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提高消费者意识
怎样提高消费者意识
我们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的安全知识,导致对潜在的风险缺乏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关注产品功能的实现而忽视消费安全问题,导致缺乏必要的消费安全意识。曾有统计表明,在目前的消费品安全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消费者的错误操作往往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性事件,绝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以下就是咋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弊端。
一、消费者维权意识现状
震惊全国的“假奶粉、劣质奶粉”致婴幼儿死亡或大脑畸形等事件的曝光,充分反映了当前劣质食品对消费者健康权的严重侵害和违法主体对消费者健康权的蔑视。假奶粉受害者父母面对侵害行为显示出的苍白无力和不知所措,也充分反映出了当前消费者的维权现状令人担忧。我们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今年一季度国家工商局“红盾护农行动中”查处的假劣农资坑农案,深圳市福田工商局查获的4万消费者掉进邮购陷阱的特大邮购欺诈案,受理者都没有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见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相当薄弱。
2003年我国对16个省市城镇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6%的被访者反映受到过损害,仅有31.4%的被访者反映权益没有受到过损害;79.1%的农民和农民工受损权益没有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维护状况最好的“选择权”仅占28.1%、“公平交易权”仅占23.7%、“安全权”仅占18.6%;经营者不主动提供相关凭证的占56.9%。这表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任重道远,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二、影响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提升的障碍
1.消费维权参与意识薄弱是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难以提升的障碍之一。消费者维权行为的产生应该建立在自身具有的维权意识上,无维权意识就无维权行为,维权意识的强弱决定着维权效果的优劣。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诉权的放弃,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轻视,对一般侵害的放任自流相当普遍。他们总认为小事一桩,次数不多。他们没有在意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桩桩侵害进行累计或重叠,没有对其侵害引起深思和觉醒。
2.侵害行为识别难是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难以提升的障碍之二。消费者有维权参与意识,可就是不知道合法权益是否遭致侵害,或者已经遭致侵害就是无鉴定结论去说服和申辩解决。特别是假冒劣商品的侵害行为,消费者因其无法识别,只好哑吧吃黄连,有苦难诉。现实生活中多少侵权行为无不如此而告终。消费者即使投诉到职能部门消协或法院,都因需质量鉴定证据而求诉无果,鉴定费谁垫付更是难为消费者。
3.证据提取不全是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难以提升的障辜之三。2003年国家对16省市的抽样调查表明:56.9%的消费者反映经营者没有主动给予相关凭证。这意味着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缺乏防患意识,经营者又有意切断了消费者对其商品或服务缺陷的求偿路径。4.维权法律不熟是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难以提升的障碍之四。现实生活中,有相当部分消费者存在对《消法》规定的九项权利不知悉的状况,更何况具体规定,这在老人、学生和农村中尤为突出。一些消费者购买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还不知道可以退货或向“12315”投诉。消费者对维权法律不熟,也就等于对维权的不知。
5.维权途径不知是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难以提升的障碍之五。一些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侵权行为束手无策,不知道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如农民对假劣农药、种子、化肥的侵权行为,他们只是给予抱怨和咒骂,无协商、投诉或申诉参与行为。一些消费者只知道找经营者退、换、修,如果无门也就终止了维权,没有采取下步维权行动。维权途径不知也便成了消费者维权参与的程序障碍。
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办呢?
