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19: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第一篇: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前言 ●总目标

●主要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策略措施

二、儿童与教育

主要目标

策略措施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主要目标

策略措施

四、儿童与环境

主要目标 策略措施

●组织与实施

●监测与评估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做好儿童工作是历史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2001年,东高村镇政府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和《平谷区“十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了《东高村镇“十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五年来,镇政府各有关部门本着“儿童优先”的原则,从法制化、科技化、规范化入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高标准、高起点、全方位地推进了“十五”儿童规划的实施,使儿童成长环境日趋优化;儿童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迅速;儿童权 益依法得到保护;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发展的工作格局,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05年底,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教育现代化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深化,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未来五年,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镇”目标的关键时期。儿童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既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利措施,促进全镇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依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平谷区“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和《东高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东高村镇“十一五”

4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总 目 标

到2010年东高村镇儿童发展的总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儿童优先”原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儿童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优化儿童的生长环境,使儿童事业发展与东高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儿童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达到《平谷区“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所要求的水平。

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保障儿童生存、健康、发展的权利及获得平等的卫生保健服务,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出生缺陷监测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高危儿智力监测覆盖率达到75%以上。——提高艾滋病母婴阻断水平,有效控制母婴传播。

2、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3、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工作

——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5%。

——四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85%以上。——0—6岁儿童听力筛查率达到85%以上。——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

4、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创建安全环境,普及安全知识,预防儿童伤害发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和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加强营养转型期儿童疾病的预防,控制儿童肥胖等疾病的增长。

策略与措施

1、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有关的配套法规和业务技术标准,建

7立综合监督体系,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

2、加大政府投入,充分保证妇幼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妇幼保健队伍建设,改善镇、村妇幼保健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妇幼保健人员技术水平。落实卫生保健工作经费,加大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力度,保障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母子健康档案系统、出生缺陷监测信息系统、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初步实现妇幼卫生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

4、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建立儿童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监测,开展儿童营养转型期疾病的预防与管理,加强健康教育。

5、广泛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对儿童进行青春期教育、预防吸烟和吸毒的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卫生服务的能力。

86、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将流动儿童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二、儿童与教育

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

主要目标

1、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加强对婴幼儿监护人教育指导,促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力争到2010年镇中心园达到一级一类标准。

2、实施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体适龄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程度进一步扩大。

——保障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有学习能力的适龄视力、听力、智力等残疾儿童基本普及 2—3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适龄健全儿童同等水平。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4、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协作的新型家庭教育机制。——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水平和能力。

策略与措施

10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幼儿园以启智、健心、养成为主要内容;小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内容;中学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和公民基本道德素养教育为主要内容,重点在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实现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文明素养的德育工作目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从2005年起,初任的小学教师要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并使小学教师中的6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的学历;初中教师中的8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坚持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校际

1差距,提高办学整体质量和效益的原则,促进强弱联合与合并,扩大优质教育服务面。积极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促进小学和初中在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安排上的紧密衔接。学前教育走“规模办园、质量兴园”之路,到2008年,集中力量办好1所中心园、1—3所村办园。在巩固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下调幼儿园的入园年龄,向托幼一体化迈进。

4、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多样化启蒙教育和指导服务网络,开展0-3岁早期教育服务。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好各类幼儿园。

5、加大信息化教育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力争实现小学全部建立计算机房,中学每个教室都有接点、每节课都能上网,每百人拥有电脑数不低于50台的目标。

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型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1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数量和内容要求,不断丰富学生思想内涵,增加人文底蕴和发展后劲。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的新课程标准,逐步形成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及市教委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格局。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教改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深化家教理论研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开办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每年对学生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8、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教,构建“三位一体” 的法制教

1育网络。健全聘请法制校长制度,与社区和管片派出所建立共建关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认真上好“四课”(思想品德、禁毒、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9、充分保障在东高村镇合法居住的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10、对有学习能力的适龄视力、听力、智力等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残疾儿童就近入学。幼儿园开展随园就读工作研究,发展残儿学前研究。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依法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主要目标:

1、依法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1——控制并减少以儿童为侵害目标的各类刑事案件发生,依法保护儿童人身权益。

