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物建筑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管理、使用、占用文物古建筑的单位或个人是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文物古建筑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文物古建筑的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统筹安排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文物古建筑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文物古建筑应当设置(确定)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严格消防设施管理。文物古建筑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
不得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通道。
三、开展防火检查、巡查。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二)日常防火巡查开展情况;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四)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情况;
(五)消防水源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六)用火、用电、用气有无违章情况;
(七)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八)烧香、点蜡等使用明火场所落实专人看管情况;
(九)重点部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十)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一)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对前款规定的第(三)、(四)、(六)、(七)、(八)、(九)项内容开展日常的防火巡查;对游客开放期间,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2小时一次,并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四、严格火源管理。文物古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住所、宗教活动场所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并要有专人看管。
五、严格电源管理。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使用高温灯具、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
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
六、严格危险品管理。文物古建筑内,严禁使用燃气和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
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铺设燃气管线,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并应设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等标志。
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地带,严禁生产、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
七、严格大型活动管理。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进行防火检查,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并依法将相关资料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
八、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文物古建筑应当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所有员工、宗教职业者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
文物古建筑应结合实际对公众开展消防宣传,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安全提示。
九、建立专职或者志愿消防队。文物古建筑应依法建立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并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训练。
十、开展消防演练。文物古建筑应当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及其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并每半年至少演练一次。
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时段,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专门预案。
第二篇:文物建筑保护
工程施工对建筑物、文物等保护措施
一、总体措施
进场施工前,首先对施工现场需要保留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并由专人进行登记 造册。
同时对施工区周边的公用设施也进行了解,调查周边的道路情况的承载能力,并制定相应的
保护措施。对施工中采购的成品、半成品构件、建筑材料要建立保护措施,对施工完的各分项工程 建立养护和保护措施。
二、周边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保护措施
在重点保护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周围设置围栏,围栏外挂上“禁止通行”危险”等明显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2、保护建筑半径20m范围,不允许堆物、行驶卡车、小平车等,搅拌机、砂浆机应远离50m以上。
3测设一下保护建筑的地势,如果保护建筑的地势较低,则应在其周围开挖适当的排水沟,避免施工中的污水、废水流入建筑物附近。4如果施工地点距建筑较近,则应在保护建筑接近处,严禁振动较大的施工作业。
5在保护建筑的合适地方设置沉降、位移观察点,在邻近建筑施工过
程中,要隔一周或二周或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则应暂停施工。
6根据工程施工情况,经常观察保护建筑的墙面、地面、门窗等,以及建筑周围的情况,是否有开裂、变形、沉降、移位等,如果有异常,则应暂停施工。
7、教育施工人员爱护公物、保护公物,不允许破坏,损坏公物,如果有意破坏,则严加处理。
三、周边道路设施及施工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1工程施工时,材料、机械、人员进出场众多,所以要制定适合的进出场路线,报经甲方和 有关部门同意。
2特殊路段通行,确因施工需要,要经甲方同意,同时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施工完毕,对损坏部分要整修复原。
3工程施工中采购成品要建立专用仓库保存,派专人管理并登记造册,如采购的交通工程设施等。
4工程施工预制品要加强养护和保护,预制成品按规范规定进行养护,养护期到后没及时使用的,落实专要管理并看守,防止损环。
5工程施工各种材料如水泥、碎石、砂等要建立材料堆施场,并分类堆码并标识,做好排水设施,预防暴雨、洪水袭击。钢筋等易腐蚀的材料要进入专用仓库存放。
6做好工程机械设备和工程车辆的保护,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建立或租专用场地停放,机械设备停放场派专人管理、看守,并配备机械设备检修师,每天对机械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修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7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对于路面上落下的建筑垃圾和泥土,安排专人进行及时清除。
四、养护及维修措施、1已完成品工程要加强养护和管理,出现缺陷要及时维修,出现不可抗力损毁的情况要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已完的分部、分项工程委派专人进行养护、管理。施工完成的建筑物要派专人看管和执勤,没到养护期的不得开放,同时要派专人洒水养护,养护期内随时保持砼路面湿润和清洁。
2落实缺陷责任期内的养护和维修措施工程正式完工交验后进入缺陷责任期,缺陷责任期内拟落实专人对本合同段工程进行养护,落 实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缺陷修复。缺陷责任期内本合同段留守一名工程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缺陷工程的管理和指挥以及代表公司同业主保持联系和处理及时出现的缺陷问题,同时每1公里路落实一名专 人进行养护,养护人员主要工作是清理水沟、路肩、路面,保持路肩、路面清洁和水沟畅通,同时 对沿线出现的缺陷地方及时向留下的工程管理技人员汇报,以便及时组织维修。
五、地下文物保护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全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全体职工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开工前主动和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与当地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对地上、地下是否有文物初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超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3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如古墓、钱币、化石等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或其它有价值的地下构造物,已开工的要立即停工保护现场,立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该类物品,尽快向工程师、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汇报,并积极协助处理。
文物保护措施
对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要求建设施工单位配合有关部门提前安排考古工作,为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留出充分时间。在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文物保护法令、法规,并加大执行的力度,确保地下文物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废。
各施工处的第一负责人为文物保护的责任人。文物保护的责任人对辖区内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条例的教育和学习。
工程开工前,主动与当地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施工区 文物分布情况,积极的采取文物保护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和建设单位对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文件。进场后,由施工技术部门主动与肩负起文物保护的责任,施工时注意,全过程监控,使施工过程的文物保护处于受控状态。对已落实为文物保护区的工地,施工时严禁大型机械施工,均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施工的方法,以防文物受到破坏。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应暂停施工,封闭现场,防止文物被损坏或流散。施工队伍应立即通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部尽快通知业主和当地有关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进行保护.
