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9: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第一篇: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介绍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部署,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物联网产业,2010年,我市制定出台了《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提出了“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和“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一高地”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产业重点、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明确了具体推进措施。《规划》的出台,为科学构建我市物联网产业体系,快速推动产业聚集,引导企业按产业内在规律形成上下游关联、研发与制造互动、生产与应用呼应的物联网产业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作为国内首个中心城市制定和发布的物联网产业规划,《规划》的发布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业界的普遍好评。

同时,为发挥示范应用的带动作用,促进《规划》的实施, 我市制定了《成都市物联网示范应用工作方案》,提出按照“以用兴业,以用引智,以用引资”的原则,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重点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等领域选择具备条件的应用重点开展示范。通过应用示范,探索形

— 1 — 成物联网应用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着重在关键技术与感知设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应用组网、技术标准验证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物联网产品制造方面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在物联网应用服务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201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相关部门、有关单位、企业共同努力,以《规划》落实为主线,以项目推进为重点,着力抓好产业载体和共性平台建设,着力开展示范应用,着力招大引强,稳步推进了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领导协调体系方面,为加强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刘超同志任组长,副市长白刚同志、刘仆同志任副组长的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规划》实施效果的考核评估,组织研究加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审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工作方案,协调、研究相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包括17家市级部门和成都高新区、双流县两个产业布局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具体承担日常事务工作。高新区和双流县也相继成立了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 — — 2 挥、协调机构。

产业协作体系方面,组建了成都物联网产业联盟,这是国内第一个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物联网产业联盟。联盟成立后,迅速与国内相关机构建了联系,并对联盟企业的基本情况、技术和产品情况进行梳理,对我市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产品和产业协作进行关联分析,帮助联盟的90余家会员单位建立产业协作关系。

专家咨询体系方面,组建了成都市物联网特聘专家顾问组,聘请中科院院士王曦、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等24位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顶层设计、发展战略把脉支招。

第二,打造了产业发展中心平台

2010年9月,高新区支持和指导企业组建成立了“成都高新物联网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和“成都高新区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12月,由市科技局、双流县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合作共建的成都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挂牌成立。“三中心”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了平台作用。成都高新物联网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向省科技厅申报省级工程中心,同时组织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中药溯源系统等20余项物联网应用工程的总体研究和方案设计。成都物联网

— 3 — 信息安全中心依托成员单位三零集团完成国家级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的申报工作,旗下卫士通公司已获准进入国家传感网络标准工作组和国家商用密码应用技术物联网专项组,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一种物联网数据汇聚及信息反馈的安全方法”和“一种物联网安全感知汇聚设备”的专利申请。成都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发挥中科院科研优势,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健康三基网底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与应用示范等项目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第三,加快了产业载体建设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高新区将天府软件园四期A1号楼划作高新区物联网产业科技园,重点打造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孵化载体,并积极推进一园多点的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完成天府软件园四期A1号楼土建施工,形成3万平方米物联网产业载体面积;完成物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园主体工程,形成10万平方米物联网安全产业载体面积;加上已建成的孵化园、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等载体资源,一园多点的布局正在形成。同时,启动新川科技园的物联网专业园区规划和物联网产品与应用演示体验、交流、培训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

双流县规划了3.5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园,重点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已完成3.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 — — 4 控制性详规和2680亩拆迁安置工作,进入园区能源等配套规划、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和物联网孵化园的规划设计阶段。完成园区主干道--工业大道延伸线、物联网大道路基等基础工程建设,华阳迎宾大道延伸线将于12月底前建成通车。

第四,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实施

一是推进已签约项目启动建设。2010年双流县签约项目7个、协议投资116.3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4个,投资金额51.5亿元,总用地面积1050亩,完成310亩用地指标申请工作。其中,成都嘉石、嘉纳海威和雷电微晶公司微晶园物联网高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成都慧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安全产业园项目完成总平面图设计,报批后启动建设;感知中国(成都)中心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成都创伦仪表有限公司智能仪表项目已完成建设施工图,办理相关手续启动建设。