一、提升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的途径
1.向消费者普及《消法》等相关法律是提升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的基础。普及《消法》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掀起知《消法》、用《消法》的热潮,培育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基础。各级政府应把普及《消法》列入政绩考核,并把《消法》印制成小册子分发到农村社员和城镇居民各家各户。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把《消法》列为单位人员必修必考内容。学校应把《消法》列为中学生必修课目。电视台每周应有《消法》案例讲座、每天应有《消法》知识宣传。社区居委会应在居民居住小区墙壁制挂《消法》相关条文宣传框。
2.公示维权信息是提升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的手段。有关行政部门应在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和大型商场、超市设置假冒劣商品展示台和警示牌,在出入口处适合位置张贴公布国家质检抽检信息,在报刊电台刊播国家质检抽检结论。制作“消费投诉指南”,告知“消费者权利、纠纷解决途径、权利有效期、投诉电话”,并提醒消费者索取凭证。在厂家商品的说明书上附带告知消费者维权方式和电话。在大型商场、超市和集市设立消费维权监督台和投诉电话。在工商局配置“12315”快速执法车。
3.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是营造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的有效方法。消费者的受害行为除按《消法》规定的途径解决外,还可借助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导向作用,让新闻媒体披露经营者侵权行为真相和消费者受害事实,扩大社会影响力,一方面让社会各界关爱和帮助弱势消费者,一方面让受害消费者感受到有媒体的撑腰和壮胆。有关新闻媒体为消费者讨公道、讨说法的作为将有力地帮助和拉动了消费者参与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
4.着力解决消费纠纷是提升消费者维权参与意识的保障。有关部门必须积极受理,着力解决每一件消费纠纷,让消费者真真感受到投诉有门、投诉有果。消费者协会应尽全力帮助解决有争议的质量纠纷投诉案,在未影响商品原状的情况下,消费者要求经营者调换的,消协应帮助其调换,消费者不愿调换的,消协应帮助其退货。若确定存在质量问题,消协应转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消协和各监督站对消费者投诉的每项一件案件都要认真对待和落实。对确因投诉的事实超越了法律和事理的,消协人员应多做解释工作,避免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挫伤消费者的投诉热情。
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对策
1、确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逐步推出多种新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银行,必须有一个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大市场营销策略。就商业银行而言,在制定新产品策略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变。在新产品开发上,要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消费信息,制定出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信贷营销措施来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
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简化信贷受理环节。建立一个社会共享、合法公证的个人咨询、资信网络是推动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信用基础,目前,应抓紧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认真实行居民储蓄实名制,建立完善的担保制度,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中心,为个人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商业银行应着手建立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档案,其内容由自然人身份证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险、个人银行帐户、收入来源、个人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组成。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制度档案资料实行信息共享,以形成一个社会共享、合法公证的个人资信、咨询网络,从而增强对借款自然人咨信状况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增加贷款的安全系数,切实防范和化解消费信贷的风险。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增强消费观念,提高居民负债消费意识。实践证明宣传工作是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重要手段。要正确理解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勤俭节约不再表现为节衣缩食,而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一种以合法的劳动手段换取更多的正当的劳动报酬的奋斗精神。舆论界要倡导人们敢于消费、善于消费、科学消费,积极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即期消费意识,把远期消费需求转变为即期消费行为,使“用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成为一种时尚。
4、制定灵活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还款策略,满足不同承受能力的消费者。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要考虑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在允许浮动利息的范围内,对低收入阶层人员实行优惠政策,通过制定灵活多样的还贷方式,以适应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的需求。对个人收入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如公务员、国家工作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生等可按工资水平的高低掌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可灵活掌握,还款方式可选择分期付款;担保方式可抵押,也可选择个人所在单位或具有资产证明开发商提供第三方担保;对收入不稳定的贷款对象,可使其提供不动产作抵押,这样做可以减轻低收入社会阶层的压力。
5、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个人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体系,减少因个人信用意识差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目前,在我国办理个人消费信贷的个人信用证及征集渠道不畅通,具体的法规制度还不健全,特别是对失信、违约的惩处还不具体,在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既要遵守金融法规,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又要尽量简化手续,严格执行贷款审查、审批程序;对保证人或保证单位的信用记录进行严格的审查;严格限制贷款人之间的相互担保;对抵押类贷款要严把审查与评估关,建立一套措施完备、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把资产风险管理降低到最低限度。
综上所述,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成为推广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首要问题;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个人消费信贷,对不合理收费进行严格控制,建立和完善个人抵押贷款制度,在信贷规模、资金运用、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适当延长个人消费信贷的偿还期限,成为推广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关键问题;而得到立法部门的配合,尽快建立规范的个人消费信用关系的法规,大力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加大对此项业务的宣传报道,使全社会都知道并关心个人消费信贷,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成为推广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重要问题。对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诚信维权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因此,构筑诚信维权体系尤为重要。
第二篇:怎样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怎样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新上手的工作各方面都比较陌生,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本职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4、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质量的重要性靠什么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时期,也许经济杠杆的作用更具有优势。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加大奖罚额度。对于工作质量好的员工,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的员工,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第三篇:消费者维权意识调查
关于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调查
前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农村维权保农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显得日益迫切。为此,我利用暑假期间到河南省杞县陈敏屯村,以“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为主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农户、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形式,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
一:调查时间:2010年8月10日——2010年8月20日
二:调查地点:河南省杞县陈敏屯村