第三篇:文物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
文物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
工 程 名 称: 北京国会旧址圆楼修缮工程
发包方(甲方)新华通讯社机关事务管理局
承包方(乙方)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资 质 等 级 一级
文物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
发包人(全称): 新华通讯社机关事务管理局 承包人(全称): 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包人、承包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经协商一致,对 北京国会旧址圆楼修缮工程(工程全称)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
一、工程质量保修范围和内容
承包人在质量保修期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管理规定和双方约定,承担本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质量保修范围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防裂、墙面抹灰,油饰彩画工程,电器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项目。
二、质量保修期
双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约定本工程的质量保修期如下:
1、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 5 年;
2、屋面防水工程:(含夹垅灰)、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防裂为 5 年;
3、外檐装修工程为 5 年;室内装修为 5 年;
4、电器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为 5 年;
5、下架油饰工程为 5 年;彩画工程为 5 年;
6、室内和庭院地面为 5 年;室外墙面抹灰为 5 年;
7、其他项目保修期限约定如下:质保金不计利息。其中,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装修工程、供热与供冷系统两年质保期满后无质量问题可支付4%的质保金,屋面防水、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五年质保期满后无质量问题可付清质保金。
质量保修期自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三、质量保修责任
1、属于保修范围、内容的项目,承包人应当在接到保修通知之日起7天内派人保修。承包人不在约定期限内派人保修的,发包人可以委托他人修理。
2、发生紧急抢修事故的,承包人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应当立即到达事故现场抢修。
3、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当按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规定,立即向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保修方案,承包人实施保修。
4、质量保修完成后,由发包人组织验收。
四、保修费用 保修费用由造成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
五、其他
双方约定的其他工程质量保修事项:
发包人:(公章)承包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工程施工建筑、文物等保护措施
施工期建筑、文物保护措施
一、总体措施
进场施工前,首先对施工现场需要保留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并由专人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对施工区周边的公用设施也进行了解,调查周边的道路情况的承载能力,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施工中采购的成品、半成品构件、建筑材料要建立保护措施,对施工完的各分项工程建立养护和保护措施。
二、周边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保护措施
1、在重点保护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周围设置围栏,围栏外挂上“禁止通行”、“危险”等明显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2、测设一下保护建筑的地势,如果保护建筑的地势较低,则应在其周围开挖适当的排水沟,避免施工中的污水、废水流入建筑物附近。
3、如果施工地点距建筑较近,则应在保护建筑接近处,严禁振动较大的施工作业。
4、在保护建筑的合适地方设置沉降、位移观察点,在邻近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隔一周或二周或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则应暂停施工并上报。
5、根据工程施工情况,经常观察保护建筑的墙面、地面、门窗等,以及建筑周围的情况,是否有开裂、变形、沉降、移位等,如果有异常,则应及时上报并暂停施工。
6、教育施工人员爱护公物、保护公物,不允许破坏,损坏公物,如果有意破坏,则严加处理。
7、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对于路面上落下的建筑垃圾和泥土,安排专人进行及时清除。
四、养护及维修措施
1、已完成品工程要加强养护和管理,出现缺陷要及时维修,出现不可抗力损毁的情况要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已完的分部、分项工程委派专人进行养护、管理。施工完成的建筑物要派专人看管和执勤,没到养护期的不得开放,同时要派专人洒水养护,养护期内随时保持砼路面湿润和清洁。
五、文物保护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安全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全体职工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开工前主动和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与当地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对地上、地下是否有文物初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超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3、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如古墓、钱币、化石等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或其它有价值的地下构造物,已开工的要立即停工保护现场,立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该类物品,尽快向工程师、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汇报,并积极协助处理。
第五篇:建筑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措施
对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要求建设施工单位配合有关部门提前安排考古工作,为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留出充分时间。在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文物保护法令、法规,并加大执行的力度,确保地下文物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废。
各施工处的第一负责人为文物保护的责任人。文物保护的责任人对辖区内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条例的教育和学习。
工程开工前,主动与当地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施工区 文物分布情况,积极的采取文物保护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和建设单位对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文件。进场后,由施工技术部门主动与肩负起文物保护的责任,施工时注意,全过程监控,使施工过程的文物保护处于受控状态。对已落实为文物保护区的工地,施工时严禁大型机械施工,均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施工的方法,以防文物受到破坏。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应暂停施工,封闭现场,防止文物被损坏或流散。施工队伍应立即通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部尽快通知业主和当地有关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