二是促进在谈项目尽快落地。中航613所与电子科大合作的非制冷红外传感器产业化项目进入可研设计阶段,并就正式投资协议与双流进行沟通;大唐电信项目初步确定落户双流县,相关投资细节正抓紧磋商;曙光公司云计算中心迁址扩建与双流县就项目选址、用地等初步达成一致。

三是完成一批新签约项目。今年上半年,双流县新签约物联网项目投资协议7个,协议投资11.68亿元。

四是瞄准物联网龙头企业,招大引强。重点推进美国思科公司“视频云”项目在成都落地;继续跟踪促进GE传感器制造及欧姆龙研发项目。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的沟通,争取在成都部署物联网和云计算全国基地。此外,高新区重点跟踪中山达华、航天恒星等公司,就智能卡、智慧物流项目进行洽谈。双流县走访、对接曙光公司等50余家物联网、云计算企业。市投促委重点锁定威宝科技、希华电子、欣技资讯等台湾企业,吸引台资物联网产业上下游企业来蓉投资。

五是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网络覆盖工程,重点推进3G+WiFi的无线宽带建设和光纤网络覆盖工程,提升物联网应用的网络支撑能力;加快构建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与灾备体系,重点推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的IDC(数据中心)基地布局成都;加快构建云计算产业体系,在继续抓好曙光云计算中心、万国数据中心等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支持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计算、存储、安全、传输资源在云计算模式下的IaaS、PaaS、Saas服务。

— — 6

六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高新区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创新应用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和引导,已聚集物联网企业70家,实现产值65亿元。其中,华气厚普LNG加气机及LNG加气站成套设备、新源现代物流园区综合信息系统、顺康电子新型温度传感器、阿艾夫2.4G有源RFID芯片等物联网企业和项目,在国内外同类企业和产品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双流县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筹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开展感知健康舱联网试点、成都千嘉物联网研究院检测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企业聚集和产业化能力。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了37家企业申报物联网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经工信部、财政部组织的多轮评估,四川省共有8个项目获国家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金总额1800万元。其中,成都有7个项目获得支持,争取到专项资金共计1700万元。

第五,加快了物联网应用示范

按照《成都市物联网示范应用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六大领域示范应

— 7 — 用,通过应用示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智能交通领域。公交智能调度监控中心投入运行,并完成500个电子站牌建设;完成公安交管指挥中心技术支撑系统、警力定位及无线通信系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完成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智能交通综合数据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方案编制并启动实施。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领域。在进一步巩固完善生猪追溯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二三圈层生猪信息追溯的覆盖范围,并按国家商务部标准,建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带动了RFID标签制造,读写器及射频电子秤等的研发制造。

环境保护领域。市水务局重点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监控管理系统(一期)和新津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及设施GIS专题数据库和运行平台,完成3个节点中心城区排水管网传感器的布设,并在新津部署传感器对河流断面、地下水位、雨情雨量、水源地水质、污水排放口水质等进行全面监测,是目前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监测种类最齐的水资源监测管理应用模型。由本地企业完成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传感器研发,有望培育出面向全国市场的水资源监测领域的物联网龙头企业。市环保局积极争取 — — 8 省环保厅、国家环保部支持,环保部已初步确定把成都、无锡、山东作为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现代物流领域。叶水福成都仓库示范应用项目完成205和208号库房立体货架、RFId标签、自动货运分拣线、仓库管理系统等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机场第二货运站围界防入侵系统投入试运行;“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完成需求梳理,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城市管理领域。完成道桥安全监测试点点位设施的安装,通过重车行驶诱导避免道桥过载;垃圾清运系统进入工程招标阶段;智能化城市照明物联网管理系统完成方案编制;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逐步延伸到三圈层。