三: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农户、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达87%,符合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四: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当地村民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了解以及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时采取的措施等。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消费维权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国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河南省杞县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近105万人口,农业人口占了81%,陈敏屯村位于杞县西部,全村共3056人,人均可耕地2.31亩。长期以来,杞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各级消费者组织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维护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自2004年以来在县区和基层工商所建立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基础上,每年又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向广大农民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促进了农村维权事业的长足发展,为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面对农村这一广大的地区,农民这一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维权工作依然比较薄弱,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一些地方漠视农民的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消费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较低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民低质的消费选择。调查发现,陈敏屯村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支出约1300元左右,这种较低的收入消费支出水平,使农村大多数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限定在较狭窄的范围,被压缩到最低数额了限量,不求好、只求有,不求精、只求全,不求档次、只求廉价,使得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把低质低价的商品和服务作为选择对象,质量无法保证。
(二)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投诉积极性不高。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商品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受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遇到被侵权的问题,拉不下面子去讨说法,不愿意找麻烦,多数情况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三)农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消费环境堪忧。一是在城市维权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开始大量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和企业为了蝇头小利,逃避市场监管较严的城市市场,打着“送货下乡”的幌子,把一些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有毒有害、报废处理的“商品”运送到乡下,大肆向农民兜售。二是农村商品市场以集贸市场和各种零售摊点为主,另外还有许多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这些相对分散的经营主体大多是本村的农民,本身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差,有的为了贪图价格便宜,根本不在正规的市场和批发商进货,造成农村市场商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三是虚假广告宣传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容易受到经营者的游说和虚假广告的误导,受贪图便宜或从众心理的影响上当受骗。四是面对点多面广分散繁杂的农村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一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和惩处。
(四)农民科学消费知识缺乏,维权能力较差。一方面,大部分农民缺乏对商品的鉴别能力,有的甚至对商品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调查发现,陈敏屯村有10余户农民购买除草剂后,未按说明书科学合使用,仅凭经验给农作物喷洒,不但未达到除草目的,而且导致秧苗死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没有索取相关票据和凭证的习惯,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提供相关证据,给解决纠纷带来一定困难。有的农村消费者对《消法》和产品质量以及有关“三包”规定知之甚少,发生问题后,因不懂相关知识,容易被经营者欺骗和蒙蔽。
(五)农村消费维权手段不足,维权成本过高。不少农村消费者虽然对自己所购商品存有疑虑,想通过投诉讨个说法,但按规定必须先到相关质量技术部门进行鉴定,而当地县、市级技术鉴定部门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原因,所鉴定商品范围很小,很多产品无法得到法定机构的鉴定,只能到外地去鉴定,除了昂贵的鉴定费用不说,还要耗时费力。虽然有关法律规定,做鉴定所需的费用一般由鉴定结论的责任方承担,但对消费者来说,花几元钱购买的商品,却要用10倍甚至于百倍的钱去鉴定,风险很大,使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正是由于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费用以及鉴定
检测功能、范围的限制,不少农民只好放弃所购商品的技术鉴定的打算,其投诉也就很难得到圆满解决。同时,通过向法院起诉,因诉讼费用高、期限长、程序复杂,农民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打官司。
二:关于维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对策建议
1、明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针对当前农村消费者存在的知识盲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内容:一是普及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知识,包括农村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及接受服务的相关知识,商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二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农村消费者掌握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农民选择规模大、信誉好、商品质量有保障的经营者,多了解情况,不轻信广告,购买时应索要相关票据和凭证。三是要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引导农村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做到自主消费,不盲从,不攀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指导消费,增强消费目的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注重商品的质量,不贪图便宜,不知假买假。四是要大力宣传消费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国家颁布的相关商品的“三包” 规定等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强化普法宣传工作,让农村消费者学法懂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2、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教育普及工作要针对农村特点,结合农民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辟12315专栏,举办电视讲座。二是利用集市、庙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纪念活动等,以宣传车、咨询站、服务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节目宣传法律法规、消费常识和商品知识。三是经常性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将最新颁布涉及农村消费维权的法律法规的书刊及文件资料,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四是根据农民需要适时邀请有关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或专门组织大型的农业知识讲座,让农民了解掌握正确使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具的维修保养知识,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科学消费理念和依法维权意识。
3、建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当前农村市场监管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工商部门要发挥市场监管主力军的作用,综合运用登记注册、商标广告、市场合同、公平交易等综合职能,加大市场综合整治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经营主体资格和交易行为。二是要落实监督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农村市场监管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工商所,实行定岗、定监管区域、定监管对象、定监管责任的网格化管理,并严格责任追究。三是要改进监管方法。针对农村市场状况和经营特点,全面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市场巡查、商品质量检测、不合格商品退市、商品质量信息公示等四项制度,努力提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建立打假保优机制,深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规模大、信誉好的经营单位在评选“守合同,重信用”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确定“规范经营示范店”等方面给予表彰和公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对查处的违法经营,特别是在当地影响恶劣的案件,要公开曝光,惩戒不法经营者,向农民消费者发布消费警示。
六: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我看到了农村中广泛存在的问题,那里的经济还相对落后,一些体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农村是一块真正的热土,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也是青年人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还有许多未开拓的领域等待着年轻的我们为之奋斗,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所拥有的知识、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的风采!
