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管理系统是为生产单位定制的,提供与监察检验信息对接的软件系统。同时为企业提供产品跟踪、人员管理、施工告知、监检申请、责任人变更申请等功能。通过系统数据传递,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及时掌握生产单位体系运转、变更情况,网上受理施工告知和检验申请,实时掌握生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运行状态,运用大数据分析为生产单位提供改进工艺、设
— 7 — 备参数等信息,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四、特种设备追溯体系功能的实现
结合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基于现有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检验系统、电梯远程监管平台、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的经验,建设我区特种设备追溯体系。
(一)软件系统的开发
特种设备追溯体系中的四个软件系统(包括子系统)都基于统一的设备数据库进行开发,各系统(包括子系统)根据专业需求做详细的功能设计,并且为相关系统的接入做好接口。功能设计完成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中标的软件公司进行编程开发。
(二)硬件设施
所有的系统软件置于网控中心服务器上,需配备16台服务器。
(三)资金概算
追溯系统费用概算1000万元,计划在今后三年列入预算分批投入。
第五篇: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第一条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改造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适用于特种设备(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三条 特种设备制造地、安装、维修、改造单位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质保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有效控制;
(三)质量方针发、质量目标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