安全监管领域。完成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中心平台建设,即将启动全市范围的推广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企业合作,形成CNG加气机具、防暴标签及读写设备的生产能力;完成燃气运行安全监控示范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的调研、需求梳理和建设方案公开征集,待项目初评后报审。

第六,推进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市科技局针对物联网领域开展重大产业化科技项目挖掘行动,初步筛选出“2.4GHz ISM短距数传收发器集成电路”、“无线智能远传预

— 9 — 付费系统”、“大气能见度探测仪”3个项目进入下阶段答辩,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将给予资金支持。支持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上海微系统所、北京微电子所合作共建成都山洪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龙门山脉山洪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该项目已获得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专项支持资金1000万,获都江堰市示范应用项目支持50万;新源现代“基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相继在清白江保税物流园、以及富士康、仁宝等项目物流管理中成功应用。此外,创新动力、九洲电子、新荷花等6家单位联合研发的“中药溯源系统”项目获商务部批准在四川试点。

第七,优化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为促进产业发展,我市加大了对物联网应用知识的普及,通过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干部物联网知识专题培训、“金沙讲坛”和大众媒体,向干部、群众普及物联网知识,解读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宣传产业发展政策。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四川日报等媒体,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等媒体对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营造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10年10月21-22日,在国家工信部、国家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等国家部委指导 — 10 — 和支持下,我市成功举办2010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为吸引国内外知名物联网企业和机构来蓉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提供了高水准的沟通平台。2011年,利用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洽谈会平台,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和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在成都举办首届智能城市国际高峰论坛,思科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我市企业就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城市建设的市场机会开展对话与交流。今年8月我市出台《成都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引导网络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为物联网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计算处理、数据存储、信息安全和网络服务。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统计制度,初步拟定开展产业企业认定、统计调查的工作方案,启动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我市在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积极加强了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培育本地产业发展。按照我市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改造、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流动资金贷款、市场拓展、协作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融资等多方面给与支持。此外,在物联网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方面,市经信委在全市信息化专项资金中专项安排了物联网支

— 11 — 持资金,加大对物联网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安排了专项科技资金,开展了物联网领域重大产业化科技项目挖掘行动;高新区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强政策和项目扶持,组织风险投资到物联网企业现场考察,积极推进物联网企业改制上市;双流县为促进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了《双流县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打造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政策》,明确了产业发展的融资、产业扶持等配套支持政策。

同时,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我市物联网企业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申报争取国家支持。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各方的协同努力,特别是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在此对相关单位和企业在促进我市物联网产业方面所作的工作表示感谢!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打牢基础、集聚资源、促建项目、培育产业”的思路,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聚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我市物 — 12 — 联网产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 余周军

2009年8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标志着“感知中国”已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

1、物联网产业定位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感网结合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发展物联网的时机日趋成熟。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预见,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更是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新兴战略性产业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物联网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提升创新水平的迫切需要。物联网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现代通信、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我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意义重大。

2、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保守估计,传感技术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电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 1,物联网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物联网将比现有的Internet大得多,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总体而言,全球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医疗、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的进展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截至到2008年年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国外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1126件。从专利分布情况来看,在申报的1126项专利中,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只有15项和503项,分别占整个比重的1%和45%,而外围专利达到了608项,占整个比重的54%,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其基本状况符合物联网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以及物联网产业化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这一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物联网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 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之一。韩国的 IT839战略将泛在物联网USN作为三大基础建设之一,其中的 U-Life计划的目标更是要在2014年建成松岛泛在城市,投资约250亿美元。同时还有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台湾的U-Taiwan 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标准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列入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国内先后有近百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并建立起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电子十三所、北京大学等研发和生产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浙江杭州举办了“2008国内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成立“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浙江嘉兴制定了 “50亩研发中心+500亩推广中心+3000亩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配套等支持,努力打造一个超千亿元产值的无线传感网产业。