——依法保护儿童的合法民事、行政、诉讼权益。——杜绝使用童工。

——为儿童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立和完善对流动人口中儿童的登记管理制度。

2、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加强儿童法制教育,提高儿童社会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综合治理,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大对失足青少年教育。

策略与措施:

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

1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法规。完善镇村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负责协调未成年人保护事宜。

2、严厉打击各种以儿童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重点打击危害儿童生命安全,引诱、教唆或强迫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犯罪。控制危害儿童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案件的发生,对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快查、快办、快审、快诉。做好失足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

3、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都要给予特殊的、有别于成年人的待遇。做好违法犯罪及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4、预防和打击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中小学周边治安巡逻,加强盘查检查,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工商、派出所等部门对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开展综合整治活动,取缔无照商贩、黑网吧,处理校外违章停放车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165、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问题,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

6、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力度,做好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法律意识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积极为经济困难和特殊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7、加强综合治理,发挥各有关部门职能作用,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失足青少年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四、儿童与环境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主要目标:

171、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改善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为儿童创造适合成长的良好自然环境。

2、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在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村镇、和谐家庭中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完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提高各类儿童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对儿童提供免费服务的程度和服务水平。

——普及科普知识,多组织一些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具有时代特点的儿童活动,减少不良文化特别是网络不良文化对儿童的影响。

——保证儿童享有符合其年龄必需的闲暇、娱乐时间,实现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

183、帮助困境儿童

——改善孤儿和弃婴的供养、教育条件,提高孤残儿童康复率。——及时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教育工作。

策略措施:

1、树立“儿童优先”原则,将儿童发展规划纳入东高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儿童发展。

2、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积极治理水质、大气、工业、噪音等环境污染,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3、完善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将儿童校外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娱乐等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建设规划。

4、各级学校在管理和使用好学生课外场所的基础上,向社区青少

年开放。主管部门不断提高儿童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师资培训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儿童活动场所的社会效益。

5、加强儿童生存、保护、发展领域的理论研究,提高服务儿童的能力。

6、鼓励创作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优秀儿童图书、影视、音乐、戏剧、舞蹈等作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技、娱乐等活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

7、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创建活动,丰富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时代内涵,完善标准,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社区和家庭关系,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8、完善儿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孤儿与弃婴供养、教育、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与教育工作。

组织与实施

一、镇政府负责本规划的实施

1、把儿童发展的目标纳入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实施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主管负责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2、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体现本地区特色的儿童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并纳入当地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

3、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及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纳入本系统的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

4、镇政府要为实施规划提供组织、物质和经费保证。在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要针对难点、重点指标进行专项拨款。

5、镇政府要接受人大和政协对实施规划、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监督和检查,推动本规划的实施。

21二、东高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督促本规划的实施

1、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每年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

2、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

3、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工作方法,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推广经验。

三、本规划由东高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监测与评估

一、目标

通过搜集和整理反映儿童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分析

2儿童发展现状和趋势,评估本规划的实施效果,监督和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原则

1、全面性原则。监测评估应全面体现本规划主要目标的实施状况。

2、科学性原则。监测评估工作要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客观,手段与方法先进、科学。

3、可操作性原则。监测评估方案要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和监督检查。指标尽可能量化,并设立统计指标,纳入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非量化的指标应在分解立项的基础上提出对策,适时评估。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东高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监测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和监测评估报告,监督计划执行情况,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232、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统计监测组由镇统计科牵头,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 ——制定本规划的监测统计指标体系,提出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并将监测指标纳入成员单位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

——指导各部门的监测统计工作,组织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收集监测数据,建立和完善数据库。

——定期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儿童发展状况监测统计报告。

专家评估组由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推荐专家组成。其职责是:

——负责制定实施规划的监测评估方案和工作计划。

——审评年度监测统计报告,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组织中期和终期以及专项督查,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

——负责儿童发展规划的评估检查工作。

3、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儿童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机构和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本系统、本地区规划的实施情况。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1、监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统计科报送监测数据及目标实施进展情况。

2、定期数据分析制度。镇统计科每年对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

3、不定期数据分析制度。对于热点问题和突发性问题,统计部门

随时搜集和整理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第二篇:“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到2010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04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至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