第四篇:怎样提高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怎样提高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1、指路不带路,坚决不坐“黑出租”。
2、开展防范人身、财产侵害宣传教育。
3、询问驾车人相关信息。例如从哪来、叫什么、什么单位。
4、不透露自己个人信息。
5、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6、练习防身术。
7、上车前记住车牌号。
8、通过电话、短信告知家人和朋友。
9、夜晚尽量不要前往偏僻地段。
第五篇:沈阳市消费者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沈阳市消费者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变成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的公平、商品的质量、售后的保障等问题,消费者对于自身拥有的权益是否明确,又是否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呢?11月3日,沈阳建筑大学大学生通讯社以“沈阳市消费者维权意识调查”为题,在新生活广场沃尔玛长青店进行了地毯式采访,通过与40余名顾客及商家的交流,了解了他们对于自身权益维护的观点,得到了有关沈阳市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初步结论。
一、调查背景
消费者维权意识是一个比消费者法律意识外延更广的概念,它不仅包含法律实施主体在处理涉及消费者的事务过程中要考虑的的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要求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和机构,都要对消费者的利益给予必要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法律意识,而且是一种道德意识。国家保护、经营者自律、消费者觉醒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三大法宝,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完善和全面实施,生产者的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处境的根本改善,特别仰赖消费者自身对其合法权益的追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而且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值得欣慰的是,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各大城市连续四年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二、提问及回答统计
针对消费者设置了以下问题:
1. 您认为目前超市的商品价格合理吗?
虽然近几年物价上涨频繁,但涨幅还在消费者的接受范围之内,商品价格与其真正的价值也是相符的。
2. 在购买食品时您关注哪些商品信息?
在确定好要购买的食品类型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受采访者都看重食品的价格和品牌,同时会检查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购买最近生产的食品。对于临近保质期的促销食品,年龄较大的消费者会考虑购买,但也会仔细检查食品状况。
3. 您在购买家电类商品时是否看重售后保障?
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在选购家电时询问商品的“三包”范围及售后服务措施,宁愿花更高的价位,也会选择信誉较好、有售后服务中心、全国联保的大品牌电器。
4. 对于转基因食品、奶粉等存在争议的商品您持什么态度? 由于国家针对这样的商品出台的质量监管措施和要求还不够完善、严格,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尽量不使用。但在购买豆油、大米等食品时,却很少有人会仔细检查是否有转基因食品标识。在购买奶粉时,大多数受访者受经济条件限制还是会购买国产的、信誉相对较好的品牌。
针对超市商家,我们还另外设置了2个问题:
1. 对易过期食品是如何处理的?
商家尤其重视易过期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会根据市场统计定量生产,尽量不造成积压;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会采
取一定促销方式;对过期食品会立即封装返厂进行集中销毁处理。
2. 家电类商品的售后问题处理方法是什么?
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者自行将商品送到售后服务中心,再进行进一步处理。另一种是拨打全国统一的售后维修电话,由商家派工作人员到消费者家中进行检修。顾客对售后维修保障的满意率能达到96%以上。
三、分析及结论
从受访消费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作为消费者,应当在商品交易中受到公平的对待和充分的尊重,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一方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加注意自我保护,从对商品质量和保障措施的关注就可以看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已经较为普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服务及其生产者也日益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自身权益的诉求日加强烈,对市场环境和国家监管政策充满了期待。
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商家也开始提高自我要求,尝试与消费者沟通,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严格的生产销售流程中我们看到商家日益增强的职业道德和对消费者负责的积极态度,从越来越细致、完善、人性化的市场服务我们看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正在一步步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
但是受多方面限制,面对看似公平而丰富的市场选择,消费者也有自己的无奈。相关监管政策的不完善、商品市场的鱼龙混杂、市场信息的不透明,使得普通消费者的选择收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消费
权益也相应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尚缺乏真正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力量。这一方面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护的有关立法工作和监管措施,一方面需要商家提高责任意识、严守商业道德、尊重消费者,同时也需要广大消费者学法、懂法,进一步加强权利意识,共建公平互惠的和谐市场。