我国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获得“无线传感网”、“微型传感器”、“芯片设计”等许多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在传感网的盲源分离、多目标协同识别、跟踪定位等领域的部分关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在机场防入侵系统、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有若干成功案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还牵头组建了传感网产学研上海联盟,另外,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内也较早开展了传感网及物联网的研究,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普天通信、中电集团、中电科技等大型企业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总体看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在标准方面,2007年,我国领先于国际启动传感网标准化制定工作。2008年,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我国举办。第2次会议上,我国代表ISO/IEC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向上级做总体报告,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标准组成员国的认可。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

在专利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申请的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是378件,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是10项和211项,分别占整

个比重的2.6%和55.8%,而外围专利为157项,占整个比重的41.5%。我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状况与国外情况类似。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在技术方面,自1999年起,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和部分企业在传感网、物联网的许多技术领域已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攻关,支持了从传感器、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我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如中科院与中移动集团已率先开展紧密合作,围绕物联网与3G的TD蜂窝系统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积极推动物物互联的新业务,寻求3G业务的全新突破。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运营与服务环节中,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二是技术标准缺乏。我国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备一定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相当滞后于应用发展。“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国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然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四是应用数量层次偏低。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技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4、发展展望

中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层面,在江苏无锡以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已经着手制定规划,部分大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进

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在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几个突破口主要有:

一是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向。2010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物联网应用中有相当多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领域,在交通、电力、环保、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将有较快发展,将引发市场快速启动;

二是公众领域的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智能家居、感知医护等概念已经获得了长期的市场教育,随着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选择适当的细分领域切入将催生出新兴业态。

三是传统企业的应用方向。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部分传统企业将物联网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企业自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

第三篇: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0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0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2010》认为,虽然目前物联网发展正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所以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缺乏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是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主要的限制性关键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RFID关键技术

2.传感器关键技术

3.云计算技术

4.IPv4地址数量有限

同时物联网的技术发展又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而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如果标准不一样,物体和物体间沟通不起来,就更谈不上去构建整个物联网了。可以说谁定了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可以向全世界推销符合标准的技术设备。由于物联网涉及到的层面非常广阔,所以标准的制定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此物联网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了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在欧盟,物联网标准会很快出台,技术标准将统一技术、运营、服务层面的内容。虽然我国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次年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应当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RFID产业仍是一片混乱。技术强度固然在增强,但是技术标准却还如镜中之月。正如同中国的3G标准一样,出

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最后中国的3G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物联网的标准最终怎样,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的标准:

1.接口的标准化

2.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3.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上和中兴、华为等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较弱。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三网融合进程。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如何突破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成了阻碍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

盈利模式无经验供借鉴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对于任何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来说,出现一种新型而能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

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

用户使用成本壁垒存在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所以,在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广的初期,功能单

一、价位高是很难避免的问题。比如,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

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如何突破初期的用户在成本方面的壁垒成了打开这一片市场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安全问题是应用推广的关键问题

在物联网中,传感网的建设要求RFID标签预先被嵌入任何与人息息相关的物品中。人们在观念上似乎还不是很能接受自己周围的生活物品甚至包括自己时刻都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嵌入标签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权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如果一旦政府在这方面和国外的大型企业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不会泄露也至关重要。所以说在这一点上,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

第四篇: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相关应用分析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相关应用分析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关于“物联网”的明确通用官方定义。现阶段广泛认为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

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与深化。物联网不是重新建设一套平行于互联网的系统,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高速公路,完成实时数据读取、信息交换、远程控制等特色功能。

2、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

3、物联网工作步骤

物联网的工作步骤是首先通过标签等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接着利用感应器和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通信网络指挥物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