&

nbsp;——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坚持科技兴体、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和科研力度,提高体育工作者科技素质,提升我区区体育工作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创建一个平台,发展三条主线,开拓五个层面。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我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培育以我区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创建一个平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体育局的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健康发展。

发展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奥运会的筹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健全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三是以我区构建“产业富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战略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我区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全、结构与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我区体育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开拓五个层面:一是以打造我区体育品牌、创建体育健身娱乐精品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二是以构建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综合性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网状幅射延伸的体育场馆结构为目标的体育场馆设施发展面。三是以推进四条渠道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为基础,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四是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面。五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为主线,采取资源整合、内引外联、强强联手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10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

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场、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整体水平一流的典范。加强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区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后沙峪杯春季环城赛、健身双球比赛、地税杯桥牌比赛、空港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区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举行北京市农民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这是检验和展示我区农村体育成果的大舞台,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团,保证训练和比赛经费,实现市农运会“保二争一”的目标,实现我区农民运动员在2008年全国农运会上为北京市代表团夺取“三金”的目标。

——我区中、小、幼在校(园)人数为13万,将近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10年60%的乡镇、50%的社区、60%的局(公司)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小、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10年区重点中学及体育传统校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10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5%,农村达到2%。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0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全区100%的健身中心、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2010年每个辅导站健身项目达到10个以上。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以2008年

奥运会和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2006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新的突破,2008年奥运会首获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三级跳”的目标,确立与我区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地位。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业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优秀运动员输送人数指标任务;2006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八争六,三个项目进入团体前三名,六个项目进入团体前六名;到2008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0枚以上,打破四项北京市少年纪录;我区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008年奥运会上力争获得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体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六争五,确立北京市体育强区地位。

(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0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10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学运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第三篇: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健康发展。

发展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奥运会的筹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健全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三是以我区构建“产业富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战略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我区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全、结构与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我区体育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开拓五个层面:一是以打造我区体育品牌、创建体育健身娱乐精品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二是以构建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综合性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网状幅射延伸的体育场馆结构为目标的体育场馆设施发展面。三是以推进四条渠道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为基础,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四是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面。五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为主线,采取资源整合、内引外联、强强联手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10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尝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整体水平一流的典范。加强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区有影响的大型

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后沙峪杯春季环城赛、健身双球比赛、地税杯桥牌比赛、空港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区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年和~年将分别举行北京市农~动会和全国农~动会,这是检验和展示我区农村体育成果的大舞台,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团,保证训练和比赛经费,实现市农运会“保二争一”的目标,实现我区农~动员在~年全国农运会上为北京市代表团夺劝三金”的目标。

——我区中、孝幼在校(园)人数为13万,将近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10年60%的乡镇、50%的社区、60%的局(公司)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孝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10年区重点中学及体育传统校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10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5%,农村达到2%。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0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全区100%的健身中心、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2010年每个辅导站健身项目达到10个以上。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以~年奥运会和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新的突破,~年奥运会首获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三级跳”的目标,确立与我区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地位。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业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优秀运动员输送人数指标任务;~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八争六,三个项目进入团体前三名,六个项目进入团体前六名;到~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0枚以上,打破四项北京市少年纪录;我区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年奥运会上力争获得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体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六争五,确立北京市体育强区地位。

(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0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10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课题攻关组,以课题为中心,以夺金牌为重点,推动体育科研成果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7、发挥“举区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的发展。坚持“举国体制”的战略方针,发挥“举区优势”,创造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训基地条件,保证业训工作和组队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经费。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组织一条龙,管理一盘棋,训练一贯制”的指导原则,加强对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体系的集约化管理,强化对运动项目的“一条龙”的管理职能,加快人才成长,实现我区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

场馆建设

(一)奋斗目标

~年奥运在即,加快我区场馆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体现“新北京,新奥运,新我区,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向世界展示“我区高度,我区特色,我区风格,我区气派”,提升我区在国际领域的地位,其体育场馆建设尤显重要。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完善全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形成以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我区新城体育中心、我区体育局体育中心、现代体育中心、空港体育中心、杨镇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以各镇体育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整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体育场馆结构体系,提升全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任务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正值北京筹备和承办~年奥运会,我区担负着承办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和建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十一五”时期,场馆建设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建设具有带动幅射作用的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原则,确定6项工程为“十一五”时期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1、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162.59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座席35000个,其中永久坐席4000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设计及建设标准

要求,出色、~、如期完成。

2、新城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城政府大楼东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封闭式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游泳、网球、灯光篮、排球场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新城体育中心要建成独具我区特点,能代表我区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其规模和功能达到国际标准。该工程要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同步建成,相互呼应,成为具有我区体育文化特色的标志。

3、现代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仁和镇平各庄地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足球运动场和一个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现代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并以开展球类项目为特点,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及举办比赛。设计及建设要体现“现代”及汽车城特征,突出球类活动特点。该工程~年开工,2010年竣工。

4、空港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后沙峪镇,空港城北,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网球、保龄球、游泳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心。空港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外商等国际友人,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设计及建设要突出“绿色国际港”特点,建成空港新城标志性建筑。该工程~年开工,2010年竣工。

5、杨镇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中心位于杨镇中心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体育场和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棋牌等设施的活动中心。杨镇处于潮白河以东以8个乡镇的核心地带,是我区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体育场馆建设的幅射、带动作用,以及做为河东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集中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场馆建设任务。该工程~年开工,~年竣工。

6、体育局场馆中心改造工程。体育局场馆中心地处我区城区政治、文化、商贸、人居繁华区,不仅是开展业训工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群众参与健身活动、举办全区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优化群众健身环境,扩大健身项目,拟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场地空闲空间,在东侧南、北两个训练馆中间,相连建起乒乓球、羽毛球活动馆,将其南侧的塑胶篮球场改造成网球场,并利用场馆中心北侧空地,建起塑胶篮球常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年完成改造工程。

以上6项工程是我区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体育场馆建设工程,也是落实我区新城规划的重点设施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运作,规划出预留地,广开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到位,完善工程设计及建设招标工作,加强场馆建设监督、监理工作,确保场馆建设优质、如期完成。

体育产业

(一)奋斗目标

以~年奥运会为契机,构建与我区区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备、结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到2010年,我区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年体育产业达到全区GDp的1.5%,2010年达到3%左右,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体育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体育产业中心区域—著名的马坡体育产业一条街,已经形成体育产业聚集的带状体育产业走廊,这是我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今后的任务是合理开发和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后劲最为强劲,最富活力的产业。

1、抓住奥运商机,打造我区奥运品牌。我区承办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国际、国内注意力资源相对集中到我区,带来了阶段性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商机。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奥运品牌,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区,提高我区区知名度。我们要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让世界更加了解我区。我们要延伸奥运品牌带来的阶段性效能,经营好奥运会宝贵遗产。~年水上公园落成后,即开始筹划,吸引国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集训基地。奥运会后积极筹划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水上项目比赛,培育传统性精品赛事。要不断优化环境,吸引国内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他们固定的集训基地。同时,把“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成以惊险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满足旅游者娱乐及惊险刺激心里需求的,包含龙舟、激流回旋、赛艇、冲浪、游泳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的水上运动乐园,打造永久的,具有我区独特魅力的奥运品牌。

2、建立北京郊区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打造我区体育产业名牌。目前,我区北部已经形成了东起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向西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乡村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大众高尔夫俱乐部、乡村赛马尝北京网球俱乐部、乔波室内滑雪尝沙滩排球场等以体育特色为主,体育企业相对集中,体育经营规模较大的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走廊,具备了强大的资源优势。但它的运动项目多为中、高档消费,90年代尚未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区承办~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周边别墅区日趋火爆。随着我区新城的建设,人居聚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北京将有庞大的群体追逐和崇尚网球、高尔夫球、滑雪等中高档运动健身项目。我们要不失时机,借势发展。首要任务是政府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协调各方成立产业中心区经营管理联合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科学整合资源,形成联合体,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多赢的思路下,进行合作与交流。利用各自优势,采取联动、互动的方式,形成体育产业链,不断繁荣和创造各自特色,联动中扩大规模,互动中做出品牌,推动中扩大影响,体现大体育观,把这一区域的品牌做大做强,把体育产业