二、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物联网发展历程及应用

根据物联网技术水平、用户需求和系统成熟度等方面的特点,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物联网技术演进路线可分为信息汇聚、协同感知和泛在聚合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将会渐进式的发展,通过技术的发展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从应用发展角度来看,与技术演进一致物联网也将经历三个阶段方能成熟:当前是典型应用的示范期,然后是规模增长期和全面发展期。在目前阶段,普遍认为M2M(Machine to Machine)是物联网最主要的表现形式。M2M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它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目前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管理、环保监测、人员出入管理、仓储与供应链管理等应用已在国内外小范围内推广应用,物联网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物联网的发展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技术完善与市场推广的过程,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

2、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延伸,产业链也与通信网和互联网产业链类似,增加了部分参与者如RFID/传感器制造商、传感网节点制造商、物联网运营商这几个环节,如图2所示。其中物联网运营商是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在我国,最有可能成为物联网运营商的就是电信运营商。首先,电信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的通信网络,可以很容易地采用系统集成商的解决方案来推出物联网业务;其次,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用户群必然同时也是物联网物理信息的消费者,运营商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公共的、按照行业划分的基础物理信息数据平台,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发者;再者,由

于物联网产业链较长,因此产业的聚合者和主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国内物联网的积极推动者当属电信运营商,各大电信运营商不仅把物联网看作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更把物联网看作是下一个“净利润增长点”。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力度,并已在有些领域涉足物联网应用。

中国移动率先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中心,紧接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相继在无锡成立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综合来看,目前中国移动在物联网起步较早走在前列,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2009年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物联网的前提下,目前均处于概念宣传和部署应用试点阶段。但中国电信对IPv6技术早有部署,目前已处在试商用阶段。另外,中国电信拥有众多的行业客户资源,后期对发展物联网将形成有利条件。而中国联通相对其他两个运营商而言,拥有最成熟的3G网络这将给物联网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

三、物联网产业机会分析

1、应用前景

随着IC制造、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在各国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中科院泛在与传感网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壮表示“中国的物联网到2015至2020年会出现产业萌芽。”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十年,将广泛运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多个领域。近期来看,值得期待就是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到目前为止,物联网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蕴含着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将给通信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产业机会

物联网时代,海量数据传输和处理需求对传输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运营商对现有网络进行扩容和升级,这将给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另外,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还将给通信芯片、RFID/传感器产业、系统集成、电信运营商等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从受益时间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发展首先受益的是RFID和传感器厂商,接着是系统集成商,最后是物联网运营商。这是因为:第一、RFID和传感器需求量最为广泛,且厂商目前最了解客户需求;第二、物联网涉及众多技术和行业,系统集成需求巨大,且系统集成商有可能掌控上游供应商;第三、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将从行业垂直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随之提高,同时也将凸显物联网运营商在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但从增长空间的角度看,增长最大的是物联网运营商,其次是系统集成商,最小的是RFID和传感器供应商。这是因为:第一、未来物联网具有海量信息的处理和管理需求、个性化的数据分析要求的特点,必将催生物联网运营商的需求量,且未来很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二、系统集成的需求将远高于目前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需求;第三、RFID和传感器厂商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度较低,很可能形成完全竞争的格局。

四、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成为我国新型战略产业,将给信息产业及通信产业带来众多机遇和挑战。物联网时代,海量数据传输和处理需求对传输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将促使运营商对网络扩容升级。网络的扩容升级将带动光纤光缆技术、接入以及骨干传输的发展,同时还将促进3G、4G以及其他无线技术的应用,为通信设备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物联网还将给通信芯片、RFID/传感器产业、系统集成等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

第五篇:浅谈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河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09通信工程一班 200911030109赵丽 [摘要]

物联网目前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描述了物联网的网络架构,概述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国内在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努力重点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

网络架构 引言

当前物联网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发展新模式、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被看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自2009年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进行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布局,国内也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归纳了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体系,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物联网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物联网”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Auto-ID 实验室于1999年提出,当时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一篇以物联网为标题的报告指出物联网的发展愿景是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是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标志着物联网概念的真正兴起。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但是,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技术,它是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提升、汇总和融合。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目前,比较成熟的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是将物联网分为3个层次,即感知数据的感知层、传输数据的网络层和处理数据的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