链办成精品。

3、建立“我区体育商务中心”,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依托“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我区奥运品牌的影响力,依托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的资源优势和我区新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我区体育已经具备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奥运时期国际、国内交往的契机,在我区新城创建“我区体育商务中心”,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机构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提供商务和体育事务交流平台,拓展体育产业服务项目,提高体育产业运营水平,增强体育产业幅射力,加快我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区政府统筹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及经费,并在新城预留体育商务中心办事处。

4、抓好特色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给合我区现有的莲花山室外大型滑雪场和具有名人效应的“乔波室内滑雪馆”,加强市场运作,扩大消费群体,借势开发高台、速降、回旋及滑冰等新的雪上、冰上运动项目,使我区成为冬夏两旺的冰雪胜地.合理利用我区有山、有水、有林的自然优势,逐步开发登山、攀岩、定向运动、野营、山地车等时尚运动,以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5、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体现中华文化底蕴和我区特色的精品赛事和精品体育表演。上个世纪,我区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女足超霸杯赛等。未来五年,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获取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主办权。我区体育商务中心要加大国际国内体育交流,加强商务运作,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我区首届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表演展示大会,并力争2010年前举办五项国际国内精品赛事及体育表演。

6、以体为主,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以及抖动关联产业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开发体育联动产业。将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我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与广告业结合,可以促进体育广告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服装业、器材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体为主,加强合作与联合,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促进我区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公司),要全面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单位重要日程,尤其要确保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建服务型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体育政策投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引导体育发展方向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上来,将体育事务性工作移交给以我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进行运作,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体育发展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供给,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专项政策,鼓励多元化体育服务业投资形式,积极支持私营、个体及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我区体育赛事、健身娱乐、体育中介、体育咨询、场馆管理等体育经营活动,建立经营实体。政府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第四篇:“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07-12-16 19:28:2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到2010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04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至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

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坚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第五篇: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平谷区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物流作为一种产业,它既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平谷区实现“工业强区、旅游富民”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努力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平谷区经济社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奠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态势平稳,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区商业市场不断繁荣,购物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商场、专卖店、精品店群体不断壮大,集市贸易、乡村连锁逐步活跃,城乡商业流通网络格局正在形成。

1.2 不断完善的交通体系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近年来,我区高标准扩建了密三路,实现了与101、102国道的对接,京东地区货物可从密三路直达102国道通往天津港。并且改扩建了平蓟快速路,平三路也将改建为一级公路。“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交通重点工程,全面打通高速公路出区通道,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公路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平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地方铁路已经与公路实现了较好的对接,为京东地

区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大交通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范围快速流动,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1.3 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区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为指导的物流企业初露头角。目前,全区以运输业务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较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制造、商贸为主,兼营运输业务。全区比较大型的综合物流公司有两家,有运输企业198家,加工配送企业28家,仓储企业73家。它们虽然在功能、规模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现代物流企业有较大的差别,但也属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范畴,它们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有自己的市场,在未来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换的过程中,它们是重要的转换主体。

总体来看,我区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区内企业和部分政府部门对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全区大力发展物流业的氛围还不足。二是经济总体规模偏小的现实,影响了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三是物流设施与装备还较落后。我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仓储设施设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和专用运输发展还基本上空白,装卸搬运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四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

第二章平谷区“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和优势

2.1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越来越成为服务于整体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日益成为区域发展动力之一和国外资本争夺的重要领域,其发展正日益受到中央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2001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第一个物流业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于规范物流行业管理、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

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于2001年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提出了建设由物流基地、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构成的商业物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思路。2005年,市政府转发市发展改革委贯彻九部委意见制定的《关于促进北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对促进全市物流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建议,是北京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第一个综合性政策意见。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编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设施建设规划,均给予平谷物流项目进行了合适的定位。

2.2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分析

(1)北京市物流市场的总体需求巨大。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城市,又是辐射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要求。这既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前景,也提出了具体需求。根据《北京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报告预测,随着货运总量和结构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货运总量将达到39420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2300万吨,比例下降到5.8%;公路运输量37000万吨,比例上升到93.9%;航空货运量达到120万吨,比例上升到0.3%。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83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商品销售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巨大的消费市场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潜在的需求空间。北京市提出未来几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装备产业、都市产业、医药和生物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将对物流产生巨大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将达到561.6亿美元,国际物流业务也将得到快速增长。

(2)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巨大物流需求。当前,北京市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随着供应链管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的不断推进,物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围绕首都经济的特征和结构,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快构建以服务消费和生产为重点、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形式的城市终端物流,尽快形成区域合作物流体系、城市生活消费物流配送体系和工业生产物流体系。

(3)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举办奥运会产生的物流需求。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国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三资企业大量入驻以及奥运会的举办,进出口贸易规模日益增长,根据北京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随着京津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北京将与天津海港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开拓北京的出海通道,平谷的物流业发展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必将成为未来新的重要出海物流通道。

(4)京东地区对具备口岸功能的保税物流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京东地区是北京的加工贸易型企业生产基地,随着入世及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其产业规模将迎来快速扩张期。北京海关平谷办事处所辖京东4区县现有加工贸易等各类型企业1100余家,主要分布在服装、机电、化工等行业,是我市重要的加工型企业聚集地,监管的货运量占整个北京关区货运量的25%左右。京东地区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结构性特点决定了未来通过我区的物流量巨大,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3平谷区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平谷地处京津冀两市一省交界处,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前沿地带,位于北京东部发展带与天津出海口的交汇地,东邻天津新港,西接首都机场,处于京津海运集装箱物流通道的咽喉部位。在京平蓟高速公路出口处拥有大面积的成片建设用地,物流基地紧邻规划中的U型货运大通道,向西通过京平高速接六环-规划中的机场二高速-机场高速-京承高速,区内路网密集、铁路专线货运能力充足,规划中的北京铁路外环线贯通全境,区域内路网密集。在京郊各区县中,人均占有道路面积最大,道路通行能力最强。京平蓟高速公路2007年全线贯通后,由天津新港到平谷145公里,离首都机场30公里,天然的区位优势伴随交通瓶颈的打破使平谷成为连接天津新港出海口和首都国际机场最短的海空国际物流通道。

(2)政策优势。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平谷定位为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京津发展走廊上的重要通道之一,引导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以及物流、休闲度假等功能。北京市商务局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5-2020年)和北京市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十一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将平谷马坊定位为口岸型的综合物流园(基地)之一,并且是规划建设的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

(3)成本优势。在平谷建设口岸型国际保税物流基地,京东北地区企业进出口货物运输里程最短、物流成本将大幅下降。建成平谷“保税物流中心”,京平蓟高速公路将发挥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京东地区进出口企业通过六环借道平谷中转进出口货物将比现有运输距离缩短10-25%,在极大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物流成本将大幅降低。

(4)市场优势。平谷与现代汽车城、空港开发区、天竺出口加工区、林河工业区、兴谷开发区、北京光机电产业基地、怀柔燕栖开发区、密云开发区、河北燕郊开发区等服务对象的物流半径均在50公里左右,周边聚集近20个对进出口依赖强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工业区。现代外向型经济产业群的物流需求,将为平谷提供强大的市场空间。在平谷建设口岸型国际保税物流基地,借力于天津新港出海口,建成高效、便捷的国际海陆空联运物流枢纽后, 不仅有利于完全释放平谷及周边地区已形成的加工贸易企业大量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吸引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国际物流企业、加工贸易型企业落户平谷及其周边地区,实现平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3.1 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为契机,落实规划对平谷区的功能定位,凭借平谷区的区位条件,依托京津两大直辖市,发挥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协调的原则,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平谷区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加工贸易型企业,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平谷区重要的新兴产业,增强平谷区整体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3.2 奋斗目标

到2010年,在我区建成一个快捷、高效并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以物流信息化为先导的、多层次物流系统相协调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使我区成为北京市现代物流骨干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一级结点,成为与国际接轨的、有示范作用并能覆盖京东地区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基地,达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并支撑平谷当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整体经济发展,利用物流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发挥北京东部交通枢纽、“咽喉”作用、提升保税物流功能和作用,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到2010年,全区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9%左右;物流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努力使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15%左右;2006-201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年均增长20%左右。提高物流系统信息化水平,提高增值功能强的货物配送和流通加工在整个物流量中的比重。