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包含传感器和短距离传输网络 2部分。传感器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及实现控制,短距离传输网络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到网关或将应用平台的控制指令发送到控制器。

网络层是基于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主要完成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接入单元和接入网络两部分。接入单元是连接感知层的桥梁,汇聚从感知层获得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接入网络。接入网络即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话网、有线宽带网等 通过接入网络,将数据最终传入互联网。

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应用层包括物联网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部分。物联网中间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它将许多公用能力,如通信管理、设备控制等进行统一封装提升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效率。物联网应用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包括家庭物联网应用,也包括很多企业和行业应用。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是一种综合性应用,它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因此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而不是一项单一技术。目前,对物联网技术体系比较完善的划分是包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融合,其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技术体系模型

物联网关键技术是物联网架构中每一层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成可供处理的数字信号。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属性信息的获取。根据物联网的工作范围,网络层关键技术分为两块:一块是体积小、能量低、存储容量小、运算能力弱的智能小物体的互联;另一块是智能终端的互联;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涉及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并行计算、平台服务等。SOA是一种松耦合的软件组件技术,可提高物联网架构的扩展性,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充分整合和复用软件资源。

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其中,微机电系统实现对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通信模块、电源系统等的高度集成,是支撑传感器节点微型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新材料技术是应用于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实现技术,包括湿敏材料、热敏材料、压敏材料、光敏材料等,可以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尺寸、稳定性等特性获得改善。

物联网共性技术涉及网络的不同层面,主要包括物联网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其中,物联网架构技术旨在形成物联网的统一架构,支持不同系统的互操作性,适应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和物联网的业务特性。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等技术应用为主,涉及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美、欧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应用深度、广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物联网已在其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欧盟的物联网应用大多围绕RFID和M2M展开,在电力、交通以及物流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应用。国内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已开展一系列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和示范性项目,在电网、交通、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尽管世界各国在发展物联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全球在物联网领域的研发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核心技术尚在发展阶段。物联网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距产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特别是传感器网络基本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条件。而技术和产业化的不足又导致物联网应用成本高,加之物联网本身具有应用跨度大产业链长和技术集成性高的特点,使得规模化应用的建设周期长; 2.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整个行业目前尚未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引领物联网发展;

国内的物联网研发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核心技术薄弱,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国家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方面远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技术上缺少从无到有的创新,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导致受制于人,成本过高,限制发展。同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分割,产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导致重复建设、研究成本高、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等问题。关于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自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在国内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的物联网发展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科学认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目前全球物联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应用条件未完全成熟,因此国内的物联网发展不宜过高估计短期和直接经济效益,过早强调做大产业,而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2)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

应针对制约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物联网传输和控制技术体系。(3)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进物联网应用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还处在初级的产业启动期,因此,应优先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建立示范工程,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重点在工业、农业、电网、交通运输、医疗等关系民生,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领域中推进物联网应用。结束语

“物联网”从概念的提出,到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已走过了10 年的历程:在这期间,智慧地球、感知中国、云计算、3C 协同等先进理念、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然而当人们回首思考时,发现这一切就是物联网。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物联网会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载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2010)》: 何谓物联网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作者: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 2010 )》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浅析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相关政策

    全面支持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人就《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2011年4月8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综述 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学习研究、政府推动以及业界应用推广......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物联网又名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可使所有的物品与网络连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具有全面......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发展历程。对我国物 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优势及劣势,以......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物联网智慧谷——物联网门户网站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5月9日 巨大的应用空间,加上国家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多位业内人士......

    物联网(Internet_of_Things)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历史、现状及趋势 集团战略发展规划部 集团信息管理部 二○一一年一月发展的 (目 录 一、物联网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