3.3物流基地建设目标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平谷物流基地建成为北京东北地区的“进出口物流主枢纽”,并具备以下功能:

(1)内陆口岸功能:作为口岸型“保税物流中心”,为京东地区的企业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逐步与天津港实行港区联动,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门到门”的无缝链接的进出口通关作业服务。

(2)海关监管及保税功能:为周边汽车、电子、服装制造等行业,提供企业原材料、零配件仓库、JIT配送等服务。

(3)配件及商品配送功能:通过物流中心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同时为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的原材料及成品提供集货、仓储、拼装服务等,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4)物流增值功能:为周边企业提供全面周到的配套服务,包括商品检验检疫、物流信息服务、简单再加工、贴标、包装等。

(5)配套服务: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办公楼、生活服务

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等。

第四章 规划重点和建设内容

4.1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机遇条件,以保税物流和出口物流为突破口,以工业物流为主导方向,争取抓住奥运物流机会,促使北京市政府批准平谷成为市级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并且在政策、投资、用地、海关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为工业物流提供良好的通关条件,增大平谷对制造业的吸引力,利用平谷的高速公路优势,地方铁路优势和靠近空港海港的优势,在工业物流和农业物流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开展多次联运中转服务。发展主要定位于从事多式联运中转服务、保税物流服务、出口物流服务、工业物流服务、农业物流、京津唐城市配送服务、附加值物流活动等相关的物流服务业。

4.2 规划重点

重点建设马坊物流基地和保税物流中心。按照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路网、供水、雨水、污水、电力、道路照明等市政设施,力争2006年达到七通一平。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综合报关服务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海关监管设施,集装箱堆场,保税/监管仓库和高速路物流专用通道。待海关总署批复后,配合海关政策,提供相对应的硬件设施,重点建设A型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

建立农业保鲜物流中心。在密三路沿线或规划货运大通道沿线建设平谷区农业保鲜物流中心,整合及协调各方资源,提供冷冻冷藏存储、农作物收获后处理、国际及本地配送、温度控制货运以及清关等一站式门到门冷链物流服务,从而逐步摆脱传统的地头交易市场批发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出口质量及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产品处理技术。利用未来平谷二类口岸海关的政策优势,发展为海外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及在中国北方的集散地。

以现有工业区的加工企业为依托,发展专业物流市场。大力发展工业物流,特别是发展潜力大的汽车零配件、服装、饮食品加工等工业,逐步形成专业性较

强的物流市场。通过聚合效应,吸引同类型的企业入驻平谷,整合及集中资源为同类型的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从单独的物流服务环节如仓储、运输发展至“一条龙”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发挥“韩资工业园”的聚合效应,发展平谷成为主要的汽车零配件物流中心。引进先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韩资工业园”内的企业提供汽车零配件的高效物流服务,并协助工业园内的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继续利用“韩资工业园”不断改善的物流配套服务,发挥聚合效应,引进更多相关企业。

改造地方铁路货场和线路。平谷地方铁路货站设施简陋,库房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应建造一定量的库房,增加装卸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增大进发货能力。同时,考虑未来物流基地全面发展可能增加铁路集装箱业务的要求,选择合适时期,根据发展需求,对现有铁路线路进行改扩。

在物流基地周边规划建设加工贸易区。随着物流基地大规模建设的加快,其物流服务和通关功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对进出口依赖强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聚集,逐步形成物流与加工区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为此,要提前规划建设加工贸易区。

第五章 实施步骤

5.1 一期开发(2006年)

(1)建立物流基地开发实施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组建物流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管委会的管理权限及职责;组建开发建设公司,明确其经营管理机制及权责利;完成基地各项政策的制订和政府审批。

(2)力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并完成规划的交通项目,包括区内道路、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启动并完成绿化与形象工程等。

(3)启动并完成A型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待海关总署批复建设A型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后,按照海关的监管要求完成保税物流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完成综合配套办公楼等项目。

(4)建立与基地大规模建设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在基地规划的土地范围内

实行与物流基地建设和物流产业开发特点相适应的优惠的土地开发政策,给予在基地开发经营物流项目的企业以相对较为宽松的建设准备期,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入驻进行设施建设和物流经营;制定优惠的物流企业发展政策。鼓励各种性质和形式的企业入驻注册,并给予其适宜物流企业经营特点的税收和土地政策。

5.2 中期建设(2007-2008年)

(1)建设农业保鲜物流中心。启动并完成国际化的农业保鲜物流中心,具有产品展示、交易、通关等功能,形成辐射华北地区面向国际的大型农产品物流枢纽。

(2)启动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项目。启动基地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的开发项目,完成信息系统功能设计、部分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硬件配置和Internet网的联接。

(3)实施基地大型项目建设。结合高速路的开通,在前期开发建设实施所创造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建设配送中心、分拣中心、检测中心;积极引进先进的专业物流企业及国际大的原物料供应商,试行国际上先进的VMI(供应商掌握用户库存)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为直接和稳定的物流服务需求。

(4)完善物流基地功能。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实物信息进行静态、动态结合的跟踪管理,为海关、商检的有效监管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完善口岸、保税、简单再加工等功能,力争为2008奥运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建立和完善基于基地信息平台的电于商务系统,为区内企业或通过基地物流企业在网上完成采购、销售、购物、配送、结算等信息支持;完善信息咨询及决策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基地信息平台,向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物流统计、分析、预测、结算等咨询和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功能。

5.3 后期建设(2008-)

(1)成为京津唐地区主要的区域城市配送中心。为京津唐三区提供成品和消费品的配送服务,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企业,为京津唐地区主干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物流节点,成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连锁销售商、生产或代理商、第三方经营商开展物流

商贸活动,并引进国际水平的管理制度及技术。

(2)后期建设工程。经过前期开发和中期大规模建设后,作为适度超前的物流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整体规划的各项设施及物流服务功能将逐步完善;区内物流企业应已具备较高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此阶段物流基地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结合我区的土地优势和物流优势,依托于物流基地的大型跨国加贸型企业将逐步在周边聚集并形成产业规模,并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从而真正实现我区物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地除进一步完善功能,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和物流服务外,应加强软环境建设,保证该物流枢纽的活力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北京市、京津唐区域结合部、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带动产业开发的重要基础和示范基地。

第六章 政策措施

6.1 建立项目准入制度。

依据物流企业资产、营业额、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业人才结构等因素制订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基地标准,提出对重点物流项目和入区企业的认定意见。

6.2 财政收入增量返还。

争取区政府将财政留存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物流基地,作为政府对物流基地的投资,用于物流基地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对所征用土地,在土地出让金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减免,物流基地管委会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与使用。

6.3 设立物流业发展重点专项资金。

建议财政设立专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效益评估,对重大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政府根据初期开发建设需要,分别按比例投入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并提供低息贷款或贴息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入区重点企业给予财政贴息或融资支持,在经营初期一定时期内,实施适度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

6.4 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

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水平的国内外物流人才,加强和充实对企业物流的管理;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联系与合作;推动物流企业与咨询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融合社会各类人才资源,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6.5 扶持和创建第三方物流主体。

发展第三方物流既需要物流市场需求的拉动,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物流市场需求的拉动,一方面寄希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产企业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引导工商企业转变观念,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对区内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满足多变发展用户物流需求,逐渐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

6.6 鼓励发展多样的物流服务模式。

在区内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有物流需求的企业之间加强联合,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联运、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以提高全区的物流供给能力。大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6.7 建设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全区交通、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调,要形成全区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解决,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软环境。

下载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高村镇十一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前 言平谷区处于北京市三大生态圈的外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圈。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北京市郊区发展的关键性的约束因子之一。北......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高技术产业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实现......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目 录 序 言 ...................................................................................................... 1 第一部分......

    北京市平谷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平谷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序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06.12.30)(本站推荐)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 一、“十五”电力发展回顾与总结二、“十一五”电力发展环境和需求预测 三、“十一五”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青岛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范文合集

    青岛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2007-12-28 为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现代文化名城,根据中央......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读书笔记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政府根据《中华......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中共北京朝阳区委关于制定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指示精神,制定《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